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20卷A面
(手抄稿 第十五册 p249)
那根本都是开玩笑。是,为了你某一种方便,你可以现在家身,绝对可以!那个时候你必定要把在家身的个七众别解脱戒持得圆圆满满。如果你现出家身,那么就应该把出家身的这个别解脱戒持的圆圆满满。这《华严经》上面很清楚嘛!所以善财童子参的大善知识一位、一位,这是最彻底圆满的所谓圆教经典,第一个,德云比丘是出家人;头上两个还是三个我忘记,头上两个出家人,第三个也是出家人。然后呢中间有一个比丘尼,最后一个是出家人。下面这个四、五十位都在家人喔,很明白哦!这样。所以说你要嘛不出家,要出了家,这个行相一定是要护持得很好。
再不然你可以的,什么呢?现那个逆相,像金山活佛一样,人家说这个人疯掉了,你要有这个本事哦,你要有这个本事哦!啊,那个金山活佛真了不起啊!人家把那个马桶, (p250) 唉呀,“叭!”一下摆在他头上,他毫不在乎,他老人家嘻嘻哈哈这就是样,就是这样。他跑到面店去的时候,没得东西肚子,然后呢地上的什么花生壳、铁钉什么,捡起来往嘴巴里面塞。人家送给他好东西,他送给别人,然后喂那个狗。嗯,你有这个本事哦,那你可以乱来了!这个是千真万确,千真万确的事情。
所以密教里边讲的叫“明禁行”、叫“疯沾行”,这个密法一定是密传的,那时候高人也是一样。到了他那个每一个境界以后,他行那个明禁行、疯沾行,就是说本来这个是禁止的,但是到那个时候啊,欸,对你来说的话,那不错。那么怎么办呢?你现出来啊,疯,要疯子一样啊!哦,那个疯疯癫癫那个样子,换句话说拿我们现在刚才说的这个逆行相,这是我们应该认识的一点。不过处处地方注意哦!眼前我们拿这个戒是衡量自己,看别人的刚才这个原则说了,别人都是菩萨,这是我们必定要把握得住的一个原则!
p. 284 (8)
Therefore, since the rules of the vows of individual liberation are one aspect of the precepts for renunciates who have taken the bodhisattva vows, they are not set off apart from the precepts for bodhisattvas. Also, within the three divisions of ethical discipline, the ethical discipline of restraint—the actual rules of the individual liberation vows or the practice of engaging in what is to be adopted and rejecting what is to be cast aside that would be associated with these vows—is initially very important even for bodhisattvas, so train in this.
【◎ 故别解脱所制诸戒,是诸出家菩萨律仪学处一分,非离菩萨学处别有。三聚戒中律仪戒者,谓于真实别解脱戒或此共戒而正进止,此于菩萨亦为初要,故当学彼。】
在那个三聚净戒当中这个“律仪戒”,就是刚才说就是别解脱戒,而且上面加上两个字──真实,妙极了!我想这个不必解释,大家有书,大家了解。这是什么呢?就是上面 (p251) 说的“共”,就是共同的基础,而要“正”,正──一点都不能错,一点都不能含糊喔!如法地进、如法地止,该作的要作,不该作的是不可以。这是什么?哪!我们修习菩萨的初要、基础,要学!
The《Bodhisattva Levels》' Compendium of Determinations states:
【《摄决择菩萨地》云:】
在《瑜伽师地论》上面,〈摄决择分〉当中说:
Among the three aspects ofethical discipline, the ethical discipline of restraint includes and reaches to the other two when you are bound by it and safeguard it, you will be bound by the other two and safeguard them as well,
【“此三种戒,由律仪戒之所摄持令其和合,若能于此精进守护,亦能精进守护余二。】
这个三样戒:摄律仪戒,然后呢善法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这个是什么?欸,说“由律仪戒之所摄持”哦!一定要靠这个律仪戒作为根本,然后呢把这个和合起来一起做。所以啊,你在这个上面,这个“摄律仪”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比丘根本戒,或者如果在家居士的话,不管是你们是五戒、是八戒也好,在这个上面以这个为根本去摄持它。能够精勤守护,那么你也就能够守护其他的两个。
and when you are neither bound by nor protect it, you will not be bound by the other two nor safeguard them. Consequently, it is said that if bodhisattvas' ethical discipline of restraint degenerates, all their vows degenerate.
