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12卷A面

(手抄稿 第十四册 p241)

上面经论多方面的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也多方面地每一个地方去听闻、思惟。你如果能够抓到一个跟你相应的,马上从这个地方深入,把它坚固起来。然后呢其他的地方,也从多门的、多门的,以这个已经产生坚固行相的,或者生起行相的为主,其他的一一紧跟着来思惟、观察,产生这个有力的如理的布施之心,所以它前面用这么多经论来说。下面又引这个论上面说,说我们眼前那些周围很多东西啊,这是无常的啊!难可保任的!不要讲道理,很明白、很清楚就摆在这地方,太清楚、太明白了。你谁晓得有什么变化?不要说三年、五年以后不知道,今天突然之间一个小小的风暴,一下股票涨跌,啊!昨天这个百万富豪,明天身无立锥之地,欠了一屁股债。反过来也是如此,天下有的是这 (p242) 种情形欸!眼前很明白可以啊……所以你了解了这个,啊!那绝对不会自己去摄持,那怎么办呢?照着如理的正法,趁得到这个暇满人身的时候好好地努力啊!

由于前面那个次第,然后生起这个大菩提心,那个时候大悲帮助别人是任运─任运就是自然而然起心动念,要嘛不起,起来就是帮助别人─这个时候晓得:哎!这个布施太正确了、太对了!你不布施,忙了半天结果两脚一伸,身体不是你的,却造了业,这个业就送你下地狱去。现在呢,你努力帮助别人,最后这个身本来要舍的,它还是舍,你却圆满无上菩提,所以这个太正确了!

所以我们记得前面那个,一个是饿鬼鞭尸记,还有个天人礼尸记。饿鬼来打那个尸体,大家还记得吗?旁人说:“他已经死了,这个很臭很烂的死尸,你还打它干什么?”“咳!这就是我的前身,我一天到晚为它忙,忙了半天哪,把它养得胖胖、好好、肥肥的,却它现在把我送到地狱里。我想到它呀,切齿咬牙!今天一有空,不要休息要来打它。”就这个样。这个天人哪,尤其生到天人,一个美妙不得了的哦!跑得去,看见绕着一个骨瘦如柴的一个骷髅在礼敬它。人家说:“这个骨瘦如柴的骷髅,你礼它干什么?”“哎,正因为它骨瘦如柴啊!它在生前的时候一天到晚忙别人哪,所以弄得骨瘦如柴,结果我却是靠了它呀,它就是我的前身,我生天!”前天我们讲我们本师释迦世尊的舍身故 (p243) 事,记得吗?所以我们多读经典就有这个好处。

但是我们想:哎哟,这个事情很难做吧?不要怕!记得吧?不要说修大乘行者,乃至于不要说修小乘行者,像俞净意公他是一个世间的凡夫,他刚开始的做的时候啊,怎么也做不到。而且一恶习,前面从十几岁开始到四十几岁,养成功这么严重的恶习,经过这一番警策以后啊,行之三年,他下面怎么说啊?“静则一念不起,动则万善相随”,记得吧?心定下来,一念不起,他能够不胡思乱想;只要一动念,随便一动,万善相随,心里面任运都是起的善。这说明什么?我们哪,不修!所以前面自他换的时候就告诉我们,这个“困难不应退,皆依修力成”啊!不要说困难,没有一个事情例外,都是你修行了以后才能够成功的。现在我们修嘛不修,唉哟,觉得难得不得了啊!这个真正的毛病就在这里。所以还没有修,心理上那个障碍先在这里:“唉呀,我不行啊!”还没有做,打了退堂鼓了,你能做什么?所以这个地方啊,我处处地方,用前面的这种概念来提醒我们,或者是无上的出世大法,乃至于世间的,没有一个例外。那个时候你布施什么?

p. 264 (6)

You will know with good reason that the gifts you have kept in your house belong to others. There is never fear from what has been given away; What is kept at home gives rise to fears. That it is insufficient, ordinary, or needing constant protection. If you give it away, these faults never harm you. By giving you achieve happiness in future lives; not giving brings suffering even in this life. Human wealth is like a shooting star, what is not given away will cease to exist. 

