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七十六卷B面

(手抄稿 第十册 p123)

你为什么会产生种种的情绪上头的激动?烦恼、业。为什么?喏,还是为这个东西啊!眼前你觉得这是你的,就是我们一向习惯的这个东西,然后呢当这个东西被人损害、拿去的时候,你心里面就觉得,啊,舍不得。舍不得是要执取是“贪”,然后呢为了保护这个是“瞋”,这种种的业就在这个地方。乃至于我们小的,眼前的没有一个事情是例外的。我们随便检点一下,行住坐卧等等习惯,个人的知见什么等等—喔唷,天冷啦!觉得天冷了,这样,畏畏缩缩。你为什么畏畏缩缩?哦,说起来你如果是探究起来,问题还在这个上头,为什么?唉,我这个觉得冷了,谁在冷哪?你在冷、我在冷,就是由于“我”、“我所”,你对这个我这一个东西的不认得清楚,以及它的习惯,所以呢在那里,哎呀,觉得累了去躺一下,饿了去吃一点。你想想看,是不是我们日常当中没有一样事情例外的,都在这个上头。

(p124) 所以这个无始,我们不要想成功:唉呀,无始以前。就是眼前一切时处,哪一时、哪一刻不在这里头。修行什么?修这个。真正的戒,戒什么?戒就是戒这个。然后呢教我们正念,正念什么?了解它的错。然后呢念什么?念它对的,就这样。禅是什么?一下你要看破“念佛的是谁”;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然后呢说“看一个无,无是什么?”你要找到它。换句话说你自己去找的时候,你全部的心识,就贯注在那个最后的这个中心问题,这个就是我们心识的中心。

然后呢念佛的时候也是这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那就是一心皈依阿弥陀佛。那个时候心里面,为什么一定要信得过佛说的,信什么?信这个娑婆是苦,一心厌离啊!信那个极乐是乐,一心愿望啊!所以说“欣、厌”也好,“信、愿”也好,现在看看,关键都在这里!所以现在我们对于这一个问题,也推进一步认识它了。哦,说原来是如此啊!所以你认得了这个以后,不管你修什么,照着这个道理去做,学哪一个,是哪一个就成就。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p. 177 (11)

Furthermore, the being of the intermediate state

【又此中有,】

说那个中有现在现起来了,那么这个中有是个什么状态呢?那个中有啊,

possesses a complete set of sensory faculties such as eyes as well as the form of the body it will have in the realm into which it will be reborn. 

(p125) 【眼等诸根皆悉完具,当生何趣即彼身形,】

那就是这样。当那个中有现起来的时候,虽然还没有到下一生去,可是这个中有所现出来的这个形相,就是这个下一生的形相。那个中有生起来的时候,六根都具足的,你下一生如果要生到天道,那个中有身就是天道之身;人道就是人道之身;畜生那就是畜生之身。所以说“当生何趣”,下一生到六道当中哪一身,那个时候你就是。

Until it takes rebirth, its vision is unimpeded, like divine vision a type ofsuperknowledgel, anditsbodyaswellis unimpeded, as though it had miraculous powers. 

【乃至未受生有以来,眼无障碍,犹如天眼。身无障碍,如具神通。】

那个中有非常厉害,在你下一生还没结生之前,这一个东西,他具有神通的。他眼睛像天眼一样,什么地方都看得见,一点障碍都没有;然后呢身没障碍,什么地方都去得了。所以我们要看见觉得这个人好像死了,很可怜啊!是的,对这一生来说他是完了,可是那个时候,他这个中有他那个识心的灵活的状态,比起我们现在凡夫,那不晓得要强多少倍,强多少倍,不晓得要强多少倍!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千里、万里以外,一点障碍都没有。但是他那个神通,跟平常所谓佛菩萨,或者修成功的神通有个差别,他那个神通是随他的业力而现的,他看见的就是他的业所在。

The 《Treasury of Knowledge》: It has the form which it will have in the "prior time," which is the time prior to death in the next life. Beginning with the moment of birth in the next life, others of the same type or those with pure divine vision see it. It has miraculous karmic power and all sensory faculties; it is unimpeded. It does not change; it feeds on odors. 

