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二十七卷B面

(手抄稿 第四册 p95)

增长一切功德,这样来的。所以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了解,所以我们了解这个地方他没有讲亲近善知识,而听闻还要亲近善知识,所以善财童子他参了一个不够,参了两个,百城烟水,五十三员大善知识。为什么他能一生取办?哪,次第井然,就是这么简单,清楚吗?这个地方概念告诉我们了,所以,以后我们真正温习的时候,这种大经大论一定要拿来多看,那时候你才了解《法华》上面为什么佛说,我多生多劫把那最好的东西告诉你们,但是你们就是只拿你们自己欢喜的—啊,对了!对了!就是那个。好了!然后尽管你有一点成就了,转了一个大圈子。那时候你就很清楚、很明白,喏,这个大纲在这里。

反过来,你说不、不、不,它一定要全部听懂,然后呢,不但是听懂哦,然后照着这样去做,一步一步地照着去做。你不要把“我”这个概念掐在这里,一掐你就完了!一掐(p96)在这里善知识的话都不一定听得见,他在这讲这个,也许你会想:“哦,这个人在那儿讲我。”是讲你嘛!就要叫你改错嘛!所以世间的圣人尚且这么说呀,“子路闻过则喜”,子路听见人家告诉他有过失,就高兴啊,我可以改过。现在告诉你改过你还不愿意,你能改得了吗?所以弄了半天,这个“我”越弄越大,你怎么修呢?这不是很明白吗?

所以我现在常常自己说,啊,现在真幸运哪!我也建议各位同学,有的时候比较用厉害一点的口气,所以常常会说:你如果这地方改不掉的话,脱下衣服回家去!我倒不是要故意这么说,就是说用这个比较重一点的刺激一下,大家希望了解这一点。每一个人都希望跑得来做最好的,当然这个是千真万确,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最好的呢?这个基本概念就在这里。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p. 53 (8)

Therefore, the scriptures and their commentaries say that study and reflection are very important for the practice of meditation. 

【故诸经论,皆说于修,闻思最要。】

所以所有的大经大论都是这么说的,真正的修行,闻、思是最重要,这个次第是一点都不能错的,一点都不能错的。我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很,很……怎么讲呢?也可以说很好玩,也可以说很痛心—《遗教经》,这是一个很基本、很重要,也可以说我们平常说起来很浅近的。有一个好心的善知识,把它翻成功英文,翻成功英文。哦,这个很有名(p97)的一个人,结果他最后的话,讲到慧的时候,所以告诉我们“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

也许你们在座的,后面有几位刚刚开始不了解,你们可以翻,现在我们正在学嘛!应以闻思修慧而自—自就是自己,增长受益,结果他翻译的时候,他“闻思”两个字轻轻带过,他不晓得这个闻思两个字的意义,他就只讲那个修行。实际上经论上面告诉我们,修行是“闻思为要”,你有了闻思,总归会有修的,你没有闻思,这个修是绝不可能的!

所以现在我是想到这地方呢,顺便一提。这是鼓励我自己,提醒我自己,我常常这样想,开口讲法的时候,这个次第至少要弄清楚,就算我没有懂,如果说了解这个完整的传承告诉别人,它也不会害人,也不会错误。否则的话,我们轻轻松松随便去看了以后,啊,自己觉得懂了,随自聪辩,不依师承,滥传教法,叫人家真伪莫辨,对佛法的损害,是最严重的事情!继续:

Objection: What is determined through study and reflection is not intended for meditation, but is merely for promoting superficial knowledge and eliminating others' misconceptions. Therefore, when you meditate, you must meditate on something unrelated to your study and reflection. 

【若谓闻思所决择者,非为修故,唯是广辟诸外知解,若正修时,另修一种无关余事。】

有的人这么说,啊,说这个—前面他就这么说啊,说你修的时候,你不要去思惟的。为什么?因为思惟是闻思的时候的事情,修的时候不要它。为什么呀?他说闻思都是开辟“诸外知解”,哦,讲讲道理的!说这个讲讲道理的,你现在修的时候不要,修另(p98)外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平常这种状态是什么呢?说我们也会有这样说法,说我们要行解并重,所以大家坐在讲堂里面大家讲一讲,讲好了以后,好了,修了,把刚才的丢掉、忘记掉了,现在我们去修去了,那就是这种事情。这个等于什么?等于说

Response: This is incoherent, like showing a horse one racecourse and then racing it on another. 

