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八卷B面

(手抄稿 第一册 p249)

这个地方说明,小乘尚且这样,何况大乘。本来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的,更说明这个基础,直通到最上乘,没有一个例外的。所以佛真正的正确的教法,分起来就是两样东西,一个教、一个证,除了这个没别的了。那么这两样东西是什么啊?

p. 13 (5)

The scriptural teachings determine the way that you take the teachings in hand, the procedures for practice;

【教正法者,谓是决择受持道理修行正轨。】

“教”是什么?就是来分别、说明、解释什么是你该做的,什么你该舍的,怎么样去修行,修改你以前的凡夫的行为,变成功跟圣人相应的。你了解以前错的,现在认识以后对的,照着去做。虽然了解了,心里还是习性很重,那个时候你照着,这个叫作修行啊,这个才真的修行啊!那么我们说,这样说起来难道你这个拜佛不是修行?拜佛当然修行。为什么拜佛?因为平常以前,你把那个我看得最大,现在晓得:哦,这个是最糟糕的事 (p250) 情。所以你把自己看得最低,所以要拜佛。念佛呢?因为你平常念的都是烦恼,现在这个不相应,所以你要念佛。所以我们把握住这个原则,没有一个不是修行。

固然在这种状况下,拜佛、念佛当然是修行,离开了佛堂,不拜佛、不念佛你也在修行啊!假定你把握不住这个重点的话,对不起!你现在固然不在修行,你在这拜佛、念佛也不是修行!所以这祖师给我们说:“你假如真正心里不相应的话,你头颅磕破也徒然哪!拜佛,这个徒然没用啊!如果你不把握住这个原则,你去念的话,你念得喉咙喊破也徒然哪!”不是很明白吗?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告诉我们,这个先要告诉我们,你懂得这个道理照着去做。然后呢?既然懂得了,

the teachings as they are realized are your practice of these procedures in accordance with how you have already determined them.

【证正法者,谓是如其前决择时,所决择已而起修行。】

就照着前面告诉你的道理,然后你照着这个懂得的道理,照着去做。所以,

Thus, these two serve as cause and effect.

【故彼二种,成为因果。】

所以这两者之中,是互为因果的。教是因,有了这个正确的认识,结那个证的果,结那个修的果;然后反过来,修是因,证得那个证果的果是果,这个次第必然的。必然是 (p251) 由于教理的认识,照着教理的认识去做才能够修行。也许在这个地方大家问了:“唉呀,那你这样说的话,你跑到庙里就是讲那个规矩,这个道理我也不懂啊,你这个先不要跟我讲这个道理。”这个有它的原因在,因为等到你进来了以后,把那个规矩讲清楚了再修的话,那不可能,不可能!可是至少有一个这个现象,这个很清楚,你跑到庙里来你已经有这个心—我要修行,或者说,啊,晓得这个好的!这一个地方,因地当中已经说,那世间的不好,这里来好。既然世间的不好,这里来好,当然你要拿掉世间的那个,到这里来学。再说,等到你样样懂得了以后去做,做不到,那个时候太晚了。虽然你懂了,万一两脚一伸,完了以后,你懂了这个没用,变成了三世怨,那很可惜。

所以进来的时候,已经有了这个认识说:我世间的认识不行的,要去听善知识引导。这个本身就是最佳引导、最佳做法。究实说来,究实说来,等到你真正懂了以后再去做,世间没有这样的事情。难道你懂了这个饭以后你再吃吗?难道你懂得了空气以后你再呼吸吗?难道你懂得了这个妈妈以后,你再让她来养你吗?天下的事情就这么简单!对不对?喏,所以这个一点都没有说乱来或者迷信的成分,是绝对合理的,这个我们要了解。倒是我们愚痴,而是我们的执着,大家想想看对不对?这么简单。

