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16卷B面

(手抄稿 第十五册 p125)

所以他不是贸贸然地像别的东西,人家来要我就送给别人。所以你必须要了解,这样地送了以后,是不是对人家有利,对你自己也有利;对现在有利,对将来也有利。反过来,说你是需要的,但是呢你并没有悭贪的意思。我们布施的真正最重要的,第一个,在悭贪上面决定要去除,而且要至心以无贪的心去布施;现在在这个悭上面我没有,而修学善品当中这是需要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呢,这个不施也没有罪,不施也没罪。换句话说,我们在这个地方要辨别得清楚。

p. 277 (2)

The Bodhisattva Vows of Liberation says: Sariputra, if bodhisattvas give away their three kinds of religious robes, treating the one who asks for them a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mselves, they are not relying on few desires. Hence, if renunciate bodhisattvas give away their three kinds of religious robes, they incur a transgression. 

【《菩萨别解脱经》云:“舍利子,若诸菩萨重来求者,舍与三衣,此非修习少欲。”故出家菩萨施自三衣,即是有犯。】

乃至于《菩萨戒经》上面说,特别说明,说关于自己的三衣,就是人家怎么来求你呀,这个不要舍,因为这是你自己必须要的。我们少欲,其他东西可以舍掉,这个三衣是 (p126) 出家人根本需要的,这个不算少欲,所以你把你自己必须要的三衣舍掉了,那个反而有罪的。那上面就辨别有一些东西,那个东西来说,那个不应该舍。最后第五:

5 Inappropriate giving from the viewpoint of purpose

【◎ 五就所为门不应舍者。】

就他为什么要来乞这个东西,乞了这个东西去干什么,我们要了解。如果说,他拿了这个东西做不合理的事情,那个就不要送给他。所以下面就解释:

for instance, when you fulfill a request for poison, weapons, fire, or alcohol which is for harming either yourself or others; 

【若有来乞毒火刀酒,或为自害或为害他即便施与。】

这些东西呀,来乞有毒的、火、刀啊、酒啊那些东西,不管他自己伤害,或者伤害别人,这个不可以送给别人。

when you meet a request for things to play with and enjoy but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a prohibitive risk of accumulating the causes for taking a miserable rebirth; 

【若有来乞戏乐等具,能令增长堕恶趣因,是应呵止,反施彼物。】

这个还有一种呢,虽然不是伤害──眼前伤害,而是将来能够堕落的“戏乐”,这是没有义利的事情,没有义利的事情。眼前虽然不伤害,但是将来就是堕落恶趣的,这种事情啊是应该呵斥,不应该做的,那个不可以布施,不可以布施!

or when you satisfy a request for, or a request to learn about, pits, traps, and so forth for the sake of hurting living beings. This means that it is inappropriate even to give instructions about these things for the sake of bringing harm to the lives and resources of beings. 

【若有来求或来学习罩罗罝弶为害有情,教施彼等。由此显示,凡害众生身命资财, (p127) 皆不应学彼等教授。】

还有呢,有的人来求,求这些东西,或者来学这些东西。求什么?“罩罗罝弶”,那个就是捕捉鸟兽的东西。“罩”通常就是竹子做的一种竹笼,摆在河里面捕鱼用的;“罗”就是罗网,捕鸟的;“罝”也是一种罗网,它是呢,不是捕天上飞的鸟,捕走兽,通常捕兔子啊什么这些;“弶”就是一种弓箭,那个弓箭上面有雕刻的特别的,就是这样。这个东西或者直接来求,或者学这个东西,他的目的干什么呢?这些东西都伤害有情哪!你有,不能送给别人,然后你知道了,也不能教给别人。所以啊,更从这个地方说明了,凡是伤害众生的身命、资财的话,那皆不应学,也不可以教。

Other examples are giving land or bodies of water when they are requested for the sake of harming beings that inhabit watery or dry areas; giving political authority over these or other places for the sake of bringing harm to the human inhabitants; or, when asked for such things by somebody whom you dislike, giving them instead to an enemy of this person. 

