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三十一卷B面

(手抄稿 第四册 p239)

实在很有限!因为这样的关系,所以你造的因都是恶的,当然只有堕落。不但是如此,而且我们往往一个不小心,就引起绝可怕的严重的后果。下面看:

p 63(4)

For instance, for even a single moment of anger toward a bodhisattva you must stay for an eon in the Unrelenting Hell. 

【又如于菩萨所,起瞋恚心,一一刹那,尚须经劫住阿鼻狱,】

说我们平常啊,如果对于一个发心的菩萨,你起了一刹那的瞋恚心—这种瞋心要嘛不发,一发的话都是很长的,现在你拿一刹那,一刹那这个你就要经这么长的劫数,要到阿鼻地狱。所以实际上,堕落的业是容易、而且长、而且可怕,但是菩萨他并不是说,把两个字写在面孔上让你知道。你并不晓得哪个是菩萨,尤其是我们现在动不动总是看别人错的,你怎么晓得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尤其是更进一步,我们出了家进了佛法圈子里边,这佛法的的确确有很多再来人,有各式各样的,从信位的到一步一步地上去的很多菩萨。我们既然是看不起人家的话,请问这个罪过你怎么担当得了?这千真万确的事实啊!

由此可以想见,我们堕落恶趣,你对他起了一念的瞋心,要这么长的,一刹那瞋心,要这么经劫地住在阿鼻地狱。假定你这个坚执不舍的话,那不晓得要多少时候的堕落!上面也告诉我们的,哪怕这个人曾经跟你讲过一四句偈,很简单的佛法上的恩惠,如果你不把他很尊敬地对待他的话,你就百世生犬中。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哎呀,我们堕落的业是不晓得多大,上升的可能是绝少、绝少啊!那么修学佛法尚且如此,不修学佛法呢?我们现在看看世间,很明白的事实啊!

Still, if you completely clear away previously accumulated causes of miserable rebirths and restrain yourself from engaging in these causes again, you are assured of a happy rebirth. However, doing this is extremely rare. 

【如是若能决定净治往昔所造恶趣之因,防护新造,则诸善趣虽非希贵,然能尔者,实极稀少。】

真实说起来,假定我们了解了佛法,能够净除罪障、忏悔业障,把以前造恶业,这个恶业要堕落恶趣的这种业因啊,统统能够清净、净除,决定能够这样去做。然后呢真正忏悔了,还要后面不再犯,新造的也能够防住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当然我们的行为都是善净之业。有了这个善净之业,自然可以往生人天,这个虽然不是绝对地稀奇,绝对地(p241)难能可贵,但是啊真正能够这样做的,实际上面非常少、非常少,非常少、非常少。那么假定,

If you do not act this way, you will be reborn in a miserable realm. Once there, you will not cultivate virtue, but you will continually commit sins. You will not even hear the phrase "happy realms" for many eons! Therefore, a human life of leisure and opportunity is very difficult to obtain. 

【若未如是修则定往恶趣,既入恶趣则不能修善,相续为恶,故经多劫,虽善趣名亦不得闻,故极难得。】

假定没有像上面这样地修持的话,一定堕落,因为你造的业因是这样,怎么可能有好的结果呢?一旦进入恶趣了以后啊,你就没办法真正修行,于是我们永远在恶性循环当中,所以长劫以来啊,连它善趣的名字都听不见,所以说这个暇满的人身是难得极了,难得极了!

我们晚上,是今天晚上对吧?所以要温习说《了凡四训》跟《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它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内涵。他们两位啊表面上看起来,那都是非常好的好人,嘿嘿!结果实际上如何啊,不一定!尤其是后者,他自己还觉得满好咧,结果啊,实际上恰恰相反。我们现在的修行人,大抵都是如此,大抵都是如此,坏的那根本不谈,坏的根本不谈。所以这个详细的情况,我们分两部分,在温习的时候我先把那个行相指出来,然后呢我们再向后去的时候啊,这个理念,每一部分会很清楚、很明白。那时候我们了解这两个东西一(p242)比较、一印证的话,那个时候我们就会有绝端正确的认识,绝端正确的认识。所以眼前在这里啊,我不深入地去讲。

同时也说明了一点,到现在为止很多人听了非常欢喜,觉得好啊!好啊!这个还只是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如何真正在我们身心上面去运用,换句话说,怎么样脚踏实地地修持啊,到现在为止,说实在,还没有正式提到。只是前面因为听得很欢喜,引发我们这种好乐心,你一心一意向上,策发推动我们的心。然后呢我们慢慢慢慢地再净除罪障、集聚资粮,这样地向前渐渐进步当中,一旦听见这个相应的、正确的内容的话,我们就很快容易相应。这个是我在这地方顺便说明,下面又引菩萨的这个论上面。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With behavior such as mine I will not attain a human body again. If I do not attain it, I will commit sin and never be virtuous. 

