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19卷A面

(手抄稿 第十五册 p213)

这西方人有很多东西,养那个小动物,叫宠物,或者小猫啊、小狗啊,大的大概不那么的。可是你一向跟它弄得很好的话,它一看见你啊,哎呀!它就跑上来啊,什么?就来跟你亲热,就是这样。换句话说这是什么呢?就是他当初的时候,不同的,一个是由于贪相应法,一个由于瞋相应法,都是愚痴的结果。那我这随举一例哦,随举一例,这是最下品的恶业。如果是严重一点的话,那绝对不是那个样哦!嗯,就是这样。是,这个上面所说的,你能够把这些调伏的话,那就得到安乐的果报,这是我们真正善士所习、所近的,这个叫作尸罗。

p. 281 (12)

Moreover, it is characterized by seven abstentions. These are motivated by three qualities—non-attachment, non-hostility, and correct view. Therefore, ethical discipline is explained as the ten paths of action in terms that include motivation. 

【此以七种能断为相,无贪无瞋正见三法为其等起,故具等起尸罗增上说十业道。”】

上面解释过了,这个是从行相上面看,戒是清净幢相,那是七种。那么“无贪无瞋正 (p214) 见”就是痴的反面,所以这个最重要的是正见,这个三样东西它的等起。那么具足这样的等起的尸罗增上叫作十业道,前面已经说,那个就是根本,啊,根本。这个是它的自性,我们了解了。那么现在了解了以后呢,要去修的时候,它一定有方法,你怎么样正确的方法,你能够策使你修习这个。

p. 282

b How to begin the cultivation of ethical discipline. As a person who generates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and then promises to train in the bodhisattva deeds, you have promised to endow all living beings with the ornament of the ethical discipline of the perfect buddhas; therefore, you must accomplish the aims of all beings. 

【◎ 第二趣入修习尸罗方便者。如是发心受学诸行,此即誓办一切有情,令具正觉尸罗妙庄,应修其义。】

像这样的发这样的大菩提心,然后呢,学这个去行,照着去做。这个誓愿为了使得一切有情要具足最圆满的正觉尸罗,这个真正是最殊胜、微妙的庄严。那么我们必定要这样去修习,要修习这个。

In this regard you must first develop the strength of your own pure ethical discipline, for, if your own ethical discipline is impure and degenerates, you will fall to a miserable rebirth and will therefore not even achieve your own welfare, never mind the welfare of others. 

【此复自须先生清净戒力,以自未能清净尸罗及有损当堕恶趣,况云利他,即自利义莫能办故。】

现在你既然发这个心,要帮别人的话,对不起,你自己先要有啊!你自己都不能清净,还要堕落恶道当中,你怎么谈得到利他呢?这很清楚、很明白,你要利他,你自己先要有利他的本事嘛、本钱嘛,你现在连自己都在地狱里边,就叫人家来救你,你怎么可以(p215) 救别人?你自己在烦恼当中,那就莫可奈何了,而且堕落了更谈不到。

Hence, once you begin working for the welfare of others, value highly your ethical discipline. You need to sharply focus on safeguarding it and restraining your behavior. Do not be lax. 

【故勤利他,当爱尸罗不应缓慢,必须力励守护防范。】

所以真正努力讲利他的人啊,这必定最宝爱这个东西,不可以慢啊!必须要努力去守护防范啊!喏,从这地方我们就看得见了,诸佛菩萨、祖师讲利他,有没有说:“哎呀!现在我要为利他呀,这个戒马马虎虎啊!”佛经上面有没有这样讲啊?我是没看见,论上面我也没看见,现在这地方说得很清楚,这个千真万确的事实。不要说这是小乘的,小乘为了自利尚且这么认真,你现在要利人,你倒反而可以马虎,天下有这种事情吗?可怜的是什么呢?就是很多人说利他,实际上乃至于戒的真正的内涵都不知道。说得更正确一点,他那个心理的行相到底是在造罪,还是自己在这儿如法行持,他不知道,自己还觉得:是啊,我在利人。喏,毛病出在这里。假定他真正了解这个尸罗调伏的自性了以后呢,那看得很清楚。