【若为杀害或陆或水所住众生,来乞水陆即施此等,若为损害此国人民或为害他,来求王位而行惠施,若有怨家来求仇隙,施彼雠敌。】

这些都不应该的!他不管是水上或者陆上,那么有众生,所以他来求这些。比如这一段,我们现在说这个土地是你的,像我们目前在这里呀,我觉得我们对这种概念不大清楚。比如说一个田荒在那里,我们任何人就可以跑得去踩上去,好像无关紧要的。我在西方,在美国我就看见就不是。尽管一块荒地在那个地方,荒地在那个地方,你不能证明它 (p128) 这是公家的,我们随便决不踩上去。有的地方它那个边界上面就写一个,比如说那个公路旁边哪,他那个标一个他自己的姓名,或者写一个“private”??这是私有的。那在任何情况之下,我们不会站到那地方去。万一有的时候不小心踩过去了,没有人那当然无所谓啦,有人一定跟他打个招呼:“非常对不起,不方便!”“好、好、好!”不像我们现在这地方随随便便,哎呀,进来了,好像“怎么,妨碍你啊?”就是这样。随便这么都不可以,何况你要。

所以在那种地方,譬如说到了春天啦,或者什么人家去打猎呀,打猎他们一定有一个区域,有一个范围。凡是那个地方标了一个“private”,因为它那个地方的地方很多啦,那个很多那个林野很多,我们跑过去看见那地方一标,那就不进去,打猎人都不会进去。所以像这个上面就说明,如果这个地方有水、陆等等的东西,那么人家要来为了伤害这东西,譬如说捕鱼啊,那条河是你的,人家来要求,你不要让给他,不要让给他,那是不要伤害那个有情,这个是对畜生来说。那么同样地这个国家来说,有人求王位,求了王位而要伤害你这个国民,那不要!还有呢,这怨家,这个怨家跑得来,不是为了目的──比如我们现在有人说舍什么身上的什么东西啊──他可不是为了救命哪,他是来伤害你,那不可以给他!这个是第五,这些东西我们容易了解。那么上面说的五项是不应该,下面呢, (p129) 什么是应该施的。

(b) How to give outer things: You must give outer things if the timing is not prohibited by the Teacher with respect to the recipient, and if giving the gift to this person is appropriate and suitable. 

【◎ 第二应施外物之道理者。若即此身非是大师所遮之时,于彼补特伽罗舍所施物,非不称理,于彼相宜即应施与。 】

他还是照着这个次第,上面第一个嘛就是说,我们刚开始的虽然你发了大心,样样东西送给别人哪,但是你那个悲心还没坚固,舍心还没培养,做的时候那个佛不让你随随便便送的!说,如果说它不是佛所遮止的,这种情况之下。所以说这个就是对我们自己身体来说,你够了这个条件,然后呢佛不遮止的时候,那么那个时候是合理的。合理的,你能够做得到的,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来要,对人家有用,你就送给人家。

Moreover, if you as the giver are a person opposite to that explained above, and are stingy with regard to a text, you must give it to a person who asks for it and who wishes to understand it, even though you may not have finished using it. 

【又若自身与前相违,于诸经卷有悭吝心,虽未已辨经典之义,应施来求乐胜智者。】

那么前面曾经说过,说有的人来求那个经典,可是你自己对那个经典的道理还没弄通,还没弄通,所以你修学这个经典哪,有后面的大利益在,有大利益在。你现在送给别人了以后,是的,你啊,第一点对于悭贪舍那一点做到了,可是后面的大利益却不行,所以你可以不必送。但是现在的情况不是一样,说,你是的,对这个经典的道理你没弄清楚,你应该去弄,可是你的这个悭贪心在,在修学布施的时候最重要的目的干什么?破除 (p130) 你的悭贪!结果你的悭贪心在这个地方的话,对不起!在这种状态当中啊,那你就应该送给别人,要破除那个悭贪。

This is to say, if you have a second copy, you give that, and if you do not, you should give the cost of having it copied out. If you do not have the money, you should definitely give the text away, thinking "Though by giving this away I may be stupid in this life, it is all right; I will not acquiesce in my stinginess." 

【此复若有二书即应施与,若无二者应与书价,价亦无者应作是念,我行此施,纵于现法而成痴哑,不忍悭贪,如是思已定当惠施。】

嗯,下面就说这个道理。说这个时候假定你有两本书的话,那就送给他啦,你自己还留着一本;假定是没有两本的时候,因为你要想办法了解这个,所以你尽可能地想办法,给他跟书相等的价值。如果说连这个也没有的话,那个时候你怎么办呢?就想:是的呀!我送给他了以后那我自己没办法深入了解,就痴哑;但是呢,我现在的目的是什么?破除悭贪,破除悭贪。我拿了这个藉口,结果增长自己悭贪,我宁愿痴哑,我不可以悭贪。这样!结果还是把它送出去。

这个地方有一点我们很值得注意的,他在这个两者取舍之间,碰到这种问题关键所在的话,他宁愿送出去,不宁愿忍受自己的悭贪。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平常做很多事情的话,就是实际上呢自己烦恼,他现在的是悭贪,我们什么不一定,或者好戏论,或者好悭贪,或者好什么。实际上内心真正的重点放不下,然后找藉口,说:唉呀,修行要这个身体 (p131) 呀!然后呢,所以你要讲营养啊,要好好地睡呀,要想好好地弄呀!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啊?哪!就是这个──悭贪。看看那菩萨怎么做的,菩萨怎么做的!

