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12卷B面

(手抄稿 第十四册 p255)

I gave away my body, every resource, and all my virtue to all living beings. If I am still attached to resources, I am behaving just like an elephant, oppressed by the sun, who goes into the Water and bathes and then, back on dry land, rolls in the dirt. Then again, after it sees that it is covered in dirt, it goes back into the water and does the same thing over again. 

【我将身财一切善根,于有情所先已惠施,若我今者,仍贪资财而受用者,如同诸象为日所逼,入水洗沐至干岸已,于地滚倒,见土沾身仍下水洗次复如前,如是思已当修无贪。】

我现在的状态,是早已发了这个誓愿,是什么誓愿?菩萨戒嘛!啊,我一定要学菩萨。菩萨戒是什么?将我一切自己的内身,外面所聚的财,以及布施所得的善根,没有一点余遗地,都施舍给一切有情。早就先已经施,若我现在居然仍旧贪着这些东西的话,那不是颠倒了吗?那不是颠倒了吗?下面举一个比喻。就譬如那大象一样啊,唉呀,在这个夏天,被那太阳晒得热恼得不得了。然后呢幸运而找到一个清凉甘露之池,跑下去,啊,把身上的泥巴、脏垢洗得干干净净。就像我们无始以来,被这个烦恼─这个烦恼是贪染 (p256) 等等,种种的脏垢沾得不得了啊!现在了解了以后,修学佛法靠着三宝的威德,得到了这个戒,就是解除所有的脏垢。

所以在这个情况洗干净以后再爬出来,爬到那个干岸,那个干净的地方去。结果啊,嘿!你爬出来了以后,又滚在地上又沾得一身,那么再下去。那你如果这样的话呢,完了!你一直在那儿滚,滚来滚去仍旧跳不出这个轮回,白费气力!所以呀,要这样地认识,这样地了解,然后呢根据这个了解,思惟观察,策励自己生起真实的对治,如理去行持。那么,那个时候的悭贪,自然而然就可以舍掉。所以说,万一我们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应该修的。前面这个论又说:

p. 265 (6)

The Compendium of the Perfections says: Recalling the superior deeds of the sages, strive at them and reflect on your commitment;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excellent thoughts in order to clear away your attachment to things:

【即前论云:“应念诸佛殊胜行,当自立誓思随学,为除贪着摄持故,以善分别观察心。】

那个时候我们啊,应该忆念十方一切诸佛之所以为成佛的原因,他就有这种殊胜的功德、殊胜的行持。啊,想想有这么个好法!他之所以好,因为这样做,所以啊,我也发誓要去跟他学。所以,把所有的这种为贪着而摄持的这种事统统舍掉。现在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啊,就是懂得了这种道理,把这种道理非常善巧地融会贯通,各方面了解得非常透彻 (p257) ─理、量、次第,整个的内容,根本何在,如何圆满。把握住了,不断地去深入思惟,把这个道理啊,拿来运用在自己内心上面,观察自心。有则劝勉增上,好的方面;坏的方面,马上把它净除,这样子步步上升。

"I gave away my body to all beings; then I relinquished the virtue of this gift. My being attached to external objects is senseless, like an elephant's bathing." 

【我身已施诸众生,施身果法我亦舍。我若反贪诸外物,如象洗垢非我理。”】

这样就这个比喻,那我自己的身体啊,所有的东西,以及布施身体感得的果报,凡是这东西统统已经舍掉了。身都舍,当然财物也包括在里头,身、受用也舍,乃至于布施以后所感得的这个善果,也统统舍掉。既然这样,我还反而贪着外面这东西的话,那真是颠倒极了啦!颠倒极了啦!

If you are able to generate intense delight as you contemplate the many benefits of giving things away and great fear as you reflect on the faults of tightfistedness, you will naturally produce a generous attitude. 

