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52卷A面
(手抄稿 第十九册 p257)
无间缺,什么叫无间缺呢?“间缺”就是中间间断。那么平常我们止、观两样东西,因为它两样东西的特质、本性不一样的:“止”要把那心定在那里不动,“观”呢却是要思惟、观察,思惟观察是运用这个心相,要去分别、思惟观察的。所以这个两样东西彼此之间,动了不能定,定了不能动。欸,它现在呢由于这个善巧的教授,告诉我们了以后啊,就在你观察的时候,不必另外学这个定,却由这个观的力量就能够引生定,这个很不容易。
在我们前面修的时候,一定是先得到了定,然后呢因为定心使得那个心稳,然后观才能深细,可是深细地观,一观那个定又乱掉了。那么乱掉了以后,观虽然深入一步了,可是因为那个定力散乱,那个观力又退失,那么再来定。定完了以后,这个心力比较深细一点再来观,就这样。那时候它总归是有间缺的,要定有了嘛观就没有了,观有了嘛是(p258)定就没有了。欸,现在不,现在不!当你这个观力来去观察的时候,那个定力同样地一起来,而且同样地越来越深细、越来越深细,这个无间、无缺,这叫无间缺。是说“双证二品”,什么叫双证二品呢?那个时候“缘无分别影像的止”,及“缘有分别影像的观”,两品同时证得了,这个叫作俱转─两样东西同时证得,不是分开来的。
p. 581 (7)
【言相续者,是依观察修之毗钵舍那,与观后安住之奢摩他,非同时生。】
什么叫相续呢?这两样东西啊,它是虽然生起的,生起了以后是同时俱转。但是它这个次第是什么?先依这个毗钵舍那,那个时候在这个观上面深入了以后,那个奢摩他然后也生起,不是同时生起的。不过这个注意哦,这个是已经得到了前面的奢摩他─定了以后,然后呢再去修观。然后再去修观,经过这样地修了以后,那个时候经过修观、止这样双运练习以后,最后达到当毗钵舍那─所谓毗钵舍那,那时候观力而能够产生非常稳固的时候,这个时候才是真正是两品俱证的时候。
【若由观力引生真奢摩他,当知此奢摩他时,有缘如所有性之择法毗?舍那,与专住如所有性之三摩地奢摩他,相应而转。】
昨天是讲到这地方。前面所说这个毗钵舍那,毗钵舍那是什么呢?就是由于(p259)观力,由于观察的力量而引生的这个真奢摩他。这个平常我们一观察的时候心就乱,现在呢当你观的时候,这个定不但不乱,心不但不乱而且定是越来越深。因为定深所以你观力也越来越明细,观力越来越明细这个定力是越来越深,这样的,所以叫两品俱转。不过这个时候由观力所引的那个奢摩他,它有两种特性,这个我们要辨别得清楚的:那个是“缘如所有性择法毗钵舍那”,及“专住如所有性之三摩地奢摩他,相应而转”。这个是什么意思呢?缘如所有性,那就是一切法的真如性,就是见到的胜义空的时候。那个定当中有两种:一个呢就是的的确确你缘空而在观择当中,在毗钵舍那当中;一个呢就是安住在这个空性上头,这个两个不一样的,这个两个不一样的。
【能得如是止观平等俱转者,必先已得修所成之智德。】
这个两样东西能够“平等俱转”的一定要什么?把前面修所成的智德,这个修所成的智德一定要经过前面这一步一步的次第,先止后观。当然止的之前,那个止的资粮就是六度当中的前四度;然后呢有了这个止以后,然后呢,观。观是从怎么观资粮,得正见,然后依前面已成的这个止、定,然后引发双运而能够真实地见到一切法的真相,说实性、空性,就是这样。那么然后呢到了这个时候,那个时候啊,你就可以任运地要它怎么就什(p260)么。又可以说缘如所有性之毗钵舍那,以及专注如所有性的奢摩他相应,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那是已经成功的时候,这个要了解。下面有一个辨:
【故住无分别中,略以观慧观无我义,如诸小鱼游安静水,祇可立为止观随顺相,非有真实止观双运之义也。】
