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53卷B面
(手抄稿 第二十册 p19)
这个毛病,所谓专乐见闻这一类啊!这两样东西是“难至宗要”啊,你没有,不可能,很难得到,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个圆满的道体的内涵“引生定解”。这个定解跟那个单单的见解不一样喔!就是说由于你如理听闻,然后呢认真思惟,内心当中生起决定的一种力量,这个力量会推动你如理地步步行持。所以以闻为根本,然后呢以根据所闻的正见而行持,那个时候,行、解相应,解在行处,行在解处,自然而然就因圆果满!
p. 556 (8)
【修彼等时,亦当聪利令心平等,谓于引导修道知识,敬心微劣,则断一切善法根本,故当勤修依师之法,】
在下面,所以现在我们照着这次第修上来的时候,也要使得我们的心,要达到两样东西,第一个“聪利”。聪就是什么?明白,不要暗钝、迟钝;还有呢利,要勤,不要(p20)─就是说有很多做事情啊,总是想是想做的,提是提不起来。那个就是痴钝,这个不!而且要“平等”,平等就是不能偏于一方面。
照着这个次第来说,第一个我们晓得根本重要的是对于善知识,对善知识最重要的─恭敬,啊!那个非常重要。假如恭敬心不够的话,这个地方说“微劣”,何况现在我们对这个善知识一点恭敬都没有。前面告诉我们,乃至于下至他这个地方的如理如法地告诉你一个偈子,你要把他看成佛。欸,现在就算我们听了个半天,听了个半天,回过头来:“嗯,他讲得头头是道,自己做的呢?”唉,我的天哪!我们怎么修学佛法?所以《阿底峡尊者传记》上面有这么一段公案,人家问他说:“欸,尊者啊,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个地方,有这么多修行人没有成就?”阿底峡尊者怎么回答,你们记得吧?说大乘功德生多生少啊,看他对于知识的净信程度而言。现在你们这些人,对那个善知识啊,看得像一个平常的凡夫,你功德从哪里生起?像根本一样,你这根本都切断掉了,你还谈功德吗?这个是我们千万要注意!所以为什么教我们要看这个《华严经》什么等等,这个是千真万确的非常重要!
好在我觉得现在我们这个地方,我们在座的诸位真好,是处处地方是我的善知识。啊!你们这个很多地方的行持,一步一步地改善。在太多地方啊,跑到别的地方去的话,(p21)这个往往是这样,啊,说“这些老家伙老朽了,没有用!”那完全错误!我记得我以前,以及我常常听见老和尚的给我们开示,啊!那他们前辈真正的话,对于那个师长的敬重、恭敬,实在是!这个是根本,那么如果这一个的话,一切善法的根本断了,所以这个我们要勤修。那么进一步,
【如是若心不乐修行,当修暇满,若着现法当修无常,恶趣过患以为主要。】
这个道理很清楚,每一个部分,每一个部分,拿这个道理来衡准自心。然后呢缺的,缺哪一个,你就哪一个地方地努力,把它补足。
【若觉漫缓所受佛制,当自思惟是于业果定解劣弱,则以修习业果为主。】
假定说你对持戒这个东西啊,总觉得提不起来,“哎呀,何必这么、这么、这么、这么……好像,唉,这么来呢?”那就“漫缓”,就是马马虎虎。那个时候啊,你一定要对这个业果,由业感果的道理,产生强有力确定见解,那么是修业果为主。不过前面一步一步上来的时候,我们单单对那业果容或不太清楚,现在把本论学圆满了以后,我们可以整个地融贯起来。所以以最后的毗钵舍那的正见,用到前面的业果上面的话,那对这个业果的道理啊,是百分之一百地透彻,再没有一点疑问。而那个时候你学起来,那就是非常明(p22)利!不肯学,我们什么都不谈;肯学,一定可以产生应有的效果!再下面:
【若于生死缺少厌患,求解脱心则成虚言,故当思惟生死过患。】
进一步,假定你说不能了解这个生死真正的真相,那个时候引不起厌离心来。为什么厌离呢?因为了解这个生死的患害,因为晓得这个生死当中的种种的不理想,所以才产生、出生那个厌离心,没有这个啊,那说解脱,空话!所以那个时候要思惟,那个时候要思惟。所以昨天晚上我们,晚上我们温习的时候,这样谈起从心上改啊,这个因为时间到了,昨天晚上没有说下去,今天不妨简单地说一下。
那个其实啊,说讲道理的话,你总觉得是讲了半天没有用!要真正地如果体会到,简单极了!你只要真正观察一下的话,你起心动念就很清楚、很明白。比如说,今天我们随便说吧!说外面来了一个人,一听见汽车声,你想:噢,今天来了一个大老板了。你就想:哎呀,这个大老板啊,他很有钱,怎么跟他攀个交情啊!这样的话你那个庙是越修越大,什么越弄越来……。不对、不对,就错了!假定你真实生起厌离心的话,他正因为他越有钱,你觉得:唉,这个世间一向骗我这东西,骗得不能再那个啦!他跑得来在求他的福报,那是他的事情。赶快某人哪,你、你去给我好好让他拜拜佛,他如果要种福田哪,(p23)好、好、好,那来供养。我们这里够了,别的地方还少,你就让他供养别的吧!这个好清楚、很明白,你这个心里面就看得清清楚楚,这个东西一点都不假的,你不观察,讲那个文字再怎么讲都没有用!
