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六十二卷A面

(手抄稿 第八册 p183)

【龙王,诸菩萨由一种法,能断生诸险恶恶趣,颠倒堕落。】

佛告诉龙王,就是娑羯罗龙王,说这个一切菩萨,只要有一个,他把握住了一个法门,他就能够把堕落恶趣的这个门能够断除,能够切断,他绝不再颠倒,绝不再堕落。那么这哪一样东西呢?你看只要一样东西哦!你由此可以想见,这个一样东西何等地重要!这也是前面为什么说“一切白法的根本”,一切好事的根本就在这里。一法是什么呀?

What is this single practice? It the discernment of what is virtuous. You must think, "Am I being true? How am I spending the day and the night?" 

【一法云何?谓于诸善法观察思择,作如是念:我今若何度诸昼夜。】

就是照着前面告诉我们的这个善法去观察、去思择,这观察跟思择是大有道理哦!就是说如理思惟。记得这个次第,如理思惟之前还要不要什么?记住哦!依止善知识,听闻 (p184) 正法。根据这个正确的道理去观察、去思惟,然后那个时候脑筋里维持着这个正念,作这样地如是念,这个就是正念。

你们还记得前面这个“密护根门,正知而行”,密护根门护的什么?第一个,拿什么东西来护?正念。经常、殷重的正念,喏!正知而行呢?你还是晓得你做些什么,那还是拿那个正念呀!拿这个正念,什么呢?如法相应,现在这里也是如此,是这样地念:我啊,现在二十四小时该怎么个过法?我们只要好好地去问一下,那个时候你自然而然你会做得好的。是啊!我要求好;要求好嘛,你在因地上面努力。所以你真正了解了这一点,你就一天到晚好欢喜啊!因为你感觉很清楚:现在你下那个因,就是那个善果啊!

平常我们种田或者做生意,这一个不一定到年终的时候一定赚钱,但是看好的话,哇!你就做得很欢喜。现在我们修学佛法了解佛的一切智智,他告诉我们这样去做法,这个结果是必定顺利,而且必定赚大钱,你把一块钱的本钱下下去,一定赚它成千上万。所以这个时候你了解了这一点,一天到晚你时时刻刻观察:对,我又下了这个因!又下了因怎么会不快乐,怎么会不快乐呢?所以必然是眼前快乐,将来是更好啊!

p. 143

When the former gurus in this lineage had examined their minds in that way, they said: On this occasion of training in karma and its effects, when we compare our actions of body, speech, and mind to what is taught in the teaching, they will not be in conformity. In this we are deficient. Therefore, we are not at all liberated. 

【若能如是观相续者,诸先觉云,此因果时,校对正法,全不符顺,于此乃是我等错 (p185) 误,全无解脱。】

欸,现在我们能够这样照这个办法来去观察我们的身心—“相续”就是我们的身心,这个里边心为主导,然后身口是随之而行。那个时候应该产生什么现象啊?他说“诸先觉”,就是祖师,为什么这个地方说祖师?换句话说,我们现在观察、观察,我们是一片大无明,观不出什么结果来。喏!看看那些祖师修行的人他是怎么样的,这是我们的榜样。

说:这个的“因果时”,那么你“校对”,把我们现在不管是若因、若果啊,跟这个正法互相对比一下,结果你发现:唉,全不符顺!既不向法符,也不顺。“符”是完全相应了,“顺”呢?至少跟着它这样地步步向上。的的确确我们全不符顺!符顺了什么呀?如果符了,我们就是佛啊;如果顺了,我们就是菩萨啊!那至少我们现在不会像现在这样烦烦恼恼。因为如果你跟法相应了以后,你心里是非常欢喜,一点烦恼都没有,你的果报生生增上,哪会有现在这样不对呀!可是,所以不然的原因为什么?跟正法不相应啊!

喏,看看我们现在的果就晓得我们的因;同样地,看看我们的因就晓得将来的必然的果欸!这因为我们这个不符顺、错了,所以得不到解脱。得不到解脱,烦恼相是什么?心 (p186) 里是烦烦恼恼、苦苦恼恼,唉呀,不晓得怎么办是好!站又不是、坐又不是,唯一的,碰见几个人大家聊聊天,哎呀,来得个高兴,张三长、李四短。那你念书、拜佛没有劲,跑到街上去玩,来得个起劲;明明晓得这样不对,偏偏又做不到。毛病都在这里。这个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我们真正观察,那立刻就找得到。

We must see whether we are in conformity or not by comparing ourselves to the laws of karma and its effects. When we examine our mind in light of the teachings, we are wise if we sincerely recognize nonconformity or a complete lack of conformity. The 《Collection of Indicative Verses》: Those who are childish and know themselves to be childish are wise in this regard. 

