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三卷A面

(手抄稿 第一册 p67)

上面我们讲到造论的宗旨。为什么要造本论呢?他的目的,他希望什么呢?那么我们已经简单地说明了一下,今天继续下去。说现在啊,这个现在不是单单我们目前,就是宗喀巴大师时代,离开我们现在已经有五百多年、快六百年了,就是那个时候的状态,究实说起来,这佛法实际上的传承的情况,要比我们好现在太多、太多,可是那时候的局面如何呢?说已经是这样—讲修行的人不要多听闻,不要多懂道理,而道理本身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如何去修行。你必须了解了为什么要修行,这个力量会推动你去修行;然后推动你去修行,更进一步告诉你如何修行;以及修行过程当中,对、错、结果的验证等等,这个都是要事先理论上了解了,你才能够去做。现在你都没有这个条件,你请问怎么修得好?结果呢就产生了讲修的人虽然想修,却不一定得到正确的结果,通常我们说盲修 (p68) 瞎练,弄了半天哪浪费了一生时间,实际上这种恶习养成功,就多生多劫,真可惜!

那么另外一种呢,说,啊!原来修行哪它必须要从听闻佛法开始,所以他,是的,就依照着次第做听闻。本来听闻了以后,应该进一步把所了解的,紧跟着去如何验证,这个才是真正听闻的目的。不幸又犯了错误,说听闻的人哪,他又不好好地去修行,所以广闻的人又不能认真善巧了解这个道理,这样。结果这么一来的话呢,广闻的人就变成功空口说白话,修行的人就变成功盲修瞎炼,这个非常可惜的事情! 

那么是的,有的时候我们看见有这种状态,譬如像六祖大师,他自己本身可并没有广博的认识,他为什么这样好呢?这个我们要了解。他是宿生多生多劫已经积累了前面这个基本,基础已经有了。对于世间来说,我们所看得见的,只是短短的几十年乃至一百年,而整个佛法来说,那是从前面无限到后面无限。那么修行这个阶段来说,就是从最开始一点不认识,接触佛法以后步步上升,到彻底究竟圆满,这个里边一定是经过:怎么样触发那个动机,然后亲近善知识,如理地听闻圆满的教法,听闻了以后呢,如理思惟,然后认真去修行,这是必然过程,而这个要经过多生多劫。

所以有一类人,是的,他前面已经有了相当程度了,所以这一生出来,他不要做这 (p69) 个基础。就正规一般状态对大部分人来说的话,这个我们应该有的认识。如果你不认识这个,然后呢断章取义地来说、来看的话,这个不合适,是教法的错误。假定这样的话,那我觉得我们不必仿效六祖大师,仿效六祖大师已经太差了,你何不仿效佛呢?六祖大师是听了一偈开悟,也只是开悟而已呀!佛啊,乃至于一偈也没听见,嗯,他就自己跑出去就出家了,然后呢最后坐在这个尼连禅河边上面,到了晚上抬头一看,看见月亮,就大彻大悟成了佛了。如果说我们真正能够这样的话,那仿效六祖大师也太没有出息了!为什么要仿效六祖大师?要我的话,我仿效佛,我也跑到印度坐在那个上面,抬起头来一看,成了佛了!这个我们一定要了解啊!

所以因为前面这种情况,不是偏于这个,就是偏于那个,所以在这种状态当中,产生种种的缺陷。所以说“观视佛语多片眼”,对于佛的道理都没办法得到完整的认识,都是残缺不全的。所以佛在世的时候,就告诉我们一个最好的指示啊!平常我们像瞎子摸象一样—是的,我们是摸到了象,那时候我们应该有一个认识是摸到了象,可是我们毕竟是瞎子,摸到一部分哪!千万要想办法多体会、多听闻,了解全貌,不要执着自己,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p70) 不单是自己的对认识方面是这样,而且自己的理智上面,又是没有力量,能够善巧地辨别完整的这个佛法的道理。本来这个理解、辨别,应该是说两点,就是理智的辨别。这个地方用“言”字,这个有它的道理的,简单地说一下。通常我们作学问常常有一句话叫“真理越辩越明”。是!你一个人也可以思惟、观察、辨别,可是的的确确不如在学者彼此之间共同论辩、往复推敲这样好,往复推敲这样好。我们不要说作学问吧!譬如我们世间平常自己也感受得到,一个人坐在这个地方,也许你觉得没劲,但是两个人碰在一块儿,如果谈什么问题啊,大家辩起来,平常我们常常说“抬杠子”,或者佛门当中叫“冲壳子”。哎呀,这个抬起杠子来,冲起壳子来,是越冲越起劲,越抬越起劲,这劲就提起来了。