【若有于此不能守护,亦于余二不能守护。是故若有毁律仪戒,名毁菩萨一切律仪。”】
(p252) 那说得清清楚楚,是啊,所以对这个东西,你如果不能守护的话,这个比丘根本戒不能守护的话,别的就不谈了,其他的也不行。在家居士的话,五戒守不住,这个菩萨戒也不行。所以这个一毁了,什么都毁了!这个一毁什么都毁,这个是基础,这个很清楚、很明白。你屋顶上面屋顶吹掉一张瓦,补起来就行了嘛,然后呢那个基础下面这个断掉了,整个的大楼就塌倒了,天下的事情都是这个样!
If you think that the vows of individual liberation are for śrāvakas, and if you cast aside their prescriptive and proscriptive rules and say, There are other precepts, bodhisattva precepts, to train in" then you have not grasped the key point of the bodhisattva training in ethical discipline, for it is often said that the ethical discipline of restraint is the basis and source of the next two types of ethical discipline.
【是故若执别解脱律是声闻律,弃舍此律开遮等制,说另学余菩萨学处,是未了知菩萨戒学所有扼要,以曾多次说律仪戒,是后二戒所依根本及依处故。】
所以如果有人执着,有人说:“这个别解脱戒这个是小乘的、声闻的啊,说不要这些东西,要弃舍,说关于这些东西啊不要它啦!”说“我现在修学菩萨,是另外有学菩萨的东西啊!”那是根本不了解学菩萨戒的真正的重要中心啊!因为在很多地方,很多地方特别说,这个律仪戒,换句话说是声闻的根本戒,是后面的菩萨戒的根本依处啊!说得很清楚是根本依哦!这简单极了,这是根本哦!你别的东西可以少的,那根本就是所以说少掉了以后,什么都谈不到哦!
Furthermore, the principal aspect of the ethical discipline of restraint is abstaining from deeds that are wrong by nature.
【律仪戒中最主要者谓断性罪,】
(p253) 来了!说这个律仪戒当中最主要的断的断什么?性罪喔!然后呢性罪现在我们了解了,不在形相上头,对不对?犯罪当中,圆满的时候一定是事、意乐、加行、究竟,大家记得吧!“事”是所做的这件事情,譬如说我杀,所杀的对象;盗,所偷的钱。“意乐”呢,你的心理;“加行”你做这个行为;然后呢,做成功了。这个里边我们仔细地看:如果说你没有意乐,这个意乐没有的话,往往这个都是下品的,乃至于你根本无犯,根本无犯。譬如说这个盗,盗在印度啊,那个时候,喔,要杀头的啊!然后呢在这个根本的戒当中,这个是犯了这个盗是不可忏悔的,但是他不知道,他不晓得,把那个拿走了,欸,没犯。不但是大乘,小乘戒当中,处处地方说明这个。
所以尽管是遮罪,遮罪的根本还是什么?还在性罪,性罪指什么呢?那就是那个本性,而这个本性的根本就在你的起心动念。所以这个地方的特别说明,主要断的是断性罪。“性罪”意思指什么?就是说,就是不制,它本身是有罪的。同样地,制过了以后,你形相虽然做好了,你心里如果那个,这也不对。这个地方虽然说是说性罪,性罪,这个地方性罪主要的是对性、遮两样辨的。没有制的之前,跟制的以后,如果说没有制的之前不犯,制了以后才犯的,这个叫遮罪;譬如说饮酒,佛没有制的时候,可以,那么制了以后就不可以犯,这个叫遮罪。但是呢,偷盗这样东西的话,佛制了以后啊,欸,固然是 (p254) 犯,佛没有制的之前他也犯。那么这个东西啊就有了性罪,而且还有遮罪,这个我们要辨别得清楚。
p. 285
Moreover, it is taught in all the vehicles, higher and lower, that this abstention from deeds that are wrong by nature is the abstention from the ten nonvirtues, which comprise the crux of the major faults of the deeds that are wrong by nature. You must correctly restrain yourself physically, verbally, and mentally by not allowing a flicker of mere motivation for these nonvirtues.
【摄诸性罪过患重者,大小乘中皆说断除十种不善,故于彼等善护三业,虽等起心莫令现起。】
现在对了!说那么现在既然是最重要的是性罪,那么性罪当中,最严重的是什么呢?不管大乘、小乘,都说这十样东西,这个十样东西我们再清楚不过了。杀、盗、淫,这个是身;然后妄语、离间、恶口、绮语,这是语;意三呢贪、瞋、痴。所以啊,要好好努力地保护这个东西,乃至于起心动念也不要让它生起。
The《Compendium of the Perfections》 says: Do not let these ten paths of action degenerate. They are the path to the joys of high status or liberation. By maintaining these you reach your goals, which are special contemplations wherein you think of helping beings.
