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五十八卷B面

(手抄稿 第八册 p55)

上面这个懂了,下面这就很容易懂;上面这个很容易懂。所以在这个地方,这个文字很容易懂,可是最重要的就是上面一节、上面一堂课。大家千万注意!这是我们修行决定的关键,你对这个概念能不能认识、能不能修行,上面这一堂课绝端重要!所以大家听过了以后,我希望你们好好地深入地去思惟、观察一下,务必要弄懂。弄懂了之后,你心里马上有不同的感受,立刻可以感受得出来,非常清楚。

否则的话呢,尽管你讲修行、修行,修了半天你始终在形相上面转。是,你说,啊,我皈依啦,说我受了五戒啦,乃至于出家剃度啦,乃至于受了比丘、菩萨戒了!但是你到底是修些什么呀?对不起,你还是含糊一片。假定说你刚才上面这个概念弄清楚的时候,你心念一动你就清楚了:欸,这又跟着老毛病,在染污当中;反过来,一对,你马上晓得这一念对的,那个时候你就千真万确地晓得的。如果说念佛,这一念必定念得去,如果说 (p56) 学定,这一念必定是跟它相应,这个主要的概念就在这个上头。

那么辅助我们加深这种概念的策励,就是刚才说的贪心增上,以及瞋心增上以及邪见增上的时候,那个士用果,就是那个增上果的状态。这个等流心识完全是你内心的,你只要自己的心里面一观察就可以;而现在那个士用果是外在的,可是这个概念还是同样地清楚哦!假定你不清楚的话,你一定对外面的东西不要说看不破、放不下,一定为它缠得死死的、缠得牢牢的。然后呢所有世间这个道理呀,千真万确都从这个地方讲起的,这样。始终在这个地方缠,一点用场都没有!所以你必定要了解,说原来这些东西,所以这个样,都是什么?邪见增上的结果,是明明这个是最恶劣的一个结果,我们偏偏把它看成好的。当你能够有这个认识了以后,叫你放不下,可能吗?你晓得得很清楚,那个是完全大骗子啊!害我们都从这个上面害起的。如果你不认识的话,虽然说要修行,叫你放,欸,觉得这个是好东西嘛,怎么叫你放呀?你放不掉啊,这个修行就变成千辛万苦,修行就变成千辛万苦啊!

所以说到这个地方,我就想起一个很有趣的一个公案。这个佛的大弟子当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也很了不起的一个人—周利槃陀伽,大家都晓得这个人。这个人为什么这么特别呢?因为他笨。他这个笨的情况简直是,他哥哥要出家,他也要跟着他哥哥出家,不 (p57) 让他出家,哭哭啼啼,因为他太笨嘛,实在笨得一塌糊涂。然后呢佛就看见了,说:“好好好!那你来出家吧!”那么出了家了。出家了以后呢,那个时候已经有很多佛弟子就教他,跟了几百个人哪,就教他一个偈子就记不住。教一个偈子,四句偈喔!就是得前忘后,实在没有方法,最后就告诉他学“扫帚”两个字。他就念扫帚,念了个扫,扫什么?扫什么?帚字忘记掉了。哦,扫帚,帚帚帚,帚了半天,帚什么?扫字忘记掉了。那我们无法想像说天下居然有这么笨的人!欸,就有这么笨的人。后来他证罗汉果了,他证了罗汉果了。

那么当然这个里边还有很多很有趣的事情,可是真正最主要的这个里边什么原因呢?那么就问佛了。那么佛就说呀,他说在很多无量无边劫以前,那个时候有一个佛出世,那个时候佛出世的时候,有一个国王出了家,那么出了家以后,后来呢王子也出家。那么出了家以后就跟着去学,去学的其中,他先跟着那个和尚。那个和尚就告诉他很多方法,除了讲那个所谓持戒什么等等,当然讲那个法理,那个佛法的法理主要的都是讲空缘起,他对这个东西听不进,他对这个就是听不进。所以他就毁谤,心里面就否定那个和尚所教的。可是那个阿阇黎告诉他的,他倒满听得进,就这样。所以他这个人持戒的行相是持得非常好,但是对于这个佛法的真正深入的内涵就不相应,不相应而且还去毁谤。所以后来 (p58) 他死了以后就堕阿鼻地狱,哎呀,不晓得多苦。然后出来了以后余报他一直笨,笨得一直多生多劫就是这样,一直到现在,一直到现在他还是这么个笨法。但是他毕竟还在出家当中有过这么一段缘,所以后来证了果了,这是一个。   

