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九十一卷B面

(手抄稿 第十二册 p91)

我今天特别地要说明一下。不但是发大乘,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做任何一件事情,事无大小。那么为了针对我们目前的、一般的修行来说,是究竟我们圆满达成的是佛果没有错,晓得要发菩提心,乃至于要行六度万行。可是我们常常有一个感觉说:现在末法的时候,不容易做。不要说在家人做不到,出家人也的的确确很难。所以通常我们啊,会走佛陀给我们的一条方便的法门,说“念佛”。是,这是个方便法门,它尽管是个方便法门,这个法门你还是要把握得很正确,这一个前面那个辨别也要很正确。你了解它往生的最主要的条件是在哪里,换句话它根本的原因在哪里。

就像前面譬喻当中,要种稻,你要稻种出来,是一定要田 (p92) 地啊,一定要水啊、土啊、阳光啊,这是一定需要的。可是这个水、土、阳光,放在这个地方,是,没有它的的确确长不出来,但是单单它……因为没有它是长不出来,所以你也可以确定地说,要得到那个稻种是一定要的东西,这个是没有错。但是单单有这个东西的话,你缺了一样东西的话,其他的再怎么弄都不行,对不对?这个概念我们要弄得清楚。万一你虽然有了水、土、阳光、肥料等等,放进去的是草,长出来的是草;放进去的是麦子,长出来是麦子;放进去的是花,长出来是花,所以这个叫作共因,不是不共因─它的特质。那么我们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握得住,说这个根本原因在哪里,有了这个根本原因以后呢,然后使得根本原因圆满。

就在我们业当中,有一个叫引业,有一个叫满业。这个引业是确定你这一生到哪里去的根本原因,满业是然后把这个你所要的这个内涵,把它加圆满。所以如果说,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求往生,你一定要把握住往生的根本因在哪里,然后你进一步求它的圆满因。你往生的根本因把握住了,那么去一定去,问题只是高下问题,哪怕挤到是边地,挤到边地也好啊!当然我们希望是挤个上品上生,乃至有人提出了,不但是上品上生,上品上生啊,还希望成佛咧!对啊,这个是圆满因,就这样。

那么它的根本因在什么地方,你首先要把握得住,如果你在这个把握不住的话,它会 (p93) 产生什么流弊呢?产生流弊就是刚才我们讲的业里边,它有引业、有满业,你引业根本把握不住,如果你满业虽然做得很圆满的话,产生什么效果啊?佛经里有这个公案,叫“修慧不修福,象身带璎珞”(编者按:疑师口误,或应作“修福不修慧”)。喔!他做的这个因,圆满但是不是根本。修了很多慧啊(编者按:似应作“很多福”),结果他这人道得不到,跑到畜生道当中去,虽然那个畜生很享受,这个不是我们要的。

换句话说,你虽然念佛,你念了个半天哪,欸,不能往生!结果说不定你生天了,说不定你在人间,结果弄了半天弄个三世怨。这个是为什么我们要辨别的,这一点很重要喔!那么究竟是……往生,什么根本因,现在我们这里先不深一层谈。同样地,持戒,持戒我们要把握得住,说持戒的根本因是什么,然后从那个根本上面再讲圆满。这点我们一样的道理,所以你能够把握住这一点去做的话,那问题自然解决。

所以现在这个地方讲大乘,前面每一个地方讲辨的时候,我一定把那个概念说清楚。那譬如说他本论前面辨很多,我已经举了很多个譬喻,你们只要重新温习一下。我简单地说一下,为什么事前先要把那个事情弄得这么清楚?因为你是的的确确要学这个方法,然后能够得到你所要的结果。而我们现在学的这个方法是什么?从生死轮回的苦海当中,照着这个办法,所以“乘”不管是大小,不管是羊车、鹿车,乃至于什么……到大乘的大白 (p94) 牛车,都是想办法度脱生死苦海,到达彼岸。拿我们现在来说的话,不管你用什么交通工具,用汽车、轮船、飞机,要度脱,这个不能弄错。有很多地方汽车可以去,有很多地方汽车不一定去。然后你同样地,说汽车或者飞机,那么什么是汽车,什么是飞机,你要把握得准,不是说讲一个道理。讲一个道理固然不行,你看见这个样子,样子也不行啊!你照那个样子做一个,那这部汽车不会开,就算是它会开了,但是如果出了毛病也不行。

