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三十八卷A面

(手抄稿 第五册 p173)

p. 76 (6)

a few come to the happy realms, but the majority of these are in situations that lack leisure. 

【设有少时暂来善趣,亦多生于无暇之处。】

总结起来,我们真正能够修行,跳出这个生死苦海,整个的三界之内,只有一个机会—得到人身,而且得到的殊胜的暇满人身,殊胜的暇满人身。就是像我们现在,我们虽然没有圆满的,但是还有随顺可以修习。而实际上,我们目前的状态是要了解一个,下面这个话就是鼓励我们,我们都是“久住恶趣”,经常一切有情在三界轮回当中,长时期都在恶道当中,都在恶道当中。那么偶然有的时候来,来一下,虽然来了是得到的人身,结果还是没办法修学佛法:或者是世智聪辩,或者生于边地,或者盲聋喑哑。那么我们目前有形的这种都已经脱离了,不是边地,也信得过佛法,然后五根具足。啊!好好地宝贝, (p174) 好好地要保重自己啊!这一点有一个主要的方法:多观察、多思惟,不要轻轻易易地把这个生命就这么浪费掉了。下面说:

Therefore, you do not get a chance to practice the teachings in these situations. Even when you have gained the circumstances allowing for practice, the reason that you do not practice the teachings properly is the thought, "I will not die yet." Therefore, the thought that you will not die is the source of all deterioration, 

【其中难获修法之时,纵得一次堪修之身,然未如理修正法者,是由遇此且不死心,故心执取不死方面,是为一切衰损之门。】

那么在这样难得的机会当中,我们遇到了,遇到了以后还没有如理修行,为什么?喏,就是被这个不死的心遮盖住,被这个不死的心遮盖住。关于这一点要说明一下,这个不死的心不是我们想,欸,我死不死啊!不是,不是说透过你想了死不死,觉得不死。它无始以来的习气,这个习气本身任运地,就自然而然地让你在这个业习当中流转。你总想着还要忙这个、还要忙那个、还要忙那个,为眼前很多的事情转;这个也少不了、那个也少不了,这个是它最重要的。因为你忙这个眼前的事情,所以你一天到晚自己也不会想到修行,这个是“一切衰损之门”,一切衰损之门。

所以我自己又想起一件事情来,当年我刚出家的时候,跟在我这善知识身边,妙极了!三年当中,没有一个应酬的,就是没有一个应酬的。我现在发现美不可言!这个应酬你不能沾,一沾沾上了以后,那不晓得牵牵连连牵到什么时候!他来看了你一次,你就得(p175) 去回拜。我现在发现最好的办法—他来看你,看完就算完了,就这个样;他送给你的东西,送完就算完了。你回拜等到什么时候去回拜?你发了大菩提心,证了胜义菩提心,然后你去回拜正好!密教还要晚,等到你成了佛,然后你去回拜,都积到那个时候。你有了这个能力去回拜他,人家都因为你的回拜而成功了。而眼前我们这个时候一回拜,啊!那大家永远缠在这个里头。

不是说我这个一定好,相反的,我这个是一个非常坏的坏办法。这个什么话呢?这是因为我自己晓得我是一个末法众生,最差的人,自己实在没有条件,那唯一的办法—关起门来。可是人家有好心的人,他要来看你,他要来拜访你,是,有特别必要的事情,应该做,否则的话,到此为止。他说不定拜访了一趟,拜访了两趟,第三趟也不来访了。但是他最多说:这个人不通人情!不通人情有什么关系?我本来就是一个很差的人,不通人情,那我要学佛,我只要通那个法情,通那个佛情,也就够了,这个我现在的想法。

我想我们太多人,你们可能有这个经验,可能有这个经验,如果已经有了,这个的确是,有它的好处在,我们也不必去说它。你们年轻的人,真正在这地方准备向上要走的话,这一点自己先衡量衡量。当然佛法哪一条路都可以走,如果眼前主要的想走修行的路线,刚开始的时候,这一条路千万不要动它,不要动它!这个是有它的特殊的道理,特 (p176) 殊的方便在。那么,所以它这个上面我们要注意到,有个善巧,你想着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他后面告诉我们,他天天想着:“今天就要死!今天晚上就要死!”那自然而然,你这种事情就不去忙它了。

and the remedy for this is mindfulness of death, the source of all that is excellent. 

