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九十四卷B面

(手抄稿 第十二册 p195)

找不出来。任何一个人,都跟你有各式各样的关系。是你的最亲爱的人,也你的大对头,也你的毫不相干的人。既然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话,你然后分他、这样分,这有什么好分的呢?就像我们平常相处的,今天好得要命,明天吵得要命,到后天又是如此,后天又是……。你天天这样,你还何必再忙这些事情?这不是毫无意思吗?就是这样。所以啊,如果你能够懂得这个道理,放远了眼光去看的话,那问题都没有了。

p. 216 (4)

This is according to Kamalasila's 《second Stages of Meditation》. 

【此是修次中篇所说。】

这个就是告诉我们这个,这个是性宗的修行的方法,特别地告诉我们有次第,这个初、中、后三篇。

Furthermore, with regard to attachment to friends

(p196) 【又于亲属起贪爱时。】

其次“起贪爱时”,再引经上面,这个经上面:

the《Daughter Like the Finest Moon's Discourse Sūtra》 says: Formerly I have killed all of you, And you have slashed and dismembered me. All of us have been mutual enemies and killed one another. How could you be attached? 

【如《月上童女请问经》云:“我昔曾杀汝一切,我昔亦被汝杀害,一切互相为怨杀,汝等如何起贪心。”】

如果说你起贪心了,起贪心的最好的对治,就想:“唉!以前啊,我也杀过你,你也杀过我,这样地大家互相杀,有什么好贪着的?”

In accordance with my previous explanation in the section on the fault of uncertainty, think about how all friends and enemies can quickly change. 

【及如前说无定过时,一切亲怨速疾变改所有道理。】

在前面我们讲六苦当中说过了,在生死轮回当中,没有一定的,一下亲得要命,一下怨得要命。所以当你想到亲的时候,你想一想怨,想到怨的时候,想到亲。你这样一想的话,就是正好把它扳平:好啰,好啰,没有什么好想的。心里面就行了嘛!这样,很快地就把那心弄平了。

By thinking in this way, stop both hostility and attachment. 

【当善思惟,由此俱遣贪瞋二心。】

你只要善巧地思惟这个的话,这两样心里面哪,就把它净除掉了。

In this context your contemplation requires you to mak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friend and enemy. It is not the notion of friend or enemy that you need to stop but the bias that comes from attachment and hostility, which are based on the reason that some people are your friends and others your enemies. 

(p197) 【此取怨亲差别事修,故不须遣亲怨之心,是灭由执怨亲为因,所起贪瞋分党之心。】

他每一个地方,他又来告诉我们,现在这个是什么?取怨、亲的差别。就是说,你在这个……是,这个人本身,一定的,我们人在世间当中,自然这个人比你亲近一点,这个人比你疏远一点,乃至于这个人怨家,这个是事实摆在这里,这个也你不去管它。而真正重要的就是说,当这种境界现起的时候,你内心当中亲的人哪,你对他,哎呀,贪着之心,要遣除掉这一个;怨的人,你排斥之心,要拿掉这一个。刚才说过了,在这种状态当中,你能够做好了,一切任何的境风,你的心里边就在舍当中,不为它所动。我们不要以为如如不动哦!离开如如不动,还天差地远哦!现在我们心里面一天到晚跟境风所转,我们说:“不分别,如如不动。”那真是颠倒不异!所以这个次第我们,我所以这样提的话,千万要注意每一个地方的行相,你必定弄得清清楚楚。要不然的话呢,你随便一开口也错,一听哪,也弄到不晓得哪里去啦!嗯,下面继续说,

(b) Having affection for all beings
Kamalasila's 《second Stages of Meditation》 states: Moistened by love, your mind becomes like friable, fertile soil. When you plant the seed of compassion, it grows easily and bountifully. 

【◎ 引发一切成悦意相者。修次中篇云:“慈水润泽内心相续,如湿润田,次下悲种易于增广。】

有了这个平等的心,进一步就告诉我们,怎样办呢?那时候引发悦意相 (p198) 了,要慈水,能够润泽你内心的相续,当你内心经过了那个慈悲润泽了以后,像那个田哪,先滋润了,然后滋润了以后,下那个悲的种子,它易于增广。

Therefore, after you infuse your mind with love, cultivate compassion. 

