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55卷B面

(手抄稿 第二十册 p83)

能够把这个圆满的佛法,能够开出一条大路来。这个人是什么人?仁达瓦。他是无量通达无量教理、辩才无碍。不但如此啊,而且能够如理正行,都照着这个佛经祖论,而把这个里边的深奥究竟的意义,都能够抉择出来,所以能够使得一切诸佛菩萨欢喜,这么了不起的人,那是指这个仁达瓦。那么以他为主,宗喀巴大师就从他那里直接间接地学来了。所以就

p. 560 (5)

【顶戴彼诸尊长足尘。】

他最后又总的说明表示感谢,然后呢这个是回向;前面的是启请,现在是一方面是感念,一方面是回向。我们平常修学佛法的,都晓得前面是发的愿,到最后回向,一切都回向无上菩提,回向尊长、诸佛、众生,他也是如此。最后说出他自己,

【多闻苾刍修断行者东宗喀生,善慧名称吉祥,】

(p84)这是宗喀巴大师的真正的讳,讳就是我们中国啊,不敢直接称呼他的名字,就是名字的意思,对于尊长的尊敬的称呼。他真正的名字叫“善慧名称吉祥”,这个是他的名字,叫善慧名称。那么他生在哪里呢?生在东宗喀,这个是地点,就像我们现在称我们的祖师一样,不称他的名,而以这个地点来尊敬他,以一个地点来尊敬他。譬如说我们五祖,称他为东山法门,因为他在这地方;譬如我们称六祖叫曹溪,那是地方来尊敬他,是同样的都是这个里边;那么然后呢天台智者大师,因为他在天台山。所以我们尊他为“宗喀巴”,这个“巴”是那个地方的人换句话说,这个意思是这样。那么他是什么呢?多闻而修断行者,换句话说,闻解相应的一个学者。在哪里造的呢?

【着于惹珍胜阿兰若狮子崖下福吉祥贤书。】

惹珍寺,那个惹珍寺这个“胜阿兰若”,那个是什么地方呢?那就是当年啊,这个敦巴尊者迎请阿底峡尊者到了西藏以后,建立的这个一个传持阿底峡尊者正宗教授的根本道场。即他现在还是在这个地方,再把这个圆满的教法,经过了一番整理,适应当时的根性而建立的。那么本论啊到这地方,“《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十四》终”,圆满了!圆满了。

(p85)下面又说明这个本论是出处、来源、翻译,那个是这个法尊法师。法尊法师,啊!这个人真了不起啊,真了不起!他圆寂没有几年,只有大概以今年西历来算的话,大概五年吧,我也记不起来了。他走的时候真好啊!那个时候在大陆上面,经过什么样的斗争,啊!没有一个人不弄垮的,欸!他就是唯一的一个。不但他能够圆满地保持了这一身的外服,而且里边也是持得绝对清净圆满!居然没有被斗,这个是一个奇迹啊!他临终的时候啊,就这么一点没什么事情。他就像我们的慈航菩萨一样,他是不要求啊─慈航菩萨也是一样─他不要求往生。为什么?这种人都是高位的再来人,他的愿力在这地方,生生世世救大家。是啊,所以他的确觉得他……。

这一位尊法师啊,你们如果真正肯学的话,他有好多非常精采的那种书,一生就翻译这个,翻译这个。所以在我的感觉当中,近代的这个成就这翻译的,没有一个人能够超得过他的。啊!临走的时候,也是一点都没什么事情,那吃过了饭,然后呢就轻轻松松坐在那里,就闭上眼睛就走啦!就这样。没走了几年哪,不过因为在大陆上面,所以他们这个宗教活动是受到相当这个严格的控制。简单的关于这个《菩提道次第广论》,有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现在呢,我又下面要用我们中国平常所惯用的几样东西作为印证,来说明这个《菩(p86)提道次第广论》这本书的特质,以及其重要性。用的哪几本书呢?不应该说书,应该说用这主要的几个现在我们惯常用的所谓宗派,第一个是南山道宣律祖的所谓律宗,因为这是一切佛法的根本。那么其次呢就是净土,这是对我们现在来说最应机,而且它也含摄得最广。再下面呢就是天台、贤首,也就是《法华经》跟《华严经》两个来印证。

