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八十七卷A面

(手抄稿 第十一册 p215)

呀!恭敬的不得了,喔唷,这个是好东西啊!嗯,错了!这个才是我们应该真正努力做对的。

p. 199

Also, Geshe Pu-Chung-wa said, "Even when I am buried under the afflictions, I can still clench my teeth beneath them."

【善知识朴穷瓦亦云:“我虽忽被烦恼压伏,后我从下而为切齿。”】

这个祖师这种行持,都是值得我们作为榜样的,我们看见祖师这样,我们就心里面不会气馁、不会气馁,我们就勇气百倍。像这么一个大善知识,朴穷瓦,欸!他有的时候也被烦恼压伏喔!换句话说,它又现行了,它又犯,但是他怎么办呢?“从下而为切齿”,什么叫作切齿呀?咬牙。我虽然被你压、压,压住了,对不起,我就是不服气,我就是要跟你斗!你有这个心,欸!你就斗得过它。现在我们还没有斗啊,已经臣服在它的脚底下了,你一点用场都没有。现在我们还常常说:“哎呀,这个事情不行啊,这个事情少不了啊,这个事情这样啊!”不是,这个事情我也不服气,那个事情我也不服气,我的目的就在这里!它眼前虽然还在现行当中,但是我全部的精神就要跟它斗!是的,我现在被它压住了,但是我不服 (p216) 气的就是这个!好了,这就对了!这就对了!所以那善知识就是这样来的。

Upon hearing what Pu-Chung-wa said, Bo-do-wa stated, "If you do this, you will instantly stop them."

【博朵瓦闻之曰:“若能如是,当下即退。”】

说你真的这样的话,欸,对不起,它马上就退了。别的敌人他压在你身上,虽然你咬牙紧,咬紧了牙关,对不起,你力气不如他,你没办法。烦恼这个东西妙极了,你真的在下面咬牙的话,它就没有了!原因为什么?简单得很哪!所以是内法。所以说它难哪,是难极了;说它容易,是容易极了!当你一念觉醒的时候,请问你这个决心是什么?觉相嘛,已经不是烦恼相了嘛!所以说,它的的确确非常容易耶!的的确确学别的东西啊,的的确确有的时候不可能,不一定能够学耶!但是学佛的话,你真正会了以后,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时刻,没有一件事情上面不能学的。为什么?在任何情况之下你都有心嘛,很简单嘛,只要你的心提起来就对了嘛!

你说你现在做任何事情,你要去买一样东西,哎呀,对不起,天气不好;哎呀,等一下没有钱;跑出去又不方便。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一大堆不行耶!眼前做太多的事情,你要扫一个地,找不到扫把,你还弄了个半天啊!但是烦恼这个东西的话,你一念觉醒,所以你只要切齿,“当下即退”!对吧?这个理论很清楚欸!然后呢,我想我们每一个人 (p217) 都有经验,当你真正全部精神贯注在听的时候,欸,没错、没错!真正重要的就是,前面你是不是在忍受这个烦恼?最严重、最可怕的─我们非理作意,他还觉得它:唉,这个有道理的!

记得这个生烦恼的六因吧?你前面这些东西你必须要弄得很清楚。固然烦恼最主要的是它的随眠、它的种子,它遇见了个境界啊,那就生起来了。那遇见的境界有几种:有一种由人而引起的,有一种由法而引起的,有一种呢习惯而兴起的。还有呢非理作意。现在你心里面一天到晚在那个烦恼上面转,非理作意,尽管听见了法,你会说:“是啊,法师你说得很好啊,但是我就听不进啊!”为什么听不进啊?你现在这个就是非理作意,你并没有真的跟它切齿。这个就是牵涉到对前面所说的道理,或者对法的真实的行相你没清楚。

如果你真实地清楚了以后啊,你能够感觉到:“欸,对啊!我现在这个脑筋起心动念是非理作意。”但是它又偏偏不能解决,为什么呢?因为你不认识这一件事情的真相─无明。所以它明明是“如非亲”,然后呢“非实”,记得这个无明的特质吧?它明明不是实在的,是明明不是亲的,就是你偏偏以为这个实在、宝贝的。由于这个无明,所以你执着,这个是第一个不认识它的行相─总的。然后呢,一样一样……然后呢,你也不要晓 (p218) 得它的害处,你也不晓得它的、净化它了以后的好处。假定你这些东西都了解了的话,那个非理作意就生不起来了,你认得很清楚。