所以最近经常有人……其实以前我也犯这个毛病,那时候我跟着我法师的时候,我常常说:“法师啊!现在这个时候你老人家不出来,你怎么可以啊!”他当年回答我的话,我一直不同意,现在我觉得很遗憾哪,我当年不同意的话,现在也用来回答别的同 (p216)学。这个道理是什么呢?他就是有的时候笑一笑“唉呀!”有的时候他就跟我说啊:“你慢慢地、好好地学啦!你学了一段时候再讲法。”我觉得我这么一番好心去劝他呀,大家这么诤论,你说这个、我说这个。我现在慢慢地真正感觉到了,这一点都没有错。不是说你就凭认得几个文字跟人家争辩,就算你百分之百有道理,你说对了,对方说:“我就是不理你,就是不听你。”你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那千真万确的事实啊,这世间状态如此啊!对不对?而是必定要什么呢?你自己内心当中你能够调伏了,那个时候看看这个情况,如果在适当的因缘,你还能帮助别人去,所以绝对不是认得一点点文字以后。那么既然如此,这地方就很明白啊,说你要想帮助别人,你能够把戒这样事情放在一边吗?所以他说“勤利他,当爱尸罗”,绝对不可以缓慢啊!这第一重要啊!

从这地方说,不管你自利、利他,这个总是第一个──谈佛法,戒一定是第一,不管是大乘、小乘。如果说你在这地方不谈,那我们不谈。当然了,这地方要注意哦!如果他播一点种子,他是一个菩萨心肠,他安住在菩萨律仪上头,他自己心里面非常清净,啊!那种人这是第一等了不起的人。我们不要从行相上面看人哦,我们不要听了这个东西以后,喔唷,然后这个也瞧不起,那个也瞧不起,我们就完全错了!反过来,我们懂得了以后,这个也尊重,那个也尊重,只有一个不尊重──我自己呀!我觉得我没调伏;说实在 (p217) 的,我现在只好关在这地方,因为我没调伏嘛!

再说,进一步说,就是那些人,他不一定真正地调伏,就算、就算不是真正地调伏,何况他真正调伏,就算不是真正调伏,他也把佛法的种子传播出去啊!现在我关在这里,我不能做,而他把那佛法的种子传播出去,那不是正好做了你不能做的事情吗?所以我还是很尊重、还是很感激、还是很佩服他啊!而我唯一应该做的只是什么?我看看我自己内心哦!这个很清楚、很明白,对不对?所以不管你站在哪一个立场上来说,你那个时候所应该注意的是:啊!要调伏自己,要努力地守护、防范。不过这里有一点,就是我们真正要开口谈戒的时候,这个要原则把握住,这个在任何情况之下,自己没得话说的,这个原则要把握住。

The《Compendium of the Perfections》 states: Those who strive to endow all beings
with the ornament of the perfect buddhas' ethical discipline, 
initially purify their own ethical discipline; 
With pure ethical discipline they develop powerful strength. 

【《摄波罗蜜多论》云:“若具正觉戒庄严,勤修一切众生利,先当善净自尸罗,发起清净尸罗力。”】

假定你要拿这个圆满正觉的戒来庄严,由于这个努力,去利益一切众生的话,那么那个时候要怎么办?哈!哈!要善净这个自己的戒,修习,然后呢产生清净的戒的力量。“清净尸罗力”,这个力是大得不得了哦!这个力真是大。

And also: If you cannot achieve your own welfare with faulty ethical discipline, where will you get strength for the welfare of others? Therefore, those who strive for others' welfare, do not relax their devotion to this. 