【犹如他物寄自舍。若施由此无恐怖,置于自家生怖畏,无足共他恒须护,若施无此诸过失,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无不舍诸财物。】

(p244) 嗯,妙极了!这布施这个东西就像什么?本来就是别人的嘛!这个就是他寄在我这里啊,他要来拿,欸!那来拿正好嘛,送给你嘛!为什么就是本来是别人寄在我那里?请问这个东西是我的吗?本来不是我耶!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是业啊!这身体本身是什么?自己的业,加上父母的遗体,本来没有一样东西是你的。我们不了解,唉,然后忙了半天,忙了半天是别人的。现在我了解了,这本来就是别人的嘛,就这样,他寄在我家里。好、好、好,好、好,那么你拿去、你拿去,本来我还代你保管咧!现在你拿去了,我就好了嘛!所以由施啊,“若施由此无恐怖”,啊,不要!平常我们世间人忙守护、忙争取,现在这个都不要了,你摆在自己家里面,生种种的恐怖。

第一个“无足”,这个贪这东西永远不得满足。还有呢,说五家所共,我们的财物是五家所共的:水、火、子孙、兵难等等,对不对?你尽管有保险柜摆在这里,一把火来了以后,保险柜没有用,等一下你保险柜拿开来看看啊也是灰。水来了,也没有用,强盗、盗贼、子孙都能够把你败得干干净净,所以“共他”呀!还要摆在这里一天到晚要去忙去守护,哎呀,种种过患!你送,送出去了,哎,好啰!这种问题都没有了。

而且送出去结果呢?嘿!眼前送一点小小的,他世得到大果报。现在我们眼前要想赚一点点,喔唷,花了一个十万、八万,赚它个三千、五千觉得很高兴。你能够布施的话, (p245) 布施一点点,赚回来的是不晓得多多少少呀!不要说他世,眼前不施也生苦啊!这很明白啊,你要去守护它,就是你守护得好好的,还是把握不住啊!所以这个人间的财像流星,无定得、快速得不得了呀!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啊!所以绝对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够保得稳,能够不舍弃的,没有这样的事情啊!

Wealth not given is transitory and will be gone; By giving it away it remains a treasury. Wealth of no value comes to have value when you strive to help living beings. 

【诸未施财无常灭由施反成有财库,饶利有情所惠施,诸财无坚亦有实。】

这个你没送给人家,对不起,无常很迅速,或者这个东西坏掉,或者啊东西虽然不坏,你死掉了。对不起,不舍也要舍!反过来呢,你布施了以后,“反成有财库”,它变成功你的库藏,藏在那里真坚固。是啊!所以你真正地能够懂得这个道理,为了利益有情而布施众生的话,那个时候啊,这个不坚实的财物倒真正变成功坚实了,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

The wise praise giving wealth away, childish persons like to hoard it. No wealth is kept by holding on to it. From giving it away excellence always arises. 

【若能惠施智者赞,此诸愚夫乐集财,摄持终无不离散,由施恒感诸盛事。】

你真的布施,啊,那智者称赞!实际上,真正有智慧才能够布施,同时呢智者也称赞,换句话说,凡是有智慧的人都这样做的!而只有愚夫,愚痴的人啊乐集财物,为什么呀?哪!你不管你怎么,最后一定是离散,所以忙了半天还是离散,你忙它干什么呢?这(p246) 是愚痴到极点呀!你布施了以后呀,嘿,妙咧!种种的好事由此而来。

By giving things away, you no longer grasp the afflictions; Being miserly breeds afflictions on an ignoble path. Noble beings say generosity is the best path, while its opposite is a bad path. 

