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一卷B面

(手抄稿 第一册 p17)

以前有,偏于宫廷方面,元、明以来,一直都是这个样。后来虚大师就为了学这个,派了几个弟子,一部分向东去学东密,当年的时候是大勇法师什么,还有呢,后来大勇法师也到西藏去。那么另外呢,跟大勇法师去,是现在本论的作者—法尊法师。实际上真正到西藏去学藏密的还是有一堆人,而这个里边,结果对目前介绍这个藏密过来的,最了不起的一个大功臣,就是那“尊法师”。

那么,这个是顺便说一下。刚才说到宗喀巴大师,把那个完整的教法提起来了,那么现在呢,我们也有机会接触到。虽然它现在已经向下了,但是的的确确把我们中国固有的东西,以及现在这个配合起来的话,我的感觉,不管我们自修也好,对佛法的前途也好,那真是前途无量、前途无量。那么关于这个宗喀巴大师,他自己本人的成就,我也简单地说一下,这里。

宗喀巴大师,刚开始学的时候,他主要的先由基础上面—教理,教理。所以他头上多少年广学各家各派的东西,各家各派的东西。他只有二十刚出头一点,进到西藏,没有几年就全藏闻名,全藏闻名,换句话说,他这个教理的通达。但是他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以他这样的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到处去参访当时的善知识,没有一个善知识不参访的,这样。 (p18) 然后跟他们广学那些善知识所通达的东西,而学的内容,不拘任何宗派,小乘的《俱舍》,然后呢,大乘的性宗、相宗、因明,乃至密教,然后自己有圆满彻底的认识。

那么说到他这个人的聪明,我讲一个故事,很有意思,就是发生在他身上。他那时候刚进西藏没多久,那么有一次生了病,去看医生。看医生哪,当地都是最好的医生,就给他看,看完了以后,把完了脉以后就用药,这用药大家要讨论一下他的病情什么等等。结果呀,有意思,这个病人,换句话说,就是宗喀巴大师,他也在这个里边参加他的意见,欸,觉得这个脉相是怎么样,应该下什么样的药等等。哈!结果所有代他看病的医生,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非常惊讶说:“这个年轻人,了不起!不是我在这里给他看病,而是我遇见了一个最好的,好的医学教授,上了一课。平常我不懂的东西,被这个病人一讲,都懂了!”我们无法想像的这种事情,这是我们绝对无法想像。

以我们不妨想一想,为什么要我们想一想呢?就是说,我们经常拿我们的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体会一下,那么才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要讲的特质、内容。所以我们现在不妨想,我们现在看病,跑到医院里去,那个医生不要说不讲,就是跟你细细地讲,再详细讲,讲了半天,你会不会有什么印象啊?我们一点印象都没有,因为医学这个东西非常复杂。我们现在的这个病,他譬如说要看你的胸部,X光照,你一看就可以看得出来。然后 (p19) 实验报告,说你这个红血球多少,白血球多少。他可没有哦,就把那地方,脉这么一把,要我们自己把,把那个脉,根本不晓得它到底是什么,只觉得扑通、扑通跳几下。欸,就这么他这样的一个年轻人,他就是能够了解这个,而把当时的名医,都这样说服,这是实在绝顶聪明,这样的一个人!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可以了解,这样的聪明人,然后广学—从小乘开始,到性、相,各宗各派。

我为什么要提这个事情?这个地方,大家停一下,让我们自己做个警惕: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来干什么?修学佛法。你为什么要修学佛法?说目的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么为了达到我们去苦得乐的目的,我们有一个认识,说我们所以得不到的原因,因为对于很多事情,没有正确的认识,一个专门名词叫“无明”。换句话说,我们在无明当中,我们的概念,我们的执着,我、我、我!这个东西都是错误的根本,痛苦的根本在这里。唯有一个有正确认识的人,指导了你,你了解了你的错误,那个时候心里面想排斥这个错误。不但如此,还要进一步地认识怎么样才是正确的,然后照着正确的去做,那个时候,你才能够转化得过来。这个道理很清楚,这个道理才是我们真正第一步应该摆在心里想一想的。

所以我们记住,我们现在跑到这地方来学佛,我想没有一个人不同意,大家都会这样想。不过这地方呢,我们进一步地检查一下,实质上的内容,我们跑到这里来,是不是 (p20) 真的学了佛了?这是个大问题。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们来的目的是学佛,我们也这么说,可是实际上我们学的是“我”。欸,你们会想,为什么讲学的是“我”?我现在仔细分析一下,你们也可以把它看成道理来看,也可以把它看成功学佛来看。假定你把它看成学佛来看,你就受用了;假定你只是把它听作道理来听,那我也在这儿浪费,你也在这儿浪费。那么下面我就说,我们往往跑到这地方来,我觉得,我觉得我要这个样走,我要这个样学,我要这个样学。是不是大家都有这样想法?我想有。本质上面,应该就是说我有这样意志,要学到什么。