所以这个次第,大家现在啊,我要重新说一下啊!大家不妨想想看,第一个;当你想通了,用用看,妙不可言!不但我们在座的,我经验到的─也应该这么说啦,这不但我,在座的好几位同学,大家都有这个经验过了已经。有的人,哎呀,觉得怎么弄啊就弄不起来;有的人觉得,欸!一转转过来,原来这么个简单法。是嘛,的的确确,就是你是不是照着刚才这个办法去做。说你没做的事情,哎呀,总觉得难得不得了。你只要每一个次第摸对了以后,当那个心相一转过来,觉得:啊!原来这么个现成法,这么个现成法。嗯,就这个!所以,

When you rout ordinary enemies, they can take over another country, seize power, and then return again to challenge you. The afflictions are not like this. Once you expel them completely from your mind, there is no other country to which they can retreat; nor can they return. However, we fail to overcome the afflictions because we lack joyous perseverance.

【世庸怨敌,一次摈逐遂居他方,待得力时仍来报怨,烦恼不同。烦恼于身,若能一次拔出根本,无往他方亦无报复,然由我等,不能精勤破坏烦恼之所致耳。】

说世间的这种怨家仇人啊,尽管你一次把他赶走了,现在暂时地安乐了,等到过两天,他慢慢地等他恢复了力量,他又来了!欸,这个麻烦。烦恼这个东西不是,烦恼在你的身心上面,假定你一次真正地能够从根本拔掉了以后,它绝对没再力量来报 (p219) 复你的,绝对没办法再报复你的。但是问题在哪里呢?由于我们“不能精勤破坏烦恼所致”。这个地方真正重要的,我们眼前真正要努力的在这里啊,真正要努力的这里啊!所以我们真正应该努力精进的。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ays: Ordinary enemies, expelled from a country, settle in other countries, and take them over, recouping their strength, they then return. The afflictions are enemies of a different sort.

【《入行论》云:“摈庸敌出国,摄受住他方,养力仍返报,烦恼敌不尔。】

就是这个,前面解释这个。

The eye of wisdom eradicates the various afflictions. 
Once cleared from my mind, where can they go? 
From where can they regroup and counterattack? 
Of weak mind, I have no joyous perseverance at all.

【烦恼为惑慧眼断,遣离我意能何往,岂能住余返报我,唯我志弱无精进。”】

这个烦恼之所以能够迷惑我们,因为我们不认识它。你现在认识它了,有了智慧呀,有了明,有了正知见,被这个慧眼一断,断除掉了以后,从我们的心意当中,把它赶出去了。它能到哪里去啊?它没地方可去了!它岂能住在别的地方再来回报我吗?不可能的。只是问题在哪里啊?只是我的意志薄弱啊,不精进啊!第一个是意志薄弱不精进,这已经是非常糟糕了,我们还找种种藉口:唉呀,这个也少不了;唉呀,那个也少不了、那个也少不了!那少不了,你心里本来就没准备嘛,那当然就完了!

Nyuk-rum-ba said: When an affliction appears, do not be indolent, but counter it immediately with its remedy. If you cannot overcome it, stop thinking about it, set up a mandala and other offerings, offer these to the guru and the chosen deities, and make supplications to them to overcome it. Focusing on the affliction, recite the mantras of wrathfully deities. Doing these things will cause the affliction to disappear.

【女绒巴云:“烦恼起时不应懈怠,当下应以对治遮除,若不能遮,应即起立设曼陀 (p220) 罗及诸供具,供养祈祷尊长本尊,次缘烦恼,忿怒念诵、即能折伏。”】

这个一个祖师说的。说烦恼起的时候不要犯懈怠,这是我们真正的时候,当下就应该去对治,这样地遮止它。如果不能做的话应该怎么办呢?站起来!这个第一个对治,就是你当下一念认得它。万一做不到,站起来设曼陀罗,曼陀罗就是供养。为什么这个地方要设曼陀罗呀?这个曼陀罗就是我们……这个真正的曼陀罗叫作坛城,叫周界。换句话说,这个曼陀罗虽然是我们现在手上的形相,这个就是表示把我们所有、所有的一切都供养,所以这个现在西藏还保留着。这个三种供养法,第一个供养的话,就是把我们那个南阎浮提的一切,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最好的一身就是佛的圆满报身报土─就是你观想、供养一切诸佛。为什么要供养?我们上面说那个四力对治当中说过的,这个对治烦恼当中,因为你的力量太小啊!所以我供养,靠佛的力量,你靠这个金刚山,欸!这个力量就很大了。