(p218) 【又云:“毁戒无能办自力,岂有势力而利他,故劝善修利他者,于此缓慢是不应理。”】

所以你一旦毁了戒,自己都保持不住,哪里还有力量利他呀!所以要好好地劝那些说讲利他的人:你要不利他则已,要利他的话,说这个地方马虎是不合理啊,绝对不合理啊!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这个清净尸罗力的一则公案:这个佛世的时候,有五百个罗汉证了罗汉果啰,喔唷,都是三明六通大阿罗汉。那个地方有个毒龙在那地方,大家以神通力,怎么也莫奈何,那条龙就是在那里不动。最后就来了一个比丘,那个比丘是很认真持戒的,他没有具三明六通哦,也不是大阿罗汉哦,就跑得来对那条龙说:“对不起,菩萨你让一让啊!”欸,那条毒龙就走掉了。哎哟!这五百个大阿罗汉是大为惊讶:以我们的这个神力都赶不走,他跑得来一句话,赶走了。问他说:“你大德修些什么啊?”他说:“我什么都没有。”“嗯,不可能!”最后他检查了半天,只有一样东西──于小小戒啊,最细微的戒,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哦!只要是佛制,哪怕一点点,那么认真持。嗯,这个我想大家都知道的。所以说明了这个自利尚且如此,何况利他。所以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即便做不到,但是我们至少应该了解这个根本在哪里,这一点在这地方我们应该认识的。

Moreover, such pure ethical discipline is based on the practice (just as prescribed) of what to adopt and what to cast aside. 

【如是能令尸罗清净,依赖于诸进止之处,如制行持。】

(p219) 现在我们要想净我们的戒的话,要靠什么?这不是你想一想就算了,你要去行持的呀!所以,欸,要看你呀、你的行为,该做的是“进”,不该做的是“止”。这个不管是进、止,或者说作持、止持戒当中──“作持”就是该做的去做,“止持”就是不该做的要止住它─一定要什么?“如制行持”。这个佛的教法以戒来分的话叫制教,大家晓得,这就是佛制定的轨则。其他的这个教法──化教这东西,其他的菩萨,乃至于化人啊、罗汉啊,那都可以讲的。制教,除了佛以后,没有第二个人,没有任何人能够讲,这么个严重法,所以它像国家的宪法一样。

你要想如制行持的话,对不起,你还必须要什么啊?如律应学呀!照着这个学的不是说文字认识,还要认得这个文字所指的月亮呀,它现在所指的这个月亮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心月,指的我们的身心相续。所以前面在共中士的时候告诉我们,学戒的时候,说你先不要谈戒,先谈犯因,换句话什么是错的,大家还记得吧!第一条是什么?无知──不知道,那个时候真正地学是要学这个,这是我们必定应该正确认识的,就是这样。但是下面所以刚才特别说这个话,所以这个知道不是知道文字。如果你学了半天知道的文字的话,那你完全错了!不知道文字啊,他还少一点口舌是非争辩,知道了文字以后,那个争辩是越来越多,是越来越错,不晓得错到哪里去了,所以这一点我们特别要注意!

This, moreover, depends on a strong and stable attitude of wanting to safeguard your ethical discipline. Consequently, develop a desire to safeguard your ethical discipline by meditating for a long time on the grave consequences of not safeguarding it and the benefits of safeguarding it. 

(p220) 【又此随逐猛利坚固欲守护心,故当久修,未护过失善护胜利,而令发起欲护之心。】

前面就是,现在我们了解说,这个戒的特质是这样,那么怎么样才能够如制,如佛所说的去做呢?这个要看我们有没有强烈的去持戒的这个,你有,它就做得到,没有就不行。所以这个就跟着──“随逐”就是跟着你这个猛利而且坚固的防护的心,不但坚固而且猛利,就这样。“坚固”是说别人都冲不破,“猛利”的话,你还有一股力量。有了这个,你就能够持戒,所以这个是推动我们的守护的心嘛,所以我们要久修,要经过长时候的修习。那么修习什么呢?就是说不护那个戒的种种的害处,以及保护戒的殊胜的利益。你对这个了解了以后,你内心当中说:啊,我一心一意要发起,一心一意要去做这个事情去了。

