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35卷B面

(手抄稿 第十七册 p219)

p. 319 (11)

if it does happen, you must discontinue it immediately. 

【设已生起无间应断。】

喏,就是这个道理,就这个道理!就像那个毒箭一样,你碰在身上的时候啊,你别看这么一点点哪,一下那个毒就跑到全身;跑到全身你就没救了,所以啊一碰到马上要割掉!那么现在我们罪犯也是一样,欸,刚刚沾到你心上的时候啊,如果说你让它去的时候,很快啊,对不起,唉!你就为它所控制,那个事情就不小哦,那个事情很大呀!所以最初啊,一定不要让它生起,如果生起的话呢,立刻要把它断除!

所以这个我们平常我想我们都有这个概念,都有这个概念;或者说我们一天到晚在这个里面,根本不知道!我随便举一个例子,嗯,眼前我们一切的事情,譬如说:啊,我在(p220)这里作什么忙,然后呢旁边一个人,本来跟我们大家一起工作,安排的。以我们这里来说吧,说我们同组的,今天我们大家分摊在这个地方做,我在这儿忙,他在那儿偷懒,就这样。你一看见了以后啊,心里面觉得:“这家伙在偷懒。”是啊!你看得清清楚楚的。平常我们怎么办呢?心里就嘀咕了:他偷懒,我在那儿做,说起来我们大家一起做;然后呢等一下有人来的时候,欸,他忙得很起劲,好像这样。

照一般世俗来说,这种是好像顺理成章的道理,对不对?实际上请问:你这个心理是什么心理啊?什么心理啊?结果你一天到晚在忙这个事情,下次有机会的你要跟他说:“欸,老法师你别看他哦,他啊,这个当你的面这么认真做,背后啊就这个样!”然后你心里上面一天到晚。请问:你这个心理是什么心理呀?什么心理呀?我们不懂之前,大家还觉得很有道理,“是嘛,这个家伙是这样啊!”如果现在你真正懂得了,懂得什么?两样事情。第一个,烦恼相。就是不管你看得多对,你现在这个心里边是什么?烦恼相,对不起,你错了!你错了!更进一步呢,我们也并不懂得这个真正的业感缘起之理,如此业感如此果。我现在这个心里面是跟烦恼相应的,对不起,你心里面哪,就算你没有说他,就算你没有发瞋心,就算你没有什么,这个不是严重的引业,可是这个是等流因果,将来你这个心里面一直跟着无明相转。第一个,这个很清楚、很明白!

(p221)第二个,如果你正确了解的话,哎呀,你那个时候不但不会去责怪他,而且会可怜他:哎呀,我们今天有幸大家跑到佛门当中来啊,这么样的一个好机会积聚功德、净除罪障,他不做,真可怜哪!如果只管自己的话,我一定会想:哎呀,这个好的工作啊,积聚功德他让给我,我努力。啊,好哇!我好欢喜啊,我多积聚功德呀!所以这样。然后呢,如果说你谈大乘的话,这个上面更应该慈悲怜悯他:他之所以这样地偷懒的话,正说明他对法不了解,他身也许很健康,这个地方很明白,他心里边是个大病人;我自以为修学佛法要解救一切人的人,那么当然这正是苦众生,我看见他苦众生,啊,那个时候……。

你必定先要在这两个概念很清楚、很明白,然后呢这个时候,你才于前、后两者之间有个取舍。那么那个取舍的时候啊,你随时平常多思惟、多观察,一定让那个正知相应的正念提起来。一旦这个烦恼─看见他了,觉得这个家伙又偷懒!欸,马上觉得:不对、不对、不对!你只要这个地方停止的话,很快转过来了。否则的话你在心里面嘀咕、嘀咕,其实你已经跟着它不晓得到哪里去了,你那段时候啊,你自己遭了殃了。我想通常情况都是这样,如果你越是这样想的话,这个烦恼是越来越盛,你怎么排也排遣不开。所以一定是当它烦恼刚刚生起来的时候,就是这样。所以在共中士的时候特别告诉我们哪,这个现在最重要的─斗烦恼。而斗烦恼的特质是什么?“生已无间”,它才生起来,发觉(p222)了,哦,对不起!这个我们真正要努力的。那么在这个上面呢,一点不容许它马马虎虎,这个就是精进。你现在把前面的、后面的连贯起来,啊!那个时候才了解这精进的特质是什么,这个是我们要把握住的。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states: Just as poison spreads throughout the body,carried by the blood, so a fault pervades the mind if it finds an opportunity. 

