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58卷A面
(手抄稿 第二十册 p159)
现在说这个善财童子经过了五十三参,到最后在入弥勒楼阁之前遇见两位,一个是德生童子,一个是有德童女。那么这个两位善知识,把他自己所修证的内容,先一一告诉、教诫,乃至于是加持他,使善知识(编者按:疑师口误,似应作“善财童子”)如理地了解,乃至于如量地证得。那么这个中间它有一点重要的事情,在这地方说一下,在这地方说一下。他说:像你这样能够发菩提心,然后行菩萨行,不计一切,经过这样地长远,然后呢这样地一步一步地深入啊,那实在是非常地好。
同时呢又告诉他说:“你呀!”我引那个经文,那一段的经文在唐译《八十华严.入法界品三十九》的后面第七十七卷。就是善财童子参访德生童子、有德童女那一段里边,说:
【善男子汝不应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发一愿、得一记、住一忍生究竟想,不应以限量心行于六度、住于十地、净佛国土、事善知识,何(p160)以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种无量诸善根,应集无量菩提具,应修无量菩提因】
等等,一大段。那么这个是简单地就告诉他,说你呀不应该修很简单的,是一善、行、一法、发一愿、得一记、住一忍等等,不应为在这个地方生究竟。我们在这个地方也顺便看一看哪!前面我们说我们通常得少为足,乃至于证得声闻也不可以,乃至于修学无上菩提,然后呢说得了忍以后,这个尚且不可以。要怎么办呢?要不可以限量的,以无限量,在十方一切国土事善知识,这样。说这个菩萨摩诃萨,种无量无边的善根,集无量无边的一切的菩提资粮。说了这么一大堆以后下面他又说:
【善男子举要言之应普修一切菩萨行,应普化一切众生界,应普入一切劫,应普生一切处,应普知一切世】
下面等等。那么这几句话,是说了前面这个道理以后,他又总摄起来说,“举要言之”,把那个纲要,单单那个纲要我们去看一看喔!他第一个说“应普修一切菩萨行”,所有菩萨应行的,没有一点遗漏地统统要去学,统统要去行。然后呢化众生呢,要“普化一切众生界”,没有一个众生遗漏地你都要去化。然后再学菩萨行、行菩萨道。化度一切众生众的时候,这个时间应该怎么办呢?“应普入一切劫”,所有的时间。所到的地方呢?要“普生一切处”。然后呢所对的境界是“普知一切世”,要这样的、这样的情况,这样。
(p161)那么要想得到它。后面又说了,
【应普事一切善知识,】
这些等等了以后,最后呢要普遍侍候所有的善知识。下面他又说:
【善男子,汝求善知识不应疲倦,见善知识勿生愿足,请问善知识勿山惮劳苦,亲近善知识是勿怀退转,供养善知识不应休息,受善知识教不应倒错,学善知识行不应疑惑,闻善知识演说出离门不应犹豫,见善知识随烦恼行勿生嫌怪,于善知识所生深信尊敬心不应改变,何以故?善男子!菩萨因善知识听闻一切菩萨诸行】
然后呢成就等等,这样地又特别说明。这个地方看喔!不是一开始喔,而是经过五十三参,参访了这么多大善知识,最后已经到了等觉菩萨了。这些都是等觉菩萨,而是等觉,然后要进入最后关头的时候,那两位大善知识又告诉他这么多话。这个里边有它很特别的内涵在喔!所以这地方我先把它随便地点醒一下。
除了这个以外,他又告诉我们,要亲近善知识还应该具足什么条件呢?他下面继续地又讲说:
【复次善知识,汝承事一切善知识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任无疲倦故,应发如金钢心,志愿坚固不可坏故,应发如铁围山心,一切诸苦无能动故,……。】
下面等等,这要这样的心、这样心、这样心,一口气说了二十几种。欸,我们在学《广论》之前,前面曾经说过,一开始要善知识,后面又要善知识。亲近善知识应该有几个─说总(p162)括起来九种心、四个条件。他这个上面是说是都是引《华严经》,实际上千真万确!《华严经》上面说得更详细,一共有二十几种,一共有二十几种心。然后呢亲近善知识的时候,他又说应该还有一个条件,说你跟他学应该怎么办呢?在《广论》上面曾经说,在我们亲近善知识,就前面作准备的时候,他又说:应该晓得闻法的胜利,然后去听闻佛法,听闻佛法之前应该断器三过、具六种想。这个在《华严经》上面,主要的都在《华严经》上面。
那么就在这一段上面,前面说了这个亲近善知识以后,他下面又说,这个文我们也念一念。还是在《华严经》,《八十华严》第七十七卷当中紧跟着上面,所谓紧跟着还是又经过了很长一段里边的内容喔!他下面又说:
【善男子,汝应于自身生病苦想,于善知识生医王想,于所说法生良药想,于所修行生除病想,】
这个四个,这个四个《广论》上面都有。下面又说:
【又应于自身生远行想,于善知识生导师想】
这一些我们就没有了,像这样的一个一个想法,一共有多少?一共有四十几种,四十几种。在我们《广论》上面一共则仅聚集起来,就说了六种。不过在这个上面,只是说把那个“想”的原则提出来,而《广论》上面为什么要这样想的这个内涵也说明,这是两个的差别,这是两个的差别。
(p163)然后,说了这么多以后,它下面最后又说:说
【一切菩萨是诸行、诸波罗蜜】
等等,一切菩萨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识力,以善知识而为根本,依善知识生,依善知识出,依善知识长”等等,他又说了这么个一大堆的话。下面我就不再一一地再继续地引证下去,只是把这个道理现在在这个地方我来说明一下、来说明一下。那么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特别见到一个事实:嗯!说这个善财童子啊,他之所以能够快速成佛的原因,第一点点出来的,他就是由于听从善知识的指导,而他不随顺自己的习气,能够以善知识的引导为引导而不知满足,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进步。
最后听了这个德生童子、有德童女两位指导以后,他就去见弥勒菩萨。然后在正见到弥勒菩萨之前,首先跑到那个地方,所谓弥勒菩萨的这个毗卢遮那的楼阁以外。以外还没进去之前,欸!弥勒菩萨从别的地方来了,来了以后呢他也一样地这样去至心地恳切地请求,那么弥勒菩萨先给他一个开示。那个开示之前又特别说明,说这个修学大乘佛法的基础是菩提心。啊!说这个发菩提心,真正地非常殊胜,但是这个菩提心有什么多少的好处呢?那个单单说关于菩提心的好处那一方面,说了一大堆,那么说了这个以后……。这一点我也是赞成,也建议我们诸位同修,值得我们好好地把它看一看,好好地把它看一看。那么浓缩起来,这个重点呢,在我们《广论》上面,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他(p164)也引用了诸大经论,而主要地都是引用那个《华严》上头的。
那么说:“你发了这个菩提心以后,然后呢紧跟着还要行菩萨行,否则虽然你发了心,如果不行还是不对。”那么行菩萨行应该什么道理,弥勒菩萨就没有给他仔细地讲,说:“你呀,进到那个楼阁去,你自己去看就晓得了。”所以那个弥勒菩萨就弹指开弥勒楼阁,让他进去。当然,然后他进去了以后,这个地方有几个重要的。善财童子在进去之前,他一再地反省,说听见了善知识这么多的指导,然后呢他自己回想,以前无量劫来,哎呀!无非都是错的。那时候深深对以前的错误的忏悔,然后深深对于善知识的引导生大恭敬、大努力,勤勤策励自己所谓努力照着去做。以后就进入这个弥勒楼阁,然后在这个里边,又见到是不晓得多多少少是美好的东西,最后有一段交代说明,这个也说一下。
由于这样的几个内涵,他就把是啊弥勒菩萨所有学的东西,当然前面每一位菩萨没有例外的,所学的内容他一一地了知,乃至一一地证得。最后呢,离开了这个弥勒楼阁以外,弥勒菩萨还告诉他:“喏、喏、喏!你这个所有前面一切的,你要晓得都是什么?都是文殊师利菩萨指引,也是文殊师利菩萨摄受,也是文殊师利菩萨示现。换句话说,总归一句话:都是依靠着善知识。那么现在你再下去的话怎么办呢?应该去再见那个普贤菩萨。”所以他最后啊,又再去回过头来找普贤菩萨,最后又找到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也一(p165)样的,这样地把他所真正的修证的内涵,如理地教导,然后加持他。这个文很长远,我不能,在这个地方不能一一细说,我把那个纲要只说一下。
最后在这个是七十九卷里边,大概七十九或者八十卷,这个没有什么太多关系,你自己去一找就找到了。说最后啊他所证得的跟普贤菩萨齐,也就是跟诸佛相等。那个时候普贤菩萨就告诉他,说:“善男子啊!你现在所学的,你能够证得这样,你要晓得这个是好不容易、好不容易啊!十方一切诸大菩萨,要达到现在你所修证的这个程度,要经过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喔!而你现在却在短短的一生之内,都能够圆满地证得,你晓得这是什么原因啊?”就告诉他,这个实际上的什么?就是他能够去,一开头的时候找善知识,依止善知识,以善知识之见作为他自己的见,然后呢努力照着善知识的行持,去随顺善知识的行。就像前面所说的,每一位善知识告诉他,他一点都不违逆;不但不违逆,而且不惜一切,以生命那个代价,全部精神,所以他很快地能够证得。而把这个普通一般修大乘行者,要经过无量阿僧祇劫才能够圆满成就的,在短短的这样地经过五十三参之以后圆满了。
