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28卷A面

(手抄稿 第十六册 p239)

p. 303

(5) reciting its praises in a loud, clear voice; (6) correctly reflecting on it in solitude; 

【大音赞诵,独处空闲无倒思惟。】

这个是第五,第五是就是说那么修这个、这个,真正啊譬如说我们上殿、过堂等等,那个时候要赞叹也好、读诵也好,这个也是一样。譬如说我像刚才说的,我以前那个毛病觉得:哎呀!那个声调太高,伤气。不过现在倒是事实,我平常早晨上早殿,刚开始来的时候还是念出来,现在我经常都很少出声。这一点,我要特别跟大家说的,我现在很清楚,我平常这个目前的状态是每况愈下,只有一个时候,我就一跑到课堂里边就提起全部精神来。下来了以后,平常的啊,常常气都透不过来这个感觉。虽然好几位告诉我早晚课不要上,我觉得这是难得的一个机会,至少我在这个地方的殿堂上面拜,至少嘴巴上面念不出来,要留给大家同学的话,我心里要跟着缘。

(p240) 这个特别大家说明一下,在你们年轻的时候,我尽量地建议大家,像我这样,这样年纪大了以后,我还不松,轻轻放过,我觉得岁月无多啊!让那个岁月瘫在那个床上瘫掉的话,是太对不起这个佛法,也对不起我自己啊!所以我宁愿站在那里跌倒,跌倒在那个大殿上面,我觉得:然后跌倒了以后,到了极乐世界来拜这个骨头,那个远比在床上养得胖胖的,到了地狱来,来打它来得好得很多。这一点大家注意!啊,这个。

下面呢,“独处空闲无倒思惟”,再下面那就是第六个。平常的时候真正修学佛法的时候,最怕杂染,是啊,最怕杂染。所以好欢喜大家在一块儿的,这完全是不相应的。只有一个情况,为了谘询佛法,为了探讨佛法,那个时候他必须要一起,这个有它的特殊的功效。然后呢住在一块儿的依众靠众,那个是;但是呢在这种情况之下,大家为法而增上的。所以说真正努力的时候,那个是这样做法的。那么在那儿干什么呀?不是叫你一个人独处空闲那儿睡大觉哦─无倒思惟!要脑筋里面就这样,那个包括了修习很多各式各样的。

and (7) cultivating meditative serenity and insight that is imbued with yogic attention. 

【修习瑜伽作意所摄若止若观。】

那么“修习瑜伽作意”,“瑜伽”是相应义,所谓境、事、理等等。那么现在我们听懂了,如果在那儿听,那么从这个,怎么从这个名字上面了解这个义理。了解了义理, (p241) 怎么从这个不相应的染污法上面,根据这个义理,转变成功如理的这一方面,这个叫作瑜伽,就是跟法相应。以前是跟非法相应,这个一定要经过正确的认识,然后去修习,这个时候叫“作意”,思惟、观察。那么这个里边有两部分,属于止的、观的,一共七个,这个叫

When you strive at these, you accept the sufferings that arise. 

【为七摄法。】

这就是我们正修行的。前面这个东西,依止处啊、世法处啊、威仪处啊,这是前行,换句话说准备工作,我们正式修学的就是那一条。这个有很多条件、困难要克服,所以,

5. Acceptance of suffering that is based on living by begging. The seven aspects of living by begging are
(1) you experience having an ugly appearance due to shaving off your hair, beard and so forth; 
(2) you experience wearing cloth that is patched together and is of poor color; 
(3) you live by restraining yourself from the conduct of worldly persons and act in a way other than they do; 
(4) you give up farm work, etc., and then live by getting material goods from others, so you live in dependence on others; 
(5) since you do not accumulate or employ material gain, you seek things such as robes, etc., from others for as long as you live; 
(6) since you give up sexual intercourse, you turn away from human desires until you die; and
(7) since you give up dancing, laughter, and the like, you turn away from human merriment until you die in order to give up friends, intimate companions, childhood friends, and the like, as well as pleasures and enjoyments. You accept the suffering that comes about based on these. 