另外有一个呢,他宿生当中又是,也在印度不晓得什么地方,他是个大班智达。但是那个大班智达,他就是辩那些名相是很清楚,但是呢他本身是什么?慢心、憍心很强,就怕人家胜过他,就怕人家胜过他。所以结果他讲的是法,嘴巴讲得相应,可是心里边却不相应,心里边却不相应。所以结果他死了以后就堕落,堕落了以后还是这样笨,这么的公案。

这个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就是真正重要的问题,我们必定要把握得住在哪里。这个上面因为前面正讲到,说是贪、瞋、痴增上的状态,产生我们种种的颠倒的现象,而在这种情况之下,你所以能够认得它,正、悟,靠什么?靠正知见。所以正知见所见到的,就是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这个叫作等流因果,修行就从这个地方开始。你有了这个念头固然,你拜佛、念佛作任何事情,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修行,就是你坐在这里,就是你吃饭、你睡觉,没有一个时、没有一刻不是,这我们要很清楚、很明白的。那么上面讲白业,白业的果呢?

p. 137

(ii) The effects of virtuous actions.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effects—fruitional, causally concordant, and environmental. The fruitional effect is that you are born as a human, a deity of the desire realm, or a deity in one of the two upper realms through small, medium, and great virtuous actions, respectively.

(p59) 【◎ 果中有三,异熟者,谓由软中上品善业,感生人中,欲界天中,上二界天。】

那么由于你作的善业的重轻,然后分出来的果报也不同,最重大的善业感上二界,中等的是欲界,最下品的—软品—感生人中。

You should take the causally concordant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to be the opposite of those of the nonvirtuous actions.

【诸等流果,及增上果,违于不善,如理应知。】

等流果跟增上果,跟上面相反,这个我们应该了解。这个道理很容易,一说就过去了,可是这个感受,在这个地方,我们提一下,这个才是真正重要的,才是真正重要的。譬如说我们讲等流果,就是说当年你心理上面是怎么样的心理相,现在心里又现起了。有很多人看见个小虫,他就欢喜摸它,把它弄死;有很多人看见那个小虫,他就欢喜它,会去保护它,他要放走它。有很多人,大部分的人都是把它弄死的多,但是确确实实有这种人。

不但在国内,我在美国那时候看见有一个,哦,他家里非常好,他母亲是非常信佛,然后谈起来说他的儿子如何如何好,但是从来不让他儿子到庙里来,我说奇怪了,为什么不让他到庙里来呀?后来一听晓得了,如果让那个儿子一到庙里,这个儿子准做和尚。这个母亲那当然,她虽然信佛,要他做和尚也不愿意。问她为什么?他从小就是给他荤的东西吃,吃进去他又会吐出来,然后长大了以后叫他吃,他就不愿意吃。然后长大了看见一(p60)点点小虫,他就看见那个小虫他一定要去保护它,就这样。你想像得到吗?这是什么?喏,很简单,等流因果!

所以碰见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不懂得也就罢了,我们懂得了,千万自己不要陷在为世俗的这种道理来愚痴自己呀!我们总觉得,哎唷,好像……尤其是念了很多书的人,觉得很懂道理,错了!你这个道理都是世间,在轮回当中的。这个地方我们真正地善恶简别,要从这个地方去简别,要从这个地方简别。所以特别地说,这一个等流果跟那个增上果这两点,对我们的修行当中是特别重要、特别重要,特别重要!因为我们耳目所对、起心动念无非在这个里边,你有了正确的认识,你随时所遇见这种情况之下的话,那个时候,你能够把恶业,把它静息、忏悔,善业把它增长,这个概念我们应该了解。

The《Sūtra on the Ten Levels》 says that those who have cultivated these ten through fear of cyclic existence and without [great] compassion, but following the words of others, will achieve the fruit of a Śrāvaka.

【《十地经》说,以此十种,怖畏生死,离诸悲心,由随顺他言教修习,办声闻果。】

那么,前面讲的这个十恶十善这是人天的果报,经上面更深一层。由于你对于生死的真相认识得更正确,说不管多好、多坏都在生死轮回当中,生了天一样地可怕,然后呢你就觉得一心想跳出来。可是你只想到自己,而没有引发那个悲心,这是第一种情况。然后呢“随顺他言教”,已经听了佛陀以及诸佛菩萨的教化,努力去修行,这个—“声闻 (p61) 果”。进一步,

There are those who are without [great] compassion or dependency on others, and who wish to become buddhas themselves. When they have practiced the ten virtuous actions through understanding dependent-arising, they will achieve the state of a pratyekabuddha.

