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48卷B面

(手抄稿 第十九册 p131)

我的身体就是我的心,那是绝对不可以的。如果说,那我是五样东西的话,那到那个时候啊,你头发剪掉了,到底哪一个是你呢?所以我们祖师有这么一段公案哪,把那个蚯蚓一斩为两段,欸,你说,它佛性到底在哪一个地方?那个时候我们就弄不清楚啦!所以这个绝对不能多的,我这个东西千真万确,这是我们晓得,我就是,就这么个我,所以不能分,就这样。所以这个如果啊,在这一个计我就是五蕴的话,第二个又产生这么大的矛盾,又不对!

p. 574 (3)

【第三过《入中论》云:“若蕴即是我,我应有生灭。”】

如果说蕴就是我的话,我有生灭。

【由分别假立业果所依之我,虽有生灭亦无过失。】

(p132)不过这地方他没……特别一个解释哦!是啊,我们佛法里面都讲生灭,因为为什么讲分别?因为它本来就是虚妄的,如此的业因,感如此的业果,它本来没有自性的,对不对?它因为没有自性的、没有特质的,所以一切都是因缘安立的,由这样的因那么结这样的果,那个是自然现象。正因为有这样的因,有这样的果,所以不是天生来如此的,所以说没有天生如此的,我们这个地方叫自性,叫作自体。所以正因为它没有自体,所以必定有因缘,或者业因感业果的前后的相续,而前后的相续必定是生灭的。假定说你现在执着这个蕴有一个实在自体的话,对不起,那不应该生灭的,而你现在把所执的蕴,所执的我就在蕴上面,蕴这个东西有生灭的,那又错啦!

所以我们讲那个生灭这个道理,很简单。譬如说,我们眼前随便讲一样东西吧!说我们每个人身上穿的衣服,那衣服拿什么东西做成功的啊?拿纱,这纱啊,这个地方叫作纬线,这个地方叫经线,再加上人工,再加上机器。本来是你看得清清楚楚一根一根纱,然后当那个纱纺进去的时候,这个纱不见掉了,换句话说这个纱灭掉了,欸,这个布生起来了,对不对?那个因果当中就是这样。你那个人工这样嘛放进去,放进去,人工没有了,欸,但是没关系啊,它这个东西起来了。所以它那个一定是生灭前后。我只是讲粗相噢!讲粗相,这是容易的比喻,真正生灭的细相,我们现在还不了解。

(p133)所以这个因为它没有实质的天生如此的自性,而一切都是这样的因缘、这样的条件所现,所以必然有前后相续、生灭、因果现象都有。现在这个地方要破的,不是破这个,这些因果生灭缘起的现象,而是说,我们执着有一个天生实在的如此的东西,说这个东西没有的。现在了解了吗?所以第三个。所以说我们执的这个有实质性的东西,既然有实质性,不应该有生灭;假定说蕴就是我的话,有生灭,错啦!

【但如自所执之我若有生灭,则成自性生灭。】

假定你所执的我有生灭的话,那个自性就变成功生灭了。如果说,那你也许可以说:“欸,我执的自性有生灭的啊!”对不起,如果有生灭话,这个又有过失。为什么这个地方辩呢?因为当年印度啊,有很多人不同意这种说法的人,他说:“对啊,你说它有了自性有生灭的话,这不可以。”反就说:“是、是!”他就承认了这个自性是有生灭的。好,那就算你有生灭的话,对不起,你毛病又来了。反正你只要是错误的,这个错误的东西一定有毛病的,正因为它是错误的,所以一定有毛病的。那么从这个上面哪,才能够彻底地消除掉,原来啊这个都是我们的妄执。现在看看执那个自性有生灭,是什么过失?

【此中复有三过。】

(p134)第一个。

【初不念宿命过,谓不应忆念我于尔时如是生,以念宿生要前后二我是一相续,汝此二我自性各异不依他故。《入中论》云:“所有自相各异法,是一相续不应理。”】

说自性这个东西啊,应该一直如此的、不变的;不幸的是,如果你执着这个东西的话,有前面种种过失。他又说:“好、好、好,那么我这个自性就有生灭。”对不起,你生灭的话,毛病又来了。假定你这个生灭的话,换句话说,这个我─前面的是前面,后面的是后面,已经灭掉了,再生起来就不是了,对不对?是另外一个东西。所以说假定是有生灭的话,你宿命以前的事情就记不住了,为什么呀?因为啊,“谓不应忆念我于尔时如是生,以念宿生要前后二我是一相续”,以前我怎么样、怎么样,那个前后一定是同样的一个我。假定说这个有生灭的话,一死死掉了,就像我们死掉了以后,另外换一个身体。对不起,换一个身体,跟前面一个身体不是一个,那完全是两样东西,对不对?就好像说我们现在搬了家了,那个房子跟这个房子绝对不是一个,那个房子跟这个房子的形相、内容是完全不一样,这很明白。所以如果是自性要是有生灭的话,欸,以前的事情都记不住。不但是记不住,而且宿命跟现在的话连不起来了。那现在我们看下去,这个毛病(p135)多得很耶!

