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108卷b面

(手抄稿 第十四册 p123)

这个就是我愿望所在。那么,不但自己去掉,而且帮助一切人解决啊,如何解决啊,这些道理,那个时候听见了以后,就是前面所说的。那时候我们千万不要说:“哎呀,这么难哪!我不行啊!”欸,他告诉我们非常巧妙的办法。“是的呀!这就是我盼望的,我要的啊!”既然你要这样的一个结果的话,所以他下面说:“欸!你就努力啊,做下面这件事情。”什么呀?修习这个因,你只要这个因一步一步做上去,自然而然得到。那么因是什么呢?“集聚资粮,净治罪障,广发大愿”,这个前面是一再说过了。你能够这样做的话,因为“因”你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积累,所以自然而然哪,慢慢慢慢地,不久都能够做到。这是我们最最重要的关键,一而再、再而三,这个地方地提。

所以在这里的话,也停下来我们说一下。那么像我们现在这个状态该怎么办 (p124) 呢?喏,就是这样三件事情,简单极了!净治罪障,集聚资粮,广发大愿。忏悔就是这个,然后呢,忙所有的这些,现在我们出家以后,为三宝的事情,无非都是在这个地方─集聚资粮。可是我们要记得,这个都是什么?一切回向无上菩提,否则就成为三世怨。不管三者当中做那一个,它必须要有一样东西─正知见;没有正知见,你做起来的话,总归是吃力得很,效果不大,乃至于呀,空转!你能够做到了,慢慢地自然相应。

我想有很多同修,现在已经能够感觉到,你哪怕一念相应,欸!那个时候相应的时候啊,他就感得很清楚那一念相应了。所以前面说的,这千真万确的这个事实,千真万确的事实。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讲了这个道理以后啊,要把《了凡四训》这一类书,拿出来温习的道理。尽管他求的目的只是很浅的世间的,我们求的是最圆满的,但是我们用的心都是一样;他也用这个心,我们也用这个心,这样。这个用的心行相是一样,可是所见的深远不同,只是如此而已。所以这个配合,然后来演习,照着去做的话,的的确确无往不利,无往不利啊!那么假定,下面紧跟着说,我们不能这样做,

p. 255 (4)

Otherwise, if you take the position that you, personally, cannot understand the deeds or cannot do them, and you then say to others, "You do not need to train in them," not only do you ruin yourself and bring ruin on others as well, but it also becomes a condition for the decline of the teaching. So do not do this. 

【若不如是行,执自不知及不能行,谓于此等不须学者,自害害他,亦是隐灭圣教因缘,故不应尔。】

(p125) 如果我们现在不能行、做不到,或者呢自己不知道─上面一个“执”字,这就麻烦了!自己不知道啊,自己还很执着,自己不能行啊,自己还很执着!你不知道,说:“哎呀!那、那努力要去求。”你不能行,然后呢找到不能行的原因,慢慢地改善,这个是我们现在应该的。万一你弄得不对,怎么办呢?我们就不知道,就说:“哎呀,这个不要去学啦!”这是一种;还有呢,因为自己不能行哪,然后就不要去学。这个是什么?自害害他,最严重的是莫过于此,莫过于此!

下面举了一个,特别的说圣教隐没的因缘哪!我们现在每每大家都是叹:“现在末法啦!大家就感得啦!”为什么末法?就是圣教隐没。为什么隐没啊?为什么隐没,请问?这是果啊!这是我们的共业啊!换句话说,因地当中就不重视那个,乃至于忽视这个;乃至于反过来说:“哎呀,这个不要啦!不要去。”执着自己的不知道以及不能行,就不要它。那么既然我们都不要它的话,那因地当中有这样的因,感得的果报当然!

