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十二卷A面

(手抄稿 第二册 p109)

这个是为什么闻、思等等必然的关系。平常我们哪,应该是说人人都有这个经验,只是平常的时候不注意罢了!我现在随便提一下,让你们自己好好地反省一下,看看对不对。你们欢喜看报纸吧?或者看什么吧?现在我们这里没有报纸,当然,是。我想大家都有这个经验,每天早上起来了第一件事情,拿一个报纸看,看得很起劲。看完了问你:今天报纸上什么事情呀?请问你能回答得出吗?你有印象吗?大家想想看,有没有?硬是没有印象!欸,看过了,刚才什么呀?天大的事情,你记得的;好了,下面的事情,迷里糊涂一片。平常我们太多这样事情,想想看对不对?

所以不是说:哎哟,我看过多少书了!你看过了脑筋一片糊涂,那有什么用呀!所以这个千真万确的事实啊!所以现在学这个本论你也这样学的话,是对不起你自己啊,你耽 (p110) 搁了你一生哪!认都不认得,还谈修;马虎得碰都碰不到,还谈殷重修;不殷重修,根本改不过毛病来。跑到这地方来,白吃了人家心血,摆在这地方的话,下完了地狱,然后做牛做马还人家,这个东西不好吃的呀!这个东西不好吃的呀!

p. 19 (6)

In this vein, the 《Verses about Hearing》 says: Even if you have heard a great deal, if you are not well restrained by ethical discipline, then because of your ethical discipline you are scorned, and your hearing is not excellent. 

【如是亦如《听闻集》云:“设虽有多闻,不善护尸罗,由戒故呵彼,其闻非圆满。”】

那么《听闻集》上又来了!尽管你听见了很多,如果你“不善护尸罗”,这个“尸罗”说一下:简单地我们来说—戒。大家了解这个尸罗的意思吗?了解这个尸罗的意思吗?我不能说你们了解,可是我相信,不一定很多人了解,至少对我来说,我到现在为止,还是糊里糊涂当中。这我告诉你们老实话,讲那个戒,我也早就几十年以前就会写了,这个戒我以为讲了,但是我真的懂啊,到现在开始才慢慢地才懂。戒的意思是什么?调伏、清凉、解脱。调伏了吗?没有,碰到烦恼上面,一点用场都没有,你真的懂了吗?你既然不能调伏的,你能懂吗?我们讲过汽车,画、画个样子很好,然后汽车什么样子?怎么会开的?怎么弄?你真的懂了吗?假定说这个戒是这样讲的话,那个佛法就没有意思了。佛法的真正好处,调伏烦恼,把人救出来,你现在既然没调伏,你能说懂吗?但是我又不能说不懂啊!所以这里大家了解哦—“不善护尸罗”啊!你如果不懂的话,请问你 (p111) 能善护吗?这个是它的真实内意喔!

我的感觉,不是说:“哇,今天受了戒了!”你有开始可以学这东西了。所以受了戒以后要慢慢去善学学处,好好地跟着那地方去学,一步一步地上来好好去学,这个是开始啊!好像进了学校一样,不是你进了学校,你就是工程师啊!毕业了都不能做工程师,何况你刚进学校。所以这个戒两百五十条,这书本上的戒喔!这是在你心里上面,一样一样东西要把你的内在烦恼调伏,调伏了,你就有清凉之感,然后你在这个罪业上面得到解脱,那时候你差不多懂了,这样喔!

所以昨天晚上大家在这儿作布萨的时候,很多人起来忏悔,哎,我看了好赞叹、好欢喜!尽管我们刚刚开始起步,只要这样去做的话,自然而然,有它层层深入。不,始终注意不在这个形式上面,但是不离这个形式喔!这个仪轨,是帮助我们深入的最重要的。 就像我们学开汽车,这部汽车很重要,在这个里面去摸,现在也是如此,所以这个护尸罗是这样子的。你不善护,那么由于你不善的话,“由戒故”,就你的行持来说,没有,不行!所以你尽管有多闻,因为你的行持不够被呵斥,那你这个听闻不圆满。

Even though you have heard very little, if you are well restrained by ethical discipline, then because of your ethical discipline you are praised, and your hearing is excellent. 