【如云:“如毒依于血,速能遍全身,如是罪得便,亦能遍全心。”】

就像一样这个道理。

Question: Well, how do those who want victory over the afflictions apply mindfulness and vigilance? 

【若尔欲胜烦恼阵者,云何依止念正知耶?】

好,现在前面这个道理懂了,说我们要战胜这个烦恼敌人,怎么样依止这个正念、正知呢?

Reply: You must concentrate, just as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ays: A practitioner must be as concentrated as someone carrying a pot full of mustard oil who is fearful when a swordsman before him threatens to kill him if he spills a drop. 

【如云:“如执满钵油,执剑住其后,溢则畏其杀,禁者如是励。”】

这个经上面告诉我们,就像这个公案当中,说有一个罪犯,这个故事简单再说一下:有一个犯人他犯了必死之罪,那么现在有一个办法可以赦他,说一钵的油拿在这个手上,然后呢绕着这个大街走一圈。如果说你这个钵里边的油啊,不掉出来一滴的话,好,赦你的命;如果任何时候,这个油掉出一滴来,那把剑就马上“㗳!”下去了。大家记得(p223)不记得这个公案出在哪里呀?那我……对!我这地方再说一遍。

那个是在印度当年,因为印度当年这外道很多,很多苦行的人啊,哎呀,做这个、做那个。结果修学佛弟子的人哪,他不一定这样地苦行,所以有一个国王就说了:“那些外道这么个努力啊,他也没办法真正解决问题,你们现在不这么努力啊,你凭什么呢?”然后呢,这一个圣者就回答他,他说:“现在我告诉你一个办法。”告诉他什么?就这个办法,说找监牢里边一个必死的犯人,他本来啊要准备杀的,那就叫他捧了这么一钵的油,跑到这个大街上面去跑一转─后面那个刽子手就是要杀他,那个人拿着斧头跟在后头─然后呢一直跑,跑回来了以后啊……。就说:“喏,先告诉你哦!如果那个你拿着这个钵里边的油掉出来的话,那刀就下来了。”结果他居然跑回来的时候啊,欸,油没滴出来。滴出来了以后啊,这个大王也很奇怪。那个圣者不在这个地方,先问他说:“欸,你今天大街上面这么热闹,你看见什么?”“我什么都没看见。”“怎么?你什么都没看见,怎么可能呢!”“我只看见我手上面那个油啊,一点滴出去这命就没有啦!”然后呢他就对那个大王说:“大王,欸,没错!所以我们真正修学佛弟子这个是真正重要的,这样,真正重要的!”

当然说到这里,也许我们想:哎哟,这个东西好难哪!所以记住哦!这事是难的,(p224)修学佛法是苦的,我们千万不要误会,“哎呀,跑到这个地方快乐啊!”所以这个地方一再说明,他前面一定先告诉你这个道理是什么啊?说修学佛法的殊胜的好处,不修学的严重的过患。你拿这个力量推动你,然后说,以修学佛法这是苦的,可是这个小苦是换取大苦。这个千万注意!是啊,我们现在这个概念认识了,那么到那个时候啊,你自然而然能做得到。

所以刚才前面告诉我们的业果什么等等,大家还记得吧!在共中士的时候他说得很清楚,这个业感果的这个道理啊,不是我们眼前可以见得到,眼前可以体会得到的。这个道理很深远的,必定要正确的教授,如理地观察、思惟、抉择,产生确定不疑的这个净信心,那个时候我们心里面哪,说不从形象上面转。那个时候我们对于这个经过如理抉择的殊胜的见解,在策励我们,那个时候才有力量说:在这么恶劣的环境当中,我能够抵挡得住。就像刚才那个人,所以他现在是外面的譬喻,是那眼睛看得见的,我们修学佛法的人哪,要用什么啊?智慧眼。所以说这个正知见自始至终是个最重要的!

你从外面转,离开了这个东西以后的话,那对不起,不管你讲持戒也好、念佛也好、参禅也好,都是啊在那里种点善根哪!最后这个善根成熟的时候,没有一个例外的,仍旧要走这条路。大家始终记住这个话,始终记住!不是说你种了善根,到那时候躺在那里,(p225)到那个时候根善成熟掉下来,你就成了佛了。那个时候的话,啊!我想不要说我是第一个,十方一切佛啊没有一个例外的,他们都是会这样做的。实际上呢,十方一切佛没有一个例外的,都是这样地精进过来的。所以我们哪,不想学佛则已,想学“我”啊,那由你去做,不管你怎么做。然后你被了这身衣服,你说我就是佛,哎,你弄得名气很大,那是你的事情。要修学佛的话,那这个概念哪,我们一定要照着佛菩萨无垢的经论,如理抉择,这样步步深入那才可以。再下去,

Understand this from the scriptural statement with respect to the border region in the story of Kātyāyana. 

