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24卷A面

(手抄稿 第十六册 p103)

p. 293 (9)

even as you are failing to bear slight suffering in the present, you are aggressively creating the cause of measureless suffering in the miserable realms. Therefore, induce a sense of embarrassment, thinking, "I am very stupid," and work to contain your anger. 

【以不能忍现在微苦,极力引生恶趣无量大苦因故,故应自念我极愚痴而自羞耻,励防莫瞋。】

进一步呢,观察这个有境,就是瞋这个,有这个瞋,谁有啊?他来伤害或者怨害,我有这个瞋。你观察了这一点,不管是从他至自,你都不应该瞋。下面解释:说他来怨害,你呀去发生瞋恚,这个为什么原因哪?因为对这个苦而不能忍受。如果你这样而要发瞋的话,实在不合理。的的确确的我们所以要发瞋的原因,因为他来伤害我不能忍受,对不对?这个道理是千真万确的。如果是这个道理这样的话,你去观察一下的话,那我们绝对不应该,不应该瞋。

下面说,你不能忍现在的一点点小苦,是啊,我,是啊这样,哎呀,不能忍受!结果 (p104) 呢,这一点点小苦你不能忍受,然后呢你发脾气,发一念的瞋心的话,结果啊引生恶趣无量大苦。哦!你这样想到的话,会不会做啊?啊,是绝对不会做啦!“故应自念”,说:哎呀,我这个人真是愚痴到极点哪!不但是愚痴,而且羞耻啊!哎呀,真是见不得人哪!人家说起来你这个是大笨蛋,唉!我自己还不服气;自己观察:我真是个大笨蛋。唉!那时候你会怎么样啊?我相信你们真的了解了以后啊,大家都会一样。这两个眼睛刚开始长在这里,学了佛法长在头顶;等到你真正了解了佛法以后呢,你那个眼睛跑到那里去了。欸,见不得人哪。原来我这么个差呀,唉呀!羞耻!千真万确的。你还会瞋吗?当然不会瞋,当然不会瞋!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会发瞋的原因,是因为不能忍这个苦,结果你发了瞋了呢,结果造将来无边大苦。换句话说,我们常常说的:贪眼前一点小利呀,是亏了大本。这个做生意人目的是干什么?要赚钱。嘿嘿!结果啊,他贪了小利亏了大本,却做这种生意,这个生意人是大愚痴蛋!现在这个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那时想到这里了解了这个,喔唷,那羞耻。不可以、不可以。所以呀,努力去防,不应该发脾气,不应该发脾气。

昨天晚上啊,我们讲、温习这个《了凡四训》的时候,讲到下面,第一个要“耻”, (p105) 喏!在这里。所以你们不妨回过头去看看喏!为什么我要让你们温习的真正原因在这里。你不要看它的浅近哦!他所提出来那个问题本身,却有它的价值。这个地方我们更应该进一步说,道理是一个,用浅的地方,下士;深一点,中士;最后上士,就看你怎么引申法。所以我们现在真正要学的时候,第一也应该要发耻心。然后呢,那有什么好处啊?耻心一起啊,这个慢心就消失掉了,然后那个烦恼就消失掉了,你那个时候如理观察等等。然后呢你那个知见哪,不知不觉当中一直在邪见当中,欸,现在那个邪见就拿掉了。这个是其他的,现在我们还是顺着原文说下去。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tates: If I cannot endure even the slight suffering of the present, then why do I not stop my anger, the cause of suffering in the hells? 

【如云:“于现在微苦,我且不能忍,何不破瞋恚,地狱众苦因。”】

说既然这样,你眼前的小小的苦都不能忍耐的话,你就应该努力破掉那个大苦的地狱因啊!这个很明白,对不对?哦!这么一点的小苦你忍受不住,那个时候真正的有血性的丈夫志─是!我不能忍受!然后呢,从这个地方引申,我一定要破那个大苦的因!所以叫人无远虑是必有近忧,你应该看远大的地方。从这个地方,不管眼前什么任何一件事情啊,你就不会眼前那个境界上面转。那反过来,眼前那个境界,正是策发你如理思惟观察这个力量都来啦!这一点了解不了解?至于说怎么样把眼前那个境界,策发你如理思惟 (p106) 的,留在下面这个谛察法忍,或者是思择法忍当中解释。那真好啊!我们继续下去。

The suffering generated by harm is the effect of previous bad karma; by experiencing it, you exhaust this karma. If you bear the suffering, you do not accumulate new sins and you greatly increase your merit. Therefore, you must not consider how harmdoers ruin their virtue, but view them as kind in that it is as though they are engaged in actions for the sake of clearing away your sins. 

