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13卷A面

(手抄稿 第十五册 p3)

p. 266 (2)

According to the 《Compendium of Trainings》, however, if you do not train in the thought of giving away your body and life, you will not become accustomed to it and so will remain incapable of giving away your body and life. 

【然于身命,若不净修能舍意乐,由未修故后亦不能惠施身命。】

所以我们现在不要说:啊,那么既然现在我们不要舍的话,那么好了算了,我们忙别的吧!嘿,不!我们现在正要忙的就是啊,实际上的行动还不要,可是修心要努力哦!这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这样。所以假定说,你目前不照着上面这样,在你的观念、意乐当中这样地修习,这个修习叫“净修”,这个净修就是如理如法,一点都不错的。因为你没有修,于是无始的习性,一向的知见都老是在这个地方。老是在这个地方,在任何情况之下,都是随着这种以前无明知见而转,随着老习气而转,你永远哪,不可能!所以

【《集学论》中作如是说,】

那个论当中告诉我们,

Therefore, from now on cultivate this thought. 

【故从现在当修意乐。】

这就是我们现在要修的。看见 (p4) 没有?所以我们现在正是什么?关起门来好好地正确认识;等到你有一天,认识了、生起了、坚固了,然后慢慢地开始去行持,这样,这个是它必定的次第。

If you use food, clothes, shelter and so on that you have sincerely given away to all beings, 

【《集学论》说,如是至心于有情所,已舍衣食及房舍等,若受用时当作是念。】

那么论上面又告诉我们,现在我们既然照着上面,“至心”,那个心里的的确确不说一个空话,已经确确实实如实地一心一意,把所有的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那送给别人的时候,结果是别人的,你还自己去受用它,那怎么办呢?他下面告诉我们,

【为利他故受用此等。】

哦!我现在这个东西都送给别人,都是别人的,别人的却我去受用它。这个下面还有个道理在哦,所以说这个话。因为你已经想成功都别人了,那个时候你去受用它的时候,你就想:哎,我为什么受用啊?是为利他故。我这个身体送给别人,既然送给别人要别人帮忙的话,要怎么办呢?希望这个身体产生最大的功效去利益他,所以这样的关系,把那个身体,不妨养得肥肥胖胖,不妨养得非常健壮;不但不妨,而且需要!前面告诉我们哪,所以你不圆满的身,它不可能啊!名位没有一样东西少得了的,为什么呀?你要做最伟大的利他事业。这个是我们应该了解的这一点。所以,一再本论提醒我们,你先不要在 (p5) 枝叶四周转,根本因把握住了,你怎么做就对,就这个原因。

不但是像世间的东西啊,我们做的还嫌少咧!世间做的现在哪一个能够比得上?而现在我们说死了以后把眼睛送给别人,佛陀啊活生生地就把眼睛送给别人、头送给别人,没有一样东西不送给别人。对我们现在来说,我们不要说,活的不应该送,依我的话,我死了我也不送,这个说老实话。这个为什么原因?就是啊,你这个次第弄得很清楚,假定说我今天内心当中已经确实晓得生起了,那没有关系,我会写遗嘱,死的时候送。如果身心里面更强了,我眼前就送,巴不得就送出去。这个一定要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本论的真正的好处地方??如是理、如是量、如是次第,它每一个地方这么明确。而这种道理都是在我们自己内心上面,你只要如理观察的话,一一像天平上面秤出来,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and you do so with craving for your personal welfare, forgetting the thought, I will use them for others' welfare," then you commit a major infraction. you commit a minor infraction. 

【若忘此心,爱着自利而受用者,是染违犯。】

对不起!你已经送给别人,你之所以去受用这个东西啊,要帮别人忙;现在呢,你受用了,而居然忘记掉了利别人的话,你为了自己的话,那个时候啊,什么?犯了!犯了菩萨戒了,而且是有染污的。

When you have no craving but forget to apply the idea of focusing on all living beings, or if you use those resources for a particular living being out of attachment, you commit a minor infraction. 