所以我们在前面布施波罗蜜讲完了以后,“摄义”的时候,为什么要引申前面那些道理?就刚才说的,这无非是让我们真正认识我们自己的心理行相。到现在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好处,跟以前不一样。以前讲很多道理迷迷糊糊,现在我们经过了道前基础、下士、中士以后,再讲,他所指的心理行相也就很清楚了。比如说我们刚才说,这个猛业成熟的状态,然后宿生造了以后,他世现行像梦,以及眼前当下任何一个境界现起的时候,我们这个等流的心识等等。欸,你处处地方就了解:哦!业的中心在哪里,然后呢要去防护是如 (p221) 何防法。所以它那个次第,从这个地方我们晓得:啊!这个次第的必然性。反过来说,当你学到以后的话,了解了更多,然后你回过头来防以前简单的时候,那就是轻而易举。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With respect to the first, the grave consequences of not safeguarding your ethical discipline, the 《Compendium of the Perfections》 says: Therefore, see the unbearable fright and eliminate even the smallest thing that should be eliminated.

【初者如前论云:“当见猛利大怖畏,可断虽小亦应断。”】

“初”是什么呢?就是先不护的、不护戒的种种的过失、患害,这个前面这个《摄波罗蜜多论》上面就说呀,说你应该见到这个的祸害。换句话说,你不持戒的这个可怕的地方,哎呀,这个是厉害极了!“大怖畏”,因为这样的话,所以你见到了绝大的怖畏,哪怕一点点哪,“可断虽小亦应断”。是呀!我们现在小小的,稍一做坏一点点,将来受绝大的大苦报;反过来呢,你努力地做一点点的好事是大安乐。现在先说那个可怕的那一部分。

Thus, once you are frightened by the grave consequences of your misdeeds, you strive to abstain from even the small ones. 

【谓由过患深生怖畏,虽于小罪励力断除。】

这个概念我们说得很多、很多,但是最重要的还要靠什么?平常我们多思惟。如果你不思惟的话,听的时候满好,听过了以后呢我们还在什么?还在一向的现行当中。这个地方我们马上就可以温习一下,这个现行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一向无始以来的习性,就宿生就是这样,前生就是这样,一直这样,所以它这个力量非常强,对不对?到了这里呢, (p222) 尤其是我们领会了这个戒法,如果到这种情况之下,你不拼命努力的,再也没有机会,这很明白摆在这里。如果说在这种情况下不努力,还让它再一增长的话,那完了!你没有增长,这个恶的力量你都防不住,再把那恶的力量一增长,你还有什么希望,对吧?这个概念清楚不清楚?

现在我们一般的情况之下,就像前面说叫你拿那个东西,你就说拿不动。拿不动,你总想办法去怎么样增加你的力量,减少你要拿的东西,那才可以。现在我拿不动啊,却是你就把这力量就浪费掉了。叫你搬那个石头,你搬不动,然后呢别的地方再搬几个石头来压上去,现在我们做这个事情的话,你有哪一天搬得动啊?你只有被它压死在那地方,永远不动,这个概念很清楚、很清楚,这样。

所以从前面而来,到这地方的任何一句话,这句话对我们的内涵,对我们内心上的策励,应该产生的功效是越来越深、越来越深。不过这个地方不是叫我们,喔唷,感觉到害怕为止。这个地方是要我们害怕的,害怕了有什么呢?欸,它却有一个很善巧的方法──欸,你不要怕呀,既然你怕你努力啊,努力你就把这问题解决啦!对、对、对!那么在这种状态当中,他就能够如理如法地行持,慢慢地减轻它了。所以这是告诉我们说啊,先要见到这个过患,然后呢努力思惟观察,当你最小起心动念一点点的时候啊,马上就得把它 (p223) 一下断除掉它,一下断除掉它。

