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22卷B面

(手抄稿 第十六册 p51)

【是为非现见之过患。】

上面就说这个过患,就是不忍的过患。不忍的过患当中分两部分,一个是眼前可以看得见,一个是眼前看不见的。现在呢?上面已经说明了了,说明了了,眼前看不见的种种的严重的患害,不忍有这么个厉害法。我们了解了以后,就一定想办法把它去除掉,想办法把它去除掉。再下面?

p. 289 (7)

The faults of anger visible in this lifetime are

【◎ 现法过患者,】

眼前看得见的,这个比较容易,我们容易体会得到。

that you do not experience a peaceful and good mind; 

(p52) 【意不调柔心不静寂。】

对啊!当我们发脾气的时候,哎呀,那个心里边简直是不调柔、不寂静,每一个人都能够体会得到。而且还有一点,当那个瞋心现行的时候,那你简直是什么理智都失去了,什么理智都失去了!我们这个下面先不必深一层谈,我们现在再回忆一下,前面讲苦的那个,恶道苦的时候,记得不记得?说当这个业所逼的时候,业所逼的时候,那个雪下在我们身上嘛,我们像被火烧一样,那个是什么?那个是寒业。反过来呢,业逼的时候,哪怕那个火烧的时候,你觉得像冰库里边一样。所以它下面的结论是:猛业成熟─猛利的、强大的业力成熟的时候,你呀都在这种颠倒状态当中,这个跟外面的境没有关系。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话?我们马上可以体验一下,当你这个瞋火非常大的时候啊,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对不对?我们或者是自己,或者看别人,当这个人暴跳如雷的时候,你怎么劝他,理由是一点没有用的,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碰到自己的时候也是如此。这个说明什么?喏!这个因就是这样的一个因,所以当这个因感果成熟的时候,欸!尽管在太阳晒的时候,乃至于火上烤的时候,你觉得冷得受不了。反过来啊,尽管雪、冰摆在那冰箱里,你觉得热得受不了!是什么状态啊?就是刚才这种说法。就是当你这个瞋火非常猛利的时候,你什么理由都没有用;同样地,贪心很炽然的时候、炽烈的时 (p53) 候,外面的什么境界都完全挡不住,就一直跟着这个。所以如是因感如是果,再清楚不过!你把这个因果概念认识了,然后在事相上面去观察的话,那个时候你就晓得:啊!原来这个事情是这么个严重、这么个可怕法啊!我们了解了这个,然后要去修行,要去断除什么等等啊,都办得到。否则的话,那都是空话,讲讲道理可以。所以这个概念,今天那么简单地说一下,好。

请翻到《菩提道次第广论》289页,那么昨天已经把不忍这个缺陷,不忍的种种害处,当中不现见的,眼前看不见的那一部分已经讲过了。那么这个后面呢,尤其是辨这个断善根,实际上,这不仅仅是指善根断不断,我们很多地方要了解,它这个辨的重点在什么地方,这样。换句话说,要告诉我们,我们真正要想把握住正确的这个根本因,乃至于把那根本如何圆满,一开头的时候,这个根本理路不能偏差,不能偏差。

平常我们学的时候,总是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所覆,由于自己的执着,陷在这个里边,碰到什么,先入为主的概念。往往这种概念会对我们产生非常深远的、绝大的祸害,这个是我们在这个地方要特别指出来,所以我凡是碰到这种地方都指出来。我自己当年就犯了这个毛病,现在在座,看见诸位同修几乎没有例外的。尤其是我们好学,刚开始学了一点,个人的知见渐渐这个样,就成渐渐这个样。实际上呢,都陷在这个同样的一个这个 (p54) 畴范里边,都是刚才说的。所以凡是这种地方,你们不要轻轻地放过。

