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20卷B面

(手抄稿 第十五册 p267)

那就是六度当中的第三一度。

p. 285 (12)

The explanation of how to train in the perfection of patience has five parts: 

【忍辱波罗蜜多分五。】

它内涵分成功五个项目:

1. What patience is

【① 忍之自性。】

第一个,忍的特质是什么?就是忍自己本身这个特质,所谓自性、体性,是一样。第二个呢?

2. How to begin the cultivation of patience

【② 趣入修忍之方便。】

我们了解了这个特质以后,他每一个地方都告诉我们:你要学这个方法的时候,不是马上教我们去学,一定还告诉我们,你用什么一种善巧方便,这个善巧方便会推动我们,会引诱我们,会策发我们全心全力去做这件事情。那么有了前面这一个条件,第一个,了解忍的特质是什么;以及有了推动我们学这一个忍的主要 (p268) 的力量以后;那个时候我们要去学,正学的时候才告诉我们,说那么忍的内涵有些什么,

3. The divisions of patience

【③ 忍之差别。】

这个不同的状态当中,使用不同的方式,产生不同的效果。最后,第四

4. How to practice

【④ 修忍时如何行。】

正式修的时候,那时候才谈到修。还没有包涵在里头的主要的意义在第五,最后一个项目。

5 A summary

【⑤ 此等摄义。今初,】

现在一个、一个项目来看,翻过来,第一个,就是忍的自性。

p. 286

Patience is (1) disregarding harm done to you, 2) accepting the suffering arising in your mindstream, and (3) being certain about the teachings and firmly maintaining belief in them. 

【◎ 耐他怨害,安受自身所生众苦,及善安住法思胜解。】

这个忍,忍辱波罗蜜多包涵了三个内容,包涵了三个内容。所以它不单单是世间的所谓忍耐,或者说,啊,这个人脾气很好,或者很有修养,叫作忍波罗蜜多。那么现在我们看看这个三个方面的特质是什么。

There are three sets of factors incompatible with these: 

【此等违品亦有三种。】

他先从反面来反显,然后呢才正面地烘云托月地衬出来忍的特质,是跟它相反的,这违品的是相反的。那么这个“违品”两个字,现在大家了解啊,始终要记住:在抉择这个法的时候,它并没有一点漏洞在这里边,换句话说不是明、就是暗。绝对不是说,啊,你赞成第一案、赞成第二案,有很多人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在这种情况之下,没有!在我们修学佛法过程当中,必定要了解的一点,就是说一点漏洞都没有的,这件事情当中 (p269) 就这么敌体相反的。你能够认识了那个错的那一面,怎么针对那个错的那一面去把它对治,彻底地解决,就是对的那一面,这样,所以现在从反显来说明正确的那一面。

反显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它正面是什么?你成就了以后的状态。既然对我们学的人来说,我们是一个凡夫,所以成就的状态,就算你说得很清楚,对我们来说非常陌生。而是说,它成就以后的违品,相违的就是要对治的这些毛病,?是我们现在眼前所有的,所以它是从违品上面说,我们就很容易了解、体会得到,就这样。那么你从这个上面遮止了这个所产生的功效,虽然我们没有直接的、正面的体验,可是从我们已经感受到犯的那个违品的那个上头,我们就可以体会得到的它的状态,这个是理由之一。当然还有更深远的理由,这里我们先不去说它。那么这个上面有三句话,现在呢同样地,这个三句话是针对着三件事情,哪三件事情啊?

for the first, hostility; 

【初谓瞋恚。】

第一个就是瞋恚,平常我们说三毒当中贪、瞋、痴,这个内涵满广泛的。第二个呢,

for the second, hostility and loss of courage; 

【次谓瞋恚及怯弱心。】

第二个呢,就是瞋心跟自己的“怯弱”,这两个字,就是说委曲,自己不够坚强这个 (p270) 心理。

and for the third, disbelief and dislike. 

