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05卷B面
(手抄稿 第十四册 p19)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
p. 247
好,下面是卷十,这内容是继续的。“第二者”,第二者,第二啊,就是告诉我们说学习智慧方便哪,单单学一样东西不能成佛。前面是先告诉我们说发了愿心以后,一定要学那个学处,换句话说学那个菩萨戒。那么正式在菩萨的行当中又有两样东西,一个是智慧,一个是福德;一个是明、足,两样圆满的时候那是佛!所以说,
It is not enough just to want to attain buddhahood; you must engage in the method of achieving it. This method has to be unmistaken because no matter how much you strive on a mistaken path, you will not obtain the result—like milking a horn in the hope of getting milk.
【◎ 第二者,如是欲求成佛犹非满足,应须进趣成佛方便。又此方便须无错谬,于错谬道,任何励力终不生果,如欲构乳而扯牛角。】
嗯,看看!说是的呀,你要成佛的话,单单发那个愿心不行啊,那么你要照着去做呀!要去做的时候,对于你做的这个方法要不错呀!如果你做错了是不管你多努力,绝对不能得到结果呀!就像你要挤牛奶,挤牛奶你不在奶上面去挤啊,拉这个牛角直转,是没(p20) 有用啊!现在我想我们这个地方,实实在在地,太多人这样!这一点说起来真是容易呀,实际上呢也是我们人人都容易犯的毛病,人人都犯的毛病。所以这必须要自己静下心来,静下心来。这前面已经说得太多太多了,所以处处地方告诉我们,我们学到后面的,前面的那个基础不要忘记哦,实际上就在这个前面的基础上面慢慢地深广。所以本论一开头的时候就把很多地方,就辨得非常清楚,越到后来越深越广的话,越是重要,越是重要!这样。
Even if the method is unmistaken, if it is not complete in all particulars, striving will not bring the result,
【若虽不错然不圆满,纵多励力亦不生果。】
你看!错了固然不行,就算你不错,不圆满哪,还是不行啊!
just as the absence of a seed, water, earth, or the like will preclude the production of a sprout.
【犹如种子及水土等,随缺一缘亦不生芽。】
你说我这种子没错弄对了,对不起,你那个种子摆在石头上面晒,晒它一千年也没得用,所以啊它还要其他的种种的圆满因。所以我们常常说第一个要把握住根本因,然后呢这根本因上面再增长它,这个叫作圆满因,这个圆满因。如果你弄错了,只忙这个圆满因的话,那就像在牛角上面去采,采那个、挤那个牛奶一样。实际上你在牛角上面采呀,多多少少还碰到牛了!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现在牛是什么根本不知道,到处去乱搞啊,自己还是觉得弄牛奶,这么个可笑法!这个是我们这个地方应该理解到的。
Thus the 《second Stages of Meditation》 says: If you earnestly strive at a mistaken cause, even a tremendous amount of time will not bring you the desired result, like milking a horn.
(p21) 【故如《修次中篇》云:“若于错因殷重修习,虽极长时终不能获所欲得果,譬如从角而构牛乳。】
这经上面,
A result does not come from an incomplete causal complex, just as an effect like the production of a sprout does not happen when something like a seed is missing. Therefore, someone who wants the result must depend upon an unmistaken and complete set of causes and conditions.