【谓应如是策励广如迦旃延那因缘,应当了知。】

上面就说的,这个前面那个公案,那就是那个迦旃延那延尼子见到那个国王的那段公案,上面说的,说刚才说那个圣者就是他。

p. 320

While you are concentrating, if in general you should behave wrongly or in particular you should experience the causes of lazinesssuch as sleepiness, etc. then you must not assent to them but must confront and avert them. 

【如是策励之时,总诸恶行,特见睡等懈怠之因现在前者,应不忍受迎面遏止。】

你经过了上面这样地努力的时候啊,对于这个种种的恶行,就是跟烦恼相应的,这个挡住它的是,特别说的“特见睡等”哪,注意这个字,“等”是包括很多。这个地方讲睡,要我们现在看起来,那个睡算什么?嘿,妙咧!如果说我们只谈说你不要发脾气啊,不要谈,谈那个什么大贪、不要贪污啊,那谈不到修道,世间做一个好人都是如此。(p226)你真正发大精进的时候,那完全不在这个上头啊!真正发大精进的时候,的的的确确有它的特别的内容的啊!

所以哪怕是平常人的啊,说这一种小地方。所以我自己始终感念我的善知识,当年刚出家的时候,我始终记得他。他说:欸,早晨那个板,一打。“碰!”一打听见了,我马上从床上坐起来,坐在那个地方,眼睛张不开我也绝对不躺下来,闭着。我自己现在越来越了解,所以这个你不拿这个心力去对治的话,没有用!不是说你懂得了行的,不是说你做到一次行了。我二十多年来,一直到现在还是这个样,说实在的,我只是说一直保持这个警觉心里面。到现在还是这样,一是年纪大了,又是身体不大舒服,的的确确的,啊,坐起来,心里边总归会觉得啊,这个老想躺下来这个念头,你就是那么难地克服它。你想这样地努力尚且如此,如果说你在这个地方马虎一点的话,是一点用场都没有!这是说实在话。

不过这一点哪,我并不要求大家去做,只是说但愿大家能够体会到这一点。如果有一点你自己觉得,要想懂得了真的修行的话,这是必然的,这是必然的。就是骗别人容易,骗因果啊是骗不过的,这一点特别注意!就是说,这个的的确确是心里面你随时随地必须注意到:欸,这个是烦恼相应法,这个是烦恼相应法,我绝不能忍受!这个是懈怠之(p227)因哪,它任何一个现起的时候,不能忍受,那么当下就把它挡住它。我们现在不忍受的应该不忍受这个。哎呀,我们现在人家来骂你几句,是成就我们的忍辱啊,那个就是高兴、感谢都不得了,我们却忍不住。那个烦恼来的时候,这个才是我们的生死大怨家,我们却欢迎它,还跟着它去作。唉!说这个事情是真是颠倒,真颠倒!不过这个地方要特别说明啊,始终记住:这个修行的特质,你不是说听见了,我硬来,“啊,那我学不倒单。”千万不要这样做!那个次第我想啊,前面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states Thus, if a snake came onto your lap, you would hastily stand up. Just so, if sleepiness and indolence come, Quickly avert them. 

【如云:“如蛇入怀中,故应急起立,如是睡懈生,皆应速遏止。”】

就像毒蛇钻到我们的衣服里边,喔!那时候赶快起来呀,把那毒蛇想办法弄掉;那个懈怠之因,像乃至于睡眠等等的话,马上要把它挡住它。

Furthermore, do not merely discontinue faults, but actively feel displeasure at their having occurred. 

【非但断除,应于犯罪心生不喜,】

这句话哟,这一个很重要哦!不但行为上面断除,因为行为的根本在哪里啊?行为的根本在这里,所以你内心当中应该这样。所以平常啊注意一件事情:容或我们刚开始的时候,这个行为没有能够圆满做到,但是我们这个正确的知见,一定要一开头开始建立;你有了这个正知见,然后跟烦恼斗。所以前面的祖师告诉我们,他说:我啊,有的时候的的(p228)确确没有战胜烦恼啊,被烦恼打败了,然后呢被它压在底下,可是我在下面干什么啊?咬牙!换句话说,对不起,我今天尽管打败了,我不服气,我要跟你打,要斗到底!所以虽然是屡战屡败,却是要屡败屡战,要有这种精神。这个是靠什么呢?就是靠我们的内心当中正确的认识。

Contemplate as follows, "Because I proceeded in this way in the past as well, I have been wandering in cyclic existence up to now. 

