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59卷A面

(手抄稿 第二十册 p189)

刚才我们这个回过头来,再运用十二因缘当中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这个十二因缘讲前面所谓无明、行、识,那个识的种子它是不是很快地感果啊,看你是不是相应的这个助缘加强它,使它成熟。如果你没有后面的这个缘去成熟它的这个因种啊,它将来不会感果的。那么然后经过很久以后,它要感果的时候,还是要有这个助缘把它辅助成功。所以平常我们说种一个善法种子,那个善法种子的因,如果说你不拿跟善法相应的,继续不断的这种正知见、如理行去推动它的话,它永远就停在这里,乃至于停无量无边劫以后。可是它种下去以后迟早会的,所以以后还是要会这个因缘启发,还再成就。这是我们讲前面为什么有的人慢,有人快。那么快的原因呢,就是他能够听从善知识正确的指导,而不照着自己无明相应的。这个地方我们也了解了说:哦!所以我们要依靠善知识,了解自己在病当中,那么不依靠自己的这一种认识、主张、认为、习惯,这样才能够修学佛法。这个是(p190)说当我们得到了这个圆满的教法以后,自己心理上应该准备的。那么同样我们把这个,这一个道理运用一下,我们马上就看看,看出结果来了。

刚才这个举的几个经论上面的证成,说:有的人很快成就,有的人很慢成就,那么最主要的呢就是什么?因为大善知识。这个《法华经》上一开头的时候就是:“欸?这个佛陀说的法我们也得到了,他为什么还是这样呢?”这个是什么心理呀?佛法上面通常一个说,叫“增上慢”。什么叫增上慢呢?“慢”就是他以为觉得对,实际上呢,实际上真的对吗?不够!因为这个慢心作使,他以为对。所以由于这样的一个慢心存在的话,他好的东西再不能进入了。所以《广论》上面,前面曾经引过敦巴尊者一句话,这个这句话也是经论上面说“我慢高山,法水不入”,只要你这个慢心一起来,像高山也就高起来啦!那个佛法的甘露水落下来,你这个蓄不住啊,就跑掉啦!就是这样。所以我们一开头时一定要这个。

同时我们刚才引的《法华经》上面不是吗?说像阿若憍陈如他就:“我已经得到啦!那不是……?”他心里面自然而然觉得已经得到了嘛,觉得不愿意再去进入它了。这个正是什么?正是我们前面的“断三过”,那个过失存在;还有呢,“具六想”,他并不觉得自己病,他觉得已经得到了嘛,他觉得已经对了嘛!他当然不愿意再去找医生去啦!(p191)通常我们说慢有两种:有一种啊叫是增上慢,还有一种叫卑劣慢。卑劣慢又反过来,哎哟,自己觉得太差了。说来说去这个原因是什么啊?还是有“我”,有我的话,这个我相应的这个慢就现起来了。过分了,增上慢;然后呢他自己觉得畏缩了,叫卑劣慢,他总是因为这样的因缘没办法进入。

所以如果我们一开头时就先了解了这个,哦!说我们现在这个无明大病当中啊!你自然而然会把它依法地彻底消除,一心一意接纳善知识的引导的话,那不是像龙女一样,就自然而然会像《华严》上面的善财一样,以最短的方式达到最高的成就,这么我们前面一再说过了。而实际上这个过程当中啊,确实省去太多太多的事情。结果我们是为了说找一点点的好处,结果呢不但找不到好处啊,反而遭到了大损害,遭到了大损害!现在呢我们在这个地方,就不再深入地说《法华》跟《华严》,只是我前面举一个简单地、略略地说明,将来有机会我还是愿意详细地说明。以我们南普陀来说的话,我们将来会很认真地有机会再去啊,去共同地研阅一下《法华》跟《华严》的这个纲要内涵,作为我们修行的指导。

在这个地方呢,我现在把所有前面说的道理,再总摄地来统摄起来。这个仍旧是宗喀巴大师所写的,他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写了所谓《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略论》,还有这个最精要的,他把那个整个的《广论》,就是我们修行的步骤浓缩起来,一个一个(p192)段落分三十八个颂子,那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那么这个颂子现在我要附在我们这个录音带当中,这个名字叫“总祈加持生诸功德”,那平常我们说“摄修求加持颂”。“摄”就是总摄一切修行纲要的一个颂子,那么因为它这个三十八个颂子当中啊,每一个颂子后面祈求加持,所以这个名字叫“摄修求加持颂”。现在我们看这个文,看这个文,我第一个先把它念一遍:

总祈加持生诸功德(诵菩提道摄颂共三十八颂)