这现在我慢慢地有了经验,慢慢地有了经验。是啊,这有的时候我经常到老和尚那里讨教他,他老人家的确了不起,就这样。欸,如果说你慢慢地、好好地努力的话,你会发现,当真正的这种这个烦恼现起的时候,譬如说你慢慢心平气和的时候,有一个境界引动你的时候啊,你不观察,它刚开始引动的时候你完全看不见的,你完全看不见。但是如果说你经过了思惟观察的话,到那时候你就很清楚、明白地,譬如说一个瞋相现起了,欸,你自己觉得心里面就,哦,一股、一股所谓火要冒起来了。欸,那个时候你只要有过观察,它一起来,你立刻察觉得到它,它马上啊,它就拿你莫奈何。欸,这个东西用功真妙啊!你立刻就保持你的平静,贪亦复如是。通常说起来,我的经验,瞋容易,要压伏那个瞋远比压伏贪来得容易。这个贪的这个力量,真实说起来,猛是没有瞋来得猛,但是那个劲啊,那非常大,非常大。所以你那个贪必定要有很努力地这样,它稍微一点点起来的时候,“嗯,来啦!”

但那个习惯难断哪,我可以告诉你们的经验,比如说很多这种瞋的境界来的时候,一看见的时候,当时,一下,然后心里面自然而然就很宁静,对于事情的观察、处理等等,自己会把持得很稳。如果觉得不对了,哦,离开一点,那时候自然很好。那个贪,我自己 (p224) 的调伏就不是这样,我一定要事先准备得很努力。比如说我欢喜吃一点什么东西,假定这么说啦,比如说饮食上面有的时候习惯的东西,我事前先想好,到了眼前了,然后堆在那里,嗯,看见它起来了,不要让它动。尽管自己觉得心里面满平静,对不起,口水就咕噜咕噜就在那里流。唉!所以我觉得这个习气啊,这个是潜意识里的,粗猛的是没有,细的啊那一点都没有动,这千真万确的。

现在这个地方我们根本动都没有动,自己还说得,唉,说大话,懂得很多佛法,我自己实在……。所以跟你们说,我在这里常常讲讲,心里面觉得:欸!我的眼睛为什么长到这里,那理由就在这里。等到你自己内心当中一观察的话,你就看得清清楚楚,你骗别人是非常容易,可是骗自己啊,就这么难法。但是你不认得它的话,对不起,你自己一天到晚被它骗,你根本不晓得,自己还觉得很有道理。所以这个佛法这个东西啊,就这么千真万确,而就这么现实摆在这个地方。所以下面说

Think as explained earlier about the grave consequences of the ten nonvirtues, the coarsest factors incompatible with ethical discipline. 

【尸罗障品其粗显者,谓十不善所有过患,如前已说当思惟之。】

你不是要观察那个尸罗的害处吗?哪!前面已经说过了,你要好好地去思惟。(音档中断)那么有这个过患推动,喔唷,千万不能害;下面呢又说它的胜利,说你犯了 (p225) 以后有这么大的害处,然后你守了以后有这么大的好处。

With respect to the benefits of safeguarding your ethical discipline, they are as explained earlier

【其胜利者前亦略说。】

前面也已经简单地说过了,总之我们真正开始的时候,第一件事情要认得它的特质是什么,然后呢认得了这个特质以后,一定把它那个好处、坏处对比得非常强烈。欸,你一定要想办法把那个强烈的状态在眼前现起,就在眼前的境界上面如果你能够体会到的话,你去持这个戒也好、布施也好,很容易、很容易!所以我上面一堂课特别地提出来,实在到这个地方,我不愿意像我这样一点点的穷人,这个发了一点小财啊,我以前常常跟你们说,不是发小财哦,有了个钱你把藏起来都来不及啊,拿出来啊这实在是大不智。所以常常这样多多少少说,因为我唯一的经验也只有这个,所以我只是告诉你们,你们真正地肯去体验的话,它这个力量的的确确就会这么大!你有了这个力量,平常你觉得持戒,或者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啊!那做起来自然就会那么轻而易举。不但轻而易举,而且做完了以后,你内心当中那个快乐啊,所谓这个清凉、解脱,那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没有一点点我们想像当中的。然后你有了这个经验,然后你看人家的话,你就看得很清楚。