【故心相续以慈薰习,次应修悲。”】

哦!那个时候,我们在这个上头啊,就可以先引发悦意,先修悲心。

The love mentioned here views living beings with affection, as if they were your dear children. 

【所说慈者,谓于诸有情,见如爱子悦意之相。】

这个慈的内容,就是对一切有情啊,就像可爱这个独生儿子那样的可爱法。

By cultivating impartially you eliminate the unevenness in attitude that comes from the bias of your attachment and hostility, and your mind becomes like a good field, 

【又此所说由修等舍,息灭贪瞋不平恶涩,如调善田。】

修这个悦意相之前,先要什么,这所以为什么先要修内心的这个“等舍”。先把这个内心当中不平的这个恶念,“粗涩”就是不平的那个贪瞋之念,弄干净。就像先把那个田,先把田弄干净,弄干净了以后,弄平了,然后加慈水,然后呢灌那个悲种。所以他这个下面说明:

Kamalasila says here that if you moisten your mind with the water of love which views all living beings with affection, and you then plant the healthy seed of compassion, you will easily generate great compassion. Understand this to be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int. 

【次以见为悦意慈水而润泽已,下以悲种,则大悲心速疾当生,应当了知极为切要。】

(p199) 你能够照着这样的次第去一步一步欲修的话,那个大悲心啊,很快生起来。“应当了知极为切要”,这个话,这样子最快速的,这样最快速的!所以现在我们这里呀,修行尽管还没有行,但是马上用得上刚才说那个道理。喏!这个是最快的,也是唯一的,现在大家都懂了吧?这个概念我们必定要先建立起来。建立起来了以后啊,你自己晓得这个是没有退路。不是没有退路啊!我们所以要退的原因是什么?求安乐。结果你发现,退下去的结果是只有苦,一条路,而且大苦!进前去虽然是苦,小苦却是大乐!现在我们处处地方为求一点点快乐,那个时候你了解了正确的行相,正知见得到了以后,为什么说到最后一定会走上这条路的原因,现在大家了解了没有?喏!就是这个地方。所以如果是这个概念还不懂的话,你不必忙,只要这个概念建立起来,这个修行是一定成功!而且是最快速、最圆满、最好!

今天《菩提道次第广论》216页,现在这个地方,就是“正修”啊,正修修习菩提心,正修菩提心。那么正修菩提心当中呢,前面已经说了,引发这个心要什么条件,然后呢根据这个条件,来真实地策发这个心里面。前面所有的这个辨,这个地方现在大家已经了解了,说真正圆满教授,真正无垢正确的这个指导,它每一个地方辨得这么细致。然后你把这个两个跟以前一比的话,立刻就有这个感觉。

(p200) 以前我们听见了这佛法,哎呀,感到非常欢喜啊,好得不得了啊,人人想求啊!这个是非常好的现象,种一下一个种子。当你真正想努力深入,要想契入的时候啊,就不得其门而入。感受上的好的,说起来是圆融无碍的,但是呢做起来的话,却像什么呢?像这个摸着一个人家说水上葫芦一样,你碰上,它就跑掉了,碰上就跑掉了,碰上就跑,你怎么抓也抓不住,怎么抓也抓不住!所以弄了半天啊,就莫可奈何。幸好还有一个法门,那么我们也只有这一个法门,说:“啊,念佛啦!”所以这个叫作末法的善方便。现在你正确地了解了这个方法以后的话,你由这个次第是步步深入。同样地你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念佛,这个方法来念佛就上品上生,如果你修其他的法门,照样地,任何哪一个法门,你都可以如理如量地达到要达到的量。所以达到多少,那是看你自己的认识跟精进。