说到这里,这个地方要特别提醒,现在我们见到了这个圆满的教法,有很多人说:“哎呀!看见了,欢喜得不得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的因地当中啊,看见了这个教法以后:“哎呀!好啊!要肯努力学。”还有一种呢,虽然见到了这个教法是好,哎呀,他就觉得难哪!那因地当中什么?就当初的时候就这个心理,乃至于觉得不要的,无非都是 (p126) 这种原因。我们已经清楚了,所以说眼前这个果现起的时候,你很容易检查得出来,当时因地当中我们是下的什么因。由于这样的异熟,所以感得现在的圣教慢慢地隐没;由于当时的这个等流,所以感得现在对这个境界的时候,心理这个状态。

现在我们幸运而了解了,“唯一”,而且“必须”应该做的,什么?就是告诉自己:要努力!不知道的,一定要想办法去知道。千万不要说:“哎哟,这个好难哪!我现在不行啊!”应该这么说:“哎呀,这个的确难哪!是!原来这个里面还有这么多,但是它的好处有这么大呀!我以前哪,没有能好好做呀,所以感得现在还在苦恼。现在晓得啦,赶快努力还来得及呀!虽然我宿生造了这个圣教隐没的这个业,今天感得末法,但是总算还有一点善根,在末法当中,居然还能听见这样的圆满的教法!就凭这么一点点最好的那个宝贝,如果这一生再不努力的话,如果自己还是:‘哎呀,我不行!’一放,完了!下次就没机会了。”

所以大家常常记得一个比喻:比如说现在我们这考学校,哎呀,说这个考学校真是千难万难哪!要考一个好学校啊!考一个好学校,当然啦,你有本事考上状元,那固然了不起;可是我始终有一个感觉啊:这个第一名跟最后一名当中,我觉得最后一名比第一名来得幸运。你们相信不相信这个话?第一名没关系,他第二名、第三名,不管他哪一名, (p127) 他总归进去了;可是最末一名的话,那差一点就完了!对不对?想想看。现在我们什么状态?记住:就是,我们就是这个最末一名哦!啊!所以前面没有好好地努力啊,但是我们总算努力地赶到最后一名啊!你只要进到这个最好的地方去,你肯努力的话,将来这个地方毕业的时候,你可以赶上第一名,这个很明白嘛!所以这几个概念哪,我前面一再跟大家说,跟大家打气的原因,就在这里。

我所以跟大家打气,真正说起来,是给我自己打气;因为我自己深深地感觉到了,我跟你们打十分气呀,我自己胀足一百分!欸!就有这个力量,你们不妨自己试试看。这个道理就是这样,当你还没做,心想了退缩的那一面哪,你就完了!始终记住:事情还没做,先打了退堂鼓,你只有一条路─失败!打仗,绝对不能拿背跟人家打的。你再逃得快,人家看得清清楚楚,瞄准了一枪打不到,还有第二枪;第二枪打不到,第三枪,一直把你打死为止,这个不是很明白吗,对不对?

所以不要说自己能够逃得了,这个动物当中,我常常有一句话,呃,这个是我们的方言。那个我小的时候啊,看见人家那个老法呀,捕捉那个雉,叫山鸡,晓得吧?那个长得很漂亮那个。那个捕捉,他一个特别的方法,用什么?用那个老鹰。那个老鹰啊,他先要养的,养出来以后那个老鹰眼睛非常尖哪!然后呢就放出去,它在天上“嗡……”转, (p128) 欸!一下看见了,就追下来。追下来那个山鸡,一看见上面老鹰追呀,它就逃;当然这个凡是猎的人,不但有鹰还有狗,就“匡啷”去追。然后呢这个山鸡啊,也能飞,但是飞不快。它又飞、又走啊,最后实在逃不走了,它怎么办呢?看见前面一个草堆,就把那个头缩在草堆里。头缩在草堆里,那个屁股就翘在外面,它觉得很安全。欸!它觉得很安全。你们想想看,了解不了解这个道理?

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就是这样,哎呀,看见这么难哪!没办法,怎么办呢?就把那个头蒙起来,不要看:“哦,这个不行!这个不行!”然后你自己觉得安全了。结果呢,你看不见他,他看得清清楚楚;这个狗也来了、鹰也来了,注定你被他抓到。所以这个畜生特质是什么─愚痴相。所以,现在在这个地方啊,大家记住!想想看,对不对?这个道理,不要说今天听过了就完了,所以我们现在真正重要的,就是经常思惟这种道理。你不断地能够心里去思惟的话,这个力量就强了!强了以后,你就自己策发自己。要晓得,你一念这个策发,这个念头是什么?现在说修行、修行,没别的,就是这个欸!这不是说你落下去的因吗,对不对?那个是很清楚了。前面是“无明”,然后呢“行”,行必定在识心当中熏习下一个识种子。换句话说,现在呢,你得到了正知见,正知见的行,行在哪里?就是那个起心动念嘛!前面跟无明相应的,因为你不知道,说:“哎哟,这个难哪! (p129) 我不能做啊!”然后呢熏习下去是什么?注定你失败的这个因。现在呢,说“对呀!啊,我无论如何要去做!”这个是跟正知见相应了,把成功的因哪,就放下去了。