【其能治此忆念死者,即是一切圆满之门。】

关于这个执取不死,一定要有个对治的正确的。对治它什么呢?想着死,你想着死,什么事情都不管了,那是最最对我们有帮助的。所以所有的好的事情,都从这个概念上面来。所以下面一句话,

Consequently, you should not think that this is a practice for those who do not have some other profound teaching to cultivate in meditation. 

【故不应执,此是无余深法可修习者之所修持,】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说,哎呀,现在没有深的大法可修,修修这个啊!恰恰相反,不管你要修任何深细的大法,如果这个基础,你还没有修起来,你修那个再深、再远的大法,那都是没有基础的。不但是这个地方,你们看凡是完整的教授,它前面都先说明这个。所以真正的完整的修习的仪轨,它前面一定有这个,这一点我们千万要了解。我们看见那个仪轨,不要把它念一遍,念过了,然后急急忙忙地修那个后面的大法,而前面的那个不相应。在这种状态之下,再大的大法,对我们只是结结缘,这是一种大浪费,这个地方 (p177) 千万注意,千万注意!所以我们应该了解这是我们修习上去必不可少的。倒是反过来,假定你现在这个念死这个法门,一旦真正修习成就了,后面你就绝对不要怕。

现在这个地方很明白,印度的第一个最了不起的人—阿底峡尊者,然后呢传到西藏,经过这么多大成就,没有一个例外的,他重视这一点。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比他们强吗?假定你比他强,是的,你不要,根本也不要来学这个东西;假定你不比他强的话,那就好好地低心下气地好好地先学它。所以我建议大家:现在不必一定要说,喔唷我现在修什么大法,这个东西好像摆在其次,什么重要的书我要看。要是如果这个东西你没有修起来的话,对不起,你再大的大法,再好的东西,那都是走的远路,走的远路,浪费生命,浪费生命!而且这个恶习惯养成功以后,你还不晓得什么时候转得回来。

所以眼前我们唯一的办法:了解了这个道理,修习,修习什么?就是把以前的恶习惯扭转过来。这个地方需要点力量的喔!尽管我们今天听懂了,等一下你合起书本来,又照自己的老习气走了,这个太重要!所以不但是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这样,然后你看其他的教派当中,它前面的那个次第,每一个都一样,这一定摆在那前面,这个是基础,这个是基础,这我们要了解。再下去,

Nor should you think that although this is something worthy of meditation, you should cultivate it just a littl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editation session because it is not suitable for continuous practice. 

(p178) 【及不应执,虽是应修然是最初仅应略修,非是堪为恒所修持。】

那么进一步说:“修是要修的,但是最初的时候略略地、马马虎虎修一修,而不是经常要修的。”又错了!这个刚开始时的这个基础要很稳固,等到修得基础很稳固以后,每次修的时候,第一件事你就把它提一下。那么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修得基础很稳固,你以后每次一提的话,它因为你以前有过了,所以一提那个整个这个死的念头整个就起来了。我的的确确看见过这个真正的修行人,他在平常的情况之下,你简直找不到他;他碰见必要的时候,有的时候你遇见他,三言两句说过以后,他就随时提起来:啊呀,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他一想到死,你就可以感觉得出来的,他往往那个表情,或者眼泪直流,他就不再跟你讲话了,他自己忙他自己的事情去了。这个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有坚固的成就,就这样。所以他随时一提起那个死的念头来的话,他什么事情放下,什么事都不管,修他自己的,尽管他跟你有什么必须要的应酬。