【《摄波罗蜜多论》云:“不应失此十业道,是生善趣解脱路,住此思惟利众生,意乐殊胜定有果。】
那个论上面就告诉我们,这个十业道千万不要失坏呀!千万不要马虎啊!这个是生到善趣当中的,乃至于得到解脱,以及究竟圆满的这一个道路。要安住在这个上头,然后呢去不断地去加深认识,思惟、观察利益一切众生。你能够这样地思惟、观察利益一切众生,生起这个殊胜的意乐,这种意乐是最殊胜的。能够生起这样的殊胜意乐,就是心里的 (p255) 好乐、志愿的话,那一定有它圆满的大果。
Correctly restrain your speech, body, and mind; The Conqueror said, "This, in brief, is ethical discipline." This is the basis that comprises all ethical discipline, so train in this restraint.
【应当善护身语意,总之佛说为尸罗,此为摄尽尸罗本,故于此等应善修。”】
所以啊,佛说的尸罗,那个,这个地方包括了一切根本,戒的根本都包含在里头了,我们要好好地努力。
The master Candrakīrti also explains the practice of the perfection of ethical discipline as abstaining from the ten nonvirtues in the chapter on the perfection of ethical discipline of his Explanation of the "Middle Way" Commentary, and such explanations also occur in many sūtras such as the 《Sūtra on the Ten Levels》. Therefore, if you initially train your mind in such restraint as presented above, you easily accomplish the remaining two types of ethical discipline.
【月称论师于尸罗波罗蜜时,亦说是断十种不善,十地等经多如是说,故先于此如前所说修静息心,则诸余戒亦易成办。】
不但是这个论,这个祖师、这个菩萨也是这么说啦!关于这个月称论师,在谈到这个戒波罗蜜的时候,也说,哪!那个十种就是前面从前面引申过来的;《十地经》也这么说。换句话说,祖师、菩萨、论、经都这么说,所以我们现在亦努力,努力修这个。这个是什么?能静息心。处处地方点醒我们,真正讲的戒在什么,就是我们的能断之心,要去断除跟这个烦恼,其他的就容易办了。
所以不管我们说什么,总之一句话,自己只要观察、观察自己的自心,在痴心当中吗?在贪心当中吗?在瞋心当中吗?那个痴里边又开出,这是见烦恼吗?是思烦恼吗?就 (p256) 这样。这些东西啊,你辨别觉得清楚以后,然后呢自心要对治它。我们不应忍的,这个才是我们不应忍的,我们要斗的就是斗它。所以我们天天在那里拜这个“斗战胜佛”,大有道理!斗战胜佛降伏的是什么、对治是什么?大家记得吧?烦恼嘛!一点都没错欸!所以我们现在修习第一件事情啊,要斗的是斗这一个,那你就对了。如果你不斗这个的话,你跟别人斗啊,你伤害不了别人,伤害了是自己,千真万确!我们了解了这个,别人要跟你斗的时候,你了解了这点让他去,你只有同情,只有怜悯他。你帮忙他固然好,你心里面自然你就不会跟他一样的;万一你跟他一样,你随时检点:喔唷,错了、错了!马上你心里面平静,你忏悔;至少你不会跟着他一起,你不会跟着他转。然后你要发心,啊!你要帮忙别人,这我们才谈得到修学大乘。
4 How to practice. You practice the three types of ethical discipline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six supremacies and the six perfections. When you practice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six perfections, the generosity of ethical discipline is establishing others in ethical discipline after you have stabilized yourself in it. The remaining perfections are as presented before.
【◎ 第四如何修此等者。谓应具足六种殊胜,及具六种波罗蜜多而正修习。具六波罗蜜多修时,自住尸罗,亦能将他 安住尸罗是尸罗施,余如前说。】
修的时候怎么呢?这个跟前面一样,这不详细解释了,就像前面布施的时候完全一样。这个里面也包含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像前面说的,我们只要重新温习一下。
5 A summary
(p257) 【◎ 第五此等摄义者。】
这个要特别的再说一下。
Not to weaken and to increase steadily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the basis of the bodhisattva deeds–is the root of engaging in deeds of ethical discipline and so forth.