【如示跑处另向余跑,则前所说悉无系属,】

就像说告诉你,哦,骑了一个马告诉你怎么跑;拿我们现在来说开车子,给你一个地图试看,欸,你从那里去,我从这里到那里要怎么开,这个地图看完了以后,正式开车的时候,反方向另外跑。请问这个地图你看它干什么啊?然后我们说起来两个都需要,那这是戏论哪!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哦!这很明白的事情,前面闻思就告诉你,你怎么修,所以修的时候就把刚才讲的道理乘机运用啊!所以应该说,现在我们讲完了,你们懂了没有?懂了!懂了以后,就跑得去照刚才那个东西,好好地认真去修了,这个才是呀!哪里说开辟一种见解。必不可少的,你有了认识,你才能够正式地修,才能够有成就。所以这个闻思之间是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我们要了解。

所以再提一下,所以我们产生现在时下的错误的话,它有它的种种原因。而将来很可能我们走得好,把佛法挽救过来,自己也得益;走得不好,我们自己也不得益,还害别(p99)人。人家看起来,你看哪!教我的这个法师,他讲了半天那个行持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情,唉!原来这种讲讲是没有用的,对不对?这是很明白的一个事实。

所以这个是我为什么,我在这里说,我想像中的上座是什么?就是他行持上面,做为后人表率的这个。我觉得我们共同应该以这个为策励,至于说人家怎么样,那不去管他,那是菩萨示现,我们到了菩萨境界也不妨这样去示现。我自己衡量、衡量,我自己觉得只是一个凡夫,那我还是照着我自己规规矩矩来。进一步来说,你修学佛法,你是修别人还是修自己呀?修自己。修自己你管人家干什么?这不是很明白吗?所以佛法一再告诉我们内学、内学,你注意你自己呀!那个时候自然而然你忙着去管你自己。当你自己条件够了,你有慈悲心说,我现在要帮忙他了,那时候你很清楚你是基于一种慈悲帮忙他,不是心里面烦躁地:他这个样我受不了。错了!这个概念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那么下面:

This completely destroys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three wisdoms in succession, which is what the scriptures, as a whole, present. This also implies the nonsensical statement, "Much study is not needed to travel the true path." 

【亦是善破诸圣言中,诸总建立三慧次第生起之理,则其乱说“趣无错道,不须多闻”亦成善说。】

除了上面说,像上面这种讲法,讲是讲、修是修,两件事情毫不相关的话,这个根本莫名其妙以外,还有一个大毛病,这个是非常严重的。因为他这样说,所以把佛法完整的(p100)次第,善巧的说法,说这个是什么?一定是闻、思、修这个次第。现在他居然说闻、思跟修不相关,那岂不是把那个完整的三个次第被他破坏了吗?所以说“善破诸圣言中”,建立这个三慧次第。“总建立”的那个“总”字有特别意义哟—整个的大纲,这个是最完整的。现在我们所以目前这种状态,佛法支离破碎,就是那个东西破坏了,就是那个东西破坏了。所以现在讲修的人啊,是不要闻思的,然后闻思的人哪,也不要修的,都是这个。下面说“生起次第”,什么叫生起?就是你真实地相应与否,一定要这样来的,如果说你不照这个次第的话,那不可能。所以在这种状态当中,上面这种乱说,莫名其妙的乱说,“不须多闻,亦成善说”,这个就完全错了,完全错了!继续:

One indication of a failure to recognize these critical points is in not distinguishing in the beginning between those who are welltrained in the sūtras or tantras and those who have no training at all, and then not assigning the appropriate amount of practice. 

【未达此等扼要之相,即是多习经典续部,与一从来未习教者,于正修时,二人所修,全无多寡。】

所以假定你对上面这个道理不了解,不能把握得住的话,那么我们会产生一种现象,是什么呀?说既然闻思跟修没有关系,那么有一个人闻思很多,有一个人一点闻思都没有,但是他们两个一样地修,他只要修一样,结果应该一样,对不对?岂不是变成这样了。所以必然产生一个什么?必然产生一个,说一个人听了很多,一个人一点都没有听,(p101)修的时候结果一样,那你就不要闻思了。实际上错的!不过这里要解释一下,有人问了:“欸,既然经典上这样说的话,为什么六祖大师一个大字都不认识咧?他行啊!”你们会不会有这个疑问啊?难免会有人疑问。我告诉你,这个道理很清楚。我们世间做事情看起来,只是从你一岁开始,到你两脚一伸的时候,或者三十岁、五十岁、一百二十岁,这个一生圆满了。实际上我们修学佛法是不是这样?不是,不是!