(p6) 【若无爱着或忘安住缘利一切有情之想,或贪利益余一有情,非染违犯。】

这个都是戒上面的告诉我们的哦!等到真正讲到瑜伽戒的时候,有很详细说明。那么,这个地方就是简单地说,说:你呀,受用是受用,但是呢那个时候,你忘记掉了你为什么受用。所以我们记得吧?前面说的“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就是这个。你前面有一种忘失了以后,为了自己,那完全错了!后面一种呢,你忘记了安住利益一切有情,但是呢,你不是为了自己贪着,只是一时的忘念;或者你现在虽然利益,不是利益一切有情,利益余一个,譬如说,欸!这是我的亲戚朋友,那我就帮忙他去。是帮忙他,对不起,那个时候跟菩提心不相应──利益一部分。菩提心它后面告诉我们,广缘一切,广利一切,虽然你送的时候,送一样东西,送给一个人,可是你的心始终是,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这个心一切时候遍缘的。所以为什么发了菩提心以后,作这个功德会这么大,就是你这个心是无比地大。因地当中有这样清净的心,所以自然而然感的果位当中,这个原因在此。

那么在这种情况呢,虽然犯了,但是呢,“非染违”。这个染污就是心里的染污,这个染污相就是什么?喏!自利、爱着。这个心拿掉的话,那么这种无记心,无记心的话, (p7) 实际上是犯,但是呢并不染,这我们要分得很清楚。

With regard to the material goods that you have turned over to others, the 《Compendium of Trainings》 states that when you use them for your own welfare fully cognizant of their being the property of others, you are stealing, and if the total value is enough, you commit a cardinal transgression of the vows of individual liberation. 

【于已施他,作他物想,为自受用成不与取,若价满足,犯别解脱他胜处罪。】

呃,要注意哦!这个地方有人说:“对啊!你……”实际上也辩这个戒,说“你已经送给别人的东西,那么这个东西你也是想:噢,这已经送给他了!结果你自己去受用,那不是变成功用了别人的东西了吗?照着戒上的规定、规则,你拿别人的东西,满一定的数量的时候,你就犯了他胜处。”“他胜处”就是最重的重罪,这个就是破坏了菩萨戒体的。那么关于这个论点啊,下面有几种说法,这个要辨别得清楚的。

In response to this, some say that since you have turned over your food, etc., to all living beings, it is impossible for the total value of any one beings portion to be enough, so you cannot commit a cardinal transgression. 

【此中有说,以回施一切有情,待一有情价不能满,故无他胜。】

有人说,你现在要送给的,送给所有的一切众生,这样的,现在呢你单单送给他。要送给一切有情,譬如说,我从一切有情方面盗了──譬如我们现在随便说啦,现在国家的法律,盗了五块钱没关系,盗了十块钱要关起来,盗了十五块钱要杀头,假定这么样说啦!这样。那么现在呢,我这个地方的布施说送给一切人,然后单单从一个人上面算的话,不算。嗯,是吧!因为我现在好像说:啊!送给你们,每个人你们都有,可是呢我现在单单取了他,其他的我没有犯你们哪!第一点是这个,所以他说不算。

Others say this is not correct because you have turned over your belongings as a whole to each being individually. 

(p8) 【有余师说,于一一有情,皆施全物,前说非理。】

另外一派呢,说不是全部的,说你对任何一个有情,任何一个人,你把你的全部的东西都送给他。不是说总的,而是每一个人来说,所以你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面,用满了这个钱的话,就犯了。又有人说:

Others argue that even though you have mentally surrendered them to others, they do not take personal possession of them, so there is no cardinal transgression. 

【虽已施他他未摄受,故无他胜。】

另外一种说呢,你虽然想送给他,可是他并没有接受啊,所以并没有犯。那么种种的说法,现在呢,大师告诉我们:

The intended meaning behind the 《Compendium of Trainings》 statement

【其密意者。】

说上面这个真实的意趣是指什么。

is that you incur a cardinal transgression (given that the total value requirement has been met) when you sincerely turn your food, etc., over to a human being, and this person knows it and takes possession, whereupon you, fully cognizant of their being another's property, appropriate them for your own use. 

【谓于人趣至心回施,他亦了知执我有时,作他物想为自利取,若价满足可成他胜。】

就是说,你布施的对象是人,然后呢,你的的确确要送给他了,他也晓得说是这个东西是你送给他,觉得这是他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之下,你拿它用,而满这个犯罪的这个数量的话,那是犯了,那是犯了!譬如刚才说,哦!偷了别人五块钱,那么只是处罚一下;盗了十 (p9) 块钱,要关起来;盗了十五块钱,要怎么;就是你偷满了、盗满了这个,那么成这个罪。那是说,不但你自己送给他,他也晓得这个东西你已经送给他,属于他的了,那才是!

Therefore, the positions stated by the others are wrong. 