换句话说,我们真正想修行的话,你要自己内心检点,如果说你那个悭贪心在的话,在这个地方很明白地告诉我们:宁愿把命送掉,不要让那个悭贪长养它!大家了解不了解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往往拿一个很好听的名词,做一个藉口,保护自己的烦恼。修学佛法的真正的内涵是什么?我们要全部精神去对治烦恼。本来这个最好的藉口──不是藉口,是最好的方法,用来对治我们的烦恼的,结果却是保护了你的烦恼,变成功保护烦恼的一个藉口,这个是修学佛法吗?这一点哪,我们务必要自己好好地反省,务必要好好地反省!

不过前面已经一再说过了,我们做,有一个渐次,至少第一个,理论上面要清楚。清楚了以后自己做不到,那个时候应该什么呢?怀着惭愧的心情,第一个:唉,我怎么做不到啊,我要好好地努力!单单这个惭愧的心情不够,更应该了解长养这个烦恼的结果是什么?对自己的伤害,对自己的伤害!为烦恼所使,贪一点小便宜,结果受到绝大的大痛苦,受到绝大的大痛苦。你所以放不下是为了贪一点快乐,结果呢伤害了你自己,就是这样。所以你觉得:啊!这个是不能忍耐,不能忍耐!然后呢,你要找种种方法去对治它,所以在这地方就特别把这个道理说出来。

(p132) 所以我特别欣赏《了凡四训》的原因,《了凡四训》的〈改过之方〉当中提出三个办法来:“耻”,然后呢“畏”,第三个“勇”。耻,耻些什么?就是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觉得:唉呀,我怎么这么差啊!所以佛法里面说惭愧,惭愧两个字,啊!一切白法的根本。“又惭耻之服”──《遗教经》上面,那就行了;如果你没有惭愧你就完了!什么叫惭愧呢?就是说,一个恶行的人,当他辨别清楚是非以后,一看,唉呀,自己觉得:我怎么这么糟糕,唉!拿我们中国人来说,耻呀!自己不如、不对!所以你一定要如理地辨明邪正、是非,然后自己觉得:唉,不好啊,自己不好啊!

单单这个够不够?不够!我们更要进一步,他是说“畏”,畏什么呢?就是刚才这个。你了解你的根本原因所以贪,为什么呀?还是求快乐,结果你贪了半天的话,不但得不到快乐,反而大大地伤害你,喔唷,那个时候就不但有耻而且有畏。前面哪、旁边哪,都策励你的力量,后面推动你的力量,那个时候你有了这个正确的认识以后,这个正确的认识叫正信,所以“信为欲依”,你那个善法欲就生起来。有了这善法欲,那个勤精进就跟着来了,所以就有一种精进的力量。世间圣人说“知耻近乎勇”,不是就是勇喔,近乎勇!这一点我们在这地方要特别说一下。他现在这地方,对法是如此,对其他的亦复如是。所以关于这一点哪,尤其是一心向上的出家同修们,在这一点务必要三思而行。我们 (p133) 继续下去。

As to material things, you should give everything except those things listed above. If you are a ruler, and someone asks for others' children, wives, and so on, it is inappropriate to meet the request by separating each from their families, but you can give them as a whole together with the family dwelling and the like. 

【若所施物除前所说,又自作王时,终不抑夺余妻子等,令离其主而转惠施,唯持村等可施求者,如是不为堕恶趣因。】

还有呢像上面所说的,除前面所说的这一些东西,前面说的就是不应该送给别人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如果说自己是王者,古代的王者是对于他属下的一切东西他有主权,他虽然有主权,但是呢别强迫夺得取人家的妻子,然后转送给别人,这个不做。还有呢,他可以任意地,比如说国王封下面的臣下有功的,或者什么人那些地,啊,说这个给你;有人来求他,给他。不过跟上面相违背的,你送了他以后,他不会做坏事,因此他不会堕落,这个情况之下,你可以。下面:

p. 278

Likewise, you must meet requests for things to play with that do not become a cause of taking a miserable rebirth; traps, etc. that do not hurt others; dry or wet places inhabited by living beings when no harm will come to the beings; and food and drink which do not have any bugs. 