【二造业失坏过。】

既然前面跟后面是不一样的话,你前面造的业,对不起,造的业灭掉了,灭掉了,你连不起来。

【谓前所造业应不受果,以造业之我未受果前即已谢灭,别无与彼同一相续之我故。以彼自性坏故。】

就是这个。既然有自性,他又承认自性有生灭,当一旦那个前面那个特别的自性造的业,造完了业,就算要感果的话,那个一定这个自性还在的时候。现在那个自性有生灭,自性一灭灭掉了,好啰,那个业就没有了。这个举个非常简单的比喻,譬如像那个树有个根,从根上长出来的东西,你把那根挖掉了,前面的东西都没有了嘛!前面的东西都没有了嘛,这是根本嘛!现在我们说有个台子,有个什么东西,你把那个台子把它烧掉了,烧掉了以后,对不起,那个在这个上面所建立起来这些,都没有了,就这样。所以很简单,现在我欠了人家钱,然后呢我逃掉了、我死掉了,对不起,那这个东西就算了,就是这样。是所以这样一来的话,前面造的业没有了。第三呢,还有一个:

(p136)【三无业受果过,若谓前我谢灭后我受果者,应未造业即可受果,以他人造业,他人受果故。】

那毛病更严重了!前面造的业嘛坏掉了,可是后面呢你还有,后面还有这个果怎么来的啊?没有因的果!所以呀,而没有业居然会受果,为什么呀?因为前面的我灭谢了,而我现在就受那个果,换句话说我既然受这个果,前面那个业灭掉了,没有了,我受的这个果啊不是我造的。既然不是我造的,别人的,别人造的业也变成我受的果,那天下大乱了,那天下就完全大乱了,这个业果就根本就无从建立起来了,佛法就无从讲起。

【《入中论》云:“般涅槃前诸刹那,生灭无作故无果,他所造业余受果。”】

哪,《入中论》上面特别指出这个毛病来了,只要你还没有证得涅槃之前,它前面一定是刹那刹那地生灭,这个业果继续相续。假定像你这样地执着说自性有生灭的话,那害了!这个因为这样的生灭,所以前面造的业嘛失坏;还有呢眼前的果是没有业的,既然没有业,没有造作的话,那么换句话说,这个可以乱来了,别人造了嘛我受。那个别人是包括什么啊?无量无边天下的一切。那怎么可以呢!别人做了坏事,跑得来抓你,然后呢处罚你,有这样的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吗?那当然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啊!别人吃饱了肚子的话,你在(p137)这儿发胀;你饿了要死,没关系,这天下是大乱了,这没有这样的事情。所以他如果执着有自性的话,这个是当年印度的,是外道或者内道当中辩论。所以我发现:啊,那实在是美极了!他有时觉得:欸,不对呀!他马上就想一个办法,啊!转了。结果又不对。

【由是推察即知我与五蕴非是一也。】

你照着这个上面这个道理,依理去观察的话,就了解,五蕴跟我决定不是一。说到这里停一下,大家记得不记得《楞严》,佛陀跟阿难这段问答吗?喏!的的确确这个佛法是这样的,所以是,他们是有他道理的,就在这个上面推敲。刚开始的时候往往我们不去脑筋去思惟观察,啊,那个佛陀先问阿难哪:“这个我在哪里呀?”他就自然觉得天经地义的我们就这个嘛!后来说了几次,觉得不对,他想了半天:好像,嗯,依我想嘛,大概是这个。他自己又怀疑了,到后来简直不能肯定了,到最后的话发现找不到了,他目瞪口开了。

这个地方注意啊,所以这个所以说当年印度的大祖师叫大论师、大论师,实际上这是佛的基本精神。就是它那个教育一定是在问题的中心上面,就当下地如理地思惟观察,喏、喏、喏、喏,这么一步步地深入。到那时候你很明确地了解,啊!问题是在什么地方。所以他这一个地方,前面说现在说:哦!这个五蕴是一呀,好,破除掉啦!那么最后(p138)呢只有一条路好走啦,那么这五蕴是两样东西。所以最后看看,是不是我跟五蕴是两样东西?最后不是,又把它破了。

【◎ 第四要义,谓破异品。若所执我与五蕴异者,则离色等五蕴,应有我可得。】

假定,前面这个当然走不通啦,走不通了,那就说:“啊!那么我所执的我啊,这个我跟五蕴是不一样的,离开它,另外有一样东西。”如果是离开它的时候,那么就离开了这个五蕴当中,应该有一个我。就好像什么呢?

