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13卷B面

(手抄稿 第十五册 p19)

为了利益一切有情。利益一切有情分两方面,也同样的是眼前是增上生,究竟决定胜,我们要求的是这个,当然别人也是如此。别的刚才说施的是,你目的干什么?弄了半天还是为你自己;现在他是利别人,而且是利一切有情。眼前我们普通一般的送,只是对他眼前有好处,将来也没有好处;现在我们这个布施不但眼前有好处,将来永远都有好处,这个无出其右的,所以这个三样。第四,

p. 267 (6)

Supreme skill-in-means is said to be

【善巧方便殊胜者。】

哎呀!送的这个方法是美极了、好极了、善极了、巧极了!为什么啊?

when generosity is imbued with nonconceptual sublime wisdom; 

【经说无分别智之所摄持,】

(p20) 嗯!他以无分别,所以施的时候啊三轮空,这不着这个事相,不会受染污。那么初发业的呢?

beginning bodhisattvas should take this to be the wisdom that knows the lack of intrinsic nature in objects. 

【初发业者,当以通达法无性慧之所摄持。】

像我们刚才初心行人呢?“当以通达法无性慧之所摄持”,虽然我们并没有真实地证得,但是啊已经了解了法无自性,这个智慧,这种心理去送。我们前面讲闻思修、闻思修,这个真正的无分别智是修慧相应的;而我们现在刚开始的时候呢,闻、思相应。前面我说过几次啊,前面都是方便说,真实的闻思慧的特质是什么呢?慧的特质就是,没有错,破烦恼,可是不是说随随便便的枝叶上头,它那个破烦恼啊,后面告诉我们的,一定有它的重心,从根本上面破了,枝叶自然破。但是呢一下要找到根本找不到,譬如说我们现在烦恼得不得了,你说一下要谈一下细的题目你没办法,所以把粗的地方慢慢地弄。

所以广义地来说啊,整个地广义地来说,是的,对治烦恼;可是这个我们通常讲毗钵舍那,那个慧的特质,并不是讲我们普通的,眼前小小地吵一个架啊,说:啊,这个破除了,这个叫智慧呀!这个。这个,如果说这个讲是智慧的话,应该这样说,就像说这个是不是麦,麦是谷类,没有错,但是谷不一定是麦,这个辨别我们要清楚。好像说我是人,那没有错啊,但是呢人就是我了,除了我以外不是人,这个是错的。这个地方我们顺便讲一下,因为避免大家对这个闻思修的这个定义弄含糊。那么这个已经说过,正式的这个严 (p21) 密的定义,一直到最后那个毗钵舍那部分,他会说得很清楚,闻相应是什么,思相应是什么,修相应是什么。那个地方说“无分别智摄持”,那是修相应的;而我们现在前面初发业的人呢,就是闻思相应的。记得吧?前头说八因三缘的时候,那个三缘,就是刚开始做的时候,我们心理是什么状态,那就是我们现在下脚第一步开始的时候。

这个是第四殊胜,所以我们送别人东西的时候啊,心里面要怀着这个念头:现在我送,是的,这个都是回向无上菩提,就这样。那个“菩提”的翻成功中文就是觉,觉些什么?当然,这里有两样东西:一个呢了解实际上的胜义谛,真实的状态,一个了解世俗谛;那么唯识法相上面叫如所有性、尽所有性这两个。对于这两个的特质,你有了这个的认识,这个正确的认识,这个叫智慧。下面,五:

Supreme dedication means that you dedicate the virtue from generosity to complete enlightenment. 

【回向殊胜者,回向施善于大菩提。】

平常我们做了,一定有功德的,然后呢,我现在这些功德目的为什么?为了这个求这个,不求别的。第六:

Supreme purity is when you stop both the afflictive and cognitive obscurations. 

