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八十八卷B面

(手抄稿 第十一册 p267)

【故于自利且非圆满,由此利他亦唯少分,后佛劝发当趣大乘。】

前面所说的解脱,中士所说的解脱跟下士不一样。下士虽然眼前增上生─说这个眼前增上生,不是讲现世哦,一定是后世的。现世在整个的佛法当中绝没有这个,求现世快乐这绝没有,哪怕下士。所以说真正地讲佛法里的下士道,指什么呢?指求下世的,下一世,不是求这一世的。所以如果是贪这一世的话,那完全不是修学佛法,完全不是修学佛法,连它下士道都谈不到。那么下士虽然得到下一世的好啊,但是对不起,好了以后生了天,到最后又下去,又完了,这个会退失的。

中士里边所讲的这个解脱,都不退失的,所以不像善趣。但是尽管它不退失,但是呀!尽管它不退失, (p268) 他所断的过失以及所证的功德不圆满,只是很少地一点点。所以对于自利来说,不要说利他,连他自利是都不圆满。而利人呢?也有的,还是有的,少分。所以不管是在自利也好,利他也好,究竟地来说,要想自利一定要包括利他,利他一定是自利。真正圆满的,不管是自、他二利,这个分不开的。而且佛到那个时候,劝发应该走这个路,究竟圆满的路。这个“大”就是指究竟圆满的,前面那个不圆满的。

p. 203 (5)

Because of this, intelligent persons should enter the Mahayana from the beginning. 

【故具慧者,理从最初即入大乘。】

所以真正具有智慧的,能够明白事理,辨别得清楚的呢,一开头就应该走这个大乘。那么说:“欸,你得到了解脱,然后回过头来,不也满好吗?”是的,回过头来一定还可以走得回来,可是这条路啊,很迂曲、很远。既然你最后要这样去走上的,你何必走这个迂曲的路子呢?譬如说,我们很简单,说到正觉寺,一下去就得了嘛!结果你这正觉寺怎么走啊?你从那边,转了个大圈子,跑了个三天,跑到正觉寺,那你不颠倒吗?你干什么嘛你!那不需要,这不需要。这是所以我们真正有智慧的话,事情看得清楚的话,一开头就走这个。

As Aryasura's《Compendium of the Perfections》 (Paramita-samasa) says: Once you have abandoned forever the two lower vehicles, which possess no power to provide the welfare of the world, enter the vehicle which the Conqueror Sakyamuni compassionately taught - This consists only of helping others. 

【如《摄波罗蜜多论》云:“无力引发世间利,毕竟弃舍此二乘,一味利他为性者, (p269) 应趣佛乘由悲说。”】

这个二乘人,他虽然能够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对于别人哪,他没办法,他没有能力引发其他的人的好处,只是他在自利过程当中,他可以兼让人家得到一点好处。譬如他要修行,他要乞食,要去乞食,因为他证了圣果,所以送给他的人,可以得到一点福德,所以他叫福田,只是如此。而他并不是自己的自力能够帮助别人,所以这一个、这一种都不好。毕竟应弃,这个“毕竟”两个字─一定应该弃舍。那么怎么办呢?你真正要做的,是全部的精神都是利益别人,所以“一味利他”,这个才是大乘,这个大乘,这个大乘才是我们该走的。而入大乘之门,这是什么呢?悲心,现在我们要讲的就是这个。

And also, when people see that joy and unhappiness are like a dream, and that beings degenerate due to the faults of delusion, why would they strive for their own welfare, forsaking delight in the excellent deeds of altruism? 

【又云:“知乐非乐等如梦,见痴过逼诸众生,舍弃利他殊胜业,此于自利何精勤。”】

我们现在了解了,世间一切的行相,快乐的也好、苦的也好,不管它是什么,就像梦当中一样。所以不了解它的原因,是愚痴,因为愚痴产生种种的祸害,然后呢,遭到种种的苦恼逼迫。现在呢,见到了、见到了,所以啊不再走这个路,不再走这个路。所以一心只求自利,但是呢他并不修这个殊胜的利他的这一条路,专门忙这个自利他很努力,这个不好、这个不好。

When you see that beings have fallen, just as you have, into the ocean of existence and are stumbling, unable to walk in a safe direction, because the eye of wisdom - which distinguishes what to adopt and what to discard - for them is closed, it is not better to care for others and to strive for their welfare, you who are in the Conqueror's lineage? 