【其怨所生苦,是我宿世恶业之果,由受此故尽宿恶业。若能堪忍不造新恶,增长多福,他似不顾自法退衰,为净我罪而行怨害,故于怨害应视其恩。】

欸!来咧、来啰!喏,就这个话。它这个怨所生的苦是什么啊?由于我宿生恶业的果呀!所以现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伤害了我的话,我把以前的宿恶业啊,把它还清楚了。嗯,好啊!还清楚了,无债一身轻啊!而且不但如此,你如果能够再从这个地方,从此切断这个恶法,能够堪忍不造新恶的话,还增长多福。哦,好极了!太好、太好了!这是我自己方面。

至于说对方呢?他呀,“不顾自法衰退”,他不了解,或者了解了做不到,他这样就发脾气,他这样地发脾气瞋恚的话,在法上面他是衰退吧?他是衰退,而对我呢,净了我以前的罪,对吧?他净了我以前的罪,而且增长我很多的福。在这种状态当中,他这个怨害啊,我们不但见不到怨害,还见到他对我们的种种的恩哪!对不对?喔!这么个好法。所以你会不但欢喜,而且会感激啊,你简直找不到一点点可瞋的地方。懂不懂?这么清楚、这么明白。这个是对生忍哦,对法忍等等,他下面告诉我们,譬如说我们身体上面受 (p107) 了病,或者遭了什么的,他也同样的理由去观察。啊,真好!

The《Garland of Birth Stories》 says: I do not think about this person ruining his virtue, But that he is as if engaged in actions to clear away my sins; If I am not patient even with this person, How could I be any more unkind? 

【如《本生论》云:“若有不思自法衰,为净我恶而行损,我若于此不堪忍,忘恩何有过于此。”】

对了,对了,就这个。他呀,不思惟、不了解对他自己法衰,现在呢净我的恶来行那个损恼。这个地方我假定说不能忍,还忘恩不了解的话,那这个忘恩哪,没有比这个更厉害了!

p. 294

And Candrakīrtis Commentary on the "Middle Way" says: You want to say that you are exhausting the effects of nonvirtuous karma done in the past; How then can you sow the seeds of further suffering by getting angry and harming others? Therefore, just as you tolerate bleeding or burning as a treatment to cure a severe illness, it is appropriate to bear small sufferings for the sake of preventing great suffering. 

【《入中论》云:“许为尽昔造,诸不善业果,害他忿招苦,如反下其种。”如为医重病当忍针灸等方便,为灭大苦而忍小苦,最为应理。】

《入中论》也这么说:这样地做,人家来伤害我,这是什么?我如理了解了以后,“许”就是接受的,实际上也是这样的状态,这个是清净我、净除我往昔所造不善的种种恶业之果。现在呢,我对这一点哪,不能了解、不能忍受,还反过来继续发脾气。那么这样的话呢,不但不净,还要下这个将来苦因之种,感将来的苦果,这个不合理的,这个不合理的。这个就像现在我们有重病,重病去看医生的时候,那个医生一定在我们身上针灸啊、吃药,这种小苦要忍受,忍受了这个小苦啊,那个病的大病就消失掉了。所以(p108) 在这种情况之下,修那个忍辱是最好不过的,是“最为应理”啊!所以我们现在说不能忍哪,实在颠倒!作为一个世间人是理所当然,他本来在颠倒当中;现在修学佛法的人,还在那里谈这个道理的话,啊,那实在是太没有法气呀!