【由舍不起染污执,悭非圣道生烦恼,若施即是道中尊,圣呵余者为恶道。】

进一步,这个说你由于布施的关系,心里面不会染污、不会执着。而不布施是什么呢?悭贪哪,这个不是圣者应走的正道,是生起的烦恼。而这个实际上,悭执、贪着,无非是烦恼。如果能够布施的话,那个是修行这条路当中最殊胜、最珍贵的!这个执着,这个烦恼,这是圣者所呵。其他的呢,对不起,你因为这样的关系呀,走恶道当中在轮转。想想看,下面这样地详细地一再说明:啊!这个执持的过患,布施的殊胜的利益。所以,

If you dedicate from the depths of your heart all roots of virtue, however great or small they may be, for the sake of accomplishing both temporarily and ultimately extensive benefit and happiness for all living beings, and then give something, you obtain merit related to each living being. Hence you easily complete the collection of merit. 

【随修大小一切善根,至心迥向成办有情,眼前究竟广大利乐而行布施,则由依于一一有情得尔许福,速当圆满福德资粮。】

不但是前面的,所谓外面的外财,里面的身财─外财是资财啦,什么等等啊,那就是身体、一切东西─布施。布施了以后啊,所有的善根,这个善根也回向,说我这个布施的这个善根也回向给有情,为了利益别人,这样。那么你能够这样的“现前、究竟广大利乐”,不管是现前的、是究竟的,能够这样地利乐一切有情而行那个布施。这样的做法,因为你布施的时候一定先发菩提心,由于菩提心以后,然后呢到那个时候了解布施的 (p247) 特质,然后呢修这个布施的方便,然后呢那个时候去布施。你布施的对象是什么?法界一切有情。所以你能够这样做的话,很快地把你自己的福德资粮圆满了,很快地把我们的福德资粮圆满了!

前面哪,到这个地方我们不妨再停一下,“困难不应退,皆由修力生”,你只要去修,啊!一点都不困难。我们也可以想一下,以前一再说的吃辣椒的公案:哎哟!第一次尝到辣得不得了,吐啊吐了个半天,哭啊、闹啊、弄了水呀!到后来啊非辣不可,哎呀,没有辣今天就没有味道了!欸!事情就这么、就这么。所以现在我们哪,往往觉得:哎呀,这个难哪!你不要想到难,要从另外一个方向去看:是,你难如果退,结果什么呢?如果你这样一想的话,什么事情也难不倒你了。说你为了一点小难,退的结果啊是大难,无穷的大苦等在后面;反过来,你向前的话呢,克服了以后啊,欸!虽然眼前一点小难小苦啊,无边的大利益等在那地方!这个是他非常殊胜的善巧。

The《Precious Garland》 states: Were the merit of saying this to have physical form, it would not fit into universes as numerous as the grains of the Ganges' sand. The Bhagavan said this and there is a logic to it. The expanse of living beings is immeasurable; The merit of the wish to help them is the same. 

【如《宝鬘论》云:“如所说福德,假说有色相,尽殑伽沙数,世界难容纳。此是世尊说,正因亦现成,有情界无量,欲利亦复然。”】

那么这个,把论上面告诉我们,说前面所说的布施的福德啦,假定有形相可以看得 (p248) 见,可以衡量的话,尽恒河沙数的世界─我们前面说皈依是什么?三千大千世界,现在尽恒河沙数的这个世界都容不下啊!不得了,那是无法想像地大!你看看有这么大的殊胜的利益,这个是世尊亲口说的啊!亲口说的。这个是什么呢?就是成就利乐一切自利利他的正因,这个是正因,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不但是自利利他,无不在这个上头,无不在这个上头。

Furthermore, do not hold on to companions and belongings that have prevented you from increasing your ability to give things away, that have intensified your stinginess, that have stopped the development of previously absent inclinations to give, or that have weakened your inclinations to give. Do not take on these kinds of companions or accept these kinds of material gifts even if others offer them. 