【清净殊胜者,《摄大乘论》说,灭烦恼障及所知障。】

前面东西都是染污的,现在我这样地做这个事情的话,能够把这个烦恼障跟所知障彻 (p22) 底弄干净,所以它的清净,别的是染污,这个六点是它的殊胜的地方。哦!所以这个总一切施,换句话说我们布施的时候,喏,这个布施是所以成为波罗蜜,所以能够渡这个生死大海到达彼岸的原因,根据这样的特质。进一步,布施一度当中是

(Haribhadras Long Explanation of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Sūtra in Eight Thousand Lines says that you practice generosity with the six perfections present. When you are giving the teachings, for instance, it is extremely powerful if you practice all six perfections.) You have ethical discipline when you restrain yourself from the considerations of sravakas and pratyekabuddhas; 

【具足六种波罗蜜多者,如行法施防止声闻独觉作意,名为持戒,】

布施本身当然是就是布施度。那么,然后呢你行法施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讲说佛法、修持等等,防止这个声闻、独觉二乘作意,这个就是持的菩萨戒。

patience when you bear any hardship while you aspire to the qualities of omniscience

【于种智法信行堪忍。】

对于这个无上的大菩提一切种智这个法,能够信、能够行、能够忍,安住在这个上头。我们这一点啊,说起来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昨天有一个同修曾经问起我来,说现在有很多人哪,对这个大小乘之间,有种种的不同的论点啊,就这样。那么我就跟他说,这个概念实在啊,你说它重要是重要极了,但是你要真的帮助别人哪,是也难极了!所以我们至少现在我们不必深谈,对我们自己眼前修行,第一步这个最重要的。建立这个正知见真难哪!

我为什么说帮助别人很难呢?我们不必从理论上,这个理论长篇大论,不晓得说到哪 (p23) 一天。佛在世的时候啊,他就是处处地方希望把最圆满的教法带到世间来,但是真正接受他的人却不多,可是,至少是有人接受了。还有一些人,佛的这个公案当中有十四无记,大家晓得什么叫十四无记啊?这个十四种情况佛不回答。佛为什么不回答?佛说明一个理由,就是啊,佛虽然具有不可思议的无穷妙辩,四无所畏,十力、四无所畏,他没有一点畏,在任何情况之下,了解一切事情,但是碰见这种事情他就不开口。对这种事情啊,你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佛都莫奈何他,说凭我们现在就有力量能够说服人家了吗?所以在这个地方我随便一说。

这真正重要的这个地方,我们眼前对我们真正重要,真要帮别人,还非自己对这个东西有正确的了解,绝不动摇,信得过,然后照着去做,能够堪忍。要不然的话,自己啊弄得心动摇,怀怀疑疑、动动摇摇,那你自己都站不稳脚跟,你怎么能帮别人呢?所以这个对法的。然后呢,你要行布施的时候,对不起,你虽然去帮别人的忙,可是有的时候啊,别人就不一定领情欸,我想这件事情我们大家都感受得到的。喔唷,你不做嘛,躲在后头,倒也没关系;你去忙了半天哪,这个人觉得要你这样做,那个人觉得要你这样做。哎呀,你觉得我不做没关系,做了以后啊,这个人这样、那个人这样,你弄个晕头脑胀,这样。

and when you are patient with abuse from others; 

(p24) 【忍恕他骂,】

他们现在人家还没骂我,嘀咕几下我们就受不了了。这个什么啊?忍哪!所以布施,你真正地要想做到的话,一定里边具足了忍辱波罗蜜。还有呢,你要这样去做,

joyous perseverance when you yearn for the evergreater increase of your generosity; 

【为令法施倍复增长,发起欲乐是名精进。】

尽管这样,我还努力去做,这个就是精进啊!

meditative stabilization when you dedicate to complete enlightenment the virtue that you cultivate with one-pointed attention unmixed with considerations; 

【心专一趣不杂小乘,回向此善于大菩提,是名静虑。】

你专心一志不为其他的动摇,不夹杂其他的,这个是静虑。

and wisdom when you know that the giver, gift, and recipient are like a magicians illusion. (Haribhadras Long Explanation of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Sūtra in Eight Thousand Lines says that you practice generosity with the six perfections present. When you are giving the teachings, for instance, it is extremely powerful if you practice all six perfections.) 