【校对业果,是观顺否,若以法校自相续时,全无符顺,而能至心了知如是,是为智者。《集法句》云:“若愚自知愚,是名为智者。”】

我们这样地把这个业的道理,从因果上面去对比、校核一下,看看跟它顺、不顺。那个时候拿这个道理来校正我们,来检点我们的相续。这个地方告诉我们这个法,不是说你懂了这个法去讲一个道理,不是讲给别人听,更不是拿这个法去衡量别人。我们拿这个衡量别人的话,往往说:“我就对,他就是不对、他就是不对、他就是不对……!”你们可以数出别人一百万样不对还数不完,自己呢?找不到!为什么啊?就是这个。真正的法是来自己校对我们,检点我们的相续,那你真正的修学这是必须要的,那时候你就看见既不符、又不顺。如果你能够这样地了解,而且至心了解的,这个是智者,这个是智者。

下面引经证,《集法句》。《集法句》那个是最基本的、最基本的,换句话说共小乘的,说:“如果愚的人自己知道愚,这个人就是智慧。”他至少晓得了可以肯改呀!所以我现在看见太多的人,他动不动一大堆道理,总说别人不对。世间人本来如此,修学了佛法,那个时候,喏,这个佛法的标准在这里,佛法的标准在这里!万一不行的话,那赶快去找,总有原因,你找到了然后去做,那就对了。这是一种,反过来, (p187) 的,说:“如果愚的人自己知道愚,这个人就是智慧。”他至少晓得了可以肯改呀!所以我现在看见太多的人,他动不动一大堆道理,总说别人不对。世间人本来如此,修学了佛法,那个时候,喏,这个佛法的标准在这里,佛法的标准在这里!万一不行的话,那赶快去找,总有原因,你找到了然后去做,那就对了。这是一种,反过来,

When we are comparing ourselves with the teachings, it can be like carrying a corpse—we are at odds with the teachings. When you hope to be the best of religious persons and revered scholars, you are being the worst of the childish. The 《Collection of Indicative Verses》: Those who are childish but consider themselves To be wise—they are called childish. 

【若校法时,与法乖反,犹如负尸,自妄希为法者,智者,净者,极顶,是为下愚。《集法句》云:“若愚思为智,说彼为愚痴。”】

反过来,你拿法来自己校对的时候,你实际上真正跟法完全相反,“犹如负尸”。什么叫负尸啊?什么叫负尸啊?我们说你这个人是行尸走肉,犹弃尸人。所以祖师常常说我们:你要修学佛法,皮下有血始得。什么叫皮下?这个死尸,你看看那样子像一个人,但他死掉了,没有用。你如果刺他,如果是割开他的话,他血没有的。我们如果说校对了法,而不能跟法相应的话,我们就是这样。实际上死尸还好咧,他至少不做坏事呀!我们现在是校对了法你不相顺,自己还觉得对的话,还做坏事,所以这死尸都不如啊!

所以我们常常说:“你这个人畜生,畜生都不如!”唉呀,的的确确我现在越想越对,这个真是我大善知识。我们的确畜生都不如,畜生还不会造这么多大坏事,畜生不会 (p188) 说:“哦!我对、你错。”这一个倒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在这个地方,他自己还“妄希为法者”—欸,他对、他懂、他净!啊!这个真是最差、最差的,“极”,最差的愚痴啊!所以经上面告诉我们:这愚痴的人自以为智的话,对不起!这个人是极顶愚痴的人。所以最后祖师警告我们哪:

At the very least, understand what is being said with regard to the teachings and examine yourself accordingly. 

【故其极下,亦莫思为于法已解。】

所以你再差、再差,你千万不要觉得,说:“我已经懂啦!我已经懂啦!”你就算三藏十二部教典都看过了,佛说得清清楚楚,说:“我讲的法如爪上土,我没有讲的法是大地土啊!”现在我们随便看了一点点就觉得懂得很多,那实在是可笑极啦!乃至于证得果的很多圣者,他尚嫌自己还太多没地方懂,何况我们是个凡夫呀!下面祖师的语录,再进一层,一层一层地说明。

Also, Bo-do-wa, who quotes this teaching as seen in the 《Garland of Birth Stories》, asserts that you must examine your mind. As it says in the 《Garland of Birth Stories》. 

【又博朵瓦则引此《本生论》文观察相续,如云:】

那个大祖师他就用上面这一段经论上面的文,拿来自己观察、检点自己,反省自己,他就觉得:“唉呀!”怎么呀?