可是不幸的是,我们所以来,真正的原因,就是有一个根本问题─我自己不认识我是谁,所以叫作无明,所以叫作无明。我们的情绪,起心动念,以及我们的知见,无非都在错误的认识当中。今天我们看了一本书,佛告诉我们这样,啊,懂了、懂了!我真的懂了吗?没有,没有!然后我们是懂了一些什么?就是懂了我们对这一个文字的概念,这个概念不一定是佛要指给我们看的。这个内容很重要!我现在随便来讲一个实际上的例子,我们常常说的:“哎呀,这个佛法里面讲空的呀!你要得看破啊!你得放下。”一点都没错,你只要能够看破,看破嘛,你就放下;放下嘛,你就自在。说:“欸,对、对、对!一点都没错。”结果你真的看破了吗?你真的放下了吗?你真的自在了吗?我想仔细地检 (p21) 查,不能说没有,但是绝对没有真的做到。

我们文字是懂了,但是我们懂得这个文字,就是我们以前在世间上面所认识的这个意义,于是你认识的是这一点,真正派上用场的,也是这一点。你所看破的,世间的一个标准是看破了一点,所以比起没有听见这两个字,或者没有经过这两个字提醒的时候,稍微好一点。但是佛法真正要你的看破,你看破了吗?我想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当然,看也没有看见,你放得下吗?根本放不下,因为你没有看破,没有放下,所以你也不得自在。可是我们偏偏自己说:“懂了、懂了!”在这一种状态当中,于是我们自己觉得学到了,所以这个学到的,真正说起来不是佛法。想想看,对不对?我以后经常会运用这个例子。

所以一开头我特别强调,假定说在这个地方,大家没有办法真正地体会到的话,我们就不可能深入,不可能深入,这是个很重要的概念,这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所以,还是我们平常因为有这个概念,所以往往自以为认识就停在这个地方,你没有办法深入。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始终还是绕着两样东西:一个,我的见解─嗯,我觉得对!你这个“对”是什么?就是世间上面,以前不懂的文字,现在你懂得了文字相。这个文字是以世间的标准来说,有深刻一层的认识,这个是没有错,所以可以说你是一个知识分子。但是 (p22) 学佛差得十万八千里,门都没摸到—种下一个因。第一点。

然后呢,你的感受,对不起,那了解都不了解,我的感受还是普通的习性。世间的来说,人家说文人,文人的习性是什么?讲起来,讲得头头是道,做起来是一无是处,就像普通一般的愚夫愚妇一样。那我们现在实际上都是这样的,大家喊这个民主,大家喊这个、喊那个,看别人的时候,喊得清清楚楚,轮到他身上的时候,做起来是一样地莫名其妙。现在我们修学佛法了,第一个难关就是这里,想想看!所以这个地方提示了我们什么?我们不要自己觉得懂了,要想真正得到好处的话,应该要深一层地,好好地广学。不必说我们现在想,哎呀,学得想样样东西都学,你不要说,就是简单地学念佛吧,学参禅吧!说实在地,还是不够,这个以后再说,这个以后再说。

那么在这一个地方,我顺便也提佛经上面的一个公案来说明一下。这个《法华经》,我想我们大家都了解的。佛出世了以后说了很多经典,在这经典当中,现在流传下来的,有两部经典,通常说圆教经典,换句话说,最圆满的。一部是最初说的《华严》,一部是最后说的《法华》。这《法华》很有意思,它最后告诉所有的弟子,你们每一个人到最后都成佛、都成佛。先开始说那些小乘的阿罗汉们,平常已经证了罗汉果了,他以为就到此为止。欸,佛告诉他:不!这是方便法门,最后你要成佛的。所以一一授记。最后呢,乃 (p23) 至于说任何一个人,你只要随便地念一声佛,跑到庙里边,合一个掌,鞠一个躬,乃至于小孩子玩,拿了这个泥沙造一个塔—塔就是寺庙了—欸,觉得这样,都会成佛!

当然这个成佛的时间很遥远,不过这里呀,我现在要提示给大家的是说,他授记大智舍利弗尊者等等,就说:“最后你要成佛的,你还要供养两百万恒河沙多少诸佛,多少时间以后成佛。”看一看喔!大智舍利弗尊者是佛弟子当中智慧第一的,而且我们看那个经论上面,已经无量劫来跟着佛,生生世世跟着他,有这样的因缘,这一世证了罗汉果了,到最后成佛还要转了个大圈子,这个是圆教经典。可是另外一部圆教经典有意思咧!《华严》,这善财童子,他是个十信满心,结果他最后也成佛,他的成佛的时间上面是一生取办—说这一生可以成就,所以他最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两个之间,虽然同样成佛,这个时间,那完全无法想像,完全无法想像!那是个天文数字,天文数字都无法形容。

假定说这个成佛这么差别当中,我说没有关系,反正你到那时候,生了天上人间,舒舒服服,到那时候,突然之间,一下成了佛了,那我倒还是愿意等一下。因为成佛很辛苦嘛,所以我等了半天,到那时候成佛了,不是就等等嘛!不是的呀!实际上,这个无量阿僧祇劫,在这里面大部分时间是都在受苦,受无量无边的苦。那罗汉将来走到佛,还要 (p24) 苦,凡夫的话那更不谈,大部分时间都在三恶道当中轮转,痛苦得不得了,这第一个事情。第二个事情呢,转了大半天你最后成佛的时候,他不是说到那时候,那个佛自然地掉在你头上,你还是要经过这样地努力,一点都不能少的,这个我们必定要了解!