【设虽闻寡少,能善护尸罗,由戒故赞彼,其闻为圆满。】

你听得虽然少,但是你能够做到。因为你能够做得很好,啊,那对了,那就对了!

Persons who have not heard much and are also not well restrained by ethical discipline are scorned on both accounts, and their conduct is not excellent. 

(p112) 【若人既少闻,不善护尸罗,由俱故呵彼,其禁行非圆。】

还有一种人,听嘛也不听,然后护嘛也不护,两样东西都不够,那完了!

Those who have heard a great deal and are also well restrained by ethical discipline are praised on both accounts, and their conduct is excellent. 

【若人闻广博,及善护尸罗,由俱故赞彼,其禁行圆满。”】

那么最后一种,就是听也听得多,行也行得够,两样东西都到,那是圆满。

Also: though you might understand the heart of the scriptures through hearing, and might know the core of meditative concentration, such hearing and knowledge are of little importance if wildly you engage in coarse behavior. 

【又云:“虽闻善说知心藏,修诸三昧知坚实,若行放逸令粗暴,其闻及知无大义。】

又说,虽然现在有善知识,告诉你最完整的教诫,你也了解他说的什么,那照着去修,晓得必定可以真正得到好处。因为我们世间忙的这些东西都是虚幻的,唯有如实地修法,这个才是实在的,这个才坚固的。但是你虽然知道了而不认真去做,你的“行放逸”,然后结果啊你仍旧在粗重当中,在暴恶当中,那这个—你的听闻、你的了解,没有多大意思啊!

Those who delight in the teachings taught by noble beings And practice accordingly with body and speech, who have patience, delight their friends, and are restrained— they will attain the perfection of hearing and knowledge.

【若喜圣者所说法,身语如之起正行,是等具忍友伴喜,根护得闻知彼岸。”】

如果你很欢喜地听见圣者告诉我们的如理言教,然后听见了,了解了以后,跟着身语 (p113) 照着去做,正确无误地,这样的作法,是真正“具忍友伴喜”。那一个“忍”呀,就是信心具足以后的必然现象。对于真正的佛法,它佛法的特质—实的,实在的、有功德的、有能力的,从转染成净的,深忍欲乐照着去做。那些真正修行的友伴,那个大家欢喜,你这样做的话,那个人会欢喜。于是你护持自己的,深深地“根护”,这个就是我们护持我们六根门头,这个就是得到了听闻的益处,然后你能够达到彼岸,达到彼岸。

所以前面告诉我们,“听闻随转修心要,少力即脱生死城”,这个上面那一句话当中的三件事情,是要连下来的—听闻、随转、修心要。听的就是这个;然后随转的,就是把自己从凡夫的习染,转到跟法相应的;转到那个地方,照着它去修,这个才是我们真正的精要。你不要花多少气力,就可以了脱生死,进而帮助别人。所以这个地方,处处地方指给我们看的,就是这个。

Also the 《Exhortation to Wholehearted Resolve》 says: The foolish are sorrowful at the time of death, saying, "My practice was poor. Now what is to be done?" Not having found depth, they will suffer greatly; such are faults of delighting in just the words. 

【《劝发增上意乐》亦云:“谓我失修今何作,殁时凡愚起忧悔,未获根底极苦恼,此是爱着言说失。”】

说我现在没有好好地修行,把时间空空地浪费掉啦!到这样的话,死的时候,到死的时候,懊悔就来不及了,那些人真是愚痴凡夫啊!现在贪眼前的小便宜,结果两脚一 (p114) 伸,忧悔来不及了,为什么?那个时候“未获根底”啊!这个才是我们的根本,我们要从这个上面要跳出来。那个时候,就苦恼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悔、苦恼啊?“爱着言说”,都在文字上面空话!这个是一个大失足,一个大失足。

Also: Like an actor before an audience watching a show or like describing the good qualities of someone else who is a hero, you fall from earnest practice yourself— Such are the faults of delighting in just the words. 