【如是多思能舍胜利,若能引发广大欢喜,及多思惟摄持过患,若能引发极大怖畏,则能任运生惠施心。】

这个下面三项,就是总结起来,怎么样策发我们布施的最善巧、最殊胜的方法。如果你能够多思惟观察布施的这个殊胜利益─这个地方的“胜利”啊,不是打仗的普通的胜利哦!这个“殊胜”也不是普通的殊胜哦!一开头就说,这个殊胜简直你没办法比的。

昨天晚上有位同学来问我,说《华严经》上面啊,这个普贤菩萨赞叹那个诸佛的功 (p258) 德,说假使这个十方无量无边的佛,赞叹不可说、不可说的时间,这个佛的功德啊,说不完!他就无法想像,这个佛的功德能这样吗?嗯,千真万确!不要说我们凡夫不可能,佛─他这么了不起,他佛来赞叹佛的功德,都赞说不尽。原因:我们在任何情况之下,都是限在一个量当中,这个量啊,你再怎么样大,你没有办法超脱这个范围。所以这个无量、无限,究竟是什么个样的境界?法界,那是一个究竟的,我们无法想像,你能想多大,它总归比你大,还不晓得大多少,这个殊胜是有这样的殊胜的利益。所以这个眼前哪,我们要经常思惟、观察。眼前一点点小小的好处,你把你沾住了;那个时候啊,最好的事情就是,你把那个好处啊,把它扩大,加深、加远,千万不要眼前这种小的地方被它沾住了。并不是叫我们放弃我们的利益,恰恰相反地,告诉你啊,正因为要得到利益,所以你要认得利益的真、假。你眼前那些利益啊,是假的啊!一点点哪,害了你得到大利益、深远的利益。而且这个深远的利益是无量无边的,这个才是真正的殊胜的利益,这才是我们应该了解认识的。

然后呢,根据这个认识,多思惟、观察,否则的话,宿世的这个业力,随时随地它会跑得来掩盖着你,你跟着这个老脾气就又跑掉了。能够这样做的话,那个时候你觉得:哎呀,好啊!好啊!你对眼前一点小的事情都这么放不下,反过来说,都这么喜好贪着;(p259) 现在有这么大殊胜的利益,当然会启发我们的大欢喜。有这样的大欢喜的话,做起事情来就起劲啦!眼前为这么一点点的小好处,喔唷,忙得不得了,人家作了一个障碍啊,要跟人家吵架乃至于拼命;现在得到了这么大的利益的话,你在任何情况之下,你都会去拼命哪!所以要发那个精进啊就很容易耶,这是第一个道理。

反过来呢,你不舍,你把它摄持了。结果啊,哈!对不起啊,这有绝大的过患,恰恰相反,有不晓得多大的害处以及过患,后患无穷;眼前又不晓得多少。而这个东西不管眼前、将来,啊,那个是产生大恐怖的。你两者一比较以后啊,自然而然你那个心里面,不要人家来劝你,自然你一定生起这个心,乃至于人家劝你不要布施,你也绝对做不到。

所以,我们看佛经上面很多典型的公案,当佛陀在因地当中舍头目脑髓的时候。有一次,他是一个国王,是一个大国,非常了不起的大国,这样。那么人家要来侵略他,就这样,结果啊他就送给别人了!乃至于有人要拿头、要拿眼睛,他那个施千头王那个公案啊,就是有人要头,那个国王把那个头要送给人家。他是个国王耶!很多人啊,大家都劝他,然后呢种种的理由。他就说:“我多生多劫得到了这个东西,一直为了自己啊,害了自己。前面已经告诉我们太多了,我们无始以来,一直忙自己,结果啊,你拼命保护这个东西,它就偏偏把你送下地狱去。现在我了解了绝不做这个事情,现在把那个东西,把你 (p260) 啊就送给别人了,你千万不要为自己打算。我已经努力了这么多生了,现在这个时候,岂可以停止?不可以、不可以!我在这里的目的,就是这个样!”然后呢,不管人家怎么劝、怎么阻碍,他就是到后来把那个头就送给别人,就这样啊!

当然,这个叫我们开始第一步那是做不到,我们也不应该这样做,后面说得很清楚。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什么呢?就是上面两个:多思惟、观察这样的布施度─注意这个“度”字哦─殊胜的利益;以及你不布施,贪着、摄持的这个患害。你对这个道理确定有了认识以后的话,你那个布施的心里面哪,自然就任运生起来了。

讲到这里啊,昨天晚上那位同修,也来跟我谈起这个事情。他现在因为最近啊,我看见他很用功,我也非常欢喜、非常赞叹。那么他就说,好的时候的确很好,但是呢坏的时候啊,他就很难抵挡,他也熬住了,就这样。熬住了,再努力地冲。结果呢?唉!这个东西实在感觉得很辛苦。我想我们在座的很多同修们大家都有这个经验,这样。高兴的时候固然高兴,有的时候等到低潮的时候,你要想突破的话,啊!尽管这个环境大家带着,然后呢上面是师长,周围是同学,再加上头也剃得光光的,你没有办法跑出去去放肆一下。啊!逼在那个地方啊,觉得很辛苦。

(p261) 这个地方啊,就告诉我们非常善巧地。它真正的重要─是!外面的形相可以帮助我们,譬如说你现在在这个环境当中,你要想放纵一点,上面的师长、周围的同学、这个环境,乃至于你跑出去,人家马路上一看,你头剃得光光的,穿那个和尚衣服─你怎么跑到这个地方来了!这是外面是有帮助我们的力量,而且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初机修学。但是,最主要的什么?就是那内心上头那个正知见,这个东西太重要了!