有这样的因,有这样的果,那到最后成佛还是要,为什么呢?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真正成佛,要做两件事情。哪两件?一个呢,要所知障彻底地净除,烦恼障彻底净除,两样东西。那个东西你没有净除之前,不行!换句话说,那个债在那里,你没有还清之前,就是负债的;还清了,什么时候还清了,就对。还有呢,你要做那件事情就要做那么多,什么时候做圆满,什么时候就对,这样。结果呢,前者走这么长的路,完了以后,同样还要付出这么大的努力去完成;后者一下就达到,他也达到了。这两个比较,对我们有极重要的一个概念,大家记住!为什么?为什么?我想如果说我们自己肯努力在这个方面追寻一下的话,没有一个人例外的,这一定愿意走善财童子这一条路。喔,这个太冤枉了!走这么长时间太冤枉,因为这个吃了冤枉苦头嘛,对不对?这个概念在哪里呢?看下面,这个就在这两部经上面说得清清楚楚。

所以,如果说你们将来真正要学本论的话,我之所以把课排得比较少的原因,你们要肯学,好好地要去找各式各样的经论,自己证明。《法华》上面说得清清楚楚,说:我 (p25) 啊,无量劫以来,就把那圆满的教法告诉你,告诉你了以后,对不起,你就听不进我的话,总是急急忙忙照你配你胃口的去做,结果就因为这样,你以为得到了,没有,没有得到。所以它中间说了一个什么比喻,叫〈化城喻品〉,大家还有印象吧?这个〈化城喻品〉,我现在完全用最平常的方式,来说明最重要的意义。就像说,我们现在要去到某一个地方求宝一样,这一条路是满长远的,大家一直跟着那个大商主—大商主就是我们的佛陀,他是完全了解的—去走。哎呀!走在路上是又渴、又热、又累,大家跑了个半天,又跑不到,眼看着要退心了。那个佛陀就晓得这些人的心量太差,所以这个地方现一个化城:欸,到了、到了!大家觉得好欢喜。结果进了城,喝了一点水,吃饱了觉得很高兴。佛陀就说:大家精神振作了,还没到喔,下面还有路哦!那个时候,他就跑起来,就对了。我想在座的,一定有很多同修,念过《法华》,晓得这个公案;没有念过,好好地去看一看。

这个地方,我不强调后面的,只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真正要想学这个佛,应该一开头的时候,先心平气和,耐下心来,把佛要告诉我们的,正确圆满的教法认识了,然后你开始去一口气走的话,这个就是一生取办。否则的话,你急急忙忙去做的话,这条是远路,这条是远路。究实说来,在我们没有正确了解之前,因为我们毕竟是个凡夫,自己我也一 (p26) 样的感觉,哎呀!叫我去一听见那个佛法这么难走,这么长远,谁都会害怕。但是如果你有了正确的认识,正确地了解以后,谁都会取后者,因为你害怕的结果,并没有因为你害怕而省力呀,反而让你吃尽千辛万苦啊!这是个真实的内容。所以真正重要的,假定说我们能够如法地去了解这个完整的内容,然后去走的话,倒反而来得省事。

那么在这个地方,我来说一个比喻,说明这件事情。比如说,我们现在来造房子吧!这么说,我们觉得要造个房子,那么,夏天太热受不了,冬天太冷,台风的时候……造个房子。急急忙忙造一个房子,简单一点,只要可以住得进来,只要弄个铁皮钉一钉,是,什么都不要。到了那个时候发现,不是的呀,这个房子不够呀!你要真正地要想达到圆满,不是这样。那么这个比喻什么?就像我们现在觉得很苦恼,那么我们赶快要找一个安乐的地方躲起来呀。结果我们发现,真正彻底圆满地要躲掉这个痛苦,得到这个安乐的地方要佛,像造个房子,要造一个摩天大厦一样,所以那个时候你要重新改建。

不过这个地方我们往往有一个问题就来了。那你改建,第二次改建的时候,这个老房子嘛,拆掉重来,拆掉重来一趟还可以。我们往往有这个毛病,说:“哎呀!现在这个一间不够……”因为我们南普陀就是最好的典型,一间不够再加一间,一间不够再加一间;东加一间、西加一间,往东面加一间,往上面加一间,往那面加一间,加得非常凌乱, (p27) 到后来,你简直不晓得它怎么办是好!不过,好在我们现在这个架子向两边还宽;实际上它不是,它是个高楼大厦。我说一层,然后呢,二层,对不起,你造三层的话,这地基不稳,不行的。怎么办呢?把它拆掉重来,所以我们往往说造了三层,造一层的时候,觉得马马虎虎,造了再说。要造二层,还可以,造到三层的话,把三层全部拆光,地基重来。然后呢,造了四层、五层,到了那时候,你又全部拆光又全部重来,我们常常做这种事情。