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印证呢?我要首先加一个说明。这个我在本论一开头的时候,曾经给大众说过,说我刚开始因为念佛而进去,又特别偏重于持戒,可是我到后来真正地对念佛跟持戒稍微有一点体验,还是学了《广论》以后。那么乃至于到以后有机会接触了这个《法华》、《华严》一点点以后啊,发生了很多特别的这个矛盾都无法解决,一直等到接触本论以后;接触本论以后啊,也可以说大致上面,或者拿佛法的术语来说,那个总相整个地都解决了。哎呀!那个时候自己觉得欢喜啊,觉得高兴啊!这样。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以后,到哪里这本书总归带在身边,不管你在任何情况之下,凡是佛法上的问题,乃至于各宗各派彼此之间,所不能解决的这个矛盾─说得更正确一点,就是我们修学佛法过程当中的那个障碍啊,都透过这一本论上面告诉我们这个确实的方法以后,圆满地指导以后才解决,不管是净除障碍也好,集聚资粮也好。

那么,不过在这个之前,我自己就碰见过这么一个困扰,所以这个地方也可以说一(p87)下。通常我遇见很多人,遇见很多人都有共同的,这也是我最初同样的毛病。人家一看这个人,“啊!这是密教的啊,好了、好了!”下面他就不谈了!实际上我当初的时候,也同样地有这一种误解,有这种误解,不过我比较幸运,总算很快地能够透过去了!一直等到我真正体验到了以后,才发现本论之美,所以我在介绍诸位这样圆满的教法之前,关于这一点我要说明一下。不但要说明,而且所以要用刚才我们说的所谓律、净、天台、贤首,也可以说包含了整个的我们中国所传的这个大乘的内涵,来介绍、来印证,经、论等等。

目前我们常常说的,谈到密教,也的的确确看见这个密教有很多地方乱。首先我们要了解啊,我们所看见的乱,这个不能代表它自己本身的错误。譬如说,现在有很多人冒了这孔夫子的招牌,跑得去专门骗人,你说这是孔老夫子的错吗?当然不是!同样的佛法里边也是如此,它不一定说抬着这个观世音菩萨,乃至于我们本师释迦世尊、阿弥陀佛,这不一定真实的这个内涵。那么我们唯一的去判别它的是非的话,应该了解它真实的内容,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密教里边,像其他的世间法一样,乃至于宗教一样,有它好的、有它坏的,而我们现在呢就它好的一面来说,就它好的一面来说。如果说在这一个方面,我们来好的上面,(p88)我们不必另找其他的很多根据,即是就这个本论自己来说,它到后面说得很清楚,说喏!前面这个基础啊,这是修学佛法的任何一个人的需要的。从道前基础开始,那个时候你还没有走上这一条路,那要一点什么样的准备;有了这个准备以后,然后呢所谓进入共下士道。这个共下士道内容,根本还谈不到真正进入佛法,那还只是世间的一个量则,所谓人天乘法。那我们虚大师啊,就把这个整个的佛教判成五乘,第一个就是人天乘,那只是人间怎么过得快乐一点哪!乃至于将来希望能够增上,生到天上去啊!平常我们常常介绍的,譬如说《了凡四训》等等,乃至于《感应篇》这一种书,都是介绍这一个。

更进一层的话呢所谓共中士道,共中士道这个内涵也就是,欸,虽然你在人世间能够一步一步地改善增上,可是这一个是暂时的,因为你终究脱离不了这个六趣的轮回,六道的轮回;而眼前就算你生到天上,寿命多少大劫,不过最后还要堕落。就整个的这个生死来说,从最开始无始以前,到将来无始以后,这是个无限。这个无限长的时间当中,你说短短的多少所谓劫,乃至于八万大劫,一比的话,也等于零;或者通常我们说的无限小,这个无限小啊虽然不是零,等于零。生到了非想非非想天,八万大劫尚且如此,而剩下来你还是要轮回六趣当中。欸!这个不究竟,所以说进一步,要彻底解决这一个痛苦。那么刚开始解决的只是跳出这个轮回,并不是圆满解决这一个痛苦,以及圆满所有应得的(p89)功德。在本论上面,算是共中士,那么在佛法里边呢?这个叫作小乘的。

当然中士当中分成两类:有一种呢智慧比较利的,有一种比较钝的。钝的那一种啊我们称他为声闻,说如果依三乘教法来开的话呢,这个叫小乘;那么智慧比较利的呢叫缘觉,三乘来开合的叫作中乘。现在本论当中说的共中士道,就包含了小、中这两类、这两类,所以你就看它的内涵来说的话,纯粹是这个两类。