【《入行论》云:“我以如是行,且不得人身,人身若不得,唯恶全无善。】

像我现在这样的行为啊,造了这样的业因的话,将来人身都难得;假定说得不到人身的话,那么你一天到晚只有做恶,完全没有善业。没有善业的话,当然永远在恶道当中轮转,所以我们趁有得到人身的时候赶快努力呀!

If I do not cultivate virtue even when I have the chance to do so, what virtue will I cultivate in a miserable realm, completely confused and suffering? 

【若时能善行,然我不做善,恶趣苦蒙蔽,尔时我何为。】

现在是真正可以修行的时候,而我们不去努力,一旦堕落了以后啊,到那时候身心(p243)两个绝端地苦恼,我们怎么还能修行呢?怎么还能修行?就我们眼前来说,今天我们精神很旺健,精神很旺健,在那地方都没办法修行,说起来,喔唷,说这个课听起来还满起劲的,满起劲的,这样。可是听的时候,难免有的时候,听的时候啊,就是稍微有一点点心神不集中,就漏掉了。或者到那个时候就想:这个时间怎么老啊……不快一点下课!反过来,等到你真正稍微一点不舒服的时候啊,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任何一件事情,听课是如此,拜佛呢?上早晚殿呢?仔细想想看,你这样的精神好的时候,都没办法真的能够相应,坏了以后又行吗?不行!我们碰见稍微一点事情啊,心里就烦烦躁躁的,哎呀!不晓得怎么办是好。请问到那个时候,到了恶道当中,行吗?

我们现在不必说恶道,拿我们眼前马上体验一下:不要说人家来打你一下,人家来骂你一下,哎哟,你心里面烦得要命;不要人家来骂你,人家瞪你一眼,你心里想这个家伙为什么瞪我,好端端的?你心里想嘀咕个半天。这个是非常明确的,不要说他瞪你一下,你告诉别人,叫他这样去做,他不听你的话,你想:哎,这个家伙不听我的话,我心里都是忿哪,生烦恼。实际上是你要去,在这个地方影响别人呢!那我们就实际上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居然我们自己还觉得我在这儿修行,那真是不晓得颠倒到哪里去了!稍微有一点(p244)点小小的不舒服,那自己就早不行啦!

所以我自己记得,当年我刚出家的时候,跟那个善知识的时候。有一天,法师出去到汐止去,两个人一起去的,那么“趴!”一下,不小心撞到一个石头上面,那个腿上面撞破了。喔,要我们这里大惊小怪,好像陪着客人去的话……欸,他觉得陪着旁边的人不要这种小事惊动他,然后呢汐止“咚咚咚咚”跑回来,我们那时候住在新店,整个的半条裤子统统都是沾着血,他也不动声色,就是这样,回来了!我看见他:“哎!法师你怎么一回事情?”“小事情!你自己去忙,这个干什么?”要我们平常的时候,哎哟,来了招呼你;他不让我招呼,我在那儿偷偷地看他。他完了以后告诉我:“那跟某人出去,不小心碰破了。”这样啊!所以这种精神,我现在到现在始终为止,记得牢牢地!

乃至于跑到这地方来,我现在自己晓得常常精神不济,常常不济,有的时候站在那里,忽然间要倒下来的样子,可是我觉得:啊!这是老师的……告诉我。我常常想着佛陀,佛陀因地当中多生多劫啊,多生多劫人家要他的肉,他昏了迷闷了。他自己说:“喔哟!我多生多劫以来啊,为了这个生死;今天难得有这个机会,咬紧牙关来!”欸,你咬紧牙关撑下去的话,也就过去了,这个意志力,真正重要的还是第一。

所以这个地方我为什么特别欢喜呢?我常常看见我们的老和尚坐在这里,我觉得这个(p245)善知识啊!我心里面觉得没错、没错!我们要用这个方式,慢慢慢地撑起来。从这个地方你们可以随时随地,自己好好地对比、观察一下那个心理的行相。所以常常记得这个话,还没有做,先打了退堂鼓了,那件事情是一定不成功;反过来,再困难的事情,你说你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就算你那个身体失坏了,你这个意志力下去的话,将来就是保证你成功的,就靠这个。我们现在修学佛法,真正重要的就是,就是这个东西,就是这个东西!所以趁我们现在能够修行的时候啊,不要浪费它,千万不要浪费它!