【如驴马相异。】

驴跟马两个不一样,离开这个马,有一个驴可得,这是一样的道理。

【离马有驴可得,然色蕴等一一除后实无我可得。】

但实际的情况呢?你从那个五蕴离开了我,找不到我这个东西的,这个很明白,我一定在这个上面假立,一定在这个上面假立。

【《中论》云:“我异所取蕴,是事终不然,若异应可见,而实不可见。”】

是说,“我”这个东西离开了所取的五蕴,绝对没有这样的事情。如果说离开了有(p139)真正有的话,这个东西有没有啊?不可能。那我们也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讲的“我”一定在这个五蕴上面安立。假如离开了五蕴的话,你把那个手指头切断掉了的话,你毫不关系,因为这个你这个你,我,跟那个你这个蕴没有关系嘛!切断那个手指跟你没关系。喔唷!痛了个要命,怎么可能?这很清楚、很明白。所以它绝对不是离开这个东西,另外有一样东西,很容易。所以前面就说,这个四个道理看起来,你这样地去观察的话,嗯,结果来啦!

p. 575

【◎ 依此四义观察,便知身心上,全无俱生我执所计之我。是为初得,中观正见。】

你照着上面这个四个道理,去深细如理地抉择、思惟、观察,那个时候就发现:欸,对不起,在我们这五蕴身心上面哪,并没有我们一向无始以来所执着这个我,对不起,找不到!那个时候,这个正知见建立起来,叫“初得中观正见”。我们不要以为说:噢,现在得到了、得到了!不是哦,不是哦!这个得到中观正见的时候不是,你的的确确会感到在这个上面,会有感到找不到的感觉,找不到的感觉。下面有两个,

【若是宿世曾习此见者,觉如获得所遗珍宝最极欢喜。若先未习今创得者,觉如遗失极可爱物,起大恐怖。若俱无彼二感觉者,则是未能了知所破,或未善破除也。】

(p140)这是肯定的一个确定不移的道理,假定这个上面这个方法,中观正见你宿生已经修习,而是见到过的话,那么这一生再来的时候,你一旦又得到了,哎呀!是大欢喜,喜极而泣。有很多人哪,在我们中国因为用的是不用这一套方法,通常禅宗就是这个。当他开悟的时候,哎哟,他会大哭。那个就像什么?小孩子不见了亲人一样,哎呀,在马路上迷失,一旦看见了,哎呀,抱着个妈妈这个腿哭,那个是喜极而泣啊!这样,这是宿生有过的。

假定是没有见到的时候呢?那个时候就像遗失了,因为无始以来,把这个我执着牢牢的,忽然之间见不到了,起大恐怖,这样。所以真正初见道的时候,如果他这个无始以来第一次的话,忽然之间什么都不见的时候啊,会起大恐怖,这个理论就在这个上头。所以假定说我们没有这个感觉的话,对不起,那对不起,没有得中观正见!所以平常我们动不动说:“哎呀,懂了,懂了,懂了。”没有啊!乃至于实际上呢,自己的整个的理路不清楚,或者虽然理路清楚了,你真照着去慢慢地观察的时候,并没有做到。

继续下去,继续下去。那么前面就是啊,这个就是破我的这个四个最重要的,那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那平常我们一般总觉得:哎呀,好像这个教只是讲讲道理呀,然后呢你真正要了解的话,这个教没有用啊!实际上不然,这个教跟宗的内涵完全一样,完全一样。所以在我们中国来说,譬如我们曾经那天讲过的永嘉真觉禅师,他是照天台教观。(p141)天台教观那还是啊,这个南北朝时北齐慧文律师无师自通,这是宿生再来人哦,宿生再来人。他然后远追龙树,真实的完整的传承他没得到哦,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哦!在印度那些大菩萨、大祖师、大论师,真正的祖师们都是有完整的传承的哦!