再下面,所谓上士道,那个上士道才是真正菩萨道,或者是一佛乘的内涵。从前面一开头介绍怎么样进入这个上士道,以及上士道的所谓六度四摄,最后特别把止、观两部分,所谓奢摩他、毗钵舍那说明,这个是上士道。而本论这本书当中六百多页,那个前面全部都只讲到这里为止。最后剩下来还有一页了,他就说:欸!现在啊你们把前面这个共同的基础如果都做好啦,经过道前基础、下士、中士、上士─上士是所谓六度四摄,六度的话呢主要的是成就自己圆满,四摄是成就利他圆满─有了这个基础,如果你要快速地成佛的话,那么那个时候啊,你就进入这个金刚乘,金刚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密乘。

而介绍密乘它总共的只有一页,只有一页喔!真正说起来是一张,不是一页,是两页啦!那么难道这个两页就能见到金刚乘吗?当然不是!所以他下面说,你有了这个,那么你决定要趣入密乘了,要趣入密乘啊,好,那另外再来。所以从这个上面,我们就很明白(p90)地可以看得出来,这一本论的真正内容,完完全全只是我们现在所学的内容,对真正的密教的内容,也可以说一点都没有碰到,一点都没有碰到!

反过来呢,也可以说介绍了,整个地在介绍密教。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了解,这个佛法一定有它的圆满的次第,像念书一样,说我们现在念书啊,要把所有要学的,彻底地圆满地究竟学好,那么要经过几个步骤呢?那是幼稚园哪、小学啊、中学啊、大学啊、研究所啊,研究所还有什么硕士、博士,这样地一步一步地上去。所以前面那个小学、中学、大学什么等等,你也可以说它跟研究所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是也反过来说,你为了要真正究竟学圆满,那么那个时候你前面这东西,还是一点都不可以少的。所以也可以说,欸,前面这东西啊,整个地就在学研究所的准备啦!关于这个《菩提道次第广论》,对于密教里的位次来说,也正是我们刚才说的那个。

所以在这地方我们先要了解,原来啊这个是它前面的基础、它的共道。不过呢因为这个是一位密教的大师写的,所以我们对于密教的不了解,加上刚才看见这个密教的很多流传在世间,而这个世间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个是它根本错误部分。究实说来,根本不是密教,不幸地你把错误的东西作为正确的,而排斥了那个正确的内容,这岂不是一个最大的损失吗?这样。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地了解。

(p91)为了我们很多同修,真正容易接受、容易了解起见,我们还是啊不从本论的真实内涵开始。假定说,我们以本论的真实内涵一步步地学好了,我相信诸位有心学佛的同修们,一定都会像我一样的,无条件地说,啊!一定觉得这本书啊,不管你学哪一个,你会高高兴兴地、老老实实地捧着它,依次第修。可是实际上呢,因为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先入为主的观念,实际上也是我们平常的业力,那么我们所接触的就是啊不是这个密教的内容,说我们所接触的是禅、净、律等等,当然所谓这个中国所说的大乘八宗。那么这个密教本身,那当然是密教,实际上呢我们中国的密教跟那个西藏的密教,还是有一点距离的。不过既然我们在这里不是介绍密宗,这个我们就不谈,这个我们先不谈,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也略微说明一下,这个中国的密跟西藏的密的差别何在?

主要的呢,是我们说过大乘的这个几宗。大乘的八宗,如果把密拿掉的话,那么其他的剩下来的啊,我们也可以说所谓教下三家:天台、慈恩、贤首,这样;然后呢所谓这个戒是南山一宗,然后净土宗,然后呢这个禅宗。那么这个另外的这个,我想想看啊……那没什么关系啦!反正是加上密宗。密宗不摆在这个里边的话,那么已经啊包含了实实在在、完完全全都包含了我们中国的全部。喔!还有一个是三论宗,这样。那么这个三论宗,实际上到后来已经是啊,可以说跟那个天台大致都融在这个里边了。尤其是眼前,(p92)不过,应该这么说,当初的时候,很多人说三论跟天台很相似,不过现在呢,我们也了解三论跟天台实际上不一样。那倒没关系,因为三论正式宗的就是龙树菩萨这个主要的空宗的这个三样东西,而我们本论最主要的,还是根据这个来的。所以究实说来啊,也可以说我们把这个整个的大乘的这个几宗的内容,都包含在里头。