那么这个因怎么能够感果呢?现在我们也了解了、也懂得了、如果我们仍旧跟无明相应的时候:哎呀,我不行啊!我不对呀!我什么,我不知、不行,还执着它的话,那就完了!现在不!哪有不行的!佛陀,每一个佛陀,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例外,都是这样来的,我当然也是这样来的,当然也是来。一切法都是什么?所谓性空缘起,没有天生来就是佛,没有天生来固定就是众生,你什么因缘,感什么果。现在你那个种子下下去,第一个先哪:“哎呀,我不行啊!”好,这个因,就是个不行的因。然后呢,完了既然不行,“哎!那这个不要做、那个不要做;这个要退、这个也退。”那个缘这样,完啦!

结果呢,你这个事情不做,那个事情不做,你忙些什么啊?嘿!偏偏你呀,在世俗当中这些也逃不了;等一下张三跑着来要麻烦你,李四要跑得来麻烦你,亲戚要麻烦你,朋友要麻烦你,这个也麻烦你……。哎呀!你空忙一生,对不对?你说你现在不努力,忙些什么?你就算不做这些事情,你要不要吃饭,要不要睡觉,要不要那个?结果呢,两者当中,你同样地把一生辛辛苦苦过去了,两条路是完全不一样啊!所以这个我们一开头,是务必要辨别得清楚啊!现在大家都是啊,稍微一点不行啦……。所以你如果说,前面这个 (p130) 道理不清楚、不明白,固然没有用;听清楚、听明白了,不深思熟虑的话,听完了以后,等一下还是老习气在转,这个还是没有用。所以记着啊!因下对了以后,怎么样把那个因,继续策发它、滋长它。

所以说到这地方,前面那个共道的时候,共中士、共下士,那时候都是,所以一一取来修习。在原则上面,我们现在了解,啊!原来这个十二因缘当中,这个一个“能引”的因,怎么样经过这个后面这个“生”─一个是引支,一个生支─“能生支”来引发它。如果是不了解的,世间错误的概念,引发的什么?生死轮回。结果呢,这个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呀?一句话,拿我们世俗常常讲的,叫“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枉自为小人。”这个小人哪,不是说那些的小人;就是你修行啊,嘿!就什么凭空得来的一样。你不修行就真正冤枉了,因为你不修行并没真的省力欸,你还是这么忙欸!这千真万确的事实欸!那假定说,哦!你不修行,在那儿吃大饭,一天到晚快乐,快乐完了以后生天。到那时候,这佛天上掉下来了,那谁都不愿去忙这个事情,对不对?但是,天下的事情恰恰相反欸!

这个概念,所以我这地方特别多说它,虽然是很浅近的话,可是这个道理却是千真万确,千真万确!这是“自害害他”。同时你这样去做的话,是“圣教隐没”!我们现在总是觉得:“哎呀!要弘法,弘法!”既然你要弘法的话,他说得很清楚,如果你不如理去(p131) 做的话─圣教隐没,法不弘则已,是越弘是越坏。所以你真正要弘的话,从这里弘起。一定要自己有正确的了解,然后呢如理地行持,否则的话,你说什么,那都在那地方啊说空话,说空话,所以呀,这一件事情是不可以呀!

As Nagarjuna's Compendium of Sūtras says: Discerning even the non-composite and still being disillusioned with composite virtue is demonic activity. Understanding even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 and still not seeking the path of the perfections is demonic activity. 