(p270) 【如是见诸众生堕三有海与我相同,盲闭慧眼不辨取舍,履步蹎蹶不能离险,诸有成就佛种性者,不悲愍他,不勤利他不应正理。】

那么就像前面我们修学过来,说见到一切众生,这个见到一切众生,就是从自己身上深深体验,体验到了以后呢,推己及人。这原来我是这样,我们周围的人啊,大家都是这样,都在这个三有的苦海当中,就正像我一样。为什么呀?啊!原来“盲无慧目”,这个是根本啊!那是无明,不了解得事实的真相呀!不晓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所以在这个里边哪,一天到晚,哎呀,跌跟斗啊!跑起路来,不能正规地走该走的路啊!因为这样,所以一直在这个生死的险恶道当中啊!现在我们了解了,真正要想成就的,圆满成就的,所谓有这种大乘种性的这种人,“不悲愍他,不勤利他”,不合理的。

我们自己在这个生死苦海当中看见:“哎呀!这个这么不理想啊!”由于这样见到这个痛苦,所以自己既然要出离,那么当然一定要推己及人。想想,世间的这么多人,对我有这么大的恩,我之所以有今天的话,都是靠他们。结果呢,你看见了苦了,自己一个人解决了,不去管别人,这说得过去吗?说不过去啊!说不过去啊!所以真正的,真正的,世间的人尚且不可以,何况现在修学佛法的人啊!自然而然,我们从这个上面会策发我们 (p271) 的大乘种性。所以凡是有大乘种性的人哪,不想救别人,这是不合理。不过在这个地方,要特别说明一下,这个利他,什么?你懂得怎么利他欸!这个时候才利他。你自己不懂得利他,藉利他之名,然后自害害人,这个不是佛法哟!这是我们把握得住的,这后面会详细谈这件事情。

That same text says:Why wouldn't anyone who is in the Conqueror's lineage and who works for the welfare of the world have compassion for those stumbling with their eyes of wisdom closed and joyously persevere so as to clear away such confusion? 

【即前论云:“盲闭慧目步蹎蹶,欲利世间有佛种,何人不起悲愍心,谁不精勤除其愚。”】

就是这个论上面的,《摄波罗蜜多论》又说:由于我们缺乏慧眼,在无明当中,所以一直在困顿当中啊!现在我们真正要想由于这一个感受,推己及人,要想利益一切世间,这一种种性的这种人,任何一个人有了这种情况的话,他一定会引发这个大慈悲心。在这种情况之下,哪一个人例外的?那换句话说,哪一个人都不例外的,一定精勤努力地,要把世间一切人的这个愚痴,把它净除干净,那么一起解决这个生死轮回的这个痛苦。

Here, you should use a great person's joy, charisma, and strength t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others' welfare, 

【当知此中,士夫安乐,士夫威德,士夫胜力,谓能担荷利他重担,】

前面说的这些道理,这些道理说……这个地方前面是指这一段话,《摄波罗蜜多论》,换句话说,这个士夫就是上士士夫。这个上士他的安乐,他内心当中所感受到的, (p272) 希望做的,以及他做了以后他的功德、威力,以及他殊胜的能力等等,在什么地方呀?“担荷利他的重担”,他能够帮别人忙,这个才是上士,这个才是上士。譬如说我们现在随便一般人吧,一个人自己觉得,哎呀!很神气!为什么你很神气啊?你比别人强。对!现在你比别人强在哪里啊?喏,你见到别人做不到,你能做到。可是如果说,别人做不到的是做坏事,你做到了,这有什么稀奇啊?不!欸,这个是好事,而且好事当中最究竟、最圆满的你能够做,那个真是好汉,这个才是上士。所以这个地方所指的,他的内心当中,因为做到了这个,所以他,啊!感到欢喜!然后呢,因为这样所以他的威德,所以他的殊胜的力量,都是从这个上面讲起的。

for focusing only on your own welfare is a trait shared even with animals. 

【唯缘自利共旁生故。】

如果你只管自己的话,对不起,那畜生也是一样。不要说得到人哪,普通一个畜生哪,它也晓得只是忙它自己的利益,这样。我们现在修学佛法的人,也只管自己,那岂不是白得了这个人身了吗?这个话我们要常常摆在心里面策励自己,常常策励自己!

Consequently, the fundamental orientation of a great person is to focus solely on achieving the happiness and benefit of others. 

【故诸大士本性,谓专一趣注行利他乐。】

那个就是大乘行者的心性,他专心一意地为了利益别人,这个才是他真正的好乐,他 (p273) 的意乐所在。

Candragomin's Letter to a Student (Sisya-lekha) says: Domestic animals eat a mouthful of easily found grass, and when tormented by great thirst, they happily drink water they find, Here, those who make an effort at working for the welfare of others do so out of charisma, joy, and surpassing strength. 