【又诸无悲,不依止他,欲自觉悟,善修缘起,办独胜果。】

这个就是缘觉果,条件是一样的,他也觉得世间的苦,但是呢并没有听人家讲。虽然同样地感到世间苦,同样地求自己,急求自己解决而没有悲心,那么那个时候,他能够靠他自己的智慧辨别,这个叫缘觉。三,

When those with an expansive attitude cultivate these ten through [great] compassion, skillful means, great aspirational prayers, in no way abandoning any living being, and focusing on the extremely vast and sublime wisdom of a buddha, they will achieve the level of a bodhisattva and all the perfections. Through practicing these activities a great deal on all occasions they will achieve all the qualities of a buddha.

【若心广大,具足悲心,善权方便,广发宏愿,终不弃舍一切有情,于极广大诸佛智慧,缘虑修习,成办菩萨一切诸地波罗蜜多。由善修习此一切种,则能成办一切佛法。】

如果你心里面广大、具足悲心。这个“广大”有个内涵,不是说,啊,我今天我也想救人,这个不叫广大,这个不叫广大。他这个真正的大悲的行相是什么?普缘尽法界、虚空界一切有情,上至无色界诸天,下至阿鼻地狱,一切有情;你最亲近的人,你最厌恶的人,没有一个例外,这样的才是悲心。所以现在有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行相,往往引起那个大小乘的诤辩,说他们小乘哪里没悲心。有,怎么会没有,当然有嘛!他们也有修四无量 (p62) 心。说起来我们这个悲心还没有他大咧!我们还样样地只管自己,叫代别人考虑考虑都不愿意,稍微自己损失一点,自己就噘了个嘴巴,总觉得别人不对,这样。实际上呢的的确确远不如他们,但是他们这个算是大悲心吗?不是,这个我们要了解的。关于大悲的真正的行相在后头,我们了解了这一点,那么才能够分别得出来,这个大乘跟二乘之间的差别。

那么因为他的悲心广大,他要广利一切有情;要广利一切有情,你必定要晓得怎么样帮别人的忙,这样。所以要懂得种种的方便,还要“广发宏愿,不舍弃一切有情”,这样的话,修,那个才是!所以现在呢本论是引导我们走这个路,一下我们是做不到的,但是我们也有幸宿生的善业感到这里。眼前我们做得到的是什么呢?处处地方都能够代别人想一想,这一点哪特别重要,这一点特别重要!

说到这里有一点事情我觉得非常感慨!尽管我们在这里大家学那个大乘的,可是一点小小的事情,要利益旁边的一点点人哪,哎呀,大家都谁都不愿意,找了种种的藉口,找了种种的藉口。这个事情实在是非常差,非常差!我们必定要从小地方慢慢地去培养,然后呢增长这个心,你才有机会慢慢、慢慢地说。说起来大乘,乃至于说密乘,喔唷,灌了什么的个大的顶,一点用场都没有,一点用场都没有!这个是我们要正确地了解的。总之,对这个真实的内涵,不但要把意义认识,而且它意义所指的真正的心理状态你认识 (p63) 了,把这一个改变过来。那个时候,对了、修行了!结果好处是你自己的呀,这个我们应该要了解它。

Thus, I have explained the two sets of ten paths of action along with their effects. I have explained everything that is unclear in other tex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nded meaning of the 《Levels of Yogic Deeds》 and the 《Compendium of Determinations》.

【如是二聚十种业道,及彼诸果,凡余教典,未明说者,一切皆是如〈本地分〉,〈摄决择分〉意趣而说。】

现在上面所说的两聚、十种业道,一个就是黑的十种,一个就是善的、白的,两聚。业以及果,凡是别的地方没有说清楚的,那么在《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跟〈摄决择分〉当中说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这个我们要了解。尽管如此,上面我们说的,主要的、基本的意理已经有了,基本的意理已经有了。再下面,如果我们把共中士当中,十二缘起能够了解的话,大概就不会错到哪里去了,主要的基本概念都能够把握得住了。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c) A presentation of other classifications of karma.

【◎ 第三显示业余差别中,】

那么除了上面说的这个以外,其他的业的相关的一些道理,主要的在这里说一说。普通讲业的话,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分类,不晓得说多少种,那么在这个地方最主要的,重要的几点,跟我们修行最有关系的。

(i)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rojecting and completing karma.