【于此劬劳所生众苦悉当忍受。乞活处者,剃须发等誓受毁形,受持裁染坏色之衣,从其一切世间游涉兢摄住故别行余法,舍务农等从他所得而存济故,依他存活,不应受用集所获故,尽寿从他求衣服等,断秽行故,尽寿遮止人间诸欲,舍离歌舞笑戏等故,及离与诸亲友同龄欢娱等故,尽寿遮止人间嬉戏,为七乞活,由依此等所生众苦应当忍受。】

这个也是七种,就是我们生活的方式。是,我们现在修行还要这个身体,这个身体要养活它。那么所以他下面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干什么?不是为了这个“我”啊,不是为了这个“坏聚”这个东西啊,在这个身上面、色壳子上面作功夫;真实了解它的虚假,所以剃除须发。不要说外面这东西一切都丢掉了,连他身体上自己有的东西,头发剃得光光 (p242) 的,什么都没有;“誓受毁形”,注意喔,誓愿的!哎呀,现在受这个。然后呢所以“受持”,我们真正受持的就是“裁染坏色之衣”,这个大家都了解的。换句话说,对于世间一切东西的话,哪怕这个颜色本身,一定要是坏色、坏色,那个正色不用的。

那么,从本来以前忙世间的大家一起,这些东西统统舍弃,统统舍弃,“别行余法”,跟那个世间完全不一样的,这点我们必定要把握得住。所以在这个上面啊,在家的如果想真正修学的话,那么慢慢、慢慢地远离。不要说:呀!这个也少不了啊,那个也少不了啊!出了家了,更是注意,你出家真正地不要说:哎呀!这个也不好意思,那个也不好意思。那个,出家完全错了,出家完全错了!出家真正的目的干什么呢?欸,就是这样做,这样做,如法去做。啊,这样就够意思!那样才够意思!你要这样想:对啊!以前一天到晚忙,攀那个世间的这种交情,现在要跟佛菩萨谈交情了。嗯,佛菩萨告诉我怎么做,我要怎么做,这个,所以这行别余法。

然后呢,下面这些告诉我们就这样,“舍务农等从他所得而存济故”,所以我们的种植或者什么等等啊,都是不要。讨什么,那得到什么就吃什么,有什么就用什么。然后“不应受用集所获故”,还有呢,这东西他们送来了以后,或者是自己想办法,或者……这个都不应该受用,都不应该受用。“尽寿从他求衣食等,断秽行故”,还有呢,这个 (p243) “尽寿”,样样东西都是,从样样东西,吃的也好、穿的也好,如果说你不一样去做的话,自己努力去弄的话,这个都是不清净的秽行、秽行。所以现在有很多这种概念,说起来是很有意思:啊!我将来要修行的,怎么办?先赚一笔钱摆在银行里边,然后去出家。你如果在家人这个倒是好办法,你先赚了一笔钱,然后呢,我啊,好。我还是个在家,那个对的,因为我不必再为这个忙。如果出家的话,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绝对没有说赚了一笔钱存在银行里边;一刀两断,就这个样,统统舍掉了!然后呢到那个时候吃的干什么办?就讨啊!这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典型的例子,这个是如法的。

不过跑到这地方大家千万注意啊!这个法,只是来要求我们自己的,要求我们自己的。所以你常常记得这个话,不要看:喔,这个人、那个人。那错了!他的对不对那他的事情,他是菩萨示现。就算他不是菩萨示现,你要修学佛法的,你自己说来批评别人对不对,那换句话说你有一个标准在。那么现在修学佛法的标准是什么标准?这个我们要把握得住。修学佛法的真正的标准是净化自己烦恼,现在你在这里管他这个长、这个短,请问这个是如法还是烦恼?如法吗?烦恼吗?你一想,晓得:啊!这个不如法,这个是烦恼之法。所以,别人怎么样不管,要了解这个道理是反过头来照顾自己。

