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17卷B面

(手抄稿 第十五册 p159)

结果造了大罪还不知道。啊,这个真是好可怕呀!所以在这地方,我们特别要说明,我们要见到发无上菩提,以及信跟这个广行六度,所谓跟菩提心相应的行持这个伟大的果利,对于这一个道理见不到,这个过错是应该改过来。怎么改法呢?以最快的方式,想办法观察、思惟,看见它、认得它。我们看见有一个远大的、好的果报在这地方的话,那我们眼前这种小名小利,就挡不住了,挡不住了,这样。

所以平常我们总是,哎哟,怕人家笑呀,怕人家什么呀,这个世间的人因为你怕人家笑、怕人家什么啊,一天到晚就缠死在这个里边。你们看古来这种大德,所谓那他们这种啊,那个所以用的这种真正了不起的大手段,都是超乎常情的,都是有绝远大的眼光。这样才谈得上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这是很明白的啊!我们眼前是目光如豆,唉呀,那就是只看见一点点,总觉得:喔唷,这个人也这么说、那个人也这么说。 (p160) 你在这儿学佛啊,你还是学那些人?如果你学那些人,是嘛,你本来就不必到这里来嘛,你就跟他们去混在一块儿去算了嘛!如果说你要学佛的话,那一定要看佛是怎么做的。佛是皇帝喔、王子喔,他这个王位都舍喔!这样。为什么呀?他就见到这个绝大的果利啊!啊,有这样大的……那眼前事情挡不住啦!这是我们要了解的。

p. 279 (11)

then to consider how, in general, all conditioned things perish moment by moment and how, in particular, your resources perish and leave you; and then to fully dedicate the giving of any gift for the sake of great enlightenment. 

【总应观察一切诸行,皆念念灭,特观资财速灭速离,一切所施皆当回向广大菩提。】

他观察的时候怎么办呢?喏!就是从两方面:整个地来说,诸行无常啊!这没有一样东西能够保得住的。这个无常这东西啊,有粗有细,现在我们这里始终讲的只是讲粗相,那个细相我们这里根本谈不到。就是说一念、一念,念念在灭当中,这样。而特别是那个资财,更是很快地就舍离。所以,所以我们了解这个道理以后啊,样样东西趁它还可以利用的时候,赶快用来布施,赶快用来种下无上菩提大果的这个因。这样就可以把不坚固的、毫无意义的这种事情,欸,换来坚固的、广大的大胜利。

If you give while merely considering the karmic result of generosity-resources and the like-you will obtain a large amount of resources, but you will not attain liberation, 

【若唯顾视财等异熟,则唯能得广大财位,不得解脱。】

假定你只看眼前的这种异熟的话,你呀就算你得到,也得到了广大的财位的话,这还是不能解脱呀!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特别看这一点。固然这地方是讲那个财物,其实世 (p161) 间哪一样东西不是如此,哪一样东西不是如此呀!所以我前几天到台北去的时候,嗯,我那天我们这里有个同学离开了,欸,他虽然离开了,那离开那天他还说:“哎呀,我听了这个《广论》是很欢喜啊!”就是这样,但是呢他说他家里头为了一些事情……。结果我到台北去,事实这个同学非常好,到台北去看见他的一切的行为也是。他去干什么啊?去请《广论》那个带子,他的的确确相应的!实在他听了欢喜,他还不只请一套咧!啊,他就要去送给别人去。

那时候我心里有个很大的感慨:唉!所以我觉得人哪,总是看不见远大的地方,是,他只看见眼前的这个东西。乃至于我们常常有人说:“哎呀,要顾虑到那个,有人要顾虑到那个,这样啊!”所以古来那些、那些出家人他的确是一样。我们常常说一句话,这个很有意思的,“壮士断臂”,就好像被毒蛇咬了以后,那个毒呀很快就循着心脏来,哎哟!我们痛惜:哎哟,这个不行啊!对不起,你痛惜一个手指头啊,最后那条命就舍掉了。所以这个壮士─只有唯有真正有智慧、有勇气的人,那时候晓得,唯一的办法拿起剑来,“叭!”一下,连手臂切断。是啊,是要一点损失的呀!佛陀绝对没有说天上掉下来的,你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天下没有这样的事情啊!你要它好,哇,它那个食量很大;你要它不吃草,对不起,这匹马注定跑都跑不动,你要背它都背不动,你还要 (p162) 骑它吗?这样。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不要为眼前这些小事情所捆住。

just as business people who give without any hesitation all their goods to others for a price merely get a profit, but do not obtain merit. 