所以我们现在了解,哦,原来是这样啊!教、证。所以尽管你还没有懂得道理,而 (p252) 跑到庙里说,这些庙里你信得过的法师告诉你怎么做,这个正是。你听他讲嘛,然后照着他去做嘛,这还不是仍旧是不外这个教证二量在里头,一定这个次第!然后当你行持的时候,你慢慢地从验证当中对这个教也加深认识,当你教加深认识,你的行持也加深认识,这个彼此有互相增上的。所以真正说起来,这个教、证不是截然的两回事情—教,完了以后证,不是的;教多少,证多少,慢慢地向上。就像我们念书一样,在小学里面,你慢慢地一步、一步上去,一步、一步上去,是不断地在教、证、教、证当中。我们在小学里面老师告诉这个一,一加一等于二,你回去演习,因为你演习了以后,你可以念二年级,所以你对那个教是越来越认识,然后你这个证是越来越深入。每一个地方这个次第这么清楚、这么明白。继续看文,“故彼二种,成为因果”。下面,

For example, it is like showing a horse the racecourse before you race. Once you have shown it, you then race there.

【如跑马时,先示其马所应跑地,既示定已,应向彼跑。】

就像跑马一样,先告诉你怎么跑,告诉你了,照着去跑。以我们现在来说开汽车一样,拿了个地图告诉你怎么开,然后呢?你去开。

It would be ridiculous to show the horse one racecourse and then race on another.

【若所示地是此跑处而向余跑者,定成笑事。】

如果告诉你向这边跑的,刚讲的时候,等到你真正跑的时候另外一个方向,那是开玩 (p253) 笑。像我们开汽车,现在说你要到哪里去啊,看那个地图,看完了半天真正开车的话,反方向走,那你这个地图看它干什么啊?那不是颠倒吗?经、论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样,就是这个样。同样的道理,譬如眼前我们来说,跑到寺院里面说,既然你想来修行的话,跑到寺院里面,哦,这个法师、师父告诉你怎么做,你歪起了头:“我要这样做!”那你不必跑到庙里来,这个很明白,同样的这个道理在。你可以说明,这个什么,那么然后呢解释清楚,这个是应该的。这概念我们要很清楚、很明白地认识、了解。

Similarly, why would you determine one thing by means of study and reflection, and then, when you go to practice, practice something else?

【岂可闻思决择此事,若修行时修行所余。】

哪里说,听的时候听这个,然后呢思惟的时候思这个,这个闻、思本来就是讲教,然后修行的时候修别的?不可以!就像那个跑马一样,就像那个开车一样。

In this vein, the last of Kamalaśīla's 《three Stages of Meditation》 says:

【如是亦如《修次第后编》云:】

就像那个《修次第》那个编上面说,这个是告诉我们修行的一个重要的教授。

Further, what you meditate on with the wisdom arisen from meditation is just that which you know with the wisdom that has arisen from study and reflection. You do not meditate on something else. This is similar to how you show a horse a racetrack, and then race it there.

【“复次闻及思慧之所通达,即是修慧之所应修,非应修余,如示跑地,而应随跑。”】

(p254) 这个修行的次第,第一个,从善知识那里干什么?听闻。听闻了以后呢?如理去思惟。等到你思惟了以后,你决定了解他所讲的是什么。然后呢,把你的思惟通达、决定的,照着这个去修。所以你修,就应该修你确定认识的那一个部分,这个才是道理,而不是别的。这个概念我们本身很重要,绝对,绝对不可以跑错!就像上面所说那个跑马那个公案。

Thus, these instructions include, in complete form, all the key points of the path from the scriptures and their commentaries

【如是由此教授,能摄一切经论道之枢要,】

由于这样的这个完整的教授,这样才能够把所有的一切经论的宗旨、宗要都得到。所以说,第一点得到了,第二点那就是贯摄起来了。第一点是一切的经论都是,然后呢,为什么你得不到?因为你自己的条件不够,如果得到条件够的人解释说明了以后,就这样的好处。然后你这样的,现在有下手之处,将来走上去的,步步直路,很快圆满。而这个内容是什么呢?内容他就下面细列:

— from how to rely on a teacher through serenity and insight.

【于从亲近善知识法乃至止观。】

这个就是真正我们修学的次第。修学的次第第一步—亲近善知识;“止观”就是你修的时候,最后的修一定从止、观两样东西结果。

They then lead you through concise stages of practice in which you engage in stabilizing meditation on that which requires stabilizing meditation, and you analyze with discerning wisdom that which requires analytical meditation. By doing this, you will understand that all of the scriptures are instructions for practice.