然后呢,因为自己的力量差,所以供养了以后,“祈祷尊长本尊”。尊长就是师长,本尊的话那就是,你念佛的,就是佛陀,阿弥陀佛;然后呢,你念本师释迦,就是我们世尊,释迦世尊;乃至于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念了以后,然后以他的力量“缘烦恼,忿怒念诵”,对着烦恼,以起大忿怒!这个真是大瞋相,来折伏它,来折伏它。

(p221) 所以这个地方注意啊!“烦恼起时不应懈怠”,要当下对治遮止。你们了解了这一个,渐渐就了解了为什么我告诉你们,说我要尊重时间,为什么要这个?就是你心里当中平常是什么?一天到晚随顺着烦恼。现在渐渐了解了没有?所以这个地方你心里面晓得:欸!我现在这个是,跑到这个寺院里来订立的规矩,他的规矩的目的干什么?就是“依法治情,依法净情,依法化情”,还记得这三句话吗?不是说斤斤计较在这个上头,是,这个时间本身是的确有它特别的原因,可是它每一个地方有它各式各样的原因在。哦,早晨一听见板,“叭!”马上起来,就是这样。固然一方面对治烦恼,一方面呢你又尊重法,任何一方面,就是这样,它有种种这种好处。

如果你了解了这一个,你就不会说:欸!别的地方这样,那地方……。那有它什么关系嘛!别的地方那一些人,在他的环境当中用这种法治他的烦恼,就是如此嘛,这样。这个法本身,那个是不管是法法圆融,然后呢,适应你的缘用这样的法,所以这个叫作缘起之法嘛!你把握住这一点,一点问题都没有了,一点问题都没有了,这是我们要根本上面认识的呀!

Lang-ri-tang-ba said: Even changing the place where you sit or merely turning your head will make the afflictions disappear. It is said that he struggled with his afflictions.

【朗日塘巴亦云:“彼又云移动住处,劲举项颈,亦能折伏,可见彼与烦恼斗争。”】

(p222) 另外一个人说,他又说呀─就是还是那个女绒巴─他只是说别的人又告诉他:他不但如此呀,而且他本来坐在那个地方,站起来,换一个地方,“劲举项颈”,咦,努力地去咬紧牙关,就这么来几下……是这样来,他也能折伏。这个实际上真正说明、说明,说明他的心里的状态,他全部精神摆在那个地方。所以从这个地方,可以看见他跟烦恼斗的样子,跟烦恼斗的样子。

昨天晚上我下去跟人家说一个笑话,还有人晓得这个事情,我以前曾经跟你们常常说的。说我们这个不认识,如果不认识菜啊,叫你拔草,结果你草没有拔掉,就把菜拔掉了。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有它的一个原因的。那我常常说的,就是我老师,喔,这个人是非常努力、非常精进。大家就出坡了,干什么?就到菜园院子里拔草,他一定第一个,“啪!”袖子卷得个,“蹦、蹦”,人家还没准备好,他跑得去,他那个菜园已经拔好了。一看哪,草固然没有了,菜也没有了,那就是这样。然后呢,大草是没有了,小草在这个地方,所以常常人家拿来笑话。

刚才开始的也是这样,到后来,我越到后来我越尊敬、越佩服。啊!一点都没有错,矫枉过正,你一开始就十全十美绝无可能的,所以你开始的时候一定要精进。所以他做任何事情,是拿出全部的精神去做。然后一做,一听见,“碰!”马上站起来, (p223) 别的人在那儿拖拖拉拉、慢慢吞吞,这么弄了个半天,你跑得去看,他已经拔得干干净净。尽管这个本身是有问题,可是我们现在这个地方说明什么?我那个时候才了解,是的,他的的确确任何一个地方,他就拿起精神来做,所以表示他心里面绝不协妥的态度。这个是我们现在真正重要的,眼前我们第一件要学的,所谓“正知见”。