【《弟子书》云:“易得少草畜亦食,渴逼获水亦欢饮,士夫此为勤利他,此圣威乐士夫力。】

要晓得,说假定我们单单为了自己的利益,那么稍微呀吃饱了,那也可以啦!得到一点点,可以啦!那个很容易。这样的作法,那个畜生也是。啊,你稍微辛苦一点─嗯,实际上谈不到什么辛苦啦─那得到一点少少地吃饱了就好了。然后呢,嘴巴渴的时候喝一点水,那么就好啦!这个,这个不行、这个不行,啊,这个不行!我们得到了这个殊胜的人身,而居然只求这么一点点的话,那个不对。所以我们现在这个地方,真正地所谓作为一个士夫,像我们说:喔!我们是一个像样的一个人的话,应该怎么办呢?应该努力做的─勤利他,而不是得到一点小小的自己的吃饱穿暖,那就算!现在这地方的是什么呢?就是所谓得这个“涅槃城”,《法华》上面那个譬喻,不要自己觉得得到了快乐,欸,不是这个。

p. 204

The sun's great rays shine everywhere, traveling like a horse drawn chariot. The ground supports the world without calculating the burden. Such is the nature of persons of great capacity, who lack any self-interest; They are consumed with whatever brings happiness and benefit to the world. 

【日势乘马照世游,地不择担负世间,大士无私性亦然,一味利乐诸世间。”】

平常我们这个,这个走路的时候,是慢慢走,在古代呀,那时最快的是马。现在的走 (p274) 路,不是,不是自己慢慢地走,乘了这个马一样,这样地快。而平常我们自己的一点点的温暖光明,只管自己,现在不是,像太阳一样!普遍照一切世间,普遍照一切世间,这样地利人。那么为了要帮忙别人起见,要负担起一切利人的重担,这个负担的方式像什么?像大地一样!这个大地担任何─喔!你这高楼大厦它也担,你大如须弥山它也担,小草它也担,干净的东西它也担,最脏东西它也担,不管任何东西,我都一肩担起。他真正那个大丈夫,真正地算是一个人,应该怎么办呢?是“大士无私性亦然”,欸,他这个本性这样的。你所以做不到,为什么?还是为了这个“私”啊、“我”啊!所以实际上你真正地把这个拿掉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所以真正的大士,“一味利乐诸世间”。

One who sees beings tormented by the above mentioned suffering and who hastens to act for their welfare is called a "person of great capacity" and an "adepts." 

【如是见诸众生众苦逼恼,为利他故而发匆忙,是名士夫亦名聪叡。】

喏!像这样!是因为见到众生众苦逼迫啊,所以为了利益别人,然后这样地精勤,这个对了!这个就对了!这个才算是一个人,这个才算是有智慧者。

The same text says: Those who see beings disturbed by the smoke cloud of ignorance that enshrouds the world. Helplessly fallen into the blazing fire of suffering, and hastily make effort as if their own heads were on fire, and here called "great persons" and "adepts." 

【即前书云:“见世无明烟云覆,众生迷堕苦火中,如救头然意勤忙,是名士夫亦聪叡。”】

(p275) 上面就说明这个道理。

Therefore, the Mahayaana is the origin of all the good of self and others; the medicine that alleviates all troubles; the great path traveled by all knowledgeable persons; nourishment for all beings who see, hear, remember, and come into contact with it; and that which has the great skill-in-means that engages you in others' welfare and thereby indirectly achieves your own welfare in its entirety. 

【是故能生自他一切利乐本源,能除一切衰恼妙药,一切智士所行大路,见闻念触,悉能长益一切众生,由行利他兼成自利,无所缺少具足广大善权方便。】

所以这个地方,能这样去做的话,那么你呀利益别人,结果呢,自己的利益、别人的利益,一切的利乐的根本、根源从这个地方的,从这地方做起。所以能够除掉一切的不好的事情,得到一切圆满的好的事情。这个是什么─一切有智慧的人,任何一个所有有智慧的人,该走的这条大路,这条大路。在这种状态当中,不管你做什么,起心动念,“见闻念触”,在任何情况之下,无非是什么?能够长养一切众生,能够增长这个世间,尽世间一切人的利乐。你能够这样做的话,欸,“由行利他兼成自利”。妙咧!你的真正的自己的利益啊,就从这个上来的;反过来说,你要真正地自利啊,还非从这个上面做不可。所以说,你真正地完全利他,却是结果是利了自己;同样地,你要真正地利益自己,还必须从这个地方开始做起。那个时候圆满了,一点没有缺少,具足了。你这个时候,你才能够“无所缺少具足广大善权方便”,那个成就的时候才是佛。

One who enters it thinks, "Wonderful! I have found what I am looking for." Enter this supreme vehicle with all of the "strength of an excellent person" that you have. 