那么,上面一段当中曾经说过了,说辨别了以后,他又告诉我们应该依止佛陀的圣教及依教的正理,去善巧地思惟、观察、分辨。这个话本身一听就懂,做到非常难,做到它非常难!这个因为现在我们是依止的圣教,不是圣人亲口对着我们讲的,这个有绝大的差别。这个圣人也必须是什么?佛陀。他是一个彻底圆满的,他能够具足十力、四无所畏,所以我们的根性的源源本本,他了解得非常清楚;应该针对着我们个人的个性,说这个理智也一样地没有一点点缺陷。那么等到佛说了以后,弟子记下来,这个经典这叫圣教。这个圣教用到我们身上来,却没有刚才说的那个能力。那么那个时候呢,就是我们判断的时候,还是陷在我们自己个人的见解当中,我们的认识当中,只能见到这个里边的局部,而这个局部就是我们自己相应的那部分。

所以说,是的,我们应该依止圣教,但是我们对圣教能够理解得像佛陀告诉我们那样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定要还要依论,这个论还是无垢的经论哪,善加抉择。这个论就是仔细地拣敲,彼此之间它为什么要说这个话,理趣何在。一定在这种辨别当中,跟经里边的意旨绝不违背,绝不违背!在这一点上面的话,那个就不是那么简单,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以它本论也告诉我们─“故当善阅经教而善 (p55) 思择”。我们必定要,它这个上面不说广学而叫善阅,换句话说,你要对这个经教里面所讲的真正的内涵,要能够如理地抉择,不要走错,这个才是善的。这一点在这地方再提一下、再提一下。

下面呢,我们今天说现法过患,就是眼前看得见的。昨天提了个头,今天我们解释那个内涵─意不调柔心不寂静,那个是它的总纲。

the joy and happiness that you had previously perish, and you cannot regain them; you cannot sleep well; and you weaken the stability wherein your mind stays calm. 

【又诸喜乐,先有失坏后不可得,睡不安眠,心失坚固平等而住,】

种种的好的事情,快乐的事情。喜跟乐也可以指一样,平常我们喜的,讲心理状态;乐的─生理的感受,细分是这样。粗分的话呢,总是好的那一方面,那种感受。由于瞋的关系,然后呢已经有的这种好的、快乐,不管是心理的、生理的就会失掉,以后呢就得不到。乃至于不要说白天,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是睡不好,这样,这是一般状态。然后我们的心情呢,平常的时候希求要平稳、平等,做不到,这个一直在粗猛的这种烦恼当中,困扰当中。一直地这样的,啊!这个……这我想我们人人都感受得到的,这样的大的缺陷。更进一步:

When you have great hatred, even those for whom you formerly cared forget your kindness and kill you; even friends and relatives will get annoyed and leave you; although you gather others with your generosity, they will not stay; and so on. 

【若瞋恚重,虽先恩养忘恩反杀,诸亲眷属厌患弃舍,虽以施摄亦不安住等。】

乃至于更进一步,如果瞋心大的话,有恩于你的人,乃至于忘恩,不但是负义,反而 (p56) 产生非常激烈的反杀、反杀。像我们看看,有很多这种凶杀案哪,那个凶杀案的刚开始,固然有很多是由于窃盗等等,有很多它不是。先哪,大家恩恩爱爱的,这样由于一点点小事情看不透、认不清,产生了瞋恚;结果呢,反目成仇,乃至于家里边亲属、亲子之间。这个好可怕、好可怕!那么乃至于亲属等等,因为这样的话,人人厌恶、人人害怕,舍你而去。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说就算是你用种种布施帮忙他,你也没有办法能够跟他相处,摄受他;也没有能够共同好好地安处。所以瞋有这么大的祸害,这是我们很容易感受得到的。下面引论上面,也特别说明。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tates: In the grasp of the mental pains of hate, your mind does not experience peace. You do not find joy or happiness. Sleep does not come, and you become unstable. Even those who depend on a master who cares for them with wealth and services, will overcome and kill a master who gets angry. His anger disheartens friends. Though he gathers people with gifts, they will not serve him. In brief, no angry person is happy. 