现在我们不但是协妥啊,而且还去保护,还去保护它,用种种藉口。你如果用世间的藉口来保护还好,我们还可怜的是用佛法来保护,总觉得:啊,我是行大乘,为了利人。这个啊,这种地方千万自己要检点啊,千万自己要检点啊!你拼命去对治都不一定能够解决,你还保护!不但保护,用佛法来保护,完了,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佛法本来就是拿来对治这个东西的,结果你用佛法来保护烦恼,请问:怎么办?你修学佛法的人都用烦恼来保护烦恼,还靠谁来弘法?然后说:“哎呀,大家要弘法啊!你们不努力啊!”这个话怎么说起啊?唉!我所以现在……想想以前我也这样做啊,真是惭愧,到现在还改不过来。所以我特别把我的错误处处地方提出来,但愿大家把我作为一个殷鉴,不要走这个覆辙,不要走这个覆辙啊!

所以我告诉你们,我对佛法的的确确实在谈不到,只是我把我自己的痛苦经验,错误的,告诉你们哪!再说一遍:拿世俗的藉口来宽容已经不可以,还有佛法来救他;现在你 (p224) 拿佛法来宽容,你也没有救,佛法也完了!这个道理是我们一定要在这个地方,好好地摆在心里面警惕自己。观察自己内心最清楚不过,观察自己内心最清楚不过!最后一句话:这是观察我们内心喔,不要看别人,如果你拿刚才这句话一看别人那就完了。的的确确现在有太多的大菩萨,他宁愿自己下地狱救别人,这种人了不起的人,他一定要“和光混俗”的,所以我们不必看别人。佛世以及佛的前世,有多方面的这一种人。最主要的,我们看自己,这个一点特别重要!

Such disappearance of the afflictions as Lang-ri-tang-ba describes occurs when you do as Gon-ba-wa said: "What is there to do except to stand guard over your mind day and night?"

【此复应如阿兰若师云:“昼夜唯应观察自心,岂有余事。”】

现在我们啊不管是白天也好,不管是晚上也好,实际上呢,不管你醒着也好,不管你睡着也好。你说你睡着你怎么办啊?欸,它有个方便善巧的。你在睡了之前,你只要努力把持这个概念的话,对不起,睡着了以后这个它还在转。这个道理你们先听着,将来有一天我们真正有机会的时候,开始行的时候我告诉你们,妙不可言!如果是你临睡之前,你说,哎呀,伸一个懒腰,啊,今天忙了一天,好高兴睡在那个地方,然后呢今天晚上乱梦颠倒。然后你睡了之前先缘那个正法,对,没错!然后你想想想,尽管你想完了以后一定睡不着,你不要怕,慢慢地睡着了,今天晚上的梦当中,这个梦境一定是好境。就算这烦恼起来的时候,你很容易觉得:欸!为什么?你这个细的现行还在跟烦恼斗,就这么妙法 (p225) 耶!这个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依此而行乃能生起。】

你照着去做的话,欸,它就生起来了。也只有照着这个办法,你才能够生得起来。

Furthermore, 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the Great Elder met someone in a day, he would always ask, "Meanwhile, have you had a good mind?"

【又传说大觉窝一日随见几次,尔时定问“生善心否?”】

这个是阿底峡尊者说的,到了宗喀巴大师已经三百多年了,所以它“传说”。那听见,说这个这样说的,不管你碰到几次,他总归问:“你的善心生吗?”注意喔,这个就是我们最大的一个教诫哦!我们现在碰见了,干什么?啊,一碰见哪,那有不晓得多少这种闲话,一串哪,怎么弄也弄不断。大善知识碰见了,他就问你:“欸,你那善心生吗?”这样。所以记得云谷法会禅师这段公案,碰见─《了凡四训》─谁去,他丢个蒲团给你,然后呢,问你的时候:“别来功夫如何啊?”那是祖师的典型。佛是更高,我们现在要学佛的话,就从这个地方学起。自己问自己也问这个,大家遇见了也应该这个,那个时候慢慢、慢慢地烦恼就减少了,互相策励的时候,也是策励这个。那么前面就是又把应学的,学的戒,关于戒的特质,重要的,以及降伏烦恼我们现在应该做的。

The way to eliminate the affliction is as follows, beginning with the six root afflictions. Among the great misdeeds, ignorance is the most tenacious, and serves as the basis of all other afflictions.