【又能障碍舍心增长,】

p. 265

【增长悭贪能令舍心未生不生,已生退失,所有眷属及诸资财,先已有者不应摄持,若他施与亦不应受。】

除了上面所说的那些道理以外,这个是从正面来说,另外呢,还有一方面防止。这万一─我们现在要修的是舍心啊,万一有一些事情能够障碍你这个舍心的话,这种障碍能够使你的舍心退失,而能够增长你悭贪。这种情况如果说有的话,你要怎么办呢?不要接受它。所以说“障碍舍心增长”的,而反过来增长你悭贪的,能够使你的舍心没有生、生不起来,已生起退失的所有的这些事情。譬如你眼前放不下的,哎呀,这些啊、这些啊,那个东西赶快把它送掉,摆在这个地方的话,增长你的过患。你已经有的都不可以,如果说别人来送你的啊,更不应受。这个一方面这个理论了解,一方面事实上面也在策励我 (p249) 们,处处地方啊我们先把那个布施的心,把它策发起来。

《菩提道次第广论》265页,关于怎么样启发那个布施,这个布施的方法。换句话说,说我们一步一步,已经正式进到开始学习六度。那么在正式行持的时候,第一件事情,了解所谓的六度当中,这个布施度的特质是什么。这个“布施度”,跟我们平常的布施有绝大的差别。同样的布施,你同样地把你的东西送给别人,形相上是一样的,但是现在这个地方所说的布施,不但使我们能够度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且可以帮助别人,凡是受者都得到这个好处,辗转地影响,功德是无量无边。如果这一点没有,不认识的话,那么你虽然布施,钱、财乃至于身体送给别人,为别人而忙,结果呢他得到的是什么?三世怨!这个第一个我们必定要认得很清楚的,这个里边的差别就是认识正知见。

你想你同样地花了好大的努力,送了别人东西却得到这个果报,那根本完全不能比啊!我们现在世间常常说那个比喻,那个是无法比喻的。说一个人做了半天赚一点,好像赚一点哪,小赚大亏;一个人赚了个百千万,这个是总归可以比的。实际上呢,现在这个地方根本不能比!在任何情况之下,不要说你这个小赚大亏,就是赚到了不亏都无法比啊,何况是你还要亏!所以这一点哪,这个布施“度”这个字指的特质,“波罗蜜多”的这个特点我们第一个要认识。然后呢晓得这个好处,怎么样策发我们布施的这个内心动(p250) 力,这个第二,现在我们正讲这一部分。第二行,这一页的第二行,我们继续下去。

The Compendium of the Perfections states: Bodhisattvas give up all possessions that intensify the fault of stinginess or that do not expand generosity. The deceivers that become an obstacle. 

【《摄波罗蜜多论》云:“由何增长悭吝过,或能不令舍心增,虚诳摄持为障碍,菩萨应当尽断除。】

说现在既然你要布施,而布施的障碍啊,它根本障碍是自己的悭、吝,有的东西舍不得,这个是第一个。样样东西不但自己没有一点的舍不得,还要至心地舍给别人,所以凡是任何一样东西能够增长你那个悭吝心的,这个东西要破除它。这个东西把我们的舍心会损害的,消极的是损害我的舍心,积极的是不能增长我的舍,舍就是布施。这种东西,由于我们不了解它的真相,为无明所覆,所以明明是虚假的来欺诳我们,由于这种虚诳的这个概念,换句话说无明哪,由这个的关系啊,我们牢牢地不舍,把它摄持着。这种障碍,这种障碍啊,我们修学菩萨的人一定要彻底地断除,彻底地断除。

在这个地方啊,对我们来说,平常有太多的机会,随时随地可以体验这个东西:我好欢喜的东西把它藏起来,人家来要的,啊!觉得心里面真是……你立刻就感受到你的心里的行相,就是这个。这个是一种─财。然后呢更另外一种,就是说我们的内身,这个是更难舍。其实这个里面最重要的─见,我们的见解。当我们跟人家谈论问题的时候,我 (p251) 们每个人都根据我们的知见作为出发,衡量的标准。外面的财固然是难舍,这个无量劫来的习气,无始以来的习气,而这个根本还在什么?见上面。你这个立了个正知见,从根拔除的,下面就可以做得到,这顺便一提。那么像这种事情啊,我们修学菩萨的人要破除,怎么破除?第一个重要的要认得!要认得,必定要把以前遮盖我们的这个错误的无明要拿掉,拿掉了以后你才晓得这个是虚假的,这是欺诳的。

Bodhisattvas should not accept jewels, wealth, or even a kingdom if it would harm their generous attitude and obscure the path to perfect enlightenment. 