我说一个这上面比喻,比如说汽车。汽车最重要的,就是那一面来说,就是什么?它的引擎。然后呢这个轮胎,然后呢那个车身,然后呢上面圆圆满满的那种车篷,里面是讲沙发、舒服等等。这个里面你要抉择最重要的根本因是什么,根本因就是这个引擎最重要,这个不能出毛病,对不对?第二个呢,这个轮胎、这个车身,一定不能出毛病。这两样东西出了毛病的话,你如果弄得不正确的话,摆在那个地方可以,你玩玩可以,开出去的话,欸,马上出毛病的。至于这个车身本身不圆满一点,不舒服一点,那没关系呀,这个概念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这样。

所以在这个地方要进入上士道,万一对这个概念弄不清楚的时候,这地方请大 (p95) 家注意一下!千万你们不要说:“哎呀,我只要学念佛,学这么多,干什么啊?”不幸的是,很多念佛的人,不晓得这句佛号怎么念!所谓欣厌,欣些什么?厌,厌些什么?所谓信愿,信应该信些什么?应该愿些什么?不是说:哦,我信过了就算了,我愿意就算了。那么在以前,容或我们不懂,到现在从道前基础、下士,乃至中士,那地方就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了。

整个佛法,跳出生死轮回都是讲这个事情。因为生死轮回的本质就是痛苦,我们世间人不认识它,那么现在特别指出来,这一点我们必定要认识的!如果不认识这一点的话,尽管你念佛,念佛也没有用。因为念佛的目的,告诉你清清楚楚,什么啊?这个世间是苦啊!一无是处啊!所以你现在只有要修学佛法,可是修学佛法又要这么多条件哪,现在在五浊恶世,这个条件不具足,所以那个时候,你只有用这个方法。

条件是不具足是告诉你,修学佛法的条件不具足,所以给你最简单的方法。给你在最简单的方法当中,你不要忘记,这个圆满因不具足,不是说那根本因没有喔!如果你根本因没有的话─刚才说的,这个就像那个种田一样,这个土地比较瘦,然后呢,这个水分不大够,然后肥料不大够,那多多少少还可以长一个稻子;根本因没有的话,不管你弄得多好,你种下去的是草,对不起,那一点用场都没有!这个概念我们要弄得清楚。所以他 (p96) 一定是,主要的目的是解脱生死,就是这一件事情。那么生死的根本在哪里?这我们要把握得清楚,就这样。同时,为了策励你解脱生死之前,应该有些什么准备,这些概念都要清楚。

所以你前面越清楚,不要急,你能够顺着这个次第来做的话,将来这个结果越圆满,这点原则特别说。当然最起码的,念佛固然是如此,然后最圆满的佛果还是如此。再退一步,说:“啊!我现在只希望想学袁了凡先生一样,怎么改善自己命运。”好啊!你只要肯做,一定达到。但是同样地在这个里面,你一定要把握得住两样东西─根本因是什么?然后圆满因是什么?这个就辨、就辨在这里,不要弄错,不要弄错!

为了使得我们得到正确的认识起见,所以我们一定要去找圆满的教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圆满的教授,有的,绝对有!因为佛之所以成佛,他的条件是什么?他要帮助一切人解决这个问题,他有这个大慈悲心。他不但有这个大慈悲心,而且大智慧,他晓得怎么解决。不但晓得怎么解决,彻底圆满地晓得,而且有大威神力,他有这个力量能够帮助我们。所以不是没有善知识,不是没有圆满教授,问题在哪里?还是在我们自己,这个概念你一开头一定要认识。

如果关于这个概念不清楚的话,那么我们回过头去看一下,本论第三个大科:如何 (p97) 听闻相应正法的轨则。这个概念请大家特别注意。为了这一点,请翻到第十七页,翻到第十七页。他第一个,十七页之前面,先告诉我们,说听闻正法的时候,应该怎么个去听。事先嘛,先要思惟它的殊胜的利益,然后呢法师发起承事,然后正听轨理,前面两个我们都不在这里温习。特别是十七页上面说,正听的这个,正式听闻的时候,你一定要具足“断器三过,依六种想”。那现在这个地方,我们已经概念清楚了:哦,哪三样过错!这个自己好好地温习一下。