(p226) 【◎ 此诸烦恼如何断者。谓痴罪重极难远离,为余一切烦恼所依。】

在这个断烦恼当中,它也有一个深浅次第等等,最难断的是痴烦恼;同时它不但难,而且是一切烦恼所依。这个我前面特别跟大家说过,不要说:“哎呀,我现在没烦恼。”现在在无记,在痴相当中。这个贪啊、瞋啊,说实在的,我们就算不能断掉它,还认得它,你只要认得它都有机会。这个痴我们还不认得它,我们还觉得很好。现在常常有人说:“哎呀,六祖大师不是说:‘心平何劳持戒!’我现在心很平啊,持什么戒啊?”现在实际上呢,心平了没有?不一定。有的固然平,有的,对不起,在痴烦恼当中。

心平什么境况呢?就是六祖大师他是这样说的,然后他的示现怎么样?到后面人家拿了一把刀,在他脖子上面“叭!”抹过去,咦?怎么刀在脖子上抹过去头还在。第二次再来一下,以为眼睛花了,对着他再来一下,他的头还在,他这个心平的现象。你有这个本事吗?那的的确确你可以不要持戒了,这样喔!这个心平这样的哦,不是说你现在的心里平平,心平平、心平气和;人家打你一个耳光,不要用那个刀子来喔,哇!你就跟他吵得个面红耳赤,不打架才怪咧!说心平,这个不是平!人家呢少给你一样东西,那时候你心里面觉得:“怎么没有我的份啊?”那个不是平,那是痴,这我们要认识的。

Therefore, as a remedy for ignorance, you should meditate a great deal on dependent-arising and become knowledgeable about the progression and cessation of cyclic existence.

(p227) 【彼之对治,多修缘起,善巧生死流转还灭。】

怎么对治它呢?多修缘起,十二因缘。你对这个生死流转的行相,以及怎么样使它还灭,你能够很善巧地了解了以后,那就对了。上次那个考题的这个答案啊,我没给你们,我告诉你们喔,下次还要考。所以你们在这个上面,好好地要认真地努力,好好地努力,等到你们考对了我才告诉你们,你考不对我不会告诉你们。但是我在旁边,会慢慢地指引你们如何认识它,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现在的的确确地,目前对治这个东西最好的办法,学到现在为止─这个,实际上将来还是这个!不过它的内涵,一步一步地更深入、更细致,只是如此而已,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If you have habitually cultivated this, none of the bad views such as the five afflicted views will occur.

【若能修此,则五见等一切恶见悉不得生。】

假定你真正能够修这个的话,我们现在的“五见”,一切恶见统统不得生。这个见烦恼啊,罪魁祸首就是这个东西,见解一定是在前面的。你有了这个见解那就这样,哦,觉得这个事情要这样地办,要就那个事情那样办!我说了这个见解,我想起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来了。如果我们现在这个地方,说给你一个苹果啊,叫你连皮吃,你觉得不愿意。我们以前也这样,那个苹果很好吃的,为什么连皮吃啊!欸,结果到了美国人哪,你削皮, (p228) 他就觉得笑你:“怎么,你怎么皮削掉的?”“我觉得这个苹果皮很不好吃,为什么要吃掉?”你问他好吃不好吃,“当然不好吃!”“为什么?”“营养嘛!”他就是什么?见解,他那个概念在前头。

实际上有太多的事情,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妙不可言。我们的习惯哪,是已经养成功了,我们不知不觉就是这样的。但是最初一个新的习惯的建立,有两种可能:有一个,你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培养成功了;还有一种新的习惯,往往是先那个见解,你觉得要这个样的,你觉得,当你有了这个见解以后你就会……。譬如我们现在很多情况都是这样,啊!人家说,现在的科学知识告诉你怎么……想想没错,然后你照着去做。所以它一切的根本─恶见,你不认识这个事情的产生,所以种种恶见的根本就是“萨迦耶见”。现在如果你要想对治的话,把根本把它拔除了一切都解决,而对治的方法就是换了缘起,这样。所以他第一个,特别把最难治的根本说出来。实际上呢,普通一般主要的烦恼有三样东西,除了这个痴以外,还有瞋、贪。

Hostility is the enemy who brings suffering both in this and future lives, and who destroys the accumulated roots of virtue.