所以前面说,如果没有的话那个是空话;现在这个地方又告诉我们,这个心里如果生不起来的话,求解脱都是空话。求解脱之心如果没有的话,啊!那你持戒、念佛什么等等,下一点种子。我们还是非常赞叹,佛法就这么妙!好了、好了、好了,毕竟不行嘛你就下点种子了,那也就这个样。所以呀,真正要想是这个要求了生脱死。尽管你说:“喔唷,这个念佛法门是了生脱死的。”对不起,了不了、脱不掉!因为你的心里面沾在这个上面嘛!持戒的目的也是如此,念佛的目的也是如此,然后呢学禅是更是如此!大乘佛法不但你自己,还要帮忙一切人,现在这么一点小小的事情当中捆得死死的,你还谈什么个大乘?所以这一个地方啊,是真正的佛法的关键所在!
【若凡所作,皆为利益有情之心不猛利者,是则断绝大乘根本,故当多修愿心及因。】
再进一步进入大乘,假定你做一切事情,为了利人之心不强的话,那个大乘的根本断绝掉了。那个时候,欸,进一步说,喔!要这样。注意喔!这个大菩提心,我们要从(p24)两个地方去着眼:一个为了利人,还有一个呢为了自利。如果的的确确你那个推己及人心里面展得开,你就从大慈悲那地方着手;如果说你为了自利心切,你也告诉大家:真正要想解决你自己的问题,还非走这个路不可啊!否则的话呢,你虽然觉得讨了巧了,结果吃了大亏!这个前面是讲得很详细,这个我们必定要了解的,所以这个真正的佛法的重心,却在这个上头。那么因为有了这个啊,然后进下面一步的话,就受学愿心、行心。
【若受佛子所有律仪,学习诸行而觉执相系缚猛利,当以理智,破执相心一切所缘,而于如空如幻空性,净修其心。】
能够这样。因为发了这个大乘心,然后呢修愿心、行心,可是你真的去做的时候觉得:哎呀,这个做起来呀,愿是倒是满好的,做起来是这么个困难法!那个时候,你呀就要以空正见破掉它,然后呢修如幻如化的空缘起,“净修其心”。但是你要修这个东西的话,一定要善巧方便哪!