【《集经论》云:“观察无为厌有为善是为魔业,知菩提道而不寻求波罗蜜多道,是为魔业。”】

现在呢,进一步说。是的呀!我们现在要学跳出这个生死轮回,所以懂得生死轮回是些什么,说这个叫“无为”,要学的这个东西─这个!然后因为你观察了这个东西,又世间一切的有为,唉呀,这个不要啊,去厌患的话,这个是魔业。错了!真实的意思是前面了解了,到这里不会误解。前面说了些什么?要方便所摄的慧,是观察无为这是慧,这个慧一定要拿什么?一定要拿方便摄持。因为你有方便摄持,所以你虽然在智慧行,但是他不会厌患这个有为。这是所以菩萨在生死当中,在生死当中;虽然在生死当中,因为这个生死当中行的是方便行,这是福德资粮,但是同样的,他这个方便有智慧摄持,所以他不会沉沦在这个有为当中,这一点我们要了解的。所以这一段的辨别,对我们修学大乘佛法的人来说太重要、太重要了!而实际上呢,大乘佛法是我们最后必须走的,不管你眼 (p132) 前走哪一个。只是说这一条路最省事、最直接、最方便的;你如果不了解这个的话,虽然你想讨一点便宜,结果是走了很多冤枉路,只是如此而已啊!所以认识了这个道理晓得:啊,这是必然最好的就是这个!

下面是,“知菩提道而不寻求波罗蜜多道,是为魔业。”所以是的啊,你现在要求菩提道,既然要求菩提道的话,对不起,那从什么地方做啊?那就是六度万行当中啊!假定你不从上面做的话,是为魔业。这个引证同样地引证经,所以假定前面说那个经上面对的话,像前面那种解释─前面的经是什么?说这些都是分别,这无分别才是菩提,所以你这个也不要思惟,那个也不要思惟,这个也不要做,假定这些对的话,那后面这不都错了吗?这不是都矛盾了吗?实际上不矛盾。

所以经过现在这样一解释,你就道理非常清楚,所以我们真正地学一定要经论配合。必然的一个问题,佛说的大小、性相、显密,决不会有冲突,这我们要了解;如果有冲突了,那一定是我们这个里边的知见有问题。而这个知见是修行的第一步,你一开头的知见错了以后,对不起,那个总归错!所以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再推回到说:啊,现在我们不急,正知见把握得住,把握住以后─但是这个也不是说不要行哦,如果没有行的话,正知见根本谈不到哦─然后呢在我们能行的地方下手。高的地方作为我们的希望,最高 (p133) 的愿境,正式一步一步上去,自然能够越高、越高、越高,最后圆满!

And also: A bodhisattva who lacks skill-in-means should not strive for the state of profound reality. 

【又云:“若诸菩萨离善方便,不应勤修甚深法性。”】

那地方更直接来说了。真正要走这一条直路的大乘行者菩萨呀,如果说他没有善巧方便的话,对不起,那个时候不应该、也不可以努力求这个甚深法性,这是什么─空性,换句话说。所以在这个地方了解了这一点的话,我们对眼前,目前譬如有很多人要求大彻大悟,这个时候就要检点一下了:我是不是现在已经发了大菩提心,有了这个方便作为它不共的种子?是不是有了这个集聚资粮?有了,进一步的的确确,你非要修习这个甚深空性。否则的话,你虽然有这个大心啊,对不起,你自己是沉沦生死啊,何况救人!反之,如果说你这个没有的话,不共因没有的话,那么求这个甚深空性,你就是大彻大悟等等啊,这个是什么?这个是共因,这个是共因,这样的话呢,你已经走上了叉路去了。下面这个一段,

And the 《Sūtra of Showing the Tathagata's Inconceivable Secret》says: 

【《不可思议秘密经》云:】

引经上面证明哦!下面这个经,证明很重要的。

Children of good lineage, it is like this. Fire, for example, burns from a cause and goes out when this cause ceases to exist. Similarly, mind is activated by an observed object; without this it is inactive. 

【“善男子,如火从因燃无因则灭,如是从所缘境心乃炽然,若无所缘心当息灭。】

(p134) 这个文字看看很容易懂,这里的意义是非常重要!就像火,要烧那个火一定要有它原因的,凭空不会生起火来。比如说烧木材,木材的火;烧汽油,汽油的火;电灯、电炉……一定是有它的因,才能够烧起这火来,没有因的话这个火不会。现在我们这个心里边,也要有一种猛利的行相去修学,这个心的猛利的行相怎么起来的?从所缘的境。就是说你心里面的确缘一个对象,那么有了这个所缘的对象,策发你内心的好乐心,那种好乐心很强烈的叫作“炽然”。拿我们世间的来说,唉呀,你欢喜这个东西,这个贪心炽然;如果说这个东西你可怕得瞋,瞋心炽然;再不然的话呢,痴心也是炽然,不过这个痴心的炽然我们感觉不到。