From the sky to the earth is a long way. 
From the distant shore of the ocean to the closest edge is also a long way. 
From the mountains of the east to the mountains of the west is an even longer way. 
But from the ordinary [person] to the sublime teaching is longer yet than that. 

(p189) 【“虚空与地中隔远,大海彼此岸亦远,东西二山中尤远,凡与正法远于彼。”】

唉,他说:“我看看哪!天空跟大地那差得不晓得多远;两个海的彼岸也这么远;两个山中间,哪一个都是远得不得了。而我现在跟法相应,远比前面这个来得远哪!”那些大祖师,这么了不起的大祖师!他检查的结果是如此,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啊!我们所以检查了找不到的原因,这表示我们的愚痴到极点。假定我们不现在努力,至诚、恭敬、忏悔,然后求的话,以后没有办法啦!

所以前面一再告诉我们,我们现在的愚痴到这地方已经够啦,你再下去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啦!所以唯一的现在的机会是赶快晓得:唉呀,现在我太差,赶快努力啊!心心念念记着“我是个大愚痴人哪!”然后呢一心恭敬这个三宝,说努力啊,不要拿着这个法老去看别人不是,要拿来检查自己,你就自己一步一步透脱了。

所以最前面刚开始的时候,告诉我们“具六想”是原则,那是我们信得过,多多少少可以做。到了现在这里,这个道理说得清楚了以后,你自然而然,啊,千真万确!如果说你把这个道理再深入思惟的时候,你产生了胜解了以后,那个时候就非常有力,你就时时刻刻在进步、在上升、在净化。

This verse says that a great gulf exists between us, ordinary people, and the teaching. This verse is a teaching that the gift-bearing brahmin Subhasita explained to the bodhisattva prince Candra after the prince had offered one thousand gold coins to him. 

(p190) 【此说我等凡庸与法,二者中间,如彼诸喻,极相隔远。此颂是月菩萨从持善说婆罗门前,供千两金,所受之法。】

上面这个话,是说我们普通人跟法两者当中,唉呀,差得这么远!这个一定要认真地自己检点,你不检点你根本就看不出来,何况这个东西就是那么空洞的、那么抽象的。如果你真正地去观察的话,你到那时候感觉得实在得不能再实在!但是如果你不经过如法地观察的话,你觉得空空洞洞的。为什么呀?那就是我们现在心里的现行这种业,现在心里就是模模糊糊那些东西,你根本碰不上那个法。碰不上那个法的话,在你心里的感受上面跟那个法,就这么空洞啊!要晓得这个是什么原因,这个就是我们的差,差就差在这里。所以处处地方真正要警惕的、要策励的就是这个,这个。而上面这个是什么?那一位月菩萨从那个婆罗门前面得到的,他得到这么一个简单的偈,供千两金哦,看看哦!

啊,所以我想到这里,我就每每自己、自己觉得深深地痛苦、忏悔呀!现在我看见在座的很多同修也是这样,那个法不要你们一分钱,书还要买来送给你们,还要人家样样东西供给你们,请你们去念,哎呀,还要推三阻四。然后叫你们说那个前面没有听,去听一听,唉呀,自己找了个半天,这个也忙、那个也忙,实在是跟法不相应。我前天看见那个 (p191) 谁呀?赖居士他脚烫伤了,我晓得这个痛苦得不得了,他因为要回家休养,他跑得来,干什么?在那儿听。唉呀,我听了真感动,嗯,你看!这样。

所以这个东西的的确确自然而然,你们只要好好地去努力,自然会相应,你相应了自然而然会努力。现在年轻的那些朋友们,千万不要随便浪费掉了啊!等到那个时候你要的时候,供千两金不一定得到哦!那万两黄金都得不到,你再有什么东西没有用啊!这是趁我们现在得到暇满人身的时候,是唯一的机会。下面那个祖师,又有一个祖师,

Moreover, Dö-lung-ba said: If someone who knew how to examine our mind-stream were to do so, that person would soon find something that had gone quite far from the teaching—like sending a ball of thread down a steep incline. 