【三谓不解无其乐欲。】

说不了解,不了解什么?不了解这个法、善净之法的特质。因为你不了解的,所以对这个真正的善法的美的地方、好的地方,你体会不到。既然体会不到的话,就生不起跟法相应的这种乐趣来。既然没有这个乐趣,你也不了解的话,自然你不会有追求这一个法的一种力量──这好乐心,这样。

这讲完了以后啊,再把它详细地说明一下。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第一句叫“耐他怨害”,能够忍耐别人来伤害你,别人来埋怨你。换句话说这两个是不管是心理上面、生理上面,别人对你有损害的时候你能够忍耐。反之你不能忍耐呢,就是什么?你就发脾气啊!注意瞋火、无明火!所以说它两个恰恰是相反的。那么平常我们一般人碰见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对我们自己造成伤害的时候,生理上面、心理上面啊,我们就自己无法忍耐的这种心里的烦恼相,我们晓得这个叫瞋、叫瞋恚。现在呢经过了这个善巧的方法,能够针对它、能够平息它,这个就是耐他怨害,这个是忍辱当中的一个特质。

其次呢,是外来的,是对自身所生的种种痛苦。那么自身所生的痛苦,我们会产生哪 (p271) 两种反应呢?第一个还是瞋心,哎呀,自己对自己的身心上的东西会有瞋恼。下面还有一个呢叫怯弱心,为什么讲怯弱心呀?实际上就是说,这个特别是当我们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因为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啊,自己的力量不够,所以产生很多苦恼。那个时候啊心里面就畏缩、退怯,不够坚强,特别是在修行这件事情上头。

我们现在先不必说经论上面告诉我们,佛因地当中这种舍头目脑髓,我们退一步,然后看菩萨祖师们这种精神,再退一步,一直退个一百步,看看我们现在眼前的状态。我们自己就了解:坐在这里讲起来啊,这个讲得头头是道,真正开始做起来了以后啊,那虽不能说一无是处,但是的的确确是问题丛生。喔,说到了冬天哪,天气冷的时候,这个打板响了以后,哎呀,起来觉得还舍它不得,这样,那就是这个状态。但是你反过来是情况,到真正天气暖和、热的时候啊,它又是反过来一种状态。我们从起床开始,然后呢上殿、过堂,任何一件事情上面,教我们如法如理去做。这个如法如理去做对我们现在来说,我们算是出了家,理路上面已经了解了,说:哎呀,这个贪是不好,要去掉它啊!尽管你理路了解,说得头头是道,对不起,这个境界摆在上头的话,你就是拿它没得办法。好一点的说:我要跟它斗!实际上呢,有没有斗得过啊?还没斗得过,斗败了,也只是说这么一句。而经常状态是碰见这种情况:唉呀!啧……。

(p272) 所以我自己的感受,我自己现在深深地感觉这个。当年我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师长们常常策励,策励了以后我心里总说:我还是个凡夫嘛,你要求我这么认真啊!这样。那个时候的心里啊,总算自己并没有太差,是太差那就完了。所以的的确确是可以说够差的啦,但是并没有太差,就幸好的还有个“太”字在那里。自己慢慢、慢慢地现在体会到,就是什么?这个时候啊自己就怯,心里胆怯了,然后呢自己感觉到不够坚强。

所以在这个地方真正要想修行的话,这一关冲不破的话,你绝不可能!那么现在这个地方就告诉我们怎么去做、怎么去做,这样。所以前面所讲的非常重要,你们一定要在这心理上面建设起来。而这个心理建设,大家还回忆一下:绝对不是说碰见强大的事情你来,那时候来不及了,而是很小的细微的地方。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你能够细微的地方,慢慢、慢慢把握住了,你在大的地方才有可能。要不然道理永远是讲得,啊!那个讲得头头是道,讲的是人造卫星,对我们来说在天上,我们总归就在地下。