通常以简单地来说,我们常常说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我们不要说三大阿僧祇劫,拿我们现在世间的现象来看,小学、中学、大学,对不对?所以你现在那个时候你说,我在小学当中念它六年,小学毕业了,告一段落;然后进入中学,你又重新开始,中学毕业了,告一段落;大学又告一段落,一共三个大段落。同时你在小学里面六年级,今年一年级,明年二年级,又是这样告一个段落;今年在一年级的时候,这个是春季班,这个是秋季班,还要告一个段落;然后呢今天是今天,明天是明天,是不是天天不同啊?那么我们从这个眼光去看,我们大家睡了一晚,第二天早上起来,那个大学生早上起来认得的东西,跟小学生早上起来认得的东西的内容一样不一样呀?不一样的,对不对?不一样的。

我们或者进一步这样说吧,我们大家去做生意,大家去做生意,我嘛做一个小贩,在这个马路上面卖那个枝仔冰,背着一个桶这样,你嘛是王永庆大老板。结果我们大家睡在(p102)一个地方,大家譬如说今天大家睡在那里,明天早上起来了,我起来的时候摸摸袋里面大概有五十块钱,王永庆一摸,喔,有五百亿,对不对?这个清楚不清楚?欸,我们大家早晨起来,为什么我只有五十块,他有五百亿呀?为什么?为什么?很明白,他以前已经积了。所以六祖大师他以前已经积了很多生,他怎么积起来的?对不起!还是这个次第一步一步上来的,清楚吗?

所以我们现在千万不要说,啊,这六祖大师这个样的!或者有的人:你看尤其是现在那个念佛,为什么那些老公公、老婆婆什么字都不认识,他念念佛嘛就往生了,所以我什么都不要,我要念念佛也就往生了。可以的,如果说你年纪大了,你是一个在家人,这个最好的榜样,你去做,的的确确千真万确。

如果你今天年纪还轻,是个出家人,将来要想负这个弘法的责任的话,不要走这个路。为什么?将来你自己念,还要告诉别人,到时人家问你念佛怎么念呀?佛法怎么修呀?你会告诉他:“哎呀,我都不会,我只会念阿弥陀佛。”那么好了,念佛怎么念呀?你也不会,那请问你这个弘法的责任到哪里去了?不是很明白吗?所以你必须要多了解。乃至于退一步就算对你来说,她这个老婆婆念了可以去,嘿,我们还不一定能去咧!你相信不相信?你不相信,不妨关起来,关在那个试试,叫你关七天,你关得住关不住?第一(p103)天还满好,关到第二天心里烦得要命,第三天你就想到马路上去晃一晃,待不住。为什么她行?为什么我不行?刚才说过了,就是各人宿生的背景条件不一样。所以自己首先要认识自己内涵,那个时候就找到自己下脚的地方。这个前面说过,后面也在这个地方说,都是说这个。

所以在我的感觉当中,假定说刚才这种例子可行的话,你去学这个老婆婆也太没出息了。要我的话,六祖大师都不足学。为什么?六祖大师还要跑得去听人家听那个《金刚经》,听懂了,然后呢要去找黄梅五祖,然后呢,弄了个半天。我要学,学佛!我要跑到印度尼连禅河旁边,到了十二月初八,一看,成佛了!这不是更好吗?你们去学那个老婆婆真没有出息透了,对不对?行吗?所以这个我不是说笑话,很清楚、很明白。你一定要把那个法相、行相弄得非常清楚,那个时候,你才不会走错路。否则我们太多人总觉得,他就是这个样的啊,我最好省事。

要晓得修学佛法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一个正见,一个是正精进,你这个概念是正见已失。就算你有正见的话,正精进,就是说不怕一切地要去做;现在你还没有做,觉得,哎哟,这个麻烦呀!还没有做,打了退堂鼓了,你能成吗?佛法两样东西,正见、正精进,就是这个错误的概念拦腰斩断,你还谈佛法,还要说我要救一切众生,那不是完全在那里(p104)说大话吗?说梦话吗?这个是我们好好地、深切地反省的一点。所以这个地方说,我们要了解这两个的差别,有这样的很不一样的地方。

到这里,对这个概念容或还不清楚,你们好好地继续下去,自然那个法相了解得越清楚,你会看得清清楚楚,理论也懂,然后呢在身心上面观察的时候,你会证实这个事实,千真万确。那时候你才会完全不动摇,在这种状态你走上去是千稳百当,万修万去。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Another such indication is that meditators are criticized if they study or do research. These mistaken customs persist in Tibet. 