除非是说大家同修,像我们这个环境,大家晓得的。那个时候的的确确,我们容或有 (p244) 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也靠朋友来那个谏劝,我们旁边的人也谏劝。是那个时候晓得的,我们大家同修。因为我自己一个不小心的话,又为它拉去了,那个时候靠师长策励我。所以同样地我看见那个同修,我对他非常好,那个时候告诉他:某人哪,你这样错啦!嗯,所以佛法里面有如法的谏劝,可是那个谏劝是一定什么啊?像刚才说的,就是你的的确确你自己是一番善意,然后告诉他。如果说我们是非莫辨的话,那个绝对不是佛法,佛法是智慧之法,所以辨那个是非要清楚,根本在什么地方。

所以说譬如说,刚才说如果说外面这一些东西,我们还是辨,辨了以后,紧跟着自己脑筋上面策励的什么?说:哪一个对、哪一个不对,我应该走对的,所以我净化我自己心里的烦恼。然后净化了以后怜悯他,你进一步帮助他,你绝对不会责备他,绝对不会责备他。所以持戒而觉得自己持戒,觉得人家不对,错了!如果说我们在共同的圈子当中,然后呢这个某人不对。那个时候,如果说你看见他不对,你心里面厌恶、瞋,那个时候你首先了解,对不起,我自己已经在烦恼当中,先把这个弄好,那时候你都不能开口。如果那个时候自己不是的,就是:哎呀!他是个很好的人,一个不小心。那时候他这么好,我就劝他,说:某人哪,你这个不对。这样的,每一个地方,你必定要辨别得很清楚,所以把握得住这个原则,那这一点我们这顺便一提。这个上面有很多,一条、一条我们也不必细 说,不必细说。

所以凡是这个世间的一切东西,所以乡里、国土,抉择这种东西都是这个样的。哎呀!这么这个出了家了,还是嘛以前的老朋友一大堆,乃至于家里的人什么等等,牵牵连连哪,那真是不可以!那么同时我也想起了,我昨天为什么特别说,说以后凡是有人来找我的话,请你们任何一位都注意,请他到客堂,然后我去,除非熟人。这个我告诉你一件事情,离开现在已经二十年了,那时候我刚出家,住在同净兰若。有一天,我这个妹妹跟那个妹夫,他们夫妻两个来看哦!那是从小我把她带大的,也可以这么说。那时正好生了一个病,从来我出了家以后,我到哪里去根本不告诉他们,他们也从来找不到我。那么那次因为动手术割胃,法师就说:“欸!这个大事情,你应该写个信告诉你叔叔一声。”好、好、好,那我就告诉他。哎哟,我叔叔听见了,晓得我在哪里,马上赶得来。因为这样的因缘,一住住了好几个月养好了,他们来看我。

看我,那时候我就随便地就让他两个人,我觉得这种情况之下,让他们进来嘛,就跑到我房间里。然后呢当时法师也没说什么,完了以后他跟着说:“刚才谁在你房里?”这样。我说:“妹妹,”我晓得他的意思,然后“妹夫。”“欸,戒律上面有没有告诉你,这个女性哪一种例外的啊?”他没有讲别的了,我到现在一直深深地警惕这个话。他并没 (p246) 有告诉你,乃至于母亲;女性,他只是说,嗯,我们应该界线划到什么地方。是眼前这个环境是如此,我们不要太忽视这个环境,可是我们能够做得到的地方是尽量做得到,这点我这地方呢顺便一提。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染是非常厉害、非常厉害,你不知不觉沾在那个地方的话,到那时候,它会发酵的。

所以常常记牢,那个广告商那个办法。你很讨厌那个广告,欸,但是他就放在中间。明明晓得,这个广告商也明明晓得你讨厌它,但是他偏偏放进去,结果呢这个广告就偏偏有效。对不对?为什么?就是你识田当中落下去了以后,一旦遇缘,如果你当时、事后没有如法对治的话,它那个一旦那个种子下去了,到那时候就触发这个缘的,会!所以这个戒律上面从很多微细的地方防啊,这有这个特质。所以我们别看,说好像这种很多小事情啊!实际上呢前面已经告诉我们,我们真正修的话,一定要从那个小事情上修起,大的苦我们忍不住,而是小的地方,这样,这个地方是顺便一说。

那么这个就是什么,第五项,第五项。由这种生活的方式,所产生的种种的苦。这个苦有两方面: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的。譬如说我们生理的这个容易了解,心理的什么呢?平常我们欢喜没有什么事情啊,大家聊聊天,到那时觉得:不可以、不可以!那心里面要阻止它,要阻止它。第六:

6. Acceptance of suffering that is based on fatigue due to perseverance. You accept the suffering that arises from mental and physical fatigue, hardship, and disturbance while you are persevering at cultivating virtues. 