有一类是他能够安住在无分别当中,实际上呢,就是专住在如所有性的奢摩他当中,就是在这个无分别当中,他也能够略略地以观无我的这个心去观这个无我,就这样。实际上呢,这个时候不是双运,不是双运,虽然他安住在这个上面,他那个重点是安在定上面,安住在这个空性里边,安住在空性上面,那个时候他也略略地能够观。可是这个东西啊,他下面有个比喻,像那个小鱼游在那个静水当中,鱼既然小,水也静,这不是那个大鲸鱼在那个大风、大浪当中,完全不一样。这个大鲸鱼在大风、大浪当中一定要两品俱转,那是真实的止观双运。这像前面这个东西,他虽然略略地能够也观察一下,可是只是略略的,这个时候的真正的主要的,是安住在止当中,安住在止当中,这个不可以把它误解作为止观双运。而是什么呢?这个是止观的随顺相。就是,喏,你已经慢慢地跟那个止观双运相应、相顺的,在前面相应、相顺的,而不是真的到达这个地步。所以他说不是有(p261)真实止观双运,这个我们应该了解,应该了解。
到那个时候我们才了解说,小乘圣者他也证得了空性,见到了空性以后,他通常就在这种状态当中。他定当中也安住在这空性上面,他也能够观察无我的空义,但是“小鱼游静水中”,就是这种状态。实际上呢他也可能止观双运,但是毕竟是他这个定力强盛,而观力不够。这个深细的这个地方不去辨明,不去辨明,不去辨明。
现在把这个止观的大意说完了,再下面呢,我们就要把整个的本论的大纲,要重新来温习一下。那么我们仍旧接那个《广论》,在没有接《广论》之前,我请大家翻到前面有几样东西,我要点给大家看一看。前面在什么地方啊?请翻到三百四十二页,三四二,那个还是讲奢摩他。因为前面讲那个奢摩他的时候,是讲《略论》当中,只是把那奢摩他的大纲说明一下,这奢摩他的特别的功效,那个《略论》上面没有讲。现在这地方请大家看一看,就是从三百四十二页最后一行开始:
p. 342 (13)
【如是成就无分别定,心于所缘不余散者,义为令心于善所缘,成就堪能如欲而住。】
前面已经告诉我们,我们得到了无分别的定,那个时候心安住在你所欲住的这个对象上面,你要它怎么安住在这里,它就能够安住在那里,不动不散。
p. 343
(p262)【此复系心于一所缘即能安住,欲令起时须于无边善所缘境,如欲而转,如通利沟引诸流水。故成止后,更须修集缘如所有及尽所有妙慧,施心戒心忍辱精进净信及厌离等,无边众善,灭无边失。】
说那时候,你已经能够让像你所希望的,要它收摄起来不散乱,安住在你所希望安住的那个善境界上面,而且你要它怎么动,它就怎么动,就像什么?像通利的沟。这个水沟是引那个水去灌溉,比如说现在发电、航运种种的方式,一点阻塞都没有,非常通畅,你怎么引,它就跟着你所引导的达到你的目的。所以这个《遗教经》上面,佛举一个比喻,修定就如那个行者“善治堤塘”,说为了智慧水故要学定,然后呢学好了以后,那么善巧地运用这个定,可以引发我们的种种智慧解决问题。所以成了这个止以后,那个时候就靠这个定力去修集什么?修集如所有性及证尽所有的种种妙慧。因为我们真正修行的目的是在解除痛苦,而痛苦的根本是烦恼障、所知障,而这个两个的正对治是这个智慧,就是这两样东西。那么这个里边包含了,整个的次第上来,包含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等,乃至于前面的从净信心到厌离心,无量无边的种种的善法,由于这前面这个种种的善法,才能够灭无边过失。
前面我们虽然从善知识那里听闻、思惟,但是没有经过定力的陶冶,这个力量不深,(p263)乃至于不能真正地净除这个障碍。所以现在学了定以后,得了定以后,正用这个定力,能够把前面所学的一一善巧证得,才能够达到功德圆满的境界─一切烦恼解除,痛苦解决;一切功德圆成,无边安乐现起。所以晓得:这个定的真正的殊胜在这里,这是我们要了解的。就像一个工具一样,说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最好的车子,结果花了好大的努力,然后赚了很多钱,买回来的车子摆在那里看,那是干什么啊?那真是颠倒,对不对!欸,买回来车子正好要派它用场啊!像一把宝刀一样,这样。所以说下面说:
【若唯安住一所缘境者,是未了知修止之义,不能增长广大善行。】
假定你得到了以后,说就在定在这个地方,啊!觉得很好的话,那你根本弄错,你根本不晓得为什么要修定啊!所以说定是增长那个广大善行最好的工具,结果你得到了这种东西就不去利用、不去利用,这好可惜!
