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33卷B面

(手抄稿 第十七册 p153)

唯一的方法,一定要依着这一个戒、定、慧三个次序。而戒定慧三个次序,持戒,他不先说戒怎么持,先告诉我们为什么会犯戒。犯戒的四因,你们还记得不记得?记得记不得?第一个什么啊?“无知”,一点都没有错,我们根本不知道。所以我在这个地方是特别……说起来也可以说非常惭愧、非常痛心的,我乃至于到以后,觉得极大部分同修跟我犯同样的毛病,什么?无知!哎哟,自己还觉得很修行;喔,我一天拜多少拜;哎哟,盘在那里可以一盘盘几个钟头;哎哟,我一天念多少佛;哎,一天哪,我吃一餐;我早晨几点钟起来,晚上几点钟这个样。忙了个半天,真的对了吗?我不能说你错,但是真正的对错,不在这个上面判断的,这我们必定要了解!

我们必定要了解修行的特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如何修行方法,这一个非常重要!(p154)说原因无非是要想从生死的苦海当中透脱出来,如果只想为我们自己,好,小乘罗汉也好!假定想帮助别人,那同样一个理由啊!同样一个理由,一个只管你自己,还有要把尽法界、虚空界一切有情救出来,问题是一样的?你的烦恼就是他们的烦恼,所以你必定要对这个问题根本解决。那么这个痛苦的根本在哪里呢?假定你不知道,说修,修些什么呢?这个很清楚、很明白,很清楚、很明白!

所以有很多人修行,“哎哟,我不怕苦!”结果你虽然苦啊是无益苦行,他因为没有把握住这一个生死的根源何在。所以在这一点上面,在这个地方特别再提醒一下。你必定要了解,那你了解了以后,然后把整个的纲要、轮廓认识了以后,说现在晓得了:啊!原来这个痛苦的根源是业,业的主导是惑─就是无知、无明。然后呢,真正你只要把惑净除了,下面的问题都解决。那么为了净这个惑起见,是有种种不同的方法,那个时候,你拜佛,拜佛对;打坐,打坐对;念佛,念佛对;是,当然你起得早更好,反过来说,你一天到晚睡大觉也一样,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啊!

所以当初“临济”的弟子,是临济吧,我记不起来了。喔唷,他那个时候,那个时候盛唐的时候,禅是最发达的时候。那个是临济呀还是……记不住了,反正“铁牛”他很有名的一个禅师啊,大家那么禅堂里面瞪大了眼睛在那儿拼命用功,欸,结果他老兄跑到(p155)后面去呼呼睡大觉。哎哟,老师看见了说:“别人在那儿都用功,你在那儿睡大觉干什么?”跑得去一看,他根本就看见老师来,理都不理,就这样。欸,结果老师说了几句话以后,发现那个弟子─对了!然后呢出来:“你们看看!你们在那儿自己用功,你看看后面这个后生小伙子,你们用些什么功?”大家觉得:哎哟!在那儿用了功半天不对。真的跑到后面去看看,他在那儿睡觉!欸,睡觉就是真的用功喔!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喔!

所以说明了这个什么?你真正把握住这个重心,你能够把烦恼降伏,对了!不过这个地方顺便一说,我们不要说:“哎呀,他既然这样,那我也去睡觉去啦!”那你就完全错误,完全错了!这是告诉我们,你必定要把握得住这个重心在什么地方,你如果重心把握得住的话,你用不管哪一种形式都对。就是这样,这个是最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特别说明。

现在这个地方所指的,修行最重要的资粮善当中,精进第一。那么精进的特质是什么?一定是修这个善法。然后呢,这个精进建立起来了,摧伏烦恼,是不让那个烦恼来摧伏我们。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p. 316

and you consider that it would be a mistake to abandon your commitment after a while. Train yourself until your mind is steadfast in the desire to finish everything to which you have committed yourself after you have carefully examined whether you can do it. 