最后呢,所以再以十大愿王总结起来,把前面所有的这个菩萨的无量的行愿,还归纳成功缩成、总结成十个大项目,以这个十个大项目,最后所谓回向导归极乐,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它《华严》上面的特质。
(p166)这个里边,我先首先就是说一下。喏!前面说的,《法华》上面说成佛的情况,现在同样这个地方的成佛的情况啊,就是对比出来两个之间的差别有多么地大。而这个里边我们刚才说的,要找出它两者之间,为什么是一个是这么快速,一个是经过这么地久远呢?当然这个里边的原因是非常多,真正说起来,佛法一定是因、缘等等两个主要的大纲,而这个里边一一细分,就有很多很多。不过这个地方特别我们应该了解的是什么?就是善知识,要“真善知识”,所谓真善知识所以为真善知识,他有最圆满的指导。那么在《广论》上面我们已经很清楚了解,现在的问题不在善知识的有无,而是说我们是不是已经净除了我们的障碍,能够去接受这个善知识的指导。
这个话我们在这儿重新再提一遍。《广论》上面已经说得很详细,那么在《法华经》上面一开头佛就说:“我呀在因地当中发什么心啊?发无上大菩提心,无非要救度十方三世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圆成无上佛道,所以这样地努力,现在成了佛了。”既然成了佛,佛有这样的悲心,而这个悲心又圆满的时候,智慧圆满,所谓智慧,他晓得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当他圆满的时候有无上的大威神力,有这个力量能够去做,他会不救我们吗?当然绝不可能!而且他必定一直就忙这件事情。那么为什么我们偏偏还流落在生死?这个好简单的一个理由─这还是我们哪!尤其是经过《广论》的说明,更是清楚明白,(p167)这也是可以说是《广论》的真正的殊胜的地方。
平常我们常常说:“哎哟,现在末法啰,也找不到善知识,找不到圆满的佛法啊!”在这个地方我们想,我们就很清楚明白。刚开始的时候,是,对他这个初机来说,如果你一开头告诉他:“这个毛病都在你身上。”说不定他掉头而去。可是我们现在真正地能够净化了烦恼,把自己这种执着多多少少拿掉一点,我们就看清楚了,问题在我们自己啊!这个地方我们好好地要反省哪!那么我们继续下去,把这个重点先找到了,认得了这个条件,然后去行持。我们仍旧提醒我们自己一下,说并不是一开头叫我们做到,而是最重要的要我们认识,有了这个正知见。然后呢,根据这个正知见渐渐地上去,净除罪障、积聚资粮,这样地一步一步上去。所以我们继续地说,关于对这个两点的真正的重要的关键,怎么样啊然后对我们引发我们一个正确的认识而走上去。
在这个《法华经》当中有这一段公案,然后呢《华严经》上面有这一段公案,那么这两段公案当中啊,总结起来了说明了了:噢!说佛虽然有这个心,但是因为我们众生的种种的欲着、乐着,根性的不同,所以前面《法华》上面那一段话就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了!大家还记得我们刚才引的,舍利弗尊者第一个说,哎呀,他说:“这个不是佛陀老人家的错误呀!这个都是毛病在我自己。为什么呀?假定我能够耐心地好好地等待,佛出世(p168)的原因究竟圆满告诉我们,再去做的话,我们就不会很早取证啦!”乃至于后面大迦叶尊者得到了这个了解了以后,在〈信解品〉当中他自己说,哎呀,说这个什么啊?所谓除粪人哪,这个同样的道理,同样的道理啊!那么所以经过这个地方,我们就是应该正确地认识一个事实,这个问题是在,关键在这个上头。
