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25卷B面

(手抄稿 第十六册 p153)

p. 297 (11)

所以,然亦俱害,思此过患,当一切种而正除灭。就算你真的能够损他的话,对不起,他固然受了损,你受的损更厉害呀!你了解了这个祸患的话,你在任何情况之下,你一定要正对着这个问题,彻底地消除它。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tates: When my enemies are unhappy, what am I pleased about? My wishes alone will cause them no harm. 

【如云:“设怨有不喜,汝有何可乐,仅由汝希愿,岂为损他因。】

如果说怨家有坏事情,有不欢喜的事情发生了,你有什么好快乐的呢?要晓得仅仅有你的这个心里的愿望,希望他这样、这样,对他没有什么损害。

Even if I should effect their suffering with my wish, what could I be pleased about? If I say I will be satisfied, what could be more ruinous? Once I am caught by the terrible, sharp hook cast by the fishermen, the afflictions, I will surely be cooked by the hell-guardians in a kettle for the beings of hell. 

【纵由汝愿成,他苦汝何喜,若谓满我心,损失岂过此。彼烦恼渔夫,利钩之所执,我于地狱镬,定受狱卒煎。” 】

(p154) 这两段,我们看一看!就是说,你心里面的希望他……这个跟他了不相干呀!就算是因为你希望他损害,希望他得不到快乐,而真的如你所希望的,这样地做的话,这种状态,真正实际上的损害就是损害我自己呀!我自己的损害,没有比这个损害更大啦!为什么呀?因为我们现在这种心理状态是什么?在烦恼。这个像烦恼的个钩子,这个钩子就像鱼钩一样,啊!放在这个地方,你不了解这个烦恼之钩啊,你把它一口吞下去,就被它钓上了。这条鱼吃了这个鱼钩是被它钓上了,我们现在吞下了这个烦恼钩,眼前心里边是为烦恼诱惑所扰,将来下地狱去。所以你只要种这样的因,是将来一定要受地狱的煎熬啊!

这我们想一想的话,谁呀都在任何情况之下,一定把这个内心当中拿得干干净净。所以佛真巧妙极了!不是教你不瞋,要教你瞋对,瞋什么?瞋我的烦恼!所以前面说:我现在要斗的,跟谁斗啊?跟我自己烦恼斗!斗这个东西。你千千万万不要忍受这个烦恼,而吞这个烦恼,吞下去,那你完了!这是我们应该的。

You will be unhappy if you view as absolutely undesirable the obstacles to what you and your friends want, movement in directions you do not want, and the prosperity of your enemies. 

【如是若于障碍我乐及我亲乐为作非乐,并于怨家所有盛事,一向视为不可乐相,】

p. 298

If this unhappiness increases, you become hostile. If you stop your absolute dislike of these three things, you prevent unhappiness. Once you do this, you will not feel hostile. 

【由此生恼,忧增发瞋。 若能破其一向不喜,则止其忧,由忧息故,瞋则不生。】

(p155) 现在前面的就告诉我们了,像这样前面所说的,或者是直接障碍我的快乐、障碍我亲友的快乐,而他做种种的不好的事情,那么像这种人是怨家。怨家所有的好事情,如果我们平常看起来,都不能忍受、不欢喜,说“不可乐相”,因为这个不欢喜而生忧恼,由忧恼而发瞋恚。照着前面这个道理,你把它都破除掉了;破除掉了,这个忧恼心就没有;忧恼心没有了,瞋心就平息。好了,忍就成功啦!

Thus, dispel your absolute dislike of these by using the reasonings previously taught. Take many approaches to stop your anger, because it is a very great fault. 

【故应以前所显正理,于此破其一向不喜,由众多门灭除瞋恚,以其过失最重大故。】

由于这个所说的─“正理”两个字,前面告诉我们的如理正确无垢的道理,破除了我们一向所有这些的,以及向来一直如此的错误的,跟烦恼相应的不欢喜的心。那么行啦!然后呢,由各式各样的方法─众多门。现在我们渐渐地了解了,了解什么?就是前面讲修的时候,“破除邪执”,他怎么说?你如果闻慧多就思慧多,思慧多、修慧多,将来你能够断过证德的功德也多,对不对?你了解得越多,然后呢,你使用的方便也多,处处体会,在任何情况之下,不管你怎么想,你找到的只是法乐。假定你了解得不多的话,你用的方法只有一个的话,对不起,你只能用这一个,这样。