【更思中途弃舍誓愿所有过失。善思择已,随所作事,一切誓愿悉愿究竟,乃至未获(p156)坚稳以来净修其心。】

我们进一步该想一想,唉!假定说你修了以后,中间觉得:哎呀,不行!不行!然后说:“唉呀,不行哪!”你中途退下来的话,这一个过失,这一个患害,那是非常厉害,非常厉害、非常严重啊!前面已经说过了,你能够对这个道理,正确地善巧地思惟、观察以后,那么你做什么事情,一定照着这个次第这样去做。那样去做的话,你使得你的要想做到的,一定做得到,所以令我们的誓愿要得到究竟,得到圆满。所以在你还没有有正确认识之前,以及虽然认识了,不坚固、不坚稳,这一个时候努力地修习,努力地修习。所以,乃至于没有获得这个坚稳这个心的时候,要净修其心,净修其心。这个地方“未护”应该是“未获”,应该是未获,不过这个字我们还要去查一下看看。继续下去,第三个力,坚固力下面以后呢,

(3) Developing the power of joy. You develop the power of joy after the power of aspiration, an intense yearning, produces a joyous perseverance not previously present, and you have achieved the power of steadfastness (also called the power of pride) which causes the perseverance that has already developed to be irreversible. The power of joy means that when you first engage in an activity, you do it joyfully, and once you have engaged, you have a sense of being insatiable in that you do not want to discontinue the activity. 

【◎ 发欢喜力者。如是由其猛利欲乐胜解之力,精进未生能令生起。又令已生不退之因,谓由成就坚固之力或我慢力。最初入时欢喜而入,已趣入时,于其事业不欲断绝无饱意乐者,即欢喜力,故应引发。】

什么是欢喜力呢?前面说像我们前面所说的这样次第,由于引发了这个胜解,(p157)“胜解”的话,就是对于这个法的正确的认识而确定不为所动,这个叫胜解。那么既然在这个地方引发的胜解是什么?喔!对善法─原来这个东西有这么样的好处啊!啊!到那个时候,你内心当中就产生一种好乐之心,一心一意要在这个善法上面努力,那个心里边产生坚强、猛利的心情。那么这个心一生的话,这个精进没有生起来就生起来啦,生起来啦!生起来了以后,真实去做的时候,如果不坚不稳的话,慢慢地做起来会退的。所以进一步由于这个坚固力的话,使得生起来的这个精进心就不退、不退。

所以第一个是生起那个心;第二个,去做的时候内心当中坚固;还有一点,进入去做这个事情,因为你前面有胜解之力,而且有坚固之力,做的时候很欢喜。就是继续不断地向上,下面这个很重要喔!能够对于我们所做的事业─这个事业就是修行的事业─不断绝,不会中断,乃至于“无饱意乐”,一直做啊,一直觉得继续下去的力量什么?叫“欢喜力”。这个地方讲一下,这个地方讲一下。

我们大部分的同修,我想大家都有这个感觉,大家觉得听见了佛法:“哎呀,好啊!修行好啊!”一心一意地跑得来修习。结果刚开始来的时候是一鼓作气,然后咬紧牙关冲将进来,弄弄、弄弄、弄弄啊,慢慢、慢慢慢……这个每况愈下,每况愈下。再而衰,这个气衰了;三而竭,到最后啊泄了皮球一样,一点都没有了。不要说欢喜,痛苦无比却(p158)是!放嘛又放不下,提嘛又提不起,怎么精进法?欸,他现在妙了,不!不!进来的时候,固然先策发这个胜解之力;然后呢还没有修的时候,把那个殊胜的见解,还产生非常坚、稳的力量;然后趣入了以后,就产生很欢喜的这个心情。这个欢喜不是别的欢喜,就是说对你所修的这个内涵。譬如说我们念佛,越念是越欢喜,是拜佛亦然,做任何事情也是亦然。不但欢喜,而且你越做越欢喜,因为它好嘛!因为是越做越欢喜,所以你就舍不得放下嘛,这个叫“欢喜力”,这个叫欢喜力。

所以古德们念佛的时候常常说:这一句佛号念起来“亲切无比”,亲切什么?是我们人人欢喜的,哎呀!觉得亲切,好欢喜,如果念佛的话。别的呢,没有一个例外的,修行必须要的。它并没有把“欢喜”那个名词说出来,但是正规上去的没有一个例外的,都有这个内涵,是越做啊是越快乐,所以叫“现法乐住”,所谓禅定的,这是为什么他们成就的原因。

我们现在呢,说实在的,的的确确是宿有善根,宿生没有善根不可能进来,这千真万确的事实。因为这个宿生的善根,这一世遇了缘了以后啊,它策发了。哇!然后这股气就起来了,就像那个青蛙吹起来的时候,鼓了那个下面那个大大的这个像个气泡一样。但是,因为你没有如法,不能如法地行持,所以吹、吹、吹、吹,那个气就后继无力,慢(p159)慢、慢慢越来越不对,越来越不对,越来越不对!所以等到出家三年哪,佛在天边,再下去,没影子了。