其实看人家呀,我们不要说戒,别的事情也是一样。譬如说你今天我们大人了,然 (p226) 后回过头来看那个小孩子,哟,他那个小孩子,尽管他想掩饰什么东西,可是你看得很清楚,对不对?欸,所以那个世间的圣人,曾经说过这个话啦!说“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你只要观察、观察他这个起心、行为、开口,然后呢这方面的话,你就晓得他脑筋里动些什么了。所以“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他怎么瞒就瞒不了啊,瞒不了的啦!这样,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在这个下一次温习的时候,谈到《了凡四训》改过的时候,你们不是现在在看吗?他一开头的时候说,春秋诸大夫看人家的行为,然后臆测他的话,他就能够晓得他未来的祸福。为什么呀?嗯,就是这样。你心里上面如果说如法行持跟戒相应,他得到的一定好的,反过来是一定坏的,就这么现实耶!当你这个看到了以后的话,那我们要去持戒啊,那的的确确是轻而易举。不过这个时候还不够哦,还要怎么办哪?还要坚固、还要猛利,那是无有不成者。现在我们看那个胜利:

and as set forth by the glorious Aryasura in his 《Compendium of the Perfections》: 

【吉祥勇猛所说者,即前论云:】

那个祖师,就是引用的就是像论上面:

The divine substances, the resources of humans in which to delight, and
The supreme bliss and supreme tastes which are the wonders of the deities— 
Does anything more marvelous come from ethical discipline? 
Even the buddhas and the teaching arise from it. 

【“可爱天物及人财,妙乐妙味天盛事,由戒因生有何奇,当观佛法皆此生。”】

样样可爱的东西,从人间的种种资财到天上的那些,微妙的各式各样的好东西呀,种 (p227) 种的事情,无非都由戒而出生的,这有什么奇怪呀?要晓得整个的佛法都从戒,所以戒如大地啊,没有戒什么都谈不到,什么都谈不到,不管你说什么。

Furthermore, in dependence on ethical discipline your mindstream progressively develops; your training become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mahasattva bodhisattvas, who have a compassionate nature; and you attain the pure sublime wisdom that eliminates all the seeds of wrongdoing. 

【又由依此,能令相续辗转胜进,与诸菩萨大悲性者共同学处,永断一切恶行种子,得净妙智。】

由于依于这个戒,然后呢修学以后,使得我们的身心──这个“相续”就是身心,不断地辗转胜进。这个“辗转”两个字,反过来,如果在坏事情上头就变成什么呢?恶性循环。这一点大家注意哦!平常的时候我们处处地方都是这样,好的事是辗转地增长,坏的事啊恶性循环,的的确确有太多事情,它都会产生那个连环效果的,连环效果的。那么现在这个戒,你能够辗转胜进增上的话,再跟什么?跟那个菩萨的大悲性一起学。啊!是“永断一切恶行种子”,而得到最微妙的净智,这是根本。换句话说,从这个根本上面再增上的话,才能够圆满你的大菩提心,乃至于大菩提果,这个才是我们真正最好的庄严。所谓庄严的话,就是我们普通世间来说打扮、打扮啦,修饰、修饰啦!就这样。

When worldly ornaments adorn the very young or very old, they make these persons seem ridiculous and are therefore ugly. But no matter who has the ornament of ethical discipline—old, young, or in-between—it delights everyone; thus, it is the best of ornaments. 

【余庄严具太老太少,若着戴者成讥笑处,非为端严,尸罗庄饰,老幼中年任谁具足皆生欢喜,故为第一庄严之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