On analysis of the basis, anger is unjustified

【◎ 观察所依不应瞋者。】

那么最后一段。

1.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harm and where the fault lies

【一观能害因及有过无过。】

那么他这个观察那个有境,就是这个人哪,以什么原因而伤害呢?这个我们进一步去观察的话,也不应该瞋,也找不到发脾气的原因。说你观察能害的因,以及这个有没有过失,你不管哪一个去观察,都不应该。下面就是来观察: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ays: His sword and my body are both causes of suffering. He obtained the sword, I obtained the body; At which should I be angry? If, blinded by craving, I have obtained this abscess with a human form, so painful that it cannot bear to be touched. With whom should I be angry when it is hurt? 

【如云:“他器与我身,为应于谁瞋,如人形大疮,痛苦不耐触,爱盲我执此,损此而瞋谁。”】

他这个有境,就是这个人哪,这个人所依的,那么什么呢?“他器”,换句话说,这个瞋所依的器。就换句话说,这个器的话就是什么呢?譬如说我这个茶杯装着水,现在 (p109) 呢,他这个人装的这个瞋烦恼,就同样的道理啊,这样。换句话说,他那个瞋是依的就是他。换句话,他的身体跟我的身体,在这个里面你到底应该对谁去发脾气啊?要晓得这个东西是什么?虽然是这个形状像人哪,实际上是大疮。为什么说大疮啊?往昔无始的惑、业所感得的东西,这个东西的的确确是个大疮啊,我们现在治疗它呀!这个恶业所感得的是“痛苦不耐触”,因为它是恶业所感得的嘛!所以的的确确啊,唉,你耐不住、挡不住任何啊!我对这个东西不认识啊,因为瞎了眼,是无明哪,所以为无明所使的爱执啊!唉,是颠倒无比啊!现在呢,人家来损害这个东西,你有什么好发脾气的呀?那是嘛,的确嘛!

And also: If some people, out of confusion, harm others while others in confusion get angry with them. Who is blameless and who is to blame? 

【又云:“有由愚行害,有因愚而瞋,其中谁无过,谁是有过者。”】

前面那个是观能害的因;其次呢,观有过无过。或者是由愚而伤害,来伤害你;或者有因为愚痴而瞋恚。换句话说,来伤害你的那个叫“愚”而伤害你;我呢,因为被他伤害而发瞋。这个里边到底是哪一个有过,哪一个无过啊?不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不知道,分析了一下实在是一团糟!就是这样。

平常我们一切状态当中都是这样:哎呀!吵吵闹闹、争争论论哪,大家都觉得你有 (p110) 道理。实际上呢,哪一个人有道理啊?实在找不到,实在找不到。想到这样的话真是觉得可笑,大笑三声!再不然的话呢,眼睛跑到那下面去,喔唷,见不得人,好啰、好啰、好啰!赶快努力修学佛法,那个瞋是一点找不到。所以我们如果真的能够平常这样去想的话,你心里真觉得快乐啊!哎,真高兴啊!欸,那个境界对方那个人跑得来伤害你的话─哎,来、来了,啊!真是我的大善知识!佛告诉我很多道理呀,尽管告诉我了,没有这个境界不能成就我的忍辱呀,还不能成佛欸!

所以你真正了解了这个道理呀,的的确确菩萨他不会待在极乐世界的原因,就是这个。待在极乐世界的话,你老停在那个地方,你没有办法圆满你的忍辱波罗蜜多,你没有办法还那个债啊!欸,现在所以努力学好了,跑到这个地方来的对着这个境界,行了!所以现在有常常有很多人来问我啊,他总觉得:哎呀,到了极乐世界还要回来吗?啊,他总觉得不要回来才好!现在你们慢慢地了解吗?不是不要回来,要回来的。真正重要的,到了极乐世界,把这个道理真正学好了,然后到那时候要留都留不住欸!这个千真万确。你眼看着人家在赚大钱,你停在那个地方一点进步都没有,他们得到这么大的快乐,你在这个地方的话,那是小小的快乐,你当然不愿意做嘛!