(p126) 【《俱舍》亦云:“为当本有形,此谓死以前,生刹那以后,同类净眼见,具业神通力,根全无障碍,不转为寻香。”】

他这个中有是这样的,就是最前面那一段的时候我们叫“生有”,生有的消失那一刹那叫“死有”,死有的下面叫“中有”,细分的是这样。然后呢那个中有现起的时候,在死以前那个是生有,死完了以后是中有。那个中有现出来的这一个形相,就是他下一生的这个形相,那下一生的那个形相,同类当中有看得见的。比如说一个任何一个人死了,他如果说死了以后生天,他现起来的天上的中有;如果色界(编者按:疑是无色界)等等的话,那么没有的,他一下就上去了。欲界,还有呢人间,还有呢这个饿鬼、畜生,如果地狱的话也没有中有,一下就下去了,很快。那么这个中有身,他现了畜生身,欸,畜生会看见了,他也会看见畜生,就这样;他人就看不见了,人就看不见了。人也就是这样,人看见他,他也看见人,“同类净眼见”,跟他同类的。

他这个神通,不是普通的像佛菩萨的修得、报得的,而是什么?“具业”,这是他的业力,这他的业力,他有这种神力。“根全无障碍”,所有的这个一切的诸根都没有障碍,没有任何一样障碍。比如我们眼前的五根,我们眼睛看,隔了一道墙看不见了;耳朵(p127) 听,到什么地方听不见了,他没有这个,他没有这个。只要他的业之所在,比如说他下一世的这个父母,有一些是远在英国、德国,不管远在万八千里以外,欸,他看得清清楚楚。他如果要投身的地狱的话,他也看得清楚,听得清清楚楚。“不转为寻香”,他这个……这一句话,我有一点点疑问,现在暂时摆在这个地方。

p. 178

Vasubandhu means that the being of the intermediate state can be seen by beings there who are of its own type and by persons who have used meditation to attain the impeccable divine vision. 

【此说中有是同类见,及修所得离过天眼能见。】

这个中有身是同类可以看见的,同类可以看见的,普通人看不见。还有一类,就是如果说你得到了天眼,修得的天眼的话,那个时候“修所得离过天眼能见”。什么是修所得离过天眼呢?就是我们修行的人,修行的人是净天眼可以看得见的。这是为什么圣者就可以看得见,这我们普通凡夫看不见。

He also claims that once you reach the intermediate state for a certain rebirth, you will not change to the intermediate form of any other rebirth. However, the 《Compendium of Knowledge》 holds that such changes do occur. As for the term "prior time," the 《Treasury of Knowledge》 refers to four states: (1) from death until taking birth is the intermediate state; (2) the first moment of taking birth is the birth state; (3) from the second moment of life up to the last moment of death is the state of the prior time; and (4) the last moment of death is the death state. The state of the prior time is "prior" in relation to the death state in the next rebirth of the being of the intermediate state. 

【成办何趣中有,次定不可转趣余生,集论中说容有转改。本有者《俱舍论》中总说四有,死已未生是为中有,当正受生初一刹那是为生有,从此第二刹那乃至死有最后刹那以前,是为本有,临终最后刹那是为死有,此望将来受生之死有,是其本有。】

下面一个一个慢慢地解释下去。噢,前面的这句话,下面有解释清楚了。说一旦你感 (p128) 得了到了中有身当中以后,他就不会再转,不会再转到其他的余生当中去,这个是《俱舍释》上面。《俱舍释》上面说“不转为寻香”,这一句话就是这样,一旦你感得了这个,感得了这个中有身,换句话说这一生死了以后,他就不会再转变了,不会再转变了。就是你感得了哪一道的中有,那他一定就是那个中有,一直等到他进入哪一道去为止,不再转,这个是《俱舍》上面的。但是《集论》当中说,说可能会改变的,可能会改变。通常说这个改变的话,并不是外面的力量啊!通常说这个改变—自己的业力。如果说有真正成就的圣者,在这个情况去超渡他的话,这个是可以改变的,这个不是他自己的力量,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有一种叫“中阴超渡法”等等,乃至于平常我们一个人死,临终的时候,不要说临终助念,就是死了在中有身当中,也经过圣者的超渡以后能够超脱的。所以这个改不改,不是指圣者的力量,是指一般的业力而言,这个我们这地方说明一下。

《憨山大师年谱》当中,就载过这么一段公案。他经过杭州的时候,正在这儿讲法,就有这么一个鬼,换句话说这个中有,就附在一个差人身上跑得来吵,说:“今天我遇见一个菩萨,我一生都念佛应该去的,但是去不了,今天见到菩萨来了,要求那个菩萨。”他在那儿讲法,外面一个人“呱啦、呱啦”吵,觉得这个人讲的话语无伦次,有一点不伦不类。憨山大师说:“开门,让他进来!”进来了。进来了,原来这是一个什么?这是一 (p129) 个衙门里的一个差役、差役,那么然后呢他就自己说:“我是某人,”换句话说,某人已经死掉的人,“我一生念佛,但是呢现在我不能去,菩萨来那里,要求超渡。”大家看明明是这一个衙门里的差人,他怎么说死了念佛的呢?一听那个口音,说,欸,是,的的确确不是那个原来的音。