现在呢,我们继续地把它那个每一个部分,一步一步地顺着次第来了解它。上次讲到说,啊!我们正式要修的时候,先要慈水来润泽我们的这个内心身心相续,身心相续。有了这一个,然就呢就像种田一样,把那个田啊,先把它不平的硬块什么等等,把它弄干净了,然后呢,再以慈水来滋润它。这样做的话,那么这个悲的种子就很快生起。所以两句话,“应当了知极为切要”,那这个才是最最重要的部分,这个才是我们应当了解的。所以我们刚才说,前面之所以听得欢喜,感觉得又觉得圆融无碍,又这么好,而所以(p201) 无从下手的话,你望洋兴叹的话,实际上就是你没有抓到这个根本。所以现在我们哪,了解了这个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进一步认识的。有了进一步认识以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呢?以前这个只是种一点的善根,现在却是结的善果。

我们立刻可以回想一下,在讲十二因缘的时候,说感果快则两生,慢则三生。实际上那个三生哪,真正说起来,时限是无量阿僧祇劫。那么这个三生就是说,你种下那个种子,要快的话两生,慢的话第三生。第三生靠什么?就是那个种子啊,经过如理如法地去滋润它。那么以前呢我们虽然听懂了,虽然欢喜,可是你没有方法,不晓得怎么去滋润它啊!不晓得怎么滋润它,说:“好啊!”大家说好,说了好了半天,就像天上的人造卫星一样,好是好,你只能望望它!只能望望它,其他的就不行了。现在是不但的好,你晓得怎么登堂入室,它就可以把你送到天外,超出我们现在这个生死轮回的苦海!那么这个里边分三部分:

1 Cultivating a recognition that all beings are your mothers

【此中有三,初修母者。】

第一个知母,晓得这是母亲。

Because cyclic existence is beginningless, your births are also without beginning. Therefore you have died and been reborn time and time again. There is absolutely no kind of body which you have not assumed in cyclic existence. There is absolutely no place where you have not been born, and there is no person who has not been a relative such as your mother. 

【生死无始,故自受生亦无始际,若生若死辗转传来,于生死中未受此身,未生此处 (p202) 决定非有,亦无未作母等亲者。】

我们这个生死,啊!无始以来这个时间,你根本无法想像的。所以呀,因为生死无始,所以一生一生地受生,也不晓得多长、多远。从这样的生死当中,不断地来,说哪一个身体没有受过的?没有这样的事情!哪一个地方没有去过的?没有这样的事情!哪一个人没有做过你母亲的?没有这样的事情!换句话说,我们在生死当中啊,什么样的身都生过,从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到十八层地狱当中的这个阿鼻地狱种子,这个是六道。然后每一道当中啊,哎呀,当蜎飞、螣虫,蚂蚁、国王,最大的到最小的,最穷的到最富的,最苦的到最乐的,没有一个地方没去过,都去过。然后呢,所有的地方也都去过;还有呢没有一个人例外的,都曾经彼此做过父母。所以在这个地方特别强调,没有一个人不是自己的母亲。

Asanga's 《Levels of Yogic Deeds》 cites a Sūtra as follows: 

【如〈本地分〉引经说云:】

他下面特别说论、经,下面就是证成这件事情。

I have difficulty seeing a place wherein you have not been born, gone to, or died in the distant past. 

【“我观大地,难得汝等,长夜于此未曾经受无量生死。】

这个经上面还是说,看那个大地上面哪,没有一个地方啊,你们没有去过的。

I have difficulty seeing any person in the distant past who has not been your father, mother, uncle, aunt, sister, master, abbot, guru, or someone like a guru. 

(p203) 【我观有情,不易可得,长夜流转未为汝等若父若母兄弟姊妹轨范亲教,若余尊重,若等尊重。”】

上面讲次数,这个上面讲人。在这个整个生死轮回当中,找不到一个人说没有做过你的父亲、母亲、兄弟、亲戚、朋友……找不到!

p. 217

Moreover, all beings have not only previously been your mothers but will also be your mothers in the future a limitless number of times. 

【此复非仅昔曾为母,于未来世亦当为母,无有边际。】

过去是如此,将来呢还是如此!就这样。

Reflect upon this and become convinced that all beings have been your mothers. 