【故说是为他部之义,亦不应理。】

所以说,这个他前面所说的,不合理的。我们要了解这个才是正理的说明,前面说施别人的东西,他物想的这个正义。

There is no fault in using things if you think, 

【若谓受用他有情物作利他事,由作是念而受用者悉无违犯。】

那么假定说,你呀,这个东西都送给别人,然后你受用的东西都是别人的,你所以这样的话,是为了什么?为了利益别人。是的呀,你把这个东西也送给别人,然后呢,你用了这个东西去利益别人,这个并不犯。下面,论上面说明这件事情,而且举个比喻,这个比喻一看呢,就很明白了。

I am taking care of my body which is owned by others with these resources that are owned by others." Slaves have no material goods of their own with which to survive. 

【《集学论》云:以有主财护有主身,若由是念受用无罪,仆使恒时为主作业,非自有财以为存活。】

说,这个现在那个东西,我这个财物啊送给别人,所以这个财物是有主的,不是我 (p10) 的。然后呢,我现在这个身体也是送给别人,对吧?我这个身体也是送给别人,同样的是啊,同样的。那么现在呢,就拿别人的这个财,来保护、来维持这个别人的这个身,这样。你能够这样去做的话,去受用,没有罪过。就像下面说,做别人的佣人一样。这个佣人哪,是的啊!我这个身体是属于那个主人的,然后呢,所有的事情是忙主人的事情。结果呢,我受用,吃、住、穿都是主人的,对不起,没关系,没关系,应该的嘛!就是同样的道理。现在我们学菩萨的人,也是这样,这个心统统送给别人了,但是你还去受用它,因为为什么?同样地,你这个身体,也送给别人了。所以,为了要帮别人,所以你去受用它的这个还是为了他呀,那就对了!

You may think, I incur a fault because, after I have turned over these belongings to living beings, I use them without their permission," but there is no fault. 

【设作是念,此诸资具已施有情,他未听许用当有罪,无如是故。】

那么有人这么说啦:“欸!你送给别人了,但是他没有允许,或者你没有跟他说明,这个不对呀!”这个,说没有过错的。他下面说,就像仆使一样,

The Compendium of Trainings says: A servant who labors hard on a masters behalf might use the masters belongings without permission when the masters mind is unclear due to illness and so forth, but incurs no fault. 

【即前论云:譬如有仆善勤主事,主因病等其心狂乱,虽未听许受用无罪。】

是的,现在呢,我们代人家做仆人,那么一心一意地努力,而且善巧地,不是做坏事,好的,为主人而忙。结果这个主人哪,就是病,病得什么?病得神经错乱,神经失 (p11) 常,他可不知道。所以我尽管这样做,欸,那个世间的人,就不同意我这样做。你既然说你送给人家了,你这样去做,那么人家不同意,那你不是错了吗?那没关系啊!他下面:为什么呀?那个人家就是你的主人,那个心狂乱,他却在迷糊当中,只要你了解得清清楚楚,你现在这样做对你那个主人是正确的话,那没错。所以虽然不要他听许,你受用它,没有罪过的!

这个道理很清楚,就是我们世间来说。所以我们古人有一句话:“要听治命,不要听乱命。”这话怎么讲呢?说古人有的人哪,这个生前就是遗言──遗嘱啦,相当于现在的──将来啊我身后这件事情该怎么办,那是他正常状态当中所说下来的遗命。到后来或者是临终,或者受了特别的影响,神经错乱的时候,他改变了他的原来正确的想法,这个叫作“乱命”。大家晓得不晓得?所以啊,他不听,他不听。

这个中国古代有一个“结草衔环”的故事,不晓得你们知道不知道?这个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好像是魏文侯啊是哪一个,我忘记掉了。那么他自己有一个非常得宠的一个宫妃,那么换句话说,这个诸侯天子都有很多女的啦,非常得宠,那么他很欢喜她。所以平常的时候,都立下遗嘱了,将来他身后嘛怎么排遣,就是怎么安排那些,这样。后来他到以后老了,生病了,他自己心里面放不下,他就又重新订立一个,怎么说啊?他说我死 (p12) 了以后,我很欢喜的那个,要她殉葬,就是我死了以后,把那个活的,我欢喜的,活活地把她葬在我的坟墓当中去。后来嘛没多久死了。

死了以后,他当然──这个真正的这种大官,那个春秋的魏文侯,实际上就是诸侯了,那个时候的各小国的国君。那么这个后来他那个儿子嗣位的时候,看他的父亲说临终的遗命是如此;但是以前他父亲立下的遗嘱,说告诉他,他身后如何安排,所以这个叫“治命”,治啊,这个治理的治;那么还有那个乱命。这虽然是同样的──一个是治命,一个是乱命,虽然同样的命令,可是他这个儿子脑筋很清楚,说:“欸,他后来他这个乱命,不要听。”所以把他父亲的那个后宫,把她如理安排了。