所以平常啊我们总是要讲修行,啊!忙得觉得好像:“哎呀,只要这样就够啦!”不 (p156) 管你是忙什么,你是拜佛也好,然后说跑到关到山里面去关也好,你这个办法就是死死的这个办法。你关在山里可以,对不起,一出山,不行了;你关在山里可以,到了夏天,热了你又受不了,到了冬天,冷也受不了;叫你跑出去买菜,不方便你又受不了。唉呀!这个烦恼又来了,所以“关”不是一个办法。好!你说:“我念佛!”然后呢,欸,你刚开始的时候念得是满起劲,到了时候肚子饿了也不行;人家跑得来找你,事情又不行;你说你拜佛……没有一个例外的,没有一个例外的!所以弄到后来是闭关也不行,是念佛也不行,是拜佛也不行。

现在这个地方,处处地方告诉我们,我们如果想圆满修学佛法的时候,你不要着急。刚开始的时候,怎么办呢?你就能够如理地听闻,如理地思惟。是的,那么有人就着急了,说:“唉呀!这个无常很迅速啊,到那个时候啊,生命很短促。”这个话千真万确喔!是本论一开头的特别重视这个,正因为无常非常迅速,所以你要赶快找到种种如理法门,对治你眼前的烦恼啊,那样才对啊!结果你不这样走正确的方法,你说:“喔,赶快,我关起门来。”结果关在这个门里边,自己生烦恼,你白白浪费了嘛!对不对呀?现在我们大家都是犯这个毛病啊!

如果说,你现在能够这样地如理,找到一个办法,所以他一定告诉我们:如理、如 (p157) 量、次第等等,圆满无缺。然后你能够这样的话,不管你拜佛也好,念佛也好,闭关也好,坐在那里也好,做什么事情也好,你一直在那儿增长善法。是!无常是过去了,增长善法的结果,什么?你到了极乐世界,你还愁什么嘛!就算你不到极乐世界,你的善法这样增长的话,我们了解这个道理的话,它那个增上生,眼前你造的一切的因,都是这个善因。下一次你碰见的,比现在越来越好、越来越好、越来越好……。你到这个环境当中的话,这么个好啊!你周围那些人也跟他在一起,然后你的环境也在一起。然后呢就是个恶人,因为你宿生因地当中,当这个恶的事情现起的时候,你如法相应的,都是成就你的功德;跑到下一生,还是这样地策励你向上,所以就算你不往生,你都不怕呀!

更深一层说,菩萨之所以不怕的真正原因就在这,他已经牢牢地把握得住,一生比一生增上,这种情况耶!这个道理我们务必要知道。那么这个道理靠什么?要了解得多,然后呢思惟得多。思惟得多的话,你现在造这个善净之业,都是这个善净之业,你怕什么啊?佛法不是讲因果?因果我们现在积的什么?业因嘛!你现在积的完全是善净之业,你还要怕?修学佛法的人,连它这一个都不了解,还修些什么啊?所以我们真正重心在这个地方,要把握得住啊!这个地方不是叫我们说:“啊,你不要说修啊!”不是!恰恰相反,我们要这样修。也不是不要拜佛、不要闭关,恰恰相反,你要去做。这个地方的重点 (p158) 你要注意啊!要把握住这个重点,到那时候好了,你是闭关也好,拜佛也好,念佛也好,做什么也好!这个要分别得很清楚。再下面,

These instructions—the lines of reasoning of the conquerors and their children presented above—provide the techniques for defeating your greatest enemy, anger. They involve arguing with your own afflictions and looking within yourself. 

【能灭教授亦即上说佛子正理,要与烦恼而兴驳难,向内摧坏第一仇敌瞋恚之理。】

说由于众多门当中,观察思惟灭除瞋恚,因为为什么要这样努力呢?因为它的过失是非常地严重;它的反过来,利益是非常地殊胜。那么,现在呢你要灭除它,上面所说的这个道理,就是能够针对着这个毛病,来消除它的最如理完整的教授,这个岂不是我们修学佛法的人该修学的!然后呢,我们眼前应该干什么?跟烦恼驳难。他不用“斗”,而用“驳难”,这个驳就是辩驳,难就是问难。换句话说,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来往地推敲─喏,就是这样!你一再地思惟观察。前面告诉我们,都是这个:对呀!他们来伤害你,然后你这样去思惟观察,而这样的话对不对;那样的话是对不对?所以你内心当中,的的确确在分别这个事情─如理分别。所以的的确确,这个修行最佳的是如理分别,现在我们不懂得,不懂得这个道理,常常说:“唉呀,你不要分别了!”结果把最好的法宝损失掉了,真可惜!真可惜!所以眼前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这样地去反覆推敲,然后内在呀,把这个烦恼的怨敌把它摧毁!