>那么修学佛法的人亦复如是,我们能够善巧利用这个特长的话,我们可以产生更深远的功效。不过这个辩论哪也要有它一套很完整的方法,譬如我们现在经过陈那、法称两位菩萨进化以后了所谓因明之学,这就是非常善巧的一个辩论的方法,那这个是在修学佛法当中一个最好的工具。那是所以这个地方所以说,我们理智上面的辨别能力也没有,修学上面的这样的学辩的力量也缺乏。因为这样,自己又不能完整地把握得住佛法的中心,像瞎子摸象一样;又不能善巧地去辨别这个完整的教义,所以总归走偏、走错。因此,对这 (p71) 个圆满的道路,这个佛指示我们正确的这个,我们就走错了,所以下面说,

Therefore, having seen that they lack the path pleasing to the wise, 
the supreme complete instructions, the key points of the teaching, 
I was inspired to explain
this path of the great trailblazers. 

【故离智者欢喜道 圆满教要胜教授 见已释此大车道 故我心意遍勇喜。】

离开了智者欢喜的道路。那么要晓得我们真正修学佛法,它需要很多条件,很多条件。圆满的佛法,通常我们来说,说悲、智,然后说性宗、相宗;次第下面依着上去的话,说闻、思、修慧,戒、定、慧三学,每一个方面都层层构架因果相循,这样地上去。这绝对不是片面、局部的,这一个要想得到圆满的引导的话,一定要有殊胜的教授。

这个“教授”,这地方要说明一下。教授呢这地方特有所指,就是指经过善知识把这个经论里边,换句话说,经论这就是诸佛引导我们凡夫,从凡夫地一直到成佛的最圆满的这一个内涵,这一个里边重要的关键所在。所以它本末何在,然后大小的次第,以及很多关键的地方,这个就是“教授”。譬如说我们常常看一本书,那么看过了以后啊,并不能够把握得住这个里边的重心,以及它上去的很多关键在什么地方,这不知道。以及性相二宗之间,怎么样互相配合,那么小乘,然后呢上去怎么样地层层上去,这里边都有它必然相互的关系。你能够了解了,这个时候它是相辅相成必不可少的;如果你不了解的话,往往会产生种种流弊。

(p72) 以我们目前来说,我们常常听见一句话说:性相角立。性宗跟相宗就像牛的两只角一样,各是各的,实际上呢恰恰相反,性宗跟相宗必须是互相相辅相成。这个就像钢筋、水泥一样,两个—钢筋加上水泥,水泥加上钢筋,那个房子才造成功很完整的结构。现在你把它拆开来了,骨头是骨头,肉是肉,乃至于说这两个你不能配合的,这岂不是很糟糕吗?这个差在哪里呢?就是没有得到这个正确的教授,现在要殊胜的教授,你能够得到了这个东西以后,那才能够把佛所说的圆满的道理能够认识。

那么说到这里,我顺便提一下一件事情。譬如我们经常啊,常常这么说,大家也了解说,以我们目前佛所传下来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当中,有两部圆教经典,有两部。所谓“圆教经典”就是最彻底、圆满地把佛自己要身证、内证的经验和盘托出。也就是说从我们凡夫地一直到最究竟圆满的这个程度,所有的内容都告诉我们的那个经典,叫作圆教的经典—一部是《法华》,一部是《华严》。是就它的总相来说,换句话说,就它的最后结果来说,《法华》跟《华严》说的都是最后究竟决定成佛。

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去看的话,这两个之间就有绝大的差异。《法华》一开头的时候是授记,乃至于二乘大智舍利弗等等,每一个人都成佛。最后说,不要说证罗汉果了, (p73) 随便一个人,他只要有一天接触到了佛法,留下那个种子的话,他最后也成佛。所以《法华》里面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一个普通的人以散乱心,就像我们普普通通,你跑到那个庙当中看见了佛像,啊!欢喜了,说:“啊!南无佛。”念了一声佛,他最后这个种子也成佛,说明这个,究竟一定成佛!但是这个成佛的时间上来说,那却是从种下这个种子到最后圆满的时候,不晓得要经过多长多远的无量无边的阿僧祇劫。那是个天文数字,我们根本无法想像!不要说是个凡夫,就是一个证了果的小乘圣者,像大智舍利弗等等,他们都要还经过很长的天文数字的一个年代才能成佛,所以成佛的时间这么远!