【若诸能障惠施心,及障真正菩提道,如是财宝或王位,皆非菩萨所应取。”】

任何一样东西,能够障碍我们这个布施心的,这个东西啊,一定就是障碍我们真正的菩提道。凡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任何财宝、地位、名誉等等,都不是修学菩萨的人所应该的。那么这个地方要注意啊!我们要修学菩萨一定要增上生,要增上生哪,这些东西都要的!前面讲要圆满的身的这个东西啊,不但是自己要有种种的暇满的人身,跟它相应的财位、眷属等等,没有一样东西少得了。但是要那些东西的目的干什么?目的是求无上菩提。现在你以这个东西障碍你的菩提,对不对?错了!所以在这个地方,任何一个地方,我们必定要把握住一个原则─目的,这个就是正知见,你有了这个正知见那就对。

反过来,我们往往啊在这个地方,又产生种种诤论:有人说啊,这个都不要的!不要 (p252) 对不对?不可以。修学小乘只求解脱的话,赶快解决问题,是不要;大乘行者需要,少了还不行!但是要了这个东西,绝对不是为了自己,这样。所以这个时候,真实地、彻底地了解,“我”这个东西啊,什么?我们无始以来,第一生死大怨家,就这个!绝对不是为了“我”,这个对它有一个彻底的了解、认识,这个叫─觉。而现在这个觉,不仅仅是局限在个小范围之内,要大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要求这样的一个果位,所以在因地当中,要行这样的布施。

所以假定你要这样去做的话,一定要有这些圆满:财宝、王位,所以这个辨别得很清楚。但是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个东西目的干什么?是为了要成就这个果,所以要布施。结果你得到了这个东西以后啊,障碍你的布施心,那万万不可以!这个就是菩萨戒的根本所在。所以小乘戒,这绝对不可以碰的;那么在这个大乘戒当中说得很清楚,你要受。可是要受的时候,注意喔!这个菩萨戒的真正难持的地方,行相骗人家、骗自己都容易,但是业这个一点都不能错、一点都不能错。继续下去:

When you act in this way, stinginess may lead you to feel attached to your goods. If so, become unattached by thinking, "The Sage reached enlightenment after he gave away every possession. Previously, recalling my commitment to emulate him, 

【如是行时,若由悭心贪着资具,应念能仁舍一切有而证菩提,我亦誓愿随佛学习。】

当我们布施的时候,照前面这样去做的时候,如果说生起了这个悭贪之心,对自己 (p253) 的,哎呀,心里舍不得,好的也放不下。然后呢,对于种种的这种资生之具啊,如果心里面生起这样的障碍来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随时应该努力提起正念。说,我们佛陀,他怎么做的?他舍一切:外舍财,内舍心,然后呢把舍的果也一切舍掉。舍得硬是一点都不剩、一点都不剩,这个才是圆满的果位。那么现在我既然了解了,发愿而且立誓,守这个菩萨戒,学这个菩萨行,怎么可以这样做呢?我现在怎么样呢,

I gave away my body, every resource, and all my virtue to all living beings. If I am still attached to resources, I am behaving just like an elephant, oppressed by the sun, who goes into the Water and bathes and then, back on dry land, rolls in the dirt. Then again, after it sees that it is covered in dirt, it goes back into the water and does the same thing over again. 

【我将身财一切善根,于有情所先已惠施,若我今者,仍贪资财而受用者,如同诸象为日所逼,入水洗沐至干岸已,于地滚倒,见土沾身仍下水洗次复如前,如是思已当修无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