(p159) 上面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得到了这个修学佛法完整的教授,是对治这个烦恼的教授。那么现在呢,就拿这个如理的教授跟这个烦恼,这两样东西互相地来给它辩驳。这个“难”,普通我们就是说所谓问难、质难,换句话说你针对这个问题,要去深入地探讨、思惟。现在经过上面这样的深入地探讨的思惟,结果你在任何情况之下,找不到一点点你不能忍的理由,找不到一点点你瞋恚的理由,所以自然而然那个忍辱就成就了。妙咧!当你破除这个瞋心的时候,那个贪也拿掉了,那个痴也拿掉了。

所以虽然这地方,主要的是讲破瞋恚,因为这个损害最大,是第一大怨敌。但是前面告诉我们“而兴驳难”这几个字,注意喔!这就是我们平常正确用功的方法,不要小小把这几个字随便漏掉。这两个字,你懂得了以后,然后经常摆在你心里边,这样地反覆思惟、观察,修─就修这个。你拿这个概念摆在心头上面的话,持戒,戒持好;念佛,佛念好;拜佛,佛拜好;闭关,对了!然后你把这个内心当中调柔了以后,两腿一盘,那个定很快啊!这个我们一定应该正确地认识的。所以这个地方告诉我们,要与烦恼而兴驳难。好!

When you analyze well with discerning wisdom and stop anger with many lines of reasoning, you prevent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anger, 

【是故若能以观察慧善为思择,以多正理而正破除,则能遮止多类瞋恚。】

(p160) 喏!所以说呀,假定你能够“观察慧”,现在这三个字同样的。这个智慧怎么来的?就是思惟、观察、抉择,而这个智慧是破烦恼的根本的正对治。而烦恼是什么?我们生死的根本。现在我们常常说:“哎,你干什么要修行?”为什么要修行?要了脱生死。结果了脱生死,修行的最正确的唯一的工具─这个智慧,要得到这个智慧,要这样地如理观察思惟,你不用,请问你修些什么?所以说,哎,要拿这个,还要呢“善为思择”。拿到了以后啊,要拿了这个东西,很善巧地多多思惟观察。如理的、正确无误的,然后呢正对着这个烦恼,把它一一摧毁,一一摧毁!“则能遮止多类瞋恚”呀,他把各式各样的,哪一种、哪一类的不如理的这个瞋恚,都把它去掉了,净除掉了,遮止住了!

and you become patient in many ways. 

【由众多门发生堪忍。】

忍就成功啦!忍就成功啦!

Since this is an experience engendered by penetrating understanding that uses flawless reasoning to get at the meaning of correct scriptures, it leaves an extremely stable latent propensity. Those who reject meditative analysis with discerning wisdom are those who reject the whole of the great undertaking of bodhisattva deeds such as these. Understand that such rejection is the worst hindrance to using a life of leisure for the benefit of yourself and others. Get rid of it as you would poison. 

【能得坚固微妙习气,以是由其无垢正理,于正教义获定解故。有舍观慧思择修者,即舍此等菩萨一切广大妙行,当知即是自他暇身受取心要无上障碍,犹如毒蛇应当远离。】

关于忍辱那一点,简单地说完了以后,他那个地方又特别提醒一件事情。就是要 (p161) 善巧地运用这个我们得到暇满人身的最殊胜,六道当中也唯一只有这个暇满人身得到的,什么?就是我们思惟、观察这个能力。实际上呢,破除烦恼,要想透脱生死,也唯一的这个东西,这个地方最后特别说一下。

所以上面的所以能够遮烦恼,由众多门能够啊,特别是瞋恚而发起这个“忍”─堪忍、忍辱能力的,在这种状态中,能得坚固微妙的习气。平常我们也是无始以来积累什么?染、杂、恶、垢的习气,这个习气坚固得不得了,怎么弄也拿它莫奈何!那么经过了上面这个如理思惟、观察以后,欸,这个微妙的这个习气起来了,而且坚固!