【如诸商贾为与价故,一切资财悉无吝惜舍与于他,此唯得利非能得福。】

要晓得:假定你不了解这个菩提的无上的广大的功德,那个时候啊,你所注意的只是异熟的财位,那就像什么?做生意人也是一样,做生意人也是一样。尽管你也布施,就像做生意人一样,那个东西也送给别人,但是他为什么啊?欸,他把那个东西卖出去的时候,也是毫不顾惜哦!喔,卖给人家,他东西送给人家来得个高兴哦!他也晓得什么?欸,他赚到钱嘛!他得到了什么?他那是得到的利益,世间的利益,不是得到福。

Aryadeva's《Four Hundred Stanzas》 says: "From making gifts to this person I will get a great reward." Such getting and giving are looked down on as being like wanting profit in business. 

【《四百颂》曰:“云于此行施,能生大果利,为报而行施,如商利应呵。”】

说我们现在这地方呢,行的这个波罗蜜多,布施波罗蜜多啊,要晓得它有无上大果。什么果啊?菩提大果,就这样。不是为了一点点眼前的报,如果为了报而做的话,那就像做生意人也是一样,那个啊应呵斥的,那个要呵斥的。所以我们眼前千万注意哦!不要说求将来人天这种不要,眼前的不要、人天的不要,乃至于声闻的小果都不要,要求无上菩提大果,这是我们必须应该了解的。这个四点。第二,那么下面继续,

p. 280

2 The generosity which is just mental means

(p163) 【◎ 第二唯意乐布施者。】

上面这一段,就是说将财施,财施当中的话呢,说分辨这个几个项目。现在呢这个属于第二的话,针对着布施当中有两项:一个呢,实际上的东西来;第二个呢,单单我们观念当中,所以这个是叫“唯意乐布施”。说:

that after you go to a quiet place and then withdraw your mind inward, with a pure motivation and faith from the depths of your heart, you construct with your thoughts an immeasurably vast quantity of diverse gifts, and you then imagine that you are offering them to all living beings. This increases merit immeasurably with little difficulty and, moreover, is the giving of wise bodhisattvas, according to the 《Bodhisattva Levels》. 

【内居闲静由净意乐淳厚净信,分别化现种种广大无量财宝,胜解惠施一切有情,以少功用生无量福,亦名菩萨巧慧布施,是菩萨地说。】

那时候,我们不是在外面以实际上的财物,自己送给别人,而只是自己静静地安居在这个里头,而依什么啊?依“净意乐”,这是内心清净的、淳厚的这个心情,还有净信心。关于这个净信心,我想我们大家都了解了。这里特别说明,我现在这个布施是为求无上大果利,所以这个财物是无条件地送给别人。还有呢,送给别人了以后,绝对不望报。平常我们送给别人哪,总是觉得:哎呀,我帮了你的忙啊!好像这是做了一个好人一样,这个千万要不得,不要求回报的,就是这样。然后呢不但不要求回报,而且啊这个布施了以后得到的这个善根,也是一起舍给一切众生。一定是根据前面的这个大菩提心相应的这种心情,这个才是淳厚的净信心,清净信心。那么以这种信心,那么分别化现种种广大无 (p164) 量财物,就是观念当中去想:有无量无边的这种财物。“胜解惠施一切有情”,以这样的殊胜的、正确的认识,运用自己的思惟,来布施给一切有情。

你这样去做的话,不要花太大的气力,不像我们身口实际上的行为辛苦得很,但是它也有无量的福德。这个地方的福啊,要注意哦!我们往往啊把它看……在这个梁武帝跟达摩祖师的这个公案,一个说福报,一个叫功德,把这个福看做福报,不是!在本论上面,前面已经说过的,一个利,世间的这个利益;现在这个地方的福的话,就是福智二资粮的福资粮,这个福资粮是一定有慧来摄持的。所以这个这地方的福资粮,就是将来圆满报身报土的资粮,这是慧摄持的,是成佛必不可少的,这一点我们要了解啊!“亦名菩萨巧慧布施”,那这个正是最善巧的,真正有智慧的布施的方法,这是〈菩萨地〉上说的。

Although it says in the《Questions of Subāhu Sūtra》 that this is to be done by those who do not have wealth, it is appropriate for those who have wealth to do it as well. 