【诸戏乐具及罩罗等,不损于他众生所居水陆之处,不伤众生无虫饮食应施求者。】

这个容易懂,就是跟上面所说的恰恰相反。

You should give even poison, weapons, fire, and alcohol if people ask for them in order to benefit themselves or others. 

【若有来求毒火刀酒,为自饶益或饶益他,即当施与。】

前面说过的毒、火、刀、酒这些东西,他不舍的道理,不在这几样东西本身,而是说因为这个东西能够伤人的,也能够自害的;他现在拿了这个东西,能够自己饶益,能够利 (p134) 益他人,那就送给别人,那个送给别人。比如说毒,欸,毒这个东西妙不可言,人家以毒攻毒,如果你身上面有了不好的东西,或者外面的疮,或者里面的病,往往要那个毒药来攻,那就把它弄好了,那个时候对啦!这样。那么下面的火啊、刀啊、酒啊,亦复如是。

for something, one of whom is poor and the other of whom is wealthy? 

【若如是行财施之时,来二求者,一贫一富应如何施。】

你在布施的时候,两个同时来求,那么一个穷人,一个有钱的,那怎么办呢?

Reply: If you are confronted by both of them right from the first and you are able to fulfill both of their wishes, you should do so. 

【先作是念,设二求者来至我所,若堪于二充足满愿,即当俱施满愿充足。】

事先你心里面哪,先要有这个认识,说,假定说有两个人同时到我那里,我能够同样满他们的愿,那最好。不能呢?

If you are unable to do this, however, you should first think, "I will fulfill the wishes of the poor person," and work to give the gift to this person. 

【若不堪者,则当圆满贫者所愿。】

这个是不行的时候,那个取舍──先满穷人之愿。

【由其先作如是念故,若不能满二所欲时,即当满足贫者所愿。】

那么因为他以前先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个心念,所以到两者不能满的时候,先贫者所愿。

So you should let the wealthy one know the situation, saying with soothing words, "My friend, I have already planned from the first to distribute this article to this poor person. Please do not think that I have spurned you," and then fulfill the wishes of the person who has no wealth. 

【应以软语晓喻富者,告曰贤首,我此资具于此贫者先已舍讫,切莫思为特不施汝。】

(p135) 这个既然你只送给一个人,另外的人得不到,那个时候它始终有一个原则──你不能让他过分地失望。那时候啊,你轻言善巧地来给他这么说,说:“哎呀,这个大德呀,我这个东西先已经对这个穷人哪,已经送给他了,已经准备送给他了,所以你来呀,实在太对不起,太对不起,我倒不是不送给你。”要这样去做法。那么他为什么要先这样想呢?这个我们要了解,菩萨之所以为菩萨,他固然为利有情愿成佛,这个大菩提愿;这大菩提愿的最中心、最坚固的什么啊?大慈悲。大慈悲是看见人家苦,他要帮助人家拔除,要使得人家得到快乐,现在贫富两者当中,当然是对这个贫者来说更需要,他的痛苦更大,给他一点点利益更大,所以他这个取舍是这样。

但是他为什么先想呢?因为先想了,他心里的的确确他存着这样;如果先不想,临时这样说的话,那他这个欺诳或者分配不公平,不好!所以这种小地方,特别说明了一个什么事实呢?即便是菩萨,他平时的时候用一点方便,所以这个善巧方便哪,我们常常是方便妄语、方便妄语,实际上他不是妄语,他是方便而不妄语。因为他的的确确事先也已经想好了,“我这个东西这样分配的”,他的确有这个概念,所以他来的时候──哪!这个是真正叫作方便。我们现在常常讲方便、方便,人家方便的结果是什么?善法增长,善法增长,增上生到决定胜。我们现在也说方便,说了方便以后开恶趣门,“忍非所应”,就 (p136) 是这样,该忍的就不忍,这个是烦恼,然后呢不该忍的去忍它,长养这个烦恼,还找种种的藉口。这个地方我们务必要辨别得很清楚。这个文字很容易懂,这个文字一看就懂,可是他为什么要这样,这个这样安立法的这个特质,你必定要把握得住,这个才是我们真正学佛法应该了解的这个基本概念。

I have written about the ways to learn these kinds of giving because they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beginners who are keeping the bodhisattva vows. With the exception of some special cases I have explained 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nded meaning of the 《Bodhisattva Levels》. 