【了知能施所施受者悉如幻化,是名般若。具足六种力最强大,此是八千颂广释所说。】

这个布施所以成波罗蜜的,就是由于这个前面所说的了解,你送给人家不是为了你自己;为什么为了别人,平常我们做不到的,现在了解了原来这个本身就是虚假的啊!噢,对于这个正确的了解,这个智慧的特质,了解一切世间的万事万物的真实的特质是什么─性空所显的缘起的相,所以它是如幻如化的相,它正代表没有它的特质。你了解了这样,然后呢行为上面尽管去自然行施,心情上面是了无执着,那个就是慧所摄持的方便,方便所摄 (p25) 持的慧。所以说,应无所住了,行于布施,那个就是布施度当中所含摄的般若。六度具足!所以“具足六种力最强大”,那么这个是“《八千颂广释》所说”。八千颂的广释就是《般若》,《大般若》的解释的,说得很清楚。这个是总一切─总括地来说。

2 Divisions of generosity relative to particular persons

【◎ 第二者,】

第二呢。“别依”,这个别依就是说,我们所依的身。修菩萨道的初业行者,都是我们人。

In general it is said that lay bodhisattvas make gifts of material things and renunciate bodhisattvas make gifts of the teachings. 

【总之经说在家菩萨应修财施,出家菩萨应行法施。】

个别地来说,那么因为你所依的修行的这个身不一样,所以布施的方法也不一样,在家人应修的是财施,出家人应该行的法施。所以菩萨戒上面说:

The Bodhisattva Vows of Liberation says: Sariputra, the renunciate bodhisattva who teaches just a single four-line stanza produces much more merit than the lay bodhisattva who makes offerings of buddha realms filled with jewels, as many in number as the sand grains of the River Ganges, to the tathagatas, the arhats, the perfectly enlightened buddhas. 

【《菩萨别解脱经》云:“舍利子,若有在家菩萨,以七珍宝充满克伽沙数诸佛国土,供养如来应正等觉,】

如果修菩萨的人在家人,那么“以七珍宝充满殑伽沙数”,殑伽沙就是恒河沙,恒河沙数“诸佛国土,供养如来应正等觉”。那么这个是在家菩萨所应该的,他上面说供养恒河沙佛,实际上是广利一切。

(p26) 【舍利子,若有出家菩萨,】

出家人怎么办呢?

Sariputra, the Tathagata does not permit renunciates to make material gift, 

【开示宣说一四句颂,此所生福极多于彼。舍利子,如来未许出家菩萨修诸财施。”】

这个里边是讲戒,特别地是告诉我们,我们真正的修行,圆满的身相──出家人,刚开始的尤其是。所以这个戒上面真正说,说这个菩萨戒,在家人是这样的;然后呢他这个地方是鼓励强调法布施。那么所以出家人那个法布施的功德,这么个殊胜──在家菩萨有这么大的供养啊,不如出家菩萨说一四句偈他的福多。下面一句话很重要哦!说出家人哪,如来并没有教我们修财施哦!所以我们现在出了家以后,哎呀,忙这么多事情啊,对不起,这不一定是我们该做的,不是不要做哦──不一定。那么什么东西来判断呢?在下面,下面哪,

p. 268

The《Compendium of Trainings》 says the Buddha intended here

【《集学论》说,此中密意,】

这个里面有一个内涵的,什么内涵啊?

material gifts that would become a hindrance to study and the like. It is said that renunciates are prohibited from making offerings of material goods that they have worked to obtain, 

【障碍闻等,谓遮出家特集财宝而行布施,】

(p27) 因为你真正修学的内涵,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正知见,那个东西一定要靠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惟,现在我们真正努力要的,要忙就是忙这个东西。假定说你现在说,哎呀,修布施一天到晚忙别的事情,这个不管的话,那么对我们正确的修行的这一条路是一个大障碍,所以这个不可以,遮止的,这个遮止的。说,所以说你特别忙了去弄了财,然后自己去布施,这个不可以,这个不可以!而另外一种状态,

but they must give them away if they obtain many things through the force of their previous merit and without hindering their virtuous activities. 

