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八十三卷B面

(手抄稿 第十一册 p87)

p. 192 (8)

【为村供施处。”】

我愿呀,一心一意愿求,干什么啊?“剃除发已”,这个发,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世间的庄严。哎呀,那个头发一下嘛长、一下短,一下烫、一下披头,一下这个、一下那个。唉!是不晓得是为些什么!现在连这个连它剃得光溜溜地,头上什么都没有,我们头上一摸,哦!好了。这个问题呀,这个所谓烦恼,这都不是我们要的,是这样。然后呢,“守持粪扫衣”,我们穿的衣服呢,而且人家不要的,人家不要我捡得来。这个里面两个意义,世间要的,因为他颠倒,所以要那些事情,真是该要的他不要,丢掉了让我们要!唉!这个世 (p88) 间要的是无明,我们要的是“明”呀!所以这个两样东西,我们要了解它的特质。

“乐住阿兰若”,那么平常世间都是戏论、杂染当中,我们内心真正好乐的是这个地方─阿兰若,寂静处,寂静处,真正的寺院应该这个地方。所以我们到了寺院里面,还大家吵吵闹闹,还要欢欢乐乐,那完全不是。我们真正要得到的是内在的寂静之乐,不要说得到寂灭乐,你就是能够心稍微宁静一点,这种快乐都世间无比的。所以这个禅定之乐,那还是世间的喔,一旦得到禅定之乐的话,世间什么乐,你感觉上面“味同嚼蜡”。那我一心希望,说什么时候我能够做到这里呀?那是对没有做到的人,心里面心心念念这样去做,因为你心心念念,一有机会你就碰到了。实际上我们出了家,还是要这样去做,因为我们出的不是个形相,要它真实内容。换句话说,你一心一意,由这种力量推求你努力向上,这样。

那个时候呢,“目视轭木许,手执瓦钵器”。平常我们没有什么事情,悠哉悠哉,那个现在没有了,全部精神贯注在这里,学我们该学的戒定慧,他全部精神贯注在这个上头,就是这样。所以走有走相,坐有坐相,说行、住、坐、卧,没有一个地方,是能够让我们随便放逸杂染的,这样,眼睛就是看着这样。当然学定的时候固然如此,学戒的时候,亦是如此。大家还记得不记得前面四种资粮?第一个是密护根门,这样。你有了这 (p89) 个,然后第二个正知而行,对于我们做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刹那,都要保持着─喏!就我们现在该做的,因地当中这样地努力法。所以这个地方所谓“目”,不仅仅是目,举手投足之间,一定有他自己的一个分寸在,那么这个是行为。

饮食呢?那就是这个,换句话说,我们不再为任何现世那种事情而忙碌,而忙碌。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牢牢地坚守,在世间上面,真正地把三世诸佛的清净幢相,能够如法如理地撑起来。那时候大家称赞、赞美、仰望而没有讥毁,在这种状态之下,才是真正出家的内容。“于家家行乞”,于家家行乞,要不然我们跑到哪里,人家一看:“唉哟!你这个出家人,怎么这个样子。”现在不!哦,一看哪,啊!大家就欢喜,原来是如此。所以你看,以大智舍利弗尊者,那个时候他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一个印度所谓的大哲学家,在佛法来说是大外道,实际上那个时候最了不起的一个大学问家。结果看见马胜比丘,一个佛弟子,哦!一看那个佛弟子的行持,他想:“居然有这样地庄严威仪的啊!”他跑上去问他。一问,这个马胜比丘说:“我不算什么,那我完全是我的老师教的。”他一看那个弟子已经这么了不起了,这个老师更了不起。一问,马上就跟着也走上这条路了。所以这个比丘的这个清净幢相,就有它特别的意义。