所以现在你们根据这个回想一下,《阿底峡尊者传记》上面的一段公案,我跟你们讲一下。阿底峡尊者去遇见那个大善知识,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一个就去告诉他出离心,第三个叫明了杜梋论师,这一个是龙树菩萨的三传、不知四传弟子?换句话说,拿我们现在来说,地位相当于我们现在沩仰宗这种沩山、仰山这一类祖师,这样啊!那个是这个圆满的传承一点都没有断。阿底峡尊者所以去请教这个大善知识,然后那个大善知识讲的就是讲那个中观的道理。跟他讲完了以后,就告诉他怎么个观察,怎么个思惟。他当时就照着他的老师就思惟、观察,就马上证得加行道一品真实三摩地。实际上那个什么?大彻大悟!马上证,大彻大悟。你们现在回过头去看看,那这个情况,跟禅宗的开悟的境界是一模一样,是一模一样。

所以我们不通教理的人,大家都是,啊!真是很可怜。当然啦,这个有它的很多原因在。所以我们不要把我们现在学错的,已经学错再来误解它,那是个大损失。教下、宗下,不管是哪一派乃至于,你只要的的确确有完整传承的话,他得到的这个最究竟的内(p142)涵,确定是一个,绝对不会是两个。如果是两个的话,佛绝对不会说佛佛道同,佛绝对不会说不异语者,一定是这个佛是这样讲,那个佛是这样讲。啊!那是讲得不晓得是这个千差万别,这个实际上绝无此理。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 修习之法,有定中修如虚空,与后得修如幻化之二。】

修习的方法呢,有这个两个,一个在定当中,通常我们说根本当中,是根本定当中,那修什么?“修如虚空”。为什么叫修如虚空呢?根据前面闻思所抉择而得到那个正见,发现:对呀,没有这个啊!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是,理路上面也清楚了;虽然理路清楚了,但是实际上的知见上面没有确立,没有如实地修。如果你真实地如实地修的话,到那时候你的的确确找它找不到啦,找不到啦!像虚空一样。虚空,这个虚空不是我们眼睛所对的虚空哦!这个祖师们有一句话,“大地无尘土”,那个地多大呀!欸,到那个时候连它一点点都找不到了,根本找不到,就是这个境况。

现在我们看的虚空,就算我不站在屋里面,跑到外头的话,那我是能看的,有一个所看的,对不对?很清楚、很明白。当你证得真正的空的时候啊,那个能、所等等统统消失掉了,没有了。啊!整个的,就是。这个是的的确确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到那时候你会起(p143)大恐怖,到那时候你会起大恐怖的。这个是在定中。

然后呢?然后“后得”,下来了以后呢?对不起,欸,我们绝对不是说,哎呀,是没有的,然后一直如幻,不是!“与后得修如幻化”,定中起来的时候啊,于是说:哦,原来啊我们这一切的东西,它并没有真实的自性,只是说因为没有真实的自性,所以都是因缘假立,因缘假立所以这东西就是虚假的,如幻如化。为什么要说如幻如化呢?就像镜子里面照出来,由于这个东西,欸,看起来好像有。实际上真正的中观师用的比喻,不是用那个镜子所照的形相哦,他用镜子所照的形相的话,从那个形相再追下去,就好像有一个实在的我站在前面,他不是的。他总是说“幻人显幻法”,本来是个变化人,然后呢再使一个幻法,你在这个虚假的法上面执着。执着的结果啊,他本来是虚假的,谁啊?是一个幻人,这个人本来也是变化的,所以找不到真正的,种种重重的因缘,这个东西如幻如化。

平常我们除了镜子以外的话,常常说的阳焰、干闼婆城等等。这个阳焰是什么呢?到了个夏天天气热的时候,现在这里会看得见的,你们到高速公路上面,因为这个路很直很远,夏天尤其是上午到十点钟太阳满炽盛的时候,你看那个上面像水一样那个波纹,看起来好像水一样,这个叫作阳焰,跑过去看看没有的。那个野兽在原野,它嘴巴很渴的时候,那太阳起来,一看见对方有水,跑得去,看不见。但是呢在前面看,老是在那里,老(p144)是在那里,老找就老找不到。实际上这个东西叫作如幻如化,它有它这样的现象,却是没有这个实体,这个实体我们通常叫作自性。所以说真正的定当中,如是地观察的话,找不到!像虚空一样,虚空是一样东西都没有;但是呢后来却是又如幻如化,这个。