【受菩萨律初发业者,如是学施极为紧要,故特录出,凡无别义者,皆如〈菩萨地〉意趣而释。】

上面这些道理啊,这个对于刚开始学菩萨的人,受了菩萨戒以后,那么第一件事情就学布施,这个事情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所以特别从〈菩萨地〉,〈菩萨地〉就是广说这个的,把它摘录出来。如果你们要详细地了解深刻的个别的意义,那可以到这地方去。我们这里也有这个书,你们愿意,好好地看。

上面说这个外财应舍的这个道理。那么下面呢,我们紧跟着说明,当不能舍的时候该怎么办,在不能舍的时候。

(b) What to do if you are unable to give: If you are overcome with stinginess when someone asks you for something, think as follows: This material thing and I are definitely going to be parted by death; it will leave me and I will leave it. So I might as well take pleasure in giving this away and put it to good use, making a separation just as at the time of death. If I give this away, I will not have attachment to my wealth when the time comes for me to die. I will have no regrets and will give rise to feelings of pleasure and joy." 

【◎ 第二不能舍时当如何行者。若有求者正来求时,为悭覆者,应作是思,此可施物定当离我,此亦弃我我亦舍此,故应舍此令意喜悦,摄取坚实以为命终,若舍此者, (p137) 则临终时不贪财物,无所忧悔发生喜乐。】

这是第一个。我们虽然学了大乘的佛法,乃至发了这个愿,可是因为无始以来的习性所使,愿是发了,真正境界上的时候,心里面就会:唉呀,舍不得!那怎么办啊?他这样告诉我们,说:假定说境界当前人家来向你要东西,那个时候啊你为这个悭贪心所覆盖,换句话说,那个时候悭贪现行当中舍不得,舍不得。那么那个该怎么办呢?他下面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这样地思惟、观察这件事情。注意哦!这个思惟、观察,一定在事先学习的时候啊,先如理地思惟观察。假定前面没有善巧的话,你到临时的时候,你脑筋里面这个道理的影子都没有,这时候,哎哟!这个心在这儿觉得:啊,给人家怎么可以呀?它只想到那一方面,这个如理的思惟,这种正念绝不可能提起来。所以境界现前所以能提起来,还必须要我们平常的时候多学习思惟观察,然后呢在很多小小的境界上面哪,有了对治这个工夫。那么到那时候境界现起得大一点的时候,欸,你这个如理如法的这个力量才能生得起来。

现在是说碰见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想呢?说那个东西呀,我现在舍不得那个东西,尽管你怎么个舍不得,对不起,到最后你一定要离开它的,没有一个人可以保得住。所以我们古人有一句话:“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喔唷,这个秦始皇的雄(p138) 心大略不得了!以那个时候这样的一点工具都没有的,造了个万里长城,一直到今天这样科技发达,算起来世界的几个大奇观当中,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摊它一份吧!这么了不起,结果请问:你保得住吗?这万里长城都保不住,现在我们这些东西你保得住吗?千真万确没有一样东西例外的,所以不管你怎么个舍不得,对不起,到时候一定舍离掉!反过来呢,“此亦弃我我亦舍此”,彼此都是如此。

既然如此的话,你何必把它牢牢执守呢?唉,早点送掉!送掉了以后欢喜啊,啊,好啊!这圆满了布施波罗蜜。以前由于这个悭贪难舍,一天到晚忙这个我。结果呢你忙着我,它这个我啊,就偏偏把你送在这个地狱里面去,唉,一直在轮回生死当中受尽了痛苦。现在呢我舍掉了,结果呢,欸,把这个不坚牢的物,换得了坚牢的这个法财。嗯,好啊,好啊!最后呢送掉了以后,嗯,到最后,这样你的一生这样努力,岂不是好吗?

所以说“若舍此者”,那么你一直舍、舍,舍到后来的时候啊,生前已经养成功了舍的,到临终的时候你心里面是了无挂碍,是了无挂碍。不但没有挂碍,因为你没有挂碍,同时因为你一生都积了那个善法,所以你觉得:哎呀,好啊,好啊!否则的话,临终的时候这个放不下、那个放不下!现在样样送掉了,我积的是法财,那个财积在极乐世界,或者积在天上,啊,现在我正好到时候了,去享受了!欢喜呀,欢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