这个概念在这个地方就会特别告诉我们,说我们今天真正殊胜的地方在什么呢?是,人造卫星,那么高的在天上,可是啊,欸,它却是我们步步踏实了正在走上去。所以我们必定要把我们了解这道理,在我们行持上面每一步就踏实了去做;你认得了这个道理,然后呢你做到了这样走上去的话,那个才是真正针对着。要不然的话呢,这种做学问的事情 (p273) 的话,对我们是一个大戏论。本来这个是对我们最好的引导必经的次第步骤,所以祖师们常常说:哎呀,这个无价之宝、摩尼宝,你拿来跑得去换糖吃,那是糟蹋了啦!这一点。所以对是自身所受的众苦,那个时候或者你没办法忍受而生瞋恚,或者你没办法担得起来而退怯,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呢,他说“善安住法思胜解”。我们现在在颠倒当中、在错误当中、在非法当中,我们现在所以要修学佛法的原因是为什么?虽然我们并没有如理如量地感到法的真实的内涵,可是我们确确实实地眼前的状态,这种痛苦多多少少体会到了。我们有幸而找到佛门当中,说:哪,这个真相是如此啊!这个苦岂是何止这么一点点,还多得多啊,大得厉害啊!原因在哪里啊?原因在你颠倒,你对于所对的境相,我们眼前的一切,没有正确地如理认识,乃至于如量地能够把这个所认识的,产生完满的这个了知。既然不了解,那当然不行啊!所以啊在颠倒当中,自然会产生这种问题的。

那么现在呢,既然来了以后要想解决这问题的话,一定要对于这个法,如理、如量地了解它。了解了够不够?不够,那是人家的,那是人家的!所以前面这一段叫作“闻”;然后呢你正确地把握得住这个内容了以后,上去的时候是“思”──经过了这样的善知识的如法地听闻,然后你如理思惟得到了跟法相应的一种胜解。这个特质前面一再说过了, (p274) 它法的特质我们要把握得住,破除烦恼的,所以我们修学佛法一定要把握住这根本。那个时候当解决了这个烦恼以后,你内心当中得到那种清凉感,那个是跟法相应的。啊!原来这个东西这么好啊、这么美啊!那个叫法味,那个叫法乐!

所以在昨、前两天谈起那个事情的时候,我想你们还记得:在我们不了解佛法之前,尽管说,哎哟,我看了很多经、念了很多,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呢文字上面转。如果你能够进一步从它所指的内涵上面,了解了它要指出来的行相的时候。那时候你体会到烦恼的特质,以及破除烦恼的方法,你能够运用上了以后,欸,人家来骂你、人家骗你,结果呢对你内心上产生了什么?欢喜。在以前的话,唉呀,你碰见了这种情况之下,人家来骂你、人家来骗你,你心里面会无法忍受,这样。现在呢你一比较之后──欢喜!结果你发现真正受用的是你呀!你当下是清凉,然后呢不再造业,以前的业是到此为止得到解脱,那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地摆在这个地方。

这种实际上还没有到根本哦,根本、真正的根本问题还在后头。所以我只是说,就我们眼前能够体会得到的这一种地方来告诉你,于是那个时候你对的这个法,如法地思惟得到了胜解──啊!能够安住在上头。这个法都是善法,这个法你能够善巧地安住在上面。否则的话呢,尽管我们文字很通,你无法安住,讲的时候可以,碰见事情啊,完了!所以 (p275) 这个地方,第三叫“不解”,不了解这一个佛法的特质。

那么不了解当然有几个:第一个呢,你根本连它碰到了解的人这个机会都没有;然后呢,碰到了以后你如理地听闻,听闻了够不够?不行!这个我想我们现在都有这个概念,听得觉得有道理,自己用、用不上,为什么?他所以告诉我们叫“法思”,欸,你的的确确非要如理思惟不可的。这个从前面一路上面每一个地方都抉择,都告诉我们关键就在这里。然后呢,到那个时候你不要说等到修相应,修相应那是境界非常高了,绝对动摇不了你,你就安住在这一个跟法相应的这种乐当中,或者是定相应的乐,或者是慧相应的乐。而佛法上面真正讲起来的,是偏重是真正主要的在这个慧相应的乐,当然一定要透过定,那个是以后再去说啊!

所以说这一个真正重要的,叫“不解无其乐欲”,无其乐欲。所以这个忍也有一层一层的深,到第三层到究竟的时候,这个叫作“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所以这个前面,也可以说平常我们叫生忍、法忍、无生法忍,这个三句话所代表的这个内涵,大概也是如此。继续下去,

Perfecting patience means that you simply complete your conditioning to a state of mind wherein you have stopped your anger and the like. 