我自己啊,苦了一二十年,现在才多多少少体会到一点,哎呀,这个味道之美啊,甜极了,可以说。尝到那个甜头,你尝到了这个甜头,别的什么东西你都不要啦!你问我现在这样情况嘛,你们也看得出来,哎呀,我这个身体啊,实在是有气无力。这两天我为什么早晨要去资源室(编者按:资源室三字不确定,待修订),的确,早晨如果说,这个早课我用一点声的话,上课的没气了。然后呢很多地方,那个肠胃也不好,少吃了嘛,等一下到了傍晚就冷得要命,气力就没有了;多吃了嘛,肚子也胀、又难过,经常都在这个上面。唉呀,这个背脊骨又受了伤了,一直在痛、一直在酸。如果在以前的话,我自己晓得啊,不要说要挺、挺不起来,就躺在床啊,还哼呀哈呀到处找医生,到处找这个、求这个。嗯,好处从哪里呢?佛陀,那的的确确的。

我凡是碰到这种情况,越是来,这个精进的心越强。这马上感觉到这个什么啊?业 (p262) 感缘起。唉呀,我宿生多生多劫呀,就为这个东西忙了半天,忙了半天啊它不但没有保护你,没有对你一点好处,反而让你造了很多恶业。结果呢,到这一生,我现在已经懂得了佛法,这个还在这里感得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多可怕呀!它现在又来了,告诉你,这个善知识哦,告诉你赶快精进哦,赶快精进!是的呀,它现在这个地方肚子一下胀、一下饱,气也没有,头又痛,我是莫奈何你,我的确莫奈何你。但是我今天啊,我谈不到学菩萨,我认得了你啊,我这个心就不屈服,不再为你做奴隶,不再忙你的事情,你也莫奈何我!宿生造了这个恶业,今天这样的话,什么时候要走,那莫可奈何的事情啊!就是如此因感如此果啊!但是呢,趁这口气还没有断的时候,我要尽量地利用它。今天多拜一拜佛,多跟同学讲一点,那好,这个至少下一世我可以少一点这种痛苦吧!你想对不对?佛陀告诉我们就是这个,所以这个知见本身太重要了!这平常撑我的什么?就是这个,就是这个!

所以我想到这里,哎呀,真欢喜啊!一欢喜、欢喜过了,过一下,头又不痛啦,气也来了。当然啦,实际上因为这个身体虚嘛,完了以后等一下又痛,痛也没关系,我就躺在那里也要去想它!所以尽管身上是苦的,心里却是快乐的,这样。而对这个身上的苦,你了解得很清楚、很明白以后的话,那个苦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当然这种是小苦啊,大苦我也老老实实说,我还是挡不住,还是挡不住,那时候是怎么办呢?你能够真的这样地努 (p263) 力,不断地去做的话,欸,生生增上,那个大苦慢慢地减轻啦!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呢,我想我们大家,这个经验大家都有的。你本来一点小小的没有什么,小小的不如意,然后心里面想,唉呀,这越想越难过、越想越气。小小的一点事情啊,你越想越气,想到后来啊,把你自己缠在这个里面,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其实呢你想开了,说实在地没有什么事情啊!你从这个地方就了解了,我们可以处处体会,真正重要的事情,就在这个地方。如果你能够小处,真的能够了解了这个法的这种殊胜利益的话,这种地方啊,你就一碰见,“啊!对了、对了、对了!”你就随时能够善巧地利用,善巧地利用。

尤其在这种情况有一个特别的好处,这是什么好处呢?刚才说,你同样布施吧,欸,世间的人布施了以后,对不起,三世怨。你能够了解了这种心理进一层的话,现在你在这地方做的话,不要说你有病的时候开心─啊,不、不,应该这样说的─有病的时候固然开心,没有病更开心啊!本来你身强力壮跑到那地方做嘛,做并不辛苦嘛!