(p255) 【此一切中诸应舍修者即作舍修,诸应举修者即以择慧而正思择,编为行持次第引导,故一切圣言皆现为教授。】

那么照着这个次第,那个地方应舍修就舍修。什么叫“舍修”呢?就是不要做的,而这个不可以,不要做,要舍掉它。“应举修者”的,就是这个该做的,你要就去做。那么该做的还要什么?舍修很简单,你就舍掉。实际上舍修,还是要经过你的智慧的抉择,那个时候才舍得掉,要不然心里面还牢牢保着那个,“唉,这个我觉得这个好!”这个样子就舍不得。你没有智慧的抉择,不能如理地认识取舍,舍也舍不掉,提也提不起。说前面叫我们舍,后面叫我们提,应该要努力去做的,那么要“择慧”—观察的慧,正确地思惟、观察。然后把认识的,编一个行持的次第,来引导我们一步、一步走上去,从凡夫第一步到圆满成佛,没有一点遗漏。在这种状态当中,所有的圣言、经教都眼前是最佳指导。

Otherwise,

【若不尔者,】

假定你不走这样地圆满、正确的路子,

you will spend your entire life without discerning wisdom, practicing just some incomplete portion of the path and not the complete corpus. Thus you will not understand that the classic texts are instructions for practice, but you will abandon them, seeing them as merely promoting superficial knowledge and eliminating others' misconceptions.

(p256) 【于非圆满道体一分,离观察慧虽尽寿修,诸大经论非但不现为真教授,且于彼等,见唯开辟广博大外解,而谤舍之。】

如果你没有正确的认识,把握不住这个圆满的原则的话,你就会对于不圆满的道体一分,它不是说外道,它还是道,可是呢?这个是一部分,而且这个一部分是不圆满的,一部分一定不圆满。像我们现在房子一样,你说这个柱子是不是房子?当然是,然后你把持抱着这个柱子,我说就用这个房子,你行不行啊?没有这个可能耶!这个非常明白!你开汽车拿这个轮胎,你说这个就是汽车了,这个不但不能开,你到哪里是个累赘呀!不过这个是笑话,当然我随便强调一点。

我们晓得在这种情况之下,你牢牢地把住这个,“离观察慧”,然后呢你又没有正式的那个思惟、观察—这个才是真实的智慧—在这种状态下,“虽尽寿修”,你忙了一辈子还越修越远。诸大经论不但不现前真的教授,而且你觉得:啊,这个是外面讲讲的!这是你自己走错了。所以刚才这个,两个似笑话一样的这个举例也是如此。本来这个房子住在那里又舒服,冬天嘛不让你吹风、着凉,夏天嘛是不让你晒太阳。现在你抱着一根柱子的话,累嘛累得个要命,冬天嘛照样吹得个要死,夏天嘛热得要命,就是这样。所以你(p257) 弄错了呀!同样的这个地方,说你因为把握不住,所以你觉得这个经论不是真实的教授,那都是讲讲说说的,于是你就毁谤它,舍弃它,毛病就来了!

It is evident that the topics explained in the classic texts are, for the most part, only things that require analysis with discerning wisdom

【现见诸大经论之中所诠诸义,多分皆须以观察慧而正观择。】

眼前当下,极大部分的经论当中所说明的道理,都要用思惟、观察这个智慧,去如理地辨别邪正,是这样的。

If you cast them aside when you practice, then how can you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that sees them as the supreme instructions?

【此复修时若弃舍者,则于彼等何能发生定解,见为最胜教授。】

万一你没有这个认识,把握不住这一点,那么对于这个经典,你就没办法产生确定的认识。因为你修行不要它,不要它当然不会说:“啊!这个是最胜的。”根本用不着!在这种状态之下,请问,还有谁能给你最佳指导?真正我们修学佛法的人晓得最佳指导是佛,现在佛讲的经论是没有用了,请问:佛以下的人反而有用吗?所以在这种状态之下,我们不应该学佛,说:“我学某人啦!”这个才对呀!现在你既然学佛的话,这个明白有问题在里头啊!这个下面说:

p. 14

If these are not the supreme instructions,

【此等若非最胜教授,】

(p258) 假定说前面那个佛所说的、大菩萨说的经论不是最胜教授,请问:

then could you find a master whose instructions surpass these?