以后他跟人家打仗,打仗了以后,打败了。唉呀!非常紧难的状态当中,那个敌人追他的时候,欸,忽然之间看见那个敌人的马前,有一个老人在那个地上啊,那个不是在荒野当中打嘛,那个马前面有一个老人在那个敌人的马前面,把那个草打了个结,所以把那个马蹄绑住了。那个敌人的马就跌了个筋斗,所以那个敌人就没追上来,他就是救了他一命,救了他一命。到后来,这个老人在梦当中就告诉他:我呀!就是某人的父亲──就是这个女的──因为你生前听从你父亲的治命,没有乱命,所以救了我女儿一命,这是非常正确的,你有这个德行,然后我也来报你这个答。

(p13) 世间的事情尚且如此,所以在佛法也是如此。所以没关系,现在世间人都是发了神经了──不是发神经啊,无始以来为无明所缚,我现在觉醒了。你现在呢,的的确确觉醒了以后,你去侍候他们,虽然他们不听,你做对了,没错!那继续下去。

Do not lack faith and think, mentally giving everything away to living beings while not actually giving it is tantamount to a lie and, therefore, is without real substance. 

【现于有情一切不施,以心惠施实为欺诳,故如此修全无坚实,莫生不信。】

上面曾经告诉我们说,布施的自性、特质是指什么啊?喏,指我们的心,是我们的心里面。结果呢,也有人这样说:好了,我这个心好就好了,我心施就好了。实际的行为上面哪,也就不管它了,拿这个心施做为一个藉口,那对不起,那都是自欺欺人之谈,都是自欺欺人之谈。所以啊,假定你真正有了至心要送别人的这种心理的话,那一天到晚就想着要送,一有人来,马上送都来不及,不可能说,啊,心里面说我要送的,东西摆在那里舍不得啊!所以说,这个地方要辨别一下,眼前哪,对于有情什么东西都舍不得,而说:唉呀,这个心惠施啊!这个是什么?这是欺诳、欺骗,欺诳。所以这样的做法啊,是“全无坚实”,都是假的,都是空的!这个道理要正确地认识啊,要生起净信心来啊!不要嘴巴上面自己说说啊!

The《Compendium of Trainings》 says: Some people who are close to a bodhisattva who practices in this way fail to understand the bodhisattvas practice accurately and lack faith. This is unwarranted because they are well acquainted with someone who has a great and wonderful spirit of generosity. It is wrong for them to doubt this method. 

【即前论云:“若有一类于如是行,诸菩萨前未见实施而不信解,不应道理。当知舍 (p14) 心最希有故,于此道理,有起疑惑,不应道理。”】

上面就广辨这一类,说,因为第一个,说真正的学菩萨的行者,他并不是一开头的时候啊,就舍头目脑髓的,这样;所以在这种状态,他觉得:嗯,菩萨是应该舍头目脑髓,实际上他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不懂得道理,总觉得应该舍头目脑髓,现在看见那些人哪,没有真实地去做啊,他不相信,这个不合理──这是辨前面一半。

所以眼前哪,我最近偶然听见人家说,现在有人大家在辩论,说死了以后啊,这个眼睛等等要不要送这个道理。各说各的,说得很多,大家来问我。那么我没有回答,所以不回答,现在这个地方最好的说明。问题不在舍不舍,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个内容“质”是如何?“量”是如何?“次第”是如何?你刚开始的时候,的的确确不但发了这个愿心,而且受了这菩萨戒的行心,所以这个时候,你要修的是什么?内心的意乐。在这种状态当中,你不舍不算犯。反过来,等到你这个意乐修了坚固了,当然舍,不但是死了以后舍,眼前都要舍,何况死了。所以它这问题,不在形相上面而在这个特质上面,因为这样的话,所以我们不能从那个形相上面看了,就说他不是。

反过来,如果我们不懂得道理,判断别人是错;反过来我们自己说:“哎哟,我们现 (p15) 在也要学菩萨行了。”那么这个时候,也要衡量衡量自己。如果说没有达到足够的量,那个时候啊,你不实际上的行动,对的!反过来,你如果说,自己心里拿这个做为藉口,而实际上,根本没有修这个舍心,只是说:欸,菩萨嘛主要的修那个心里的意乐,我心可舍啦!而那个时候啊,实际上东西舍不得,乃至于根本没有修这个心,那就错啦!这个辨得非常清楚、非常清楚。所以本论从开头到现在,一直下去,一直说,到那个时候你只要观察自心哪,非常清楚。更说,假定你听懂了这个道理,不在实际的行相上去努力的话,那都是空话,没有意思。