现在不是,发欢喜力!那么假定你做这件事情,越做越欢喜,叫你放掉你舍得吗?我想谁都舍不得。不要说在这个地方,在前面刚开始讲的时候,道前基础讲正修的时候,曾经说过一个道理,大家还记得不记得?说让修行作为你的朋友,不要把修行作为你的怨家,还记得吗?还记得提的这些故事吗?那就是这样。你会觉得是越修行越欢喜,就像看见好朋友一样,哎呀!你看见了这朋友,就是会啊大家也欢喜。就像平常我们一样,坐在那里上课,不一定大家开心,然后下了课,欸,如果你觉得朋友聊起天来的话,聊得个没个完。为什么?欢喜嘛!它就有这样的吸引你的力量。所以从头一路上面都告诉我们这个,不过呢,越向后说得越清楚,现在在这个地方说得最透彻!

这个力量我们一定要引发,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引发了这个以后,好咧!这个力量是源源不断,人家看起来是:“唉呀!你这种人哪,真是苦恼无比。”可是我却是很快乐。所以古人一直说“贫道、贫道”,是身贫道不贫,穷没关系。呃!哪怕没地方住,我住在树底下,住一宿、住一晚也可以。然后呢,的的确确虽然我没钱哪,这讨饭;讨到好的固然好,讨到坏的也一样;讨不到,饿也不怕!这个原因就在这里,就在这里。否则的话,尽(p160)管我们出了家了,样样现成,弄到后来还是塌在那里呀,所以说“应引发”呀!那么进一步要引发修学善法当中,所得到跟法相应的法乐,这个是最重要、最重要的!那么这个法乐怎么样的?

With respect to how you develop this sense of insatiability,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ays: Like those who want the pleasure that results from play, Bodhisattvas are passionate about any activity they have to do. Insatiable, they take joy in their work. 

【应发何等无饱之理,如云:“此于所作业,如欲游戏乐,应着其事业,喜此业无饱。”】

就像我们做事情一样的,这个做事情像玩一样。哎呀!因为玩得快乐,所以你越玩是越快乐,越玩是越快乐,怎么样也不觉得满,不觉得够,要这样好耶!所以我们看看佛陀的因地当中,的的确确他生生世世做这种事情,我们看起来:“唉呀,舍头目脑髓!”他假定真的把它看成苦事,谁愿意做啊?没有一个人愿意做的,说实在话。现在真正问题在哪里呢?始终是这一个。

所以前面在忍辱波罗蜜当中,第三个谛察法忍当中,说得很清楚,“不解无其欲乐”。现在我们修行最苦恼的事情,最大的障碍,说实在的,并没有真实地了解佛法的特质在什么地方。然后呢我们听见了一点名词,摸到了一点行相,自己觉得修行,乒铃匡啷啷撞进去,佛法的特质在哪里啊?不知道!因为你不知道,照着我自己的心里想:唉呀,(p161)我觉得我去苦行;我觉得我去念佛;我觉得我去拜佛;我觉得我去参禅。结果参禅的人哪,跟两条腿过意不去,哎呀,盘了个半天哪,越盘越痛、越盘越酸。如果是大幸而克服了以后,以后跑得人家告诉去:“嘿!我能够盘两个钟头。”其实盘两个钟头在干什么啊,谁都不知道!最大的情况呼呼大睡,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喔,你不妨去看看喔!

当然我不是说盘腿的人都是这样,真正了不起的人都是这样来的。所以我刚才一再说明了这一点,一再说明了这一点,这是我们必定要了解的,佛法的特质什么?你要了解它的内涵,的的确确你有一种无上的妙乐在里头,这个就是欢喜力。你如果能够这样做的话,啊!不要说在那个地方盘两个小时,二十个小时;在前面说的,时间长不是害怕的原因,对不对?痛苦才是!一分钟的痛苦都受不了。快乐的时候,如果是快乐的话,我们就怕时间短呢,越长越好耶!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有这个认识。

所以在修“其因之业亦应无饱”,不对、不对,这个我们还没有说到那地方。喜此业无饱,

So strive with an attitude like that of children who engage in play without being satiated. That is, you must be just as insatiable about what causes pleasurable results as you are about the results themselves. For, if ordinary persons strive even when they are uncertain whether they will obtain a pleasant result, what need is there to speak about activities which are certain to bear pleasurable results? 