所以这个法,现在虽然还没有讲到,下面就说“谛察法忍”,前面记得吧?“法思胜 (p111) 解”,没有这个正确的认识不生欲乐,就从这个地方来的。我们现在对这个法了解了以后啊,哎呀,真欢喜啊!现在这个欢喜听闻相应的;然后呢,你多去思惟、观察,境界现起的时候,你这个感受就来了。欸,那个时候才是说,啊!原来这个佛法这样好啊!嗯,你就跟法相应了。这是下面的话,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2 Analyzing your commitment. Develop the fortitude of patience, thinking, "It is wrong for even śrāvakas, who act for their own purposes alone, to be impatient and get angry. So of course it is wrong for me. I committed myself to achieving the benefit and happiness of all living beings when I generated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I act for others' welfare and care for all beings." 

【二观自所受者,若诸声闻唯行自利,不忍而瞋且不应理。何况我从初发心时,誓为利乐一切有情,修利他行,摄受一切有情。修利他行摄受一切诸有情者,如是思惟发堪忍心。】

现在我们自己所受的看看。说,我们现在是要作的什么?利他菩萨。就是声闻单单只忙自利他都要忍哪,他不能瞋哪!所以《遗教经》上面:“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对吧?这个白衣尚且不可以,何况你是个出家人哪!所以说就声闻行者只管自利尚且不可以,何况我一初发心,发了心才跑得来做这个事情啊!发什么心啊?“誓为利乐一切有情”哪,要“修利他行”,要去“摄受一切有情”啊!既然是要摄受一切有情的话,你会发脾气吗?像前面所说的,你是医生欸,你要医那些为烦恼所使的众生啊!就这样。

(p112) 我以前听过这么一个公案,现在想起来真美。有的时候,你可以当作医生这么地想,医那个发了神经病的病人。或者有的时候,你不妨看那个狗,然后呢,那个狗呱啦呱啦咬你的时候,请问:你是趴在地上跟那个狗对咬,还是怎么办哪?我想没有一个人会趴下去跟它对咬的吧!因为我们是人嘛!对不对?我们现在是菩萨,比起它来还要高万倍啊!居然你也趴在这个地上跟它对咬,那实在是愚痴到极点哪!你那个瞋心一点都找不到啰,那千真万确的事实,千真万确的事实!现在下面说:

Also, Bo-do-wa said: The Buddha's teaching is to commit no sin. When you fail to cultivate patience with a slight harm, you make the curse, "May this eradicate the teaching." Thereby you give up your vow, 

【博朵瓦云:“佛圣教者谓不作恶,略有怨害不修堪忍,即便骂为,此从根本破坏圣教,由此即是自舍律仪。】

嗯,看看!佛的圣教,佛告诉我们的基本是什么?不要作恶,任何坏事情不可以。现在稍微有一点的怨害,你就没办法忍受,就在那儿小的嘛是破口大骂,大的嘛乃至于打架等等,这个从根本上面就破坏掉了。这情况之下,第一个已经破坏,第二个你自舍律仪。你现在所受菩萨戒、受比丘戒不要说,乃至于说居士戒,乃至于说三皈依,那根本就错掉了! 。

and this eradicates the teaching. We do not have the teaching as a whole; when we break our vows, we dissipate what we do have. 

【圣教根本由此破坏,虽总圣教非我等有,自失律仪是灭自者。”】

说整个的圣教,那不是单单我有,但是对不起,你自己这样去做,从你应该做的事情 (p113) 上面推测的话,你是自己损害你、消灭你自己。这个消灭什么?消灭我自己的法身慧命,怎么可以呀!这个身体本身就是恶业所感得的,你也莫可奈何,正趁这个恶业所感得的身体在,了解了佛法,在这个上面增长自己的法身慧命。怎么可以保护这个恶业所感得的,而损害这个法身?绝不可以!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

And also: When ayak has been saddled up for carrying goods, if the saddle tightens around his tail, he bucks, and the saddle beats against his legs. If the saddle is loosened, the straps drop, and the yak is happy. Similarly, if you do not relax around a harmdoer, the harmdoer matches what you do, and you steadily become more unhappy. 