【《妙手问经》虽说此是无资财者所应修学,非有财者不应修习。】

这个说法,上面那个经典上面,虽然只是说你没有资财的时候要这样修,但是呢不是说有财的人就不要哦,有财的也要。这个意思是说,有财的人不但要实际上的财物施,还要拿意乐来施;如果说你没有财物的时候,你就单单意乐施。尤其其中有一点很重要的,如果是一个出家人的话,我们真正应该的千万不要以财施。现在有很多人,出家人还要去 (p165) 忙财,那完全错了。如果说你是,已经说过了,如理如法以及你的宿业所感得的,那个时候你要毫不顾惜地去布施;求来的布施,那完全错了,这个绝对不是佛法里边的事情。那么继续下去,继续下去。

These ways for wise bodhisattvas to give when they have no resources are employed until they attain the first level, the level of pure wholehearted resolve, whereupon poverty in resources no longer occurs. 

【无资财时巧慧布施,是为乃至未证增上清净意乐初极喜地,若证此地,则诸资财定无匮乏。】

上面这些是没有资财的善巧的布施的方法,是说只要在你还没有证得初地,这个初地,特别地说明叫“增上清净意乐初欢喜地”──这,这地方不详细地说明它,换句话说这是见道以后──这个之前是这样的。为什么呀?说当你真的修菩萨道,一旦真的证得了那个初地的话,这个初地的果报不得了地大,他的这个财位是一定不会缺乏的,一定不会缺乏的。

所以在这地方,这地方文上面并没明确地说明,特别……但是旁边有一点啊,证明一个事实,证明一个什么事实呢?就是现在,我们常常也就是在我们,譬如说国内,我们是禅宗很盛的地方,禅是一个非常了不起这个大法,这是千真万确。但是禅这个法呀,很妙,从凡夫地一直通到佛地,都可以用得上,都可以用得上。所以它是没有渐次的渐次, (p166) 是一种最殊胜的、善巧的方法,所以单单用这个方法是不能判断你的位次的。

前面曾经说过了,大小乘的判断不在这个般若慧,而在你发心的方便,这个我们要了解。当菩萨证得初地的时候,他一定也见道,换句话说那个时候他一定也是个开悟的状态,这样。但是呢,他开悟了以后是不是算初地,还是二地啊、佛地啊,乃至于还是个凡夫啊、加行啊,那个不在他见,而在他的行。前面记得吧?见摄行,行摄见。所以如果说真正的地上菩萨的话,从初地开始,这个《十地经论》上面有很多,乃至于像那个《入中论》等等它都说,那个初地菩萨的福德是不得了的,不得了地大!他绝对不会说,啊!证得了初地啰,还是穷光蛋一个,绝不可能的,这个我们要了解。倒是二乘果,那是没错,见道的时候啊,他见到的空性固然是可以,但是对不起,他如果说没有修福的话,他可以穷得饭都吃不到。那这地方也是顺便提一下,继续下去,

For, the《Bodhisattva Levels》 says: Thus, this is the giving of gifts for wise bodhisattvas while they have no resources and until they attain pure wholehearted resolve. Just as bodhisattvas of pure wholehearted resolve obtain a state which transcends miserable rebirths, so also they attain inexhaustible resources in all lifetimes. 

【如《菩萨地》云:“如是菩萨乃至未证增上清净意乐之间,现无财宝,巧慧方便而行布施,若诸菩萨已证增上清净意乐,如已获得超诸恶趣,如是生生必当获得无尽财宝。”】

他下面就引那个论上的文,那个是《瑜伽师地论.菩萨地》上面的。这个我们要学菩萨 (p167) 行的人,譬如说在资粮位啊、加行位啊,那是容或现在我们资粮不具足嘛,那个时候用上面这个意乐来布施,这是非常好的方法。假定你一旦真正地证得了这个初地以后的话,那绝定不会再穷,一定有无尽的财宝。那么上面关于布施的几个特质都说明了以后,最后,

d A summary

【◎ 第四此等略义者。】

这一个值得我们这地方很认真地研讨一下。是上面大要都说完了以后,还有一个重点哪,这个地方重新,也可以说是一个结论,也可以说在布施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我们一定要认识、把握得住的。说:

After you have taken the bodhisattva vows, make aspirational prayers with respect to how to learn the practice of generosity on the high levels, and then train in these methods. 