在座的诸位你想想看,你们有了这个经验,你还怕修不成功吗?所以我们现在就是我们的无明颠倒,真正最重要的不修,然后自己忙那些个大法去。说起来说这本东西是密教的,实际上显教何尝不然;没有一个例外的,不但是大乘必修,小乘何尝不然!说得清清楚楚。我们要去掉这个无常盛火,要急到什么程度?头上着了火了,那不去管它,我修 (p179) 行要紧!所以不管从小乘、到大乘、到密乘都是这样。反过来说,同样的修密乘,我们现在往往都是,比较好一点的人,他倒不一定马上修大法,说四加行需要;四加行是需要,四加行的前行还有什么?就是这个—暇满人身、无常迅速,这些东西,它这个基础都是一步一步上来。所以这个地方特别说明:你们不管修哪一个法门,如果这一点你没修持成功,然后忙下面的话,你走错路了,走错路!当然对我们眼前来说的话,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所以第一步重要的,不是急急忙忙去修,把那整个的修道那个纲要认识,然后随分随力地照那个次第慢慢地走上来。而真正说起来这个是:

Rather, be certain from the depths of your heart that it is necessary in the beginning, middle, and end, and then cultivate it in meditation. 

【应于初中后三须此之理,由其至心发起定解而正修习。】

关于念死这个,从最开始,中间,到最后,一直需要的,一直需要。对这个道理,你要“至心发起定解”。换句话说,我们要很认真地对这个道理确定地认识,有了这个正确的认识以后,进一步如理地修习。修习到这个死念这一件事情,如理如量地生起来以后,你不要愁别的,后面它自然有股非常强烈的推动你的力量,绝对不会让你慢慢地懈怠下来的。这个道理是这么清楚,这个次第是这么明白。那么现在我们晓得说,啊!不修念死的祸患,以及修这个法门的殊胜的利益。那么下面我们了解了以后,

3 The kind of mindfulness of death you should develop. 

(p180) 【◎ 第三当发何等念死之心者。】

怎么样去念那个死呢?这里看。

For those who have not practiced the path at all, the fear of death manifests itself as the worry that they will be separate from their relatives and so forth. This fear is caused by their strong attachment. Therefore, do not develop this here. 

【若由坚着,诸亲属等增上力故,恐与彼离起怖畏者,乃是于道全未修习畏死之理。此中非是令发彼心。】

那么我们说修念死,有的人就修了,结果一想到死,那个紧张得痛苦得要命。因为觉得要死了嘛,要死了眼前这些东西都得不到了,他当然会恐怖,那是错了错了!不是这个。平常我们一直牢牢地执着,对于我们眼前的这种东西,他上面的“亲属等”,“等”就是包括就是说我们眼前所贪着、所好的那些东西。忙一直忙这个,当你一想到死,哎呀,死了的话跟那些东西就要分离了,于是你就恐怖起来了!这种恐怖的心理,要了解:错了,错了!真正教我们念死,有它念死的一套完整的方法。不是说让你单单地空白就是念着死,一想到死,想到死心里面就紧张得要命,这个不是这样。那么应该怎么呢?

What, then, should you develop? 

【若尔者何,】

现在这个上面教我们念死是怎么一个念法呢?下面这个道理仔细地看一下。

Certainly nothing of your body, which you appropriated through karma and afflictions, shall survive death. 

(p181) 【谓由惑业增上所受一切之身,皆定不能超出于死。】

是说我们现在这个身体是哪来的?由于无明、行,无明就是惑,由于惑跟业辗转增加增上,而感得的这个杂染之身,这个杂染之身在任何情况之下,一定要死的,绝对不能超脱于死。所以,

This may frighten you, yet, for the time being, you cannot stop it. 

【故于彼事虽生怖惧,暂无能遮,】

对这件事情虽然你恐怖,恐怖也没用!因为这个身体是惑业所感的恶果,这个果本身,一定随顺着这个因果缘起的法则而流转的。所以,它绝对不能跳出死,这么这个地方不管你怕不怕,你没办法。那么我们现在应该了解的是什么呢?下面说:

However, you should fear death if you have not secured your welfare in future lives by putting an end to the causes of the miserable realms and establishing the causes of high status and certain goodness. 