【如是若舍行品观品妙观察慧,唯修三摩地心一境性,其利极小。】
所以呢就是这样,那个利益实在太小、太小了,简直没有!何况如果你平常,如果像我们世间来说,你真正得了定以后,对不起,这个定啊乃至于生死都没有跳出,这是共外道的。乃至于得了这个非想非非想定,八万四千大劫过,仍旧在生死轮回当中。以我们(p264)来看这八万四千大劫很长,整个的生死轮回来说,那个八万大劫啊,那简直只有一刹那。啊!你花了这么大的功夫去得到了这样的宝贝,却不善巧利用。所以我们现在平常时候误解,说要学学定啊、要学学定啊!
这也为什么譬如《大宝积经》上面,它很重视戒、慧,而尤其是这个印顺老法师,印导师他特别这地方强调。当然要想得到真正的戒、慧圆满是非定不可,他这地方强调是有这个意思的,就是要了解,定是世间共法。但是呢,佛的不共法还非定不可,没有定,戒不圆满,定、慧根本谈不到;可是我们一定要注意,真正佛法的不共的主因在哪里,这是他真正强调的原因。如果我们不了解说:啊,那么既然在戒慧上,你定不要了。定不要了,对不起,你这个定是我们称它为干慧,你那个慧是干慧,戒也不得圆满,这我们应该了解的。所以这地方告诉我们,你单单得到了这个三摩地,而不能善巧运用它的话,那个利益太小、太小了!下面,
【又于无我义,若无观慧引生恒常猛利定解,缘如所有性毗钵舍那,唯久修习正奢摩他,仅能压伏现行烦恼,终不能断烦恼种子,故非唯修止,亦定应修观。】
而且这地方又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又告诉我们一件事情。说:再说呀,真正的无我(p265)义,你了解这个空性啊,假定没有这个观慧,没有这个观慧,然后根据这个东西,引发恒常猛利的“缘如所有性的毗钵舍那”,你单单修习那个定啊,只是把那个现行烦恼压伏,根本不可能得到,得到什么?拔除彻底净除烦恼种子的功效。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真正的目的在什么?在修这个观。这一点哪,我们必定要了解的,必定要了解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这个地方呢我就顺便给大家说一下。
再下去呢,这个简单的说明了以后,请大家翻到555页,最后呢,我们就说这个道的总体,555页第四行开始。这个555页的前面,就是《广论》所说的,《广论》所说的止观二品,那么这个我们已经由《略论》上面略为解释了。所以换句话说,前面我们所要讲的那个纲要都讲完了,第四行他下面说:
p. 555 (4)
【◎ 今当略说道之总义,】
现在要大概的说明一下,整个的这个一条菩提道路的,这个整个的大意。说到这个这句话的时候,我常常有一个很可笑的经验,从我自己开始,以及我遇见很多同修们同样的一个问题。是最开始我对密教,啊!实在不了解,非常遗憾,就(p266)正如像弘一大师说的。弘一大师说:以前对密教是非常反感,一直等到看了……什么,一下我记不起来了。看了这个《大日经疏》以后,才了解这个密乘之真正的高明。所以他建议大家说,不要一开始从那个仪轨形相上面去看,你了解了这个真实的内涵也是一样。那么对我来说,我倒没有先看是看密教的仪轨,因为我本来对这种东西就以前很反感。不过反感的原因倒不是,我那个它的仪轨是没看见,可是密教很多人不善修,那个因为不善修,他们那个错误的让我们看见了,我们看见了错误把它误解成密教,所以对它反感。就好像现在有很多外道,冒着这个佛教徒的名字在那么乱搞,人家一看哪,你觉得,哎,这个佛教原来这样地招摇撞骗,你觉得大起反感是一样。所以它真实来说的话,还是从那个行表上面,而且这个行表也完全看错了,这样。
所以当初的时候,我总对它有一个反感,虽然我第一次看本论就欢喜。看了本论欢喜,虽然没有放开,所以我当时没有精神贯注在里边的原因是这样:欸,看看是满欢喜,但是外面一转,啊!觉得这个想到,这个时候好像那个密教写的东西,总对它又是把那个淡了三分,常常这种心情。以后我真正深入了本论,体会到了这个本论真正精妙以后,所以尤其是这两年,我到哪里都跟人家介绍这本书。不管他是念佛的─因为我了解,不管是念佛、持戒,所以我们眼前从基础上去的一切问题,根本都在这里。结果啊,我发现大(p267)家跟我一样,哦,一听这本书,“谁写的啊?”“宗喀巴大师。”“喔唷,他是……。”好了!这是密教的,好了,不谈啰!就好像只是这样。