【如是思惟,于为自母,应求坚固决定了解。】

你这样地了解了、思惟了以后啊,那么要─所有的有情都曾经为自己的母亲这件事情啊,应该求得决定的了解。“决定”是决定不移,这个决定不移的信念还要坚固。那么这里说,他为什么别的东西啊,不讲那个地方、不讲别的人,讲母亲呢?这个道理一层一层地说下去,说到下面我们自然容易了解。

Once you develop this convinction, you will then easily remember their kindness and so forth. 

【此解若生,次念恩等亦易发生。】

当这个了解到,为自己母亲的这个了解坚固了、生起了,那么念恩也容易生起。 

If you do not develop it, you will have no basis for remembering their kindness. (p204) 

【此若未生,则念恩等无所依故。】

就是你如果说这个概念没有的话,你无从念恩。现在这个地方已经很清楚,这个次第,必然的次第。说,晓得是母亲,然后你在母亲身上可以念她的恩。昨天有位同学,他先看了以后,他说:“欸!那个三宝不是对我们有很有恩吗?其他很多,为什么不念佛恩,念母恩呢?”对呀!你们大家想想看这什么原因啊?

所以这个地方,它每一个地方有它特别的地方。说我们现在是什么?我们现在是个凡夫,我们凡夫啊,尽管信得过佛,可是对佛法的真正的内涵,净信心不一定人人有,不一定人人有。而大部分所以为凡夫的,就正因为一步一步上去,肤浅的信心是有的,净信心可是没有;这个净信心,必须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反过来说,你自己思惟观察的这个经验,对我们产生最大的力量。这三宝啊,虽然人家说:“恩大、恩大!”可是你没有经验过,无从从你的经验当中,引发它深刻的这种感受,引发不出来。所以这个不念佛,尽管佛的恩再大,是念母亲,这第一个。

第二个呢,眼前尚且如此,在以前那对你亦复如是。他现在真正的重要的话,要引发我们大菩提心,要普缘一切众生去救济他。为什么要这样呢?还是要从这个知母、感恩、要 (p205) 报恩上去。要报恩,那么你想到母亲,然后呢每一个人都是你母亲,你要报每一个人母亲的恩,所以你这个大悲心啊,就能够遍缘一切一无遗漏。所以这一点哪,产生这样力量的,世间、出世间,对我们初机来说,在我们的感受上面,真实要想找到这个,只有母亲,这是它的原因。所以它每一个地方啊,就那个关键在什么地方,我们必定要把握得准。

而且呢,我们要晓得,真正初机修学佛法,一定在人道当中。那个畜生的话,尽管你告诉它母亲,那母亲是什么它谁也不知道,谁晓得谁是母亲啊?那个卵生畜生,它根本不晓得,就是那个胎生的畜生,它也不认识母亲啊!这个人是不一样的。而且你看同样的动物当中,这个人间这个母亲对这个子女的养护啊,那六道当中,没有其他任何一道可以堪与相比的。再加上只有我们人道当中啊,他有这个思惟的力量。而要想跳出轮回,要想摆脱那个,最主要的力量就是什么呢?就是那个思惟。这一点,我们要了解。

现在我们继续下去。说有了这个,下面的根据就有了依了─依止着这个上头,这个因。晓得了母亲,下面怎么办呢?念恩哪!所以,

2 Cultivating a remembrance of their kindness. 

【◎ 二修念恩者,修习一切有情是母之后。】

有了这个基础以后。

Bo-do-wa (Po-to-ba) said that after you have recognized that all living beings are your mothers, you will quickly remember their kindness if at first your cultivate a rememberance of your mother's kindness in this lifetime. 

(p206) 【若先缘于现世母修速疾易生。】

先从眼前的母亲来修起。

Do so in accordance with his presentation, as follows. 

【如博朵瓦所许而修。】

祖师怎么告诉我们的。博朵瓦呢,就是传那个敦巴尊者、阿底峡尊者;就是这个完整教授,阿底峡尊者从金洲大师,那最圆满的教授传承。就表示,喏!这个最圆满的教授传承那些祖师们,从佛以来没有断过,如理如量地,他们都是这样修。

Imagine your mother clearly in front of you. Think the following a few times: "Not only has she been my mother at present, but she has been so an incalculable number of times throughout beginningless cyclic existence." 