那时候憨山大师就说:“欸,你们诸位当中有没有修念佛的?”“有。”“要真正要有修行的,普通不算,随便念一念不算。”他就选了几个真正修行的人,而告诉他:“你跟着我一起念。”然后呢憨山大师就念,刚开始的大家念,那个鬼啊,那个人哪,就是中有附在那个人身上的,瞪大了眼睛去看。大家念,念到后来这个鬼也会念,也跟着念起来了。然后呢最后念到某个程度,然后呢这个憨山大师就拿着个扇子说法:“好了!该舍掉这个世间,该得解脱。”就拿这个扇子敲三下,每敲一下,那个就觉得很欢喜:啊!现在可以去了。敲了三下以后,那个鬼很高兴,拜了三下就到极乐世界去了。然后呢醒过来,那个人醒过来莫名其妙说:“欸,我怎么跑到这里来干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你看那个《憨山大师年谱》。这个说明什么?圣者有力量,当然这个所转变的话要靠、要靠什么呢?就是靠这个圣者的这个修持,以及这个本人自己的业力。

总之这个业这个东西,也可以说很不可思议,也可以说你可以一分一秒都量得准准确 (p130) 确。你加持的这个修行者有多大的力量,你能够……他的力量跟你相比,如果你超过他,你一定有力量把他救出来;如果你的力量不够,那一定救不出来。就像我们现在提一样东西一样,你有几斤,它有几斤一比,剩下来这个正的、负的,正的向上提,负的仍旧向下拖。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之所以说明这一点的原因,主要地再再告诉我们:业、业,业决定一切!业是哪来的?所以说平常我们修行。所以现在我们平常修行,你们这一个概念前面说得很清楚了,如果这个概念不清楚,谈修行都是空话。不管你做多少好事,不管你讲什么弘法,什么弄了个半天哪,如果在这一个上面把握不住的话,我们旁边只是赞叹赞叹,好、好、好,他在种一点善根,也只是如此而已。这个我们务必在这里要特别清楚的一点。

那么这个是说,到了中有,至于说前面所说的这个本有、死有这是什么呢?下面他解释,这个《俱舍论》上面总说“死已未生为中有”,前面的已经死了,下面新的生命还没有现起的时候,中间阶段这个叫中有。“当正受生初一刹那叫作生有”,当结生的刚开始的那一刹那叫作生有。那么从生有一直向下到最后,这个死的之前这个叫作什么?这个时候叫作“本有”;然后呢临终那一刹那叫“死有”,这样。那么这个解释,这个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我们名字认识了以后,那么以后学的时候当他讲到这个什么,那么我们晓得,哦,什么是本有,什么是死有、生有等等,只是如此,了解它一下。

Some claim mistakenly that the being of the intermediate state has the shape of the body from its previous life. 

(p131) 【有误解此说为前生身形,】

有的人误解,说这个中有还是以前前生的这个中有,这个不对的,这个是错误的,这是错误的。

There are also those who claim— in view of Asanga's explanation of this being's physical shape in its next life—that it is in the image of the body from its former life for three-and-one-half days and in the image of the body it will possess in its next life for three-and-one-half days. In the absence of any accurate sources, such assertions are simply fabrications. 

【又有见说是后形故,说三日半为前生形,次三日半为后生形。此说全无清净依据,唯增益执,】

又有的人说,这个说是后面的形状,但是又有人说前生的形状。于是大家就说:那么这样了,这个中有是每七天,如果他得不到新的生命的话,他七天会转一下,七天会转一下,那么这样吧!一半一半,前三天半是前面的,原来的样子,后三天半呢是后面的,有人就这么说。那么大师就告诉说这个没有根据,他讲“清净根据”四个字哦!这个是“增益执”,是我们想像出来的,没有真的这样东西。

这句话本身很容易了解,但是对我们修学佛法的人,有个特别的概念我们要了解的哦!这个,凡是真正的经论上面告诉我们的,它一定什么—要有根据,而且这个根据是清净的根据。我们现在修学佛法一个最大的,尤其是目前最乱的是什么啊?没有清净师承,都是随自聪辩。然后呢大家看著书去研究,你觉得这个样,我觉得那个样,大家研究 (p132) 得非常认真,他有他的见解。结果这个见解是,都是根据世俗上面的这个见解,来判断经上面的。所以佛几千年以前早就说过了—三世佛怨,你忙了半天,佛在那里叫冤枉,请问你有功德吗?至少在我来说的话,我看见这件事,我感觉得非常害怕、非常害怕!