【若于善缘心不安住为散乱奴,则当正修安住一趣,是诸先觉已宣说者。】
你虽然要想这样,可是你心散乱不行,所以呀一天到晚被那个散乱所控制,像它的奴隶一样,所以那个时候你才学定,学定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上面的。那是前面过去所有已经(p25)觉悟的圣者,从佛、菩萨、祖师都这么说的。
【以彼为例,其未说者亦当了知。】
那照这个,没有说的我们也应该也了解。
p. 557
【总之,莫令偏于一分,令心堪修一切善品。】
最后的结论:不要偏,不要偏。换句话说,眼前我们这里,因地当中要把握得住,因地当中要把握得住,一定要下究竟圆满之种,这样。这个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一点!平常我们说,现在大乘的中心是在大菩提心,那么这个修了大菩提心,要想满这个愿的话,那么一定要,那个时候才学空正见。那么有人说:“我得到了空正见以后,然后发大菩提心不是一样吗?”嗯,结果是一样的,这一条路是远路!为什么?这个地方也简单地说明一下。
这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我们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什么啊?欲。记住啊!欲。坏事没有好欲、贪欲做不成,好事没有善法欲做不成。那么这个欲的推动的力量,在哪里呀?以我们现在来说,最后不管是哪一个,推动的力量就是这个“我”,我这个东西就是推动我们的力量。一切无非是为了我才去忙─我要好,我要去苦,这样。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从世间而走到佛法,因为要找我的问题解决,找遍了世间找不到,只有佛法当(p26)中。所以呀在这个选择当中,找到了真正唯一的皈依之处,不是世间任何一个什么人,而是大师,就是佛。欸,结果这个从这个上面还是为了我。那么因为找到了大师,所以听信大师的指导才归到说:啊!原来要修学法,而法的中心在这个上头。
到那个时候你觉得:是啊!真正的问题解决的话,原来是这个自我执,所以你忙得去破那个自我执。到那个时候发现:原来我这个东西没有它的自性。当那个我的自性破掉了以后的话─“我”是个推动的力量─同样地那个推动的力量是没有了,对不对?推动的力量是没有的话,那么好了,自然嘛你觉得问题解决了!尽管到那个时候还有这么大的好处,对不起,推动的力量没有了。所以你看哪,那个声闻乘的圣者,尽管这个《大般若经》是……帮忙佛转《大般若经》的却是舍利弗尊者啊,然后须菩提尊者,很多声闻的圣者。但是呢他听完了以后,讲是讲,听完了是听,然后呢听完了、讲完了,他还坐在那里不动。一直等到法华会上,他也自己懊悔:平常啊我也听、也讲,但是我心里面就没有一点好乐心。为什么?那个推动的力量没有了嘛!
所以你要晓得,为什么这次第一定要这样安立的!所以当你前面这样一步一步上来,引发了这个厌离这个苦以后啊,不待这个苦的坚固,真正有了正确的认识以后,马上把那个苦进一步就转过来,干什么?缘一切众生,发大菩提心。你说这个发了大菩提心好像不怕苦(p27)了。不是呀!发那个大菩提心,一定要是大慈悲为根本,大悲的行相是什么?哎呀,看见这个众生都苦。假定你没有苦的体验,你能看得出人家苦来吗?当然看不出来!你对那个世间啊贪着得不得了,你劝人家不要,人家就说:“喔,我不要,送给你去享受啊!”那不是颠倒吗?所以一定自己看到了苦,然后呢如果你……然后呢就再用到别人身上。
假定你不这样,看见自己苦深到很坚固了以后啊,那时候一天到晚自己苦得受不了,你只忙求解决,这个习性养成功了就很难改过来;一旦你见了道,那绝对没办法,这佛经上说得清清楚楚。我没有证,可是我信得过佛讲的,这是绝对!这是佛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你不能等待那个苦啊,缘苦厌离很坚固,要生起了以后马上把那个心转过来。
其实这个习性啊,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尽管你讲你的,可是呢每一个人都以他的见解、以他的习性在做事情,对不对?我们现在这种习性还是虚妄的、很浅的都扭不过来,何况你见到了圣道以后,这个力量是净信心。所以凡是见道的圣者,到那个时候佛就告诉他:“某人哪,我以前说的错了。”“管你!以前说的错了,我就信得过这个!”所以这个叫净信,叫不坏信,他自己亲身验证了以后,任何人动他不了。
所以我们看禅宗的祖师也是一样,当他一旦真正地见到了那个东西以后,他就是这样。所以记得这个马祖的这个弟子这个公案吧?哦!他以前告诉他“即心即佛”,他现(p28)在说“非心非佛”。他的弟子听见了:“这个老家伙,一天到晚骗人,我管他什么非心非佛,我就是我的即心即佛!”欸,他还有个弟子觉得:欸,这一个人怎么,别的人对老师这么恭敬……。他就把那个话拿回去,他老师听见说:“梅子熟也!对了、对了!对了!”喏,就是真正彻自亲见了以后,谁都动摇不了他。你们懂得这个道理才晓得,你真正一旦到了那个时候啊,没办法,佛也奈何不了你的真正原因就在这里。懂吗?