【若不修行一切因者,亦不生果,如种子等随缺一缘,亦不发生芽等果故。故欲得果,当依无错一切因缘。”】
这个看看,“当依无错的一切因缘”哪!在这个地方特别提醒大家,这个佛经上面告诉我们,说《法华》、《华严》两部经典的差别,在这个地方就分别得出来了,就分别得出来了。佛法常常说,像“少金刚”,吃了以后是决定不消,它总归有一天发芽增长。所以我们常常拿这个做为藉口,然后呢就在这个外面那个大口转圈子,转了一大堆,说:“经上这样讲的呀!”就是犯这个大毛病,就是犯这个大毛病。现在我们了解了共中士道当中的十二缘起这个,它就很清楚、很明白了。清楚什么?快则两生,慢则三生,对不对?第一个。三生是什么?换句话说,你这个成佛的正因哪,虽然你种在那里它迟早会生芽,可是啊,欸!你如果不用相应的法─当然恶法是爱、取,正法的话呢,是正知见相应的善法勤精进,去滋润这个成佛的正因,你还是要拿它来。
(p22) 这个佛经里面只是说,就怕你不种那个因,种了因,你迟早会结果的。可是我们往往拿了这个,好,弄错了,然后呢弄了种了因啊,然后到处去乱转,不晓得转了个十万八千里,然后转回来,说经上是这样说的。现在我们了解了,这个理路要辨得很清楚。你要想结那个果,转了半天,最后啊还是把以前的东西放掉了,重新开头;不但重新开头,而且必须要把你以前转错的那个路啊,一一要净除干净,不晓得多辛苦啊!不晓得多辛苦啊!所以说一个简单的比喻,像我们这里到正觉寺,简单!你跑下去几步路就这么下去了。欸,他现在啊,从那边走,翻山越岭,乃至于经过了欧洲、美洲,转了半天,然后他也转到正觉寺,他说:“我也到了!”是,当然到了,你愿意走这个路吗?
所以这种事情啊,我们在这个地方的的确确要认识得很清楚;条件不具足,不谈!所以关于这一点,我们不是劝一切人。如果他条件不具足,你只有告诉他:哎呀,你看见这佛啊,跑得去拜拜也好。乃至于土地也菩萨,城隍也是菩萨,不错呀!他把这菩萨两个字也认得了,这也好!这我们一定要分得清楚它的条件是什么。现在我们具足了这个条件以后,居然这个直路不走,还要这么转大圈子,这一点哪,是务必应该分别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们学论,以及本论的真正殊胜的地方就在这里,否则你看那个经的话,你一定会说:“欸!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好啰!反正你种下个种子,然后随便怎么去搞都可以了。”对不起,这就大 (p23) 错特错!而这个错的结果呢?一句话─自己伤害了自己,当然我们不愿意!
What, then, is the unmistaken and complete set of causes and conditions?
【若尔何为圆满无错因缘耶。】
下面就问了:欸!对了,你讲的道理是一点都没有错,那么,什么是不错的根本因?而且呀,把这个根本因圆满的圆满因缘呢?
Vairocana's Great Enlightenment Discourse says: Lord of Secrets, the sublime wisdom of omniscience comes from compassion as its root. It comes from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as its cause. It is brought to completion by method.
【如《毗卢遮那现证菩提经》云:“秘密主,一切种智者,从大悲根本生,从菩提心因生,以诸方便而至究竟。”】
这三样东西。这个佛的一切种智啊,这根本在大悲,由于这个大悲来策发那个菩提心,这个就是它的种、因种。然后呢这个因种要用种种的方法,这个方法一定是正确的喔,一定是正确的喔!所以你时时记牢,十二因缘当中说慢则三世,一定是策发这个正确的,否则其他的因缘你弄上去的话,采那个牛角,那个不是方便,那非方便行。这样的正确的路子,那么才达到究竟圆满的果。
In regard to this, I have already explained compassion. The great trailblazer Kamalasila explains that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is both the conventional and ultimate spirits of enlightenment,
【其中大悲如前已说,菩提心者谓世俗胜义二菩提心。】
菩提心有两个:世俗菩提心及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就是前面已经说的,发起 (p24) 这样的心;胜义菩提心哪,当这个证得空性的时候,在后面会告诉我们。
and that "method" is all virtues such as generosity and so forth.
【方便者谓施等圆满,是莲花戒大师所说。】
这方便呢就是六度万行。这个是,下面这句话指出他的传承。下面有一段辨,很有意思。
【◎ 支那堪布等,于如此道颠倒分别。】
本论一开头的时候,曾经说分别这个错误执着的时候啊,提出来这个支那堪布的事,现在这个地方详细说明一下,这个对我们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我们以前曾经说过普陀山那个田鸡和尚的故事,就是这样,“老僧两脚一盘,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他欢喜吃田鸡,有人说他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空掉了,田鸡不空。实际上岂但田鸡不空,他嘴巴也没空;不但嘴巴没空,他的贪心也没空,就是这样,这个毛病就在这里。所以我们现在要注意!他那个人怎么说呀,
Opponents' position: Some persons like the Chinese Ha-shang, who have a mistaken idea about the path of the two types of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say that any thought—nonvirtuous thoughts, of course, but even virtuous ones—binds us to cyclic existence, so its results do not transcend cyclic existence.