所以你看,最近为什么我们这里这样地改善、这样地好法。的确地,大家同修啊,这是我也看得出来,我以前经过的那么多地方,很少看见几十个人在那里,大家这么全部精神努力,这样做得很有精神。为什么?他心理上了解了:我在那个地方忙,这个才是真(p264) 正为我自己。要不然以前的话,好像我等一下多扫了一个地,我等一下多做了一点事情,看看这个家伙在那儿偷懒,心里面啊就是放不下人家。这个心情哪,自然而然就减少,乃至于自然而然就消失掉了。乃至于你多做了你觉得:啊,对啊!我多赚了,我多赚了!所以你越做是越欢喜,不是吗?还有烦恼?没有啦!这个佛法的真正的巧妙啊!真正的巧妙啊!你不是要度众生吗?不是要自己救吗,至少?乃至于最起码的我们现在要求往生吗?这个功德是俯拾皆是啊!俯拾皆是啊!

你的的确确地,平常我们常常说:“唉呀!我也想念一心不乱,可偏偏心里面乱糟糟。”你不能集中起来,为什么你要忙这么多事情?现在你懂得了这个道理以后,你去忙这些事情,你随时增长功德,拿这个功德要回向往生,一定往生,品位还不低咧!这不是很简单吗?然后呢,即使你能够不回向,你在这个生死当中你也行菩萨道,更好!到净土修一百年不如这里修一天。整个的关键不在那些形相、方法上面,就在你知见上面,如何运用知见,怎么去转过来;你能够转的,善法是任运而生,现在是这个地方讲惠施心,它自然而然生起来了。可是如果你在这个概念上面不认识的话,尽管你在这儿苦苦地在那儿弄的话,是!有一点效果的,但是不大,不大。

所以眼前我们要两方面双管齐下、双管齐下。我们也不要说,哦!那既然懂得了这个 (p265) 道理,好啰,这个其他的形相不管啦!刚刚我们初机开始,这是大话,说起来没有用哦!坐在这个地方讲可以,不要说这个你们如何,就是我,我讲得头头是道,这好的时候是这样,不是一切时。经常情况之下,坏的环境当中还是把这个善法忘得干干净净,何况是诸位。诸位当中有好的固然好,但是有不太理想的同学,大家有这个经验,听得时候很来劲,眼睛瞪得大大的,耳朵竖得直直的,听得很来劲,书本一阖,不行!仍后这无始以来习气跟着流转啦!那时候靠什么?靠这个环境哪!所以说一定是双管齐下,这个我们要了解的,顺便一提。

Accordingly, generate the thought of giving away everything to others at the conclusion of cultivating love and compassion, or at the conclusion of reflecting on the life stories of the Conqueror, his children, and so forth. 

【◎ 如是修习慈悲之心,及善思惟诸佛菩萨传记等后,亦当引发能舍之心。】

那我们照着前面这么一步一步来的话,当然必定会引发这个心。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tates how this is done." 

【发起道理者,】

他下面说,那发起什么样的这个心情呀?

I will give away without a sense of loss my body and my resources as well as all my virtue from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for the welfare of all living beings. 

【如《入行论》云:“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为利诸有情,故当无惜施。”】

身体以及身体所受用的一切的财物,就是所有,然后呢一切的善,自己所积聚的一切 (p266) 的善根、好处,只有一件事情─利有情。所以,统统把这些好的东西啊,毫无顾惜地布施出去、送出去。

You focus on three thingsyour body, your resources, and your roots of virtue. 

【谓身受用善根三法,为所缘境,】

这个三样东西为所缘境,那就是我们把这个做为,这个东西,

and mentally give them away to all living beings. 

【思惟惠施一切有情。】

把这三样东西啊,欸,送给别人去。

If you stop the craving that conceives everything to be your personal property and then repeatedly condition yourself to the attitude of giving itall away to others, you will be called a bodhisattva. 