刚才我们提《法华经》有一段没有提到的,提到的什么呢?就是〈化城喻品〉当中,〈化城喻品〉是在前面的,所谓这个弟子们一个个授记完了以后。他下面又说:佛出世啊,都是同样地把他最圆满的教法,这个就是所谓甘露法雨啊,普遍一切地方来济度一切众生。可是因为各各根性不同,他自己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他的爱好。所以那个比喻当中就说什么呢?就像那个春天哪,说这个下那个时雨,所谓甘霖一样啦!但是虽然那个天上面下的甘霖是一样的,那个龙王下的甘霖是一样的,可是下面由于不同的,说小草根小,就得到一点的小的好处;那么上面的中根是,然后呢得到中间好处;大草的话得到大好处;小树得到小好处;大树得到大好处。所以《法华.药草喻品》当中所谓“三草二木”,这个比喻由于不同的情况得到。
那么这个时候,他佛又说啦!说:欸,在因地当中是怎么一回事情啊?那又说到一些很久很久以前,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个佛出世叫大通智胜如来。那么这个大通智(p169)胜如来,在没出家之前是一个大国王,他有十六个儿子。那么后来出了家了,出了家了以后,然后证了佛果了。证了佛果了以后,然后这个十六个王子晓得他的父亲证了佛了,也一一恳求他的祖父也出家,跟着这个佛陀─啊这个大通智胜如来去修学。那么经过了请转法轮以后啊,于是刚开始佛─诸佛都是这样,先转四谛法轮,后来转十二因缘法轮,一趟转、一趟转,每一次转法轮的时候,就有很多、多少亿的这个众生证得了圣果,所谓声闻果啊、缘觉啊等等。
这个大通智胜如来那个时候,请法的上座就是他这个十六王子,尽管经过前面一次、二次、三次、四次,经过四次转这样的四谛、十二因缘法轮,有这么多少亿的人证得果了。欸!这十六个王子啊,却始终没有去学这个、行这个法门,他也了解,但是不取证。到最后等到经过这样的几个次第以后,那个时候他才请求那个佛陀,也是他的父王啦!说:“现在您转的那些法轮啊,您现在还要转究竟的无上的大法呀!”那么那个时候佛陀就给他们说《法华经》。那么那个十六王子嘛就听了这个《法华经》,是专门修学这个《法华经》。于是这个十六个王子啊,因为学了这个东西,最后一一皆成佛。那么这十六个佛是哪呢?佛就说了:东方阿閦毗佛,哪一个佛、哪一个佛,包括西方的阿弥陀佛,最后东北方有两个佛,一个是云自在王佛,还有一个就是我,换句话说就是释迦牟尼(p170)佛。那个时候,那个十六王子在大通智胜如来法会之下,也受了这个大通智胜佛的教化,他广传、广弘法的很多,喏!现在就是你们在座的那么很多人。
这个里边有两件事情喔!第一件事情啊,是,尽管佛同样地转法轮,有很多人很快地取证了,这个就像舍利弗、很多大阿罗汉都是这样,所以他陷在这个小乘当中。不是说人人听了就很快地取了,有很多人却不一定要能够……欸,先了解了究竟圆满的道理,然后在这个里边呢选取最好的路线,然后这样地顺理成章地一步一步走上去。他就行持上面来说虽然慢一点,可是因为他认识得正确,最后啊,叫慢行而先到。所以在这个时候,在大通智胜佛那个时候啊,很多听他们十六王子说法的,现在还刚刚证得这个声闻果者有之,乃至于还在凡夫地的有之,而这几个人都成了佛了!就这样。那么这个里边说明了,告诉我们哪,我们应该修学的这个方式大概有一个。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去除几个特点,那么这个通常是什么呢?就是憍慢之心,然后呢执着之心,自以为是之心。你能够把这个拿掉了以后,一心能够听从善知识的教诫,保证我们只占便宜决不吃亏。
所以刚才我们说,应该这样说哦!刚才我们引证这个《华严》,究实说来,不是说《法华》上面同样有吗?对呀!《法华》上面同样有。那前面是说的,像这个大通智胜如来法会下面的这个十六个沙弥,十六个王子,他们没有像前面那些人取证。乃至于后面还(p171)有另外一个人,那个谁呢?就是龙女,这个因缘我也把它简单地说一下。
这个释迦世尊啊,一一授记,也说明诸佛出世的究竟的目的,在说这个《法华经》。那么这个时候说完了以后啊,在正说的时候,忽然之间那个出现了一个大宝塔。啊,那个大宝塔大得不得了!大家就觉得非常奇怪,说这个大宝塔这么庄严,哪来的呀?那么释迦世尊就给大家说:“这个是久远不晓得过去无量无边劫以前,久已灭度的有一个如来叫多宝如来,他呀在生的时候就发愿,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要说《法华经》的话,他即使涅槃了,他那个塔它会现身在那地方证明。那么现在这个塔呢,就是那位多宝如来的塔。”那么大家就请求说:“欸!那何不我们希望他要开这个塔,来见见这个多宝如来,因为他的这个全身舍利就在里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