【又云:“如有处居观戏场,谈说其余勇士德,自己失坏殷重修,此是爱着言说失。”】

就像我们去看戏一样,看戏的戏场里面看什么?啊,看那个台上那些人打斗,“哇,好啊!”在我们这样喝采、叫好,这看别人好;自己,没有你的份,没有!没有!要自己去做呀!这个才对呀!所以这个在在说明我们都在语言文字上面。啊,现在我们这是真可怜哪,真可怜哪!我以前也是这样,以后也遇见很多同修,常常觉得:“哎呀,这个我都懂,这个我都了解了。啊,念了几年书了。”结果念了几年书,修行居然还在门外,反而说这个念书没有用。唉,实在可怜哪,实在可笑也是啊!这问题都在这个上面。就算懂了吧,他也不照着去做,还是没有用啊,还是没有用啊!

譬如说我们现在来说的话,往往有这个感觉,就好像讲修行跟这个教理是两件事情。譬如说尤其是目前哪,譬如目前我们常常讲唯识、中 (p115) 观,在我现在的感觉,不管唯识、中观,这个两样东西,对我们修行都是最佳指导,实在好极了!你要了解这个心理的行相,清楚明白的话—法相!没有比法相更好,也是唯一的办法。可是你把问题的根本,要想从根本上面配合净除的话,是中观。然后反过来说,那个问题的根本,你要去运用它的话,要靠那个法相。就好像我们说,啊,这个汽车,你要汽车怎么开,你引擎的原理了解了,然后呢这个引擎的原理了解了以后,你要用在这个车子里边的话,你摆在地上滚嘛变成汽车,摆到天上飞嘛飞机,那这个法相一点都不能少,是这样地配合啊!

如果你真的了解,日常生活当中处处地方,无非都是运用这个,深浅不同,最浅的地方也是它,最深的地方也是它,没有一个离得开的而且。而我们现在学了半天,文字弄得很美,修的时候说没有用了,啊,实在觉得好遗憾!好可惜!也是好颠倒!所以慢慢地我们从这个上面下去的话,我们都会摸到这条正路的,即算是并不彻底,但是这条路,是绝对正确!绝对正确!

Also: The husk of a sugarcane stalk has no substance at all, the taste that delights is inside. Through eating the husk, the delicious taste of molasses cannot be found. 

【又云“甘蔗之皮全无实,所喜之味处于内,若人嚼皮故非能,获得甘蔗精美味。”】

甘蔗的这个皮,它没味道的呀,它真正要吃的在里头啊!如果人吃那个皮啊,他不能得到甘蔗的味道。我们那天说那个笑话,人家没有到过南方来的人啊,说这个甘蔗很好 (p116) 吃,可是这个肉很难吞,这个甘蔗很好吃,说这个肉很难吞。这甘蔗,叫你吃那个汁啊,那个肉不要叫你吞下去的,他不知道把它吞下去了,那当然难吃啦!现在更颠倒,他肉吐掉了,只吃那个皮呀,那不是更笑话嘛!那不是更笑话嘛!我们现在就犯那个毛病。

Just as it is with the husk, so it is with the words; the "taste" is in contemplating the meaning. Therefore, give up delighting in just the words, always be conscientious, and reflect on the meaning. 