【有此大乘可趣入者,当思希哉。】

(p276) 居然现在有这样的一条路,啊,而可以走的话,我们想:“哎呀,真希有难得啊!”是嘛!本来我们一开头的时候,就见到痛苦的不可爱,就见到安乐的可爱,现在居然有这样地圆满的一条路─把所有的痛苦彻底解决,把所有的安乐圆满得到。而居然这一条路就是这么眼前哪,当然殊胜啊!当然我们要走啊!而且你不走,还真冤枉咧!结果呢,你总归还是要走,只是走了冤枉路啊!所以你一开头如果了解的话,一定从一开头就走这个路啊!

【我今所得诚为善得,】

哎呀!现在想到了,好啊!欢喜啊!这个别人求那个无价之宝,怎么找也找不到,哎哟!我现在得到了,真高兴啊!

【当尽所有士夫能力,趣此大乘。】

那个时候我们尽心尽力没有别的,一心一意做这个。

The《Compendium of the Perfections》 states: This supreme vehicle is realized by genuine wisdom. From it the omniscience of the Great Sage arises. He is like the eye of the world, his radiance like the rays of the rising sun. Thus, enter the Mahayana after you have developed great respect for it induced by seeing its good qualities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此如《摄波罗蜜多论》云:“净慧引发最胜乘,能仁遍智从此出,此是一切世间眼,具足照了如日光。”由种种门观大乘德,牵引其意起大恭敬,而当趣入。】

(p277) 那么还是引这个《摄波罗蜜多论》,这个就是大乘的特别的、特别的法门。那个由于这个智慧,而这个智慧才是清净的,才究竟地能够引发这个最殊胜的这一条大路。而一切诸佛的一切种智,也从这个地方出生的,这个才是一切世间的眼目,一切世间的眼目。能够破尽一切无明黑暗,照了所有的愚痴,把它解决,像日的光明。平常像灯,乃至于像月,像什么……那个一碰到日光,统统都隐蔽住了,这个才是我们该走的。

所以一开头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由种种门”,由各种不同的方法去理解、观察、思惟大乘的殊胜的好处,大乘的种种的功德。干什么啊?引发我们的意乐,使得我们对这个爱乐,然后呢,策发大恭敬心,一心求它,这样。这个本论真妙啊!从一开头到这里,它处处地方,一定拿这个主题,来开这个头,什么?说:这样做,不好;那样做,好!先把这个利害摆在这个上头,然后呢,策发我们的心意,有了这个心意,然后呢,真正地进入。

实际上呢,正规说起来,这个是一切诸佛的真正的善巧方便。所以佛经上面说,“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喏,在这个地方,看见没有?千真万确的。所以我们要懂得喔,这个“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的是这样,处处地方善巧。当你了解了这个,然后呢,你有追求的心;有追求的心,下一步才要找哪一个是正确的路子,这样步步上去的 (p278) 话,就没有问题。否则的话,你虽然见到了,你觉得:“啊,这个好!”但是因为内心当中,这种强有力的推动的力量没有,所以啊,说“好、好、好!”你也去跑,跑了两步觉得:“唉呀!这个,啊,很辛苦啊!”但是前者他有强烈的推动的力量,再辛苦,“啊!它有大利益!”有大利益的话呢,当然嘛,当然你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啊!他就成功了,他就成功。反之的话,唉呀!虽然一点点小小的,你就在那儿挡不住啊,那么你就完啦!

所以这个两句话,我们时时摆在脑筋里面,多对自己反覆、反覆地策励。如果我们自己眼前已经提起来了,那当然很容易善巧地来策励自己,万一不行的话,这是最佳方便、最佳方便。实际上反过来说,我们为什么提不起劲来的?就是陷在现在这种安乐当中,还有就是怕这个苦。当你能够如理地了解了真正的苦的行相,真正安乐的内容了以后,那个时候,你一定会把追求正法这个心意提起来。所以这一点,的的确确是我们修行人最佳的正对治,这个是所以讲到哪里,他总归会以这个来提醒我们。同时呢,我也时时把这个真正重要的内涵、意义,再重说一遍。继续下去。

【Training the mind in the stages of the path for persons of great capacity is presented in three sections: 

【由是因缘于大士道次第修心分三】

那么既然我们现在已经策发了这个,了解了我们该走的这个上士,那么这个上士道修 (p279) 行的次第,怎么样呢?分这样的几部分:

1 Showing that developing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is the only entrance to the Mahayana. 
2 How to develop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3 How to learn the bodhisattva deeds after developing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① 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② 如何发生此心道理,③ 既发心已学行道理。今初,】

第一个呢先说明,要告诉我们,现在你要进入大乘,那么大乘进入之门,大乘的根本,它的基础在哪里呢?是“发心”,就是发大菩提心,换句话说。喔!晓得了!那么怎么样去发呢?所以第二个,如何发此心,发那个大菩提心的道理。第三,“既发心已”,发了这个心以后,心是发了,你要去做呀,才能圆满哪!那个时候,讲那个修学的,修学的这个道理。现在次第说下去。今初 

Question: Given that you should enter the Mahayana in the above mentioned manner, what is the entrance? 

【◎ 如是若须趣入大乘,能入之门又复云何。】

喔!我们现在晓得了,现在要学大乘,那么进入大乘的门,从哪里进去呢?

Reply: The Conqueror taught that there are no Mahayana vehicles other than the perfection vehicle and the tantra vehile. 

【此中佛说二种大乘,谓波罗蜜多大乘与密咒大乘,除此更无所余大乘。】

在这个地方,佛讲的大乘,一共有两条路,一共有两条路。一条是平常所谓显教的,一条就是密教的,除了这个以外,再没有大乘了。他为什么这个地方要这样说一下?这句 (p280) 话有什么意义呢?前面已经说过好几次,这是个圆满的教法,他交代出来的时候,一定是一无遗漏。所以一开头的时候,因地当中没有一点遗漏,那么你果位上面,才能够究竟圆满。要不然你刚开始的时候,你觉得摸到了,实际上不圆满,摸、摸、摸、摸,摸到最后的话,得出来的结果是残缺的。所以他一开头的时候要特别点一点:现在你要进入大乘,整个的大乘,包含的内容就这个!换句话说,不管是显教、密教,再没有了。如果有的话,你在这儿讲了半天,还有遗漏,那这个讲了半天,就出了毛病了嘛!就这样。

Whichever of these two you enter, the only entrance is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于此二乘随趣何门!然能入门唯菩提心。】

是的,大乘一共分两个,一个是显教,密教。但不管你走显教大乘,或者是密教大乘,真正地能够进入的时候,这个进入之门却是一样的,什么?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就这样。由于这样的一个抉择,所以我们就晓得了,所以不管你将来走的方便是哪一个,只要你是大乘,对不起,那个真正的进入的门,它的根本在这里。这个,这个抉择非常重要的,这个抉择是非常重要的!前面已经讲过很多次,所以我在这个地方不去讲它,不再提它了。

Once you have generated this spirit in your mind, you are recognized as a Mahayana practitioner even though you may not have generated any other good quality. 

【若于相续,何时生此未生余德,亦得安立为大乘人。】

(p281) 你有了这个认识,然后呢,照着这个修学。在什么时候,在你的身心,相续就是身心,在你的身心上面能够生起这个,就是说大菩提心生起来了,其他的还没有,其他的都没有生起来。即便是其他的任何功德都没生起来,只要你那个大菩提心生起来的话,你这个就是大乘行人,这是大乘的行人。

When you separate from this spirit, no matter what other good qualities you may have - such as the knowledge of emptiness, etc. - you lapse from the Mahayana, falling to the level of a sravaka and the like. 

【何时离此,纵有通达空性等德,然亦堕在声闻等地,退失大乘。】

反过来,你什么时候一旦离开这个,所以换句话说,即使你发了这个心,离开了尚且如此,何况你没有发呢?所以什么时候你那个心里面,把那个大菩提心拿掉了,或者你离开了那个大菩提心,那个时候尽管你有很多功德,功德到什么程度啊?“通达空性”,喔!你就算大彻大悟了,对不起,这个还不是,你还是堕在声闻地当中,你不算大乘,又退、又退,又退心了。

This point is taught in many Mahayana scriptures and is also proved by reason. 

【大乘教典多所宣说,即以正理亦善成立。】

上面这个,很多的大乘经典上面,都说得清楚,所以这个地方呀,特别说明一下。“大乘教典多所宣说”,这个就是大乘的教典。所以谈到这地方,关于这一点,有的时候,南传的人容或跟我们彼此意见不同,这个我们不必多提。因为他们的观念当中,他所(p282) 接受的只是小乘的。所以个人的认识不一样,那个没什么好谈的,千万不要诤论,这一点注意!只是我们自己今天有这样的殊胜机会了解了,一定要把它这两个的内涵,差别在哪里……。当然你一样地可以选小乘的路子,绝对这是个人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