【谁能获得,较造此等尤为殊胜教授论师。】

还有谁能够找到比这个更好的这种大论师?没有了。所以说不可能,不可能。这个是错误。

Therefore, when it becomes clear to you that the profound and vast scriptural collections along with their commentaries are instructions for practice, you will quickly understand that the classic texts of the profound tantric collections along with their commentaries are also instructions for practice. You will then become certain that they are the supreme instructions.

【如是若能将其深广契经及释现为教授,则其甚深续部及论,诸大教典,亦无少劳现为教授,则能发起执持彼等为胜教授所有定解,】

反过来,走对的方向,你能够把这个最深的契经,就是深广的经典,觉得:啊!这原来是眼前我们最好的教授。那么在这种状态,那么其他的更深的,不管是显教、密教、经、论,种种的大教典,你不要太努力,都了解它真正的精要。在这种状态之中,既然这是我们修持最好的精要的话,你就会把它看得非常恭敬。就像寻宝那个地图一样,让地图丢掉了,对不起你这个宝贝就找不到耶!那个时候你绝对不让人家拿掉。就算你记牢了,丢掉了,被别人家拿去了,别人先捷足先登哪!这很清楚、很明白。在这种状态当中,

You will completely overcome the misconceptions that consider these tantras to be only teachings that should be cast aside because they are not actual instructions for practice.

【能尽遮遣妄执彼等非实教授,背弃正法诸邪分别罄无所余。】

(p259) “罄无所余”!所以,你把握住这个重点的话,那么这个前面的毛病就没有了。前面那个毛病是什么啊?因为你不认识正确的教授,所以说这个大经大论不是真实的教授;结果这样的话,你是毁谤、背弃正法,这种都是错误的邪解、邪分别。那种东西都一点都没有了!所以现在我们真正要去掉的,不是说不管什么分别都要拿掉,是错误的分别要拿掉。所以现在祖师们动不动教授你不要分别,是因为我们现在动不动都是错误的分别,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里头,这是一个真实的原因。这下面会详细地告诉我们,详细地告诉我们。那么这个是第二点,第二点。那么第三点,

C. The greatness of enabling one easily to find the Conqueror's intent.

【◎ 易于获得胜者密意者。】

是,前面所告诉我们一切教授,都是成佛的必要的条件,那么第一步。第二步呢,了解了这个的话,不但是我们必须要的,而且你眼前就能够指导我们,所以都派上用场。不过这个同样的派上用场当中,你自己去摸,往往摸了半天,很辛苦。就算你摸到,也很辛苦,万一摸不到,麻烦!现在有了这个善知识精要的教授的话,你很快、很容易得到,这第三段。看文:

The classic texts—the scriptures along with their commentaries— are the supreme instructions. Yet, even if beginners—persons without extensive training—delve into them, they will not discover their intended meaning without depending on the personal instructions of an excellent being.

【至言及论诸大教典,虽是第一最胜教授,然初发业未曾惯修补特伽罗,若不依止善 (p260) 士教授,直趣彼等难获密意。】

是的,佛所说的经以及诸大菩萨造的论,当然佛也有讲的论,虽然是最殊胜的、最好的教授。但是对我们刚刚修学的“初发业”,就是初初修行的人来说,还没有净除罪障,还没有积聚资粮,还没有习惯走修行这条道路那些人—补特伽罗就是有情—如果不依靠一个真善知识的教授,自己的力量直接去找的话,它的真正的意趣,得不到。就算你能得到,下面说:

Even if they find the intended meaning, their search will require a very long time and a great deal of effort.