【圆满忍辱波罗蜜多者,唯由自心灭除忿等修习圆满,】

(p276) 这个波罗蜜多到什么情况之下成就了呢?是说我们自己的内心把这个瞋恚,说“忿等”,等字包含了所有跟瞋相应的以及它的根本。瞋相应的,那也许表露在外面的形相上面,也许只是心里的这种瞋恚之心,乃至于它那个根本。根本是什么啊?那个种子、习气,彻底地解决的时候,那个是这个忍辱波罗蜜多圆满的时候。

It is not contingent upon all living beings becoming free from undisciplined conduct because you would not be able to bring this about, and because you accomplish your purpose pose just by disciplining your own mind. 

【非为观待一切有情悉离暴恶,非能办故,调伏自心即能成办所为事故。】

这个不是说使得外面一切的有情,“观待”是悉……就是说,相对待而说明这件事情,不是由于外面一切有情,他都没有暴恶了。因为我们所以──这个地方应该这么说,我们所以起瞋心是为什么?因为外面有那一种暴恶众生,非常恶劣,行为非常粗暴,哎呀,碰见这种情况,然后呢使得我们发瞋心,这样。它不是从这个上面着眼、看的,而是说我们内心来看的。因为你真正能够调的只能调自心,外面那些众生可不是我们能力,所以说“非能办故”,这不可能!你可以一个、两个可以,要想法界一切有情把他调伏,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要你能够把自心──自己心里边,把这个瞋恚,不但现行而且种子、习气彻底净除的时候,那么这个忍辱就行了!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tates: Undisciplined persons are as limitless as space; You could never overcome them. If you conquer the single mental state of anger, it is like vanquishing all your enemies. 

【《入行论》云:“恶有情如空,非能尽降伏,唯摧此忿心,如破一切敌。】

(p277) 这个暴恶的有情啊,唉呀,那是无量无边就像空一样。那个空就是的的确确那是无量无边的,你绝对没有办法可以彻底地调伏,就像前面讲这个布施、持戒的时候是一样。那时怎么办呢?你只要把自己内心当中这个瞋恚能够摧破的话,那就等于破了一切敌人,一切敌人。那个瞋心就是当这个境界现起的时候,产生这个对立状态,如果是你能够忍的话,那对不起,这个敌对状态在任何情况之下,自然而然就不会产生。我们看看佛陀因地当中,那很典型的例子都摆在那个地方,就是这样。所以他下面这个比喻啊,妙极了!

Where could you get enough leather to cover the entire surface of the earth? Wearing just the leather of your sandals Is like covering all the earth. 

【以皮覆此地,岂有尔许皮,唯以鞋底皮,如覆一切地。】

说就像我们跑在、走路的时候啊,在那个沙、石子充满着荆棘的地上去走一样,你想要那个皮,或者用那个地毯铺起来的话,它不可能,这个大地这么多。欸!现在有一个很妙的办法,用不着这么大、铺那么多,你只要做一个鞋子,把那个厚厚的一双鞋子穿在你脚上面。对不起,你穿了这双很厚的这双皮鞋,跑哪里都没有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学忍辱也是一样,你能够这样做到了,就等于把所有的地都覆盖住了。

Similarly, I cannot change external things, but when I can change my state of mind. Why do I need to change anything else?

【如是诸外物,我不能尽遮,应遮我自心,何须遮诸余。”】

所以外面的东西我不可能,应该遮的遮止我内心,而不是遮外头。那从前面一路上面 (p278) 来告诉我们:佛法是内明、内明,所以我们这个地方特别要注意,特别要注意!我们如果说听了这个道理以后,不在自己内心上用工夫,那完全冤枉,完全冤枉掉了,冤枉掉了自己,也对不起我们穿这身衣服。所以这个地方就特别,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警惕一下!

佛、菩萨、祖师没有一个例外的,所以我再提醒一下,喏,我自己的当年的痛苦的经验:不要说我是凡夫啊!“我──是凡夫,赶快努力啊!”要这样说。“佛、菩萨、圣人已经成就了,他尚且还这么精进啊,我是凡夫再不努力更待何时啊!”这个是我们应该讲的话,注意!平常我们如果说第一句话,前者的话:我是个凡夫啊,叫我怎么、怎么、怎么做得到,这是佛菩萨的事情啊!那个等于是说讲刚才那个举的比喻当中,哎,这个人造卫星美不可言啊,可是你永远仰起头来,坐在那个地上,然后呢趴在地上去看它。不是,完全不是,修学佛法绝对不是这样的!何况现在诸位大家有个心理说,我要学佛!什么学佛啊?你要解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的痛苦,现在连它这么一个小小的问题,碰到了以后你都不能解决。是,不能解决,当然,我们是凡夫,可是最主要的不能解决那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哪?说:我赶快努力呀!