而另外同样的是圆教的《华严》呢?善财童子以“十信满心”最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就一生取办,这个差得天差地远,这个差得太远、太远了!假定说这个两者时间当中说,啊!反正慢一点成佛没关系啊,那个时候我们在天堂上面享福,那倒不妨慢一点。要晓得这样的天文数字,那一段时候的话,极大部分、极大部分都在恶道当中受无量无边的痛苦啊!现在这种痛苦叫我们受一点点都受不了,何况这么长的时间。所以这个时间对我们是绝端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个里边两者同样成佛,而真正决定的关键,如果我们有机会、有能力,以及自己想去抉择的话,是决定会找那个快速的,绝不可能说慢慢地来的。

(p74) 那么现在这个问题说,那两者当中,为什么一个这么快,是一个这么慢呢?哪!就是这样—你有没有得到圆满的教授、教诫!你得到了,就是一生取办!否则的话,对不起,你就是转这么大圈子。那么这个关键是没错,哪来得到那个圆满的教呢?要有殊胜教授。哦,所以啊大师看见了这个内涵,又鉴于眼前这个状态,所以他说:我见已啊,来解释此大车道。哦!那个告诉我们,这个才是走这一条大乘的圆满的道路。

平常我们常常说大乘而不用“大车”,那个地方大车是有个原因的。在《法华经》上面这个羊、鹿、牛车那个譬喻呀,佛就告诉我们,佛出世真正的目的都把最好的东西给一切众生。所以比喻当中说不同的根性引诱他,但是最后都是同一的大白牛车。所以这个“大车道”就是表示这个才是真正最圆满、最彻底、最究竟、最正直的。现在到大师就见到了前面的这种不理想的情况来解释:啊!原来这个才是最殊胜、究竟、圆满的道路。从这地方我们就了解本论真正的内涵,实在是无比的精彩、无比的圆满!

以我个人的体验来说的话,我当初修学佛法以后,也是遭遇到种种困难。那个大乘、小乘固然是彼此间有种种诤论,乃至互不相容,可是对我们毕竟比较更隔阂一点。南传是小乘的,我们都是大乘的。但是就以我们目前来说嘛,我们同样是大乘的,对不起!这个里边又有各式各样的问题。有说性宗、有说相宗,然后呢又是教下、又是宗下,有人讲修 (p75) 行的,有人讲这个,乃至于同样的宗下,对不起,它有五家七宗;同样的念佛嘛,它又有这样的不同的法门,大家互相彼此间不能相容,我实在是觉得不晓得怎么办是好!

一直等到接触了本论,乃至了解了本论了以后,不但把这个问题整个解决,彼此不但不矛盾哪,而且彼此间都是互相呼应,互相呼应,所以真正的关键就是我们没有了解圆满的教法。这地方我要随便一提,譬如说我们现在修行,那么大家也许误会了:哦!要我们样样学会了以后然后再来。不是这个意思,照样地你念佛的是念佛,我参禅的是参禅,可是假定你善巧地了解了这个方法以后,你参禅也好、念佛也好,结果是大不一样。

我现在随便说一个例子。我请问,譬如说我们目前来说,这个念佛是最多,实际上呢也的的确确适应我们目前的机,是最善巧的一个法门。在末法的时候,我们要想解脱这个苦恼的最善巧的法门,莫过于念佛是千真万确,但是祖师告诉我们说这是万修万人去,这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为什么我们修了半天修不去?这不是一个大问题吗?当然这个原因很多,那么,这个地方我简单地说明一下。说我们所以为凡夫不能去的原因是为什么?因为我们业障很重,而我们的智慧资粮不够,所以我们要把业障净除,然后呢资粮积聚了,那么然后你拿这个功德回向,如果够的话,你就能够往生,这是很明白的一个道理。

(p76) 现在我们其他的不谈,说现在为了要求念佛,然后我就单单念佛,这个好。可是我们往往产生一个问题,因为刚才说的,眼前事实上面大家没有圆满的教授,所以往往啊除了自己走自己的这个一门以外,往往彼此间哪不能互相认识,乃至于排斥。“排斥”,这事情是有非常严重的障碍的。