【正受菩萨律仪已,学习大地布施道理,发愿修学。】

说:是,当我们发了愿心,然后呢正受了菩萨这个戒以后,开始学。学什么?要学像地上菩萨那样的这个道理,我们虽然现在是凡夫,但是一定要发愿去学。为什么要这样说?为什么要这样说?我们一定这个追根究底要把握得住,反过来,我应该问一下自己说:我为什么到这里来?我到这里来是要求无上菩提之果。我们不妨更平铺直白、更确实地说:要彻底解决一切痛苦,要究竟圆满一切福德。对!如果是你要求这个果,请问你因地应该做些什么?因地当中第一个是正知见,然后呢根据这个发这个广大的愿力,说我一 (p168) 心一意要求这个、一心一意要求这个。你有这样的这个心愿力的话,自然而然不断地增长,逢缘触发,欸,它就来了!

要不然你没有这个心的话,你处处地方畏缩:“唉呀,我不行啊,我不行啊!我马马虎虎算了!”你平常一天到晚想着这个心的话,一个退缘来了话,你就退了。然后呢,真正那个进的上缘上来的时候啊,你又上不上。唉,总是“反正我没有份的,我就这个样啊!”因为为什么呀?因为你因地当中播下去那个种子,就是失败的、退缩的这个因哪!所以遇到这个缘,长起来的这个失败、退缩的那个种子,都在这个地方啊!

所以到这个地方,尽管我今天身体这么衰,年纪也比较大,可是我自己一直告诉我,喔,这个只要有一天命在,我真正能够做到的就是这个──我一定要做到,一定做到!绝对不是说等到下一生、下一生、下一生……当下这一念,我牢牢把住这一念,我绝对不放过!这一念,果,那我就不去管它。应该这么说:我正因为要得到这个果,所以我必须在当下一念上面,这个因当中要把握得牢牢的,我发愿要做到它,我一定要做到它,我一定要做到它!就这样,就这么简单哪!这个佛法你说它呀,深奥是深奥,但是它就这么、这么个踏实法,就这么个踏实法。然后你拿你这个心愿你去念佛,这念佛一定上品;你一去持戒,持戒一定上品;你去参禅,参禅一定上品,不管你学哪一个。

(p169) 所以我们千千万万不要说:“唉呀,我不行啊,我不行啊!”前面一再告诉我们,乃至戏笑,你乃至于笑、说笑话,你千万不要说我不行,不!忏悔的时候同样地说,忏悔的时候,不要说:“唉呀,我要这个样啊……”我一定要是连根把它拔起!是不是现在能够连根拔起,那没关系,但是我这个因本身,要没有一点点漏洞摆进去,一直加强这个因。所以外面的任何一个缘碰到的时候,一直碰到了助长你那个连根拔起的,把恶业连根彻底断除的。反过来说呢,你一直发这个圆满的圆成这个因,所以外面任何外缘碰到的时候,触发的都增长你那个圆满得到这个,那个就是个直路,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这个我们要了解的。所以我们平常的最重要的是心理建设,千千万万不要把那个失败主义摆在心里。

譬如说我们上一堂课那个检点等等,没有别的,无非说来说去就是共同的目标。所以你一定要把这个什么,大的、殊胜的大利益摆在这里。你有了这个的话,什么小事情都挡不了你。你如果没有的话,哎呀,那风吹草动啊就跟着人家;人家这个眼睛看你一眼,喔唷,你心里面又这么嘀咕个半天;人家跟你说一下,喔唷,你又在那儿转那个弄了个半天。你搞什么呀?你要解决尽法界、虚空界一切有情之苦,现在一点小事情你就缠在这地方,就转不过来了。啊!所以呀,我这写在黑板上面,所以怎么讲啊?“我来干什么啊?”记得这个话!你时时记到:我要尽苦,乃至于要尽法界一切有情、虚空界一切有情 (p170) 的苦。这苦的根源在哪里啊?惑、业。所以我现在发这个愿!而且这个心你一定要非常强有力,要猛利!如果你能够正确,而且这个猛利的话,哇!这个力量不得了地大,我告诉你,就是这么不得了地大!

Understand and learn what is permitted and prohibited with respect to the methods of making gifts that you can engage in right away, as explained above. 

【如前所说布施之理,当先了知现在进修开遮之处而勤学习。】

前面已经说过了,那些对于第一步,这个地方特别讲布施。那么你真实发了这个愿以后,这个愿之能不能成满,还要如法行持。你要去如法行持,必定要了解正确的方法,所以什么是该做的是开,什么是不该做的是遮。了解了以后精勤努力照着去学,这个是原则,而在这个原则当中,特别是什么啊?

In particular, you must rely on the remedies to stinginess with respect to your body, resources, and roots of virtue. 