我想我们眼前这种感受很多,我们跑到马路上,那是刚造好,过两天又挖一个洞,原来这个还没弄好;过两天又挖一个洞,原来那个东西还没弄好,我们总觉得不方便。现在我们修学佛道也是如此,所以在这个地方不是,我们一开头时候,先把那个基础稳固。说我们要造一个摩天大厦,虽然现在没有这个力量,但是没有关系嘛,我一步一步来,我一定要从那个基础造好。如果我有了正确的认识,一开始有这个规划的时候,你第一步,就把那基础造得非常稳固。到那个时候,然后再一层楼,到那时候一层楼,你一直造上去,一直造到个摩天大厦。当你一步一步造上去,不是说非常辛苦,当你造了一步的时候,你可以说造好了,你可以安住在一楼;再造了,可以安住在二楼;再可以造上去,安住在三楼。你这样地层层上去,到最后圆满的时候,整个的金碧辉煌那个大厦都起来了。这个里 (p28) 边的差别,差得天差地远。

刚才那个比喻,虽然是好像很可笑,实际上,我想我们人人感受得到。那么,现在我们修学佛道,也是如此。所以宗喀巴大师在这个地方示现给我们看,他们很多当年印度的大德,都是这种风格。所以我们目前,我在这地方要特别说明这件事情的道理,也就是这样。在我们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就应该对这个教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不过,这个地方并不是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学宗喀巴大师这样—他是一个密的,我们也是要密。不!这个意思是说,你对整个的教法有了圆满的认识,把你的目标确定好了以后,那时候你进一步选你现在相应,应该走的路。比如对我们现在来说,我们应该走的净土,那时候,你才是走净土,一门深入。

那你会说,同样是净土,你这个净土,跟我这个净土有什么不一样啊?不一样,差得很大。平常我们现在念佛的人,听见了念佛,赶快!往往就说,我只要念得去就好了,弄个下品下生。结果你念了半天,下品下生都不一定去得了,这是个事实。现在这里我们说,万修万人去,这个法门,对不对?对!净土法门是万修万人去,可是现在,一万个人修,有几个人去啊?找不到几个,这是个事实。那么现在照这个法门做,有什么好处呢?你有圆满的认识了以后,第一个是万修万去;第二个,要去的目的也不一样。我本来说, (p29) 我只要去就行了,现在不是,我要成佛,不但要自己解决,而且帮助一切人解决。可是为了要达到这个目的起见,选我现在最相应的念佛的路子,这样的情况,所以我要去!

所以你刚开始去的时候,你要求的就是上品上生,乃至于有一个人就求无上乘,说我要去现在去念的是要求什么?要求这个寂光净土的上品上生,上品上生还分四土九品的。那个时候,当然,我们现在的条件,不一定真的能够达到“寂光”的上品上生,乃至于“同居”的上品上生都得不到。那没有关系,你可以得到上品中生,上品下生,至少你可以很稳。还有一点,因为你的愿心这样的,将来一去,见到了佛,你所追求的圆满的东西,很快,这条直路。这是我们要了解的。

所以在这个本论我一开头说明,我并不说建议大家要学哪一个宗派,或者哪一个法门,完全不是!这个宗派法门,这是你们自己选你们个人自己相应的。而是一开头的时候,我们要了解佛法的整个圆满的内容是什么,你有了正确的了解了以后,然后把你的目标一开始的时候,规划出来。从这一个认识当中,选取找到你自己相应的路,然后你走上去的话,千稳百当,而且是最省事、最快速、最圆满;念佛照样地念,参禅照样地参。

所以这个后面,他会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修行一定是一门深入。这个根本的道理在这里。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一个,假如你真的一门深入,找到了门还好,不幸的我们往往是 (p30) 什么?在门外空转。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闭门造车”,现在不是,门都没摸到,门都没摸到,乃至于什么?在原地踏步,我们自己觉得在修学佛法。就像刚才说,我们觉得修学佛法,实际上,在修学的是个“我”,弄到后来,“我”是越弄越大。

现在在这个地方,我们不妨仔细检查一下看看。平常我们最流行的,也可以说最适应我们现在时代的,就是净土。这个印光大师,是净土的大德,他特别说明,有很多人,弄了个半天,是念佛也好、什么也好,越念是烦恼越重。对不起,弄错了!你说怎么会呢?就是刚才这个道理─我觉得对了,实际上呢,没有真的对。所以前天说的,未会先会,千万不要!我们修了个半天,不是修的佛法,是修的“我”,把那个我是越弄越大,那个冤枉苦头吃得太多、太多!不过这个详细的内容在下面。所以我谈到宗喀巴大师,当年修行的状态,他所以有这么高的成就,所以能够帮这么多人的忙,乃至于把整个的教法这样地振兴,到今天我们还有这个受用的原因,就指出这一条路来。这个也就是我所以选取本论,在这个地方跟大家共同研习的原因。

同样地,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我把那个讲法本身,也完全改变、完全改变。以后原则上面都是遵循这一条道路,讲到每个地方,总要使我们对它产生一个认识。然后这个认识当中,慢慢地去推展扩大,而不忽视整个的内容。等到我们有了这个认识以后,慢慢地 (p31) 到某一个程度,然后把整个的全貌安进去,使得我们对于整个佛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所以我们这里是简单地说明一下,宗喀巴大师他当初是这样的,他说他是先在教法上面,有了这样的一个认识。所以当年,在他那一个时代,他在整个西藏,可以达到独一无二的,最高的这样的一个地步。先在教法上面,我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说一下。他曾经讲法,同一天讲法讲二十一部论,换句话说,我们在平常讲法,一座、一座,他讲二十一座。