所以现在,我们要趁早,开始的这个次第千万不要弄错,一弄错你就只有走这个远路。那么你说:“这样的话,那个苦的力量好像不坚固啊!”怎么会不坚固啊?因为你真正体会到你的苦,推己及人,本来你看一个人的苦啊,那只是苦还不大,只有一个人,现在你看尽法界、虚空界的人这么多苦,你那个时候引发的苦的力量,不晓得比你一个人身上要大多少!那个时候你才坚固的话,这个不但坚固啊,而且是量大得不得了;不但量大,而且那个大悲心之深广的程度在这个上头,所以那个大悲的真正的行相这样啊!所以他那个大乘真正的出离心,跟小乘的出离心是无二无别,不过一个呢只管你自己,现在要为一切众生,所以你这个缘苦,不管质、不管是量,深广都是小乘不能比的,《大智度论》上面说得清清楚楚。所以不但不矛盾,这个才是正规的路子。
你更进一步还要了解,不但解救别人,然后呢还要对自己来说,还非如此不可!因(p29)为你能够这样的任运地修习,那好,自然而然最后就走上这条路去。那么走上了这条路以后,然后你到那个时候啊,以修空正见─欸,前面修了空正见,把那个你推动你的力量断除掉了,现在不!现在你一天到晚只为别人而忙,结果你已经破空的正见建起来,原来你发现“我”没有;我是没有,人呢?人都在,对不对?好了!
所以前面你发了世俗菩提心,虽然你想帮忙别人,可是你帮忙别人能力有限,你说愿心虽然强,跑到、做到这地方的话,对不起,唉,这地方实在不行!这个“我”总归是个障碍。到那个时候啊,你有帮一切人的心,然后呢却要拿我来去帮忙,这个我有种种障碍。结果你见了道以后,发现这个我没有,这我的障碍拿掉了;而我的愿心呢,一点都没有动摇,对不对?所以那个时候你得到了空正见,是不但不像小乘会阻止你,正是帮助你大大地又跨一步。所以这个为什么见道以后修的功德啊,那个没有见道之前,是绝对不能比的原因在这里,差别看见没有?
所以现在大家忙着去,哎呀,要求开悟,大彻大悟,不必忙、不必忙!你懂得了这个,那这个时候才晓得,阿底峡尊者为什么见到这么多大善知识,在第三个明了杜梋论师的时候,已经大彻大悟见到了这个境界,可是到后来啊,把金洲大师尊为他老师当中最尊重的,因为金洲大师把这个圆满的传承给他。这个地方还有一点喔!他不是未到,他还是(p30)有菩提心,但是金洲大师给那个圆满的传承。你们了解吗?那这个都是他很重要的概念,所以我们对那个道的总体非要认识。
前面分开来讲,说第一个现在我们认识了:啊!这个次第的必然性。所以说一定是厌离心以后,马上啊策发菩提心,把这个厌离心扩大,然后呢修空正见。然后呢你这个求大菩提的障碍是消除掉了,而因为障碍消除掉了,由大菩提心的这个欲望是大。所以有人说“空大是悲大”,这话一点都没错!但是万一你误解了以后啊,因为空大悲大所以你偏不要学悲,你只要学空,空大了就悲大,那就错了!你如果是没有先把那个大菩提心、大悲心学好了,空一见的话,好了,陷在那个地方,你就大不了了。这个很重要!所以前面一再辨别不共因,哪个是共因,如果是你没有弄清楚的话,欸,你当那个真实的这个大菩萨心的种子没先种下去,然后呢你加肥料、太阳、水,就长得满地都是草。现在虽然不是草,长出来的本来你要的是个大树,现在长出来的是一点点的小花,这是太划不来!这是我们要了解的,这是我们必定要了解的第一个。
刚才呢,顺便谈到那个传承问题,说阿底峡尊者不是没有,他为什么这么重视,不是没有菩提心,为什么重视这个传承呢?我们要晓得,你自己虽然体会到一点点,可是你自己体会的,凭我们自己体会能体会多少?这个传承有什么好处呢?就是把佛、十方一(p31)切诸佛的经验报告摆在这个地方,然后呢你利用它只要体会到一点点的话,你能够扩大了解整个的总相,这个有绝大的差别!拿我们眼前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说我现在眼前说有这台仪器,什么?叫作录音器,或者录影机,不管什么,你跑到工厂里学个学徒,你也可以学得很好。但是如果你要成为真正的一个专家的话,不从这个上面学,要从一个最权威的学者,把这个理论学会;然后把你在工厂当中的经验,再配合上去的话,你就在这方面变成功最完整的一个权威学者,对不对?所以他始终是把握住这个,这个概念我们必定要认识的!