【设能获得,亦必观待长久时期,极大勤劳。】

就算你能得到,也必须要经过很长的时候,吃了绝大的苦。我们往往是这样,人家说,不相信,等到你自己吃了大苦回过头来,“唉呀!就是这样。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但是,这个不冤枉哦!我们人就是这样。就怕你跑到了那个时候,回过头来还不反省,那就麻烦了。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呢,你头上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吃一些冤枉苦头,多吃了几次,欸,聪明人就不,下次晓得不必样样东西自己去闯。自己闯不透,很多东西就想办法找善知识,那个时候你下面就省很多气力。说,反过来,他能够依止。

However, if they depend on the personal instructions of a guru, they will easily come to know the intended meaning. These instructions of the 《Lamp for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 will readily bestow certain knowledge of the key points of the Buddha's word and the treatises.

【若能依止尊长教授,则易通达,以此教授,能速授与决定解了经论扼要,】

(p261) 因为这个地方这个教授,能够以最快速、正确的方法告诉你:哦,经、论上面的精要何在!

I will explain at length how this is done in the appropriate sections below.

【其中道理于各时中兹当广说。】

上面就提出来,下面的整个本文就是说这一点。所以我们只要照着这个文一步步下去的话,质、量、次第,每一个部分,这么个好,这么个好法!你如果说能够跟它相应的话,你跑到哪里,就成就到哪里,譬如说我们说学净土的,他去什么地方,你这个时候就可以。然后呢这样可以去的是下品的,再上去的是为什么中品的,为什么上品。参禅、学教没有一个例外,它这个次第。因为这个是什么?共基啊!说得很清楚,显密的共基。

真正说起来,这本书里边,密教,跟密教的真正不共的内容,一点都没有。而是什么啊?大乘必须经过的跟密教必须经过的,完全共同,所以实际上,这个才是我们学本论的……我已经说过,我们现在大部分来说,最好的法门,也唯一的法门—念佛,这老实不客气。但是我们绝对刚才这个毛病不要犯哪!念佛,别的都不要了。我们就在这个理由上面,最佳的念佛的指导在这里。如果你参禅,欸!一样的。如果说你的的确确有大根性,你说我要学佛,那你要爬上去,这个共同的基础还是这里,那个在下头。我们现在看最后 (p262) 一条:

D. The greatness of enabling one to refrain automatically from great wrongdoing.

【◎ 极大恶行自行消灭者。】

它不但正面有这样的功效,还有平常我们要净除罪障是难之又难,它现在不要你这么难,它自己消灭掉了。在还没有说这个本文之前,我们大家晓得“忏悔”,说这个忏悔要得到净罪相以后才算。这个《梵网经》上面说得很清楚,以及天台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乃至于《小止观》上都说清楚,很多地方都讲这个。那么《准提陀罗尼》当中也说,你要去忏悔,要得到什么啊?要得到忏悔的清净相—晚上做些什么梦;如果你定,定中应该有什么净相;乃至于你平常,说外善根发相,内善根发相,你有这种。

所以我们祖师当中有一位蕅益大师,大家晓得,这是好了不起的人。他因为这个研阅佛法的关系,觉得说:现在这个真正的得到的真实内容不容易啊!这个戒啊,这个戒体得不到。所以就照着这个《占察善恶业报经》的办法,拜那个“占察忏”,一直拜到几岁啊?四十九岁。四十九岁?四十七岁啊?总是这两个当中。你看他二十几岁就出家,然后花了这么多年代,然后什么?清净相、净罪相。喔唷!所以那个罪障一旦在这个地方,你要把它弄干净是难哪,难极了!你要没有弄干净的话,对不起,这个佛法业果之间的话, (p263) 是一点假不来的,一点没情面的,你就得受这个罪呀!

而现在呢,欸,它不要你花这么多辛苦,它自己就消灭掉了。这个好处不得了地大!这也为什么在经论上面,处处地方说明,有了善知识的依靠的话,啊!沾太大的光,讨太大的便宜,乃至于像善财这样一生取办。这个道理是有它特殊原因的,有它特殊原因的。在这个地方,我们虽然说不一定,尤其是我觉得:的确要学净土,但是其他的各宗各派的很多祖师的传记,值得我们参考的。谈到这里,有一本传记值得看一看,《密勒日巴尊者传》。他呀也没忏悔,也没有什么,就因为跟着他的老师,被他的老师磨折得千辛万苦,最后不但所有的罪恶统统净除掉了,而且达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值得作为我们的参考。现在我们看本论是怎么消灭我们的罪业的:

The Lotus Sūtra and the Chapter of the Truth Speaker explain that all of the Buddha's word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each methods for becoming a buddha.