【如其外皮言亦尔,思此中义如其味,故应远离言说着,常不放逸思惟义。】

就现在我们讲话,讲的话就像甘蔗皮一样呀,所以要从那个语言文字上面,深入法义啊!而这个里边的味道,就是在这个皮里边的味道啊!所以我们千千万万要远离这个言着。可是这个言着,要从这个上面进去,把那个皮拿掉了以后,然后思惟里边的真正的内涵,不要放逸啊!不要放逸啊!所以这个地方,真正有心好学之士,务劝你们不要空下来,往那个凉亭里边一坐,三个人那么一聊,跑到那个地方一聊,聊个半天,跑到那里去一聊,聊个半天,一天亦得过,没有用啊!这个没有用啊!

这个是第四条,这个是最重要的!其实这个前后是首尾连贯的,首尾连贯的。你有了第一条,前面的就跟着来了。但是第一条之所以能够达到真正的成就,靠这一条,靠这一条。同时,你有了这个修持,你前面这个听闻等等,才能够真正深入,才真正地深入。否则的话,你始终在那个障碍当中,慢慢地转。下面第五:

p. 20

5. Think of the Tathâgatas as excellent beings. Develop respect by remembering the one who set forth the teaching, the Bhagavan [Buddha]. 

(p117) 【◎ 于如来所住善士想者。随念世尊是说法师,发起恭敬。】

那么我们对于这个所讲说的这个老师,觉得这个就是佛;反过来,佛就是这个老师,我们对他要发起恭敬。这个有什么关系呢?好像跟前面的修行不太密切一样。直接就修行来说,这是我们……恭敬这是我们真正进入佛法第一重要的第一环,没有恭敬,都不行,绝对不行!所以大家注意:你不管任何人,这个如果你要去听法的话,千万不要怀着轻慢的心,这轻慢的心对我们是最大的损害,最大的损害!不要说他是个大善知识,你不能轻慢,就是一个普通人,再起码的人,你要嘛不坐下来听,听他,听他—你就得很恭敬的。因为他这个“人”是有差别的,“法”却是佛讲的,你有多少恭敬心,你就得到多少好处。

所以昨天跟你们讲的,这个老比丘得四果那个公案,他这就是什么啊?专、诚、敬三个字。三个年轻人拿着个皮球,往他头上打一下,打四下,他就证了四果了,这样啊!这个是我们所以恭敬第一个重要。那么,这个地方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一个特别的理由,就是我们真正要想修圆满的佛法,什么是圆满?佛陀境界才是圆满,佛陀境界才是圆满。所以你把说法的师看成佛陀的话,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你恭敬心,不会寻求过失。一寻求过失,真正受害的是寻求的人,不是这个老师,这个我们要了解。向后处处地方都说这个,你有一念寻求别人的心,那个寻求别人的心,就是 (p118) 你一念流落在生死当中受害的地方。

佛没有一个例外的,没有一个佛例外的或者说,他看不见人家的错,不是看不见,他总是把人家的错,转化成他的功德。欸,人家种种的烦恼,种种的不如理,他引发他的悲心,引发他的智慧。因为他有了人家的不对,他要去救人家,欸,他是这样的。他一看见人家不对,要找什么方法去救人家,所以引发他的大智啊!假定你能够从这个地方着眼的话,那就怕你不分别,现在我们不是,这个是我们必定要认识的。我们学的过程当中,也是如此,我们一定要这样,这个是对自己的利益。

还有呢,修学佛法,既然都是彻底圆满的话,你把念这个说法的法师如世尊,于是你的目标加深、扩大,这样,这个才是你究竟圆满的榜样,你不会停止在现在这个阶段。对人来说是如此,这也是究竟圆满的希望的,就步步向上。所以不是说眼前的这个,就不局限在我们现在所要修的这个圈子里头了。最后

6. Wish that the teaching will endure for a long time. Think, "How wonderful if, in dependence upon studying such teachings, the Conqueror's teachings would remain in the world for a long time!" 