我们现在不要说:哎呀,现在出家了,好像这个东西都不管了!就好像由你怎么办, (p90) 不要这样做。所以印光大师之为什么一直强调一点:“念佛,念佛好啊!当然末法的时候只有念佛,但是你不要出家。”他并不是说出家不好,说出家有无比的功德,但是你做到它的话,的的确确要提起一点精神来,要这个样啊!所以这个才是叫人家能够真正地见到了这个清净幢相,种下善根,你就把这个幢相能够撑起来,哪怕是一天一夜,就得到这样大的功德,这我们所了解的,哪怕是一天一夜啊!现在我们,哇!都是出了很多年家了吧?以后不一定如理,可是从今以后我们人人努力,打起精神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没有一样事情,不会这个不成功的,一定样样都成功。

“何时能不贪,利养及恭敬”,外面是讲形,里面是心。那个时候从形相上头的远离,然后从粗浅上面的步步深入,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到“自净其意”。那个时候,对于世间的这种名闻利养,统统放掉了。有形的利养等等,无形的精神上的恭敬等等,这种东西都是烦恼。这个东西像刺一样,刺痛我们;泥一样,肮脏的杂染哪,都把它净化掉了。那个时候你真是福田哪!那个时候为那些附近的村落上面,真正可以所谓供养、种福田,是应供之处。这个才是真正的应供啊!所以真正的福田僧是什么?指胜义僧,如理证得的,这样,这是我们必定要了解的一点。

Renunciates are content with meager food and drink, and with clothes heavy with frost from sleeping without a roof over their heads in bedding made of grass. The aspire to sleep in their place on soft grass in front of a tree, nurtured by the happiness and joy of the teaching. As is said in the Edifying Tale of the Seven Maidens:

(p91) 【又应希愿,用草为座,卧无覆处霜露湿衣,以粗饮食而能知足,及于树下柔软草上,以法喜乐存活寝卧。】

我们心里面真正应该愿求的是什么?这个就是从外面的形相上面,我们坐的地方,就是随便找一点草,如果这个地方干净了,草都不用,不过草的话软一点,坐的时候可以坐得安稳,这样,如此啊!睡的地方呢,哪里有睡的地方就睡,所以连它覆处、卧处都没有。到了晚上就被“霜露湿衣”,当然这个是指印度地方,印度地方的天气比较暖和、温暖,所以这个多霜露;那我们这个地方严寒的话,那个要遮止一点。换句话说,根本不在乎,这所有的这些东西,都不是我们需要的。现实的一切五欲之乐,你能够放得多干净,你就可以得到多少好处;你有多少杂染,对不起,你就被它死死地拖死。好处得到一点点,这个好处带来的副作用,那痛苦是无量无边。那么饮食尤其是重要,对粗的饮食要能知足。或者是“树下柔软草上”,那时候干什么呀?他目的是“以法喜乐,存活寝卧”,那个不管是白天、晚上,若坐若卧,若醒若睡,以法自己自娱,这个才是我们真正重要的。

我们现在忙的是什么呢?就是如理地了解,如理地思惟。你只要能够了解、思惟的话,这个法喜马上现起,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想在座的已经有不少同学,渐渐、 (p92) 渐渐地就会感觉得到,就会感觉得到。比如说以刚才这个例子来说,就是讲我们一个同修,他平常那个知见很多,他原意无非讲他的道理,结果他讲完了道理以后,他那个道理讲到哪里,就被人家讨厌到哪里。现在他不讲道理了,懂得了道理,他忏悔,哎呀,人人赞叹。所以昨天老和尚也赞叹,前几天谈起又赞叹,我心里也赞叹。