下面看本文

【1 万善根本从师出,能生利乐如良田,依止违法善根断,如理事师求加持。】

【2 一切时处普摄护,诸善知识真佛身,但观功德毋寻过,并念大恩求加持。】

【3 殷重敬信为意乐,身命财物如教修,殊胜供养作加行,唯令师喜求加持。】

这个是关于善知识一部分的。下面有了善知识,自己修行的时候,就劝取心要。那么下面那个说:

【4 八难既离十圆满,小大显密总能修,后恐此身难再得,愿受心要求加持。】

(p193)这个就是道前基础的暇满这一段的。那么有了道前基础,正入修学的时候,那么这个是共下士的时候开始,说下面:

【5 死仇决定终须到,容或今日便降临,死时世事均当舍,速修妙法求加持。】

这个就是念死,再下面

【6 无始所集不善业,死堕恶趣不自由,若堕当受寒热等,思苦难忍求加持。】

这就是念死以后,由死而推进到念苦的。再下面:

【7 能除众怖作依怙,真实不虚无他方,虔皈三宝受学处,总别遵行求加持。】

这个是由于受了苦以后啊,然后呢就紧跟着找到皈依之处的,以及皈依以后应该学,应行的这个部分。再下面:

【8 黑白业感苦乐果,各别应受勤止作,别于无始所集罪,四力对治求加持。】

那么这个就是共下士道最后,由于皈依了以后,那么从皈依佛而最后找到皈依法。皈依法嘛,法最主要的就是说明这个业感。说明了业感以后呢,又特别告诉我们叫四力对治。到此为止这个是共下士,再下去呢是共中士了进入。

(p194)【9 此生勤修白业因,一得人天贤善身,自性之苦不能越,愿出轮回求加持。】

【10 有海飘流不自由,作此恶剧是惑业,业复依于烦恼起,誓诛惑仇求加持。】

【11 业惑增上成流转,结生相续系缚坚,虽此当得无漏乐,勤希解脱求加持。】

【12 为脱有苦依三学,出家身德佛所称,生生愿持解脱戒,如护眼珠求加持。】

【13 但求解脱虽可得,惜于自利且未圆,愿修能满二行利,入大乘道求加持。】

到此为止,这个是所谓共中士的,共中士的。那么共中士那一部分最主要的,就说明一个─出离心,这个是整个佛法的下脚第一步,三乘的共基。正式开始进入佛法,这个是个最重要的,没有出离心就没有佛法。不过出离心对究竟佛法来说,是一个基础,不是圆满的,我们更要从这个出离心上面策发菩提心。所以他下面呢,进入菩提心,那就是上士部分。那个菩提心又分两部分:一个是阿底峡尊者传的,这个所谓金洲大师的这个“七因果法”或者是“六因一果法”,知母、念母……。还有一个呢,寂天菩萨所传的“自他相换法”。先看那个七因果:

【14 恩怨中庸今虽现,思量各各无决定,不应虚妄分爱憎,勤修舍心求加持。】

(p195)那个是在七因果之前,我们先要做准备的,所以先要“等舍”,心里面把怨亲、是非,把它调柔,那个时候才可以进一步修这个七因果法。下面正式进入,就从知母、念母开始。

【15 生死流转无其始,入胎受生亦无初,故知有情皆是母,愿生斯见求加持。】

【16 今生爱我母为最,众母爱护亦如是,思此厚恩未能报,忆念母恩求加持。】

【17 若知有恩犹舍弃,似我下劣更有谁?是故图报当拔苦,并与胜乐求加持。】

【18 有恩母等乏安乐,我以身财善根施,愿诸有情皆得乐,一切圆具求加持。】

【19 母等众生苦所逼,苦因苦果愿尽离,从有余殃我代受,勤修悲心求加持。】

【20 一切世间诸有情,获无漏乐断苦根,我应决定如是作,愿速堪能求加持。】

【21 任运成办自他利,世尊而外更有谁?以此为利有情事,愿速成佛求加持。】

那就是七因果当中从知母,然后呢念母恩,然后呢报恩开始,一直到这个增上心,由增上心而发成佛的这个愿心─大菩提心,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就是自他换那个,下面依寂天菩萨所修的、所传的修菩提心法:

(p196)【22 自他于苦皆不欲,愿得安乐此心同,他之求乐亦如我,自他等视求加持。】

【23 爱自即成众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生佛差别从此出,自他相换求加持。】

【24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此发心求加持。】

【25 为令发心长不退,念其胜利日六修,断四黑法依白法,如理勤行求加持。】

这个一个颂子是已经在发了心以后,那个时候念念增上这个菩提愿心的,所以这一个颂子通于上面的二者。有了这个菩提愿心以后呢,下面就是进入行心的。那个行心啊就是受菩萨愿(编者按:此处“菩萨愿”,似应作“菩萨戒”),那就是下面那个:

【26 成就利他发弘誓,为速圆满此誓愿,进受大戒起大行,勤勇修学求加持。】

这个地方为止呢是发菩提心,发菩提的由愿心而进入行心。进入行心以后呢,就是就行六波罗蜜的菩萨行。所以下面这几个颂子,头上六个是六度,自成熟的;第七个颂子是四摄,他成熟的。现在我们依着文把它念下去。

【27 身命资具三世善,各随所愿施有情,从心变现以布施,舍心增广求加持。】

那个就是布施波罗蜜。

(p197)【28 别解脱等诸律仪,舍命不犯众恶行,若遮若性微细罪,羞耻防护求加持。】

这是持戒波罗蜜。再下面是忍辱波罗蜜,看这个颂:

【29 人及非人四大种,所作损恼多相逼,断除瞋恚不与较,观业忍受求加持。】

再下面是精进波罗蜜,看颂:

【30 既为利他求菩提,无量艰辛经劫海,于诸难行无怯倦,着精进铠求加持。】

再下面是这个禅定波罗蜜,看:

【31 念知坚固除沈掉,心缘一境生轻安,身心于善有堪能,随意得止求加持。】

这个地方说一下,这个颂子啊,整个地就把那个奢摩他那一章说明。不过这一次我们讲奢摩他的时候讲《略论》的,没有讲《广论》的。这是因为我们在基础当中,基础没有建稳固的话,学《广论》的止,可能不一定懂,然后谈修行更谈不到。那么这个颂里边说“念知坚固”是什么呢?就是真正学止的时候,最大的两个毛病是掉举、昏沉。而要想净除它的最主要的靠什么啊?靠正念、正知,正念、正知,所以这个地方特别说明。大概的内容呢,我们仍旧衡准一下我们前面所学的这个,这个《略论》当中的止那一部分。再下(p198)面是观那个

【32 以分别智观法性,即由观力引轻安,复从轻安发深观,愿生此慧求加持。】

这个就是毗钵舍那,这一次我们讲的也只是《略论》部分。关于止观的详细的内容啊,一直要等到我们将来有完整的基础,建立稳固了以后。原则上面在我们这个地方呢,希望能够在第三个学年,最后那个时候,就再详细讲那个止观部分。那么以上这六个颂子都是属于六度,属于自成熟的。下面那个颂子的话呢,就是成熟他的,属于摄有情戒里边的。

【33 由施摄众成眷属,说如法语示利行,以身作则现同事,四摄利他求加持。】

那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个四摄。上面所有的这个,就是我们学大乘行者应该学的,再下面这个就进入金刚乘。那么在《广论》上面,那个金刚乘那一部分他并没有说,只是说当你有了前面这个共道,能够在身心上面善加积集资粮,调柔身心,那个时候要想正式地成就,很快成就的话,就这个路。实际上,下面这几点,也正是我们刚才引的《法华》、《华严》当中,前者是龙女,后者是善财,他为什么能够一生圆旷劫之因,真正的内在的特质、密意,在这个里边说明。我们现在看那个颂子,说:

(p199)【34 已修共道成法器,当求具德阿阇黎,为入秘密胜上乘,受四灌顶求加持。】

前面我们已经修了这个共道,这个地方共道分两部分:一个呢是共下、共中,作为上士的这个共同的基础,就是这样。还有一个呢,上士部分的话,它对中、下来说是不共的,但是对于上士的两种走法,一种是普通的显教,那么《广论》上面叫波罗蜜多大乘,还有一种呢是特别的金刚乘,不管是这两类当中哪一个,从发菩提心开始,到六度四摄这一段为止啊,这个两类当中,不管哪一个都要学,在《广论》一开头的时候就特别说明。所以说现在假定你把前面这个共同要修的,已经修习了成就了以后,成就自己是个法器。那个时候啊,如果你要快速成就的话,欸,那要重新来。怎么呢?求具德的阿阇黎。这个阿阇黎是就是我们的善知识,而这个阿阇黎前面特别说明“具德”,要具足圆满德相的。那么求了阿阇黎干什么呢?你要真正进入,这个是秘密当中最秘密的殊胜的大乘法门,那时候就要求这个四灌顶,求这个四灌顶。

刚才我们曾经简单地说这个《法华》的龙女、这个《华严》的善财,表面上面我们看不出来,实际上里边它有深刻的内涵在。那么这个内涵呢,真正说起来,现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大师介绍我们这个里边,都属于在那个金刚乘里头。金刚乘里头,等一下我们回头啊,会简单地说明一下。那么关于金刚乘里边有什么样的呢?看下面啊!就是(p200)这余下来几个颂子。说你现在受了四灌顶了,那么应该怎么办呢?看:

【35 所受真言诸密戒,若善守护易成就,不守决当堕地狱,舍命珍护求加持。】

在我们受灌顶的时候,密教当中第一个,一定要受这个三昧耶戒,这个三昧耶戒就是金刚乘的这个戒。在任何受一个灌顶,学一个真言乘的这个金刚乘的特别的法门之前,它都有它的相关的这个戒。所以说所受这个金刚乘的密戒,是非守不可的,如果你能够很精细、善巧地守护这个戒的话,那么这个成就就很容易。反之,如果是你不能守的话,不但自己学的不得成就,而且一定堕地狱。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宁舍身命一定要非常珍重、珍惜地护持。

因为你舍命,尽管你生命送掉了,最多丧失一生的生命,但是一堕地狱的话,那不得了的!修行的没有成就,不但没有成就,而且受无量无边的大痛苦。你现在由于护戒了成就,于是你……这个戒的特质,它能够保护你,下一世马上有得到如理可以修学的人身,而且是暇满的人身,又可以得到善知识的摄持,所以这一点啊特别重要!那么你把这个密戒持好了以后,下面应该做的呢,从这个上头,才可以修这个真言乘的特别的─这个地方就是指无上密的噢!无上密的最重要的中心是什么呢?下面说:

(p201)【36 密部肝心二次第,达精要已起勇进,一日四座无间断,依师教修求加持。】

这个无上密,在密教当中最中心是无上密。无上密当中的特质是什么呢?所以它“肝心”,就是它的中心部分,就是“二次第”。哪两个次第呢?一个就是生起次第,一个是圆满次第。这地方我们不特别地介绍,因为我们条件不够,我们只要认识一个常识就够了。关于这两样东西,他说,你正确地得到了灌顶,得到了它这个重要的内涵,修行的时候要真正勇猛精进。那个时候才是真正修行,修行的时候一天有四座。这个四座我以前也简单地说过,这个四座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间断。而且这个不间断有两种,不是说这个四座断断续续哦!还有啊,上座既然不可以马虎,下座还在继续当中。这个在《广论》一开头的时候啊,我曾经说明过。总之无时无刻都继续努力,精进地,叫“依师教修求加持”。

关于这个地方的“依师教修”,依照着师长真善知识的教诫。大家回头来想一想看,我们前面所说的,善财童子去参善知识的时候,文殊菩萨怎么告诉他?说一定要依靠善知识的教诫的随顺,一点都不可以马虎。这个是,看见没有?所以说我们了解:噢!原来文殊师利菩萨在《华严经》当中,教善财童子的这个特质,在这个我们《广论》上面,到这里才圆满地派上用场。前面要不要?要,当然绝对要!不过前面要的话,所谓作的基础,(p202)现在的话究竟结果了,还是同样地需要这个,同样地说这个。那《华严》上面也是,一开头的时候,前面固然要善知识,到后来信解行证要修证的部分,进入的又要善知识。进入的第一个善知识,固然他给他说明这些道理;最后啊在开弥勒楼阁之前,德生、有德童女又特别提醒他,说:“哦!对善知识要怎么、怎么……”这个地方有它特别意义哦!所以我先简单地说明一下。那么再下面说:

【37 示兹妙道善知识,如理薰修同行人,愿持正法久住世,内外灾息求加持。】

那个自己的愿望,

【38 愿我生生遇明师,饱餐妙法甘露味,十地五道功德满,速疾证得金刚持。】

这个最后一个愿。最后一个愿妙极了!说怎么呀?愿我生生遇明师哦!嗯,为什么原因啊?因为我们整个的修行,必定要依靠这个大善知识,如果没有大善知识,你根本不可能成就。刚才我们在重新温习这个道前基础当中,在《广论》的所谓初开的主要的科目,第三,甲三那一科,如何说、听这个相应正法之前,说生六种想,自己在病想当中,是特别说明什么?特别说明:欸,我们在无明当中哦!唯一的真正能够引导我们的,一定要在得到了智慧的明眼人哦!所以从一开头就说“万善根本从师出”,而最后归结的时候又(p203)说。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一个特质,这一个的重要,那个是总摄这个《菩提道次第广论》的纲要。最后又说:

【此颂自“万善根本从师出”至“速疾证得金刚持”,共三十八颂。如能全诵,至诚请求加持,尤为圆满,倘行者万分不暇,亦听其便。】

这是集这个三十八个颂子的一位善知识,特别加以说明的。那么现在我这个颂从哪里来呢?那个是尊法师,就是法尊法师啊,在实际地在收集的这个里边,就引证出来的一段的内涵。那么下面呢我再把这个三十八个颂子,再约略地一一说明一下,把它个内涵,再回归到我们前面所学的这个《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