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39卷A面

(手抄稿 第十八册 p73)

注意喔!这个是真正的“因”,从这个地方开始的。乃至于退一步,

p. 326

The arts and the best treasures in all worlds; The variety of sacred learning that is like an eye; Protections, awarenesses, mantras, and so on; The different attributes of the teachings that set these forth; The multitude of enumerations; and the doors to liberation; All such types of service to the world that display the great power of the conquerors children, all arise from the power of wisdom. 

【世间艺术及胜藏,所有如眼诸经典,救护觉慧及咒等,种种建立法差别。众多异门解脱门,彼彼利益世间相,大力佛子所显示,此等皆从慧力生。”】

没有一个不是,没有一个不是!世间的艺术呀,是啊!然后呢从世间的艺术,我们进入五明当中四明而进入内明哪!那么,这个内明什么?从闻思修开始,闻思修、看经典,那个像我们的眼睛一样呀!对不起,看了经典你还要智慧哦,没有智慧的,刚才说的又错了。然后呢救护我们的啊,这个不管你救护我们的从什么,从显密两道等等,都各式各样的差别法,不同的根性而建立不同的,对治不同的烦恼而建立不同的法。所以啊,有各式各样的方便、不同的门,去得到共同一个共同的利益─解脱。所有的这个利益,这个情(p74)况,“大力佛子所显示”,你学了以后啊,我们佛子所行、所成就的,都从什么地方开始啊?智慧。欸,从这个上生,以这个慧因,然后生起这样的功德,这样的力量。

前面是说智慧的功德,啊!这么好!这个啊,听过了以后,要自己心里上面不断地思惟、观察。我们有人说:“唉呀!叫我想这个东西啊,就是想不来。”那个时候啊,更应该努力,更应该忏悔。既然我们了解了这是根本的话,你们不要说:“唉呀!想不来,做不来。”正是前面障碍在,但是我们有幸而今天碰到了,在碰到了你如果再不努力的话,请问后果是什么?后果是什么?很明白地说明一个事情,现在你所以不乐或者不善巧,因为你宿生善根不够,障碍力大。总算你有幸还碰到了,所以眼前碰到了唯一的机会,就是忏除罪障,把这个障碍拿掉;然后呢,增强自己的力量。

假定你现在碰到了,你不做,时间是过去掉了,机会是失去了;还有一点事情更重要的,你现在不做,请问你做些什么?我们还在造业对不对?没有一刹那离开这个业。既然我们现在积集的业,跟这个修学佛法不相应,那么将来你感的果,你能够感得跟佛法相应的果吗?你造的跟佛法不相应的因,能感得跟佛法相应的果吗?我们修学佛法的人,对这点都不懂,还谈什么修学佛法呢?所以说,现在如果不做,既然没有做这个,种这个因,将来一定没有这个果。既然没有这个果的话,完啦!而你现在造的那种恶因哪,它一定先(p75)来,然后呢你辗转的……。就算你还回得过来,请问:你愿意在地狱当中受尽了千辛万苦,百千万劫再来吗?这是我们平常真正要注意的哦!所以不要说:“唉呀,这个东西很难哪,偷偷懒哪!”要另外一个方向,这个都是要靠智慧。

所以刚才说的这个道理都是智慧,“哎呀!我宿生没有努力啊!现在还不趁这个机会,赶快净除罪障,没机会。”你虽然不做,你心里面能够加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放下去是什么?业嘛,业是什么?思、思已业,大家记得吧?没有别的啊!所以你必定要从前面,那个前面凡是没有补的,赶快补进来。随时随地记着:啊,没错!你脑筋里面想:“对,以前我没做,现在我一定要做!”你坐在那里咬紧牙关去做做的话,欸,你那个时候就多一分力量。然后你跑过去,哎呀,看见佛啊,一心地就礼拜,一心地求忏悔,一心地念佛说:“阿弥陀佛啊,我现在一心一意只有皈投您了。”那句佛号,你念起来是有力得不得了,亲切得无比,因为你觉得你一无可依嘛!那唯一的就是阿弥陀佛,那时候你念起佛来就有力了。然后你念到、见到了阿弥陀佛啊,很快地,啊!自己告诉你这个法就相应了。好快哦,就上去了!这是我们千真万确应该必须知道的。

The faults of not having wisdom are as follows. 