【为后当来世间义故,未能灭除诸恶趣因,未能成办增上生因决定胜因,即便没亡而应恐怖。】

下面这个才是我们应该害怕的:我们现在了解了,这个生命这么地迅速;然后这一生马上要死,死了以后,眼前亲爱、可爱的东西都失去了,这一件事情是无法可想的。那么有一件事情,却是我们做得到的,哪一件事情啊?说眼前我们趁这个生命健在的时候,是 (p182) 不是我们能够种了、积了种种的善妙之业,还是我们没有积善妙之业,造了种种的杂染恶业?因为杂染的恶业造了以后,将来要把我们送到三涂去受苦;那么善妙之业的话,却是让我们超升人天,乃至往生净土。所以我们真正害怕的,是害怕的—说,哦,还没有把恶趣的因消除掉,这个要害怕;我们也要害怕,说增上生的这个因还没有修持,那个时候要着急,这个才是我们真正着急的。

所以念死是策励我们:既然人生这么快地死亡,死亡了以后,眼前的东西一样都带不去,只有造的业,这个业会影响我们将来上升或者堕落。所以我们想到这里,真正重要的,着急在什么?说,在生的时候没有修行,为了这个事情而怕,怕没有把恶业的因,经过忏悔净除干净;怕没有将善业的因如法修持,而好好地继续积聚。在没有完成这件事情之前死亡,那是恐怖的。所以我们要恐怖的,恐怖这一件事情。

p. 77

If you consider your fear about this, it is within your power not to be frightened at the moment of death because there are things you can do to secure your future welfare. If you do not act on these things, you will be tormented by regret at the time of death, in general fearing that you will not be liberated from cyclic existence and in particular fearing that you will fall into a miserable realm. 

【若于此事思惟怖畏,则于此等有可修作,能令临终无所怖畏,若未成办如是诸义,总之不能脱离生死,特当堕落诸恶趣故,深生畏惧、临终悔恼。】

喏,是啊!我们对这一件事情了解了,那么说趁我们没有死的时候,我们可以修行,修行了以后,到临终的时候就不怕了。因为你善业积了,恶业嘛已经忏除净化了,那你怕 (p183) 什么?假定这件事情你还没有做,那你害怕,这个才是真正害怕的。所以下面告诉我们,真正要害怕的分两部分:总跟别。总的是整个地我们没有积脱离生死,特别是生死当中堕落恶趣,对这一件事情应该害怕。假定你已经修好了以后,那么现在说死了,死了你到极乐世界去,不但不怕,我还怕不早死咧!在这个世间,哎呀,痛苦极了,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我现在到极乐世界享福去的话,我想没有一个人例外的,叫你说:“某人啊!你稍微等两天。”哎,等得及啊?叫你等到明天,明天都等不及,最好现在眼睛一闭,阿弥陀佛马上接我去。怎么会怕死?不怕死。所以真正怕的,就是怕还没有修行而死,这个地方就了解了。

所以不是说让你念了死了以后想到死害怕,不是的;让你念到死,想到死之前没有如法修行,因为你想到这一点,所以你拼命修行。因为你修行了,所以到了那时临终的时候,你就快乐,这个才是念死的真正特殊意义。下面

The 《Garland of Birth Stories》: Though you hold fast, you cannot stay. What benefit is there in being frightened and scared of what cannot be changed. Thus, when you analyze the nature of the world, humans are regretful at death because they have sinned and have not brought forth virtuous actions. They worry about sufferings to come in future lives and the fear of dying clouds their minds. However, I do not know of anything I have done that would make me regretful, and I have made myself accustomed to virtuous actions. why should anyone who abides in the teaching fear death? 