【又彼行者,是执闻法及观择等以为过失,诸恶轨派令成坚固。】

就上面这种,讲上面这种话的那些人,害了个大毛病,他有一种执着,执着什么?执着以为听闻跟思惟呀,说这个是个过失,啊,那、那现在不要讲啊,你只要念个阿弥陀佛就好啦!就这样。然后呢,你这个不要管了,参一个话头就算了!乃至于教下,本来要讲教的,跑到那一些人身上不要了,只要南无《妙法莲华经》,好了!现在我们都是这个毛病,学密的嘛只要一个咒子,所以不管是哪宗哪派,流到后来走上错路,都犯同样的毛病,都犯同样的毛病。这个是什么呀?“恶轨派”,就是损害佛法的,而且“令成坚固”。这个真痛心呀,真痛心呀!

(p105)我以前也是这样。欸,这个善知识告诉我,告诉我的确是这个样嘛!那好,所以我也是到处劝人家:唉呀!你不要忙这些啦,没有意思啊,赶快修行啊!我这个书本恨不得把它烧掉。唉!所以啊,佛,在这里真是痛哭啊!《地藏十轮经》你们好好地看看,大乘僧,不管是任何行者,小乘固然不能毁谤大乘,大乘同样地绝不能毁谤小乘,它说得很清楚:我无量劫以来,舍头目脑髓为求一偈一句,才能够把这个正法之宝,在这个地方拿出来给你们。你们就轻轻松松说:唉,这个用不着。所以佛说外道不能破,因为你本来是个外道,本来跟它反对的嘛,当然人家最多笑一笑。你今天穿了这件衣服是个佛陀的弟子,欸,说这个没有用,人家跟你学的人,听见了这没有用了,佛法不衰,等待何时?请问。请问这个责任是谁的?所以我们现在一天到晚说,我们业障很重啊,嘴巴上面讲,还偏偏的造那个最重的重业障。谤法的障是最重,对不对?想想看。

所以前面纲要已经提出来了,这个地方又提,我们这一路向下去一路提。所以本论告诉我们,极大的罪行自行消灭,就是这个。我们了解了这个的话,啊,那对任何一个东西尊重得不得了!那我们怎么办呢?前面告诉我们,对我们现在能修的赶快很尊重地修,不能修的我们了解了,因为我业障未除、资粮未聚,所以拼命努力。业障除、资粮聚了,到什么时候我就可以修了。所以现在因地当中你作这个,绝不说嫌弃它不要,而是说,说自(p106)己障碍太重,一心恭敬,因为你因地当中这样,障碍除掉了,对它恭敬,到了时候你自然能学。现在你因地当中已经轻视丢掉它,将来你的果位上面,结的果是什么啊?现起的时候当然你丢掉它,这个是必然的现象。清楚不清楚这个?总记得佛法是因果关系,因缘关系,就是这个。那么继续下去:

While mere familiarization with knowledge acquired through the wisdom of study and reflection is indeed not a good quality that results from meditation, how could this contradict familiarization as simply being equivalent to meditation?

【是故串习闻思二慧所决定义,虽非修成,然许是修,有何相违。】

所以要晓得对于闻思两件事就串习,所以闻思本身也是不断地练习、练习、练习,所以广义地来说就是修。所以他这个地方不用修而用“串”的话,其实是一样的,就是广义地来说,你这个闻跟思要不断地去努力,对吧!所以它虽然不是狭义的闻思修的修成,但是,也是“许是修”,实际上我们的的确确也是修行,这是广义的。这个并不相违,不但不相违,而且是必须要的次第是这个样呀!那么这是第一个,正面的成立,正面的成立。他下面是反面的说明,看:

p. 54

If it did, then meditation would never be possible for an ordinary being who had not attained access to the first meditative stabilization. For, the texts on knowledge often explain that the process of entering a higher level from the level of the desire realm creates a good quality that results from meditation, but there is no such result of meditation [creation of a good qua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desire realm itself. 