所以我现在引本论上一句话,请你们翻到374页,妙极了,这句话!他这个三百七十四页前面的,讲那个定,讲那个定。他还特别地说呀,说像我们前面讲的这些道理,有的时候你还可以有名相多多少少,虽然啊现在修行的人很少了,这个名字、名相还在。可是现在关于学真正地学定、学慧这两样东西,那连它现在这个了解这个名相,这个大经、大论是对我们最佳的指导,这一点事情他都不知道,大家忙着去修,怎么可能成功呢?所以他很感叹地说:因为见到了这个,就把他自己的经验,以及传承的教授,他从真正的完整的佛的经,菩萨、祖师的论疏上面摘录出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而且他的结论告诉我们:你真正要学这个,还非要从这个一点不错误的佛、菩萨、祖师的无垢的经论上面下手。
现在呢,看:他把前面这个引佛菩萨经论的根本的这个教理告诉我们了以后─他倒的的确确是西藏这个圈子里面,是密教的圈子─可是讲的那些东西啊,人家觉得:“欸,你这个讲的显教。”人家不肯学。那现在看这个三百七十四页最后一行,他前面是讲,告诉我们怎么样学定、学定,结果很多人觉得:这个东西讲的话是显教嘛!所以他下(p268)面这句话:
p. 374 (13) [复习]
【不应执此是相乘别法,非咒所须。】
他很多学密的人,他说:“啊!你这个都是讲显教的东西,我这个学密教的不要这个。”我看了这两句话,我当时自己就笑起来了,后来也始终碰见这种情况就笑了。那学显教的人呢,他就说这是密教的,学密教的人,他又说这显教的。结果呢,因为这个实际上是什么?是共同的基础。你要想把大乘教法学圆满的话,前面一开头就说得清清楚楚,这个是必须要的,你没有这个完整的教法,你绝不可能得到完整的结果。尽管到现在这种状态当中,是,我们客观的条件呢,不允许我们能够一步一步圆满地上去。但是我们已经了解了,这客观的条件之所以不允许是为什么?因为我们因地上面这个种子下错了!假定我们现在因地上面这种子再不改过来的话,请问:你什么时候才做得成?如果说我们还排斥它的话,你下了这个排斥的种子,将来你长出来的永远是残缺的结果,这不很明白吗?
所以了解了这一点,正因为我们现在没有机会圆满学这个法,更应该对这个圆满法的宝贝,在内心上面说:“一定要把这个圆满的种子下下去。”这是最重要一点哪!很清楚、很明白!就不幸地大家排斥它。好了,就算你说:“我啊,的的确确只想学显教不想(p269)学密教。”那也没关系,这个是千真万确最完整的显教的基础。所以我特别是引这个,它密教、显教这个前面的共同完全一样。就像我们念书一样,尽管到后来你是学工的、他是学文的、他是学医的,对不起,不管你文理、工商、医农,你绝对小学、中学的课程是共同的。绝对不是说:“啊,我这个学工的,我不要念小学。你这是学理的,我不要念中学。”我们都害了这个毛病。结果呢,是念这个研究所的人,他不要念中学、小学,错了!当然,他因为要念研究所,所以他必须要把那完整的功课都安排得好好的。是,现在这一本论是一个最完整的教授,一派一派安排出来的,安排出来的东西却是小学、中学、大学,这样。结果我们好好念书的人又看见说:“欸,这本书是那研究所的人安排的,我可不要研究这东西,所以我不去管它。”就等于这个一样。
所以他说呀,哪、哪、哪!我们说把它看成说是密教的,结果密教的人他就这么说什么啊?他就说你这个显教的。所以宗喀巴大师特别劝哪,说你不要以为这个是“相乘”,相是讲什么?讲法相名词,实际上是真正就是讲显教的教理的。说“非咒所须”,咒就是密教,说“这个是显教的,是密教里不要这个。”你这样地执着,错啦!下面说:
【无上瑜伽续中亦说是所共故。】
(p270)他就引证,在真正的密教,而且这个密教四部当中无上密哦!密教分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现在这个最高的,无上瑜伽的这个密教的经论当中,告诉我们得清清楚楚,说:这个是前面的共同的基础,你没有这个基础的话,谈不到密法。所以我这地方再特别点醒一下,说到这个地方。说到这个地方我们晓得,啊,原来这是共道。你了解了这个共道以后,整个的轮廓了解了,那个时候啊就看你自己的能力。
在因地上面,我们必定要下最圆满的,说我一定要做到最圆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