【《本生论》云:“虽励不能住,何事不可医,能作诸怖畏,其中有何益。如是若观世法性,诸人作罪当忧悔,又未善作诸妙业,恐于后法起诸苦。临终畏惧而蒙昧,若何能令我意悔,我未忆作如是事,复善修作白净业,安住正法谁畏死。”】

(p184) 下面就是这个话,你要晓得我们这个生命,不管你怎么个努力、怎么个弄法,对不起,它没有办法,在任何情况之下,你没办法保住它。要死的这个事情,就是这样,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保得住,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帮忙它。所以找医生,我们有一句话“药医不死病”,欸,你如果是寿命该尽的话,那个药是一点用场都没有。   

我还记得当年《因果轮回实录》上面有这么一段公案,这是民国以后的事情,是眼前的事情。在北京有一个叫协和医院,那是在大陆上面最精彩的医院之一。那个协和医院,那个时候有一个德国医生,战前世界上面最精彩的是德国人。有一个人盲肠炎,盲肠炎然后送到医院来。现在的盲肠炎是小病,那时候这个盲肠炎是大病,现在有了抗生素什么等等,你不怕发炎,一针打下去就好了。那时候没有这种东西的,盲肠炎往往一来就腹膜炎,到那时候一点办法都没有。送到医院去,医生一看,“对不起,你回家去吧!”医生没办法了,最好的医生都这个样了。那么他家里,譬如他太太什么东西,就求菩萨了,求佛菩萨。后来那时候不晓得什么,谛闲大师还是哪一位大师,反正去,然后求啊、许愿啊!欸,最后居然说有一个冤魂来给他要债,那么正好有高僧,所以他就许:冤冤相报永无了期……。最后那位高僧答应他超度,超度了以后,那个冤魂就说:“好、好、好,那么我们今天得到这个高僧超度,我们这一场冤结就到此为止。”这样。到此为止了以后, (p185) 然后就不来要这个债了。

说好了以后,说好了以后,换句话说事情就过去啰!那个时候病人怎么一回事呢?那个病人本来送到医院里,那个德国最好的医生,协和医院,盲肠炎。我晓得我小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生过这种病,晓得那个时候是,几乎是十个人当中九个人送命,除非发现得早。它已经烂开了,变成腹膜炎了,不要说那个时候,连现在都没办法。结果那个病人就送回去了,欸,最后居然送回去了以后,这经过那个高僧一调教,那个病人到了家,大家以为是没办法了,他把他那个棉被打开来,他说肚子饿了要吃稀饭,就这样。大家好欢喜啊,吃了两天稀饭,过了两天又起来了。起来了以后,说再去到医院看看,跑到医院一看,那个德国大夫就傻了眼,天下有这种事情的!“你什么人看好的?”说:“没人看。”“绝不相信,绝不可能,绝没有这一件事情!”那个时候北平还轰动一时。我告诉你这一件事情,想到这个地方,真正的医生这个医治,是“药医不死病”,真正的冤业病到了那时候,没有办法可想的。所以这个生死到来的时候,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挡得住它。   

所以我们想到这个时候,真正了解了这个死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办呢?不是怕这个死,而是说想到这个死时,到时一点办法都没有,它很快就来。所以你赶快想,说在没死的之前,你看看你做了些什么,赶快把不该做的,把它停止不要做,该做的赶快去努力, (p186) 这样。所以他告诉我们,应该观察世间,如果说你造了罪以后,将来是忧悔的;还有呢,没有造的善业、没有做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两脚一伸去受苦的,那个赶快不要做,赶快不要做!那么所以假定你生前能够做种种的善法、白净之法,你能够做了以后,欸,你很明白、很清楚,这一生结束了以后,你得增上生,乃至于最后趣入决定胜,这个有什么害怕?有什么害怕?

就譬如说我们现在这个地方来说,这个地方说不准,你呀,不让你住了,让你走;说不让你住了,让你走,你觉得离开了这个地方,前途茫茫,不晓得哪里去啦!那个时候,唉!你忧悔万分。另外一个办法,说这个地方将来有大灾难,或者这个地方是个贫民区,现在那地方造好了很好的房子;不让你住了,搬到那个地方去,喔唷,大家争先恐后到那个地方去,这世间没有一件事情是例外的。不过这种事情是被动的,而佛法这件事情,我们了解一切都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