【诸行所依谓菩提心。】
我们时时要提起,这个“时时”不是说,啊,提了一下、过了一下,提了一下、过了一下,这样。我们要想办法念念提起,所以你们必定要记住,这个正念本身是什么个状态。是这个念力本身,当下、当下,而且必定是当下一念,你们一定要记住的!这是我们要修,一定要修。所以不是过去、不是未来,我们平常一天到晚,唉!说起来这个“当下”两个字实在美不可言,我们很多烦恼都是莫名其妙,都在什么?都在想:哎呀,这想某人什么、想某事怎么样、以前怎么样……。这个跟我们真是了不相干,这个都是以前无始烦恼继续地相应,跑到这地方了还忙这个东西,那错得不晓得错到哪里去了!你真正重要的就是当下一念,看看它现在的念头是什么,很简单,就是这个!
前头为什么有这个呢?很简单哪!前头就是因果,因缘所生法,这么源源而来,自然而然这个识、名色、触、受、爱……从一生说是如此,从一念说也是如此。那么现在当下一念怎么办呢?就是保持正念,“嗯,现在可不被它骗了!”你能够提起来的话,不管(p258) 是什么,境界如何,那个贪瞋痴当下就断掉。你也没什么道理好讲,你认得了很清楚,那个道理都是在害你的──都是在害我。所以这个东西──觉啊,没有别的,就是觉这个东西。现在你要更进一步把这个心要觉,帮助一切人觉。所以当你一觉的话,心里就平了,这千真万确的事实。真正的这个修相应的平我们是谈不到的,也不是我们现在要谈的,我们现在要谈的是闻、思相应的,你有了这个因的话,修相应的自然一定得到。那么闻、思怎么办呢?就听懂了这个道理啊,它所指的行相啊,然后摆在心里上面去缘哪、去观察啊、去思惟啊!就是这样。那把当下一念提起来──嗯,它来啦!我不忍受,要跟它斗!就是这样。啊,就是这样,当下一念!
所以当下一念如果跟无明相应的、爱染相应的,那么错了。爱染什么呢?你欢喜的嘛就贪着难舍,你不欢喜嘛就排斥,然后用你的道理讲那些种种的,再不然的话呢迷迷糊糊呆在那里,这个都是不对的。现在懂得了佛法了,“哼!现在我认得你。哼!你原来就是我生死第一大冤家。啊!无始以来一直跟着你,我也莫奈何你了。因为这样,现在眼前感得种种不如理的这种环境什么等等啊,那不管它了!那以前造的嘛,我也莫奈何它;欸,尽管我莫奈何你,但是我现在我了解了那个决心提起来,对不起,你也莫奈何我!”就这么妙法,啊,心里面就太平无事。这是我们闻思相应的这个正念,还要有一个正知见哦! (p259) 这个正念、正见哪,永远是两个难兄难弟。噢,不要说难兄难弟,难兄难弟是坏的哦,两个好的好搭档,这样。你保持这个,没问题了!
【不应失坏渐令增长者。】
这个不可以失坏,不但不可以失去、不可以坏掉,还要把它增长。
【是为趣入戒等诸行所有根本。】
我们一切行持的根本在这里。
It is also the best way to desist from harming any living being. Aspire to practice the ethical discipline of those at high levels and then train your mind in it.