【先想前面母相明显,次多思惟非唯现在,即从无始生死以来,此为我母过诸数量。】

先想面前母亲现起,母亲现起。说到这个地方,当然我们懂道理一下懂了,如果要真正修的话,觉得:“喔唷,这个母亲怎么现得起来啊!”大家记得吧!在本论刚一开始的时候,教我们修行的时候,先修什么啊?修皈依。他修皈依的时候,几个条件,第四个条件,坐下了,然后你就坐在这个地方啊,皈依观想资粮田,那就是我们的三宝,它一定要明现,跟你的身心相续和合。因为你看得清清楚楚前面是佛,然后你了解得明明白白你现在是苦,所以啊我现在的苦,一心皈投这个佛。那是下脚第一步,这已经有了;万一没 (p207) 有,那么你要怎么样?忏悔业障、积聚资粮,然后等等。所以前面这个次第一步,这是共下士的事情,他到那个时候要观想什么,嗯!他就观起来了。所以到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上士了,观想母当然很容易。

所以至于说我们现在还做不到,所以为什么眼前我们最重要的,就是那个忏悔,就是那个忏悔;还有呢,就是积聚资粮。所以说目前啊,这要想积聚资粮,我们诸位是最佳的地方。你在这个寺院当中,一个出家身一举一动啊,无处不是!而且以出家身去做的话,你随便做一点点,所积聚的那个功德资粮啊,那个在家人是不晓得要做多少!大家还记得吧?把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的东西拿出来是供养三宝,供养了多少时候,不如做个出家人跑去点一个灯。有这么大的好处啊!啊,所以当你想到这个时候,那你叫你不出家也办不到,就是这样。

我们处处地方要了解这个地方,你这些做到了以后,然后你坐下来观啊,很容易生起来了!然后呢,你观了生起来了以后,你说等到这个生起来了以后,那个大慈悲心生起来了,大菩提心生起来了,你回向往生─上品!就是这样了。它也不要你念,拼命地念多少佛,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然后你回过头去,看《观经》也好,看《无量寿经》也好,欸!这个道理你完全能够明白、能够贯通。 (p208) 现在我们归属还到本论上面,说把母亲看得清楚,那么然后呢,其次不但修现在的母亲,还要想:对啊,这现在的母亲啊,这一世,可是我们生死的无始以来,哎呀,这个曾经为自己的母亲的这个数量无法想像啊!

As your mother, she protected you from all harm and provided you all benefit and happiness. 

【如是此母为母之时,一切损害悉皆救护,一切利乐悉皆成办。】

所以所有的这些母亲,当她生育我的时候,当她做母亲的时候,所有我的一切的不相应的损害,她样样地方来救护我们,所有的快乐都给我们。这我想啊,这两点,我们人人可以体会得到。

Particularly in this lifetime she carried you for a long time in her womb. Then, when you were a halpless, newborn infant, she held you to the warmth of her flesh and bounded you on the tips of her ten fingers. She suckled you at her breast, used her mouth to give you soft food and to remove mucus from your nose, and used her hand to wipe away your excrement. So in various ways she nurtured you timelessly. 

【特于今世先于胎藏恒久保持,次产生已黄毛疏,附以暖体十指捧玩,哺以乳酪授以口食,口拭涕秽手擦屎尿,种种方便,心无厌烦而善资养。】

我们就从一开头,先哪,这个肚子里面怀着,啊呀,那真是、真是样样东西靠母亲。然后呢刚刚生下来的时候,那母亲抱着我,那全部精神贯注在这个身心上面。啊!这种状态。然后呢,喂奶、吃食,脏的东西跟你擦,哪怕是大便、小便,没有一样东西不做得千妥万当。所有的脏的东西─哎哟,我们现在平常看见一点这种东西,不要说叫你去擦、叫你去摸,人家跑得去随便吐一个痰,你看了心里面:“喔唷……”可是 (p209) 这个母亲对于自己的话,不管是这一个,乃至于大便、小便,她跟你弄得个干干净净啊!我们想到这里,是母亲之恩是无法想像啊!而且做这种事情,心里是没有一点的厌烦,而用种种方法资养。现在我们做一点点事情,心里边哪,哎呀,这个嘀咕得不得了!