【如是若于一切所有破我所爱,数数修习施他之心,是名菩萨。】

这样的做法,对于我们一切所有的,不再自己顾惜执着,不断地去修习布施、利他,这个就是菩萨,这个就是菩萨。那么这个“数数”两个字,你们要记着哦,这两个字是形容词,这个意思不是说一下做、一下做,这样。一直做!不停地做!是这个意思。这是最 (p267) 重要─数数、数数,就是一直,在你形相上面可能在不同,但是呢心里的行为一直保持不断。有东西的时候,你用身口相应的思来送,没有东西的时候,身口尽管不动,我这个心还是缘念在这个上头。

然后呢,就算它不现行的时候,在睡觉的时候,这个种子还在这里。这个种子,唯识上面的特别名字叫种子,我们另外一个名字叫习性,这种强烈的习性,一直潜伏在那里。如果说你这个习性是受了菩萨戒,这个叫菩萨戒的戒体,你正得了这个菩萨戒的戒体,只要不破它,如果要求往生的,回向的是上品,最小─上品下生,这么有力哦!所以你要了解,啊!这个真正的佛法的玄妙、精采、殊胜,实在我们无法想像地好!

The Compendium of the Perfections says: "All these things are yours; I have no pride that they are mine." 
Someone who has this amazing thought repeatedly
And emulates the qualities of the perfect Buddha
Is called a bodhisattva - so said the inconceivable Buddha, the supreme being. 

【如《摄波罗蜜多论》云:“此等一切是汝物,于此我无我所慢,数数观察此希有,随行正遍觉功德,谁有此德名菩萨,难思胜士佛所说。”】

呃,说现在这些东西啊统统送给你们啦,都是你们的啦!在这个地方我再没有“我所”,就是没有一样东西是我的。因为有了我,所以有我所,有了我所,所以就跟我相应的这个慢。不断地去观察,这个真是,啊,希有难得啊!前面我们一开始修,修的时候啊,这个告诉我们自己嘛具六想,然后呢对于这个说法的知识嘛具五想,五想当中有个什 (p268) 么啊?希有、罕有。哎呀!这个法是珍贵无比,而又那么难能可贵啊!是又难能可贵、又这么希有。啊,好啊!得到了以后,再也不肯放掉,没有一样事情有这么重要,乃至于根本不能相比。

所以呀,由于这样的思惟、认识,正确地养成功的习性,或者说种子,或说戒体,然后呢跟着这个随行。这个随行普通一般啦,就是跟着来的行为来啦!实际上戒上面,然后呢叫受了以后叫随行,就是这个,这个才是戒的所谓法、体、行、相的行。你有了这个行持了以后,欸!那么这个行相自然就表露在外头了,这个行相我们就是仪则、行为。

“正遍觉”的功德,我们随时随地跟着这一个做什么?哎,集佛的因,集佛果的因,增长这个功德。那么谁呀?在这上面去真实地行持,这个德行叫作菩萨。啊!这个是不可思议的殊胜大士啊!这是佛告诉我们的啊!

好,前面告诉我们这种道理啊,了不起!下面告诉我们如何去正行持。这个话怎么讲呢?我们想:哎呀!这个佛陀这么了不起啊,我也跑得去送人家头,我也在那儿送眼睛。不是、不是、不是!下面正式开始行的时候,他告诉我们方便善巧。说:

p. 266

At present, as your determination has not matured and is weak, you do not actually give away flesh, etc., though you have already mentally given your body to all beings. 

【现在力弱胜解未熟,意乐将身已施有情,不当真实施彼肉等。】

(p269) 喏!这句话,这个很重要的。就说道理是这么讲的,然后你根据这个道理,他所以告诉我们数数观察,善巧分别,思惟修习,他并没有叫你马上去舍哦!为什么呀?现在这个力量还弱,乃至于啊,连它这个习性本身还没有养成,乃至于这个正确的知见都没建立。那个时候我们不忙这个,要一步一步来。第一个,建立正确的知见,有了这个正确的知见思惟观察,养成功这习性,使得这个习性坚固,非常强有力,那个才可以。

所以现在力量不够,这个殊胜的见解还没有成熟,那怎么办呢?我们哪,只要这样想,照前面─欸,我这个身体送给别人,我这个身体送给别人。所以这是“意乐”,意乐就是心意所好乐的,我所愿望的。现在我们心意所好乐的,一天到晚忙这个─执取,哎呀,这个我、这个我,好的总归我,坏的送出去。现在不!坏的我来,替代人家,好的送给别人,就这样,所以是心里边要这样。“不应该”,不但是说不必要喔,说不应该真的就把自己的肉舍给别人,不要!现在我们真正要修的,修这个!这一点非常重要哦,他下面有一句话:

According to the 《Compendium of Trainings》, however, if you do not train in the thought of giving away your body and life, you will not become accustomed to it and so will remain incapable of giving away your body and life. 

【然于身命,若不净修能舍意乐,由未修故后亦不能惠施身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