那么,这个是顺便说一下。刚才说到宗喀巴大师,把那个完整的教法提起来了,那么现在呢,我们也有机会接触到。虽然它现在已经向下了,但是的的确确把我们中国固有的东西,以及现在这个配合起来的话,我的感觉,不管我们自修也好,对佛法的前途也好,那真是前途无量、前途无量。那么关于这个宗喀巴大师,他自己本人的成就,我也简单地说一下,这里。

宗喀巴大师,刚开始学的时候,他主要的先由基础上面─教理,教理。所以他头上多少年广学各家各派的东西,各家各派的东西。他只有二十刚出头一点,进到西藏,没有几年就全藏闻名,全藏闻名,换句话说,他这个教理的通达。但是他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以他这样的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到处去参访当时的善知识,没有一个善知识不参访的,这样。然后跟他们广学那些善知识所通达的东西,而学的内容,不拘任何宗派,小乘的《俱舍》,然后呢,大乘的性宗、相宗、因明,乃至密教,然后自己有圆满彻底的认识。

那么说到他这个人的聪明,我讲一个故事,很有意思,就是发生在他身上。他那时候刚进西藏没多久,那么有一次生了病,去看医生。看医生哪,当地都是最好的医生,就给他看,看完了以后,把完了脉以后就用药,这用药大家要讨论一下他的病情什么等等。结果呀,有意思,这个病人,换句话说,就是宗喀巴大师,他也在这个里边参加他的意见,欸,觉得这个脉相是怎么样,应该下什么样的药等等。哈!结果所有代他看病的医生,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非常惊讶说:「这个年轻人,了不起!不是我在这里给他看病,而是我遇见了一个最好的,好的医学教授,上了一课。平常我不懂的东西,被这个病人一讲,都懂了!」我们无法想像的这种事情,这是我们绝对无法想像。

以我们不妨想一想,为什么要我们想一想呢?就是说,我们经常拿我们的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体会一下,那么才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要讲的特质、内容。所以我们现在不妨想,我们现在看病,跑到医院里去,那个医生不要说不讲,就是跟你细细地讲,再详细讲,讲了半天,你会不会有什么印象啊?我们一点印象都没有,因为医学这个东西非常复杂。我们现在的这个病,他譬如说要看你的胸部,X光照,你一看就可以看得出来。然后实验报告,说你这个红血球多少,白血球多少。他可没有哦,就把那地方,脉这么一把,要我们自己把,把那个脉,根本不晓得它到底是什么,只觉得扑通、扑通跳几下。欸,就这么他这样的一个年轻人,他就是能够了解这个,而把当时的名医,都这样说服,这是实在绝顶聪明,这样的一个人!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可以了解,这样的聪明人,然后广学─从小乘开始,到性、相,各宗各派。

我为什么要提这个事情?这个地方,大家停一下,让我们自己做个警惕: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来干什么?修学佛法。你为什么要修学佛法?说目的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么为了达到我们去苦得乐的目的,我们有一个认识,说我们所以得不到的原因,因为对于很多事情,没有正确的认识,一个专门名词叫「无明」。换句话说,我们在无明当中,我们的概念,我们的执着,我、我、我!这个东西都是错误的根本,痛苦的根本在这里。唯有一个有正确认识的人,指导了你,你了解了你的错误,那个时候心里面想排斥这个错误。不但如此,还要进一步地认识怎么样才是正确的,然后照着正确的去做,那个时候,你才能够转化得过来。这个道理很清楚,这个道理才是我们真正第一步应该摆在心里想一想的。

所以我们记住,我们现在跑到这地方来学佛,我想没有一个人不同意,大家都会这样想。不过这地方呢,我们进一步地检查一下,实质上的内容,我们跑到这里来,是不是真的学了佛了?这是个大问题。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们来的目的是学佛,我们也这么说,可是实际上我们学的是「我」。欸,你们会想,为什么讲学的是「我」?我现在仔细分析一下,你们也可以把它看成道理来看,也可以把它看成功学佛来看。假定你把它看成学佛来看,你就受用了;假定你只是把它听作道理来听,那我也在这儿浪费,你也在这儿浪费。那么下面我就说,我们往往跑到这地方来,我觉得,我觉得我要这个样走,我要这个样学,我要这个样学。是不是大家都有这样想法?我想有。本质上面,应该就是说我有这样意志,要学到什么。