【若无妨害自善所作,由宿福力所多所获得,当行财施。】

你自己并没有忙这个,但是因为那宿生的福德因缘,自然而然那个财就来了,来了以后这个东西你要送出去的,送出去的。譬如像我们老和尚一样,他,我最佩服他的,他从来不忙这个事情。那个时候在这里办学,没得饭吃,“没得饭吃嘛,我们出家人该干什么?讨饭嘛!”拿了钵到马路上去讨。这样啊,这真了不起!欸,但是他现在,喔唷,现在那个是财源滚滚而来。这是他什么?他这是修持,他从来没求过,从来没求过,这个好了不起!然后呢他一点都没错嘛,他只要看见什么人家,哦,那个财拼命地送出去,对,就这样,我们出家人要做的这样地做,那就对啦!这个两点啊,分得非常清楚、非常清楚。

所以说我们不要说:哎呀,我们好像做了很多功德啊!要晓得那个功德的特质在什 (p28) 么地方,所以根本因一定要把握得住,不要在那个差别因,其他的上面弄。这一点分清楚啊,好重要、好重要!

Also, Shara-wa said: I am not talking to you about the benefits of giving; I am talking to you about the faults of tightfistedness. 

【霞惹瓦云:“我不为汝说施功德,我是宣说摄持过患。”】

嘿!那个祖师就告诉我们这一点,避免,那他们都是出家人哪,避免他们忙这些事情,要告诉你摄持的过患,你了解了去除它。

It is displeasing news when renunciates harm their ethical discipline as they strain to the utmost in their search for wealth to give away. 

【是于出家辛勤追求,集积财宝而行布施,令其净戒多生疮尤不喜之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说你出了家以后,你出家人的真正的特质要弘法嘛,要弘法你先要去了解,了解就如法,这个才是。结果你忙了半天,你自己都不如法了,请问你还谈什么?不管行财施、行法施,都是如此;财施固然不可以,法施也是如此啊!现在我们很多人哪,大家去弘法,我常常感觉得:哎呀,这个实在是,也有一点哪……我不晓得怎么说。所以很多人来劝我,哎呀,说你老人家怎么不出来啊?说种种道理,好像你不去法施啊!我自己晓得我当然愿意法施,可是我自己对佛法没有懂欸!我不去施,至少我没有害人家。

我自己对佛法没有,弄错了,根本已经弄错了,然后你告诉别人家,人家觉得……。如 (p29) 果是个在家人,如果是个天主教徒,我去跟人家讲佛法,那没关系啊,人家说起来──他根本就是天主教徒──乱讲,不听他的。那个在家人他信仰了佛法了,觉得:喔!那些法师们了解这道理;结果我一开口说错了,结果呢,他们听了,把那个错的当作对的。当这种情况产生了,他自己觉得这个就是法,先入为主的概念,正确的办法他就听不进了,法就这样衰了。我自己深深地感觉到这点,所以我非常害怕!这真正讲起来,我真惭愧啊,财施固然做不到,法施也做不到。可是你们说我不做嘛,欸,我正在做,因为我为了要帮忙别人,我至少自己要弄清楚呀,然后弄清楚了你才有机会帮忙呀!这不是很清楚吗?

所以不但是佛法如此,世间没有一个如此,世间所有的人说:啊!小孩子长大了以后,将来希望他发大财,有高的名位。那个时候啊,不但是他没有赚到钱,还送到学校里边去,还要在身上赔钱,对不对?欸,你说你养了这个儿子,希望他将来赚钱的,你怎么还赔他钱哪?正因为将来要赚钱,所以你得培养他,这道理不很明白!然后你送到小学,这个叫小学一年级最低,正因为你将来希望他爬得很高嘛!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弄得清楚,弄得明白啊!

我们谈佛法,佛法靠什么啊?如理如量的正确内容。所以这个地方辨别得清楚啊──是,在家的忙些什么,出家的该做的如何,这个一定要辨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下面,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divisions of actual generosity has three parts: 

(p30) 【◎ 施性差别有三,】

施性差别,这第三样。那个布施自性它有不同的,哪一个?财、法、无畏。那么这个法施跟无畏施简单,所以先说,财施比较内容广泛,所以摆在最后。平常我们说的时候,是财施摆在前头的。所以现在看:

The gift of the teachings is teaching the sublime teaching without making mistakes, 