【◎ 无慧过患中,】

(p76)现在我们看它的过患,反过来说,没有,有什么害处。啊!说有了,有这么大的好处啊!单单这个还不够哦,前面拉的力量不够,后面还要推的力量。所以前面是好得不得了的引诱,后面狮子、老虎,乃至于刀兵、水火啊,哦,在那儿逼上来,那时候我们就拼命会向前冲啦!说现在看看后面什么东西逼着我们。

Without wisdom, generosity and the other perfections are as if blind. 

【施等无慧如无眼目。】

欸!虽然你做布施做种种好事情,假定没智慧的话,就像没有眼睛哦!所以《华严》上面,大乘经论上面都是这么说呀:“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现在别以为,哎哟,我们在这儿修行哦!别以为我们在这儿修行哦!如果你没有智慧摄持的话,对不起,这个是魔业哦,我们只要仔细一看就晓得了哦!以我自己来说,也的确我很了解自己以前的错误,唉!说在那儿大声疾呼的这么也是这样。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想大家都了解,哎哟,我跟的老师、环境,所以持戒持得很认真。啊!觉得认真得不得了。我刚开始出家,我在狮头山,跟我师父,他那个圆光寺,我觉得那个吃饭要持午,他们十二点钟不吃,我就不吃。唉!我师父啊就、他就哄我一样:“啊,那好了,你一个人先吃。”十一点半叫小孩送上来。哇!人家辛辛苦苦煮,送上(p77)来,我还觉得:“这些人!是什么修学什么佛法!”我现在是一直在懊悔呀,一直在忏悔呀!我修了吗?你说这个叫修吗?我现在想想啊,一点都没有错呀!然后呢我做件那个衣服啊,穿得破破烂烂,好的也不肯穿,一天念多少佛。我同时曾经得到过念佛的经验,我也告诉过你们了,对不对?现在我过了多少年问人家,你念佛啊,那时候我刚出家哦,都已经有一功德,可是现在真正问起来啊,我那时都是做得错耶!所以说不要说你真正念佛念得这么好啊,都不一定能够往生哪,何况我们现在这地方胡思乱想啊,这是千真万确的呀!所以,最主要的靠什么?慧。这个过患在这里。

《The Verse Summary of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in Eight Thousand Lines 》states: How could billions of blind people without a guide, Who do not know the way, enter the city? Once these five perfections lack wisdom, they are blind. As they lack a guide, they cannot reach enlightenment. 

【《摄颂》云:“俱胝廋他无导盲,路且无知岂入城,五度无慧如无眼,无导非能证菩提。”】

唉呀,要这么长的路啊!“俱胝那廋他”,换句话说,这个这么长,“俱胝”是一个大数,这么样长的路,却没有人引导,瞎了眼睛,让它自己去跑,你能够跑到城里去吗?不可能的。所以这个经上面那个比喻就是这样,像大海里面一个盲眼的乌龟一样,要想“蹦!”一百年出来一趟,要想出来得正好说有一个浮木,这个里面一个洞,你要钻进去,那绝无可能的事情!要靠什么?靠智慧。所以呀,没有智慧的引导,不可能证得菩提!

Consequently, generosity and the other perfections do not become pure, and you do not find the correct view. 

(p78)【是故施等不能清净,亦复不能获得正见。】

所以布施等等,是不能清净,亦复不能获得正见。所以反过来说,我们常常记住哦,就是我们现在刚开始下脚第一步是持戒、持戒,真的要我们现在持戒持得清净,绝无可能。但是,我们现在只有一件事情保证我们─正见!昨天有一位同学还来问我,啊,我真欢喜啊,我想大家好用功哦!哎呀,看见说一个小事情,说这样做,难道这样做都有过错吗?我肯定地告诉他有过错。他当时听了就很怀疑。实际上呢,我们不妨仔细想想看。当然,在座后头很多没有受大戒的不知道。我不说那个戒篇的名义,戒上面告诉我们,尤其是所谓“百众学法”,啊,那一动就错、一动就错。你坐在那里一定要怎么坐,站在那里要怎么怎么站,穿衣服要怎么穿,我们现在随便地晃晃荡荡,一天到晚在违犯规矩当中,对不对?这个是小乘戒哦!尚且如此哦!然后呢,真正要清净,戒要到什么?初地菩萨还不行哦,二地,到离垢地,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哦!这样。