【又云:“如翻鞍牛缚尾而跳鞍反击腿,若缓秋落始得安乐,若于怨害而不缓息,为其对敌反渐不安。” 】

这个说从牛背上面跳下来。那个西藏人平常啊,通常都是牧这个羊民族,平常都是这样。这个因为我啊也不会骑牛、也不会骑马,究竟怎么样不知道。不过晓得下来的时候,通常看见把住后面那个,这个叫作“秋”。这个马身上不是有一个鞍吗?这个马鞍就是我们骑的,它前面绑住的,绑在那个脖子里边,或者牛也是这样,后面绑着的,绑在那个屁股后面。我们下来的时候手按着这个,一个手把住那个鞍的前面一个把,马的话一定,牛的话不一定哦!然后呢,后面把住这个绑在屁股上的那个,慢慢地下来,所以叫“缓秋落”。这样的话,好。如果你急急忙忙,“蹦!”一下跳下来的话,对不起,这个会反而伤害你。那么这个是说什么呀?是说对怨害来的时候,你要这样心平气和地来,不要急急 (p114) 忙忙地反应。实际上这个祖师就告诉我们呢,平常我们修行的经验,修行的经验。是,刚开始的时候的确你做不到的,但是呢,你只要能够不匆忙地立刻反应,你慢一点来的话,欸,行了!行了!

我想我们人人都有这个体验,不要说修学佛法;就世间人,如果说这个境界现起的时候,你能够稍微停一下的话,这个火气就减它三分,说不定过了两天那个火气就没有了。是,如果我们修学佛法的人,你能够这样做的话,那决定一点火气都找不到,不但火气找不到,你还快乐、还感激咧!这是我们必要知道的。所以眼前第一件事情:当境界现起的时候,你不要立刻冲动地对这个境界反应。那个时候最好的一件事情哪,把法理马上提起来!当然真正最好的是,事前你一直在思惟这个法理,然后境界现前的时候啊,正在如法的这个思惟的现行当中,你就派上用场,就不会被这个境界而转去。尤其是在瞋境界上面,因为这个瞋,这个损害之严重,是太厉害、太厉害了!下面:

Showing that compassion is appropriate

【◎ 第二理应悲愍者。】

这个是这一科当中的两条。第一个是不应瞋,那现在我们能够了。不但不瞋哪,而且还应该悲愍,这个道理前面已经说过了,所以这里念一下文就可以。

Contemplate from the depths of your heart, "All living beings have been in cyclic existence since beginningless time, and there is not one who has not been my friend and relative—father, mother, etc. Being impermanent, they lose their lives and are miserable due to the three types of suffering. Crazed by the demon of the afflictions, they destroy their own welfare in this and future lives. I must generate compassion for them. How could it be right to get angry or to retaliate for harm?" 

(p115) 【谓当至心作是思惟,一切有情无始生死,无未为我作父母等亲属友善,又是无常命速分离,常为三苦之所苦恼,为烦恼魔之所狂魅,灭坏自己现后利义,我当哀愍,何可瞋恚及报怨害。】

前面刚才说的是,只是说思惟的方式,现在你把那思惟的方式运用再进一步,怎么呢?至心思惟呀,说你发了菩提心,你发的菩提心怎么个发法?想起来没有错啊,从无始生死以来,没有一个人没有做过我父母的,找不到一个人不是我亲友的。啊!这样的人,大家在这个轮回当中,为种种烦恼引生种种的三苦,而且还在无常迅速当中,短短的生命。你看看:生命嘛又短促,然后呢,又受种种的苦。然后呢这个苦的境界不知道,还被这个烦恼魔所转,都是在那儿狂乱当中。在这样的狂乱当中,他们都是什么啊?损害自己的眼前利义、以后利义。我现在是学佛的人,发菩提心的人,要救济他的人哪,应该怎么?哀愍啊!怎么可以瞋恚呀,乃至于由瞋恚而反报啊!