【亦是第一遮止损害一切有情,大地以上所持尸罗为所愿境。】
这是一切损害有情,你损害了,对不起,反过来都是损害你自己的。所以你能够遮止损害一切有情的话,你对一切的损害,你也遮止掉了。这个是啊,真正是大菩萨所学的,这个是大地以上菩萨所持的,这个是我们真正所愿的。
我们现在平常啊,我常常鼓励我自己,我也但愿诸位同学也一样,在这地方学的话,就要学这个,鼓励自己:啊,我算什么?出家大丈夫事,人天这个将相根本算不了什么,三界法王这个才是我真正愿的地方!所以人家说,你真正见到了大的地方,哎,小的地方 (p260) 根本不在乎。前面不是说作生意吗?作生意人还比我们强得多欸!这个话怎么讲呢?我们现在东西,喔唷,难舍;作生意人就那个好东西,包装得好得就怕人家不要,对不对?是不是这个样啊?他想尽办法把那个东西叫人送给人家。他为什么要送给人家?赚钱欸,简单极咧!所以我们真正说起来的话,我们还不如个世间的作生意人,为什么呢?他就看得比较远,他把那个东西送给别人了以后,喔,他钱赚回来了。现在我们就这么差,那一点都看不见──哦,做、做、做为我,就为了我呢把我害了,就这样。
所以并没有教我们,说损害我们哪!恰恰相反的,佛是真正是为了我们说:啊,某人哪,为了你好要这样做啊!那我们现在所以伤害,说来说去还是两个字──颠倒。自己以为做对了,结果完全伤害了自己。所以现在唯一的办法,晓得:喔唷,我这个不管怎么都是错的,哎,要听得佛说,结果就对啦!那么这个正确的、好的,才是我们真正所愿之处、所愿之境,我们要求这个。所谓大地菩萨所持的尸罗,这个就是圆满的尸罗,这个是我们应该要的。
所以我们先千万一开头的时候不要说:“哎呀,我是凡夫啊……”然后呢下面一句话,这是我们才叫不应该的。说我现在一直说:“啊,我是凡夫啊,我要赶快努力啊!他已经成了菩萨了尚且这么努力,我是凡夫怎么可以不努力啊!我也是凡夫啊,所以我在因 (p261) 地上面,绝对不让一点点那个错误的种子放下去。”正因为我是凡夫,所以我因地上面绝对说:“我一定要圆满,一定要圆满!”要达到的境界你要圆满,要断除的这个坏处啊,要彻底拔除。我一天到晚就为我自己打那个气,你别看我老了,我就这么打气!将来等到我再转世出头的时候,我那时候做的时候就比你们走得前了,人应该有一个这个志气。所以这个地方就告诉我们哪,说大地以上所持的尸罗是愿境。
Sincerely learn right now what to adopt and what to cast aside, starting with the ethical discipline of a beginning bodhisattva.
【于初发业诸进止处,当从现在至心修学。】
对的,这是我们凡夫嘛,所以我们初发业啊!初发业的该做、该遮的地方,就从现在开始,这个现在的哪里开始啊?当下一念哦!然后当下一念怎么做法?至心修学哦!啊,那绝对不是马虎、不是骗别人,骗别人那是骗自己呀!的的确确,“至”就是到,意思要到我的心里深处,不让它有一点点漏洞在。
In particular, each day frequently exercise an attitude of restraint with respect to what you know about deeds that are wrong by nature – such as the ten nonvirtues – and deeds that are wrong by prohibition. Among these also strive again and again to apply an attitude of restraint toward the fundamental transgressions of the vow to which you are committed.
【特当了知十不善等性遮诸罪,日日多起防护之心,又于自受律仪诸根本罪,尤应励力数起防护。】
Once you do this, you will be able to complete the bodhisattva training in another lifetime as a causally concordant behavioral effect, with little difficulty and with little suffering. However, if you neglect these things now, you will be continually tainted by very grave faults and transgressions, and moreover for many lives you will be unable to learn the bodhisattvas' trainings. So from now on strive at these practices.
【若如是行于当来世,由其造作等流果力,能以少劳少苦圆满诸菩萨学处,若今弃舍彼等,则恒常为极重堕罪之所染污,且于多生将不堪学菩萨处,故当从今精勤而行。】