所以啊,这个时候,在这种情况之下,那你怎么办?你说的话,既然你戒持不干净,你一定堕落了嘛!是啊,经上说得很明白呀,你犯一个突吉罗,就是最小的罪,就刚才说,你如果说衣服穿得一点不好,走路的时候,眼睛什么随便一瞪,随便一来,你就犯了一个突吉罗。犯突吉罗─抱歉,我应该这么说,犯最轻的罪。犯最轻的罪,佛告诉我(p79)们,我们犯那个罪啊,堕落地狱当中要多少?人间九百万年的罪,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啊?我怕说错啊,你们晓得的人提醒我一下。那我们这样的话,哪一年时间能够成功啊?欸,它有一个特质的,我们要把握住─你正见未破,没关系!别以为我们得到正见哦!你们怎么样我不敢说,对我来说的话,我只晓得正见的门,现在晓得了向那个地方走,我未得正见,我谈不到告诉你们。你有了这个正见的标准去判别,那个时候晓得该怎么办,尽管你行持上面稍微有一点错误,不怕!

这个不但是理论,事实也确实如此。什么事实呢?现在我们譬如说,我们现在眼前的很多大德,我们眼前的譬如像我们广钦老和尚啊,或者什么啊,当代的很多大德。再前面一点的,什么弘一大师啊、印光大师啊,他们都往生了对不对?实际上,他们是不是持戒持得这么严哪?印光大师晚上还吃饭的,欸,这个罪还不是最小的哟!如果说像刚才说的话,他那岂只九百万年,但是,他却上品上生哦!这个地方说明了什么?正见!这样。那么所以说,如果没有智慧的话,你得不到这个,唉啊!那这个过患是不得了,不得了的过患!下面我们看:

The《Compendium of the Perfections》 states:If those intent upon the final fruit are without wisdom, their generosity does not purify them. The Buddha said, Giving for others' sake is supreme generosity." Other kinds of giving serve only to increase ones wealth. 

【如云:“无慧求果报,施体不能净,利他为胜施,余唯为增财。”】

(p80)我们讲讲布施,如果你布施,不了解智慧的话,送给别人要求果报,这个时候的布施不清净。真正的布施是完全为了什么?利他,而且要究竟圆满地利他,这个才是殊胜的。除了这个殊胜的以外,其他的都是什么?增加财富。这个财富是跟佛法不直接的,间接的,乃至于是染污的。跟法相应的才是。

And also: Ethical discipline does not become pure unless wisdom's light dispels the darkness. Ethical discipline without wisdom usually becomes sullied by afflictions through faulty understanding. 

【又云:“无破闇慧光,不能成净戒,多由无慧故,尸罗成浊染。”】

进一步布施下面的是持戒。因为你并没有智慧,不能冲破无明,所以这个持戒不清净,不清净。所以虽然我们在戒相上面做得很好,乃至于执着得很厉害,这个尸罗啊成浊染,成浊染。反过来,虽然也许戒相上面稍稍不能究竟圆满,但是你如果把握得住的话,我们却可以渐渐增上。就是像世间任何事情一样,做生意呀,绝对并没有说这个利润百分之百的,这个都是相对的,要一点……。不过问题是什么呢?你做得对的话,做的结果啊,赚;做得不对的话,是赔,一定要有一点副作用,这个是一定的。所以这个都是靠智慧。

And also: If your mind is muddled by the fault of erring intelligence, you have no interest in keeping the virtue of patience. You maintain a dislike for weighing merit and fault, and are like an unworthy king who becomes famous. 