【有作是云:“凡是分别,况恶分别,即善分别亦能系缚生死,其所得果不出生死。”】
他的这个错误的说法是什么啊?他说:“你不要、什么都不要分别,因为凡是分别呀 (p25) 那个都是不对的,我们要得到的无分别智,所以你现在分别的话……不要说这个恶分别不可以,就是善分别本身它也在分别当中,跟那个无分别不相应的。你只要分别,它就是系缚生死的烦恼。所以你呀,就算是善分别,你还在三界当中,不能跳出生死。”那个上面所说的错误的见解是这样。他又举个譬喻来说,
It is like being tied up with a golden rope or with an ordinary rope, like white or dark clouds covering the sky, or like the pain from being bitten by a white or a black dog.
【金索绳索皆是系缚,黑白二云俱障虚空,黑白狗咬皆生痛苦。】
不管你用什么绑,普通的绳子绑固然绑住了,金子的、银子的也是!“云”呢,不管是黑云、白云,一样障住了虚空。“狗咬”,不管是黑狗、白狗都是。所以他怎么说呀?他说:
Therefore, just setting your mind in a state that lacks any thought is the path to future buddhahood.
【是故唯有无分别住是成佛道。】
你不要去分别。因为这样的关系啊,所以
Such virtues as generosity and ethical discipline are taught for foolish people incapable of such meditation on the definitive [emptiness].
【其施戒等为未能修如是了义愚夫而说。】
所以他怎么说啊?“啊!这你真正了解了以后,你只要无分别就行了,不要布施、持戒。那个是不能得到这个无分别的那个愚夫啊,才做这种事情的!”
To engage in those deeds after you have found the definitive would be like a king descending to a common status or like finding an elephant and then searching for its footprints.
(p26) 【若已获得如是了义,更修彼行,如王为农得象求迹。】
“所以假定你已经得到这个无分别住、无分别了以后,你居然还要修布施、持戒呀,那你完全错了,完全错了!好像你呀这个、这个像做皇帝,已经做了皇帝,你在居然还要去耕田去。这做了皇帝还要耕田吗?换句话说做了皇帝还做下人的事情。还有呢,如象得迹─你本来要去找象是从那找到一个象的足迹,然后呢你去找,找那个象;现在你象已经找到了,你还找那个足迹,你不错了吗?”这个就是前面这个人,颠倒错误的这种说明。他不但说明这个,
p. 248
Ha-shang attempts to prove this position by citing, from the eighty passages which extol this state of mind that lacks any thought.
【和尚于此引八十种赞叹无分别经根据成立。】
他还引经上面成立喔!喔,这个经上怎么说、这个经上怎样说,这样。
Reply: Ha-shang's saying, "Everything to do with method is not an actual path to buddhahood," is a tremendous denial of the conventional.