If I cultivate no virtue and accumulate sins, I will not hear even the name "Happy realms" for a billion eons. 

【未能作诸善,然已作众恶,经百俱胝劫,不闻善趣名。】

这个很容易了解,好事没有作,坏事作了。这种情况之下,不晓得经过多少,你没办法,乃至于善趣的名字都听不见啊!

Thus the Bhagavan said that this human life is as difficult to obtain as it is for a sea turtle to put its neck into a yoke tossing about on the vast ocean. If even a single moment's wrongdoing causes you to abide in the Unrelenting Hell for an eon,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you will not enter a happy realm due to sins heaped up since beginningless time. 

【是故薄伽梵,说人极难得,如龟项趣入,海漂轭木孔。虽刹那作罪,尚住无间劫,况无始生死,作恶岂善趣。”】

那么所以佛告诉我们,说这个人身非常难得啊!难得到什么程度啊?他举一个比喻,说大海里边,有一只盲眼的乌龟,这个乌龟眼睛瞎的。然后呢它过多少时候啊?有的经上没有说时间,有的说过一百年,它这么头出来,跑到上面来透一口气,然后整个大海上面(p246)有一个木片,木片上面有一个孔。你想想看,这个盲眼的乌龟,能够碰到这个木头的时间有多少?这个机会简直没有!居然啊,现在它那个盲眼的乌龟一百年冒一次,而大海上面漂着这么一个木头,里面有一个孔,它一出来,正好在那个孔里边;我们得到人身的机会也这么难得。所以这一点事情我们特别注意。

这个说到这里,我前面漏了一句话,这句话是很重要、很重要的,重新现在倒回来。请看这一页的第四行,这一页,现在就是我们这一页的第四行。上面已经说,对于菩萨起了瞋心,一一刹那还要经过劫数,这么刹那数,譬如说一刹那就一劫,两刹那就是两劫,住在阿鼻地狱。下面有一句话:

【况内相续现有往昔多生所造众多恶业,果未出生,对治未坏,岂能不经多劫住恶趣耶。】

这句话,“内相续”就是我们身心。现在我们人身,是从无始向前,到以后的无始这轮转,那么这个轮转的上下根据什么?根据我们以前所造的业—善业上升,恶业下降。而我们现在身心里边,总结起来到现在为止,以往多生多劫所造的恶业啊,不晓得多多少少,造的这个恶业还没结果之前,它一直在,一直要等到结了果。所以说,这些恶业,(p247)“果未出生”,还没结果,那么没结果它有一个办法可以拿掉它的,怎么办呢?就是修习对治道—佛法是专门对治,针对着这个,对治它!如果你能够把它净治干净的话,那么这个恶业,它就不会感果。现在的情况呢,既没有感果,也没有对治,在这种状态当中,有这么多恶业摆在这里,请问,结果是什么?自然一定感得恶果。所以说“岂能不经多劫住恶趣”啊!因为前面有人问说,那么我们为什么这么难得人身呢?原因就是这样,原因就是这样!所以这一点补说一下。

然后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刚才在《入行论》这个话,这个是这一页的倒数第四行,括弧下面:

Qualm: When I experience the suffering of the miserable realms, I will be extinguishing previous bad karma, and then I will be reborn in a happy realm. Hence, getting out of the miserable realms is not difficult. 

【若作是念,由受恶趣苦尽昔恶业已,仍可生乐趣,故非难脱也。】

有人这样想,好了好了,那么既然要受啊,等到你受了这个恶趣的苦以后,那么以往的恶业不是就,感了果就没有了吗?这岂不是到那时候,可以再生到乐趣当中,想起来应该不难吧!欸,我们有人会这样想。下面看,

Reply: While you are experiencing the suffering in the miserable realms, you are constantly accumulating sins. Therefore, although you may die in a miserable realm, you will continue to be reborn in miserable realms. Because of this, getting out of the miserable realms is difficult. 

【即受彼苦之时,时时为恶,从恶趣没后,仍须转恶趣,故难脱离。】

我们要了解,我们正在受这个苦的时候,那时候啊,是!你现在受苦是把以前的恶业(p248)感得果啊!是,没错!可是当我们现在在受苦的时候,岂不又在造将来的业因啊?对呀!那么现在你造的什么业因啊?这个时候决定的因素哦!当我们受苦的时候,我们现在继续地造恶业,所以啊,对不起!这是恶性循环,所以说,恶趣出来了以后,你没有机会脱离。我们同样地在我们当下的身心上面,就可以感受到这一件事情。我们现在受的倒不一定是地狱、饿鬼、畜生的恶业,但是呢,我们也同样地在人当中,也有善的好报,以及恶的恶报。那个时候我们看看,当这个果报现起的时候,我们心里面继续造的什么业因?这个就很清楚、明白地判断出来,我们下一生到哪里去。