所以这个传承啊有这么大重要的特性。不要说:哎哟,这个人有修行啊!所以在当年印度他们找的对象,不是说这个人有修行─这个人啊是不是跟传承相应的修行,而不是单看他修行之果。那么请问我们中国有没有?决定有!只是我们眼前佛法衰退了,大家不知道。看!盛唐禅宗最鼎盛的时候,黄檗禅师一句话,说:“大唐国里不是无禅哪,只是无师!”大家记得吧?他是这个马祖门下的这个大弟子,三员大弟子之一喔!说现在啊,就是说不是没有对禅有认识的人啊,相传马祖门下有八十一员,八十一员还是八十三员,大善知识大彻大悟的,他却说“嘿,现在大唐国里,不是无禅,”禅是有的,他的经验是有的,“只是无师”,作为老师不够条件。
(p32)就刚才这个比喻当中,就是说他自己叫他摸这个东西啊,欸,他是一个很好的技工,可是你要叫他把他学理完整地说明,不行!了解吗?这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我们古代一样地重视这个,乃至于世间都很重视,所以到佛法末法的时候,是每况愈下。我所以特别提出来只有一个理由,就是说,尽管我们做不到,没有关系,可是我们因地当中下圆满因!这个是我们应该了解的,那么能够这样的话那就对了!所以说最后这一句话。
【莫令偏于一分,令心堪修一切善品】
因为我们有这个圆满的师承,告诉我们圆满的道体,然后呢我们从因第一步开始,就下圆满之因,这样步步上升是必然感得圆满之果。虽然我走任何一条路,乃至于散乱心念一声佛也可以走到,可是这个中间路线、时间、所付出来的代价等等的话,那完全不能相比!他这个比例的数字不是一比一万,一比一百万,是一比天文数字,无法比的呀!这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啊,下两堂课我会把《法华》上面引证给大家的,真正原因在这个地方。你们只要真正地一看,那那个好清楚、好明白,好清楚、好明白!在没有学《广论》之前去看,的确不大了解,我以前也看不懂。
前天呢,下面有一位同修,啊!我真赞叹,我讲完了以后,他自己就翻了个半天,自己看。看了个半天看不出,说:“这个《法华》,跟我们这《广论》(p33)有什么关系啊?”我就简单地说了一下,啊!大家觉得对、对、对,没有错!我没有这个力量我告诉大家,我只是说我晓得我的老师当年对我的最大的慈悲─喏、喏、喏,我才看见:啊!原来这个纲要对我们这样地重要法!所以为什么他判这个叫作圆教,如果我们得不到这个的话,我们就看起来,《法华》上面最多也说,你也成佛、他也成佛,只是如此而已。刚开始的放光动地,乃至于说三请三止,好像佛也是什么卖什么关子一样。不!他每一个地方,他有他最深刻的意义。否则的话,天台一家容或会这样说,为什么其他每一个学佛的祖师,他把它奉为圭臬,说这是最好的。那的的确确有他的理由,凡是明眼人都看得见,都看清楚这一点,这不是很明白吗?我们现在不是要学明眼人吗?要学明眼人当中最明眼人吗?所以还必须从这一个地方学起。最后:
【◎ 已释上士道次第中学菩萨行,应如何学慧性毗钵舍那之法。】
上面又把上士道次第当中学菩萨行怎么样学,乃至于总括起来─到这一个地方为止,这个总括起来是特别什么?哪!就是我们真正佛法的,重要的基础的圆满的道体说完了,圆满了!这个是我们必定要知道的。所以到现在为止,到现在为止,这个地方所说的,完完全全是我们大乘佛法的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