Moreover, when you were hungry and thirsty, she gave you food and drink; when you were cold, clothes; when you were poor, she gave you from her wealth those things which were very dear to her. 

【又饥渴时与以饮食,寒时给衣、乏时给财,皆是自己未肯用者。】

肚子饿了马上给你吃,冷了给你衣服,少了,什么少了就给你,都是自己父母不肯用的,不肯用的。我自己是出了家没体验到,但是以前的朋友、同学们,后来见了面了,大家谈起来,大家有一个共同的一句话,有意思极了:“唉,忙了半天还不是为了孩子!”这句话,当年自己的的确确不晓得父母的心血。我想将来你们诸位,也大部分人如此,也就是幼年出家,也可以说最幸运。就是有机会的时候,如果你们要回家,这是唯一的事情,将来应该体会的。其他的事情,看见那个家,是一无是处!这个“家”,这个下头一窝猪,表示啊,哎呀,这么地愚痴,这么地脏垢,一无是处!但从这个地方我们要感受得到,在这样的一个父母对你的恩,你能够从这个地方感受到了,然后这个大菩提心生起来了。这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所以平常我们不要轻轻易易啊,这个人家世间的人说:“忘恩负义,世间第一等大罪 (p210) 人。”现在我们修学佛法的人,居然也是啊,哈哈,说讲仁义道德,都觉得:“哎呀!这个世间的。”佛法的仁义道德最高的,却做了最忘恩负义的人,这怎么可以啊!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千万要深刻地认识。正式修的时候,它每一个地方,必须要它很深细地你去思惟观察。所以我刚开始的时候也随便看过,后来善知识告诉我了,我就在那个地方想。现在我不大愿意想,我一想啊,我实在忍不住,我每一想,我实在忍不住!这个的的确确地,你们要的确好好想,好好地想想它,对你们有绝对的好处。母亲的恩德,你的的确确无法想像的,哪怕你老了……。

我自己记得,前年我回去了,我母亲八十几岁了。我母亲出门哪,我母亲就给我说:“欸,还要这个、还要这个……。”那我那个弟弟就说:“哎呀,妈,你不要去管啦,难道还不知道吗?”然后我弟弟就给我说:“欸!她老人家就是放不下。”我就给我弟弟说:“啊,你错了,你不要这样想啊!你想,天底下除了母亲以外,有哪一个人一生这样关心你的,有没有?”你们仔细想想看。以后如果,尤其是在家人,总觉得:唉呀!这个父母啰嗦。你从她那一方面去看,是啰嗦。但是她为什么啰嗦,不啰嗦旁人啊?她心当中始终把你看成她的孩子,她一心一意,从你在她肚子里结生那段开始,一直到她两脚一伸,她心里没有别的,就是关心你,这样。

(p211) 所以我四十年没有回去了,回去了,啊!我母亲也不能跑了,门口一听,听见声音,她还是缠着那个小脚,叮叮蹬蹬出来。然后我当然看了很欢喜,然后我出门,她一定叮嘱我这个、叮嘱我那个……。是啊!她那个是五、六十年以前的概念,跟现在怎么,完全不相应。但是我看见的,绝不是看见她的啰嗦,看见她始终把你看成一个孩子一样,她全部精神贯注在上头。然后一再跟我弟弟们讲,到后来,所以他们整个地改变过来了。不管母亲怎么啰嗦,啊!她越是这样,我越心里面感到的温暖啊!这天底下的的确确,你们仔细这样想的话,你没有一个人不会孝顺,你绝对想不到一点点要违背父母的地方,你找不到了,这样。

你说你有没有听她?说实在我没听她。也晓得,当然你跑出去,你不可能照着你母亲这样去做,不可能哪!我做的事完全跟我母亲不一样。有的时候她回来了叮嘱过了,她也就忘记掉了,回来她只看见,哎哟,你回来她很高兴啊!有的时候她问你:“今天怎么样啊?”然后呢,你告诉她。啊!所以啊,尽管你告诉她的事情跟事实完全不一样,她叮嘱你要你向东,你偏偏向了西,她也没有关系。这母亲之真正伟大!所以你只要体会到这个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