是,眼前的这个乐、苦,这是以往的业因,等到感了,那个业就算了了。请问:快乐现起的时候,你做什么?增长贪!对不对?喔唷!这个好的事情自己觉得很得意、很快乐; 然后呢,不顺你心的事情现起的时候,你增长什么?瞋!对不对?就凭这个贪跟瞋,你就能够上升了吗?然后不苦不乐现前的时候干什么?痴!凭这个你就能上升了吗?想想看对不对?就算眼前我做的事情、很多事情,总觉得:啊,配我口味嘛,做得好起劲,不配我胃口就不行!然后做很多事情大家啊吵吵闹闹、争争论论,太多这种状态,想想看,对是不对?杂染之业都是啊!那现在我们人身当中都是如此啊,何况你堕落了畜生!

现在我们总算起来有理智能辨别,总算起来看起来:欸!他这个不合理,他这个错(p249)了!你自己还觉得很英雄的样子,嫉恶如仇:“世间这种人!”换句话说,这个时候我们自己还觉得很不错的,我们有能力去判别人家是非,可惜自己的是非,一点都没看见。你嫉恶如仇的心情是什么啊?是瞋相应法欸,对不起,瞋相应法就能生天了吗?有很多人因为嫉恶如仇,所以他做了很多的大功德,这是修罗业啊,这是修罗业啊!

然后有很多人他因为这样,所以他也是自己:“他不行,我来!”这样。是的的确确尽了很大的力量,出了很多的钱;然后这种人感得,如果不作修罗,就是大力鬼神,否则畜生当中大力的狮子、老虎,这种就是这样。噢,他那个力气大得不得了,他这个心里面就这么猛利的情况,他就是不能容别人。这个情形很清楚、很明白,这法相如此啊!然后对你跟你好一点,你不辨是非,啊,他对你好的,你总归保护他,这个贪相应法!所以自己好好地这地方检查一下啊!那我们人身当中能辨别是非的尚且如此,到了这个恶道,然后你能够脱离了吗?这不是说,哎呀,这个业啊,感得了以后那就可以了!当这个恶业感果的时候,你又辗转地造更多恶业啊!所以有太多这种典型的公案。

佛在世的时候,那个时候,这个给孤独长老为佛贡献那个给孤独园,然后呢舍利弗尊者监工。佛跑得去看看,喔,那些看见哪,有的时候看见鸽子,有的时候看见蚂蚁,佛看见了就现出笑容。那么尊者通常问,弟子们同时问,佛陀绝对不会轻易地任何动容,笑(p250)了!问他为什么?他就说:某人啊,你看见没有,地上这些鸽子或者是蚂蚁,它是多少大劫以来就在这个里边,这样。八万大劫,一动,就是八万大劫。然后我向前去看,还不晓得什么时候能够从这个蚂蚁,或者从鸽子身当中透脱出来啊!一掉下去,你就没有机会跑出来啊!

今天我在这地方,跟你们做个实验,那个蚂蚁,那时候我们说过的,蚂蚁平常你看它的业,非常清楚,一天到晚嗒嗒嗒……地这样跑。平常跑的时候还慢慢吞吞地跑,你只要一旦一碰到它的时候,欸!它那个蚂蚁的反应很奇怪,一碰到它,它有两个反应:一个反应,它就马上两个牙齿对着你,跟你准备斗;还有一个反应,它就跑得更快“嘎!”这样跑。你从这个地方也可以看得出来,那这就是它的宿生的业。我们人当中有没有?有,你们仔细去看看。现在我们平常都是没有什么事情,就这么晃晃荡荡地就在那里,尽管你坐在这里,心里啊也就是这样!这个是心相,法尔如此的。然后你眼前一个境况,一对!引起你注意的,是什么状态啊?就这个状态:你不欢喜的,心里面就给他、准备跟他斗,就这样;还有一种情况,你觉得斗不过他的,你赶快“蹦蹦蹦”跑,是不是这个样?

然后我今天要跟你们作的什么一个实验呢?我们晓得这个蚂蚁,很欢喜吃糖或者什么东西,你们如果看见那个蚂蚁的时候,你们去弄点糖水,它平常一沾到这个上面不肯跑(p251)的。这蚂蚁斗的时候啊,你拿那个糖水,对着那个蚂蚁头上面点它一下,看看它什么反应?然后把那个反应告诉我,我再来告诉你,这个里边都是我们处处体会的,这个听清楚没有?听清楚了。下面我们继续下去: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Experiencing only the effects of that karma, you will not get out— while experiencing the effects, you create other sins. 