这个人哪,就这么颠倒,你的确如法了解了以后,然后你把你那个见拿掉了以后,欸,你以为拿掉了,结果就反而被人家尊重、反而被人家赞叹。这我们要的什么?本来我们所以要跟人家谈理无非希望……那不必讲出家啦,不必讲出世了,就世间来说,你无非是表示你这个道理站得住脚,让人家听信服你。结果你愈讲是人家愈讨厌,最多─好了,让你去讲,就是不理你,就是这样。结果呢,你能够拿掉了以后,人家就反而尊重、赞叹你,这个佛法之妙就妙在这里呀!这个还谈不到佛法欸,这个是世间最浅近的事情。如果你步步从这个地方深入的话,那把我们的见、思两种烦恼……那这个快乐何止于如此!如果是如此的话,那个烦恼一点用场都没有了。只是说我们浅近的,随便你可以体会得到的,就是这样。的的确确你只要如理如法地深入的话,马上这个快乐就会现起。

再说,以我们最近来说,最近大家都很精进,都很努力。现在请问你们忙完了以后,比以前坐在那里懒惰的时候,什么时候快乐啊?我相信现在大家感觉得快乐吧?其实你做 (p93) 完了以后……以前坐在那里,现在难道坐完了你不动,快乐了吗?没有快乐啊!跑出去满地是脏,然后呢,我也不愿意,你也不愿意。欸,现在大家都努力,结果大家快乐。那这个是谈不到佛法,这么浅近的事情欸!所以我把这个浅近的事情,做为一个比喻,然后我们内心上面,从这个浅近的比喻上体会,你一步一步地深入,你就会有一步一步不同的感受。所以这个地方,说我们真正的目的是“以法喜乐”,拿这个东西来过我们日子,不管是白天、晚上,不管是若睡,是若醒。

When will I become unattached to my body, Rising from a pile of grass, CLothing heavy with frost, And taking only humble food and drink?
When will I clothed in soft grass, Green like the parrot - Lie down in front of a tree, With a banquet of the blisseful things of the life?

【“何时从草起,着衣霜湿重,以粗恶饮食,于身无贪着。何时我能卧,树下柔软草,如诸鹦鹉绿,受现法喜乐。”】

妙极了,是妙极了!哎呀!我什么时候……最好,问我现在也是的确的,唉呀,那些什么桌子、床、沙发丢得干干净净,哪里有草,哪里有什么就可以了,这地方就可以了。白天嘛坐,晚上嘛睡,第二天嘛如果说天气太冷,什么躲一躲风,躲一躲雨也就得!这样。什么东西有一点吃饱了,跑得去随便讨一点什么东西吃饱了,好!内心上面既一点没有挂碍,然后呢,也绝对不为这个杂染之身去作它的奴隶。现在我们都在作这个东西的奴隶,而这个身是什么?这个身又偏偏以前恶业所感得的,这个到时候你辗转这样忙, (p94) 这真是颠倒极了!所以那个时候这样,起来是这样的;然后呢,睡的地方就是树下,随便软一点的草,看看这个绿颜色,想那么好!然后在这种地方干嘛?“受现法的喜乐”,你如法去做的话,不但是将来究竟决定胜,眼前增上生,不但是这样,而且当下内心当中跟法相应都生起来了。

【房上降雪,】

在这种状态之下,不管它外面怎么,那我们不管,我们哪,这样地快乐。

Bo-do-Wa said: The very night after snow fell on the roof of the house, I became happy because something like this occurred in the Edifying Tale of the Seven Maidens. I want nothing other than to practice in this way.

【博朵瓦云:“昨晚似于七童女因缘所说,心很欢喜,除欲如是修学而无所余。”】

这祖师典型的,“啊!我昨天想起来,”这个昨天不一定昨天晚上,就是每一次想到前面修行的,“啊!想到前面我的修的,就像那个《七童女因缘论》上面说的,照它这样做,哎呀,真的欢喜啊!”说我现在希望的,除了这个以外,其他的都不是我要的。为什么?他把那些所有的缚着都丢掉了,你看,多痛快!唉呀!以前那个绑啊,是绑得钞票也绑,股票又绑,房地产又绑,这个又绑、那个又绑、这个又绑,这个地方绑得不晓得死死地。现在那个丢掉,那个丢掉、丢掉,什么都没有。连它衣服,衣服也丢掉了;这是 (p95) 人家的丢掉,我捡过来嘛缠在身上面。啊,这件衣服绝不愁人家来偷,也不怕人家来笑你怎么样,这样个好法!这个何等地快乐,何等地快乐!