【法施者,谓无颠倒开示正法,】

喏,第一句话就说得清楚的,你那个法施是什么?无颠倒啊!要没有一点点错误地,把正确的方法开示。说,刚才我说的,我为什么我不敢出去,因为我出了家以后,啊!听见的五花八门各说各的,是大乘、小乘、性宗、相宗,然后呢这个是净土、这个禅、这个什么……唉!各说各的你不晓得怎么办。很清楚、很明白,这个里边是有了问题了。如果说你听见了,随便拿一点拿出去的话,这是在这个纷乱当中增加纷乱。现在他告诉我们的法施是“无颠倒”,正确如理的;结果你不施还好,为什么?垃圾少一点,你越施的时候,垃圾是越多,叫人家是根本没办法解决,所以一句话说得这么清楚!

前面已经告诉我们,我们尤其修学大乘佛法的,对那个大乘应该信、应该解,还要堪忍,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动摇!那个忍两个字不容易喔!要具足两个条件:第一个如理的 (p31) 认识,然后呢如理的思惟。一切得到了正解,胜解以后,譬如说在天台讲大开圆解,到那个时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动摇了,那个时候,对了!不管人家怎么说,天塌下来你心里边了不动摇,这样哦!

现在这个是谈不到,我自己本人来说,由于得到善知识的摄持指示,至少有一点我自己觉得满高兴的。不管外面说得天花乱坠,哎呀,大家怀疑,我也没有力量帮助人家解答,说服人家,可是我至少我内心当中,的的确确没有,再没有什么疑问。不是说我开了圆解,不是,只是因为啊碰见这种问题,欸,这个善知识都告诉我了,我这个只是说起码的有一点点。所以在这个情况之下,如果大开圆解哪,那我已经可以出去弘法了,现在没有、没有。所以我把握得住这一点,所以自己安住在里边,自己修行,把稳了不敢动。否则的话,连它修行不敢动这点做不到,喔唷,你也不晓得怎么办是好,哎呀,又要得去动啊、荡啊、西啊、弄啊,一生空过。所以这个地方啊,尤其是做为我们同修们,出家的同修、准备出家的同修,这点很重要!

那么菩萨不但是对于这个法,菩萨是要广通五明,还要对世间的其他的,

teaching the arts and the like (worldly occupations which are blameless and proper to learn), and involving others in upholding the fundamental precepts. 

【如理教诲工巧等明,世间无罪事业边际,令受学处。 】

广学五明,凡是世间所有东西都要相 (p32) 应的,这世间法也要无罪的喔,要正确的喔!嗯,所有的事情,那么特别是受该菩萨所学的,这个是法施。

The gift of fearlessness is protecting living beings from fear of humans such as kings and robbers, from fear of non-human beings such as lions, tigers, and crocodiles, and from fear of the elements such as water and fire. 

【无畏施者,谓从王贼等人间布畏,狮虎鲸等非人怖畏,水及火等大种怖畏救护有情。】

这个容易。这个无畏施,使人家能够得到不恐怖,这样。我们就是分这几部分,那么现在那个布施本身三相当中,法施、无畏施,以及第三个财施。因为财施要详细地说,所以现在呢,紧跟着下面说财施。这个

Material gifts are explained in two parts: ① The generosity of actually giving material things ② The generosity which is just mental. 

【财施分二,① 实舍财施,② 唯意乐施。】

第一个,“实舍财施”,实际上东西送;第二个“唯意乐施”,单单心里。下面这个广辨,啊,真妙!我们看,

The generosity of actually giving material things has three parts: ① How to give away material things ② What to do if you are unable to give ③ Relying on the remedies for the hindrances to generosity

【初中分三,① 舍财道理,② 若不能舍当如何行,③ 习近对治布施障碍。】

第一个就说布施,他有布施的正确方法的哦!还有呢,如果我们不能舍的时候,那么应该怎么办?欸,他有……因为实际上你要舍嘛,有的 (p33) 时候碰见一些事情,的的确确你不能做,那么再怎么办,他有一个正确的方法。还有呢,万一有障碍的时候,你怎么对治这个布施的障碍,一项、一项。

第一个呢,就“舍财道理”,这个送──实际上的布施财物的时候分:

How to give away material things has four parts: 
① Recipients of giving ② The motivation for giving ③ How to give ④ Things to give