佛说得清清楚楚,他为了帮助一切众生,所以啊求各式各样的法门。所有的法门它无非是解决一切众生的种种方便的这个法,法无大小,本身最主要的应机、应机。而每一个法都经过佛无量劫舍头目脑髓,这样积聚起来的,所以它有它的无比的价值在。我们现在随便轻轻易易地否定它、毁谤它了,不知不觉当中造成功这个谤法的障碍。我们修学佛法的人都应该了解,佛经里面告诉我们,你造五逆十恶,诸佛菩萨有办法帮忙你啊忏悔解除,你谤了法,对不起!没有办法。结果我们现在修行的人自己谤了法了,请问这个是什么?增加无比的障碍!你说辛辛苦苦地念佛,念佛的功德不一定得到;你随随便便排斥别人,产生了绝大的障碍,你这样的一点点你就能去了吗?不但不能去啊,而且是积累了很多罪过,所以在这一点我只随举一例。

那就是说,假定我们了解这个大概的,也不要说最彻底圆满的,有一个稍微深一层的 (p77) 认识,那时候我们晓得:啊,是没错啊!修学佛法需要这样的圆满的,我眼前哪只是限于目前的状态,没办法真正地深学、广学,将来我决定要深学广学的!所以先因地上面种下一个要深学广学的因,所以怀着这个非常惭愧的心情,现在一心一意只有祈求这个大善知识,念阿弥陀佛,你就只管念你的自己,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呢,旁边的人哪如果在那地方,他弘他的教也好、他学他的禅也好,如果你有了这个正确的认识以后,我想我们就会这样想:“对啊!这个佛法在世间真不容易啊!佛陀经过无量阿僧祇劫舍头目脑髓,积累的这个圆满的教法,流传在世间。我们作为修学佛法的佛弟子,应该努力去把它弘扬、传持。而我现在力量不够,只能念佛,已经感到惭愧,现在看见他却是能够弘扬教、他能够弘扬禅,我赞叹欢喜得不得了!”在这种状态当中必然结果。说:“是的!将来我也要弘,可是眼前力量不够,所以我现在念佛。那么,我眼前单单……如果是每个人像我念佛,那个佛法不是慢慢地、慢慢地只有这个了,别的没有了吗?幸好他在这样努力啊,我就非常赞叹、非常欢喜。我可念我自己的佛!”结果呢,一方面你赞叹别人增长自己的功德;一方面哪我也赞叹你、你也赞叹我,佛教彼此互相赞叹,于是这个教法也旺,我们也增长功德,不影响你的念佛。

你在这种状态当中,有什么样不同呢?前者尽管你念佛,可是因为你谤法呀,造下 (p78) 来绝大的恶业。念得的一点功德被这个恶业抵销啊,还透三分,反而欠了很多自己还不知道。所以明明是万修万人去的最好法门,念了半天念不去。你现在懂得了道理,不要你改变,却是产生这么大的功效,第一个。第二个,因为你因地当中已经这样想:“对啊!我将来一定要求圆满的佛法,我现在先走这个路……。”等到你一旦到了极乐世界以后,完了以后,去了,那个时候你心里想一想:“现在到了,现在我要广学、深学。”你很快地这个因又启发,所以这条直道又走上去了。要不然的话,你尽管到了那个地方去,你种下去的因,到那时候发出来的芽,你还是会走你的老路子。至少到那时候,你重新要去忏悔等等,岂不浪费很多时间?所以这一点我们要认识的。不管是你准备走圆满的路子、不管你走目前哪一门,这个道理我们应该认识。所以这个圆满的教法,对我们实在太好、太好了!

那么现在大师就把真正的中心告诉我们,说主要的是能够把圆满的教法留在世间,你们能够圆满地学固然好;其他的人你只要得到了,不管你得到了以后,自己用的用在哪里,哪一部分都得到好处。所以他把这个圆满的教法解释,他自己本身也看见了这个事实,了解了这个道理,他心里面是非常欢喜。有这个圆满的教法,整个的那个弊端可以救,整个的佛法可以兴,而这个正是佛菩萨一向的他的志愿,一向的作法。所以他说: (p79) “故我心意遍勇喜。”啊,真欢喜啊!真欢喜啊!这欢喜的情况是遍而勇,遍而勇!这不是说这样地浅浅的、小小的,因为诸佛菩萨的心量本身这个状态就是这样。那么,这个是他造论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