【◎ 于正法理起久住想者。作是思惟,何能由其闻如是法,令胜者教,久住于世。】

最后一个呢,对“正法理”,觉得:怎么样啊由于听闻这个法,而使得这个如来的正教,久住在这个世间。那这个为什么呢?这个又为什么呢?因为世间的一切的好处都靠佛 (p119) 法,不管世间、出世间,都是靠佛法而来的。这个佛法真正对世间有两种功效,一个叫增上生,一个叫决定胜;或者叫眼前增上生,究竟决定胜。眼前的世间的利乐,这个叫增上生,当这个圆满的时候就是“报土”。当我们初机开始一步步修行的时候,不断地向上,就是这个。所以如果说要想得到利乐的话,一定要佛法久住世间。然后有佛法久住世间的话,那么你能够享受这个佛法;反过来,你能够推展佛法的话,那么增长你的功德,而这个最后圆满的境地,这个就是报土。所以这个东西,必定是自他互相—我们拿世间来说,好像心、物是对待的;实际上,佛法里边是相互为缘的,分不开的。要这个好必须要那个,要那个好必须要这个好,这是互相因待的,这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呢,我们平常真正修行,固然是要精、要一,可是目标要广大圆满。所以广大圆满的这个目标的榜样是佛,达到圆成的境地是清净的佛陀,而这个清净佛陀的果,这是果,下手的因,就是眼前。那个所以我们希望这个佛法久住,不断地增上,增上的最后的结果是究竟决定胜。所以我们对于这个所听闻的佛法,一方面自己知下手处,一方面要推展开来,达到究竟圆满的状态。人是佛,然后这个境就是这个圆满的报土,因就是现在,所以第五、第六是这个而言。那么,这样一来的话,这个就是圆满的教法行持者,应该有的开始第一个概念。如果这个概念完整的话—因正,这个果实。

(p120) 这个六条,这个是六想,所以我们要断器三过、要具六种想。你如果真正的能够这个做到了以后,你说我们能不成就吗?当然能成就,当然能成就!到那时候,不要说人家真正教我们,我们一心一意去听;就是人家跟你开玩笑,他也拿着个皮球,叫你坐在四个角上面,我还找不到这个机会咧,就怕不来!他来找的话,我也证罗汉了。不是吗?所以这个真正重要的,现在我们主要的就是净化自己。下面

Furthermore, when you explain or hear the teachings, if your mind and the teachings remain separate, then whatever is explained will be inconsequential. 

【◎ 复次于法若讲若听,将自相续若置余处,另说余法,是则任其讲何法事,不关至要。】

再说,不管是讲也好,不管是听也好,如果说你讲完了、听完了以后,不真正用在身心上头—“自相续”就是身心,不用在那个身心上头,而把讲的跟听的分开来,跟那身心分开来,讲的是一回事情,你的身心另外摆在一个地方,作另外的说法。那么不管你讲什么、听什么,没有用!这话怎么讲?对于我常常引的这个例子,就我典型的例子,我法师跟我说:“某人哪,你要这个样啊!”我就说,哎呀,有的时候,嘴巴上面讲,有的时候心里这么念:“哼!我还是个凡夫嘛,我是个凡夫嘛!”那就是讲的法是一件事情,我的身心是放在另外一个地方,说另外的话。他本来叫你凡夫要你修,可是我就是不把那个用的法用在我身心上面,偏偏讲我是个凡夫,就是这样。那你跑得来干什么?我一直把 (p121) 这句话现在再来追悔,责问自己,这是我自己的毛病说给你们,但愿你们少犯,你们能少犯,你们就是能够快成就。

Hence, listen in such a way that you determine how these teachings apply to your mind. 

【故须正为,抉择自身而听闻之。】

……而且有大损害,所以我们要真实地抉择身心而听闻之。所以必须要为了抉择自身,什么叫抉择呢?就是来明辨这个法说些什么,这个所说的内容,在我们身心上面指的是什么?现在我们的身心,是跟所说的相顺,还是相逆。相顺是对的,是好的,如何去增上,如果不对的,如何去改善净除,这个才是我们听闻的目标,也是我们讲说的希望,共同的。

For example, when you want to find out whether or not there is some smudge, dirt, or whatever, on your face, you look in a mirror and then remove whatever is there. 