可是不幸的是,我们所以来,真正的原因,就是有一个根本问题─我自己不认识我是谁,所以叫作无明,所以叫作无明。我们的情绪,起心动念,以及我们的知见,无非都在错误的认识当中。今天我们看了一本书,佛告诉我们这样,啊,懂了、懂了!我真的懂了吗?没有,没有!然后我们是懂了一些什么?就是懂了我们对这一个文字的概念,这个概念不一定是佛要指给我们看的。这个内容很重要!我现在随便来讲一个实际上的例子,我们常常说的:「哎呀,这个佛法里面讲空的呀!你要得看破啊!你得放下。」一点都没错,你只要能够看破,看破嘛,你就放下;放下嘛,你就自在。说:「欸,对、对、对!一点都没错。」结果你真的看破了吗?你真的放下了吗?你真的自在了吗?我想仔细地检查,不能说没有,但是绝对没有真的做到。

我们文字是懂了,但是我们懂得这个文字,就是我们以前在世间上面所认识的这个意义,于是你认识的是这一点,真正派上用场的,也是这一点。你所看破的,世间的一个标准是看破了一点,所以比起没有听见这两个字,或者没有经过这两个字提醒的时候,稍微好一点。但是佛法真正要你的看破,你看破了吗?我想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当然,看也没有看见,你放得下吗?根本放不下,因为你没有看破,没有放下,所以你也不得自在。可是我们偏偏自己说:「懂了、懂了!」在这一种状态当中,于是我们自己觉得学到了,所以这个学到的,真正说起来不是佛法。想想看,对不对?我以后经常会运用这个例子。

所以一开头我特别强调,假定说在这个地方,大家没有办法真正地体会到的话,我们就不可能深入,不可能深入,这是个很重要的概念,这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所以,还是我们平常因为有这个概念,所以往往自以为认识就停在这个地方,你没有办法深入。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始终还是绕着两样东西:一个,我的见解─嗯,我觉得对!你这个「对」是什么?就是世间上面,以前不懂的文字,现在你懂得了文字相。这个文字是以世间的标准来说,有深刻一层的认识,这个是没有错,所以可以说你是一个知识分子。但是学佛差得十万八千里,门都没摸到─种下一个因。第一点。

然后呢,你的感受,对不起,那了解都不了解,我的感受还是普通的习性。世间的来说,人家说文人,文人的习性是什么?讲起来,讲得头头是道,做起来是一无是处,就像普通一般的愚夫愚妇一样。那我们现在实际上都是这样的,大家喊这个民主,大家喊这个、喊那个,看别人的时候,喊得清清楚楚,轮到他身上的时候,做起来是一样地莫名其妙。现在我们修学佛法了,第一个难关就是这里,想想看!所以这个地方提示了我们什么?我们不要自己觉得懂了,要想真正得到好处的话,应该要深一层地,好好地广学。不必说我们现在想,哎呀,学得想样样东西都学,你不要说,就是简单地学念佛吧,学参禅吧!说实在地,还是不够,这个以后再说,这个以后再说。

那么在这一个地方,我顺便也提佛经上面的一个公案来说明一下。这个《法华经》,我想我们大家都了解的。佛出世了以后说了很多经典,在这经典当中,现在流传下来的,有两部经典,通常说圆教经典,换句话说,最圆满的。一部是最初说的《华严》,一部是最后说的《法华》。这《法华》很有意思,它最后告诉所有的弟子,你们每一个人到最后都成佛、都成佛。先开始说那些小乘的阿罗汉们,平常已经证了罗汉果了,他以为就到此为止。欸,佛告诉他:不!这是方便法门,最后你要成佛的。所以一一授记。最后呢,乃至于说任何一个人,你只要随便地念一声佛,跑到庙里边,合一个掌,鞠一个躬,乃至于小孩子玩,拿了这个泥沙造一个塔─塔就是寺庙了─欸,觉得这样,都会成佛!

当然这个成佛的时间很遥远,不过这里呀,我现在要提示给大家的是说,他授记大智舍利弗尊者等等,就说:「最后你要成佛的,你还要供养两百万恒河沙多少诸佛,多少时间以后成佛。」看一看喔!大智舍利弗尊者是佛弟子当中智慧第一的,而且我们看那个经论上面,已经无量劫来跟着佛,生生世世跟着他,有这样的因缘,这一世证了罗汉果了,到最后成佛还要转了个大圈子,这个是圆教经典。可是另外一部圆教经典有意思咧! 《华严》,这善财童子,他是个十信满心,结果他最后也成佛,他的成佛的时间上面是一生取办─说这一生可以成就,所以他最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两个之间,虽然同样成佛,这个时间,那完全无法想像,完全无法想像!那是个天文数字,天文数字都无法形容。

假定说这个成佛这么差别当中,我说没有关系,反正你到那时候,生了天上人间,舒舒服服,到那时候,突然之间,一下成了佛了,那我倒还是愿意等一下。因为成佛很辛苦嘛,所以我等了半天,到那时候成佛了,不是就等等嘛!不是的呀!实际上,这个无量阿僧祇劫,在这里面大部分时间是都在受苦,受无量无边的苦。那罗汉将来走到佛,还要苦,凡夫的话那更不谈,大部分时间都在三恶道当中轮转,痛苦得不得了,这第一个事情。第二个事情呢,转了大半天你最后成佛的时候,他不是说到那时候,那个佛自然地掉在你头上,你还是要经过这样地努力,一点都不能少的,这个我们必定要了解!