【特于悭吝身财善根而修对治,励力增广能舍之心。】

对于坏的那一面,对自己的身、财、善根,这个舍不得的地方,要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如理如法地去针对着这个毛病去治疗它。要努力增广能舍之心,正面的要把那个能舍的心啊,要把它增广。这地方妙咧!他教我们是“能舍之心”喔,你心真的能够能舍的话,物就能舍了。反过来啊,我们不了解这个特质,欸,这个什么特质啊?我们把那个心跟物往往分开来看,在这一点让你们体会一下。这个心跟物,世间说是两样,佛法里面说 (p171) 分不开的;看起来是两样东西,但是那个彼此间这么个密切。譬如说,现在有一样好东西摆在那个地方,平常摆那里你不觉得什么,那有人来要你的时候,你是最欢喜的东西,哎呀,到那时候啊,你就心里面什么感受啊?那个感受你自己去体会,自己去体会。

所以那个心,难舍这个心哪,是从物上产生的,但是绝不是物。欸,所以这个心,这个时候主要的。假如说你真的有了这个心以后,当人家来要你这东西的话,你就是说,平常因为你针对了这个去想:这个东西要送;一旦有人来了,哎呀!很欢喜地送给别人,这样。所以他前面一直告诉我们,说布施的特质在心。但是啊你不要误解了,说:“啊,既然心的话,我心送就可以了。”实际上那财物积了一大堆,真正要送的时候又舍不得送,那个是骗自己,那没有这样的事情。这个我们要分得清清楚楚,布施是这样,讲其他的都是这个道理,都是这个道理。下面两句话:

After you strive to steadily increase your generosity, you must cultivate joy for this practice and generate a feeling of sorrow for not having earlier trained your mind in that way. 

【能如是修应自庆喜,心若未能如是薰修应生忧恼。】

妙咧!这两句话。你能够这样做啊,他不仅仅是教我们做了就算,还有什么?“应生庆喜”这四个字哦,这是一个大学问哦!前面我们一直说,随喜功德、随喜功德,要晓得真正修学佛法过程当中最善巧、最有帮助的就是随喜一支。啊!真是美不可言,实 (p172)在好啊!你自己的功德也要随喜,别人的功德也要随喜。说,总之一句话,你一切时处随喜功德的话,那个本身的功德固然在无限地增长,而随喜本身也就是无比的功德。而这功德又有绝大的力量,这个力量还是帮助你下面行持这件事情啊,会产生绝大的力量。布施如此,像我们刚才说改过等等也是如此。你一旦改过了,啊!你对自己改过还要随喜,能做了,欢喜啊!哎呀,我居然做到了!你自己也欢喜呀,功德也增长啊,下次你做的时候能力也增强。还有呢,万一不能做怎么办呢?欸,他有一个巧妙的办法:“应生忧恼”,如果不能做的话,那个时候要应生忧恼。

平常我们现在,做得恰恰相反,不能做还欢喜,还找一个藉口:唉呀,我这个东西为什么啊,我本来要舍给你,应该这样做的啊,可是如何如何呀……。唉呀,他自己保护烦恼,就这样。所以前面告诉我们,我们跟烦恼斗的时候要什么啊?要对这个烦恼不能忍耐,如果说这个烦恼留在你心里,应该生忧恼,应该总要想办法去除它。你能够这样做,尽管眼前一时做不到,可是你这个心理状态,你这样的行持本身却是在忏悔业障,对不对?当你能够这样去做的话,慢慢、慢慢地,自然而然这个障碍减小的话,那个时候你就能够改善了。

所以我们在整个的修行过程当中,无非三件事情:净除罪障,积聚资粮,增长 (p173) 广大回向无尽,第三件事情。喏、喏!这个里边就告诉我们,欸,就是这样!而且如果你能够善巧运用的话,所以它不管是好事也好、是坏事也好,没关系,那事情是有好坏不同,可是对我来说是一直增长功德。或者是用第三支的忏悔业障,或者是用第四支的随喜功德,你哪一支做对的话是常随佛学,哪一支做对的话是以法供养,对不对?而且这个里边,一定是有回向无上菩提。这个事情实在好啊!因为你这样做,处处地方都是如法,处处地方都是增上。不管是好、是坏,实际上你能施,那么就庆幸啊;是不能施,那么生忧恼忏悔呀!

For, as it says in the 《Questions of Subāhu Sūtra》, once you do this, 

【若如是者,则如《妙手请问经》说。】

我们能够这样去做的话。

you will be able to complete the perfection of generosity with little difficulty in another lifetime, 

【于当来世,少用功力能满布施波罗蜜多。】

这句话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