如果说我们真正能够这样地如理思惟,不要说至心,你稍微如理思思的话,眼前哪,我们这种问题都没有了。以前我们常常说,你如理思惟,眼前问题都没有了,一层比一层深。以前那个思惟比现在的思惟,你们能不能比较得出来啊?现在更深一层,对不(p116) 对?而现在这个深一层的,一定还在前面那个基础上面。前面讲什么?业感缘起这个道理。喏!他还是从这个上面,不过前面解释得比较浅,越到后面解释得越深,所以道理是同一个,这样。当你浅的地方,慢慢、慢慢地修学了,你的能力增强了,障碍减少了,那个深的才慢慢地可以。反过来说,你如果浅的地方不做的话,对不起!浅的都不做、或者不懂,你能够深的懂吗?如果浅的地方懂了不做,你就能够做深了吗?当然!

所以我们现在啊,我自己感觉得,不必先说我是大乘,不必先说我是小,不是!不管大乘、小乘,这个先不必说。不必说我要救无量无边的众生,不必说我要弘法。看看这个法在我们自己身上面,产生了什么效果?对治了什么烦恼?这是都是非常眼前的,你在随时随地俯拾即是。早晨一张开眼睛来,一听见板声,你是不是觉得“蹦!”就坐起来,就这样;还是说你趴在那里,哎呀!今天嗯,还、还、还、还等一下。等到你起来了以后,跑到那个佛堂里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哎呀!又在要做那个事情;还是你一心恭敬地这样。跑到斋堂里的时候,乃至于眼前很多不理想的事情,人家对你不起,或者你自己身体不舒服,你是用什么方式去对待它的?你在这地方一观察,欸,问题解决啰!你能够从这地方的小的地方的,慢慢地开始,那时候你才谈得到说你渐渐对佛法有一点认识、有一点了解,自己能够把握住这个问题啊,解决自己。然后你到那个时候去帮忙别人,是为时不 (p117) 晚,而且是真正有效。这是我深深的感受。要不然的话,讲了半天是越缠是越紧。

所以刚才说的,就是这样,哎呀!大家讲很多道理。不讲道理嘛,反正是一个凡夫,大家就是容忍也就算了;那就讲那个道理以后啊,看看哪,每一个人都是面目可憎,你看我固然是面目可憎,我看你是更面目可憎,那就害了!好,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前面是乐、苦之间,现在下面呢,“利等三”,这已经说过了。

p. 295

Stopping impatience with those who prevent your praise and so forth, and with those who have contempt for you and so forth has two parts: 

【破除不忍障利等三做毁等三分二,】

它也分两部分,

1. Stopping impatience with those who prevent three things—praise, fame, or honor 2. Stopping impatience with those who do three things to you—have contempt for you, or say offensive or unpleasant things to you
Stopping impatience with those who prevent three things—praise, and so forth-has three parts: 
1. Reflection on how praise and so forth lack good qualities
2. Reflection on how praise and so forth have faults
3. The need to delight in those who prevent praise and so forth

【① 破除不忍障誉等三。② 破除不忍做毁等三。初中分三,① 思惟誉等无功德之理,② 思惟有过失之理,③ 故于破此应当欢喜。 今初,】

嘿,妙咧!不但是能够忍受,而且还反而欢喜咧!的的确确妙不可言!

When others praise you and spread your fame, it serves neither of two purposes: for this life it does not bring you long life, health, and the like, and for future lives it does not bring merit and so forth. Therefore, do not get attached to fame and praise, but reproach yourself by thinking, "My displeasure when my praise and fame are ruined is no different from when small children cry upon the collapse of their sand castles, which lack any of the requisites for a dwelling." 

【◎ 若它赞我称我称誉,全无现法延寿无病等,及无后世获福德等二种利益。故彼失坏若不喜者则无屋用,沙屋倾塌愚童涕哭与我今者等无有异,应自呵责而不贪着。】

(p118) 我们前面所以不能忍的原因,为什么?因为他来讥笑我,他来毁谤我,这样。反过来呢,我所要的什么?要的是他来称赞我,我得到美好的名声。是,现在你看看哪!他称赞你,然后呢你有好的这个声誉,当面地捧你、赞叹你,有没有什么用场啊?这些东西能不能使得你现在啊,说消灾延寿没有病,乃至于现在得到利益,还要后世,有没有?一点用场都没有!对不对?他给你赞叹了几句,你肚子不会饱;赞叹了你几句,你病不会好;赞叹了你几句,你寿不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