【《入行论》云:“若持瞋箭心,意不受寂静,喜乐不可得,无眠不坚住。有以财供事,恩给而依止,彼反于瞋恚,恩主行弑害。由瞋亲友厌,施摄亦不依,总之有瞋恚,全无安乐住。”】

上面这个解释,就是解释这个《入行论》当中的。所以前面解释过了,最后论当中最后一句话:总之,一有了这个东西─瞋恚的话,你呀,绝没有安乐。这东西是非常坏、非常坏!

The《Garland of Birth Stories》 also says: When your complexion is spoiled by the fire of anger, you cannot look good though adorned with jewelry. You may sleep on a good bed, but your mind suffers the sharp pains of anger. 

【《本生论》亦云:“忿火能坏妙容色,虽饰庄严亦无美,纵卧安乐诸卧具,忿箭刺 (p57) 心而受苦。】

当这个忿怒之火烧的时候啊,就算你很美的,那也……再美的美人一发脾气,喔唷!再好的人,你一发脾气,你就见了非常可怕,这是本身的。同样地,外面的用种种的庄饰也是一样,这是对外面的容貌上来说─身。下面呢,就是对你自己的心理上面的,乃至于安乐的时候,你种种舒服地睡在那个地方,但是因为这个恚像箭一样,啊!你心里面还是痛苦无比。我想这个是我们人人有这个经验,坐立不安,就是这种状态。

You forget to achieve goals beneficial to yourself. Tormented by anger, you take an evil path. You ruin the achievement of your aims and your good name. Your grandeur fades like the waning moon. 

【忘失成办自利益,由忿烧恼趣恶途,失坏名称及义利,犹如黑月失吉祥。】

这个东西能够,一旦瞋心引发了以后,你平常想到的种种的自利这种东西,那统统忘失掉了,这我们人人都有这个经验。等到你一旦瞋火发的时候,啊!你什么也都忘得干干净净,什么都忘得干干净净!我曾经碰见过这么一个人,不是看见,是听见,但是确实有这个人。这一家人家,那么彼此间都是瞋心很大,然后呢等到一旦吵起架来的时候,家里的东西啊,就乒铃乓啷就摔。结果他平常的时候辛苦了半天,哎呀!弄这个东西;等到一发脾气,把辛苦的东西统统把它打破,然后打破了回头再去忙。那个是很典型的例子,那是这外头的东西。

(p58) 现在实际上呢,我们现在修学佛法的人,积的财物不是外财而是内的法财。同样的道理,这个辛辛苦苦聚集的这个法财,你一念瞋心一来的话,统统毁坏无遗啊!我们平常是为了自己,实际上呢这个地方,所以处处地方要把那个自己的利益要看透,要看得深远。他发脾气的人也未尝不是为了自己,结果呢,因为不了解如理如法的这个意义,所以反而大大了伤害了自己。这个点,把为了自己的利益,忘得干干净净!那么而且呢,在由于忿怒所烧,这个烦恼把我们送到这个恶途;走到坏─现在也坏、将来也坏,然后呢名闻也坏、利养也坏,唉!一切都是。这个像什么?总是这是坏的,“黑月失吉祥”,这是坏事情,碰到了,谁碰到了谁就倒楣,谁碰到了谁就倒楣!就是这样。

Though your friends love you, you fall into an abyss of wrong. Weakening your intelligence about what is helpful and what harmful, you mostly transgress and your mind becomes confused. 

【虽诸亲友极爱乐,忿堕非理险恶处,心于利害失观慧,多作乖违心愚迷。】

在这种状态当中,虽然自己最亲近的人,非常好的,因为一旦被这个瞋恚之心所遮障,那都坏了、都坏了!彼此间都做出绝不合理的事情,造成功非常恶劣的状态。那个时候心里边为粗猛的烦恼所使,根本理智完全失去掉了,根本不可能正确地了解到利害。在这种情况之下,所作的事情啊,统统都是跟正道是背道而驰的。那是啊,真是可以说愚痴、迷惑到极点!

Through anger you are accustomed to sinful acts, so you suffer for a hundred years in miserable realms. What harm greater than this could be done even by enemies avenging the great harm you have done? This anger is the inner enemy; I know it to be so. Who can bear its proliferation? 