所以我也常常想起,心里面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说以前,那是刚在这里的时候,那是因为忙世间的事情,忙世间嘛,大家都是这样啰,哎哟,念书、成家立业、留学什么……这样。到后来嘛出了家,虽然出了家,但是呢这心还是有的。那个以后到了美国去,有了这个车子了,啊,心里觉得:现在有了一个汽车……好像满得意的样子。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又看看,唉呀,这个汽车还不如人家。居然,虽然出了家,这个心理还是没转变过来。但是呢,我所幸的,就有善知识在旁边常常点醒,慢慢、慢慢地:“对呀!那忙这个事情干什么?”后来心里面放下了,于是感觉得:“唉呀,这个车子是累赘无比呀!”但是这个大众场合你又不能没有车呀!那以后,后来我换了一个地方,跑到洛杉矶去了,就不要车。那不要车,有的时候偶然重要的事情,都是人家那个信施他会来。

偶然我出去买一点小东西,散散步,跑出去。那个美国那是车水马龙,不像我们马路上面还有人走,在那种地方你找不到人走的。他除非今天出来散步,牵那个狗溜跶、溜跶,最后只是走附近一圈,邻居,除此以外,你马路上根本看不见人。如果你在走的话,大家这个车子看见很多,我心里面忽然起了一个念头:“啊,现在真快乐!”要我以前如 (p96) 果碰见这种情况的话,我一定觉得:“唉呀!我怎么寒酸没有车子?那些人都有车子。”我现在就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唉!这些人都颠倒啊!被那个捆得死死地捆在这里,我一个人这何等悠哉悠哉!他养那部车子要多少钱?要挣那部车子,要养那部车子,然后忙那部车子,一天到晚忙那个事情。说起来好像都必不能少,要去上班要多少路,要……那我现在这个都根本不要了,你这车子要它干什么,你说。

所以我那时候就感觉到:“啊!一点都没错啊!”这个怨家对头还容易耶,容易,这个真正的什么呢?就这个才是最难破除的,看起来好像你最好的好朋友一样,实际上是个大骗子,那千真万确是个大骗子。所以我自己觉得,像我一点点,根本谈不到修行的,你只要心里面肯照着它去思惟观察的,那个心里面就欢喜了。于是我每次出去一看见,我就,唉呀,同情、怜愍、可怜,心里面是越想越欢喜、越想越欢喜。我就想到以前刚要想学佛或者出家的话,吃素,人家说你吃素,就笑你。唉呀,觉得不好意思!自己一个人可以,跑到工作上就不好意思;人家说你信佛,更不好意思;那又做了和尚,又好像见不得人的样子。到那个时候,完全相反,他不管任何人来,我在这个地方就是这个样,这样。因为我觉得这些人就这么可怜!那个疯子本身,他绝对不觉得自己疯子,疯子只看见别人疯了,他看不见自己疯的。

(p97) 那个时候我就心里不管怎么样……。那结果呢,当人家彼此间大家忙的时候,我在那儿用我的功。反过来他自己忙完了,又觉得感到不如意,跑得来找你,然后你告诉他,哎呀,他觉得你有道理啊!那个时候他不管他来找你的人,乞丐也好,然后大老板也好,小公务员也好,大总统也好,欸,他的问题不能解决,跑到你这里来解决了,他朝你磕头、跪拜。当然我们修学佛法的人不在乎这些,可是那个时候你很明白地说得出来:喏!佛法的真正的珍贵,世间比起它来,那是一无是处啊,一无是处啊!所以这个博朵瓦那个大祖师,他也,当然他做得远来得深;你只要去做,哎呀,一想啊,真欢喜啊!的的确确到那个时候,你除了这个,其他的都是多余的。啊,丢都来不及啊!