在这个过错当中,如果说你不能把它净化的话,尽管佛是彻底圆满地成了佛,他的的确确要救我们,不幸的是,因为我们自己本身有这个问题啊,这个佛法就是进不来。就像一个盆,倒过来摆在那里,不管它那个甘露多好,那就是弄不进去,就是这种。你不愿听、你不想听,这个就没有用。为了策发我们听,所以他前面要告诉我们,思惟听法的殊胜利益啊!你想着:哎,它这么好的好处啊!那个时候能够把第一个毛病拿掉它。

然后呢你听的时候,你内心所谓等起心啊,它有问题。换句话说,我们心里面,自己有我们自己的想法。所以这一点大家千万记住,我们到这里来干什么?来学佛。这个“学佛”这两个字,有两个内涵:一个是学,就是我自己的态度是什么?第二呢,要学的对象是什么?你千万不要忘记我跑到这里来学的!所以很多人跑到那个庙里来,总觉得我要这 (p98) 个样、我要这样……。你不是来学欸!这种心情是什么?心情好像跑到店里去买东西一样。我以前小的时候看见人家店家吵架,那个事情很多年以前,那个时候吵架,那个人跑到店里面,就跟那店里面吵起来了,那个买的人怎么说?“老子有的是钱,我要什么就要怎么!”就这样。“不配我的胃口的话,我就……。”这样,就这样跟他吵起来了。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这种味道,“老子有的钱,跑到这个来,我要这个的。”对不起,那不是来学的态度,这个你们要记住喔!

学是表示什么?就是我不知道,这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你千万,尤其是出家,不要说:“哎呀,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你这个不行的话,那个是你做生意的方式。你好像我跑得这里来,或者说你说付了学费─当然我们这里不付学费。乃至有人说,自己觉得:“喔唷,我放弃了一切,跑到这个地方来。”自己好像……正因为你放弃了一切,跑得来,那你更应该认真地学呀!你放弃了一切跑到这个地方来享受,那何必跑到这地方来呢?你大可以在外面赚了大钱,然后你去享受去呀!所以这个态度你要了解喔,你是来学的,是不懂。

第二个,你学的内容是什么?你学的是佛。佛的特质是什么?觉。你所以要学佛,因为你迷呀,这个概念你要很清楚啊!所以你在内心当中说明了一个什么?你在迷的当中, (p99) 这个你一定是要认得很清楚。所以你的起心动念,如果说你在这种心念当中,你觉得你要这样、你要这样的话,这个就像那个容器,虽然朝了天了,有毒的,那个没有用。那么第三个,大家已经了解了,不去细讲了。

下面呢,依六种想。前面这告诉我们“如病”,那个病是什么?三毒啊、什么啊,当初的时候晓得名词,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学了下士跟中士。下士告诉我们:暇满人身难得啊,这个暇满人身的意义,我们应该牢牢记住;然后无常这件事情应该牢牢记住;由无常怎么引发皈依,皈依的特质的内容如何。那么再更进一步的话,进到中士道。中士道就讲,是的啊,特别讲那个苦。为什么讲苦?这个我们要好好地体会一下,加深这个认识,一定要了解眼前我们贪着难舍的真正的内涵是苦。因为我们了解了这个苦,所以要策励我们跳出来;要跳出来,那要找一找是不是有方法、可能。欸,结果找到:是的,由它的苦的因,所以才感得苦的果,你只要把那个因拿掉,那么这个苦的果就可以解决。所以由苦谛、苦推动我们去修行,然后由集谛找到,啊!我们从哪里去下手。

所以从这个上头的话,我们进一步就认识到:啊,烦恼─那是系缚我们的生死的根本。实际上我们现在在什么?在什么病当中?就在那烦恼病。这个就跟前面说的具六想当中的那个第一个概念就有了。当初告诉我们具六想,怎么说?假定那个“第一个想”不起(p100) 的话,下面都是空话;那个“第一个想”认识了以后,下面都有了。现在从中士道这个上面就让我们认识,哎呀,说我们现在千真万确啊,真是在那个大病当中。所以在这点,大家请翻到170页。

p. 170 (复习)