【谓应励力发起喜心,如同小儿游戏之业,无饱足心。又如乐果无所饱满,其因之业亦应无饱,如诸俗人于安乐果能不能得,尚有犹豫且策励转,况行此业决定能生安(p162)乐之果。】

下面说的,所以对这个地方,我们应该努力启发这个欢喜之心,欢喜什么?法,跟法相应。那个就像小孩子玩那个事情,他小孩子玩的事情啊,他永远没饱满的。在趴这个地上,你别看他,唉呀,你叫他进来啊,他还不愿意,唉呀,苦苦恼恼、拖拖拉拉的。其实我们现在,我们现在都是这个样。唉呀!我们说起来真是可怜哪,我们在世间的标准来衡量是大人,拿佛法的标准来说,我们能够像小孩子已经不错了哟!我们像小孩已经不错了喔!我们在长夜无明当中,梦都没有醒啊,眼睛都没开啊,不晓得在忙些什么呀!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对于我们的佛法努力欢喜。所以第一个,一定先把佛的圆满的这种状态让我们认识,说你这样做有怎么殊胜的大的利益,不这样做,有什么绝大的祸害。因为这样的是非、好恶,有了一个圆满的比较以后,那个时候我们一心一意要得到这个快乐的果。实际上,这的的确确是我们人人所要的,没有一个人例外的。说你活在世界上要什么?我要找苦,没有一个人;修学佛法的人固然是,所有世间没有一个人。做生意,哪怕强盗,他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啊?快乐嘛,很简单哪!不同的是,他没有了解真正的苦乐的因果,所以不如理,如此而已,对这个究竟的果是一样的。

所以现在既然我们了解了要得到这个圆满快乐的果,这个果,是我们只嫌少不嫌多。(p163)既然如此的话,你要想得到圆满的果,干什么?我们了解一定要在圆满的因上面去下,有这样一分因,必定感这样一分的果。既然你对这个快乐的果不嫌多只嫌少的话,你在下这个圆满果的因,这个业因上头也应该如此,所以“亦应无饱”。

现在我们退一步来说,这个世间的俗人,就忙这些事情啊,这样忙完了半天,是不是真正能得到安乐的果啊,他还不一定耶!但是他还拼命努力,这是千真万确的。世间的人做生意,然后呢种田,实在在春天种下去,他不能保证说今年秋天一定有收成耶!万一来阵台风,万一这个病虫害,万一什么……。做生意的人万一到那个时候市场上面,尤其是现在这个有什么风暴,喔,他不管,大家拼命努力去做!而我们现在修学佛法的人,由于前面的这样地认真地修学,跟随善知识,如理去了解,经过我们的理智地抉择辨别,千真万确,确定有这个果,那么我们会不努力在业因上面吗?当然!决定应该努力,这是可以肯定的!

所以说来说去,修学佛法始终有一样最重要的─正知见。所以这个佛在任何地方都说,佛法的中心是什么?正见,八正道─正见,真正的佛法的中心是八正道。没有一个例外的,持戒,持戒的宗要是什么?正见。所以我们六和合的僧团当中,第一个“见和”,这是非常重要!那么这个地方也是如此,我们得到了这个正确的认识以后,觉得:(p164)喔!你这样做一定得到圆满的果报;反过来说,你为了要求这样的圆满的果报,那么一定要在这个因地上面这么认真地去做。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tates: Even though they work for the sake of happiness, it is uncertain whether happiness will come. But as for those whose work itself is happiness, how can they be happy unless they work? 

【如云:“成乐否无定,尚为乐作业,若业定感乐,不修云何乐。】

世间那些事情忙了半天,是不是一定得到快乐啊?还不一定啊,还不一定啊!尚且为了这种事情而忙得个不得了,而且很乐意地去做。现在呢,我们所造的这种业因,是一定能够感得乐果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不去修的话,你怎么会快乐呢?就像作生意的人一样,明明晓得这个东西做出去的话赚钱的,结果你眼看着别人在那儿赚大钱,你停在那里心里面实在过意不去,对不对?我们人人可以了解到的,人人可以了解到的一个事情。喔!说现在眼前那个钱,喔唷,奉送给别人,不送给你,哎呀,你心里面过意不去。那个钱并不快乐,可是你晓得那个钱可以换得你要的快乐,啊!所以你得到那个钱,说来得个快乐。现在我们也是一样啊,我们对佛法确定晓得能够得到快乐的,这样。所以如果不在这个上面因地当中下的话,你心里面应该为这个难过呀!所以你只要真正得到了正见的话,是必然有的现象。