【朵垄巴亦云:“若有观慧而正观察,如于险坡放掷线团,与法渐远。”】

如果我们拿正确的智慧去观察的话,如法去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嘿,不但这么远,而且妙咧!就像那个很陡的山坡上面放一个线球,越滚越远、越滚越远、越来越远!为什么这样?为什么这样?这个就是他如法真正观察的结果。其实这一点我们也可以观察得出来,我们现在如果观察一下我们的心里什么样的状态呢?我想大家都会感觉得到的。我们以前说过很多,你自己很容易地感觉得出来,现在的心里面,是以前无始以来跟烦恼相应那个等流一直在向前推动,对不对?就是那个等流,所以那个等流不断地在向前推动,那表示什么?跟法越来越远,越来越远,它一直在烦恼上面走嘛!所以我们心里就这么松松 (p192) 散散,就是这个情况,就是这个情况。所以从很多地方我渐渐地、慢慢地感受得到。这将来自然而然到那个时候,你自己会很清楚、很明白的,很清楚、很明白的。

所以说我现在也渐渐地体会到,如果你真正跟法相应的时候,不管你看书也好、听录音带也好、听课也好、讲说也好。你一碰到,哇!这个眼睛就瞪得大大的,全部精神就贯注在里头。那个是你至少没有远,慢慢地在近了。反过来,你一碰到那个地方啊,你就直打瞌睡,唉呀,心里面觉得:怎么这个时间还老这么长,还不下课?那就这个现象,就这个现象。在任何一个情况之下,任何状态之下,都是那种状态。当你自己看书的时候,你尽管看累了,哎,就舍不得,那个时候勉强还并不是太远的时候。这个是很容易,如果你了解这个道理,然后去观察你的内心的话,你就了解了。

现在我们一天到晚说忙着,唉呀,希望要什么样持戒、要念佛。从哪里做起?这个道理这个地方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这些,就是这些啊!如果你不了解,尽管你在这个地方磕头、念佛,但是你心里面,对不起,不相应啊!这是为什么祖师一再告诉我们:如果你心里面散乱,如果你不相应的话,念佛是喊破喉咙也徒然,拜佛是头颅磕破也徒然,闭关呢?是千年不出也徒然。现在我们了解了,现在我们了解了,就是你拿这个东西来检查自己的内心的相续—对、不对。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Furthermore, how you turn away from wrongdoing once you have reflected in this way

(p193) 【◎ 如是思已,遮止恶行之理者】

像这样地了解、思惟观察了,那时有了标准了:哦,原来我们心里是这个样啊!啊,要求好,必定要这样,要去掉恶,必定要这样!那么那个时候你晓得了,从这个地方遮止起,从这个地方修行起。下面这个道理说:欸,了解以后,你要遮止恶行,怎么办呢?

is stated in the Chapter of the Truth Speaker: O King, do not kill. Life is very dear to all beings. Hence, they want to maintain their lives for a long time. So think not of killing, even in the depths of your mind. 

【如《谛者品》云:“大王汝莫为杀生,一切众生极爱命,由是欲护长寿命,意中永莫思杀生。”】

这个经上面,佛就告诉我们说:大王,你不要杀生啊!为什么?一切众生无不爱命的,因此你如果也爱护你自己的话,你也不要杀。他下面他不强调那个杀,他就告诉我们什么?“意中永莫思杀生”,你意念当中永远不要这样想,你意念当中没有的话,自然你的身、口就没有。所以从最细微的地方你防起的话,自然而然其他的地方都没有了。

所以现在我们……相都是防行相,所以说骗别人很容易,骗自己很难,骗不过的,骗自己骗不过的,骗因果更是绝无可能!说实在我们现在真正要骗自己倒不会,我们实在是什么?我们被愚痴所骗,所以叫作颠倒,所以叫愚痴啊!所以他后面讲到无明的时候,它无明叫什么?那个才是我们的冤家。哦!现在我们了解了,这个杀是这样,其他呢?

Apply this attitude of restraint toward the ten nonvirtuous actions as well as the misdeeds previously explained. Do so without even giving rise to the motivating thoughts. 

(p194) 【谓十不善及如前说,诸余罪恶,发起意乐,亦莫现行。】

不但杀,其他的每样东西都是,就像前面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一切恶的罪行,乃至于最起码的意念,你也不要让它生起,“亦莫现行”,现行就是让它生起。因为我们凡夫位上面那个种子还在,你现行千万不要让它生起,要晓得你现行生起了,那个种子又继续增长了,业又增长了。如果说你这个现行不现起的,请问那个时候现起的什么?善业嘛!白业嘛!净业嘛!所以只要这个遮止了,自然而然生起的就是白净之业。

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不要生天也做不到,如果你回向的话,你回向净土的话,到那时候不到净土也不行,因为你的业就是这个,就是这么简单、这么明白。所以现在有很多念佛的人啊,居然不要学这个的,唉!我实在觉得……他有大善根,当然!可是他偏偏又不行,又不肯学这个,要去念佛,怎么念?然后学教也是如此,持戒也是如此,学哪一个都是如此,这个基本教理不都在这个地方吗?这一个上面说的道理,应该怎么办啊?