【谓我往昔如是转故,乃至现在漂流生死。】

特别提起:是啊,你一天到晚忙这个、欢喜这个、欢喜这个……。你欢喜了半天,结果呢,它不但没有对你有好处啊,而且现在还把你逼得生死当中啊!你待它这么好,结果呢它偏偏把你送到地狱里面去,最好的也在轮回当中。现在唯一的办法,照着正法如理行持,以戒定慧这样做。其中,

In particular, it is especially blameworthy that I have taken the bodhisattva vows and yet continue with things that are incompatible with the vows' precepts." 

【尤以正受菩萨律仪,而反安住学处障品极可诃责。】

而特别是现在我们居然受了戒了,唉!说实在是啊,现在呢或者受了五戒,或者受了沙弥戒,或者受了这比丘戒、菩萨戒。受了这个戒,结果行为反而跟它相反,那实在是太不像话,那太不像话了!我们不要让人家来诃责,人家来诃责的话,那没有用啊,要自己诃斥自己啊!而要怎么办呢?

Become inspired to henceforth restrain yourself, thinking, "From now on I shall make sure that this fault never occurs." Frequently employ both these attitudes. 

(p229)【及愿今后于如是罪定不令生,防护当来,于彼二心应多修习。】

对这个罪啊,一定不要再生起。还有呢,努力地随时如理如法地思惟、观察,说以后啊千万不要,千万不要!这一点概念很重要、很重要!那么真正重要的,就是怎么办呢?对这两种心情要多修习,要多修习。换句话,眼前我们真正修行的,真正修行的修这个,真正修行的修这个。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我们要拜佛、要念佛什么等等。我们往往不了解这个真正重要,哎呀,觉得:“我一天拜多少拜佛,一天坐多少时候的座。”心里面哪,坐在这里的时候不是打妄想,就是打瞌睡,拜佛的时候也是这样。唉,那时候不晓得是修些什么啊!这个是真正可怜的地方,真正可怜的地方。

所以记得吗?这个俞净意公这一段公案,他还是个共下士哦,只修世间的,只修世间法哦!他立誓改过,只要能做得到,一定努力去做;就是做不到的,下面有一句话很重要的─他一定令这个“善意圆满”,记得这句话吗?这句话怎么讲?就是说就算他做不到,他心里一定说:我一定要做到它!我一定做到它!那么我现在力量虽然不够,就好像说叫你拿着个一百斤的东西,我拿了个半天拿不动,但是对不起,我拿不动,我决不放弃,我一定要来想办法做到它!这个就是真正的状态。然后呢,碰到这种情况不对的时候我求菩萨,那时候一心一意地求菩萨的加被,消除我的业障。那个时候你要打坐也好、要(p230)什么也好,持戒也好,都对啦!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says: Whenever a fault occurs, I shall reproach myself and long ponder, "By all means I will do whatever it takes so that this shall never happen again." 

【如云:“一一罪生时,应当自诃责,必不令更生,恒思如是行。”】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任何一个罪生起的时候啊,马上认得,第一个;然后呢诃斥它:嗯,绝对不让它再生!而我们目前真正要做的事情什么啊?就是这个,所以叫“恒”,恒是恒常无间,恒常无间;就一切时处真正要做的─思,这个思就是我们心里真正的行相,这个才是我们目前修行人要做的事情。如果我们果能如此的话,你拜佛、打坐、念佛、持戒固然好,你吃饭、穿衣也好,你睡觉也好,别以为一定要等到禅宗开悟了以后,说“吃饭、穿衣无不是道”哦!我们在闻思境界当中,没有见道之前,你能够这样做的话,也的的确确吃饭、穿衣是无不是道?随顺于道的。你必定要在闻思阶段上面有这个因,才能够感得将来一心不乱,乃至于大彻大悟,乃至于成佛作祖的果,这个因果关系是必然如此!

Strive at any deep causes that give rise to the continuous, powerful mindfulness that is the root of this practice. Rely on such activities as keeping the company of excellent teachers and excellent companions, and broad learning, which are the causes of this powerful mindfulness. 