不过呢,我要特别说明:我自己并没有能力判断究竟是非。我并不,我不是圣人,我并不晓得他究竟知道不知道,我只是说我自己的经验,以前一直在犯,以及我当初的很多同修当中也会犯这个。乃至于等到我了解了以后,有很多人往往觉得不同意,因为他的看法是这样。结果有的时候,是,他的看法正确,为什么?他有清净依据说:某经、某论以及某一个祖师,根据什么这样说的。啊!那我马上说:“非常感谢。”可是有很多人不是那样,欸,他根据他的想法,然后说这个不科学的,如何说,说什么的,这个是非常可怕,非常可怕!

所以古人真正要想,真正要想对佛法认识的话,通常总是要下若干年的功夫,然后呢自己有修有证,确实体验到了,那个时候他大概总是错也错不到哪里去了,这一点我们务必要了解。所以在本论之初也告诉我们,你随便要开口也好、造论也好,它必定要几个条件,最起码的一个条件什么?说你这个东西要博通五明,就是说,不是说我看了这本经就算了,没有用,要博通,要各方面—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说,为什么那个地方这么说,你要能够融 (p133) 贯得起来。所以你单单看经,不行,还要看论,还要看律,三样东西配合起来。而且那个时候学的时候,单单看看也没用,人家要教你,这样地学耶!这第一个条件。

还要呢?其次要有师承,说这个关键在什么地方,要有师承,而这个师承不是说:啊,这个老师很有学问哪!这个没有用哦!这是从我们本师释迦世尊没有断的,一个祖师、一个祖师遗留下来。而这个遗留下来的祖师,不是像录音机、留声机、录音带那个样只是把它录下来喔!就是说每一个祖师了解了,去修证实际体验,说,哦,原来这个什么,那个时候指给你看的。他通常要造论的那个要这个条件,所以凡是那个地方谈到那里的时候,随顺提醒我们一下。否则的话,也许我们判断,拿我们一般的标准的判断,好像正确的,实际上错了。

说到这里,我这个地方也随便提一个简单的一个公案,所以这公案,实际上是实际的状态。昨天有一个同修跑得来就跟我谈那个事情—啊,我最近非常欢喜,以前来谈啊,我都是,唉,来谈我就是觉得,这个心里面也说不上来什么啦!为什么?这都是说的闲话没有用的,那么现在讨论这种问题都是佛法,那个真是越谈越好。因为我以前常常讲:说我们拿世间的眼光去看,你看别人,就是你百分之百对了,你已经百分之百错啦!他就是老不懂这个话,欸,现在慢慢地有一点概念。我想这个话,我在这儿讲过很多次,大家都 (p134) 耳熟能详。说你拿世间的概念看,是百分之百地对了,但是拿佛法的眼睛去看,是百分之百地错了,是为什么?那么在这个地方,不妨说一下,不妨说一下。

就是,是的,我们现在每一个人脑筋很清楚、很聪明啊!然后呢不管是看书也好,什么也好,对事理的判断也好,然后呢自己就觉没错。比如说我随便举个例子吧!今天我们大家要准备高高兴兴地来听这一堂课,这样,听这一堂课。然后呢到了时间他就没摇铃,因为他没摇铃啊,所以事情没准备好。或者说我们吃饭,结果呢到时候你准备去吃饭,他那个铃就没按,那个肚子里咕噜咕噜叫。唉呀,到那个时候,你心里面是:是怎么一回事情啊!我下面还有很多事情都被他耽搁了以后,你就糟糕了。失误的这个人他错了没有?错了!的的确确,于是你说他错了,拿世间的标准来看,是,一点都没错,他是百分之百地错了。而且我们拿世俗的眼光去看,你是有百分之百的理由你责备他:“怎么叫你做这件事情,你怎么错了!”欸,但是修行上面偏偏告诉我们,你百分之百对的时候,你却是百分之百地错了,这什么原因啊?那么这个地方,我们要仔细地拿佛法的标准去衡量它。

佛法讲的什么?佛法告诉我们说世间是苦,所有的一切都是苦。那么你不是要求快乐吗?要跳出来吗?它有一个正确的方法:要找到你为什么跳不出来,说你被一样东西绑住。什么是绑住你的东西?业跟烦恼,这两样东西。那么最主要的推动生死的力量是业,(p135) 没错!而造业的根又是烦恼,是惑。所以假定你觉得这是痛苦的话你不愿意受,实际上你要是受不了的话,唯一的方法是什么?就是把这个地方,把解脱把它解开,那么那个时候的一切痛苦解决了。对呀,没错呀!因为你了解了这个理由,正确认识了,所以才来学佛。目的的的确确还是为了解决痛苦,这是千真万确的,可是这个地方他指给你看,说这个是正确的解决的方法,而这个正确解决的方法,从解脱根本的,绑住你的业跟烦恼上面来解脱的。所以那你就认识了:哦!没错。