Renunciates aspire to dwell in a meadow or on the bank of a river, reflecting on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ir own bodies and lives and the arising and disintegration of waves. They aspire to stop, by means of discerning wisdom, the conception of self - root of cyclic existence and creator of all bad views.

【又应希愿,住药草地流水边岸,思惟水浪起灭无常,与自身命二者相同,以妙观慧灭除我执,三有根本能生一切恶见之因,】

再进一步,一步一步地,不但一步一步地深入,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多方面地策发我们正确的认识,然后策发我们精进好乐之心。总是处处希望愿求住在这个地方,那个地方所谓“药草地”,实际上就是那个草,就是那个普通一般的地方。“流水岸边”,那个时候,那个地方是一个安静的地方,一者。还有呢,“水浪起灭 (p98) 无常”,那个正好策励你:唉呀!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啊,也是这样啊!让你从这个地方引发什么?引发原来是无常、苦、空,我们这个东西本质啊,所以然后以这样的妙观的智慧来灭除这个我执。我执是什么?我执是三有根本,所以在轮回当中轮回的,是因为什么?烦恼,然后起业、感果。而这个烦恼是种种的因,从哪里?从这个地方开始的。找到这个“我”啊,原来根本没有真实的,是无常、苦、空,所以无我。于是你了解了以后,那不再执着。

They aspire to overcome their obsession with the pleasures of cyclic existence, and to reflect on the animate and inanimate world as being like a magician's illusions.

【背弃三有所有欢乐,数数思惟依正世间如幻化等。】

这就是我们出家真正殊胜的好处,你在家人怎么可能,你说!唉呀!在家人是忙得啊……说没有钱嘛要忙钱,忙了钱,唉呀,更忙钱,你永远不得个停止。作伙计,你反正是看:“七点钟还早,反正没关系等一下,到了七点三十分正好。”作老板的人可不是喔,八点钟要开门,样样东西都在那儿忙。可是人就是这么颠倒,人就是这么颠倒。所以这个地方,还记得吧?十二因缘这个流转图当中那个爱,爱是什么?这个图─一个酒鬼,那旁边一个女人,醇酒美人,这个东西,那的的确确这种心理的行相。你永远是贪着了,再多也不嫌多的,永远反而增长你这个东西,这就是这么个严重法。而它的根本在什么上面 (p99) 呢?在这个“我”。他现在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个在这个世间专门忙它,根本就牢牢地捆死在厚重污浊无明当中,你绝不可能认识这个。你只有出了家以后,把粗重的拿掉了,然后把你的脑筋能够空下来,那个时候才有智慧步步深入,才能够真正认得它的真相,加以对治灭除。所以真正修行是必须要出家,原因在此。

而这个出家,还不包括它特别的这个功德在里头,就是出家的本身就有这样的殊胜好处。而所以说出家的还有大、特别好处,因为这是三世诸佛的清净幢相。我们随便举一个比喻吧,譬如说一块布,那个布本身的话就是一块布嘛很简单,也没有什么多大意思。是的,你可以做衣服,可以擦脸,可以做什么,只代表这一块布……。所以这个是就是出家上面讲的功德;现在呢,这个出家也代表了清净幢相,清净幢相是三世诸佛的标志。像一个国家一样,那个国旗,啊,这一下这个国旗珍贵无比,代表整个的国家喔!现在它这个出家相,代表整个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啊!所以为什么这件衣服的如此珍贵法,如此了不起!我们现在辛辛苦苦念佛,你要念到一心不乱,真不容易。可是你只要穿了这身衣服,如法如理地去学,哪怕一天一夜,你能够做到的话,回向的话─往生,保证,而且中品。何在呢?喏!就是这件衣服的功德,这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这个出家的功德,在任何情况之下,任何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比的。