【又云:“慧倒心混乱,不信住忍德,不乐观善恶,如无德王名。”】

下面呢,忍辱等等,由于我们没有智慧,这样,所以啊颠倒。所以在这种颠倒(p81)无明心混乱当中啊,“不信住忍德”,忍的真正的中心,什么?谛察法忍,对这个法要如实了解安住,以净信心安住在这个上面,那个时候你才能够行忍的忍德。所以你这一步一步,所以啊,因为你没有这个,是“不乐观善恶”,你没有智慧,所以不会好乐如理抉择是非善恶。在这种情况之下,虽然你行相上面做到了一点点,譬如说忍吧,你硬忍也做到了,人家看起来,欸,这个人能忍,但是这个忍不究竟,不究竟,像“无德王名”。这个无德王名,为什么叫无德王名?王,这个是世间最高的,尤其是古代,别人可以不知道,王一定知道。结果啊,偏偏这个国王是一个昏君,他不知道还好,一知道的话,他名誉扫地,大家:“唉,这个家伙!”就是这样一回事情。所以你得到了这个好名誉,适足以破坏你,不是真正的成就你呀!

And also: For adepts, wisdom is lauded as foremost; Nothing else is as subtle or profound. Without wisdom, you do not head straight for the mental path that is unclouded by the defects of desire. 

【又云:“智者所称赞,无余最细深,欲未障直道,无慧不能往。”】

真正智者所赞叹的、所需要的,是最深、最细,这个不能障碍的这一条菩提大王之路,没有智慧不可能去!

And also: Without maintaining joyous perseverance in wisdom's ways, your view will not become pure. 

【又云:“心不勤修慧,其见不能净。”】

真正中心是正知见,正知见然后究竟圆满的是无上菩提。这个东西呀,必定要靠智(p82)慧,而这个智慧要努力地修学,所以从亲近善知识,乃至于到究竟圆满的闻思修相应。

Here, the "king who becomes famous" refers to an unworthy king for whom fame occurs once, but then declines. You do not repel the darkness of delusions confusion as long as wisdom's great light does not shine, but when it does, you cast away the darkness, 

【王名称者,谓如无德之王,名称一扬后仍退失。乃至未发大慧光明,愚痴黑闇终不可灭,慧发即灭。】

这样。这个慧不是说听到一点就算哦!然后呢听了要思,思了以后呢,要修。要得到究竟圆满的智慧光明,那个时候才彻底地消除。所以说,一这个发了─慧,这个黑暗无明就消灭了。

so you must make an effort to generate wisdom with whatever capacity and strength you have. 

【故于发慧应随力能精勤修习。】

所以这个事情我们要努力的,真正要努力的。

The《Compendium of the Perfections》 says: Like the dawning of the sun's great light, The enormous power of wisdoms light arises And the concealing darkness in beings' minds Is completely dispelled, only its name left behind. And also: Therefore, with all the power at your disposal, Work hard at the methods for producing such wisdom. What are the causes of confusion? They are relying on bad friends; 

【如云:“由发大慧光明力,犹如出现大日光,众生身中黑闇覆,悉皆除遣唯余名。”又云:“故应尽自一切力,于如是慧勤修习。”愚痴之因,谓近恶友,】

这个好好的看一看!

laziness; indolence; oversleeping; taking no pleasure in analysis and discernment; lack of interest in the vast variety of phenomena; the pride of thinking "I know" when you do not; the major wrong views; and being discouraged and thinking, "Someone like me cannot do this," and thus not taking pleasure in relying upon the learned. 