【此说一切方便之品,皆非真实成佛之道,毁谤世俗破佛教之心藏。】
那就是主要的一句话:上面这个人的错误的见解哪,他把一切的方便品─所谓方便品哪,我们前面所说的修佛要两样东西,一个是福德圆满,一个是智慧圆满。要福德圆满,一定要行那个种种方便,那所谓呀布施、持戒,六度万行。他现在前面这个人错误的说法,他说你只要证得了空性,安住空性上面一切圆满具足,这些东西都不要的;这些东西不是真 (p27) 实成佛的,真实成佛的话,这个是你在分别当中,分别当中是不行!他前面那个说法,实际上这是一个大错谬。下面这段这个辩论对我们非常重要喔!对我们绝端重要!它并不是说不要,实际上呢在什么情况之下,如何才是应理呀,它下面有非常完整的,所以我们耐着心一步一步学下去。同时如果下面这个地方有不懂的,你们就应该提出来,应该提出来,那么在晚上温习的时候啊,我还会特别厘清,不清楚的地方要把它一一地指明白。
因为他上面有了这种说法,说那些方便分─六度万行啊,都不是真实成佛的,所以这么一来的话呢,如果你跟着他去做的话,就变成什么啊?你什么都不要做了,你只要坐在这地方,安住在空性上面就行了。实际上呢,成佛啊它不但要智慧圆满哪,还要福德圆满。福德圆满一定是从那个世俗的世俗谛上面去做的,现在根据他这个说法的话,破坏了这个世俗谛的话,完了!你不能成佛。
说实际上呢,说我们中国的禅宗祖师好像特别强调这一点,是真的吗?不是!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个真实的内涵,往往会误解。大家还记得百丈大师说过一句话:“实际理地一尘不染(或者一尘不受),佛事门中一法不遗。”很清楚!你讲智慧分的话,那的确是空到绝端!“实际理地”,这胜义谛当中啊,找不到一点点东西,说“大地无寸土”。整个的山河大地这么多,连它的一点点的地方你都找不到,空的嘛!欸!但是啊,他叫“佛事 (p28) 门中”,佛,在我们真正行持世俗谛当中是“一法不遗”,一样东西都不遗漏,不能少掉一点点,说得很清楚啊!一点点小事情都不能遗,何况是你要学的六度万行哪!这样。
所以他上面说那支那堪布就是指中国和尚,实际上他并没有真实了解,就像刚才那个普陀山那个田鸡和尚一样。那这种事情太多了,所以要找善知识。他前面一开头时候告诉我们─真善知识。有很多人哪,他自己也懂得一点,得到一点呢“一分相似决定”,前面还记得吧?欸,他碰到一点点,似是而非,你说他不懂嘛,他好像懂得一点。喔,然后呢懂得一点自己还觉得:喔,就是这个样!这种人你跟着他啊,他自己固然是走错了,你跟着他,你注定也是走错啦!而这一点哪,是太重要,太重要!
实际上呢,这一点我们不要责怪人家,一定要眼前反省自己,什么?自己的业力所感。反过来我们要欢喜喔:啊!我们虽然哪,在这个上面的业力感得没有完善的知识,却种下了善根今天才遇见这么圆满的教法,总算把这个关键所在的是非呀,分别得清清楚楚,这样。那个时候我们不责怪人家,只从自己内心当中净化自己开始,对了嘛,对了嘛!所以说,如果是这样的前面所说的话,他不要一切的这种世俗方便分,一天到晚安住在这个无分别当中,那是什么啊?
And, since he refutes analyzing with discerning wisdom the selfless reality that is at the heart of the Conqueror's teaching, he banishes the system of the ultimate to the far distance.
【破观察慧思择无我真实义故。故亦远离胜义道理。】
(p29) 他前面讲正修的时候,刚开始道前基础讲修的时候,他后面紧跟着叫“破除此中邪执”,这是讲修行的时候有很多错误的还执着,把基本的已经指出来了。现在这个地方就进一步告诉我们:固然修方便集福德资粮,你一定要观察思惟,实际上就是你求智慧资粮,你还同样地要用那个观察慧,去思惟抉择空性的真义。结果你现在不要分别了,对不起,你不要分别的话,那个思惟观察的这个心整个地一刀两断。这个是唯一的破除烦恼、积聚功德的唯一的一个工具宝贝,你现在把它不要了,请问:你还能成什么?所以不要说这个方便福德分由此而整个地损掉,就是你要证空性的智慧分也得不到,所以啊它同样地也远离胜义道理。
实际上我们仍旧不妨以禅宗来说,禅宗的祖师告诉我们很清楚的,啊!有的人得了个定,安住在这地方一动都不动,欸,他说:“错啦,你这个是死水!”如果说大家学过禅或者看过禅宗公案,很清楚、很明白,它绝对不是啊,死死地脑筋在那儿不动的。要干什么?起疑情。疑是什么?要你想,“嗯?嗯?”要找它啊!这个时候找的这个心情是什么?在观察慧啊!你去观察:“嗯?念佛的是谁?哪一个人念佛?”或者“拖死尸的谁?”“这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在找啊!找那个是什么?思惟嘛!就是观察嘛!这个才是智慧,这很清楚、很明白,这一点我们务必要清楚。