“若无所缘心当息灭”,如果没有所缘的对象的话,那个心生不起来的。所以当我们一个境相,如果这个境况你一点兴趣都没有的话,唉呀,你坐在那里直打哈欠。哪怕早晨刚起来,看见那个东西啊,“唉!”这样,你没味道了。如果你看见,哎呀,这个很有味道!哪怕你晚上要睡觉了,忙了一天了,到了那个时候,这个电视节目,哎呀,好得不得了!叫你说早一点休息:“哎呀,没关系、没关系、没关系!”对不对?我们大家都有这个经验。那么这个说什么呀?重要了,重要了!

所以前头我曾经跟大家说过,为什么声闻、缘觉,他沈在这个空性当中,生不起来的 (p135) 原因什么。因为他第一个发心的目的是,的确一定是先见到世俗的苦,了解世俗的行相,那个痛苦得不得了,那么他就找到那个苦的因,去解决它。为了要息苦去找苦的因,找到了苦的因,然后呢,啊,去如理修持,把这个苦因消失掉了,苦果就没有了。结果发现那个苦的因在什么?在烦恼,最后。而烦恼的最终的这个生起的原因,原来在什么?执,执,我执,这样。所以到那个时候啊,修的结果发现“我”没有了。所以那个心所缘的,他本来一直忙的,说这个放不下,那个放不下,为什么?为了我嘛!这个很明白。现在我既然没有了,你还有什么东西?心当然跟着也就没有了。所以这是为什么前面说,没有善方便不能修甚深空性,你一旦证得空性,好啰!你心所缘的对象没有了,那个心就息灭了,生不起来。就生不起来,没有一点好乐心,这个是二乘所以必然会沈空滞寂的原因。所以我们现在尽管说要修大乘、学大乘,忙着把自己的问题解决,这实在是一条很糟糕的路。

那么现在怎么办呢?那只有两个方法,说你想要究竟圆满解决问题,不是单单把这个问题找到可以,你要得到无上菩提。但是要得到无上菩提,你先寻求空性的话,到那个时候,欸,推动你的力量还是什么?还是你的心行相,那个心行相那推动你什么─欲。不过是世间的欲是三毒,然后呢佛法的欲就是善法欲。“欲为勤依”,你有了这个善法欲才是精进,而有了精进才能够圆满一切资粮。现在你善法欲没有了,换句话说,你再好的东 (p136) 西,人家说:喔哟,这个天上卫星多好、多好!“天上卫星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我肚子饿得要命,吃饱了,哇!好舒服,躺在那里睡觉要紧,管它天上卫不卫星!”这不是很简单一个道理嘛!就是这样。

所以他现在呢,在没有修的之前,要第一个,要把大菩提心提起来。对不起!前面告诉我们:而这个发大菩提心的因虽然很多,就是这个里面最殊胜的是什么─大慈悲。那么这又为什么呢?就是说在你还没有证空性、证胜义菩提之前,为什么一定要学先发世俗菩提心,也在此!说那个时候啊,你由于自己的苦,推己及人,哎呀,看见一切众生都苦,你要解决一切众生的忙。所以等到发心发到这个时候,那个够量的这个大慈悲心是什么呢?他全不看见自己。所以他说“全无苦受”啊,所有的苦受没有一点点的,他都弃舍,都要去接起来。为什么?帮助别人!“全无乐受,是所不舍”,所有任何一点点的快乐都舍掉了,也给别人去。

所有的苦受他来受,所有的乐受给别人去,为什么他能这样作呢?那时候他已经心目当中,全部的自己心里所缘─救一切人,那时候他就“啊……”一直忙这个东西。忙这个事情然后去证得空性,他见到没有“我”,那没关系啊,我虽然没有,我要救的对象都在这个地方啊!对不对?那时候好啦!所以平常他要救人哪,因为这个有实执,所以痛苦 (p137) 不堪。那个时候他现在要救人,发现那个痛苦本身是空的,救人的愿力,就是十十足足地在这里,对不对?所以我们不能帮助人家,因为这个“我”没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