现在我们在这个地方,再看一下,看一下。前面是先告诉我们,它生死轮回当中的主要的因,所谓集谛这就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惑”跟“业”两样东西,那个是会把我们绑在生死当中的,而最主要的上首啊,是惑,就是烦恼。那么它这个地方告诉我们:正明烦恼,生起次第,烦恼之因,烦恼过患。那么烦恼的过患的话呢,大家要好好地观察、去思惟,因为了解了过患,所以要去断除它。

那个烦恼是什么行相呢?今天晚上,我重新再跟大家说一下,以及生起的次第。总相那个不讲了,就是反正任何一样东西生起来的时候,就那个心里不寂静。不寂静,我们体会不到,但是那个生起来的时候,你跟着它在转,就是这样。实际上眼前我们一切时处,我们现在的心相就是个烦恼相。我们现在坐在这里好好的,这个烦恼相是什么呢?可以说在痴相当中,还在集谛。虽然我们认真听什么等等啊,是,这随顺出生死的,但是呢仍旧是,如果一般状态当中,今天没有什么特殊的状态的话,那个是具足了痴相。

实际上不只一个相,我一个一个分析的话,你们了解,在我们平常状态当中,是我们 (p101) 什么心理相。第一个“贪”,贪这个相是我们容易感受得到的,对吧?贪这个相我们容易感受得到。但是这个贪的细微相,我们就不大容易感受到了。实际上呢,我们一切时处,譬如说我们在这里做得累了,哎呀,我疲倦得要命,要去休息一下,想去躺一下,舒服一下;或者是觉得今天什么不好了,或者什么,这个里边就有贪相在里头。第一个呢,你要求个舒服,喔,你贪那个舒服。第二个呢,你觉得累了,或者你有种种的理由啊,什么……或者要睡一下啦,保护那个身体啦,或者什么,那个还是个贪相。但是这种细微,在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世间人本来应该这样;修学佛法的人哪,这个是我们要对治的,要去精进去对治的。所以这个贪相,若粗、若细我们都应该认得。

这个“瞋相”也容易了解,这个“痴相”本身,不说不知道,现在说了,它慢慢就知道了。我们别以为我们现在平常的时候,觉得不起烦恼─在痴相当中,这样。那么这个“慢相”,这个就是在实际上,这个慢相也是随时随地都在生起,但是这个慢相啊我们不太容易发现它。总是当你人我之间产生的任何问题的话,这个慢相一定存在的,因为它这个慢的根本,是随着“我”来转。

这个“疑”本身,平常我们觉得:“我们没有怀疑嘛!”欸,要晓得这个怀疑,这个烦恼当中的怀疑,是它有它的一个特质。平常你对事情不能肯定是怀疑,是,可是呢 (p102) 这个地方特别是指什么?对于我们所谓业感缘起的这个道理,缘于四谛啊、三宝啊……这些东西。所以这个疑,对于净信心来说的,净信心来说的。我们平常所以要想修学佛法,而做不到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疑。说对于正确的道理,没有清净的净信心,所以常常说:“哎呀,这个明晓得,为什么做不到啊?”你不检查不晓得,仔细检查的话,那个时候就会发现,原来是什么啊?原来你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净信心,这个是。那么要怎么产生净信心呢?那东西的的确确,关于这些道理都要了解得很清楚。

下面这个“见”哪,我们称为“利使”。因为这个“使”,实际上就是烦恼的别名,这个东西非常利,一下就起来了,一下起来了,而且我们一直在这个地方转。关于这个利使,在这个地方今天重新说一下。

The reifying view of the perishing aggregates is an afflictive intelligence that observes the appropriated aggregates and regards them as "I" or "mine", that is, as the self or that which belongs to the self. Here, since "perishing" means impermanent "aggregates" as plural, the terms indicate that what are apprehended are simply impermanent and multiple phenomena; there is no permanent and unitary person. This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view of the perishing aggregates."