然后呢,现在学到这里为止,我们已经找到了,处处地方总是在自己内心上面:对,没错!如果说你碰到这种地方说,你责怪别人的话,你第一步已经走错了,下面根本完全 (p279) 不谈,这个是它的一个根本问题。所以他前面比喻,一方面是告诉我们修忍辱是这样修,一方面也特别地这个方向已经很明白指出来啦!很明白指出来了,就是在我们自己的内心上面下功夫,这个叫作内明。所以这个“忍”字啊,妙极了,心上一把刀!这一把刀摆在别的地方还可以马马虎虎,摆在这个地方,你向前一点觉得刺破一点皮就算,再过、再过去的话,刺穿;摆在这个地方,一把刀摆上去,你向前一步的话送你命。现在送的什么命啊?法身慧命,这个肉身的命固然送掉了,法身的慧命的命是更可怕、更严重哦!喔,这一点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这个是忍的特质。那么下面呢,

2 How to begin the cultivation of patience

【◎ 第二趣入修忍之方便者。】

在我们没有修之前先告诉我们:欸,有一个善巧的方法,你怎么在这个方法上面能够善巧了以后,然后呢,欸,你再去修、再去修。他下面告诉我们这个: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ways to cultivate patience, 

【虽有多门。】

这个修忍的方法是很多呀!这一个地方,

to begin I will explain the meditation on the benefits of patience and the faults of not being patient. 

【且当宣说修忍胜利不忍过患。】

(p280) 修了这个的殊胜的利益,不学这个的大的过失以及患害,对我们的害处,处处地方都是这样。因为这两样东西,在这个策发我们修行的方便当中,可以说最主要的,也是最有力的。我们目前只要把最主要的、最有力的根本把握住了,然后推动你去向上,自然而然那些枝末、根本都来了,都来了!

The benefits are set forth in 《the Bodhisattva Levels》. Initially, bodhisattvas consider the benefits of patience. They think, "Persons who have patience will not have many enemies later on and will not have many separations from those to whom they are close. They will have much happiness and contentment. They will have no regret at the time of death, and upon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ir bodies they will also be reborn among the deities in the happy realms of high status." By looking at such benefits, they too are patient. They engage others in upholding patience, and they also praise patience. When they see patient persons, they are delighted and full of joy. 

【其中胜利如〈菩萨地〉云:“谓诸菩萨,先于其忍见诸胜利,谓能堪忍补特伽罗,于当来世无多怨敌无多乖离,有多喜乐,临终无悔,于身坏后当生善趣天世界中。见胜利已自能堪忍,劝他行忍赞忍功德,见能行忍补特伽罗慰意庆喜。”】

那么先引〈菩萨地〉,这是这个《瑜伽师地论》上面那一段文。说这个菩萨呀,“先”,看哦!欸,他在修这个忍辱之前,他为什么要去修啊?先看到这个忍辱波罗蜜多这一件事情,种种的殊胜的利益。这个利益是什么呀?哦,说“谓”,那就是指下面,分别地说明:他凡是能够修忍辱的那一些人,“补特伽罗”就是那些人,于当来世是“无多怨敌,无多乖离”啊!这种人将来很少冤家对头,这是最恶劣的。其次呢,没有乖离,他周围的人都跟他非常亲厚,不会相乖背,不会离开他的,不会离开他的。

而且这个反面哪,“有多喜乐”。这个冤家对头啊,那是给你的是无非痛苦,无非 (p281) 痛苦;然后呢第二种人的话,你周围的人的话,虽然是满好的,可是一旦离你而去,跟你不相应的时候,你心里面哪,前面的乐反而生苦。现在呢这些都没有,而且啊有种种的喜乐,有种种的喜乐,所以说“有多喜乐”,这个详细的下面会解释。那么还有呢,这个是将来的、将来的,眼前呢,是“临终无悔”。

到临终的时候,没有悔。为什么没有悔啊?这个地方倒是可以简单地说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