(p247) 【勤劬处者,勤修善品,劬劳因缘所生众苦悉当忍受。】

这个容易,真正要修……。这个容易懂,但是呢文字容易懂,这可是做的时候很难啊!修行的时候要有勤精进,修种种的善品,这个时候有很大的苦,这个要忍受。最后,

7. Acceptance of suffering that is based on acting for the welfare of living beings. There are eleven activities for others' welfare; 

【利有情处者,谓十一事。】

这个前面在戒里边,摄有情戒当中十一条。十一条在这个戒波罗蜜最后那个小字,详细说明,详细说明,这里我不细解释了。

you accept the sufferings that occur because of these. 

【从此生苦皆应忍受。】

第八:

8 Acceptance of suffering that is based on current tasks. You accept the suffering that arises from tasks for a renunciate, such as the work associated with the begging bowl, robes, and so forth, or from the tasks for a householder, such as faultless work on a farm, in business, as a government employee, etc. 

【现所作处者,谓出家者,便有营为衣钵等业,诸在家者,则有无罪营农经商仕王等业,从此生苦悉当忍受。】

我们做的事情,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情,在家人有在家的事情。虽然它什么、什么“无罪营农”,这是指在家人哪,你还要忙你的士农工商,但是呢这个要什么?清净的,要无罪的。同样地,这个“无罪”两个字,对我们出家人也是一样。在佛世的时候,这个(p248) 不必,因为那时候都是正法时期。眼前我们特别重要,这个两个字特别重要,特别重要!所以千千万万不要说:哎呀!人家怎么做。是的,人家怎么做,你自己那时候要自己问:“我跑得来是学人家,还是学佛?”清楚极了!明白极了!所以你一定要注意,说:“我来干什么的?学佛的!”那不要说人家怎么做。我学佛的,人家也是学佛努力,比你强,啊!你说:“人家比我强,我赶快努力。”人家做得不如法,你就记住:我是来学佛的,他不如法,哦!我可不要学他,然后我学好了我要帮人家。你应该这样去想。不要说:人家也马马虎虎,我也马马虎虎。那你就完全错了,完全错、完全错了!

至少现在这个环境之下,特别注意:是,因为这个环境非常恶劣,你要彻底地改过来,不可能。然后呢在能力范围之内,尽你的最大努力去做,事相上面这样。然后呢心理上面告诉自己:我一定要百分之百地做到它!该圆满的功德,我一定要百分之百地圆满,该断除的是百分之百地断除。你心里面应该百分之一百斩钉截铁的一点都不留,这个心种很重要。你能够这样把那个心种摆在那里,将来你遇见什么缘的话,它触发的自然这个。所以我们不要一开始的时候,“哎呀!马马虎虎啦,现在就这个样啦!”那心里的种子就是这个哪!

所以记着哦!我前面告诉你们的这个十二因缘,就是我们修学佛法的钢骨,用在济度 (p249) 大家还是它;用在自己身上,你时时刻刻体验到,说:这个下一念、下一生,乃至下一件事情,怎么来的,都是这个上头。就是说,你前面先把那个种已经摆在这里,前面那个种什么?无明、行、识,这个识摆在那里。以后你遇缘去滋长它的话,然后呢这个识经过了爱、取的滋润,下面生起来的就是它。下一生如此,下一念是如此,下一件事情是也是如此。