(p64) 【引满差别者。】

这种业的分类,有一种叫引业,一种叫满业。

Although the karma that projects a rebirth into a happy realm is virtuous and the karma that projects a rebirth into a miserable realm is nonvirtuous,

【引乐趣业是诸善法,引恶趣业是诸不善。】

什么叫引业呢?就是这个业能够引导你下一生到哪里去的,这个业叫引业。善业呢,引导你到善趣去、乐趣去,说人天当中;恶业呢,引导你到不善、三恶道当中去,这个叫引业。满业,

there is no such certainty with regard to completing karma.

【诸能满者,则无决定。】

满业就没有一定的,那么下面说这个道理。

Nonvirtuous actions create even in the happy realms such effects as not having complete limbs, fingers, or sensory organs; and having an unpleasant color, a short lifespan, many illnesses, and poverty.

【于乐趣中,亦有断支,关节残根,颜貌丑陋,寿短多疾,匮乏财等是不善作。】

说乐趣当中,他的引业是引的乐趣,但是在乐趣当中,对不起,他又断手、瞎眼,长得又丑陋,寿又短命,又穷,这个都是非常糟糕的。这是为什么?因为他造的不善业,这个不善业是什么?满业。所以他引业是善的,是满业却不善。前面我们曾经说过根本因跟圆满因,大家还记得吧?根本因就是引,圆满因就是说你到了这个地方是否圆满。假定说 (p65) 你的引业是根本因是善业,然后所以引导你到了善道当中去,然后呢你也以善业来圆满,那么你不但生在善道,而且你这个善道当中是样样圆满。反过来,虽然你引业根本是善的,但是呢你这个圆满业是恶的,结果你到了善道啊,你这个一生当中充满着恶的、痛苦的。这引、满二业的不同,引、满二业的不同。

譬如说我们现在我们要修行,哎呀,你很努力地修行。你修行是修行,可是平常这正知见把握得住,把握得很好,平常要向他舍一点东西帮忙别人他可不愿意,只管自己的。对,到那个时候你还是修行,修行是修行,可是你得不到人家帮助。要饭哪,他就肚子饿;你跑得去找人家帮忙,遭人家白眼,诸如此类的事情,诸如此类的事情,这个我们随举一例。你分辨得越清楚,那么将来助我们行持当中越好。

当然现在有很多人哪,唉呀,我反正不管它呀,我只要念佛。是,你假定真的什么都放下来,一心一意,的的确确能够提起来,好啊!到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自然告诉你。然后我一心一意学定,什么都不管,好啊!你得了定以后,生了天;可是生了天也不一定保险哦!可是你现在做得到吗?对不起,做不到。你想修啊,提不起;想不修啊,又舍不得,那怎么办呢?毛病就在这里。现在有太多人,哎呀,要想修行的,怎么修法?喏,这个关键都在这里,大家清楚不清楚?所以凡是这种例,你了解得越透彻,到那时候你心 (p66) 里面行相非常清楚,那自然而然一步一步走上去。

不但如此,而且当你了解得透彻到某一个程度,你会发现非修行不可。这个话怎么讲?你为什么不修行啊?要想讨一点便宜!结果你发现所有的便宜哪里来的?只有修行来呀!所以你知见越正确,那个时候修行是越容易,越容易。假定你得到完整的这个正知见的话,叫你不修行,是绝对办不到,这么个好法,这么个好法!所以现在我们这里主要的都是讲这些道理,继续下去。那么上面说,这个是善引是恶满,现在呢,说:

Further, virtuous actions create consummate wealth even for animals and hungry ghosts.

【于诸旁生及饿鬼中,亦有富乐极圆满者,是善所作。】

这个是恶引是善满,引业是恶的,因为引业是恶的,所以掉到旁生、饿鬼当中。嘿,但是啊,他的满业可是不错哟,所以他也有富乐,很圆满—善所作。

This being the case, there are four side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ing projected and being completed.

【由如是故,共成四句。】

因为这样的关系成四句,就是引业善,然后呢满业善跟不善;还有呢,引业恶,是满业是善跟不善,有这么样的四种,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这是我们要了解的。

记得这个故事吗?到我们中国来最早期的译经大师—朱士行(编者按:似应为安士 (p67) 高),他是一个修行人,结果到中国来,这垄庭湖神(编者按:“垄”音洪,坑也),这个公案你们知道不知道?他是西域的人,他宿生是个修行人,然后呢他结果最早把佛法传到中国来,而且翻译了很多最早期的经典,这个人非常精彩的,翻译的经也非常好。

那么那个时候,中国有一个地方叫垄庭湖,那个湖边上有一个湖神,那个神非常灵异喔!你只要祈祷的话,只要祈祷的话,他一定有感应。感应到什么程度?譬如说你祈祷他,他一定帮你一阵风。结果呢一个船向那边开,一个船向那边开,对开,照理说,有了东风就没有西风,有了西风就没有东风。欸,妙咧!他你只要去祈祷的话,向东开的有西风帮助,向西方开的有东风帮助,两个船互不影响,这么个神奇法!喔唷,所以这个庙里的香火是非常盛、非常盛!