有这样的因,有这样的果,那到最后成佛还是要,为什么呢?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真正成佛,要做两件事情。哪两件?一个呢,要所知障彻底地净除,烦恼障彻底净除,两样东西。那个东西你没有净除之前,不行!换句话说,那个债在那里,你没有还清之前,就是负债的;还清了,什么时候还清了,就对。还有呢,你要做那件事情就要做那么多,什么时候做圆满,什么时候就对,这样。结果呢,前者走这么长的路,完了以后,同样还要付出这么大的努力去完成;后者一下就达到,他也达到了。这两个比较,对我们有极重要的一个概念,大家记住!为什么?为什么?我想如果说我们自己肯努力在这个方面追寻一下的话,没有一个人例外的,这一定愿意走善财童子这一条路。喔,这个太冤枉了!走这么长时间太冤枉,因为这个吃了冤枉苦头嘛,对不对?这个概念在哪里呢?看下面,这个就在这两部经上面说得清清楚楚。

所以,如果说你们将来真正要学本论的话,我之所以把课排得比较少的原因,你们要肯学,好好地要去找各式各样的经论,自己证明。 《法华》上面说得清清楚楚,说:我啊,无量劫以来,就把那圆满的教法告诉你,告诉你了以后,对不起,你就听不进我的话,总是急急忙忙照你配你胃口的去做,结果就因为这样,你以为得到了,没有,没有得到。所以它中间说了一个什么比喻,叫〈化城喻品〉,大家还有印象吧?这个〈化城喻品〉,我现在完全用最平常的方式,来说明最重要的意义。就像说,我们现在要去到某一个地方求宝一样,这一条路是满长远的,大家一直跟着那个大商主─大商主就是我们的佛陀,他是完全了解的─去走。哎呀!走在路上是又渴、又热、又累,大家跑了个半天,又跑不到,眼看着要退心了。那个佛陀就晓得这些人的心量太差,所以这个地方现一个化城:欸,到了、到了!大家觉得好欢喜。结果进了城,喝了一点水,吃饱了觉得很高兴。佛陀就说:大家精神振作了,还没到喔,下面还有路哦!那个时候,他就跑起来,就对了。我想在座的,一定有很多同修,念过《法华》,晓得这个公案;没有念过,好好地去看一看。

这个地方,我不强调后面的,只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真正要想学这个佛,应该一开头的时候,先心平气和,耐下心来,把佛要告诉我们的,正确圆满的教法认识了,然后你开始去一口气走的话,这个就是一生取办。否则的话,你急急忙忙去做的话,这条是远路,这条是远路。究实说来,在我们没有正确了解之前,因为我们毕竟是个凡夫,自己我也一样地感觉:哎呀!叫我去一听见那个佛法这么难走,这么长远,谁都会害怕。但是如果你有了正确的认识,正确地了解以后,谁都会取后者,因为你害怕的结果,并没有因为你害怕而省力呀,反而让你吃尽千辛万苦啊!这是个真实的内容。所以真正重要的,假定说我们能够如法地去了解这个完整的内容,然后去走的话,倒反而来得省事。

那么在这个地方,我来说一个比喻,说明这件事情。比如说,我们现在来造房子吧!这么说,我们觉得要造个房子,那么,夏天太热受不了,冬天太冷,台风的时候⋯⋯造个房子。急急忙忙造一个房子,简单一点,只要可以住得进来,只要弄个铁皮钉一钉,是,什么都不要。到了那个时候发现,不是的呀,这个房子不够呀!你要真正地要想达到圆满,不是这样。那么这个比喻什么?就像我们现在觉得很苦恼,那么我们赶快要找一个安乐的地方躲起来呀。结果我们发现,真正彻底圆满地要躲掉这个痛苦,得到这个安乐的地方要佛,像造个房子,要造一个摩天大厦一样,所以那个时候你要重新改建。

不过这个地方我们往往有一个问题就来了。那你改建,第二次改建的时候,这个老房子嘛,拆掉重来,拆掉重来一趟还可以。我们往往有这个毛病,说:「哎呀!现在这个一间不够⋯⋯」因为我们南普陀就是最好的典型,一间不够再加一间,一间不够再加一间;东加一间、西加一间,往东面加一间,往上面加一间,往那面加一间,加得非常凌乱,到后来,你简直不晓得它怎么办是好!不过,好在我们现在这个架子向两边还宽;实际上它不是,它是个高楼大厦。我说一层,然后呢,二层,对不起,你造三层的话,这地基不稳,不行的。怎么办呢?把它拆掉重来,所以我们往往说造了三层,造一层的时候,觉得马马虎虎,造了再说。要造二层,还可以,造到三层的话,把三层全部拆光,地基重来。然后呢,造了四层、五层,到了那时候,你又全部拆光又全部重来,我们常常做这种事情。