所以我们现在说:“唉呀!要修行啊,觉得提不起来。”原因是什么?就是这个正见(p165)未得。如果你把那个正见产生了很正确的认识的话,你看得很清楚啊!何况前面、后面一再告诉我们,不要等到那个果出现,就在那个因地当中你去做的时候,那个时候已经本身快乐了。何况还有大果在后头,而这个大果是更大的快乐。说来说去始终有一个问题,什么?缺少正确的认识,缺少正确的认识。所以我在黑板上面,特别把这个“五拘碍”始终写在上头,你们常常提。第四个“阙随顺教”,跟那个正法相应的,完整的如理的教授不够、没有乃至于,不够。最后一个,虽然你有了,但是你去修的时候,“得微少善便生喜足”,下面那四个字来不及写。这个黑板上这几个字不要把它擦掉,等到精进讲完了之后再擦掉它,我们平常过来的时候看看它:嗯、嗯、嗯!对!

This is also the reason why being satiated is wrong. 《Engaging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says: If I am never satiated by sensual desires, Which are like honey on a razor's edge, how could I be satiated with merit, whose fruition is happiness and peace? Develop an attitude of being insatiable, thinking, "indulging in sensual pleasures is like licking honey off the sharp blade of a razor; it is the source of a little sweetness, but it slices up the tongue. If I cannot get enough of this experience, which gives me great suffering for the sake of just a slight, temporary pleasure, what sense could there be in feeling that I have had enough of the collections of merit and sublime wisdom, which give flawless, infinite happiness, both immediate and long-term?" 

【又以此理亦不应饱足,如云:“诸欲如刀蜜,尚且无饱足,况福感乐果,寂静何故饱。”如锋刀蜜虽亦略有甜味可尝,但若舐之必能割舌,可爱欲尘虽与现前少分安乐,然生现后极大痛苦,其受用者尚无饱足。况诸资粮能与无罪现前久远无边安乐,何应饱足。】

这个不但是得到快乐,而且这个快乐还不应该饱足,不应该得到:“唉,可以了,可以了。”不可以!为什么呀?下面说:就像刀上的蜜,刀头的蜜,我们(p166)对刀上的蜜都不饱足的。刀上的蜜,喔!那是好危险,而且呢又是一点点;现在我们修学佛法,这个所感的果报是寂静的,不但没有危险,而且是绝对圆满。

所以下面说,刀头这个蜜虽然有点甜味,但是你舔它的话,对不起,一定把你的舌头割掉。现在世间上面很多这种尘欲,看起来满可爱,眼前好像有一点点安乐,但是后面生绝大、厚的痛苦的果报,而我们对这个事情尚且没有饱足啊!我想这是我们人人感受得到的,我们到了冬天,哎呀,睡在这个被窝里边很舒服;而是到了夏天,在那儿吹凉风很舒服;跑到厨房里去啊,哎哟,这个吃起来又放不下;聊起天来啊,教你不聊还又觉得不行。这种事情啊,眼前是一点点的快乐,而且将来有无边的大痛苦,我们从来没感觉饱满过,千真万确的事实,不管什么眼前的这些事情。

而我们修学佛法,积聚这个资粮啊,能够得到“无罪”─它总是反显的,它反显有一个原因,换句话说,喏!一切的过失都没有的,只有好处。这个好处包括两方面:不但究竟圆满,而且眼前就好;反过来说,眼前已经好,是就后是更好,无量无边。对这样的,怎么我们会觉得说:“啊!够了,够了。”不应该!这个才是我们应该努力无饱地、永远追求下去的。

Thus, in order to bring to completion the virtuous activities in which you have engaged, enter them as a sunscorched elephant enters a pleasing lotus pond at noon. Train in this attitude until you produce it. 

(p167)【如是思已,应当发生无饱意乐,故为圆满所修善业,乃至未生如日中时,日炽诸象趣向可意莲池之心,应善修习。】

这样地善巧思惟了以后,我们第三个不但要欢喜,而且对这个欢喜要无饱,这个意乐就是内心当中:“啊,不够、不够!越多越好、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