【若相违者,则诸异生未得初禅未到地定时,应全无修。以欲地中,除说已得入大地时,由彼因缘,可生修所成慧之外,余于欲地无修所成,对法论中数宣说故。】

最后那段话先讲,就是对法论,就是经论,经论当中关于上面这个道理到处,很(p107)多地方都说,那么上面什么道理呢?这段要解释一下,这个文字在座的大部分都不懂。前面告诉我们说,闻思的时候,它算它是修,不相违的,是正确的,我们不能说它违背的。假定说闻思叫作修是违背的话,那就产生了一个大毛病,产生了大毛病。什么大毛病呀?说平常我们这个修行,狭义地来说,说闻、思、修,对吧!就是先是听闻,懂了以后呢思惟,然后呢修习,修习得到的一个结果,就这样。那么平常我们不要说出世间的,就是世间的定来说,那个得到定,是什么?修所成的小结果。一定告诉你,散乱当中是这个样,那么定这个样,有什么好处,散乱有什么坏处,启发你的追求的心理。然后告诉你怎么修那个定,然后呢你把告诉的道理弄清楚,照着去修,最后证得那个定,这样。所以它必然的。

所以在“欲地”当中,我们说欲地的话,就是三恶道、人、以及欲界六天这个;那么一直到上面最后叫“未到地定”,在这个当中都是欲界。没有得根本定,所以既然没有得定的话,就没有“修所成”的这个内涵,对吧!因为你至少得定的根本定要什么?得根本定是经过修定才成的,你没有修定之前,得不到根本定。但是有一个除外的,已入大地,就是已登地的菩萨他有,他所以有,以前已修过了。就我们刚才说的这个故事一样,尽管我们同样地睡一晚,张开眼睛来,他的袋里有个五十亿呀,他以前早就积在那里了。换句(p108)话说,对我们一般的正规向上的人来说,你在欲地当中,不可能有修所成的这个内涵,不可能得到定。得到了定,就是进入色界了。

那么请问,你在没有得到这个之前,你用什么方式才能够得到它?或者说,得到那个定,那个是我们要求的果,对吧?现在你用什么因才能够得到它?譬如说我要吃饭,那么我要买米呀,要洗、去烧、去弄呀,这个因,这样去做的话,那么饭就烧出来了,它这个饭不会天上掉下来的。所以正规地来说,在没有得定之前,前面要做的事情是什么?闻、思,这个闻思就是它的因。然后你这个因一步一步上去,得到这个定,这个很清楚明白。所以反过来说,它假定是相违的话,假定像你这样相违背,说闻、思跟修没有用的话,那请问这个结果怎么出来?换句话说,世间就不可能有定,定都不可能,还有慧吗?还有慧吗?所以现在很多人说:啊,我要修定,这不要了。那么请问你没有因,你那个果怎么来呢?这里说正面的成立,反面的驳斥。

所以说到这个地方顺便讲一下,为什么当年印度的佛法这么盛,它就是任何一个地方就这么严密,就这么严密,摆在那里使得你没有一点小的漏洞可逃。也许我们现在,我所以说这个话,眼前我们在座的有一些人,唉呀,觉得好像这个东西很难学,或者心里很烦。所以如果说你条件不够,的的确确,那回家去,关在家里念念佛也就够了,这倒是事(p109)实,念佛是的确好。如果真的说年轻力壮好好地学的话,这种地方都应该了解得非常透彻,那个时候你才会千稳百当。

我现在举一个比喻你们就晓得了,譬如说我们今天在座大家要解决一个问题,譬如说我们常住要解决问题,那么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说现在这个第一案是这样的,赞成的请举手,有几个人?三个、五个,那么好。那么第二案赞成的请举手,三个、五个,大家不管三个、五个啦,说决定了,照着哪一个办法去做。那好像应该行得通了吧?嘿,结果做的时候不行。问说:“决定了为什么不行啊?”“我可没举手啊!”到那时你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对不对?大家,我说这个譬喻你了解不了解?很重要喔!

譬如说今天我们在座的有三十个人,我们大家决定今天下午我们要去做,要这样做,有的人说主张这样做。那我就问大家了,要这样做的请举手,两个人;要这样去做的举手,五个人。那么说好了,决定就去做啦!到了下午大家不动,说:“决定了,你为什么不动啊?”“我可没举手呀!”你拿他没有办法,是不是这样呀?这个事情就行不通。那个事情行不通,没有关系,这个无关紧要的。请问你要不要修行?现在我问你,你要修行,然后你这个道理不清楚,到那个时候的话,嘿、嘿!左右皆不通。因为你所了解的就是这个嘛!这样走不通,那样走也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