【譬如欲知面上有无黑污等垢,照镜知已即除其垢。】

就像说,我们要晓得我们面上有没有脏,拿一个镜子来照照看。看见了,然后要去去掉它,不是拿这个镜子来开玩笑的。

Similarly, when you listen to the teachings, your faults such as misconduct and attachment appear in the mirror of the teachings. At that time, you regret that your mind has become like this, and you then work to clear away those faults and establish good qualities. Hence, you must train in the teachings. 

【若自行为有诸过失,由闻正法现于法镜,尔时意中便生热恼,谓我相续何乃至此。次乃除过,修习功德,是故须应随法修学。】

(p122) 现在我们听闻正法也是这个样,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的问题,所以去听闻。听闻了以后,我们自己身心上头种种错误的,都看出来了,在这个法镜当中照出来了,对的是这个样,不对的是这样。那个时候,我们心里面就生热恼,哎呀,懊恼啊!说:“怎么我这个身心这么个差呀,差到这种程度啊!”那么,有了这个了解,有了自己对于自己的烦恼不能忍受的这种心情,进一步去修行哪,这个才对,这个“烦恼”,就怕你少。现在呢,我们不是,我们也没有发现自己的烦恼,只看人家的烦恼;还有呢,就是自己心里面懒懒散散哪,这样。乃至更可怜的,我们在烦恼当中,还不知道,这是最可怜的。人的真正最可怜的地方,就是我们在烦恼当中不知道,这是实在可怜哪!所以我们修学佛法的唯一的目标,就是要找到这个烦恼,然后要了解如何去净除。发现了这个的话,然后,那是真正要烦恼了:“啊,我怎么这么差啊!我一定要跟它斗,一定要把它战胜!”这样,这样我们就有份。

在我们这本书上面的这个传承哪,说是由阿底峡尊者带到西藏。然后呢,西藏阿底峡尊者有一个最大的大弟子,敦巴尊者;另外有一个弟子,这个人叫奔公甲。那个奔公甲,这是个大强盗,哇!那个东西非常厉害。那个强盗,可怕的程度这样:在当地那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小孩子,要哭了、闹了,只要人家说:“奔公甲来了!”那个小孩子马上不 (p123) 哭,会有这样的灵验。相传有的时候,一个年纪老的一个老婆婆,人家跟她开个玩笑,说奔公甲来了,大家听见了,马上逃,那个老婆婆一吓,就吓死在那个地上,这个人这么个厉害法。结果后来,他接触了、接受了佛法以后,他一心修学,一心修学啊。他怎么个修法?这个故事真动人哪!

那么他老师告诉了他很多事情,很多事情。比如我们现在说拜佛啊,念佛啊,早晚课啊,他一概没有做这些事情。他自己关在心里面看自己,说:“欸,老师告诉我这个叫烦恼,我要去掉它,怎么转化。”所以他起一个念头,自己说:“欸,这个念头对了!”啊!好高兴,把恶念克服了,高兴。他把这个手,代表这个好的念头,做对了,他就举这个手举起来,自然自蹦、自庆,对了、对了!这个手代表恶念,他起了个恶念头,他就打它,“你又犯了!”啪!啪!一定把那个手打得又红又肿。然后他在墙上面,起了一个善念,就点一个,圈一个圈圈;然后起了一个黑念,就涂一个黑点。每天只做这个事情,做得累得不得了。躺下去,一醒来,就看念头,自己起心动念在这里想什么。他老师告诉他了以后,他就关在里面做一个这样的事情。

过了几个月以后,他的老师是谁呀?就是敦巴尊者,就是传阿底峡尊者全部心法的这个。那个阿底峡尊者下面有很多非常精彩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