所以对于上面所说的,一点都没有错误的、正确的、如法的这个正理,要获得定解。而这个正理是什么?佛出世最完整正确地告诉我们的“教义”,这个“教”就是告诉我们的,告诉我们的真实的内涵哪!这个真实的内涵,要获“定解”!定解两个字就是胜解。不是说:啊!听懂了、听懂了。没有用!的的确确─你要用,听懂是第一步,听不懂你还谈什么呢?但是单单听懂而搁在那里书本一阖,对不起,在书本里头。

所以我们必定要不断地思惟、观察。这个地方大家还想得起来吧?前面告诉我们“修”,修是什么?于善所缘数数思惟、称量、观察,对不对?喏!就是“善所缘”。平 (p162) 常我们心所缘的是什么?对不起,都是恶的。不在明显的贪境、瞋境当中嘛,就是不明显的痴境当中,自己还觉得很好,就是这样,这个都不是善。现在呢,如理地称量观察,这个就是善所缘的。然后呢不断地─数数是不断地─去思惟、观察、思择,那么经过了这样的话,对这个东西产生决定不疑的认识,那个时候你起心动念就是它。所以平常我们遇见任何一件事情:欸,我觉得这件事情这样,我看这件事情这样。这就是什么?我们一般人说的见解。这个就是我们一向的定解,可是这个一向的定解都是什么?跟烦恼相应的。现在这个地方,我们真正要努力的,要对这个如理的正教的意义,经过这样思惟而得到这个。

所以下面反过来说,有的人哪,唉,真是可惜啊!舍弃掉了这个“观慧思择修者”,说他要修行,结果呢,那个修行的最佳工具,就是思惟、观察的这个观察慧不要,他说修行,这个叫作修行。要晓得这样的修行,是舍弃“菩萨一切广大妙行”啊!真正修菩萨道的,它菩萨道真正殊胜的地方在什么?大家记得不记得?入大乘之门的根本因是什么?菩提心。这个菩提心……主要的方便跟慧,而方便是菩提心不共之因,慧是三乘的共因,大家记得不记得?所以现在你舍弃掉了这个方便,然后说要去修行。这个方便是什么?就是思惟、观察。你要思惟、观察,一定要多听闻哪!请问在这种状态之下,你怎么修这个菩 (p163) 萨的大行?所以我们说:“哎呀!我发菩提心,我要学菩萨行。”结果你的行为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啊!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必定要了解啊,这个是在我们可以说是最大的大障碍。我们现在得到了最难得的这个暇满的人身,而且拿这个暇满的人身来去修行无上的心要,所以“受取心要”,这个是中心的纲要。你现在不要它了,舍弃它了,所以这是个障碍。因为这个东西本身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所以这个障碍是最大的、无上的。这一件事情像什么?像毒蛇一样,啊!你不要说跟它玩哪,老远看见它,哇!那赶快躲开都来不及。所以,这个地方就顺便一提。

我们现在不善学,往往不了解这个经论上面的真实的意趣,在前面,前面这个第十卷当中,辩得特别详细。也是有很多人哪,说:“哎呀,不要分别的。哎呀,你不要分别啊!”说:“如如不动啊!”是!这个是什么?果!一定要经过前面这个因位当中如理思惟、观察、修习所得到的。经过了这样的如理思惟、观察、修习以后,证得是一点都没有错,所以这样的因感得这样的果。现在你在凡夫地,浑身心都在烦恼当中,居然你呀颠倒了说─坐在这个地方啊,在痴心当中说─这个叫“如如不动”,舍弃掉了,不要这个观察慧,真是一个大错误啊!

(p164) 前面大家重新再温习一下,如果了解了,那我们继续下去;如果不了解的,务必把最一开头的时候,关于正修跟破除邪执这个概念要辨得清楚。所以前面曾经一次、两次、三次,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明这个道理,那么这里又说一遍。好,上面就是关于生忍那一部分,就是对于人家来伤害你,怎么样对治它。

注:菩萨饶益有情戒略有十一相:

为诸菩萨于诸有情能引义利彼彼事业,与作助伴,于诸有情随所生起疾病等苦、瞻侍病等,亦作助伴。

又诸菩萨,依世出世种种义利,能为有情说诸法要,先方便说先如理说,后令获得彼彼义利。

又诸菩萨于先有恩诸有情所,善受知恩随其所应现前酬报。

又诸菩萨,于堕种种狮子虎狼鬼魅王贼水火等畏诸有情类,皆能救护,令离如是诸怖畏处。

又诸菩萨,于诸丧失财宝亲属诸有情类,善为开解令离愁忧。

又诸菩萨,于有匮乏资生众具诸有情类,施与一切资生众具。

又诸菩萨,随顺道理,正与依止,如法御众。

又诸菩萨,随顺世间事务言说,呼召去来,谈论庆慰,随时往赴,从他受取饮食等事。以要言之,远离一切能引无义违意现行,于所余事心皆随转。

又诸菩萨若隐若露,显示所有真实功德,令诸有情欢喜进学。

又诸菩萨于有过者,内怀亲呢利益安乐增上意乐,调伏诃责治罚驱摈,为欲令其出不善处,安置善处。

又诸菩萨以神通力,方便示现那落迦等诸趣等相,令诸有情厌离不善,方便引令入佛圣教,欢喜信乐生希有心,勤修正行。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一终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二

p. 299

第二个呢?