Become accustomed to this attitude, and use it frequently. 

【应修应习,应多修习,静息之心。】

他这个地方强调这个才是我们要修的,应该习的喔!他为什么把它拆开来、强调?说我们这个地方才真正要“应多修习”啊!现在我们真正开始修行的没有别的,就是这个, (p195) 就是这个—静息这个十恶业。静息当下本身什么?就是十善业、白业。假定你不修,你就没有办法遮止,所以说,

If you do not reject wrongdoing in this way, you will experience suffering. No matter where you go, you will not be free from it. Therefore, 

【若未如是遮止恶行,虽非所欲,然须受苦,任赴何处,不能脱故。】

你假定没有这样地如理思惟、观察,然后去行持的话,你就没办法遮止这个恶行。没办法遮止恶行的时候一定感得恶果,这个恶果虽然你不希望的,对不起,你不希望也没有用,你非受不可!你还是要受这个苦,在任何情况之下你绝对不能逃脱。

it is not sensible to engage in actions that seem to bring happiness in the short term, yet have effects you must endure with tears covering your face. 

【是故现前似少安乐,然果熟时,虽非所欲,流泪覆面,而须忍受,如是之业是非应作。】

你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一切时处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因地当中注意这个业啊!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假定你不如理去做、如理修行—修行本身是一件苦事哦!不过苦虽然苦,心理上却是快乐的。我们常常那个比喻:就像打胜仗一样,打仗总归是苦的,但是打胜了真快乐;不管做任何事情,做生意也好,做任何事情也好。反过来呢?对不起,啊,你眼前是觉得满安乐,唉呀,这个说起话来说得好听,站在人家前面,做起事情来,偷偷摸摸站在人家后面;好吃的东西总想多吃一点,坏吃的东西就推给别人去。眼前好像是少 (p196) 少安乐,但是对不起,果熟的时候,这个虽然不是你希望的,对不起,这个要你“泪流覆面,而须忍受”。像这样的业,趁早不要做,趁早不要做啊!

所以这个地方真妙极了!他不是教你受苦,他处处地方还是教你,喏,那你要快乐,对嘛!就是给你快乐嘛!那那个快乐是这样的,你懂吗?这个地方真正,所以佛法真正美,真正好的地方是在这个地方,它不是讲个空话,就这么眼前,就这么实在,正是我们人人所需求的,正是我们人人所希望的。这个是这一方面,另外一方面,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sensible to engage in actions that give you faultless happiness and delight when you experience the ripening of their effects. 

【若受果时能感受用无罪喜乐,如是之业是所应行。】

等到你受果的时候,那个时候它是喜乐,这个喜乐无罪。为什么叫“无罪喜乐”呢?这个要注意哦!平常我们造了很多这个喜乐—三世怨。哦,那三世怨的喜乐眼前得到了一点,最后又害了。这眼前太多这种大富翁、大财阀,那个喜乐是有罪的。他有了钱以后造罪,完了,最后又堕地狱。现在我们这个喜乐是无罪的,这个受果的时候能够感得这个,那这样的业我们要做,这一种业正是现在我们因地当中努力的。

你了解了这个,那个持戒你不会觉得叫你这个也不能做,叫你这个也不能做。你会高兴啊!唉呀,这个地方防止了,叫我不要下地狱;那个 (p197) 地方防止了,不让我做畜生;那个地方防止了,可以不堕饿鬼。你是越想越高兴耶!哪有说对这个戒觉得会厌恶的呢?所以这个是自然而然你会这样认真做,不管任何事情。平常我们说“公事办、公事办,办了公事办私事”就很难,到那个时候叫你办私事你实在也不想办!因为你晓得办了半天,身体养了胖胖的,到死的时候烧起来还得多花一点柴费,一点用场都没有。你自然而然一天到晚就忙这个,这个道理都在这里。所以,

《The Collection of Indicative Verses》: 
If you fear suffering and do not enjoy it, do not commit sinful actions either in public or in private. 

【《集法句》云:“若汝怖畏苦,汝不爱乐苦,于现或不现,莫作诸恶业。】

经上告诉我们:你现在是怕苦,对啊!问我怕不怕?当然怕!我想我们在座的同学大家都跟我有同感吧?苦的确怕,你不爱苦,如果你不爱苦、不想苦的话,那么眼前或者不眼前的,不管任何时候,那个时候不要造恶业。眼前是不要造,

p. 144

Whether you have committed sinful actions Or are committing them, You will not escape suffering even if you tried to run away. 

【设已作恶业,或当作亦然,汝虽急起逃,然不能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