【坏聚见者,谓缘取蕴,计我我所,染慧为性,我我所见,其中坏是无常,聚是众多,为欲显此所见之事,唯是无常,非一之法,全无常一补特伽罗,故为立名曰坏聚见。】

第一个叫坏聚见,坏聚见就是身见,或者叫有身见,实际上就是“我”。这个东西─根本,这个东西啊一切烦恼的根本。你在任何一件情况之下,如果说我们不要说佛法啦,你能够推己及人,代人家想一想的话,你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会减轻很多。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学上士道当中,尤其到后面毗钵舍那那一部分,我们对于这个我见的根本不认识它。我们只能这样说,平常它起来的时候,你经常都是总归觉得“我”!人家好像委屈了我,他为什么不代我着想?我的立场是如何,我觉得什么、什么道理,我如何、如何……。那都是在以“我”为主的生起种种概念来,这个, (p103) 一切的根本。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能够退一步想,或者代别人想一想。

同样地,好像念佛法门当中,并没有强调这个东西耶?你不懂啦,你会感觉到没有强调,你懂了以后,念佛法门当中也强调这个。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心里面哪,自然而然转起来的,一天到晚缘着我在转。念佛法门强调的是什么?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一心皈投阿弥陀佛。当这个念头念起来的时候,你一心一意只有皈投阿弥陀佛。那个皈投阿弥陀佛的时候,这个“我”啊,就不再重视它了。

所以说,当死的时候,平常一般人死了以后,喔唷,生了病了,赶快保护它。可是前面啊,欸,你晓得得很清楚,这个东西就是生死痛苦的根本。所以我现在一心皈投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我救去了,这个正是我不要的。生了病嘛─死,死了嘛正好是往生的因啊!所以你生病的时候,你不会去求医生去治那个病,只是说:“哎呀,赶快,阿弥陀佛你早些来救我,假定我能今天晚上走的话,我等不到明天啊!”你不会去想找医生了吧!对不对?这是我们平常真正讲的。所以他尽管道理没有讲的道理,可是告诉你这个方法上面,你只要信得过照着去做的话,就暗暗地吻合了这个道理,这个我们要了解的。所以今天我们有机会认识那个的话,肯根本上面把握住了,然后你去念佛的话,那事半功倍。

至于说,这个第二个,什么叫边执见?

An extremist view is an afflictive intelligence that observes the self as apprehended by the view of the perishing aggregates and regards that self either as permanent and eternal, or as subject to annihilation in such a way that there will be no rebirth from this life into a future life.

【边执见者,谓缘萨迦耶见所执之我,计为常恒,或见断灭,无从此没,结生当来,染慧为性。】

这个边执见,平常总是说,这个常啊、断 (p104) 啊、常啊,要注意哦,这不是普通常、断,这是由于什么?由于计着这个我。所以计着这个我以后的话,他自然而然产生两种概念。有一种概念,说这个恒常不变的。平常我们讲灵魂,讲灵魂就是这样,好像一个人是从这个房子里面,搬到那一个房子里面,这样。那么有人会问了:“欸,那不是讲,那个十二因缘图当中是这样吗?”是,它只是个譬喻,真正佛法里面,并没说像灵魂有这么一个东西跑到那里,这个道理我们慢慢地以后再去说。如果像这种情况叫常见,这个到后面,我们再深一步去说它。

至于说普通一般念佛的人的话呢,如果不了解,你关于这个常见,也可以不必很深入的。总之,你只要把握住这个念佛的根本因,厌恶这个生死,厌恶那这个东西,“我”这个东西,一心皈投依靠就可以。所谓“断见”,就是断灭见。现在世间一般的,这个所谓只讲究说,科学上面大部分持的态度,就是断灭见,就是人嘛就是这样,死了以后就完了。要晓得这个断,不是指这个以外的事情,这个特别的。

下面哪,两样东西,见─见解的见,“见取”跟“戒禁取”。在我们平常一般犯的毛病都在这个上头,最容易。看看那个,它的定义是什么?

A belief in the supremacy of wrong views is an afflictive intelligence that observes one of the three views – the view of the perishing aggregates, an extremist view, and a wrong view – along with a view-holder's aggregates on the basis of which such a view occurs, and regards such a view as supreme.

【见取者,谓缘萨迦耶见边见邪见,三中随一,及彼所依见者之蕴,执为最胜,染慧为性。】

这个叫见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