【初中分四,① 惠施何田,② 何心惠施,③ 如何行施,④ 施何等物。 今初】

你布施的对象是什么;布施的时候心理是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心理去布施;以及,然后呢以这一种心理,拿了这个东西去送给别人的时候,怎么个送法;以及送所送的东西,什么东西是可送不可送。他每一个地方都有很明确的说明,如理不如理,欸,这样!现在看第一个,惠施何田:

There are ten of these: 

【◎ 略有十种,】

这个比较容易。

(1) friends and relatives who help you, 

【一诸亲友于自有恩。】

这个。

2) enemies who harm you, 

【二诸怨敌谓作损害。】

第二个。

3) ordinary people who neither harm nor help you, 

【三中庸者俱无恩怨。】

平常我们送,自己好的就送,冤家不但不送,还害他,中庸的无关紧要,他现在真正布施的,三者一律平等。

4) those with good qualities such as ethical discipline, 5) those with flaws such as faulty ethical discipline, 

【四有德者谓具戒等。五有过者谓戒犯等,】

五。犯戒的反过来,哦,你看,

6) those inferior to you, 7) those equal to you, 8) those superior to you, 

【六劣于己。 (p34) 七与自等。八是胜于自。】

不管任何。

9) the rich and happy, and (10) the miserable and destitute. 

【九者富乐。十者贫苦。】

从这个里边看,它是包含了一切对象,不管是从你的感情上面来说,从他德行上来说,从他的富乐来说,从他的地位、名闻来说,嗯,一切,这样,都是我们布施的对象。这个就是田,这个就是我们成佛的资粮田。所以前面告诉我们哪,说我们恭敬佛是为什么?因为佛能够使得我们究竟离苦得乐。但是真正究竟离苦得乐,你要广行六度万行欸,现在那些人就是能够成就你究竟离苦得乐,你为什么不敬他呢?正是我们要恭敬的呀!

所以眼前我们平常要多观察、多思惟这个道理,尤其是我们出家的同修。这个地方我也说,眼前我们这个团体真正和乐的原因,是,任何一个团体它一定是龙蛇混杂。在普通世间上面哪,三个人在一块的话,大家就不行了,所以人家说,一个嘛去担水吃,两个嘛是扛水吃,三个啦就没得吃了。欸,现在我们不,人却是越多越好。我自己有力帮助别人,他没有力──欸,这是我的资粮田啊!他懒惰──啊,成就我成佛的功德啊,我是越做越高兴啊!就这样。就是我现在力量不足的时候,心里边:我们跑到这里来学什么?学这个嘛!

就算你做了辛苦了,回头想想:“哎呀,好得幸!好的是他呀!他现在,就是我虽 (p35) 然多做一点点,可是至少我从他身上面,晓得我以前的心里啊是如何地颠倒。看见他了是大家嫉妒、障碍,他现在提醒我──你看,我这个心里面啊,就什么?悭贪哪,这么厉害呀!”所以不会放人家不下,第一个。所以这里说明了,万一碰见这种情况,自己放不下人家的时候,那时候自己学──我跑得这里来干什么的呀?你去问它一下,问题就解决了,问题就马上解决。如果不解决,赶快到佛堂里面,好好地多磕几个头。啊!说真正我们为什么要忏悔,就是这个,就是这个。这样一来的话,自然而然就算是不会做得很好,至少这个里边哪,大家没有什么诤论,对吧?从这个基础上面,所以一定是消极的防范,才有积极的增上,根本的意趣就在这里。那么现在呢,这个我们了解了,进一步他说,施的时候心是什么样。

The motivation for giving has two sections: 

【◎ 意乐分二。】

这个意乐就是,你实际上面把那个东西财物送给别人的时候,你的心理状态。刚才那个大科里边是啊,没有东西的时候的如何修心,这个两个的不同,这个我们要辨别清楚。

(a) What kind of motivation is required Your motivation should have three attributes: (1) a focus on purpose, which thinks, Based on this I will complete the perfection of generosity, a precondition for unexcelled enlightenment; 

【初当具足何等意乐者,缘所为事谓作是念,当依此故圆满无上菩提资粮,圆满布施波罗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