我想我们眼前这种感受很多,我们跑到马路上,那是刚造好,过两天又挖一个洞,原来这个还没弄好;过两天又挖一个洞,原来那个东西还没弄好,我们总觉得不方便。现在我们修学佛道也是如此,所以在这个地方不是,我们一开头时候,先把那个基础稳固。说我们要造一个摩天大厦,虽然现在没有这个力量,但是没有关系嘛,我一步一步来,我一定要从那个基础造好。如果我有了正确的认识,一开始有这个规划的时候,你第一步,就把那基础造得非常稳固。到那个时候,然后再一层楼,到那时候一层楼,你一直造上去,一直造到个摩天大厦。当你一步一步造上去,不是说非常辛苦,当你造了一步的时候,你可以说造好了,你可以安住在一楼;再造了,可以安住在二楼;再可以造上去,安住在三楼。你这样地层层上去,到最后圆满的时候,整个的金碧辉煌那个大厦都起来了。这个里边的差别,差得天差地远。

刚才那个比喻,虽然是好像很可笑,实际上,我想我们人人感受得到。那么,现在我们修学佛道,也是如此。所以宗喀巴大师在这个地方示现给我们看,他们很多当年印度的大德,都是这种风格。所以我们目前,我在这地方要特别说明这件事情的道理,也就是这样。在我们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就应该对这个教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不过,这个地方并不是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学宗喀巴大师这样─他是一个密的,我们也是要密。不!这个意思是说,你对整个的教法有了圆满的认识,把你的目标确定好了以后,那时候你进一步选你现在相应,应该走的路。比如对我们现在来说,我们应该走的净土,那时候,你才是走净土,一门深入。

那你会说,同样是净土,你这个净土,跟我这个净土有什么不一样啊?不一样,差得很大。平常我们现在念佛的人,听见了念佛,赶快!往往就说,我只要念得去就好了,弄个下品下生。结果你念了半天,下品下生都不一定去得了,这是个事实。现在这里我们说,万修万人去,这个法门,对不对?对!净土法门是万修万人去,可是现在,一万个人修,有几个人去啊?找不到几个,这是个事实。那么现在照这个法门做,有什么好处呢?你有圆满的认识了以后,第一个是万修万去;第二个,要去的目的也不一样。我本来说,我只要去就行了,现在不是,我要成佛,不但要自己解决,而且帮助一切人解决。可是为了要达到这个目的起见,选我现在最相应的念佛的路子,这样的情况,所以我要去!

所以你刚开始去的时候,你要求的就是上品上生,乃至于有一个人就求无上乘,说我要去现在去念的是要求什么?要求这个寂光净土的上品上生,上品上生还分四土九品的。那个时候,当然,我们现在的条件,不一定真的能够达到「寂光」的上品上生,乃至于「同居」的上品上生都得不到。那没有关系,你可以得到上品中生,上品下生,至少你可以很稳。还有一点,因为你的愿心这样的,将来一去,见到了佛,你所追求的圆满的东西,很快,这条直路。这是我们要了解的。

所以在这个本论我一开头说明,我并不说建议大家要学哪一个宗派,或者哪一个法门,完全不是!这个宗派法门,这是你们自己选你们个人自己相应的。而是一开头的时候,我们要了解佛法的整个圆满的内容是什么,你有了正确的了解了以后,然后把你的目标一开始的时候,规划出来。从这一个认识当中,选取找到你自己相应的路,然后你走上去的话,千稳百当,而且是最省事、最快速、最圆满;念佛照样地念,参禅照样地参。

所以这个后面,他会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修行一定是一门深入。这个根本的道理在这里。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一个,假如你真的一门深入,找到了门还好,不幸的我们往往是什么?在门外空转。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闭门造车」,现在不是,门都没摸到,门都没摸到,乃至于什么?在原地踏步,我们自己觉得在修学佛法。就像刚才说,我们觉得修学佛法,实际上,在修学的是个「我」,弄到后来,「我」是越弄越大。

现在在这个地方,我们不妨仔细检查一下看看。平常我们最流行的,也可以说最适应我们现在时代的,就是净土。这个印光大师,是净土的大德,他特别说明,有很多人,弄了个半天,是念佛也好、什么也好,越念是烦恼越重。对不起,弄错了!你说怎么会呢?就是刚才这个道理─我觉得对了,实际上呢,没有真的对。所以前天说的,未会先会,千万不要!我们修了个半天,不是修的佛法,是修的「我」,把那个我是越弄越大,那个冤枉苦头吃得太多、太多!不过这个详细的内容在下面。所以我谈到宗喀巴大师,当年修行的状态,他所以有这么高的成就,所以能够帮这么多人的忙,乃至于把整个的教法这样地振兴,到今天我们还有这个受用的原因,就指出这一条路来。这个也就是我所以选取本论,在这个地方跟大家共同研习的原因。

同样地,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我把那个讲法本身,也完全改变、完全改变。以后原则上面都是遵循这一条道路,讲到每个地方,总要使我们对它产生一个认识。然后这个认识当中,慢慢地去推展扩大,而不忽视整个的内容。等到我们有了这个认识以后,慢慢地到某一个程度,然后把整个的全貌安进去,使得我们对于整个佛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所以我们这里是简单地说明一下,宗喀巴大师他当初是这样的,他说他是先在教法上面,有了这样的一个认识。所以当年,在他那一个时代,他在整个西藏,可以达到独一无二的,最高的这样的一个地步。先在教法上面,我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说一下。他曾经讲法,同一天讲法讲二十一部论,换句话说,我们在平常讲法,一座、一座,他讲二十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