【懈怠懒惰极重睡眠,不乐观择,不解方广,未知谓知,起增上慢,上品邪见,或生怯弱,念我不能,不乐亲近诸有智者。】

(p83)今天这个只念一遍,我为什么念一遍哪?晓得了愚痴的过患以后,你要除,一定要从因地上面找到哦!这个上面哪,大家先把它看一遍,明天还要细讲。而这个里边最严重的一项事情─恶友,这个恶友平时不是我们吵架的怨家哦,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我们一定要辨别得清楚善知识、恶知识,本论一开头的时候就特别告诉我们,也在这个地方。

请翻到《菩提道次第广论》326页,关于智慧,昨天已经说了智慧的殊胜的功德,今天继续讲没有智慧的过患。请看倒数第四行,昨天已经念过了。这个倒数第四,应该倒数第五行那个偈子开始:“如云:‘由发大慧光明力,犹如出现大日光,众生身中黑闇覆,悉皆除遣唯余名。’”因为我们从这个修学佛法的次第当中,如理地闻思修,启发了相应的大智光明,这个慧光就像日光一样,世间最强烈的,在任何情况之下,任何黑暗都可以破除。那么我们众生所具有的黑暗,也彻底破除,彻底破除,一无余遗。

“唯余名”,这个“名”可以作两方面的解释。名是虽然还有这个名字,没有实质,实际上呢,也可以说名就是指名言、世俗谛。换句话,我们看起来你真正的内证到这种境况,别人看起来在世俗的名言谛当中,他还是示现烦恼相,你也看见他觉得有烦恼,在他里边却是了无烦恼,了无烦恼。是啊!所以我们看,不要说证得佛果,乃至于很多行菩萨行者,乃至于罗汉行者,你去伤害他,或者什么等等啊,他了然、寂然不动,就是这样,(p84)那这是一种。还有一种呢,他就是现出那个贪瞋相来,我们常常说的逆化这一种。祖师们哪,像那个我们常常说济公活佛,就是南宋的那个道济禅师,啊!一天到晚吃酒啊什么,他没得酒就受不了的。但是你有这个本事吗?尽管一样行相上面还有,内在没有啦!那是刚开始,何况是佛呢!

所以“故应尽自一切努力,于如是慧勤修习”啊!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看看它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现在目的忙的什么?我们要得到好处,而实际上,我们所要的好处全部在这个里头啊!为了忙一点的世间的小利啊,大家都弄得不可开交,现在这么大的殊胜利益,当然我们应该这样去做。我们所以不能这样做,正说明了什么?我们的愚痴啊!而愚痴的对治,唯一的就是这个智慧啊!想到这地方,什么都是次要的,乃至于可以说唯有这一个,唯一的一件事情我们该做的。

那么为了这一点,下面这就很重要了。为什么我们愚痴呢?你不是已经见到了这个愚痴的祸害吗?也见到了智慧的殊胜的利益吗?你要除掉它的话,一定要从这个因上面,现在告诉了,所以这个因我们必定要正确地把握得住,然后努力去行持。

分几方面,第一个“谓近恶友”,是外在的。所以在佛法修学当中,最重要的是莫过于善知识;而最可怕的啊,是莫甚于恶知识,莫甚于恶知识。这一个一定要你自己去体(p85)验,当然在你体验之前,一定要如法如理地了解。我常常听见人家说,那世间人根本不谈啦,“哎呀,好得很啊!”这个不谈。就算修学了佛法,了解了,还有人说:“哎呀,这个不好意思!”说这个不好意思,请问这个不好意思是什么?不好意思是什么?我们不要说下地狱,人打你个耳光,比起这个不好意思来,你愿意接受哪一个?那当然,哦,这个打耳光受不了。然后你为了眼前的一点不好意思,将来岂只打耳光,岂只大损失,在长劫地狱里边。你愿意只为了这个不好意思,一点眼前的不好意思,把自己埋葬在这个地狱里边无量无边劫吗?这个天下之人之愚痴,是莫甚于此啊!所以说,正因为愚痴所以这样,而这个愚痴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恶知识,偏偏还在那儿说:“哎呀,这个不好意思啊!”