结果那个朱士行大师来的时候,那一天晚上,那个庙祝就梦见那个庙神就告诉他,说明天来这儿有一位高僧,你请求他超渡,我这个地方有很多人家供养我的财物,你就交给他,让他超渡我。那么这个庙祝醒过来了以后,第二天盼望,说照着那个庙神所指示的,果然来个船,一看,有一个和尚。那么就请那个和尚上来,告诉他。告诉他了以后呢,那个朱士行大师就超渡,那个大师是已经有成就的哟,他的本地风光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但是的确有成就的。因为他……我想你们在座的已经听说过他的故事,等一下我还会 (p68) 再多说一点,说明这个人的成就,那么现在我们继续这个故事。

于是他就超渡,超渡完了以后他就说了,那过两天你们会发现这个里边有条大蟒蛇,那个大蟒蛇是什么呢?就是那个垄庭湖庙的神,它因为经过超渡了以后,得脱恶趣。果然没有错,朱士行大师走了以后就发现一条大蟒蛇,几个山头,哇,不得了!我们不要说那个大山,要我们那个后山,一个山头,要多少长,不得了地大,死在那个地方。那么什么原因呢?他是宿生他们两个一起修行,都是修行人,都是修行人。结果呢,朱士行大师是福慧并行,那个人他福是修了,这慧可没有,慧可没有。于是他的引业是造恶业,慧就是正知见,没有正知见,所以结果引业很可怕,掉了,堕落旁生当中;但是满业,他也做了很多喔,于是得到这么大的福报。所以不是我们现在说,哎呀,你布施、你行善哪!欸,到那个时候你会象身挂璎珞。

我现在尤其是在西方,你常常看见宿生那种好好……这个没有正知见的修行人。什么人哪?狗。你去看好了,啊呀!那个西方人的狗,那个主人天天给它洗澡,然后呢还要做了衣服给它穿,这个出去的时候,一定捧在那个汽车里边,那个超级市场里边一定有一行,是专门卖这个宠爱动物的食品罐头的。现在当然我们台币升值了,以前买起来这比我们人吃的还要贵。像我们现在随便给它吃一点,那它绝对不要吃。我刚去的时候不知道, (p69) 有一次剩下来一点点饭给它吃,它跑得去看了一下,不吃,这样啊!这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拿这个东西跑到印度去的话,哇,那个乞丐抢来打架,那是丰富得不得了。这是什么?前者就是引业是恶的,满业是善的;后者引业是善的,满业是恶的,这一点我们现在辨别得清楚。

所以不要说我们现在在修行喔,你一定要检查检查,正知见这个是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这一点!反过来说,虽然你得到了正知见了,你不要说,哎,我只要修行就算了,其他的供养什么等等都不要管了。那个时候就算你成就,你成就个罗汉果,倒也说起来可怜得很哪!这个概念,是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告诉我们引、满二业,引、满二业。下面继续:

Among lives that are the result of virtuous projecting karma there are both results from virtuous completing karma and from nonvirtuous completing karma. Among lives that are the result of nonvirtuous projecting karma there are both results from nonvirtuous completing karma and from virtuous completing karma.

【谓于能引善所引中,有由能满善所圆满及由不善圆满二类,于诸能引不善引中,有由能满不善圆满及由善法圆满二类。】

就是分成四句,这个我们容易了解的。

Asanga's 《Compendium of Knowledge》says: Understand that virtuous and nonvirtuous actions project and bring to completion

【《集论》云:“应知善不善业,是能牵引及能圆满,】

这个里边善业跟不善业分成两类:一个是引业的善跟不善,一个是满业的善跟不善。

birth in the happy realms and the miserable realms. Projecting karma projects a fruition.

(p70) 【于善恶趣受生之业,能牵引者谓能引异熟,】

就是这个引业是引你的异熟果的。

Completing karma is that by which, in a rebirth, you experience the wanted and unwanted.

【能圆满者谓既生已,能令领纳爱与非爱。”】

解释的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