【应励修学能相续生有力正念最深之因,谓与善师善友共住及应依止多闻等因。】

好了,最后又特别提出来,特别提出来。上面说明了这个道理以后,说现在,哦!现在我认识了,真正修行是这样的。那么眼前既然是要这样学的话,那么这个因从哪里可以(p231)得到的呢?就说应该努力修学,修学什么?能够生起这样的正念─这个正念是最正确的、最有力的、最甚深的─靠什么啊?靠什么啊?说一定要跟善知识、善友,就是共同同住的人,跟他们共住。然后呢,共住的目的,不是大家在那儿嘻嘻哈哈哦,那完全错了哦;不是在那儿聊天哪,什么张三长、李四短哦!“依止多闻等因”,这个都是跟正法相应的,你所以依止善知识是要听闻正法,所以依止善知识随时观摩他,随时接受他的指导,改正我们自己的错误。

注意!要接受他的指导改正我们的错误,这个里边说明必然的一件事情,就是说:一定对我们这个老习惯不允许它。所以真正修学佛法,一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千真万确!我们本来要这样的话,说这个不行;本来要那样的话,这个又不行;我想这样的话,他偏偏要那样。我们现在都是这样,哎呀,是觉得出了家了,好像是:哎呀,这个世间很苦啊,出了家跑到那里,哦,这样样现成啊!所以跑到那里吃一点小苦,觉得:“唉呀,错了、错了。”那是完全错、完全错,完全错、完全错!这是我们必定要把握得住的,必定要把握住。

所以前面一路上面来说那些东西的话,无非都是说明这个,说善知识的真正的好的地方、殊胜的地方啊,就在这里。所以我们常常多看那个祖师的传记的原因这样;不过问题(p232)是这样,我们看祖师的传记是赞叹,哎呀,我们人人晓得尊重、恭敬善知识,可是很遗憾的是啊,他写这个传记的真正目的,是希望我们也做到。我们往往晓得:哎呀,恭敬他。恭敬了半天哪,就不恭敬自己,所以这个真大遗憾!我现在才了解了:祖师固然要恭敬,我可是更恭敬自己哦!嗯!我要努力的就是这个,祖师告诉我们就是这个!所以啊,我们绝对不要自轻,你自己一轻哪,你完了,一点用场都没有!事情还没做,先已经打了退堂鼓,那个不行、那个不行。

关于这个事情,你们特别注意呀!你一定要把十二因缘这个道理弄得很清楚。弄得很清楚以后对我们有绝大的帮助,眼前那个境界来的时候,我们一生都在这个受当中,受当中。那就是说:名色、六入、触、受,一生都在受当中,在这个境界上头,换句说话。我们平常因为不以十二因缘讲,所以不讲这个的,我们只是说:“哎呀,随缘消旧业,莫再结新殃!”或者我们说:“不要被这境风吹去啊,应该自己把持得住啊!”这我们常常会说的。这个怎么讲?就是这个,当那个境界现起的时候,我们自然顺这个境界啊,一种领受、有一种感受。那么在这种感受当中,平常的时候一定啊,随顺着无明相应的这个爱、取来去做的。因为你这样的关系,所以下面自然而然哪,把这个前面无明相应的行的业的种子,这个轮转生死乃至恶道种子滋润它,就这样。

(p233)所以这个境界现起的时候,你一定要什么?拿正知见提起来:“欸,来了!”尽管你今天身体不舒服,对不起,你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了以后,你会想:我为什么不舒服啊?造了以往不如理的因。现在要想真正改变它的原因是什么?一定要如法的不断的业因啊!然后呢,把已有的恶是净除它,那么未生的善从“种”,然后呢“长”,然后呢“结果”。

所以戒经上面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尤其是《梵网经》上面,如果你遇到种种不如理的事情的话,那时候你怎么办?多读诵、解释、书写这个戒经啊!它为什么你遇见不如理的时候,就读诵、书写、解释啊?因为你这样的话,这个概念就提起来。这个概念提起来,依着这个正法来做的话,于是你的因地当中啊,不断地以正知见、善法相应策发,那个以前的恶果你没有继续地辗转下去,到此为止,你没跟着它转哪!都靠什么?这里─精进。要想精进,一定要得到正确的认识;要想得到正确的认识,一定要多听闻。从哪里听闻啊?嗨!一定要依靠善师、善友─环境,否则我们耳濡目染哪,不知不觉就跟着跑掉了。

In this vein《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tates: "In any of these situations I will practice mindfulness." With this motive aspire to meet teachers and engage in appropriate activities. 

【如云:“于此等时中,谓当串习念,此因能遇师,或行应理事。”】

(p234)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努力修这个。这个原因是什么啊?你为什么能够串习这个最殊胜正念的因啊?这个是要靠善知识,就是上面所说的,遇见如理如量的老师。或者你行那个应理之行。如果你已经有了,就靠你;如果你没有了,必定要依止善知识。然后依止了善知识,照善知识所正确地引导行如理之行,那样你渐渐积累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