那么业在哪里造起的?业是说思、思已业—就是你起心动念之间,因为你有这个起心动念,所以你就造业。那么为什么起这个心,动那个念哪?因为无明,这样。所以你真正要解脱从那个地方解脱起。是的,现在这个人做错了,做错了以后,然后呢你跑了去说:“我在那儿等了个半天,肚子饿了咕咕、咕咕叫,你还在那儿不摇铃!”或者“我在那儿等了个半天,你怎么搞的?那个重要的课你也不上。”那个时候你心里面起了这个念头,然后你跑得去说:“你不对!”啊,他万一跟你有一点、有一点理由什么等等,你就跟他吵起来。你觉得很有道理啊!但是请问那个时候你自己做的什么?造的是轮回生死之业,对不对?对不对?了解不了解这一点?不了解的请举手,这是关键所在哦!

那么是的,你脑筋里是这样动,然后你嘴巴上面跟他这样讲,乃至于跑过去跟他指 (p136) 手划脚的,乃至于吵架、打起架来,那都没关系,可是重要的什么?就是你的起心动念。为什么这样呢?它前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无明。这个无明刚才前面告诉我们的,我们无始以来就爱着这个,误认以为这个:“嗯,我这个身体,然后要保护、要吃、要营养。那现在到了时间,你也不打板。”当然,然后你又忍不了,然后你去跟他讲道理,都是这样来的,对不对?喏,懂了没有?说它佛法原来的目的,教你从这个地方解脱出来,结果呢你却在这个地方它越缠越紧,到底你对了、错啦?是的,所以拿世法的标准来看,是你百分之百地对了,但是佛法的标准是另外一个。所以我们说这个出世,从这个地方去看,好像是世间跟佛法是两回事情,实际上是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理由到以后再说,到这里为止,这个概念清楚不清楚,清楚不清楚?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就是你要了解:平常我们一般事情,总是拿我们的知见去判断,这个是全无清净根据的。所以说,你世俗人,对,绝对正确,你去做!如果今天披了这件衣服,还是用这种眼光去看的话,你错了!所以这个念书人尤其是容易犯这个毛病,叫“理障”,喔唷,这个头衔一大堆,讲的道理一大堆,结果呢知见稠林,他还不服气别人呢,毛病就在这里。所以修学佛法在这里。不过顺便一提,最后一提,你不要说那既然这样的话,那我们一起不去管它了,这个也不是。它有它一定的次第的步骤的,次第的步 (p137) 骤的。我们千万不要说:哦,那么这样去,这样的话,你以后就含糊笼统一切不要管了,不是、不是、不是!

它修行的次第步骤,这个就牵涉到佛为什么讲俗谛,为什么讲真谛。俗谛所指的是什么,真谛是指什么,这两个分不开的,彼此间的关系。所以平常我们讲,说讲中观、中观,我二 十年以前那个时候,看了那个解释就觉得懂了,结果发现二十年以后,我才发现原来我没有懂。所以这个道理不是像我们的想像当中,认得几个文字啊!这个是我们这个地方的,确定要了解的,顺便一提。因为这个对我们真正修行的关键是非常重要!所以说前面这种说法,那没有根据的,那个只是增益执,你自己妄加上去的。

The《Levels of Yogic Deeds》 says that the being of the intermediate state does not desire its former body since its consciousness does not remain there. 

【《瑜伽论》说识不住故,于前世身不起欲乐。】

他找出正式的根据来,根据什么?《瑜伽师地论》,因为这一种大经大论,确实有它的圆满的根据的,《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造的,所以这个是绝对可靠。那个论上面说得清清楚楚,这个“识不住”,还有呢“前身不起欲乐”。这话怎么讲?就是,他之所以新的生命生起的原因是什么?就是说,他最后死的时候,大家还记得吧?说或者善心死,或者不善心死,他那个时候,他的心忆念在这件事情上头。忆念在这个事情上头的时候,他这个心识 (p138) 状态就是贯注在这里,那个时候这个业引导他向前走。前面这个已经是到此为止,所以到此为止,他不会再安住在以前这个状态当中,这样。然后呢,还有他实际上的结生,所集的是什么?因为无始以来的惑、业两样东西,这个惑跟业就是他的乐着、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