所以你们千万记住一个事实,你今天被了毒蛇咬了以后,你会不会觉得:哎呀,这个不好意思啊!你让它去。我请问你会不会这样啊?但有一种情况,那小孩子,喔唷!痛得要命哪!你不要说把他手指切掉,叫他绑他还不愿意咧,眼看着那个毒周流全身,这个是很清楚、很明白的。假定你自己清楚明白,晓得咬伤了非死不可的话,那马上一刀两断。自己的手指哦!这个很清楚明白。所以为什么本论一开头的时候,就告诉我们善、恶知识之辨,他又特别说明这个道理不是听懂就算,你要如理思惟。现在我们讲修行、修行,听完了以后,好啦!书本一合,没有了,这是为什么不得力的原因。

(p86)所以说现在我们真正要行持,必定要从前面的如理思惟,然后呢去了解了,忏悔业障,才能够把心里面这种心力扭得过来。要晓得这种力量是什么?也就是习性。习性呢,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就是一种推动我们的力量,而这个造的业习性,这个业,换句话叫作业习气。要晓得造的这个业的习气,这是我们这个五蕴当中行蕴所摄,大家在这里容或到现在还并不了解我们的行蕴的真实状态,那么在这个上头,我也今天点醒大家一下。这也是因为昨天有人问了,所以我在这地方特别说明。

这个在中士道的时候,不是曾经说过,有一个善知识朴穷瓦在“有”支上面下功夫,大家也不晓得什么原因。那么有几位同学已经体会到了,哦,说“有”支原来有这么大的力量,就是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力量推动你,这我说过很多次了。那么这个力量哪来的呢?今天我们在这里体验一下,你们很容易就体验得到。譬如说我们早晨上早课,然后呢,你念楞严咒也好,或者敲法器也好。这个时候很有意思啊,有的时候你是心力集中在那里一直念;有的时候你心力没有集中,欸,但是你照样地咕噜、咕噜、咕噜把它念下去。呵!背得很熟。可是如果中间有一个人插上那么一句,或者是你平常尽管背得很熟,我中间突然提一句说:“从那句接下去。”你想了半天你就接不下去,你们想想看,对不对?不妨眼前马上试一下,为什么原因接不下去啊?这个我们就弄不清楚了,的的确确弄(p87)不清楚,就是这样。还有呢,告诉你个道理,你听得很懂,听得很懂,可是比如说敲法器,欸,告诉你怎么弄,会。可是等到你自己摸上去的话,敲了一个手忙脚乱;等到你敲熟了以后,你不要去想它对不对,你拿上去就铿铃匡啷敲了,你也不晓得为什么敲得这么顺理成章,敲得这么好。这个经验大家都有,对不对?

那这个里边就很明白说明了两件事情:一个是想心所的功效,一个是行心所的功效。就是啊,你想:哦,这个事情要怎么敲的,嗯,“哃、哒,哃、哒”,这个样。他讲得清楚,听得清楚;可是叫你做的时候啊,做不清楚了。因为这个想心所的特质是什么?就是缘想,长、短、好、坏等等,你听懂觉得这样的一个心理。行心所叫什么?造作的力量。一定是心里面你要这样去做,然后呢,把它的诀窍在哪里,跟着身、口这样去做,做做做,养成功了业习气的话,这就有一股力量,这个叫作行。所以这个“行”,跟这个“想”是两件事情。你们一定要分辨得这个两个清楚了以后,所以当人家在那儿讲,你在那儿听的时候啊,你把它那个名身文句,内涵觉得懂了,那个时候啊,跟你“想”相应的。然后呢你自己要真正深入,必定要透过思,思才是什么?行心所,行蕴。说业是什么?思、思已业,然后呢你如理思惟。不过,思惟注意哦,“如理”两个字,并不是你自己一个人铿铃匡啷乱思、乱想一通。

(p88)平常我鼓励大家,看见大家是能想了,我很高兴,鼓励大家。鼓励大家的原因,就是平常很少人肯去思,是啊!是不管是哪一方面,你开始有了思啦,然后呢那时候再把“如理”两个字加进去,所以每一个地方要注意到。等到你经常地这样地思惟,如理思惟的时候,自然而然哪,你起心动念就是它。乃至于你不起心动念,欸,你在坐在这地方,一个境界现起的时候,你自然的反应就是。就好像我们刚才说那个念楞严咒,你一跑到去的话,那个维那一起了那个腔,你咕噜咕噜从头背到尾;然后你拿起铃鼓来叮叮当当当打,打得很好。所以一定要了解这个力量,所以它修行的过程重要你把握得住,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