【瞋与现后二世大苦,断诸善根是大怨敌。】

瞋容易了解,但是呢我们往往容易发,所以他特别告诉我们:瞋,现在啊是一点好处 (p229) 都没有,然后呢将来也一点好处都没有。不但没有好处,是大苦! 善根由此而断,真正害我们的是这个。

As《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ays, "There is no sin like hatred."

【《入行论》云:“无罪能如瞋。”】

天下没有比瞋更糟糕的坏事情了。

Therefore, never give hostility an opportunity, and make every effort to be patient.

【故一切种莫令生起,励修忍辱。】

在任何情况之下不要生这个,要修忍辱。

If hostility does not arise, you will be very happy, even in this lifetime.

【若不生瞋,则于现法,亦极安乐。】

这个,说我们第二个对治瞋。

p. 200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av Deeds: Those who persistently defeat anger, will be happy in this and other lives.

【如《入行论》云:“若能励摧瞋,此现后安乐,”】

眼前心平气和,将来的得到美善果报,

Attachment - that is, craving - strengthens all previously accumulated virtues and nonvirtues and enhances their power to create cyclic existence.

【贪爱能令先造一切善不善业,渐增势力能生生死。】

这个贪爱这个东西真糟糕!能够把以前造的善业、不善业啊,“渐增势力能生生 (p230) 死”。当我们把十二因缘这个关系了解了,现在了解这个贪爱的可怕,然后呢也了解了,真正对治的生死就从这个地方下手,对不对?是这个,这样。所以啊,把以前所积下去的种种的业,所以把这个业,这是一个因种,这是一个因种,引发它增长生死启发现行的,就是这个贪爱,爱、取、有嘛!所以它引发了这个势力能够生生死。

For those in the desire realm, craving arises from the feelings caused by the mental process of contact, which involves sensory objects. Therefore, you should meditate a great deal on what is externally or internally unpleasant and on the faults of being attached to desirable objects, and thereby overcome your craving and attachment.

【又欲界者,从受用境,触缘生受,味着生爱,应多修习内外不净及贪欲尘所有过患,而正遮除。】

修行最好的地方就是欲界,所以他这个地方就讲,对我们这个欲界啊,虽然最难了解的是痴,但是我们修行的下手第一步,从这个地方开始啊!真正的受用的境界上面,受用的圆满有两样东西─触跟受。触缘就生了受,受缘─受为因缘而生爱,那怎么对治它呢?“多修习内外不净及贪欲尘所有过患,而正遮除。”这个告诉我们,你怎么对治法呢?就是这样─修习。这个修习包含了亲近善知识,呃,不要拿这个人,喔唷,人家对你好:“哎哟,你现在这样啊,这个人讲得这么严,都没有道理啊!都说什么啊!”你不要!这个晓得,所以善知识第一。第二呢,听闻如理的正法,然后呢第三个……呃,这个正听闻,最后呢如理思惟。思惟些什么呀?你晓得这个东西的害处,不清净以及种种的过 (p231) 患。如果是你真正地了解它的害处,知见上面就排斥它,不像以前。然后呢,你修习了不净观以后的习性上面整个扭过来。那个时候啊,这个贪爱再怎么也沾不上你了,再怎么也沾不上你!

佛法主要的目的就是讲这个,所以我们千千万万不可以拿佛法作为藉口:“哎呀,我在这儿弘法啊!哎呀,我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些信徒啊,那、那、那断了他们善根啊!”嗯,不是这样的啊!如果说你不得善巧,如果说不了解这一点,这样去做的话,不是断了信徒的善根,是我们断了佛法的慧命啊!佛无量阿僧祇劫所积的法宝,到我们手上就被你一刀杀死,这个我们要认得清楚的啊!

所以拿这个佛法用来这样,对了!怎么用啊?啊!你思惟它的过患,然后呢修不净观。到那个时候,再有好的名闻利养,你一看见啊,哎呀,害怕得逃都来不及,沾都沾不上,那个时候遮止掉了!这个是下手。于是贪瞋痴一一对治,欸,这个主要的都对治了,其他的当然没问题啦!粗的对治了,细的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深入了。

The great master Vasubandhu says: The five beings - deer, elephants, butterflies, fish, and bees - are overcome by five desirable objects. If a single desirable object can overwhelm each one of them, why shouldn't all five destroy someone who constantly dwells on them?

【世亲大阿阇黎云:“鹿象蛾鱼蝇,五类被五害,一害况恒常,近五何不害。”】

这个五样东西,就是指我们的五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