“当知舍心最希有”啊!“故于此道理,有起疑惑,不应道理。”哪!前面就说了。所以这个地方再说,这个舍心,真正希有的在这里,在这个地方。那么这个舍心呢,所以为什么紧跟着前面,说单单说心施,而实际上行为舍不得,这是欺诳,说完了这个,下面就告诉我们舍心最希有。那地方我们就辨别得出来,这个心什么样的一个心?如理如量,相应的心;而不是嘴巴上面讲讲的,浮在嘴巴上面的空话。好了!那么现在呢我们已经懂得了,怎么来启发布施的心念,这个善巧的方法,有了以后呢,下面就要布施。要去布施的时候,这个布施它又有不同的方法,所以

p. 267 (2)

The section on the divisions of generosity has three parts: 

(p16) 【第三布施差别有三。】

布施的真正开始送的时候,它还有不同吧!哪不同?分三样。

① How everyone should practice it. ② Divisions of generosity relative to particular persons. ③ Divisions of actual generosity. 

【① 总一切依当如何行,② 观待别依所有差别,③ 布施自性所有差别。 今初】

我们布施,做任何一件事情,有它的一个原因,你根据什么原因,依据什么而去做这个,整个的原则是如何。然后呢“观待别依”,等到你去布施的时候啊,由于你所布施所依止的这个特质,譬如说,出家、在家等等,也有差别。最后就谈到布施本身,又有什么不同。我们看一下下面就了解,三个项目当中各别所指的是什么。初中,“总一切依”,换句话说,我去布施的时候整个的大原则,根据这个、依据这个,是来布施的。那么这个根据是什么?

1. How everyone should practice it. Asanga's Mahayana Compendium says that you practice generosity in association with six supremacies. 

【◎ 初中具六殊胜者,】

分六点。这是我们布施的时候,应该有的正确的认识。换句话说,我们布施的时候,以这种心理,基于这种心理去布施的,这个心,就是我们所依的。有六样东西,这六样东西都是最殊胜的。第一个呢,

Supreme basis means that you practice generosity based on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i.e., you act after you have been motivated by it. 

(p17) 【依殊胜者,依菩提心,由此发起而行布施。】

我们这个布施是依菩提心,由此发起而行布施。嗯!有这样的心,平常我们送人家一点东西的话啊,都是什么啊?都是为了自己。送礼,你为什么送礼啊?哦,要有所求。或者是他给你东西啊,你感恩。而且都陷在哪一个圈子里面了?绕来绕去绕我。然后呢进一步啊,你把我放掉了,那个悭贪的执着之心没有了,但是没有去想舍。他现在呢要舍,而是什么啊?要为利益一切有情。不但利益一切有情,得到世间的快乐,要共同圆成无上菩提。这个所依殊胜哪!这个叫菩提心,叫为利有情愿成佛,依这个心,没有一样东西可以跟它比的。第二,

Supreme things means

【物殊胜者,】

你送的,所要用来送的东西,这个东西也是非常殊胜。欸,同样的东西,拿到了菩萨手上的话,这个东西就变得非常殊胜了。为什么呀?

that in general you give all objects that can be given, and, even when you are engaged in specific acts of generosity, you do not give up this thought of giving away everything. 

【总诸施物无余行施,若于别物而行施时,亦应不忘总施意乐。】

(p18) 现在菩萨的布施啊,就是说我发心那个时候开始,所有我的东西统统送给别人了,就是这样,这样的!所以他这个所依的物本身特别。尽管我今天送给你一个铜板,任何一样东西,但是呢他整个地说起来,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啊,他就是以这样的心情,我这一切送给你们的,你要用多少就给你多少,反正这个都是你们的。所以任何时候,他所施的内容,尽管是个别的一样东西,一块钱、一样什么东西,但是他内心当中,总是根据这个内心──所有的东西送给你们的,你要来,拿去!就这样。这第二个。还有第三个呢,

Supreme aim is

【所为殊胜者,】

你为什么要去施啊?你的目的?说

when you give things away to all living beings for the sake of their immediate happiness and ultimate benefit. 

【为令一切有情现前安乐究竟利义而正惠施。】

喏!为了利益一切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