(p59) 【由忿串习诸恶业,百年受苦于恶趣,如极损他来复雠,怨敌何有过于此。此忿为内怨,我如是知已,士夫谁能忍,令此张势力。”】

这个地方告诉我们,由于我们对这个瞋恚之心,被它所使,养成功了习惯,造种种为瞋所使的恶业。唉!那将来啊,永远这个你的一生就是受苦,受苦。就是在人间当中,实际上这个过的都是恶道,将来一定还是走到这条路上去,这条路上去。平常如果对世间的、外面的仇人来说,外面的仇人来说,你怎么样对他有绝大的怨仇,再大的怨仇,没有一个能够抵得上这个内心的瞋恚这么严重的。外面再大的怨仇,他来伤害我们的这个严重性,绝对没有办法跟里边的瞋恚这个伤害来得比!所以这个要晓得,了解了这一点,说我真正地了解了,这个内在的大怨家─这个瞋恚心哪!要这样认识它。你真正认识它了,谁也不能忍受啊!绝对不让这个瞋恚的势力,把它伸张扩大呀!

这妙咧!这个地方教我们对治忍,但是我们要怎么办呢?要用不忍去对治这个忍!这个话说起来很有意思。所以你们有没有看见那个密教的这个图当中,有大瞋相,它有它的道理。它就善巧地利用人的那个大瞋哪,来对治这种东西,嗯!现在也是一样。我们平常“忍非应处”─不是忍哪,忍不应该忍的,就这样;然后呢,我们不忍也做错了。它现 (p60) 在假定你能看对了,你能够不忍的话,那好!在这种状态之中,你不忍的什么?不忍你的烦恼,不忍你的贪瞋痴,对不对?在这种情况之下,就怕你忍,你能不忍才好!所以我们一定要辨别得很清楚,一切法,问题不在这个法本身的,就是你认得这个法的法相,这个种种的关键,你善巧地运用。贪,贪也是最好的,瞋,瞋也是最好的!

怎么呢?你要贪,贪什么?善法欲嘛!瞋,瞋是什么?瞋你的烦恼种嘛!凡夫就用这一个方面,所以才能够提起一个人的勇猛、精进之心。所以是真正的这个地方所谓的士夫啊,这个士夫他有个特别的,这个士夫就像佛家说的“儒”。啊!那个儒家的那个儒者,那绝对不是普通一般世间我们想像的普通人,那个人就是的的确确是一个大丈夫。现在我们三界当中人天师范哪,也要作这样的一个人。那么我们应该了解,我们起心动念应该如理地行持是什么,就对这个东西不忍!不能忍!

p. 290

Meditate until you are firmly convinced that grave consequences such as these arise from anger. 

【此等过患皆从忿起乃至未得决定了解应当修习。】

这一个过失、患害啊,都从什么地方?都从这个地方来的,现见的、不现见的。那么我们现在,在还没有得到决定胜解之前,要努力地修习,要努力地修习!他每一次讲完了,总要把这一句话来叮咛我们一下。再三叮咛的道理,我们一定要在这个地方“三复斯(p61) 言”,再三地反覆思惟!然后呢,那个时候你能够运用它,能运用它就得到这个好处。

Thus,《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ays: There is no sin like hatred, and no fortitude like patience. Therefore, earnestly cultivate patience in a variety of ways. 

【如《入行论》云:“无如瞋之恶,无如忍难行,故应种种理,殷重修堪忍。”】

那么这个论上面,菩萨又特别地告诉我们:这个看看喏!这个瞋这样东西的可恶、可怕,以及它的恶劣的严重性。那么怎么办呢?只有忍耐去对治。但是忍耐这个东西又非常地难做,不是那么简单的,却有它无比的大胜利。反过来,你不能忍耐,让瞋的话,却有这么严重的过患。那既然如此的话,我们必须怎么办呢?要“种种理”啊,多方面努力地、认真地,“殷重”就是殷重地、认真地去修它。假定说这个忍很容易的话,说过了我们就好啰!这样。另外一方面,如果说假如这个瞋没有这么严重的话,你说不定也可以马马虎虎。现在呢,恰恰不是那样,瞋有这么个严重法,对治它的忍,又这么个难做法。所以我们只有一个办法,要从多方面的认识,深广的认识,然后呢把这个如理的认识,还要认真殷重地去修习、去对治它。

First, understand the benefits and faults, and then strive to cultivate patience in many ways. 