(p30) 以前的祖师的所有的大德都说得清清楚楚,记得马祖大师当年这段公案吗?他在那儿坐定,坐得很好,他的老师跑得来,说:“你在这儿干什么啊?”“我在这儿学佛。”“嗯?”这样。这个老师妙咧!让他坐在那个地方,他自己拿了个砖头跟它跟它磨。然后那马祖:奇怪,这个人跑得来磨这个砖头?问他:“欸,磨砖头干什么呀?”“我做镜子。”“什么?你磨砖头做镜子,哪有这样的道理啊?”你说要造那个镜子,用砖头来磨,磨得成功吗?当然磨不成功,这个人怎么这么荒唐!马祖就说:“你要做镜子怎么磨砖头啊?”他老师怎么讲?“嘿,是的呀!做镜子,是不可以磨砖头的;成佛啊,不是坐在那里不动的。”大家还记得吧?欸,然后呢给他开示,他就马上就开悟,马上就开悟。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也有这么一段公案,当时有一个叫卧轮禅师,这个卧轮禅师,啊!那个定功非常好,他自己觉得很得意,他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喔唷,这个定功很好喔,他没有分别啊!他有伎俩,“我有本事!”什么本事啊?哈,叫“对境心不起,能断百思想”,把脑筋里的杂念啊统统把它断掉,一点都没有,“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任何境界来,心里了不动心。然后呢“菩提日日长”,啊,一天一天地增长,一天一天地增长。要我们看起来,对呀!喔!结果六祖怎么说啊?大师怎么说啊?他说:“惠能没伎俩”,我啊─六祖大师自称, (p31) “惠能啊,我可一点本事都没有,我可一点本事都没有。”他这个有本事的人哪,“能断百思想”;他大师怎么说?“不断百思想”,都不去断它,什么东西都不去断它。“对境心数起”,对着境界啊,境界来了嘛,欸,看见了嘛就看见了,听见嘛就听见啦!所以“对境心数起”,叫“菩提作么长”,那这个菩提怎么增长法啊?欸,那就是六祖大师自己说他内证的经验,很明白说在这个地方。禅宗可没这样说喔!
所以我们的的确确不了解呀,禅不是容易好学的。记得黄蘗,那是好了不起的大师喔,那是盛唐禅最鼎盛的时候,他说过一句话,说:“大唐国里不是无禅,只是无师。”说现在我们这个地方啊,论禅哪,有修有证的人,嘿,有,多得很呢!但是啊,够得上做老师的人,没有。那个这样耶!他是马祖门下的主要的一员大善知识,他那个时代,说换句话说禅宗最鼎盛的时候,所以我们轻易开口,真不简单哪!那个地方啊,我们要了解,我们现在影子都没有啊,自己说我这个对,他这个错。哎呀!我以前一直犯这个毛病,所以现在一听见哪,惊心肉跳之感!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那是随便一提,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The great bodhisattva Kamalasila excellently refuted with a mass of scriptural citation and stainless reasoning this epitome of wrong views in which it is maintained that the sublime path consists of stabilizing the mind in a state that lacks any thought. Such stabilizing of the mind is a practice properly subsumed under the mere category of meditative serenity,
【任何胜进终唯摄于奢摩他品。】
看见没有?说他这个心里面这样的话,不管你怎么不分别,安住在这里,对不起,这 (p32) 是定。
【于此住心执为胜道,是倒见中最下品者。】
你把这个执为,居然作为殊胜的“胜道”,胜道是什么?殊胜的,超胜的智慧,你把这个定执为慧的话,那是最大的大错误!倒见当中最差的一种,倒见当中最差的一种!这个无闻比丘证了这个四禅,以为得到四果,所以临终的时候啊,欸,谤佛,下阿鼻地狱这段公案,就在这个地方。所以前面也说过了,你定、慧一定要分得清楚,就算自己只解脱自己。现在的的确确啊,说我们这个地方实在分不清楚。不要说一点工夫都没有的,我上次跟你们说过,我亲自遇见的有几个有工夫,然后呢得力坐了一点点哪,乃至于这个定啊,也只是根本定都没得到,住心相,最多是欲界定,然后呢或者更超越一点。那个时候内心当中啊,就自然而然那种情况,先是眼前的境界,像如云如烟那样慢慢地,慢慢、慢慢地乃至于身体就消失掉了,欸,他自己觉得见到空性了。啊!那是根本定都没有得到。所以这个没有完整的教授啊,凭自己也看一点书摸索的话,实在危险哪!实在危险哪!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no matter how superior it may be. Kamalasila then wrote at length on the good path pleasing to the conquerors.