所以我说,我下面要用我们刚才所介绍的这个几本经,也就是说这个四家的不同的学说,在这地方特别来会通一下,让我们了解。让我们了解,说原来这本论哪,实实在在、真真实实地在介绍我们所要的东西。所以当你能够透过这样的认识,于是在任何一个角度上面,我们的这个障碍都除掉了!而里边还有一个特点,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哦,我想这个更重要的问题啊,还是不前面先去谈,等到我们后面引用这个,尤其是《华严》、《法华》这个两家的学说,以及这两个经典来印证的时候,自然而然会了解这个特别的好处。

这里我想首先要介绍的是关于南山道宣律祖的。这个为什要先介绍他呢?因为戒是无上菩提本,不管是哪宗、哪派,乃至于小乘开始,没有一个例外,没有一个例外,这个戒如果说你没有这个基础的话,根本没有佛法,根本没有佛法!不过呢,在我们中国南山道宣律祖,他是特别地精深地研究。实际上在我们整个佛法里边也是如此,说真正修行的(p93)时候啊,有很多人啊,对这个戒是有特别地是宿生的善根相应,所以他对这个开遮持犯是弄得清清楚楚。

普通一般在印度当年,印度当年,乃至于到了传到了我们中国来,是我们并没有什么专门立什么这个律一宗,只是在各宗各派当中,大家行持的基础是这个。那么,而有一些人,实际上就是大部分人,这个基础大概做稳固了以后,然后呢他上面求这个深入。在这种情况之下,普通的行持容或有很多地方不太清楚,那么通常有怀疑的时候啊,就跑得去专门请教那个律师,请教那个律师。

这个所以在印度当年,这个小乘里边,它本来因为是这个,就是所要学的、所要修的内涵比较来得少,所以对这个问题它不太大。那么到后来呢,慢慢、慢慢地,这个众生的根性慢慢地成熟了,大乘的这个教法渐渐地传扬开去了,所以它修学的方法是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当然有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有很多这个佛菩萨在这个世间,可是佛菩萨是方便接引,而真正修学的却是一般上去的那些众生。上去的众生,在胜解行地,乃至于在这个前面还没有正式,还没有正式进入那个胜解行地之前,在那个基础位上面,他是最重视要建立那个正确的知见。所以为了这个起见,他不是说全部的精神,“百一”(编者按:疑指百一羯磨。),非常地严峻地在这行持上面,所以这个基本的行持就不能(p94)乱。那么碰到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有不了解的话,那么就会有专门专精律学的那种大师,通常我们称他为是律师,跑得去要去请教他。所以这个是大乘教法这个弘化了以后的,一比较慢慢、慢慢的这一种趋势。

就像现在我们这个社会也是一样,当这个世间社会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慢慢、慢慢地这个文明越来越发展的时候,那个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细,这样。刚开始的时候根本不需要的,到后来的时候,就非要如此深细地来分开来不可。那么这个佛法啊,远比世法来得深、来得广,当然,这个特别指大乘佛法,所以这个时候也同样地,学律的人就有他的个特殊的,在这个整个的分工合作的这个社会当中扮演那个角色。所以到了我们中国来,就有这样的专门这个所谓律一宗。

这个时候,说因为他个人这个走的深广的路线,慢慢、慢慢地分工合作的关系,很多人就偏向于这个大乘的以后,对于这个戒,慢慢、慢慢地就松懈下来。上面的这种佛菩萨当然绝对不会有所遗漏;那么跟他学的大地菩萨,原则上面他也不会,也不会。至于说胜解行地菩萨,那是难免有所偏;而前面刚开始结缘那一些,那就不对啰!那他就会弄不清楚,就乱掉了!所以在我们南山道宣律祖的,他的主要的著作里边,他主要的著作就是所谓南山三大部,这个南山三大部就是《删繁补阙行事钞》,以及这个所谓《随机羯磨(p95)疏》,这个等等三本书当中。那个时候,他就特别地说明,说现在有很多人夸言大乘,结果不要这个戒了,不要这个戒了!那么他然后引证很多不同的那个大经大论来说明,说明说这个是不可以,不可以!

他所引证的是什么呢?他是特别地,我想在一般来说,这个诸位不大会注意这个问题,那么我在这里特别跟大家介绍一下。他在那个《行事钞》里边,不但是这个《行事钞》,那么关于南山一宗啊,我这里也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南山那个道宣律祖,到后来宋朝有一个元照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