【由见胜利过患为先,应以多门勤修堪忍。】

就是这样,结论就是这样的。我们了解了这一点,所以说多方面地努力修这个。

The reason behind the first line is set forth in Candrakīrti's 《Explanation of the "Middle Way" Commentary》: You cannot measure the fruitions of anger, just as you cannot measure the water in the ocean with a balance scale. Therefore, for projecting unpleasant effects and damaging virtue, there is no sin greater than a lack of patience. 

(p62) 【初句之理由,如《入中论释》云:“如大海水,非以秤量能定其量,其异熟限亦不能定。故能如是引非爱果,及能害善,除不忍外,更无余恶最为强盛。”】

这个里边特别又强调一下:正因为这个瞋心之害,实在太严重了!所以这个菩萨、祖师种种方面,乃至于论上面一再、再三来告诉我们,提醒我们。就像大海水一样,不是我们普通的那个秤哪、那个容器能够量的。那么现在这个情况之下,那个瞋心所感得的异熟的果报,那也啊,啊!大得不得了,非常可怕、非常可怕!所以说这一个非可爱的,这种恶劣的、这种伤害我们的这个力量啊,除了这个不忍─换句话除了瞋心以外的话,更没有其他的任何一样东西有这么强盛法啊!

这是特别地告诉我们这个过患。前面任何一个地方,一定告诉我们的过患,然后呢我们避免过患,推动我们、策励我们去修。说现在这个过患,他一再特别强调、特别说明,我们现在了解最强盛的就是这个。所以平常如果我们瞋心大的人,在这一点上特别注意。还有呢,更重要的,瞋心大的人要特别找到:我这个瞋心的引发,通常从什么地方?要注意!有很多从“见”上面,有很多从“情”上面,你一定要找到那个根由,然后从这个地方除去的话,就很容易,很容易。

For, although other sins result in extremely unpleasant fruitions, they are not great sins on that account alone, given that they do not destroy roots of virtue. 

(p63) 【若仅生最大非爱异熟而不坏善根,则非如此最大恶故。】

下面又说,说它上面说,“引非爱果,及能害善”,就是能够破坏善根。它假定这个瞋仅仅引生非可爱的异熟,换句话说,单单引发你恶报的话,还情有可原;现在呢不但如此,而且还要坏善根。啊!是两样东西,这个任何一样东西都已经可怕极了,这两样兼具啊!说它这个东西,

Still, there are many wrongs other than anger that combine both production of a terrible fruition and destruction of the roots of virtue: 

【然能双具引大异熟及坏善根所有恶行。】

而关于这一点。

wrong views that deny cause and effect; abandoning the sublime teachings; generating pride in relation to bodhisattvas, gurus, and the like and thus terribly belittling them; and so forth. You can know of these from the 《Compendium of Trainings》. 

【除瞋而外余尚众多,谓诽谤因果所有邪见,及谤正法,并于菩萨尊长等所起大轻蔑,生我慢等,如《集学论》应当了知。】

那么提到这个地方,他也顺便一提。实际上呢,就是我们普通一般容易犯的很猛利的瞋以外,关于引起大的非可爱的异熟,换句话说,堕落的、堕落的,可怕的堕落,以及坏善根的这个罪恶之行,除了瞋以外,还有几样东西,还有几样东西。“诽谤因果”,这个我想我们普通不会犯得很粗,但是细的地方,对不起,我们实在很难避免,很难避免!你 (p64) 们说:“那我们信了佛了,难道还不信因果、不懂因果吗?”这个说你不信、不懂啊,是不能这么说,但是说你真的懂了、信了的话,也很难说。大家仔细想想看,假定我们真正地了解了因果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