【莲花戒大菩萨以净教理已善破除,宏扬如来所爱善道。】
(p33) 关于这件事情,在这个西藏的佛教整个过程当中是一个大事情。当年这个、这个支那和尚,就是汉地这个和尚啊,是跟文成公主一起去的。的的确确也带了很多经典去,可是他那个观念本身错误,很多人跟他学,于是啊大家都走上这个错路了。那时候好在这个莲花戒这一位大菩萨,他就是静命祖师的、静命菩萨的一个弟子,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有成就者。欸,结果两个人辩论,结果啊把他这个错误的见解破毁掉了。破毁掉了,后来那个汉地的和尚就跑掉了,就跑掉了。尽管如此啊,
Nevertheless, there are still some who continue to do just what Ha-shang did, because the total decline of the Buddha's teaching is drawing near, because the excellent persons who ascertain with total certainty through scriptures of definitive meaning and stainless reasoning all the key points of the path in their entirety are no more,
【然由圣教将近隐没,能以了义无垢教理,判决正道圆满扼要,诸善士夫亦尽灭亡。】
但是现在啊由于那个正法慢慢、慢慢地隐没啦,所以能够拿完整教授不错误的道理,来说明正确圆满纲要的那些人哪,也渐渐、渐渐都消失掉啦─这个是指善知识。
because the merit of living beings is so minimal, and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who have little faith in the teaching and feeble intelligence. Some belittle the deeds that are part of the path—the vows which are to be kept and the like—rejecting them and so forth when they cultivate the path;
【又诸有情多是薄福,虽于正法略有信仰,然其慧力最极赢劣,故现仍有轻毁行品持戒等事,于修道时弃舍此等,宛如和尚所教而修。】
另外一方面,善知识是慢慢地隐没了,修学的人呢─福薄,福薄相,虽然对正法还有一点信仰,信仰是有的,但是啊智慧毕竟太差,不能分别正确的,如理了解正确的内容,所以很容易轻视,乃至于啊毁谤这些。当然毁谤行品持戒固然不可以,反过来你毁谤(p34) 智慧也不可以,不管是哪一个。从这地方我们现在就晓得了,到末法的时候啊,这种情况是越来越严重,越来越严重。你一毁谤了,修道的时候都不要啦,不要了嘛就像上面所说那个和尚说的。
所以这种情况啊,现在我觉得发现最严重的是日本。唉呀!这个事情真是啊,你不能想像啊!譬如像讲教的,本来天台是弘教的,讲得非常圆满。它现在到了日本变成功什么啊?喔,最究竟圆满的是《妙法莲华经》,所以呀他到那个时候,就只要念几个字:“南无《妙法莲华经》。”好啰,好啰!你其他都不要了,讲教的都是这样的。那么讲净土的呢?他也有啊,叫净土真宗。我们至少还要一个念佛啊,他说:这个你只要一个“信”字就够啰!连它那个六个字啊,乃至于四个字都不要啰!啊!实、实、实、实,实在是真是糟糕!就这样地弄法!结果呢慢慢地演变出来,讲教的那些人,他也讲,讲了半天哪,然后呢总归说:教本身要理性化。教当然要理性化,可是不幸的,他那个理性化,拿世俗的概念去看。譬如说佛讲很多神通,他处处地方说:“这个不合理性化,这是迷信,那个时候的民风未开,所以哄哄他们,讲这样!”欸,他始终拿什么?拿现在的概念哪,觉得是理性化。所以这一点说起来真是可怜,前面已经举了很多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