【初谓如虚空,唯由遮遣碍触而立,此亦唯遮自相之我,专一而修,住空见中坚固不动为主。】

下面又告诉我们,那个所谓的虚空是什么?“唯由”,这个特别的啊,纯粹是从那一方面遮遣而说的。质碍,这个地方叫“碍触而立”。就是说,平常啊我们这个碍触有两样东西,哪两样东西?身的碍触、心的碍触。这是因为我执所缘的行相是什么?“我”,就有我所,这个我所所缘的这个行相就是这个五蕴。那个时候你真正在那个地方找的时候,欸,发现没有这个东西啊!所以这个不管是若身、若心,它都有触碍的一个东西,法这个东西本身的特质。所以这个时候啊,原来你所执的,你所执的这一个实体的这个,这个实体的东西,有的时候叫自性,有的时候叫自相,这个东西没有。

而这里真正修的,特别注意哦,单单遮这个东西,单单修这个东西。那个所谓正修的时候啊,专门修这个,“专一而修”。“住空见中坚固不动为主”,怎么修法呢?它有一(p145)个善巧的修法哦!先是经过你思惟观察,对呀,你说这个我,那么确定这个我在哪里呢?那么确定这个我一定在蕴上面。如果在蕴上面呢,不是跟蕴是一,就是离蕴而别有,换句话说是一或者异。那么一有没有呢?不对!异对不对呢?也不是。所以很明白的,这个地方,说明了这东西虚妄假立。然后你在这个上面,经过这个理智的抉择以后,发现找不到,结果经过这样的深入的思惟,然后呢你就安住上面,说明明是空的,对!然后呢就这样地深细地把这个东西安住在这上头,然后就是一种思惟,善巧地思惟,当那个……这样地使得这个前面思惟所得的正见产生坚固。这是种观力,这个所谓修的时候,定当中修,修这个。

【若觉心相稍低劣时,便应忆念前四观察,引生定解相续修习。】

这个地方很简单说几句话,实际上呢,整个的“教下”修无我正见的全部的方法就在这里。那个时候啊,那个观的那个心力,是非常深细,但是很有力。假定说那个时候你观的这个觉照的心相,慢慢、慢慢地低沉的时候,那马上又把它提起来。怎么提法呢?就把前面所说的道理去观察,使得这个观察的这个确定相,了无疑惑地提起来,继续地去修习。在这个上头啊,所以就用得上,对这个定,如果说你定没有的话不行。而且说定的时候已经说得很清楚,定有沉、掉二相,掉固然心不能凝聚;沉的话呢,这个观照的力量(p146)稍微地缓一下的话,对不起,这个也没有用。现在这个地方就很清楚了,它一定是很明细的,越来越明、越来越细,但是呢这个非常清楚,绝对非常清楚!那个时候这个观力越来越深、越来越深、越来越深。到最后的时候,啊!你如实地就看见了,就是这样,如实地就看见了。这个就是啊,他们教下告诉我们。

平常“宗下”告诉我们念佛的谁啊?如果要用文字回答,很简单:念佛的谁呀?我嘛!如果你问我们,我就说:“你嘛,你还用问,这个还用问,大笨蛋一个!”欸,现在不,这不是这个、不在文字、不在意识卜度。因为刚才这种回答意识没有用,你一定要找它的根由,一天到晚全部精神贯注在这里,起个疑情:“对呀,这个谁呀?”这祖师的形容真美啊─如欠人万贯钱财相似。像现在来说,欠人家了几十亿,唉,那个债主一屁股,唉!你简直不知如何是好,就是那个味道。当那疑情现起来的时候也很美呀!

以前我也曾经试过一趟,有一次东摸西摸,先不相应。那这个善知识真是善知识啊!自己还照着自己的办法,那个善知识被他呵斥了一顿,哎呀,那死心塌地地弄这个东西。刚开始弄的真是啊,东摸西摸就摸不起来,但是呢……所以你真正修学的时候啊,千万不要给自己找漏洞。到后来因为信得过这善知识,他觉得这样做,他要把你切断掉了;有的时候哄哄你,引导你走上正路;有的时候弄得不对就骂你一顿。欸呀,完了以后,懊恼了(p147)几天,最后想想:好、好,照这个办法做,最后就照这个办法做。

欸!那天疑情起来了。啊!就在那地方,那个心里面,那个“谁啊?”就在那边,提也提不起,放也放不下,走路也是,吃饭也是,睡觉也是。哎呀!这个心里面你说难过嘛它又不是个难过,是妙极了真是,但是那个是粗相。所以你看看那个后代禅宗的真正的用功的方法都是这样。然后呢它越来越细、越来越细、越来越细,等到提起来以后放缓,一直在这个上面,那不能丢掉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