(2) Developing the patience of accepting suffering. It has three parts: 

【第二“引发安受苦忍”。分三,】

这是卷十二。说受苦的这种状态当中,你是安然忍受它。它这个地方,不是从外面来说的,是从你自己本身所受的苦。那个所受的苦,也许可能是外面来的,也许可能是从内发的,乃至于你自己去找的。你说自己怎么会找呢?下面会告诉我们,现在我们看:

1. The reason you must definitely accept suffering
2. The way to develop acceptance
3. A detailed explan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bases

【① 必须安受苦之理,② 引发此之方便,③ 处门广释。】

第一个,说安然受苦,它为什么一定要去受呢?如果不一定要去受的话,那我们不必找这个麻烦。所以他第一步是说,为什么一定要受?懂得了,既然必须要去受,他不马上叫你受,要找这个方法。而在找这个方法之前,他也特别地,是引发这个找这个方法的一个方法。找这个方法的方法,我们前面一再说,就是推动你、策励你,精进想学的这 (p165) 个心。有了这个推动你一心一意想学的心,然后你去学,对了!如果没有这个心,平常我们说:“哎呀!这个也忙得少不了,这个也忙得少不了。这好像是,嗯!没关系,慢慢地来。”它现在经过了这样的话,你就一心一意地全部精神急着要去找,那个时候旁的事情都丢掉了,你才真正有进入修行的可能。所以它每一个地方那个次第,这样地完美!现在我们看下面怎么解释。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tates: The causes of happiness sometimes occur, whereas the causes of suffering occur frequently. As you continually experience whatever suffering is appropriate to you, you absolutely must know how to bring it into the path. 

【今初,如《入行论》云:“乐因唯少许,苦因极繁多。”我等恒有众苦随逐,故以苦为道不可不知。】

论上面告诉我们,快乐的因由很少,苦因非常多。注意这个“因”字喔,他不讲苦、乐,而就苦因及乐因。是的!我们现在要求的是求快乐,你要求快乐,先要啊看因上面。是的!我们要去苦,你要去苦啊,先看因地上怎么去法。这个说真正找找的话,哎呀!这个乐因是很少,一点点,苦因是到处都是。因为这样的关系,所以我们动不动是造了苦因,因为造了苦因啊,所以一直被这个苦缠在这个地方。既然在这种情况之下,被苦所缠着,现在我们要修道,你必定拿我们现在的身,以及我们现在的环境,在这个里边去修。所以,你如果说不能针对着这个环境,拿我们现在这个条件来,请问你怎么修啊?既然如 (p166) 此,所以你必定要对于我们眼前这个苦啊,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对治它。所以啊,说不能不以苦为道,所以“故以苦为道是不可不知”啊!我们必定要晓得的,我们真正修行,就是眼前这个是苦上头,了解怎么对治它。

所以现在这一点,有太多的修行人,事前听人家:“哎呀,这个修学佛法好呀!”“对呀!”“这个世间真苦啊!”“欸,对啊!”然后他就修啦!因为这个道理没有正确地认识,他是没有错,感到世间的苦,但是因为这个道理没弄清楚─这个道理讲的什么,就是如此因感如此果─这个因果的必然关系没有弄清楚。他听见人家说修行这是个好事情,他就以为说:“好!把家里一抛,跑到庙里就快乐了。”有这样的事情吗?没有!我们必定要知道:是,我们真正要得到快乐,必定要去修;而要修的话,在那个家里是一定修不成,所以才要跑到专门修行的环境,那个是我们到庙里去的真正的原因。不是说你到了庙里是,啊!就快乐了,那完全错了!

到了这个地方,然后你修,修什么?修快乐之因。而眼前这个痛苦这是以往之果,正要如法地拿出你的正确的认识、意志,然后呢去修行。这个修行是一个苦事情喔!这我们必定要认识哦!你认识了这个,就没问题了。就因为我们现在种种的误解,产生了这个。所以一跑到庙里,总觉得好像在那个地方袖手旁观,看人家烧饭,看人家样样弄好了。然 (p167) 后呢我跑得来,张开口吃完饭,跑到佛堂里去拜几拜;然后早晨念它几卷经;喔唷!我早晨几点钟起来,我打坐可以打多少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