【如《白莲华》及《谛者品》宣说,一切佛语,或实或权,皆是开示成佛方便。】

这个引经上面,经上面告诉我们。这个《白莲华》就是《妙法莲华经》,它说所有的佛讲的话,不管它实,或者权,实际上呢,佛一定是应不同根基的众生,说不同的法,一定的。所以有的是权,有的是实。什么叫“实”?就是说如理地、全部地显发出来。什么是“权”?慢慢地接引你。就像那小孩子一样,刚开始进入小学幼稚园、一年级,这个 (p264) 教的书、教的内容,不是马上可以叫你发明,或者做什么的,这个叫“权”,权宜之计。当你一步、一步地上去,到最后,你行了。那么这个,必然需要的,这个都是最后走到成佛的方法。其实就算拿那个刚才的比喻来说,你说一个小学生,你能够把大学的东西教他吗?对他来说也只有小学。当然,佛是个三界导师,他一定能够了解我们的根性,所以他用的方法,绝对正确。所以我们能够毁谤他吗?这个一点,务必要注意!

There are those with misunderstanding

【有未解是义者,】

有的人不了解这个。

who hold that some teachings are methods for becoming a buddha and some teachings are obstacles to becoming a buddha.

【妄执一类为成佛方便及执他类为成佛障碍,】

因为有一些人不了解这个真实的佛说的意趣,所以他的邪妄的执着,说这一个是成佛的;这个不对,是障碍的。

They then differentiate the words of the Buddha into good and bad, reasonable and unreasonable, and great and small vehicles.

【遂判好恶,应理非理,及大小乘,】

所以他觉得这个是好的,这个是坏的;这个是合理的,这个是不合理的;这个大乘,这个小乘。不过说到这里,他有一个问题了:“欸,好像他这个上面教示我们,大乘也不 (p265) 要管了,小乘也不要管了。”好像这样!不是这个意思。祖师们所以把佛的经教,判教说大乘、小乘,乃至于大乘当中还要判,这个通教、别教、顿教、圆教,他这个为什么?告诉你这个次第的必然性。你认识了、了解了次第必然性以后的话,你才不会是此非余。不会说我这个对,他这个不对。你晓得:喏!佛接引人,有这样的方法一步、一步上来。既然你要学佛的话,将来都是你必然须要学的。现在我刚开始发大乘心,行的时候,是,一下不必广学,但是你将来自己做到了,要救人的时候,你还得广学,这不是很明白吗?我们怎么可以毁谤它?所以祖师判这个是这样的。现在他这个地方说的是:我们不了解、我们妄执,才说:“哦,这个大的好,这个小的不好。”反过来也是如此。这非常糟糕,非常糟糕!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说大的嘛,

Finally, they hold that some teachings are to be cast aside, saying, "A bodhisattva should train in this and should not train in that." Thus, they abandon the teachings.

【谓其菩萨须于是学,此不须学,执为应舍,遂成谤法。】

说:菩萨要学这个;喔,这个不可以!那毁谤它。

The 《Sūtra Gathering All the Threads》 says: Mañjuśrī, the karmic obstruction of abandoning the excellent teaching is subtle. Mañjuśri, whoever distinguishes some of the words spoken by the Tathâgata as good and some as bad abandons the teaching.

【《遍摄一切研磨经》云:“曼殊室利,毁谤正法,业障细微。曼殊室利,若于如来所说圣语,于其一类起善妙想,于其一类起恶劣想,是为谤法。】

就是这个很容易。说这个经上面佛告诉文殊师利,这个谤法这件事情,很细微的,我 (p266) 们现在粗心大意,不大容易看得出来。假定有人这么说,说:“这一个是好,这一个是下劣的。”你有这种念头,对不起,就是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