(p262) 上面所说的这是个原则,这是个原则──啊!这样。那么这个原则当中,眼前我们真正行持的时候,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关于前面的十样东西,叫“性、遮诸罪”。为什么叫性、遮呢?就是说这十样东西本身都是性罪,然后你受了戒以后的话,这个又是性罪了,而且是遮罪。所以我们现在出了家以后,有很多人说,喔唷,出了家了,好像该受人家供养。人家来供养,来的时候总是说:欸,你没有受戒,你没有的你的份。我现在恰恰相反:我现在受了我的戒了,啊!我以前可以贪这个东西,现在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这个心里面的的确确地,我尽管做不到,但是我心里面很清楚、很明白,这样。所以为什么譬如说随便一件小事情,乃至于在斋堂里边,这个道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是这样嘛,我只晓得我心里面现在没有、没有摆得平啊,那怎么办呢?欸,学他,要这样去做,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
所以这个性罪,下面还加一个遮罪哟,我们千万不要看错喔!不是说,啊!好像我们现在穿了这件衣服,该人家顶礼哦!我以前还犯了一个错误,哎呀,觉得这件衣服不好穿,所以从前人家跟我磕头,我也磕还他。现在发现,不是,绝对不是!磕还也没有用。他磕的时候,你心里这样想:啊,我一定要把这清净幢相撑起来,一定要撑起来!不是我的呀,这是佛的呀!让他磕。然后呢我全部精神贯注的话,我也得到好处,他也得到好 (p263) 处。我这是战战兢兢,唉呀,他磕了我个头,我心里面告诉:善知识,他随时提醒我,我哪地方啊不可以。我最早以前,穿了这一件衣服,人家磕了一个头我很得意,觉得:啊!自己好像那个。后来过了一些时候:哎,不可以、不可以!他磕了一个头,我觉得我没有这功德,我磕还他,现在发现这两个都错了,两个都错了。这是我随便把我常败将军,那个败的情况来告诉大家。
总之一句话,你们要记住:性罪固然不可犯,遮罪尤不可以犯!那遮罪这个里边我们现在不必去讲,到那个将来这个《在家备览》上面会告诉我们,会告诉我们。佛不出世性罪也在,可是呢,遮罪这个制戒的话,一定要到佛出世,而佛出世真是难得啊!所以我们千万要注意这一件事情。然后怎么办呢?有了这个认识,“日日多起防护之心”,其实这个日日啊,时时刻刻,没有一分一秒的,这样。你真正能够做到的,对!尤其是对自己的根本罪,因为别的罪我们烦恼生,一个不小心还可以忏悔,那根本罪一来这就坏掉了,所以要努力防护。
谈到这个地方我们大家了解,所以这个里边一再记住哦,这个贪心还勉强,那个瞋心是万万不可以。啊!那个东西真是厉害啊!我自己也晓得这个是最难断,我花了这么大的努力到现在才发现,才多多少少自己稍微有一点点。现在我还是随时随地提醒自 (p264)己:一旦粗猛的现行来了,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平常的时候处处地方小心。欸,效果很好,你只要稍微一起来,感觉到了,把它摆平。等到你一起来了以后啊,你要想摆平,已经来不及了,为什么?一旦起来了以后啊,它那个业你要忏悔干净很难哦!现在尤其是我们出了家这个圈子里头,不要说不出家欸,就这样。你……这个《大宝积经》上面告诉我们,哪一个菩萨你又不知道,所以你一个不小心,“叭!”一念瞋心起来了以后,唉呀,那这个将来这个、这个恶报之可怕啊,可怕得不得了!你现在要自度、要度人,那你连它这个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呀!
所以关于这些事情的话,这个最好的办法,我是鼓励你们为什么要多看那个《德育古鉴》。你就看:喏、喏、喏,就世间的人,他起心动念之间一下,啊!那马上那个果报就现起来了。所以你把这个的配合了,现在这个理论我们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地知道了,然后呢,再加上那种果报摆在这个地方,你只要多思惟、多观察的话,没有做不到的道理!
请翻到《菩提道次第广论》285页,上面关于戒波罗蜜多讲完了,那么这个我们要好好地回忆一下。虽然它这个很简单、很扼要,但是把这个戒的基本精神就告诉我们,告诉我们。我们现在这个地方啊,大家非常难得,都是精进了解戒的重要,可是呢戒的基本精神在什么地方呢?所以在前面就简单扼要地介绍,所以在戒波罗蜜多没讲的之 (p265) 前,我就跟你们说先看一遍,原因在此。尽管它的主要的内涵没有讲,可是这个里边最重要的特点,一定要把握得住。换句话说,我们出家,从小乘的厌离心开始出离,解脱、求解脱,乃至于大乘的求无上菩提,根本原因你一定要把握得住,那个时候才谈得到所谓戒、定、慧。如果你这个把握不住的话,那其他的我们做的事情,都在那里啊,在枝末上面走远路,枝末上面走远路。
前面一再说过了,刚开始我们接触一定接触那个枝末,这是没错,但是我们必定从枝末的地方,要摸到那根本上去,这是一般状态,一般的正规路线。特别的呢,他一开头的时候就找,从那个根本的地方找到,那是非常特别的。而大部分现在我们错的,摸到了枝末就停在那个枝末,嗯,觉得这个很对。你别看那个枝末哦,那个枝末有它非常殊胜的意义的哦!我们不要听那个文字上面来说啊,那个枝末有它非常殊胜的意义的。但是呢这个枝末的话,就是要转到那个根本上去的话,经过的时限是一个天文数字的长,这是我们说过很多次的。所以在这地方呢,我们重新再提一下,跟前面这个,自己回忆一下。
现在我们继续下去,忍波罗蜜多,那就是六度当中的第三一度──忍辱波罗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