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世间正知见(一):业的大原则与业的基本结构

吉祥宝聚寺12月20日起所举办的一系列双语提升课,于12月22日晚间进行第二场,这场主题为“掌握世间正知见(一)”的课程,是由净远法师以华语开示。包括吉祥寺伟城中心现场、外围课室及马国、印度尼西亚等课室连线,大约一千八十人共沾法喜。

掌握世间正知见 趣入空性慧基础

净远法师开宗明义指出,要掌握世间正知见得靠业果道理;若要掌握好出世间的正知见,要有空性慧;而空性慧是建立在世间的正知见上。此生若不学习空性智慧,以出离世间轮回,成就无上佛果为动机,就太可惜了。因为不论是世间的好人或信仰其他任何宗教,若对空性慧不了解,所造善业的结果还是在来来回回循环性的轮回之中。

有人怀疑如果我们真的轮回那么多次,怎么可能忘记?法师风趣地举了我们小学、中学、甚至最近2014年某天为例,问我们是否记得上过哪一栋大楼、爬了几次?若这一生、这现象界存在的事实我们都记不起来,何况是前一生的事情?因此,记不起来并不代表它不存在。轮回多生的我,就像不停上上下下地爬楼梯,累了不知多久,该如何脱离轮回呢?这就得靠佛法与其他世间智能最不共的空性智能,究竟帮我们解决一切问题。

所以法师勉励同学们要发愿,并靠着善知识的教诫、传承教法的引导让我们步步深入,好好的依循师、法、友的环境,打好业果正见的基础,将来定有因缘学到空性智慧。

掌握业果道理 丰富圆满人生

世间人常说的“做好人就好,好人有好报。”是一个业果角度,一种说法,但是认识得不够全面。而佛陀所说的业果道理则以更圆满、更丰富的角度详细地分析、清楚地定义什么是好人?怎么做好事?怎样得好报?何时得好报?得什么好报?因此,若我们掌握好业果的正知见,就更能准确积极地去造善业。

要掌握好业果的正知见,首先要了解业果的大原则。依《广论》所说业有四大总则:业决定理、业增长广大、业所造不失、业未造不遇。这堂课法师要特别讨论的是业决定理,即师父——日常老和尚——解释的“业决定一切”。法师告诉我们佛法将世间及出世间法分成三种分类:

一、显现法:明白清楚的显现出来,如清楚看到的纸、笔等;

二、隐晦法:隐藏、不是直接显现,须以推理方式理解,如慈心、悲心、空性都是属于这类;

三、极隐晦法:没办法用推理来印证,如业果道理就是。

佛法里面绝大部分的理论都可以分析、推理出来,但属于极隐晦法的业果道理不是靠我们的感觉可以理解的,这得要靠相信圆满证量士夫——佛陀——所告诉我们的去认识它,因为祂究竟解决了一切烦恼,圆满了一切功德。法师也策励我们以师父为效仿,多研阅佛陀所说的本生故事,一点一滴、天天持续地阅读,才能得到感受和策励,通过因果道理的认识,趣入空性,断除轮回。

业决定一切之理 要再再坚固

“造善因获得乐果,造恶因获得苦果”这是“业决定之理”的大原则,表面看来我们都认识,但心里却未必承许。法师比喻说我们看到有人明明作了很多坏事,但他却赚了大钱,于是心里难免就怀疑佛陀讲的道理,一旦对“业决定一切”的原则有所动摇,就不会照着业的道理落实下来,趣入空性、脱离轮回就无有可能,因此一定要靠着相信佛的圣言量去做。

法师接着引用《广论》:“业决定理者,谓诸异生及诸圣者,随有适悦行相乐受,下至生于有情地狱,由起凉风,所发乐受,一切皆是从先造集善业所起。”(117页第8行)楷定“业决定一切”的范围是遍及六凡四圣中,这宇宙运行的真理,不是佛陀创造的,祂是把真理告诉我们。法师举等活地狱中的有情感受到的凉风之乐及一位阿罗汉前世未实现布施供养的诺言而感得七天托着空钵最后饿死之公案告诉大家业决定一切,法界一切有情无有例外。

如何检查我们有没有真正相信“业决定理”?法师说倘若我们还会生气,还会抱怨,还会想为什么无缘无故、莫名其妙等等,都是对这个道理还没有产生决定的胜解。因此更要透过诸多的观察、思惟及历练才会越来越能掌握到世间的正见,就犹如广论所说的:“若于业果,或决定相,或无欺罔,获定解者,是为一切内佛弟子所有正见,赞为一切白法根本。”

何谓善恶业 当依佛所说及视业结构

世间及不同宗教也有分善恶法,我们应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呢?若依循所辩、所闻、所知都无过失的佛陀规范出的十善业十恶业就可判断出善恶标准的绝大部分。那什么叫做“业“?业是一种造作、一种身、口、意的行为,其中的“意”业虽然很难观察与判断其善或恶,但若无法完整了解所造的业,就会如同法师所画的的杯子,缺少了任何一部分,或装错部位,就成了桶子或漏斗,而不是杯子了。故当我们要了解一个业,必得正确了解业的结构,缺少了一部份就不是业,结构一变也变成另一个业了。

法师提到“业”一定要包括对象、动机、行为、结束(即《广论》所称事、意乐、加行、究竟)这个四个结构才成为“业”。为了让同学学习如何分析判断,法师结合提问与实验,请了一位同学上台向佛合掌、礼佛、问讯,法师引导大家一一分析他所造的业,是否具足完整业的结构。过后法师又再问他:“为什么他要礼佛问讯?”深入探讨他的动机,即所求是什么,最终得出“求快乐”的结论。借此也正好点出我们凡夫的现行,亦是一切有情造业的动机——离苦得乐。然而又怎么去鉴定追求快乐的质与量乃至是否为正确无误的乐呢?依《广论》所说可分成四种动机:

一、希求现世乐:希望这一生过得更好,更有财富等;

二、希求后世乐:不只这一生荣华福贵,来生到一个快乐的地方;

三、希求解脱:即佛教的二乘,求解脱轮回的果报,但这非究竟圆满;

四、希求成佛:向往佛陀圆满功德,而希求圆满的佛果。

前两者是共世间及其他宗教所求的,但最终还在轮回受苦;后两者则是出世间的佛法所求的。

求乐果人人要 种善因靠正见

在这堂课的尾声,法师留下一道问题,希望大家回去想想这四种求快乐的动机,到底哪个是善的业?”众人悉知答案定在下堂课中揭晓,便认真地在法师带领下回向最殊胜的动机——希求无上菩提,圆满今天的善业,心中亦迫不及待地发愿明日再来!

感恩法师巧思妙问,让大家对业果的原则与结构有更深一层了解,铺下将来证空性、趣向成佛之路的基础。

谢曼玉、黄雅琪 报道

Low Yam TngComment