那么我们目前,虽然是如法修了,还是集谛所摄,还记得吧!所以这个时候还是无明相应的,但是呢已经随顺于智慧的。要破无明,要见道以后的事情,见空性以后。所以现在我们处处地方告诉自己,现在这个心里面,以前处处地方马马虎虎,不如法的心念,现在一定要做到这个,这样。你心里面是在,虽然还在无明当中,可是随顺着善法的行,留下的识种子是这个东西。然后呢再遇见境界的时候,你仍旧是继续不断地触发那东西:我要努力地去做!尽管我做不到,事相上面莫可奈何,但是我尽我最大的努力。那个时候,你以善法欲相应的这个去处理它,下面紧跟着来的就是那个果报是生生增上。修行、修行,那就是修这个,这个我们务必要知道的,务必要知道的!

所以关于这一点的话,一条路─听闻正法,如理思惟。如理思惟另外叫无倒思惟,从反面来说,不要错,从正面来说,如理。平常我们经常这样,然后呢如果我们要想开口,就谈论这个问题。所以我特别赞叹,你们同学来问我,我总不嫌弃的,尽管我弄得一(p250) 点气力都没有,但是一谈到法,我的气力就来了。这个千万你们不要怕,我宁愿在那里讲完了以后,把它倒在这个地上送到火葬场,可是我不愿意在那里享受那个舒服。千真万确!我但愿诸位同修来帮忙我完成这个志愿。那么现在我们继续下去,这样的八种,

Even if you are stricken with any of the sufferings that arise in dependence on these eight bases, you do not give up your joyous perseverance at each. 

【如是八处所生众苦,随何苦起,皆应别别精进不废正趣菩提。】

嗯!这样,上面所告诉我们的这个八样东西,就是说明我们修行的时候,喏,这个大别。不管它生什么苦,个别个别的这个苦来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哪?欸,下面─精进。精进两个字啊,去努力,而且要如法地努力,绝对不要走错。走错是什么呢?废弃了“正趣菩提”了。换句话说,我们现在跑得来干什么?要走上那条菩提大道,要走上去一定有一个特质─精进,关于这点哪,绝不能随便地忽视、废弃!

You act for the sake of enlightenment, joyfully, not letting such sufferings become an obstacle that causes you to turn back once you have set forth. 

【已正趣入不令成其退转障碍,令意全无不喜而转。】

那么已经趣入的,那么继续地向上,千万不要因为上面这种因缘使它产生障碍,乃至于使你退转。下面有一句话特别重要喔!行为上面是这样,然后呢意乐,心理上面“全无不喜而转”,这个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处处地方要注意,做了一个东西以后,你要想一想:嗨!这下我对,这下我对!尽管你没有做得完全对,你说:嗯,没有错啊,但是我在 (p251) 每一步、每一步向上跨。

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我是一个常败将军!人家说“百战百胜”,是啊,我是“百战不退”!一直打下去。然后呢每打一次都败,但是我败完了以后就快乐。啊!我还在那儿打,这样,我还在那儿打,是越打是越快乐,是越打越快乐!我晓得这样打下去,总有一天被我打胜。而且打的时候我也快乐,固然克服了这个敌人快乐,我挨打的时候也快乐,为什么?我并没有被软暖习气所困啊!我是跟烦恼斗,嗯,我正在精进啊!因为精进所以挨打,欸,既然是挨打的话,我只要做对了,快乐,这个很重要、很重要!你能够这样的话,你自自然然而发现,并不困扰,并不困扰。

这个说一件小小的有趣的事情,这种事情都是帮助我们策励的喔!我记得小的时候打防预针,喔唷!一看见那个针就害怕得要命,躲得远远的,谁都不敢去弄。因为那个时候,在学校里边,喔,这个老师命令去见了,那个时候要找一个藉口,总是躲在后头。然后呢一下有的嘛这个地方不对,有的小便去了什么,排在最后,还是逃不走,还是逃不走。喔唷,痛得要命,咬紧了牙关,这样来。