(p100) 所以佛、法、僧这个三宝。我们明明说有菩萨,他却不讲菩萨也是一宝,却“僧”是一宝,为什么?这个懂不懂?喏,就是这样。这个清净幢相,你如法行持,才能够把佛的圆满的教相维持在世间,不是菩萨,不是个人,这我们必须要了解的,这样。所以这一点的这个功德,啊!那更……。在这个上面并没有讲,但是我们要得到功德的话,要怎么得到呢?就是你只要照这前面这样地去做,你思惟、观察,欢喜了这个,你内心有了这个欢喜了,你才能够舍得掉世间的这种贪着。舍掉世间贪着,那个时候你如理去做;如理去做,内心上面生起这样好的喜乐,而内在得到的功德就是无量无边。所以你看,世间哪有一样事情可以能跟它相比!

所以在这个地方处处劝勉各位,已经出家的同修─是,没出家的,要想办法觉醒这个好的习气─已经出了家的,要感到庆幸。如果一点小小的不如意,总觉得:挺起来,哪怕这个生命丢掉,生命丢掉有什么关系呀?我只要把那个清净幢相撑起来了。欸,你撑起来了,到极乐世界去,难道还不好吗?这个世界是一无是处,如果你真的想到的话,的的确确你什么都舍得掉了。你真的能舍得掉的话,你要的东西没有一样得不到,这是我们必须眼前第一步应该把握得住的─就是知见。注意哦!我前面说过很多次,这个知见不是叫你马上做到,有了这个知见,要去做到它还有一定的次第,不是有了这个知见硬来, (p101) 那个不是佛法,佛法有它的善巧。凡是做任何事情,第一个就是什么?建立正知见,我们世间所谓的心理建设,这个最重要,这个所以重要!我们继续看下去。

p. 193

As is said in the Edifying Tale of the Seven Maidens:
When, dwelling on a river bank or in a meadow,
Will we come to see again and again,
That the rising and falling of waves
And the world of this life and similar?
When will we rid ourselves
Of the view of the perishing aggregates -
The mother of all bad views -
And not crave the enjoyments of cyclic existence?
When will we come to know
That the animate and inanimate worlds
Are like dreams, hallucinations, a magician's illusion, clouds,
Or a city of the grandharvas?

【“何时住水岸,药草满地中,数观浪起灭,同诸命世间。破萨迦耶见,一切恶见母,何时我不乐,三有诸受用。何时我通达,动不动世间,等同梦阳焰,幻云寻香城。”】

他处处地方说:唉呀,我什么时候能这样啊!我什么时候能这样啊!他真正了解了,他一心追求的,绝对不是说:哎呀,我什么时候要发财,我什么时候……。他拼命丢都丢不开,逃都逃来不及,还忙这个忙。啊!他真正要的,我什么时候能够得到这个!我什么时候能够得到这个!像这个,住嘛住的地方这个;然后呢,所对的对象嘛是这个;观察,观察这些事情,看那个生命像浪一样,啊!那是一无是处。你能这样地生活,然后配合这么简单的生活如理观察,然后破除这个恶见的根本。这个恶见就是三有的根本─萨迦耶见,是一切恶见之母,“母”就是根本嘛!到那个时候,啊!你彻底地从根拔起,从根拔起。所以那个时候,我就通达动、不动的世间哪,真像梦一样,就像阳焰一样。那“幻云寻香城”,都无非是如幻、如梦,是如泡、如电,就是这样。看起来好像有的,实际上呢,是虚假的。真实的,那再不被它所骗。

All of these persons lived as renunciate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aspiring to these higher achievements.

(p102) 【此等一切皆是希愿,作出家身,作此诸事。】

那个就是我所希望的!要想得到只有出家,而出家的目的,也就是做这个。

As Chay-ga-wa said: If there is someone living as a sage in the Valley of the Ascetics, then the father has fundamentally raised his child well.

【伽喀巴云:“若能以大仙行,住苦行山间,始为文父真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