【如云:“非唯受彼已,即便能脱离,谓正受彼时,复起诸余恶。”】

就是这个。

After you have reflected on the difficulty of obtaining a human life of leisure and opportunity in this way, develop the desire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such a life. 

【如是思惟难得之后,应作是念,而发欲乐摄取心要,】

上面这个道理我们懂了,下面告诉我们“如是思惟”,记得哦!不是听懂就算,不是听懂算!听,已经难得了,已经难得了!我们已经得到了这个,然后呢,是不是真正对我们有用,就在下面这个—思惟。所以千万注意啊!这么难得的机会得到了,你们去好好地思惟;这样思惟的话,那个时候自然而然,下面那个答案对你们就派上用场。那时候应该怎么想呢?说,啊!这个人身真是这么难得,意义这么地大呀!然后呢,说在这种情况之下,跑得去贪着世间的东西,那自己伤害自己,天底下再没有比这个更严重地自己伤害自己,自己欺骗自己。唯一应该做的,干什么?要“摄取心要”,发这个大的善法欲!

Think, "If I use this life for wrongdoing, it is extremely wasteful. In light of this, I will spend my time practicing the sublime teaching." 

【谓若使此身为恶行者,是徒耗费,应修正法而度时期。】

(p252)是说,假定我们得到了这个难得的暇满人身,再去做这个“恶行”。这个恶行,应该说跟正法不相应的这个叫恶行哦,不是我们今天去跟人家吵架、跟人家打架,绝对不是哦!就是精神好的,痴痴呆呆坐在这里都不行,都不行!何况是不相应的。这“恶行”两个字的定义,我们要了解,世间的人是一个标准,出家又是一个标准。就算真正你在那儿打坐,糊里糊涂,恶行!就算你在拜佛,脑筋里面糊里糊涂,恶行!就算你在那儿念佛,脑筋里胡思乱想,是恶行!这个恶行跟善行的标准,这我们要很清楚、明白地了解。那么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应“修正法”,修正法。假定你真正能够修正法的话,那么不管你是礼佛、拜佛、看经,乃至于睡觉、乃至于吃饭,都在这儿真正地增长善净之业!

Nāgārjuna's 《Friendly Letter》 states: Since it is even more difficult to obtain a human life from an animal life than for a sea turtle's head to enter the aperture of a yoke floating upon the great ocean. O King, lord of humankind, make this life fruitful by practicing the sublime teaching. 

【如《亲友书》云:“从旁生出得人身,较龟处海遇轭木,孔隙尤难故大王,应行正法令有果。】

所以这个《亲友书》上面告诉我们哪,我们从旁生离开了以后得到人身,这么难法!就像那个乌龟遇到海里面这个木头一样。所以我们现在,得到了这个人身,要赶快修佛法呀!一定要得到正确的好结果啊!就像什么呢?

One who is born as a human, and then becomes involved in wrongdoing is even more foolish than one who fills a golden vessel adorned with jewels with vomit. 

【若以众宝饰金器,而用除弃吐秽等,若生人中作恶业,此极愚蒙过于彼。”】

(p253)就像你用种种的宝贝,无价的摩尼宝珠等等,然后呢装饰一个最珍贵的金子做的器具,居然拿它来干什么?啊!装脏东西,装那个脏东西。现在我们这个人身也是一样,难得得到了这样的无比的美妙的东西,居然你去造恶业,唉,实在是啊,这个愚痴,那是再没有比这个更厉害的了!现在我们总觉得,哎呀,很聪明,我们现在常常说,利用那个小聪明去害自己,这是最可惜的一件事情。好的是我们现在,这个聪明还没有世智聪辩,赶快改过来,还正好!

And Candragomin's 《Letter to a Student》 states: After you have obtained a human life, so difficult to obtain, resolutely achieve just that which you seek. 

【《弟子书》中亦云:“得极难得人身已,应勤修证所思义。”】

我们要“修证所思义”。这次第就是这样—听闻、思惟、修证,现在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这个。上面把经论上面的道理告诉我们,下面是引祖师的榜样。

Furthermore, the great yogi said to Jen-nga, "Do it a little at a time." Jen-nga replied, "I understand this, but this leisure and opportunity are difficult to obtain." 

【此又如大瑜伽师谓慬哦云:“应略休息。”答云:“实当如是,然此暇满,实为难得。”】

那个就是典型的他们师徒两个人说。他那个“大瑜伽师”,就是老师,“慬哦”就是弟子;换句话说这个阿底峡尊者的弟子跟再传弟子,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