后来啊,我的先父他真好,他平常就跟我常常叫我念这个儒家的书,后来他信佛了, (p252) 就跟我谈起这个事情。欸,我觉得:对啊!就像刚才说的,不管你逃也好或者弄也好,你总归逃不了对不对?你咬紧牙关这样嘛去对,这样。他,不管他怎么说,我听也听得很来劲,碰到那个时候,心里面总归不行。可是呢他不停止,他一直给我打气。打、打、打、打,后来我自己觉得:不再他打了,我自己也在打。欸,慢慢、慢慢慢,后来居然这个我一生经验当中最强烈的一次经验。有一次,不是,不晓得干什么,我想就想起了这个念头:对呀!我勇敢,我第一个来。然后呢咬紧牙关:我不怕!结果居然一针打下去的时候,不痛耶!哎呀!我心里面高兴了几天,高兴了几天,以后我一生一直在受用这件事情。

以后我就受戒去了─当然中间有很多这种事情─受戒去了,受戒的戒场上面有很多同修,喔唷,看见人家害怕得要命,又不能不烧这个,我们现在的习惯哦,哎呀!然后呢有一个人烧完了以后,他自己事前夸那个勇气,烧完了以后一直叫,皱眉苦脸以后。那时候因为我已经有过这个经验,有过这个体会,不是单单一次,不断地体会。所以我心里先想:欸,好啊!今天我在这个上面锻炼。我看看那个《法华经》上,药王菩萨他那个焚身那个故事,那我当然做不到,乃至于焚指也做不到,可是这个我可以做得到。哎,我觉得我没别的供养,在这供养。我这么大的身体,这么一点点供养,啊,这个我是难得的啊!

(p253) 我这是先自己这么想,也许拿现在的话来说,这种想法有点阿Q式的,但是这个妙不可言喔!我就这么想,然后到那儿烧的时候,嗯,心里面因为事前有准备,所以烧的时候,这个心里也心念非常之强烈。啊,就是越想越开心、越想越开心、越想越开心……。刚刚烧的时候有点痛,等到你非常高兴的时候,那个痛的感受就变得很微弱了,有很多事情就这么克服的。乃至于后来啊,这个深一层的不说,你们不妨自己去试试看。

所以,所以因为这种经验我才体会到,佛经上面有一个公案:佛为了求一个、半个偈子,然后呢舍头目脑髓。其中有一件事情,有一个罗刹说,他有半个偈子,佛要求。“欸,求佛法哪那么简单的!”“那么要怎么办呢?”“要证明你的诚心。”“怎么证明法呢?”“喏,古来的人要燃什么等等,你现在也是这样,身上挖一千个洞,把油灌在里边─灯,你有这个诚心,我教你。”然后:“好,来呀!”就身上挖一千个洞。哎呀!这我们能够想像吗?绝不可能的!最后他因为得到了这个法,然后一心思惟这个法,得到无痛之定,你们好好地看看这段公案。当以前啊,我只是真正赞叹而已,欸,慢慢、慢慢地我可以体会得到。我但愿你们慢慢地从这个上面去努力,你只要肯下这功夫,你们一定会体会得到。

那所以说这“微渐修”,你只要小的地方你能够注意的话,你了解它的特质在什么地 (p254) 方。你有了这个心,这个心会强烈地告诉你:对呀!对呀!然后呢前面说的道理都来了,你现世稍微做一点的小苦,将来这个无比的大胜利都来了。而且你有了这个经验,很多苦来的时候,你才能够挡得住,不但是不苦,而且是一种快乐,这个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所以说最后一句话“令意全无不喜而转”,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说“安而行之”做不到,那怎么办呢?“利、勉强”两个字,你们善巧地运用这个。平常的时候,你思惟它的利益;然后做的时候呢,因为这个利益的关系勉强它去做,做到后来你安而行之,彻底安而行之的时候,你就是佛,那我们就从这地方做起。

(3) Developing the patience of certitude about the teachings. 

【◎ 第三引发思胜解忍中胜解之境。】

他上面解释的这一点比较简单,实际上呢这一点最重要,最重要!同样地,前面讲那个,这个耐怨害忍,跟那个安受苦忍,告诉我们这个道理,都是怎么去如法如理地思惟,如法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